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怎麼寫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1-23 16:24:47

Ⅰ 初中語文課教學反思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語文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科學組織教學活動,還要在教學結束後進行有效 反思 ,對一節課教學活動結束後的評價、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思考,實現 知不足然後能改 的目標。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初中語文課教學反思,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課教學反思篇一

新課程標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是課程標准四條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條,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於課程標準的始終。課程標准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 教學 方法 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根據這個要求,我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自主性。課程標准強調, 語文學習 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外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堅持讓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 經驗 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例如,在教學《風箏》時,課文的時代背景較難,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再多的講解也無濟於事,所以,乾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閱讀結合課後所掌握的資料,提出問題,教師點撥,理解課文。

第二,合作性。按照建構主義心理學和接受美學的觀點,每個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構建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外國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國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就是這個意思。學生寫同一篇 作文 ,由於原有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同,寫出來的也不免千差萬別。針對這種情況,特別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都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不消說,除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外,還有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教師也是一個讀者,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我經常在課堂上,參與學生學習小組的討論,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探討,述說自己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情,帶有自己的個性色彩。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第三,探究性。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的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接受知識,要像數學家那樣去思考數學,像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歷史,親自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為一個發現者。語文的探究性學習,是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探究的對象。國慶假期的作業就是通過各種方法,比如社會調查、現場觀察、走訪專家、體驗學習、課堂討論、查閱資料等等方式,收集各種語文現象,如果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去做,我想對學習語文確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個人認為,在讓學生學好講讀和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應提倡真正搞好綜合性學習。

初中語文課教學反思篇二

本學期是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的第一個學期,是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一個銜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轉折點,更是一個關鍵的學期。學生由小學的語文學習到適應初中語文學習要求,要經歷大的跨度。初一年級識字不是教學的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有困難;閱讀應該是學習的重點,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因此,本學期我在注重加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基礎上,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倡導學生多讀書勤練筆作為教學的重點。現就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如下反思:

一、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第一堂語文課開始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樹立"

生活處處有語文"的思想,要勤於閱讀,善於讀書、讀生活,注意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語文學習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我要求學生堅持閱讀《讀者》等, 文章 內容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同時堅持寫 讀書筆記 ,每篇讀書筆記包括三部分內容" 故事 概括",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讓學生自主摘抄,擴大學生的詞彙語句積累量;"點亮心燈",談自己的閱讀感悟。又教給學生圈點批註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文素養會有所提高。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二、培養學生勤練筆的習慣。

我變周記為練筆,變自定題目自主去寫為規定選題系列寫作。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記錄身邊一個細節或場景,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可長可短,然後試著寫成繪聲繪色的文章。每周的練筆都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賞析,由於是寫身邊所熟悉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很多孩子逐漸能寫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強文言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培養良好的語感。

文言文知識量大,需要大量記誦,初一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想學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本學期在文言文、詩歌的教學上,著重注意了文言基礎知識的落實和朗讀背誦培養語感兩個方面。文言文的翻譯必須放到課堂完成,課下進行鞏固。

誦讀的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體現,課堂上經常在指定的時間內進行背誦競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作出應有的努力。

初中語文課教學反思篇三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一年級3班和19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初二、初三年級的教學相比,初一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初一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像。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 語文知識 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 教育 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 文化 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初中語文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範文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範文大全

★ 初中語文課教學反思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評價五篇大全

★ 初中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評價五篇

★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評價模板五篇

★ 語文老師初三語文教學反思總結

Ⅱ 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學反思 篇1

語文課堂教學的高耗低效,一方面表現為課堂教學活動中諸多環節的無意義,另一方面表現為教材意圖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前者,使課堂在日復一日的簡單重復中走向技能的平庸;後者,使文本在莫名其妙的隨意解讀中走向價值的消亡。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在文本細讀上做好文章。既要通過細讀,明了作者創作意圖和編者編排意圖,使文本解讀成為語文知識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又要最大限度利用文本的例子功能,使文本成為遣詞造句、表情達意、傳承思想的最佳橋梁。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當我遭遇日本作家德富蘆花的精短散文《晚秋初冬》時,便自動跳出散文鑒賞的常規模式,走向了以教材編排目標為依託,以文本價值最大利用為目的的高效課堂教學探究活動。

我把這節課,分解成這樣五個版塊:

一、學什麼

在新課起始階段,以「學什麼」為核心,藉助投影儀,先呈現本單元的主題詞——「文字繪出的圖畫」和單元教學要點——「景物描寫」,再明確本課時學習目標——研究散文語言的拓展放飛。

這樣的目標定位,使起點處的閱讀,便擁有了明確的問題意識。這就讓閱讀成為了一項目標明確的活動。這活動,不以教者的個人喜好為依據,也不以文本意義的深入挖掘為宗旨,而是建立在教材整體知識版塊銜接的基礎上,為了構建合理有序的知識體系而設置。

二、寫了什麼

明確了課時目標後,我先安排學生將課文通讀兩遍。第一遍閱讀,以梳理文字、了解文章大意為主;第二遍閱讀,則重在感受文章的意境氛圍,品味文章的語言。兩遍閱讀後,我提出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文章四個板塊,分別寫了什麼時間、什麼場景、什麼樣的景物特徵?請同座位討論歸納,將答案寫在書上。

這個問題,顯然缺乏思維的挑戰性,其價值僅僅在於訓練學生的信息篩選能力,同時進一步強化對課文內容及結構的理解。

在學生完成討論歸納之後,我開始提問,並結合學生回答的內容,不斷將問題引入文本細節的探究之中。比如:

生1:第三板塊的時間是月夜,地點是內宅,主要景物是樹木與落葉,景物特徵是清靜。

師:能說說景物特徵為什麼是「清靜」嗎?

生1:這一段第一句是總寫,「內宅里也很清靜」。

師:哦,是從開頭的總領句中得出的結論。那你能不能告訴大家,這一板塊的「清靜」,和第二板塊的「寂靜」有什麼不同?

生1:上面一個板塊,寫了白天里本來應該很熱鬧的景物,比如老貓、鳥雀、蒼蠅等。結果,老貓在睡覺,鳥雀也沒有鳴叫,只能聽見蒼蠅在格子門上爬動的沙沙聲。屬於以動寫靜。這個段落,只是直接描寫清靜。

師: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第二板塊,是以動寫靜;第三板塊,是靜景寫生。你請坐。不過,又有一個問題,需要大家思考討論一下:第三板塊寫清靜,是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寫的呢?

生2:我覺得有兩個角度。一個是寫晴天情況下月夜的清靜,另一個是寫雨天夜晚的清靜。

生3:我覺得還有一個角度——「我」。這段最後一句,寫「我」默然獨坐,顧影自憐。也是一個角度。

師:不錯,三個角度。第一個角度,寫夜晚的靜。第二個角度,寫暮雨中的靜。第三個角度,寫人的靜。注意,第二個角度,文章中強調的是「暮雨瀟瀟」,不是夜晚的雨。時間上略有差別。再深入思考一下:三個角度中,分別抓住哪些景物來寫的?為什麼要寫這些景物,而不是選擇其他景物呢?

生4:作者的寫景落腳點,主要放在自家的庭院中。無論是前庭,還是內宅,景物畢竟有限,所以,寫來寫去,還是寫樹木、落葉。至於暮雨中的行人,則是想像中的景緻,不是眼前的實景。

師:具體點兒說。

生4:具體來說,寫夜晚的靜,是抓住落葉、樹影、炊煙來寫;寫暮雨中的靜,是抓住雨打落葉的聲響、雨打傘蓋的聲響來寫,這應該屬於以聲襯靜;寫人的靜,就是寫人的獨坐冥思。

師:很好。經過生4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第三板塊在寫清靜時,是採用摹聲狀物,由物及人的手法來展開的。

這一環節的探究,共計用了十分鍾時間。在這十分鍾內,我通過不斷追問,使學生對文本中相當多的細節有了相對清晰的認識,最後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開始時提出的問題。

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早在1978年,呂叔湘先生就指出:「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這個問題解決了沒有呢?依我看,情況還是沒有多大變化。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十幾年間,語文教學改革一直十分活躍,一些新理論、新觀點、新教法層出不窮,為什麼情況還是無大變化呢?我思之再三,覺得問題就出在這十幾年來,我們改革語文教學用的是「加法思維」,即不斷地給語文教學累加上去許多新的負載,使本來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

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學生將來怎麼去建設四個現代化呢?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沒有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將來怎麼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呢?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要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認識事物的發展與變化。認識事物的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學生將來怎麼能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呢?還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怎麼能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呢?

無疑,這么一些提法都是正確的,都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好好落實的。於是一 項一項地累加上去,語文教學的頭緒便越來越復雜,任務也越來越重。無怪乎有些教師不無感慨地說:「語文教學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然而,頭緒越是復雜,任務越是繁重,語文教學的目標便越不明確。誠如張志公先生所說:「說法越多,花樣越多,頭緒越復雜,目的越不明確,結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鬧到畢業,還是不通。」事實正是如此。我們在1991年曾對部分畢業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作過調查,其結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學生寫字姿勢大都不正確,根據抽樣調查,語文畢業考試試卷的書寫工整率僅達17%;在25篇作文中,光病句就達104個,平均每人4.16個。2500個常用字的回生率高達29.1%.距要求相距甚遠,實際上還是沒有「過關」。

語文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語文教師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頭緒越復雜,教師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語文教學要跟著潮流走,於是每當一個新的說法提出來,教師便要兢兢業業地去鑽研這些新概念,去體現這些新精神,這么一來,課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學活動多了起來,那些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起來,從而擠掉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誦讀、理解、揣摩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運用,如此進行語文教學,其效率怎麼能高得起來呢?

近來在報上讀到這么一則消息,說的是華中理工大學最近作出的一項決定:95級的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入學後,都要參加中國語文水平考試。未通過考試者,再以選修、自學的形式進行學習,然後參加以後每年一次的語文考試,畢業前通過考試者才授予學位。該校校長楊叔子意味深長地說:「作為一 名中國大學生,為什麼不通過四級英語考試拿不到學位,而中文不過關,作文不通,錯別字成堆,卻可以拿學位,這怎麼解釋?」從校方作出的這個決定中我們可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盡管不少人已經成為理工科的本科生、專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語文卻仍然不過關。本來就應該在中小學解決的問題,為什麼還要讓大學去補這個課呢?這不是很值得我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同志去深思嗎?

怎麼來解決這個長期困擾我們的'老大難問題呢?我有一個不成熟的看法,就是要變過去的「加法思維」為「減法思維」。要給語文教學減輕負擔,使之頭緒簡化,目標集中,輕裝前進。用「減法思維」來看問題,語文教學並不是那麼復雜。葉聖陶先生過去曾將語文能力概括為聽說讀寫四個字。其實就這四個字來說,也是不應該等量齊觀的。我以為小學生進入學校學習語文主要是學習書面語言,而兼及學習口頭語言,這是因為小學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口頭語言,進入學校學習語文是要使口頭語言更加規范,而口頭語言的規范也是有賴於書面語言的學習的。至於聽,就更是無所不在。教師講課要聽,別人朗讀課文、復述課文要聽,別人回答問題、討論發言要聽,同學們口述作文也要聽……總之聽的訓練是寓於上述這些訓練之中的,似乎不必專作安排。

需要說明的是,提出這么幾項作為「語文過關」的主要指標,只是強調語文教學的著力點應放在這幾項最主要的訓練上,並不意味著否認語文學科的其它功能。語文學科確實有其思想教育、發展智能、認識事物和審美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但這些功能都應該是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來體現,而不是外加的,更不能是牽強附會的。語文就應該姓「語」,語文課一定要突出識字、寫字、讀書、背誦、作文這幾項訓練重點。目標既明,達成目標的操作方法也就自然清楚了--語文教學不應是教者單方面的灌輸,而應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讀寫聽說的實踐活動中去學習讀寫聽說。

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語文教學反思 篇4

期末成績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批改試卷的老師和同年級的老師都誇贊:我們班進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訴我:這個班均分倒數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幾分。如今能取得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我反思這一學期對語文教學做了什麼:什麼也沒做!不但沒特別做什麼,語文課還少上了幾節,要麼是排節目,要麼是參加活動,交給數學老師了。我們班的後進生兩只手抓都抓不過來,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給他們補缺補差;我也沒有像數學老師那樣經常耗在班上一個個面批,也沒有像英語老師那樣經常把後進生帶到辦公室補。只是偶爾象徵性地懲罰不寫家庭作業的。應該說,我骨子裡就是「懶」教師,從教以來,就厭惡把孩子拎到辦公室訓斥啊、補作業啊.......

看上去,我什麼都沒做。但我也的的確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學校的時間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了。應該說,都滲透在與學生點點滴滴的互動中了。通過這一學期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這幾年的思考,我肯定:讓學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長,提高學生的成績,絕不是靠教師整天耗在學生身上,不是經常把學生拉在自己身邊補缺補差,不是一對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題海戰術。這些只能起到一點點輔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厭學。內動力激發出來了,這些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語文教學反思 篇5

這學期擔任八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師,時常覺得自己經驗尚淺,理論知識儲備不足,遇到棘手問題總不能很好地圓滿地解決。以下就針對我遇到的教學上的一個問題,膚淺地談談自己的認識。

805班的學生總體水平中等,大部分學生聰明靈敏,有自尊心,有上進心,只有小部分學生會出現不自覺地違反課堂紀律,課後作業不按時按質完成,以說謊企圖矇混過關等情況,而以上問題又總不會集中體現在某一個學生身上。於是,我發現,這個集體中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其自身的閃光點,至少你不會發現某一個學生是屢教不改,惡習纏身的。

但805班的學生完成作業又是在年級中出了名的數量少、質量差,在語文科目上情況甚是嚴重,每一天的作業水平都可謂是參差不齊,不寫、寫少、沒交等,而我時不時地抽查總是能發現,即便是交上來的作業也總存在一部分字跡潦草,抄襲他人,網上抄答案,更嚴重的是拿其他人的作業上交等。我在學期初總會在語文課堂上直接「質問」、批評這些同學,總認為在班集體面前進行教育,能激起這些學生的自尊心,也能對其他學生有警示作用。後來,發現這樣做不僅降低課堂學習效率,也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有時,我也會罰學生寫作業,這更是大錯特錯。如果一方面要求孩子熱愛學習,一方面又把「學習」當作暴力手段,為了出氣,為了讓孩子屈服而運用於對孩子的懲戒上,那麼只會讓學生更加討厭學習,而且為了逃避再被懲罰而學會撒謊,別說學習了,已經使人格受到扭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壞習慣總不是一日就形成的,所以,壞習慣的糾正也需要很多的時間和耐心。我想,在下學期能否嘗試以下方法:

一、請班主任協調好各科教師布置的作業量,每天的寫和讀記做到均衡,數量又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相處半年的經驗告訴我,對805班的學生曉之以理總是比「暴力鎮壓」來得有效多了,所以同時得讓學生明白老師的用心,動之以情。

二、細心發現學生不能按時按質完成作業的原因,主要是不會寫,因懶和貪玩不寫,因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無法寫全。發現一部分學生不會寫,那麼應該反思自身的教學,更加註重課堂教學的效率性,讓學生能對新課知識當堂吸收消化,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適當降低這類作業每次完成的量,更加重質。發現懶和貪玩而不寫,談話和鼓勵已經是用壞了的梗,圍追堵截往往造成更加厭學的心理,我倒認為應施力在培養優秀學生上,以學習優秀生的示範作用來影響其他學生,大力表揚勤學好學者,而暫時忽略模糊這些「壞學生」。發現學習安排不合理的學生,先管以圖不管,先讓家長配合學生學習計算自己的能力和完成作業的時間,逐漸培養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三、放寬心胸,學會容忍學生錯誤。我想,有時老師知道,一份作業沒有完成並沒有對學生學習造成多大的影響,只是氣憤於學生的不聽話。對學生進行批評訓斥,甚至人格辱罵,這種語言上的說教,有時是一種「語言暴力」,以為學生好為名強迫他接受你的觀點,然後乖乖聽話。而罰寫更是一種暴力手段,為讓孩子暫時屈服老師的權威而不得不去寫,當寫作業變成一種懲罰,你還能說出「我這是為你好」「寫作業才能提高成績」這種話嗎?況且,學生為了躲避懲罰,勢必會撒謊,找各種借口,有極端行為,久而久之,扭曲思想和人格,對初中階段的孩子來說,這實在是得不償失。我想學習容忍學生的錯誤,如果他們誠實向我說出沒完成作業的原因,即使是說「我不想寫」,一次兩次我也會嘗試著原諒,但是讓他們放學留下補作業,告訴他們「因為你們把順序搞錯了,之前玩,現在就得學習」。

四、將作業與學習聯系起來。學生常把作業與學習、成績劃分得很清楚,總是表示先完成作業,再有時間學習,作業與學習不是一回事,所以作業馬虎完成也行。但我讓805班學生在課堂上說出昨天完成的練習題答案,然後給分和針對性地點評,肯定他的努力和答對點,糾正其中錯誤。我發現,他們重視老師的評價,得到表揚會開心會笑,得分很低也會點頭表示明白原因,如此一來,他們會注意作業的量和質,希望在課堂上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結果顯示,805班在期中考後課堂學習效率和成績都有提高,說明這種方法確實有效。

以上是針對學生不能按時按質完成作業的問題,我提出的一點見解,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有待考驗,但我總希望從學生角度出發,為學生輕松學習,健康成長做點事。下學期,我會更努力,向其他老師請教方法,虛心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Ⅲ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1

在本課的教學中,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深刻的句段暢所欲言,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其中,重點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及語言的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有學生說母親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體現了母親在生命垂危時還掛念著自己的兒女,根本都沒考慮自己,這就是母愛。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要他們的感受是真實的,都可以說出來。最後,讓學生進行討論:課文中的母親是怎樣的人?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本堂課教學,有滿意之處,也有不足之處。例如:課堂上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閱讀地位,調動了學生自己自由地解讀文本,課堂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較高。但是,從課的完整性上看,結尾時對「秋天的懷念」的主旨分析略顯不足,由於時間關系,在課堂上沒有讓學生充分發揮,還有待於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有所提高。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2

「課堂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依賴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來完成的,但是實際的課堂還是教師引導的比較多,不敢完全放開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比如在自讀課文,初步感知階段,我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的答案與我事先准備好的答案是一致的。我覺得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在自讀課文,真情感知這一環節上,完全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盡管最後也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但我就覺得有些控制不住課堂了,就象放風箏時我手中的線無法自如地控制風箏。學生回答時根本不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而是那個地方感動就說那個地方。這中間沒有貫穿始終的線索,顯得有些凌亂。怎樣把啟發和探究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這是我將繼續思考的問題。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3

《秋天的懷念》是著名作家史鐵生在母親逝世後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講述了自己雙腿癱瘓後,幾乎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是身患重病的母親用體貼入微、深沉無私的愛,使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意義,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從網上觀看了竇桂梅老師將這節課的視頻,我被竇老師這種語文課堂所感染,在她的課堂上,孩子們受著愛的教育,用自己的感情朗讀著,孩子們就是在與文本對話。我認真的聽著,認真的記著,我想讓我的課堂也能有這種效果,所以,在整理好教案後,我上了這節課,我帶著自己的感情上了這節課。

反思執教的過程,我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體會內心。

課前,我布置學生從書籍、網路中,了解史鐵生的相關資料。上課伊始,我讓學生交流史鐵生的有關資料,當學生得知作者癱瘓才21歲時,我馬上讓學生揣測一下:當一個人的花樣年華都要在輪椅上度過時,會產生什麼想法呢?孩子們馬上體會到作者有死的念頭不足為奇,言語中,孩子們流露出對作者的惋惜與同情。從而為下文感受母愛埋下了情感鋪墊。

二、走進文本,感受母愛。

《秋天的懷念》一文主要是通過對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的細致描寫來刻畫形象的。於是,教學本文時,我就從這些細微處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撲」「抓」「忍」動作背後母親的心情,讓學生感受到母親對作者那種深沉的愛。抓住「央求」「喜出望外」「高興」「敏感」等詞語,讓學生反復品讀,分析母親心情變化的原因,從而感受到母愛是小心翼翼,母愛是善解人意,母愛是一種擔心,母愛是一種堅持,母愛是一種力量……於是學生終於明白,原來母愛就是平凡中的偉大。在課上,我學竇老師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感情送進去,再讀,通過多次朗讀,孩子們也融進了文本,感情也自然流露。

三、走出文本,學會感恩。

本文的情感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到母親的無私和偉大,從而激發他們感恩之心。課文的結尾我安排了這樣一個說話的環節,讓學生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在學生們一字一句的傾訴中,課文的情感目標得到了深化。

Ⅳ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精選12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1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膾炙人口、情深意長的著名詩詞。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納蘭性德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了這首思鄉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納蘭性德是通過寫景和敘事兩個方面來傾訴自己的心聲的。他在途中遭遇風雪,輾轉難眠。途經一道道山,一條條河,休息時連思念家鄉的夢也被嘈雜的聲音破壞得支離破碎。他抬頭望月,想起家鄉那安寧、祥和的生活,不禁淚花閃閃。

為了更好地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我讓學生想像作者家鄉溫馨和諧的畫面。在音樂聲中,我深情誦讀這首詞,學生閉起眼睛,構思著一幅幅別致幸福的場面。

有的說:「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他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說笑,好不熱鬧。小孩們在巷口玩耍嬉戲,姑娘們坐在門口綉花;放學歸來的孩童放下書包,放起了風箏,有的還把花做成花環戴在了頭上,家鄉一片生氣勃勃。」

有的說:「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群星閃爍,作者的親人坐在窗前欣賞著明月,不遠處時時傳來鳥兒唧唧的叫聲,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似乎也與作者的親人一樣,靜靜地期待納蘭性德與他們團聚。

我見學生熱情高漲,繼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從而更加明確納蘭性德投軍從戎,征戰疆場的心聲。作者為了壯志和理想,忍受著思鄉之苦,飽受著思想的孤獨和寂寞,著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舍小家顧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長相思。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2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暗藏於詞中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

古詩詞之美首先在於它的音律美,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優美動聽。所以學古詩詞必先朗誦。教學《長相思》時,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初讀詩,咬准字音,讀得字正腔圓;再讀詩,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感;三讀詩,讀出印象;四讀詩,讀出大意;五讀詩,讀出情;六讀詩,讀出境。

朗誦不應該只停留在形式多樣的示範讀、比賽讀、配樂讀、表演讀等淺層次上,而是要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詩的語言美,在這種美的熏陶下發自內心的美美的朗誦,讓人陶醉的朗誦。

如「山一程,水一程」寥寥數字,山高水遠,長途跋涉的孤寂無聊的軍旅生活如在眼前。又如,在讀出詞的大意時,我抓住作者「身在何處」與「心在何處」作為突破點,體會到作者身與心分離的那種思鄉之情,而後,又讓學生在老師的范讀時想像作者故園的美好景象。一方面「身」在風雪交加的軍旅,另一方面「心」在溫馨的家園,鮮明的對比更加勾起作者的思鄉之情。此時讓學生有感情地去讀,就可謂「意到情成」了。

古人寫詩詞「貴在含蓄」「意在言外」。學《長相思》這首詞,從讀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體會詩人的含蓄之美,言外之意,與詩人同喜同憂。我以適當的語言,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再配以塤曲,把學生帶入情境,然後讓學生反復吟詠,逐漸拉近與詩人的情感距離。教學古詩詞,必定要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走近詩人,與詩人對話。

體會意境時,我運用了語言描述、配圖配樂吟誦等多種方法,誘發想像,讓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出生動鮮活的畫面,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培養自己獨特的感受能力,受到相應的情感及審美陶冶。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3

面對《師說》這樣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老課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較傳統,沒有深入開掘其蘊含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有位同學在寫《師說》讀後感時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認為,「小學而大遺」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的意思,而應該理解為:「小孩讓他學習,大人反倒不學習」,這樣,上下文的意思就貫通了。姑且不論他的理解正確與否,單就這種深入思考,獨抒己見的鑽研精神而言,是應該成為大家的榜樣的,老師應讓學生進行探討。

相比《勸學》,韓愈《師說》此文更具情感性,因此在教學中注重誦讀的施教。叫了幾個學生朗讀模仿,效果亦是不錯。對於沒念好的學生用文中的話說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並同步翻譯,效果也出來了。此種情形只是針對有過預習的並且成績較好的學生,整個班級氣氛較活。但是對於古文考試的要求可能有點擔心。因此下節課應再次重復一次脈絡的整理。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4

前幾天,我和劉老師正好集體備課到《葉公好龍》這篇文言文。對葉公只喜歡龍的藝術,見到真龍卻又極度恐懼的這一行為,我們有不同的見解,就像愛畫虎的畫家一樣,如見到真虎也必定會逃之夭夭,是人之常情。如只談個人看法,我從中領會的是「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現象,要通過現象看本質。」劉老師和我也有同感。

但《教師教學用書》中有一個重點提示「從文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學生理解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導他們去領會這個重點呢?

在上《葉公好龍》的第二課時時,孩子們從「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中領會到葉公對龍藝術的喜愛,又從「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領會到對真龍的恐懼,把兩部分進行比較理解,要孩子們談談自己對葉公的看法。

結果就有了四種觀點:

1、不要當愛慕虛榮的人。

2、做人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的人。

3、看事物不能只看錶面現象。

4、葉公的行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這時,唐××發言了,「既然我們有這么的同學都贊成葉公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我想作者在寫作時也能想到這點,但從文章結尾來看,作者好像故意逃避這個觀點,為什麼?」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句「為什麼?」使孩子們又再一次進入文本,因為他們已養成習慣,相信從文中能找到答案。接著,我是這樣引導孩子們的:

1、這篇課文是以什麼語氣來寫的?

生:嘲笑。

生:諷刺。

2、好,能感受到諷刺之意。哪個句子體現出這種意味?

生: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3、太棒了,既然是以諷刺的意味來寫,作者肯定有他的目的,那他的目的是什麼?

生:他似乎是刻意想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

4、那他是想讓我們明白什麼呢?或是想讓我們從中吸取什麼教訓呢?

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是有意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接著,孩子們熱情高漲,談到了生活中這種「葉公好龍」似的現象。對什麼叫寓言故事也加深了認識。

感謝我的孩子們,同時也感謝我自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的真理得以實施,終將得到回報。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5

通過對文本的眾多分析後,我採用了以誦讀帶動感悟的教學方式,立足於誦,在誦讀的過程中進行評點教學,突出「讀、誦、悟、品」四個字,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誦讀課文,感知內容」和「品讀文章,感悟情感」兩大板塊。在前一個板塊中,先由教師范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明確讀音、節奏和停頓等常識。然後學生自由地朗讀,讀准字音,讀出抑揚頓挫的節奏。最後藉助工具書,自主地疏通字詞,疑難點提出,師生互動,合作完成譯文的工作。通過這個環節,學生不僅熟悉了文章,而且還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提高了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在後一個板快中,首先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整理出自己對此文的一些感受,我給予提示,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一篇文章可從哪些方面入手,後進行生生、師生的交流對話。這個環節的安排,既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地從自己所選擇的角度去分析課文,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各抒己見、眾說紛紜的課堂氛圍。而後師生合作扣住教學內容設計出一系列的思考組織學生方向明晰地去感悟文本。在這一環節中,由於前面大多學生已經將文本分析的很好,於是對於這些思考題,他們都很快地能夠比較准確的把握。

由於本文中所採用的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是一大亮點,也是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在最後我還設計了個學以致用的環節,讓學生模仿文中的這一寫法描寫一堂語文課。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教學同其它學科一樣,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方式,特別是初中文言文教學,教師更是擔心學生讀不懂,就採取「教讀——解詞 ——串講——翻譯」的方法教學,把饃嚼細再喂給學生,學生就像嬰兒似的,只是張嘴吞咽。這種把鮮美的食物嚼得無味的「滿堂灌」、「注入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因而初中學生普遍對文言文產生畏懼感,學起來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根據「初語」新大綱「讓學生多讀,通讀誦讀,培養學生對文言詞語文言句式的敏銳的感受」的要求,改過去教讀文言文課文為引導學生預習、閱讀課文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其具體做法是:

1、給予提示,明確要求。

2、閱讀思考,學會提問。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用贊賞的話語評價學生的發言。不是隨波逐流,這更能激活課堂氣氛。給予學生肯定性、鼓勵性評價,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語,對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應及時報以掌聲,或做出激勵性評價,或發給他一個「創新卡」,或授予他創新能手的稱號等,都能促使學生更加強烈的創新動機,進一步發展創新潛能。

總之,教無定法,只要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創新能力,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嘗試,力爭創造出高效實用的教學方式來。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6

本節內容從三個方面說長江,一我國的第一大河,二黃金水道,三開發與治理,其中長江的開發與治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

本節課內容較多,一課時說完,使很多內容在講解上不夠全面,甚至有的問題不能拓展,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例如,在說長江的洪澇災害的治理時,只講了治理措施,沒說洪災的原因,使學生在後面的思考題「為什麼要對長江不同河段採取不同的'治理措施?」理解和回答上帶來困難。並且在時間安排上顯得不合理,前面長江的概況用的時間過長,而本節內容重點和難點的開發和治理安排的時間不足,使得後面的內容大多感覺在趕時間,就是一味的講解,學生活動,學生參與的就少了些,這些反映出我對課本和課標的解讀不夠,在教學時,對一些問題不知取捨,總想面面俱到,結果使得時間分配不合理,也使得對重難點的講解不到位。

另外,我上課時表情單一,嚴肅,使得課堂氣氛有點沉悶,親和力少,與學生互動存在困難。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點反思,今後的教學中時刻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7

這是一篇事理性的說明文,我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課文為我們講述了落日這個普通的現象所蘊含的科學道理,由於本文涉及了很多光學上的知識,於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顯得很吃力,在面對折射、色散等光學知識時,學生顯得無存下手。於是學生會把重點放在光學知識上,但是語文課不是常識課,科普說明文不單單講述科學知識還要講語言的形式。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抓住本文介紹的常見的落日背後藏著的科學知識,利用圖片等教具,讓學生學習形象、生動、典雅的語言,既不乏語言的美感,又不缺科學知識。特別是課文中提出的層層問題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課文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但是本文所蘊含的光學知識以及個別術語比較深奧,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常識重點突破,多說一些鼓勵的話並給學生創造一些合作探究的機會。

因為教材的思路清晰的介紹了夕陽給人的幻覺,以及幻覺形成的原因,語言通俗,我讓學生通過默讀得知大概,再通過互相學習理清思路,並把字詞的教學融入其中,在讀中完成。在整個過程中依靠學生的領悟和交流學習,效果很好。

再者,上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背後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以及作者提出的問題。這樣,把科學知識、表達方式、語言形式三者融為一體,學生既了解了常識,又學得了知識,一舉多得,很好。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8

因為這是初一語文學習的第二課,也是貫徹「新課程標准」、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盡快適應初中生活的一個有利的契機,所以,在設計這節課時,我的思路是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個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養成學生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

於是一改以往我主宰課堂我長篇大論的授課方式,換成學生當主角,因此,在45分鍾的課堂上,我一會是參與者,和學生共同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問題;一會又是提問者,再一次把學生引領到課文之中;一會又是設計者,為學生思考創設某種環境氛圍……學生也隨之不斷改變角色,不斷變換思路,一會是旁觀者,為小主人公著急;一會又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身臨其境體會當時的心境;一會又是主人公的夥伴,為他出謀劃策。……學生的興趣完全被調動出來,整個課堂氣氛熱烈而不喧嘩,緊湊而不緊張,有張有弛,於快樂輕松的氛圍中達到了教學目標。

最後的10分鍾,用5分鍾讓學生寫自己遇到的一個困難及如何克服困難的片段,在用5分鍾學生讀習作和點評,真沒想到初一學生會有如此精彩的故事,而他們對困難的認識也告訴我他們的確是需要挫折教育的一代。

一節課下來,我說話的時間加起來不到15分鍾,大多數時間都是學生討論、發言和練筆,但我想,學生從同學和老師的討論交流中所獲得的東西遠比從我的長篇大論中學到的多。《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2》這一教學反思,來!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9

《輪椅上的霍金》記敘了被稱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面對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頑強地挑戰命運,為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感人肺腑。教學中,我覺得以下兩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表達力。

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多個語言情境,促使學生進行語言與想像力的訓練,如:當他40年被禁錮在輪椅上,他會想些什麼?如:他完全癱瘓,這就意味著他不能怎樣?如果你是女記者,當你聽完他的回答,你會怎樣想?等等。這樣學生就有了角色定位和想像的環境,再現當時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了想像能力,同時也訓練了表達能力。

二、有目的品詞析句

教學中,緊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引導,比如「21歲、40年、徹底」等詞,讓學生明白霍金病得很嚴重,病得很久,年紀輕輕就飽受病痛的折磨。再如「標志性形象、齜牙咧嘴、蠶吃桑葉」等詞,讓學生通過品讀、觀察圖,明白霍金的堅強樂觀、學習的艱難。這樣的教學,不僅教會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品詞析句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學生的朗讀技巧還有待提高,比如對於關鍵詞句的品讀還不到位,都需要好好反思。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10

《語文課程標准》中這樣的一段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實行探究式閱讀教學,為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交流平台,變文本解讀為文本賞讀、語言探究,並跳出課文讀課文,可以讓語文課教學呈現新的生機。

老師搭台,學生「唱戲」。把時間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讓學生、教師、文本三者形成整體,讓三者交流、碰撞、溝通。學生可以挑戰文本權威,教師也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閱讀教學課堂成了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師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多向互動的過程。傳統的語文課堂是教師一言堂,是教師的獨白,是一對多的單一交流,而忽視了其他幾種學習方式。語文新課標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討性、自主性的一種學習方式,主張師生、生生等多種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僅有的學習資源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教學效益。

對於新課標,新教材,應當說大部分教師都尚處於學習階段,並無多少實際的經驗可言。也許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誘惑力。自然,我們為之研究的空間也是極為廣闊的。當然,課程改革是漫長和艱巨的。「路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新課標,不能形而上學,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歪曲曲解。對於傳統的一套,我們要懷疑,要創新,但又不能完全摒棄。畢竟教有法,而又無定法。不然,我們又會陷入某種教學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這當不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11

本節課教學,根據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注重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本人以此為目標,設計了如下教學:利用歌聲,情景導入---講解背景,理解主題---朗讀歌詞,感知探究,品味賞析---升華感情,付出行動。通過一步步順勢利導,深刻理解主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師生達到情感的共鳴。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能緊扣語文課程標准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盡量讓課堂有琅琅的讀書聲,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心靈去直接對話,點燃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資多彩的精神生活。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既學語文,又學做人。

但在課堂中實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合作,雖然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最基本的問題探究,但在探究方面學生缺乏課外資料的收集、閱讀,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構新知。本課教學中,雖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但在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上,需精心設計激活學生的創造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簡短12

《新聞兩則》是八年級上學期第一篇課文,作為新學期的第一課,由於課文背景和文章體裁的限制,加上現代孩子的思想特點,對毛澤東的這篇文章並不是很喜歡。特別是作為新聞的範本,且不談是否便於學生把握,但畢竟內容與現代生活已相距甚遠。預計學生有距離感,不大喜歡這篇課文。如果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模擬經歷,感受體驗,課堂才會別有洞天。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課前准備用生動的實例,深入淺出的完成了對新聞的文體知識的學習。學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聞的結構及要素。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學習的主角,又是小組學習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不夠,由於時代背景及學生的閱歷所限,對文中的議論理解不是很透徹,老師要做一定的補充與講解。本文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新聞(消息)的文體特點,實際上僅憑一堂體驗課是較難把握好重點內容的教學的。讓學生自己找出相應的內容,結果造成拖堂現象。另外,由於學生對新聞文體不熟,導致課堂上學生的展示、點評都不夠活躍,黑板上的板書不夠工整,這些都是後段時間需要改進的地方。

;

Ⅳ 部編教材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部編教材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教材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為切實搞好「新視野下初中語文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有效性」課題研究。我作為主研人員,本學期,我執教的課文是七年級下冊的一篇《狼》。在經過「上課-評課-修改-再上課-再評課」之後,做一下較為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確定課堂設計之前,我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教材分析;

2、學情分析;

3、目標定位;

4、教法與學法設想。

《狼》選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在研究第六單元課文的共同點時,我注意到,在本單元提示當中這樣寫道:「動物是人類的生存夥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這個日益擁擠的地球村裡,動物和人應該享有同樣的生存空間。」「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和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因此,我認為本單元是以「動物」為主角,賦予它們以特定的寓意,對現實生活進行巧妙的諷喻和折射,學生從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啟示和教育。《狼》是一篇文言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中的第二則,寫的是兩只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於屠戶的刀下。故事說明只要我們敢於斗爭,並善於斗爭,無論多麼狡詐的狼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的道理。同時,也應該教育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從而明確保護動物的意義。

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了一定的積累,本課是可讀性較強的故事,學生易於理解並掌握。基於上述原因,在教學中,我認為應盡可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於是設計了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積累詞彙,理解文章大意。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積累文言詞語,理解重點詞語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清故事情節,體會狼與屠戶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學會多角度客觀地分析問題。對於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於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因此我設計了朗讀指導,品評探究的主體環節。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對字詞的疏通,我採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利用注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在自學展示環節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繼續授以學法指導,如指點解詞的方法等。

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方面,我採用合作探究法,來突破重難點。我在此環節設計了六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小組討論。這六個問題的設置層層相扣,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重難點。

在教材分析和目標定位的基礎上,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三個環節:

(一)自主學習:誦讀課文,梳理字詞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能加深理解,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初一的學生學習文言文,處於打基礎的階段,更要重視。本文篇幅短小,全文僅二百餘字,情節生動,脈絡清晰,易於熟讀成誦。

在誦讀預習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預習題。如:作家作品簡介,解決文中生字的讀音,有些詞的特殊用法,重點句子的翻譯,初步翻譯課文。學生自主完成,然後小組展示交流。學生們表現非常好,他們能按要求迅速完成自主學習的預習題,並在不懂得地方作圈點、勾畫,然後在課堂上舉手示意。在小組展示的時候,有一個句子的翻譯引起了爭議。「後狼止而前狼又至。」有一個同學是這樣翻譯的:後面的一隻狼停下來了,前面一隻狼又追上來。這個同學回答完之後,立刻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質疑,反駁。他說:我不贊成他的觀點。應該翻譯為,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來了,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卻又追上來了。這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思索,於是我將這個問題加以點撥,講解。同學們就將這個重點句子的翻譯掌握的更清楚了。

(二)合作探究:研讀賞析,妙點揣摩

我在此環節設計了六個問題,即:本文從表達方式上看,採用了怎樣的寫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情節故事?文中怎樣寫狼的狡猾的?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裡?作者對這件事有什麼議論?面對課文,(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組織同學們課堂討論。同學們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學生合作探究。這一環節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達到進一步把握主題的目的。學生討論的時候,我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在我的指導下,學生討論的氣氛更濃了。

學生討論結束,然後是小組展示交流。同學們能積極舉手發言。並且有同學質疑,補充回答問題。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在翻譯重點句子時,我引導學生讀好這些句子的節奏、語氣。如:其一犬坐於前。有同學讀成:其∕一犬∕坐於前。我給他點撥,並加以糾正,應該讀成:其一∕犬坐∕於前。這樣,學生弄懂了意思,讀准了節奏,也弄清楚了為什麼這樣讀。還有一個問題,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些地方?學生回答後,我進行了歸納總結:屠戶的機智,主要是通過他的動作表現出來的。表現在他善於利用有利地形,善於抓住作戰時機,然後採取了勇敢果斷的行動。

(三)達標拓展:積累成語,感悟道理

在重點字詞解釋時,我要求學生作適當聯想,列舉出在現代漢語中含有同樣意思的字的成語。如,「兩狼之並驅如故」中「故」字的含義是「舊,原來」。同學們就聯想到了「溫故知新」、「一見如故」。在理解到「顧野有麥場」中「顧」字的'含義是「回頭看」的意思時,引導學生們想到了「左顧右盼」、「瞻前顧後」。還有後面的「杯水車薪」、「犬馬之勞」等等;在探究完描寫狼的狡猾的句子後,我引導學生說與狼有關的成語,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爭先恐後的說了很多。同時叫他們做適當的記錄。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積累了成語。在探究完文章的主旨後,我順勢引導學生做換位思考,然後多媒體展示《狼的十大處事哲學》,演唱《北方的狼》,點撥到對狼的保護,動物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回到編者的單元意圖上來,再次緊扣了文本進行解讀。

總之,《狼》一文情節曲折動人,對這類敘事性特別強的文言課文,我沒有過多設計呆板的字、詞、句翻譯的教學,而是充分發揮情節吸引人的優勢,賦以課堂情節性,生動性,趣味性。在具體執教過程中,我特別注重採取激勵措施,營造民主、寬松、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重視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老師一起和文本實現多邊互動交流,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的去認識文本,自然而然的進入故事發展的情景當中,在閱讀鑒賞中自行發現,自主建構文本的意義。整節課感覺氣氛活躍,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漲,表現非常積極踴躍。上完課後還有一個問題我已經意識到了: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環節用時稍長,以至於後面的達標拓展時間倉促,以至於削減了這一課的厚度。

後來,我將一課時調整為兩課時,在內容上也稍作修改,增加了改寫課文的訓練。第一課時重在疏通文意,積累成語;第二課時重在人物分析,領會主旨,拓展延伸。由於有了更充分的時間,因此,在另一個班上課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老師對課文語言的評析也更深入透徹了些;學生們有了圈點、勾畫、批註、片段寫作訓練的時間,學習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少數同學還能當堂背誦。

部編教材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

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合適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明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危機,形成了活躍和默然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默然,不願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范圍,對於討論的進程作一些合適的調整,對於學生新生發的問題要有所准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並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七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合適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薄些,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優美的情感、健康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部編教材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堂好課,除了目標明確,教師更應關注師生之間的對話,教師應及時地接住拋出的「球」,在課堂中做一個好球手,時時注意找個適合的點與學生對話。比如,這堂課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將誇父歸為一個「失敗的英雄」,面對失敗不氣餒。在「說說誇父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環節中,已有學生提到誇父是一個自高自大的人。

教師也追問:你從什麼課文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學生說:他敢與太陽賽跑,是個自高自大的人。此時的教師沒能很好接住這個「球」,應再次追問:為什麼你認為敢與太陽賽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師為急於點其他學生回答,未能接住這個球,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失敗英雄」的形象,當回過神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球」從身邊滑走。而正因為這個球未能接住,所以導致下一環節的進行,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於本堂課的亮點沒能充分展示出。

學生也只能勉強認同教師引導出的「失敗英雄」。 其二:對文本的質疑探討還欠缺。由於質疑這個環節中沒有以主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好像讓學生在沒有韁繩的牽引下,駕馭一匹不知其性的良馬一般,要想出引出「失敗英雄」就略顯牽強。

神話故事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而本堂卻沒有太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合理的想像。這堂課畢竟只是一個「點」,教師只有及時反思課堂中的不足才能在今後的教學中有所進步。

部編教材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

(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

(2)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

(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像。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部編教材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比如:在學習課文《月亮上的足跡》這一課中首先我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來導入了課文,然後學習生字詞,接著講課文。大多都是我在講學生在聽,學習效果非常差,學生反應遲鈍,一問三不知。課後我通過學習新課標並與同組教師討論,然後用心的方法在另一個班進行了教學,改變了我講學生聽的模式,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我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如:1。通過閱讀課文你發現了什麼?2。在相應的時間段中發生了什麼事情?3。宇航員登上月球都做了什麼事?學生們通過討論這幾個問題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然後教師加以引導,最後設計了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積累的與「月」有關的詩句,比比誰記得多?通過這樣的教學我發現效果明顯的比第一節課要好得多,學生課堂發言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習興趣高漲。

部編教材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期末考試考結束了,為了更好地開展以後的教學工作,從考試中吸取經驗教訓,現對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作一全面反思。

我擔任的是七年級一班、三班的語文課,我的主導思想是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並提高學生的成績,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由被動變主動,由讓我學到我要學。因此我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是抓學生的思想,二是抓學習。一學期下來有許多收獲,也有許多不如意之處:

一、在思想上:

在思想上主要結合課本中現有材料,如:課本中的《論語十則》等一系列古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重視學習。

二、在學習上:

在學習上主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基礎教學)並提高應試技巧。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我是這樣做的:

1、背誦 :

課內外要求背誦的課文和古詩詞全不放過,達到全員會背誦、全員會默寫。

2、注重課堂教學:

全面提高45分鍾效率。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愉快學習方法、古典學習方法。力求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激活學生思維。

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熏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為下學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都不夠特別滿意,也沒有做到盡善盡美。最困惑的就是學生不能吃苦,做事沒有常性,沒有目標,連短期目標都沒有,所以實施起來就特別困難,不知如何去做。

三、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期末考試結束了,面對成績,認真檢討自己,才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

1、背誦力度不夠,不嚴,至使一些同學有懶惰思想,檢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學無緊迫感得過且過。

2、作文中對中、差生指導不到位,議論文訓練太少。

3、學生基礎差,大部分學生不願學,班級學習氛圍不濃,紀律也不嚴。

四、今後措施:

1、繼續加強古詩文言文的背誦檢查力度,分小組任命小組長,課間檢查,自習檢查,加強晨讀力度,每天明確背誦的任務,加大默寫檢查力度,每周活動課型式進行古詩文背誦。

2、作文教學中,加大議論作文訓練力度。多上一些諸如審題選材,立意方面的知識講座,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日記、摘抄活動,一是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期分批談話,指導優等生,鼓勵關心差生,提高輔導質量,增多輔導次數。但願反思自我,能提高自己。

Ⅵ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

七年級是小學和初中的過度階段,小學里的學習依靠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著。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差,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作業完成狀況很不理想,經常有五六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狀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其次,是行為習慣沒有養成,到處亂扔垃圾,不尊重老師等。針對這些狀況,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一天練二十分鍾的字。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准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每一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忙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齊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透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范。為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范,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透過超多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潛力。

雖然做了超多的工作,最後的考試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存在問題在基礎知識上。積累與運用,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的一般運用潛力。如看拼音寫漢字,四個字都是平時默寫過的,強調過的,全對的僅僅十多人。課文名句默寫,都是平時強調的名句,仍有不少學生扣分。這些都是平時基礎掌握不扎實。專題與綜合實踐,題目是我們做過的,但是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聽課效率差。

詩歌賞析一項是難點。這次也不例外。學生不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要抒發的感情。同時組織語言潛力也有待於加強。

古詩文閱讀。從答題狀況來看,能拿滿分的學生不多。集中考查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和翻譯的潛力,以及對文章資料的把握。不少同學不理解資料,所以不會翻譯句子,更不能結合文章答題。因此以後在上課時就應盡量具體講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學生在復習時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認讀與理解潛力,分析與綜合潛力和.鑒賞與評價潛力。學生分析概括的潛力較差,不能規范答題。仿句也是難點。

作文是一篇命題作文。考試中發現很多學生審題不清,偏題、扣題不緊的很多。不能抓住題目中的題眼。文章要求以記敘為主,適當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學生不明確記敘與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區別,文章體裁上不能淪為「三不像」,文筆再優美也得不了高分。

在今後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繼續抓基礎知識。在學習中要強調多讀多背,多接觸文本、精彩的文章或片段,力爭做到熟讀成誦,切實加強語言的積累和感悟。

2.重視方法的指導與潛力的培養。現代文閱讀,重在研讀材料,審清題意,按點答題。應培養學生准確抓住問題要害,並能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思想的潛力。因此,應強調學生解題方法的學習和解題規范的訓練,同時透過超多的練習,培養語感和歸納總結的潛力,以及表達潛力。

3.作文一方面要加強審題訓練。另一方面加強平時的練筆,如日記、周記等,必須要養成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良好寫作習慣。重視作文指導、作文評改、作後評析等幾個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參與到這幾個重要環節中,可採用個人自改、小組互改、全班評改、重寫一次的流程,讓他們發揚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變「別人要我寫」為「我要寫」。只有這樣,才能為提高作文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2

時光匆匆,一個學年倏忽而過。在這一年裡,常規工作踏踏實實,教研活動用心參與,認真思考和鑽研,勇於嘗試和創新,用心實踐新課程理念標准,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成果。當然也還存在不少遺憾和不足之處,為促進後段語文教學工作的改善和提高,現將相關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首先嚴格落實教學常規,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本期以來,我們嚴格遵守學校的教學常規,使教學工作井然有序,穩步推進。堅持認真備課,全面鑽研教材,廣泛搜集課堂素材,根據學生理解潛力的實際,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設計合理有序的教學流程,為提高教學效果做好第一步准備。按時上課,嚴格課堂秩序,組織學生進行用心活潑的課堂交流和研討活動,激發學生的用心性和創造思維。精心選取作業,精練精改精評,加強知識點和潛力點的落實。對學習有困難和出現問題的學生對其進行個別輔導,釋疑解難。

其次用心嘗試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潛力,並把這種潛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准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用心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在我的課堂教學上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簡單、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課堂上充滿著平等、和諧與交流,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多方面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簡單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潛力。大部分學生的整體素質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在平時教學中我適度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路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潛力、學習潛力、合作潛力、創造潛力帶給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台。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本期還用心參與科組的教研活動,認真研討交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每周能准時參加群眾備課,交流心得體會,與其他老師共同學習促進;認真參加聽評課活動,虛心學習,吸取好的教學經驗,學習好的教學方法。結合南開實驗學校學生基礎和學校教學要求,用心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潛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運用感知探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學習法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用心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語文潛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到達的,部分學生語文基礎還是比較薄弱,部分男生作文表達潛力還是不能令老師和家長滿意,這些問題還值得下學期繼續努力改善和加強。

語文教學的根本是:重雙基,重拓展,重激發語文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大語文環境下學語文,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潛力,這是我的理念和追求,我將認真總結反思,不斷探究和改善教學方式方法,爭取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3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構成與理解,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較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狀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能夠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後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潛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潛力全面化、深層次化

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構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透過了學校的安排的以優帶新活動及用心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後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潛力也游刃有餘。

第三、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驗必須程度上能夠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畢業一年,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著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個性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理解和發展空間。因而,我能夠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潛力。透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潛力。最後重運用、拓視野。透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透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必須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二、對部分教材資料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資料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能夠充實自我,反思不足能夠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4

讀過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是一曲春的贊歌,本文是一篇詩情盎然的借景抒情散文。大約寫於1928~1937年間。其風格較朱自清初期詩文有很大變化,沒有了像《背影》中的那種淡淡的哀怨情調,代之的是鮮明的新鮮格調和歡樂情緒。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意的筆調,細致描繪了大地回春、春花爛漫、鳥鳴蜂飛蝶舞、細雨滋潤萬物、人們沐浴春光的美好景象,贊美春的生機與活力,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勇向前,抒發了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在藝術上具有鮮明的特色,如觀察細致,描述生動真切,詩情畫意相融相合。

為何不在語文課上描繪春天。歌唱春天呢:

於是,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大膽引用繪畫,唱歌,名曲欣賞,配樂朗讀,讓學生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學不僅用五彩畫筆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春天,還取了富有詩意的名字:像百花爭春、輕風唱春、煙雨潤春等;還有的同學唱《春天在哪裡》、《北國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聲》等。這樣通過學科整合,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嗅、觸等各種感覺器官去用心體味春天,達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會在同學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陣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本文節奏感強、具有音樂美感,教學重點應放在誦讀上,以讀帶賞,讀賞結合。

同時,課文內容較為淺顯,適合互動、點撥式教學法,在點撥、互動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用詞的准確性和生動性,學會賞析寫景文,進而進行自主學習。告訴學生,一切的答案在你們那裡,即由學生之口道出本課的教學內容及答案,要讓學生感到,語文課不枯燥,也不難,自己也能夠進行分析,甚至總結出答案來。

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自讀、互動、研讀課文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步驟:

1、課文寫了哪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風、春雨)

2、按照小組進行分工,學生進行自讀,找出認為非常好的句子,說說其妙處及作用。

2、同組里進行交流,形成共識。

4、教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讀仔細,不能停留在表面。

5、班級交流、互動。(教師加入討論,適時引導。並簡單板書。)

應該說學生的賞析和品味還算是很精彩的,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深入,不能把作者的內心情感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能賞析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求也不能墳高,做得不好的地方,說明老師沒有引導好。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賞析,教會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學生之所以賞析不能深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讀得不夠,雖然一再強調誦讀,但學生自由讀一遍、分段輪讀一遍,就開始選擇賞析,學生對課文內容其實並不是太熟,所以停留在語句表面也不奇怪。

這次《春》一文的教學實踐,讓我堅信可以建立語文學科通向其他學科的互連網。語文作為母語,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課程改革機遇與挑戰並存,只要觀念轉變到位,教學實踐到位,語文課堂教學一定會猶如春天般生機盎然。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5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自己一學期以來自己的教學實踐,靜下心來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後教學中改善。

一、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初中學習生活還不能了解,所以我在開學後開展系列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加強硬筆書法練習,把臨摹分為兩步:先摹,讓每名學生選取優秀字帖進行摹寫;後臨,在期中考試後讓摹寫好的同學進行臨寫。

2、加強閱讀訓練。根據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年齡特點,我安排學生閱讀故事性較強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3、強化課前五分鍾。從新生入學開始,我就注重學生課堂環節,包括課前,資料有:古詩朗讀和背誦,經典散文朗讀,文言文語感培養等。雖然資料不是很豐富,但有助於新生從課前向課上延伸。

二、不斷實踐、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交給學生知識,培養良好習慣的主陣地,所以從學生入學開始,我就狠抓課堂教學,不斷實踐,優化課堂:

1、抓好備課關。雖然本學期班主任工作十分繁雜、無序,偶爾會出現上課了,還沒有備好課現象。但我竭盡全力備好課,有時會把工作帶回家。備課中,我不僅僅思考教學資料,怎樣在課堂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同時更多思考起始年級學生的學情,他們理解知識的過程,理解知識的方法等。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我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個單元至少兩節課使用大屏幕,以此沖擊學生視覺和聽覺。

2、上好每節課。語文教學的改革務必從課堂入手,因為它是教師主導的體現,學生主體的實施,所以我盡力做到:我的課堂你做主,真正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開學伊始,我就告訴學生,課堂中只要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無論你說什麼都不為過,所以在一學期我和他們的磨合、交流、溝通,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課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主角向課任教師主角的轉變。由於班主任工作繁忙,上傳下達的工作需要布置,班裡出現狀況需要解決,但我都盡力迴避我的語文課變成班主任工作會議課。原因之一是:教學任務的不允許。根據教學計劃和進度,每一節課有每一節課教學資料,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導致教學資料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學生的不允許。班主任教師,同時也是課任教師,你務必學會主角的轉變,因為這是對學生的尊重,對自己教學的尊重。

三、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實現師生之間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我努力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首先,不斷學習。要想讓學生喜歡你,務必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學習,無論是教學資料方面,還是和他們之間的代溝,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傾心學習教育教學相關書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離。為了使學生喜歡我,我不僅僅在課堂上和他們進行情感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努力貼近他們的心靈,做到心靈溝通,而且我還和他們逐步透過課下,透過各種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師生情。

四、挑戰自我,反思中成長。

一學期教學工作讓我真正感覺自己和學生一齊成長。對於我的課堂模式,學生基本適應,偶爾會出現課堂疲憊感,怎樣去進一步調到他們的用心性和興趣是今後我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再有,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已有的知識、經驗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狀況,怎樣去應對、解決好?

最重要的是語文教學中難題最大的是作文教學,有時自己會感到束手無策,只能講講要求、說說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評價,沒有自己一套從理論到實踐的體系,或稱之為操作系統。

應對諸多問題,我在及時充電的同時,也和其他同行教師進行探討,多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和推薦,都在自己教學中實踐、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名家長滿意的教師。

Ⅶ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我們教師對自身具體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我們教師整理課堂教學,反饋信息、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的重要過程。常寫教學反思,對我們老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實施高效課堂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來參考!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篇1

經過幾個月的語文國培學習,結合教學工作實際情況,我認識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但平時教學中沒被重視到,那就是——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這樣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能讓學生愛學語文,我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些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表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

讀後感,觀後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學習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思想和觀點比較淺顯,望老師能給予指導。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台,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發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鑒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

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作文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

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於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

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我們的《語文新課程標准》中不是指出: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那就是告訴我們從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的自主性學習,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因此,《語文新課程標准》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將它作為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這樣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充分發揚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創新精神,將這種新的學習方式用於習題課,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我們傳統課堂習題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中心,而忽視學生這個的主體,習題上課學生做,教師講,純粹的是以教師對答案為主。學生圍著教師轉,學生只是一味的聽,判斷自己做的對與錯,上課只是死的知識灌輸,無休止的 填鴨 ,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不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學到的是的是 死 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只能培養出沒有主動學習精神的人,培養出不會學習的人。那學生能力的提高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我認為,在習題課上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把我校的 1236 的教學模式運用於習題課,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習題課上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就要轉變角色,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在課堂中教師堅持六個 凡是 :凡是學生都知道的不講解,凡是學生能說回答的.就不解釋,凡是學生能思考的就讓學生思考,凡是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凡是學生能寫的就讓學生寫,凡是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做。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教師只是適時的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在九年級教學中,原來輔導學生訓練七年級文言文知識的時候,我採取的仍舊是傳統的模式,學生先做,然後我就逐題逐題的分析講解。但我發現課堂上學生變成了死記答案的 機器 ,變成了被填的 鴨子 ,而實際收獲甚微。本周我在引導班上的學生復習八年級上冊的文言文知識時,就採用了學校教學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做了嘗試,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自主學習

教師課前要優化習題,能突出教學重點,並能以此拓展延伸。然後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去完成習題。這是一個 獨學 的過程,是反饋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期間老師可來回巡看,以便了解學生的做題動態,確定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與問題。在學生們做題的過程中,我穿梭於各學生中間,發現習題中基礎部分掌握的很好,像實詞理解、句子翻譯及文體常識都能熟練運用,但是內容理解、拓展延伸就有些力不從心。教師只有了解學生學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合作學習

在發現問題之後,我採用了 1236 環節中的第3環節合作交流的方式來進行訓練。學生們能熟練掌握的習題便讓小組內的學困生在組內交流,這樣有助於他們對知識的鞏固,更利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找到學習的樂趣。而難度較大的習題則由小組長主持在組內交流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時我會鼓勵組與組之間進行競爭,比一比,哪一個組交流得更認真,學得更有效率,分析得更依據。只要放手讓他們組內去解決,他們對答案的理解往往會更 有理有據 ,會常常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這一環節是對知識進行性的檢測,突出了 弱勢群體 ,也體現了 兵教兵 兵練兵 兵強兵 的特點,這就是 對學 與 群學 。當我把任務說明白後,沉悶的氣氛被打破了,我看到了孩子們變得活躍了,表情也輕鬆了許多,我看到了他們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

三、分享學習

這一環節是生生、師生、組組互動的過程,主角是學生,學生提出習題中的問題與困難,小組內能解決的就在全班展示提升,使其他組的同學分享成果,如果其他組在分享中有所啟發,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也可以在全班分享。這樣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學習就得到呈現,這種教學不僅容量加大,教學進度加快,教學效率高,而學生的理解、掌握、體會也變得更深更透更快。一節課下來,原定的兩節課的內容一節課就解決了。在綜合復習了八年級上冊的文言知識後,我對知識進行了匯總,把握知識內在聯系,觸類旁通。從他們的表情上我看得出來他們學得很輕松也很快樂。

無論是哪種課型,作為教師我們更多是要給學生創造這樣自主機會,更要善於去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地去觀察和思考問題,多方面地去探究問題,支持學生的那些與眾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而不是要求學生的思維和精神隨著自己的轉,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沒有拼時間的焦慮,沒有拼習題的兼備,有的是課堂上運用智慧的愉悅。總之,在課改路上,我們只有迎著課堂改革的強勢東風,以自己的熱情、智慧和創造性勞動描繪課堂上最美麗的風景。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篇4

應對課改熱潮的沖擊,剛開始只是「任爾東南西北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態,但如今,時代發展的強烈需求,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入,改革課堂教學,尤其迅速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頭是筆者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教學模式的審視

1、學習方式的改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麼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2、教學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那裡的「平等」絕不是師生之間無條件的平等,而是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觀點、人格、情感等,同時又要高於學生,教師始終是首席地位,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鑒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必須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提高的。

3、教學目標的改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並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借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資料中豐富的人文,具體根據教學資料關注不一樣的目標,「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當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互動狀態的改變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到達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並不等於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活動的外表下內在的思維一向處於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採取哪些調動方式,僅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向處於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向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二、教學載體的審視

1、文本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所以「探究」教材,不僅僅是學生的任務,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僅有教師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必須的高度引領學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師生與文本作者構成對話。

2、教具

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有的一節課則完全用滑鼠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手段沖淡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實質的特質,難免有「做秀之嫌」,流於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僅有教師適時介入,或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或對文本作適當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身為教師,「路漫漫其修遙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雪萊有一句名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遙嗎」,其實此刻,沐浴第二輪繼續教育的東風,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動新課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多一份反思,就會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提高。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半個學期過去,期中考試成績已公布,我就做了深入的分析。通過思考,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

首先,說說閱讀。

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於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歷與寫作經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例如:《行道樹》一文作者張曉風,台灣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則在總是微笑輕柔的姿態,永遠善意的呈現事與人之間的關系,甜美中不失條理。二則擅於將身旁切近實際的經驗,由小見大,亦由雜亂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靈機與訓誡。行道樹是在與環境的和睦相處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娛樂和心靈的滿足,那麼,我們為什麼單單只將它看成一個奉獻者呢?它也可以是一個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說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者。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那麼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其次,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

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於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

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於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後,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把看教學參考資料當作是與教學參考資料的編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補互啟,那麼教師才會真正理解新的教學方式的深刻意義,及優秀教材和學生人文體驗過程中教師的關鍵與樞紐作用。

第三,准確把握學生的興趣激活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第四,注重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依附於課文載體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並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並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第五,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我十分注重傾聽,然後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

如:在品味詞句的環節,有些同學在分析時暴露出對部分修辭手法還沒掌握,認為「有彷彿就是比喻」之類的情況,我即時給予糾正。每堂課的前五分鍾演講,我總是讓學生對演講者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前一個學生介紹羅嗦,但我更關注於她的優點———用了很多課本中的詞語,並給予充分的肯定;回顧生字詞時,學生們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說:大家是否已經知道我的正確答案了?怎麼那麼正確的!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

我認為只要堅持「享受語文,感受生活」的教學觀念不動搖,終有一天,語文也會成為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科目。我將為此而繼續努力!

Ⅷ 七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關於七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七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1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像。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能沖破「瓶頸」,開辟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七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2

一堂好課,除了目標明確,教師更應關注師生之間的對話,教師應及時地接住拋出的「球」,在課堂中做一個好球手,時時注意找個適合的點與學生對話。比如,這堂課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將誇父歸為一個「失敗的英雄」,面對失敗不氣餒。在「說說誇父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環節中,已有學生提到誇父是一個自高自大的人。

教師也追問:你從什麼課文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學生說:他敢與太陽賽跑,是個自高自大的人。此時的教師沒能很好接住這個「球」,應再次追問:為什麼你認為敢與太陽賽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師為急於點其他學生回答,未能接住這個球,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失敗英雄」的形象,當回過神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球」從身邊滑走。而正因為這個球未能接住,所以導致下一環節的進行,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於本堂課的亮點沒能充分展示出。

學生也只能勉強認同教師引導出的「失敗英雄」。 其二:對文本的質疑探討還欠缺。由於質疑這個環節中沒有以主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好像讓學生在沒有韁繩的牽引下,駕馭一匹不知其性的良馬一般,要想出引出「失敗英雄」就略顯牽強。

神話故事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而本堂卻沒有太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合理的想像。這堂課畢竟只是一個「點」,教師只有及時反思課堂中的不足才能在今後的教學中有所進步。

(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

(2)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

(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像。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七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3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較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可以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後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能力全面化、深層次化

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形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以優帶新活動及積極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後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游刃有餘。

第三、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畢業一年,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著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接受和發展空間。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能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最後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二、對部分教材內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容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Ⅸ 語文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的教學反思1

一轉眼,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已近兩月時間,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成功,也有不足;有收獲,也有失落。現自我反思如下。

一、成功方面

1、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課堂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使很多同學都有了較大的進步。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3、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向導,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與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

4、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的學習規律,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不足之處

1、在語文教學中,還需要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

2、還需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

3、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面還不夠到位,部分學生學習方法還比較死板。

4、學生的閱讀面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的方法,培養課外閱讀的能力。

5、在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訓練方面探究不夠,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習作水平。

6、對學困生的指導和幫助還不夠。

語文的教學反思2

鼓勵學生閱讀勤於思考,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是古今中外有識之士的共識。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運用質疑問難的方法,不僅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單元的單元教學目標之一是:繼續學習質疑問難的方法,在閱讀課文中,對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句子提出問題。無論針對課題、重點語句還是全文進行質疑問難,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提問,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問題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問題不在多,而在於精。

在教學《秘密》一文時,我就運用了質疑問難的方法進行教學,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課文的最後一節寫了作者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這是文章的難點,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對萊伊恩的評價,並讓學生提出問題,試圖從學生的問題著手,從他們的內心需求出發,共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閱讀,提出了很多問題:什麼是「恪守」?「自己的原則」是什麼原則?遇到什麼阻力?為什麼說他作為一個人無疑是最偉大的?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進行交流討論。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師問生答式面面俱到的分析,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更提高了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語文的教學反思3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思想的學科,這門學科應用廣泛而又極具影響力。學好這門學科其實挺難。對於小學階段,聽說讀寫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我們要培養他們的各種好習慣,從基礎抓起。

拼音是重點,一年級孩子要藉助拼音來認識漢字。如果沒有正確的拼出拼音,那麼會影響孩子對漢字的識別。相較於拼出拼音來講,給生字注音似乎要更難一些。有的孩子能夠順勢拼讀出這個字的音,但要想寫出來,就會出現千奇百怪的錯誤。聲調是一個錯誤點,輕聲是一個錯誤點,相似字母是一個錯誤點,總之,有時他們寫出來的拼音真是五花八門,讓我們也匪夷所思。

同音字的區分,對於現在來講,他們認字程度沒有那麼強,有時會出現組詞上的錯誤。只要是同音,就能組出別的詞語。有時會把這個字安到另外一個詞上,這種情況教師加以強調並區分,但後期復習過程效果不佳,他們沒有深刻的記憶。

形近字的混淆。這學期學習同學的「同」字和問題的「問」字。這兩個字多數同學都分不清楚,聽寫起來錯誤連連。還有「有"和「又」這兩個字沒有什麼聯系啊,但他們還是能混淆著寫,這說明他們對這個字沒有建立起概念。需要今後在字形,字義上多下功夫。

除了寫字以外,這個階段還要重點練習讀。每天晚上孩子都要在家晚讀,無論多少,長短,都要嘗試著讀一讀,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潛移默化地增強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的教學反思4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語文教學需要改進,在聽講的幾周里,我認為巨鹿實驗中學的語文教學存在幾處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更新教育觀念,神話課堂教學。

當前的語文教學我們應該擺脫舊 思想,習慣勢力等影響,注重45分鍾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們要養成學生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才能讓學生獲得語文素養。

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注重語文知識的傳授,學生是被動的狀態,沒有發揮學生主體性。要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首先應該改變這種情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積極參加到課堂之中,才會有效提高學生素養。

三、有做筆記的習慣。

學生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對於精彩的句子信息進行抄寫背誦 整理,長期積累,就會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有認真完成作業梳理積累的習慣。

做作業時,教師要求學生應先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然後才會做作業。要求學生不過於依賴教輔書,告誡學生不要放棄思考。

總之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和實踐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要領,繼續保持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語文素養才會得以提高,語文教學才會越來越好。

語文的教學反思5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 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趣味,讀得津津有味。

經過讀,讓學生自我來理解課文資料,如讓學生談談「你為什麼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落實五好目標中的「朗讀好」。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里,經過不一樣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能很好地幫忙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一道填空文段讓學生口頭回答,同時也落實學生的「口才好」,更能夠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一堂課下來,感覺自我對課堂的幾個地方把握不好。一: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是向高年段過度的時期。但對於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二:對學生的理解,還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線還是按教師的設想去落實,是否又有情感灌輸之嫌呢?我在課堂上並不夠大氣,有時候拘泥於小空間。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調控,教師的教學機智待加強!三:讀的方面,在生生互動、點評做的不夠好。期望在以後的課堂改善!

語文的教學反思6

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為了不雷同,我對每段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賞美文的方法「讓孩子說說哪些景色寫得好,為什麼?」,雷雨中則用「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考考大家?」,雷雨後用畫畫的形式展示自我對課文的理解。讓自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學第二段,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每位學生都想提出有難度的問題考倒同學,在問題的反饋上來看,學生確實是作了思考,提出的問題跟自我備課時想得一樣,並且有些好的同學提出了「字詞推敲」的問題,如:「往窗外望去」為什麼不寫成「往窗外看去」?有什麼不一樣?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當多嘗試這樣的教學。

上完這篇課文後我感覺學生對「雷雨中」一部分的掌握情景最好。首尾部分的詞語用得很生動但由於我總是擔心學生說不好表達不清在引導體會時過多地去細致描述反而對學生的思維構成了限制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雖然我注意到對學生語感的訓練但對好詞好句的積累沒有落到實處。另外這篇短文的資料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趣味性並不是很足如果抓住雷雨前後小動物的表現插入擬人化的語言、心理描述訓練我想在激起童趣的同時又能加強對詞句的形象理解可能效果更好些。

語文的教學反思7

我很喜歡這 篇課文,文字優美,用詞大氣,尤其是讀起來氣勢磅礴,盪氣回腸。文章寫得如此之美,我們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來感受這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之美呢?在教學中我認為運用「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教法比較恰當。

教學時,我按照初讀——研讀——熟讀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像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景觀之奇。但我發現學生對課文描述的景象比較陌生,一是由於對課文詞語的陌生,二是由於對場面的陌生。於是我思考是直接給他們先看錄相後講,還是講完後再看錄相呢?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我決定先講再看錄相。

在講析中,對詞語的理解上我運用了比較法,如「悶雷滾動」對「山崩地裂」,「風平浪靜」對「白浪翻滾」,讓學生說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還運用了畫畫法進行比較,如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讓學生在畫筆下感受錢塘江大潮氣勢的不一樣。在比較中同學們充分發揮了想像力,大膽說出了,畫出了自我心中的錢塘江大潮。最終我再放錄像,學生親眼目睹了真正的錢塘江大潮,進一步驗證了自我的感受,對課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完這節課,我體會到多媒體課件有時是能夠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有時運用過早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想像力。我們運用多媒體課件也應因課施教。

語文的教學反思8

立足基本點初中說明文寫作教學是以培養記敘能力為基礎的寫作教學新階段。說明文的寫作必須具備科學性、客觀性的`特點。這是寫說明文的兩個基本點和根本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切忌對學生泛泛要求,要以記敘為基礎,用分解法突出抓好兩個基本點。

其一,文體特點要突出「說清楚。」首先著眼於說明文的科學性,強調寫清事物的外部特徵和內部結構,方法應不限於平實解說。初中教材中的《蜘蛛》、《晉祠》等課文,大半是生動的描述。《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既說明了建築結構,又介紹了革命史跡,通篇表現出濃重的記敘性。起始階段應把這種說明文類型作為文體要求的起點。因為對事物的情趣與感受是學生寫作的主要誘因。若只強調平實介紹,無益於用記敘基礎實現「說清楚」的目標。

其二,基本題材要緊扣「熟知的事物」。初中說明文集中體現出一個基本題材——建築物。尤其是第三冊集中安排了一個建築類說明文單元。這是因建築物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系最密切。起始訓練應把建築物作為基本題材之一,由簡到繁集中命題,以求依題成格,觸類旁通。作文題材除了要注重課文依據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學生熟知的事物。如《怎樣淹漬西紅柿》、《怎樣寫閱讀筆記》等,可先讓學生實踐,使訓練活動成為育人的一個步驟,這樣,寫起來既是介紹學生所熟知的事物,又可使學以致用。

語文的教學反思9

《秋遊》描寫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樂心情。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明了,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通過讓學生讀,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本進行對話,產生共鳴。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為幫助學生體驗秋天的美麗,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藍藍的」,是 「一望無邊」的,白雲一直在變幻,田野里色彩斑闌,到處充滿了果實成熟的美。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想像:「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 「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讓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找一名同學進行比賽,培養語感。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採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

語文的教學反思10

《詠雪》是《〈世說新語〉兩則》中的一則,講述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裡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韞表現出了詠雪之才。那這一篇文章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以及學習古人的智慧。

為了完成教學重點,我要求學生藉助於課文注釋以及工具書,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基本上能夠獨立、自主地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其中,對「兒女」、「差」、「未若」、「因」這些文言字詞的掌握情況不太好,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注重每一堂課的積累與運用。

在了解文章大概內容的基礎上,再整體感知。我設計的問題是「同學們,你們更欣賞誰對雪景的描繪?為什麼?」。旨在指導學生品析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維局限於參考書時所給的賞析內容,不能充分展開想像,自己動腦筋去思考「白雪紛紛」是怎麼樣的一幅情景!這與學生平日里是否用心觀察以及用心去品味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靜下來,聆聽心聲,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件瑣事。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相關的訓練,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語文,重在積累、重在細細品味。它象一杯茶,只有正濃,才能散發出悠遠的清香。若是你能夠在某個日落的下午,映著余輝,慢慢品嘗,用心去感悟,定能陶醉其中!

Ⅹ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我們的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中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我們的教師導向有很大關系。在中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直接將文字理解為意思,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語文課程標准》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其中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如果一味地讓學生自主選擇方式讀文時,學生往往避難就易,總喜歡用平時慣用的方式去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所以,我決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等其他的方式去讀文。

2.「你學懂了什麼」。

上課完,我們總會問學生「你學懂了什麼?」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我們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盡量就某一個問題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談的深入與透徹。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與「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麼?」「你想怎麼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我們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學生還沒有對課文內容產生強烈閱讀慾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匯報(全班交流)時,學生匯報什麼,我們就教什麼,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松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台,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我們應該是學生的領隊人,當學生需要「引導」時我們就站到隊伍前,當學生需要「穿針引線」時我們就插到隊中,我們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真正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我們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中學語文教學課堂。但是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面。

我認為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了新知識,需要培養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2

這篇小說的教學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因此,課前我劃出課文主要的層斷,上課時師先范讀,學生再跟讀,最後到個別讀,效果還不錯,學生能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對自己的親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寫得而不露。」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父親對「我」上學偷懶的懲罰,表現了父親對「我」的深情,那就是嚴厲但不失愛心,情節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懲罰,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頓,仍然堅持要她上學,不過拿了五大枚銅板,破例讓她坐洋車上學,她上學時忘了穿上花棉襖,爸爸拿著送到學校來,還給了她兩個銅板。事情不大,卻充分表現出爸爸是十分愛她的,這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她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父親的人物性格躍然紙上,這些上課過程我都較好地處理了,也是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另外的教學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從中感受至愛親情。」文章的兩條線索:一線是爸爸愛花,另一條是畢業典禮。前者是主線,因為作品所要刻畫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後者是畫線,是為情節的發展有序而設的,它對主線只是起著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

《丑小鴨》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丑小鴨》是根據安徒生作品改寫的一篇擬人體童話。文章以充滿情趣的語言,生動引人的情節,描寫了一隻「丑小鴨」出生後,歷經種種磨難,最後發現自己是一隻漂亮天鵝的非凡經歷。文中「丑小鴨」艱難曲折的經歷,以及它身處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故事寫得十分感人,貼進初一年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對於文章的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學生並不難達到。但對於課文難點的理解: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有一定的難度。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3

我上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這樣的傳統教材,要滲透新課程理念,對我是一個挑戰,在課改專家的指點下,我有許多收獲,現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設計問題情景:

我在引導學生精讀「百草園」一段時,先從課文前面的.插圖和作者筆下的描寫作對比引入,然後要求學生說說為什麼作者寫得如此精彩。這樣的問題設計得不夠深入,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吩咐被動地去尋找,談不上帶著探索的熱情去精讀課文。學生沒有能夠做到主動學習,或者說他們學習的熱情沒有被激發出來,學習的效果當然不會高。專家指點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景,「請同學們認真讀讀這段描寫的文字,劃出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為什麼喜歡它們?」學生有興趣,願意去探究。我想以後備課,考慮怎樣使學生喜歡學比讓學生學什麼更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信學生能自主地學習:

我在讓學生精讀「百草園」的精彩描寫時,將自己備的所有精彩要點都拋給學生,學生不會回答就自己包辦。回想自己以往上課,總是擔心知識點沒有講透,於是經常不厭其煩地講。專家指點,要深入領會〈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老師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信學生能解決問題。即便是學生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全班討論,老師要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解放思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想,老師要做「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後自己頭腦中那種「我講你聽」的思想應該革除,換成「組織他們探討,自己也能從中獲益」的新的觀念。

3、幾點疑問: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嗎?是不是每一堂課都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呢?還有什麼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嗎?老師「滿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師在什麼時機進行點撥,而這一點撥不會成為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繩子呢?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4

今年接任的兩個初一教學班,是學校教導處根據好中差相搭配原則編排的,四個班級入學平均值相差無幾,這,結束了本人連續六年任教年段差班的屈辱歷史,給了我深呼吸的機會,為我鼓足干勁積極實施分層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保障。

不過,就目前學情分析來看,任教班級的差生面所佔比例很大,各科的期中考試成績即可見一斑。就語文學科來說,我任教兩個班,其他兩個班都是中層領導單班教學,她們經常給班主任討課來上,而我沒有。同時,我還要到其他學校參加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需要與人調課,這必然或多或少影響學生學習情緒。

上半學期,我一種在嘗試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很受好生的歡迎,此次期中考,兩班的優秀率高於其他班,但中等生沒長進。我發現,四人小組活動的效果不明顯。原因嘛,一是學生年齡小,好動者居多,他們借討論之機說廢話,真正沉浸在學習中的同學不多。二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抽象為具體,變沉默的文字為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愛上語文課,但同時也容易激起玩樂的情緒,忘記課堂規矩。所以,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以學生靜思為主,給學生展開想像的空間,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下半學期,准備就教學模式做些微調。第一要抓中等生的補強工作,抓好理解運用能力的培養,重點放在背誦百分百過關,一個不漏。差生轉化主要抓學習習慣的培養,敦促按時完成並繳交作業。此外的重點是抓漢字的辨認和書寫,能分清形似字和同音字的區分。好生呢,老師積極為他們開小灶,每次作文訓練後,都要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希望通過這樣分成管理,期末有個更好的大收成。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5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可以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後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能力全面化、深層次化

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形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積極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後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游刃有餘。

第三、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接受和發展空間。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能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最後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閱讀全文

與初一語文教學反思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