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案課後回憶怎麼寫

語文教案課後回憶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1-24 02:58:24

❶ 課後回憶怎麼寫

把課上講的東西抄重點寫下來
注意要有中心
結尾發表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就OK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十反思。由此可以看出,教學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把自身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效果。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質量。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寫好教學反思:

一、教育理念的反思

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要徹底轉變教育理念,不能讓學生只會解答語文題目,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驗語文的作用,培養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正方形面積》的教學中,面積推導是從數方格開始的,教師要在這一環節上花大量的時間,而不能只用演算或多媒體演示代替學生的操作實踐,只把推導出的結論──即「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這一公式交給學生。因為大量的題目演算不能代替兒童的「切身體驗」,用多媒體也不能代替學生的操作實踐。學生通過大量演算,似乎是掌握了這一知識點,但結果並非這樣。我們通過一個實際問題就能分出不同教學的高下:在一個用80×80厘米地磚鋪就的大廳里,如何快速算出它的面積呢?有操作體驗的學生馬上想到數地磚的方法,而忽視操作教學的學生想到是只是要量出長和寬才能算出它的面積。

二、教學內容的反思

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決定著一節課的成敗。因此,在一節語文課結束之後,教者要反思教學內容是否根據教學目標開發、利用學習資源,使之符合學生的經驗、情趣和認知規律;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能否按照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能否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進程以及突發事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游戲或多媒體,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慾,,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一節時,先讓學生做火車直行以及丟手絹游戲,讓學生想像兩個游戲的不同點,再用多媒體出示游樂園里的玩具,像滑滑梯、小火車直行、摩天輪、旋轉木馬,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運動變化分類,把滑滑梯、火車直行分一類,通過觀察直到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告訴學生這就是「平移」;把滑滑梯、摩天輪、旋轉木馬分為一類,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類物體都圍繞著一個固定的點或一個軸移動或作圓周運動,告訴學生這就是「旋轉」。

在教學過程中,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對他們設置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他們從不同方面領略成功的經驗,從不同的角度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方面的成就感;對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創設更多的機會,應設計一些難度較小的問題,對他們每一點進步都及時表揚、鼓勵和關懷。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於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遊、做游戲、找規律等等事例,教學不再枯燥無味,所以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往往使學生感到學習輕松、舒服,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每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設計。如精彩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學過程中重點、難點的突破,能堅定學生克服困難、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的信念;對學生做出合理贊賞的評價,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等。同時也思考一下,在課堂上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發展了。

四、教學結構的反思

首先,反思教學結構是否按照學生的身體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劃分學生認識的不同階段。根據教學過程中要求實現的不同認識任務,學生認識的不同階段可分為:引起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各階段有其獨特的功能,既緊密聯系,又互相滲透。其次,反思教學結構上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有效統一。兩種學習形態將認知與情感、指導與非指導、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能動與受動、外部物質活動與內部意識活動、個體與群體等諸因素加以協調、平衡,從而使教學過程為一個認識與發展的過程。第三,反思是否結合教學實踐選擇和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使教學達到藝術水平。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目標指導下,通過對教學過程特點和規律的研究,在具體分析學科知識結構及學生認識特點基礎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要理論聯系實際,勇於開拓創新,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

五、學生學法的反思

新課程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教師只是一位組織者與主導者。因此,教師要避免唱 「獨角戲」,要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尋找解決的途徑和方法。教師只是要創設情境,營造探索氛圍,給學生提供機會。

教學反思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思考教育觀念與教學藝術,又可以思教學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既可以思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可以思學生學習的方法。從教師培養和發展趨勢來看,實踐與反思是未來教師成長的基本模式,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並使自己逐漸成長為一名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准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下面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應用教學反思的幾點做法:

一、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設計教案時,要預測學生遇到的問題,那些地方學生不容易理解,根據學生要遇到的問題,設計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講授這一教學內容時曾遇到過那些問題,有那些經驗,應該採用什麼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然後進行新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新的教案時,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那些新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可採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對「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不夠理解,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在教學設計時,為加深學生的理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進行分鉛筆試驗,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最後讓學生在操作實驗中自己得到了「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

二、課堂教學反思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不斷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應及時反思,如何啟發引領學生克服思維障礙,當學生發生意外事情時,教師及時進行反思,如何機智地處理發生的意外,使學生及時恢復到正常的思維狀態。

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我們不能預料的問題,我們要及時地反思,啟發引導學生克服思維障礙。

三、課後總結的反思

課後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後對整個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反思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研究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後改進優化的方向。課後總結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反思教學成功之處

每一節課螳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按照預先設想的教學方案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巧妙地新課引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教學中的亮點,精彩片斷,以及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示、情境的創設而產生的靈感,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處等,課後進行認真反思,記錄下來,為今後教學提供參考。

2、 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中的失敗教訓,如對教材理解出現的偏差,對教學重點、難點處理不當,演示、實驗有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於某種原因,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等記錄下來,並對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為今後教學吸取的教訓。

3、 反思學生的反饋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獨特見解或是學生的問題,如能力缺陷,思維障礙,以及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作業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便於在以後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救,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老師解決不了的奇特問題,記錄到課後去研究。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從教學中學會什麼的有效途徑,勤反思,也是現代教師在研究狀態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提煉,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促使自己成長與進步,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成為新時代的教學能手。

❸ 《童年的回憶》五年級語文教案

童年的回憶
教材說明
本次習作的題目是「童年的回憶」,是命題作文。要求寫的內容還是比較寬泛的,只要是自己小時候親身經歷過的有趣的事都可以寫,習作的提示和要求包括兩項內容:一是兩段文字,二是一幅插圖。
第一段文字是強調這次習作的范圍是「童年都有許多值得回味的事」,要求回憶之後,寫一件事,重點是有趣的事。
第二段文字是交代本次習作重點是要把有趣的地方作為重點,寫具體。而且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是自己感到有趣在哪裡。
插圖是小同學在釣魚、畫畫、捉蝴蝶,目的是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告訴同學都可以選擇哪些事來寫,可以寫圖上的內容,也可以寫圖上沒有的內容。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把事情的經過寫生動、寫具體。
2.突出一個「趣」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現個性化,內容要真實。
3.培養學生感受童年的歡樂和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把有趣的地方作為重點,寫具體,寫生動。
〔教學准備〕
自己童年的照片、物品。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操作要點〕
1.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1)放歌曲《童年》給大家聽。誰能用一句話說說歌里主要唱的是什麼嗎?
(2)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出示插圖),也許你曾在溪邊垂釣,也許你在公園觀察捕捉過蝴蝶,也許你在大自然中描繪過美麗的圖畫……今天,老師就與同學們一起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2.明確要求,指導寫作。
(1)讀題目,明確本次習作為命題作文。
(2)指名讀習作要求,思考這次習作給我們提出了幾點要求。
板書:
童年的回憶
寫事(回憶經過)———時間、地點、活動的經過、結果。
抓重點(趣)寫自己內心的感受。
3.構思習作,口頭敘述。
(1)拿出你童年時的照片或玩具,回憶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一件事,講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講給全班同學聽,展開評價,注意評價依據應圍繞板書內容。(學生可以把「趣事」完整敘述,也可以選擇精彩部分講給大家聽。)
4.動筆寫,教師巡視。
(1)學生把自己剛才的構思內容寫下來。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於極少數習作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要求,可以先寫出「趣事」的重點部分,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就行。
5.朗讀欣賞、評比獎勵。
(1)寫完找學生在全班朗讀,引導學生展開評議,注意圍繞重點進行評價。主要找出優點,可以婉轉提出不足。
(2)學生自己修改,在查缺補漏中完善自己的作文。

❹ 幼兒園教案課後回憶怎麼寫

一、研究專題: 依據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和期末考試中學生呈現出的問題以及二年級語文教學的任務及重點,我們學年組確立本學期語文教學研究的專題依舊為:「教給閱讀方法,激發閱讀興趣」,繼續對學生進行閱讀興趣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低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是學生以後閱讀和習作學習不可或缺的基礎。二年級語文的學習目標有這樣明確的要求:「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學期,通過對這個專題的持續研究,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為學生以後學好語文形成良好開端,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二、 研究目標進行此專題研究是為了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引導,切實進行最基礎的閱讀方法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聯繫上下文,感情朗讀,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利用課外積累的知識或搜集的資料等方法,准確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實踐中喜歡閱讀,並且能夠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靈活運用這些方法主動閱讀自己喜歡的讀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專題分解:

依據教材編排和組元訓練,立足以往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等研究成果,我們將專題分解如下:

(一)第二組元:「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這個單元的課文有《識字2》《一株紫丁香》《我選我》《一分鍾》《難忘的一天》,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較為接近,可以重點訓練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積累一點寫事的方法和珍惜時間的格言。

教師面——切入點問題的設計、閱讀方法的指導、課堂點撥時機的把握等策略的具體化、細化的研究。

教師要關注對學生學情的預設,特別是對思維生長點、發散點的把握。

學生面——重點掌握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聯繫上下文以及生活實際、感情朗讀等理解課文內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第四組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

這個單元的課文有《識字4》《坐井觀天》《我要的是葫蘆》《小柳樹和小棗樹》《風娃娃》《酸的和甜的》,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編排了一些能給人啟迪的成語和故事,重點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師面——根據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提問、指導閱讀方法、進行有效點撥,充分利用插圖、啟發學生大膽想像、續編故事。學生面——學習質疑討論、評價故事內容,通過入情入境朗讀或表演來理解課文,大膽進行合理想像,續編故事,能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哲理。(三)第七組元:「保護環境、愛護動物」 本單元課文有《識字7》《『紅領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淺水窪里的小魚》《父親和鳥》,圍繞「環保」這一專題,選材新穎,貼近生活。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調動情感,加深體驗,使環保意識植根於學生的心靈。 教師面——切入點問題的設計、閱讀方法的指導、課堂點撥時機的把握、實踐活動的開展等策略研究。學生面——通過查找相關資料、觀察生活以及聯繫上下文以及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內容,體驗環保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四、 月份研究內容與措施:月份 內容 措施 授課 9月 第二組元教學前精心設計切入點和預設學情,有效點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江紅 《一分鍾》10月 第四組元 教給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討論評價故事內容,學習復述或表演,感悟哲理。能合理想像,續編故事。遲雅琴 《坐井觀天》11月第七組元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美好品質,加強環保意識,有效引用資料理解課文耿業清 《『紅領巾』真好》 12月 梳理總結 五、預期成果:(一)教師方面:1、總結、提煉、發展已有的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和模式,如:切入點的設計策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句能力訓練的策略、讀寫結合訓練模式等等。2、提高教師的語文教學水平。(二)學生方面:1、學會最基本的閱讀方法,能用學到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提高閱讀的有效性。2、選擇合適的片段指導學生仿寫,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二年級級部轉化差生計劃 作者:未知 來自:單縣實驗小學 點擊:78 時間:2005-10-11 由於現在的孩子上幼兒園時間長,加上孩子入學早、年齡較小,老師對孩子的要求較底管理不夠嚴格。以致於很多孩子學習和生活習慣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制訂了以下計劃: 一、 尋找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情況
1、 學習習慣差,聽課作業不認真。
2、 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3、 個別是智力因素。
二、 對差生做全面的了解,以便對症下葯。
1、 從任課老師同學那裡了解該生的在校表現及優,缺點。
2、 聯系家長,了解其在家的表現及優缺點尋找差原因。
三、 針對不同類型的差生制定不同的措施,使其樹立自信,逐漸向優生轉化。
1、 對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結合家長,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習慣在哪兒,並讓其有意識地去改變差生習慣。 對聽課不認真的同學,老師在課堂上要多提醒,對作業只能感的地方指出表揚,差的地方給予鼓勵並指出如何改正,讓他們當面訂正。2、 對智力差的學生,要結合家長,讓他們多費些精力,多花點時間,平時讓孩子多寫多練。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新課程標准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新的課標、新的教學理念,應該在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上得以實現,獲得體現。這就需要構建一個新課標下的新課堂。 一、教學重心要轉移。教學重心要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現在我們的教育中將引起的轉變是重心的轉移,這是一種變革、一種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學中從地球中心轉移到太陽中心一類的革命。在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教育的措施要圍繞他們組織起來」。所以,實現教學重心的轉移,就要如《語文課程標准》所言「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上規定涉及學習興趣、自主意識、學習習慣、學習情境、學習方式諸方面,都屬於學生主體的意識和行為。當前,對「學生主體」談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議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層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僅此而己,實際上是把「主體」虛擬化、抽象化。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具體的人,是一個個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蘊涵著生命潛能的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盡可能把學生和自己的距離拉近,使之感到親近;和教材拉近距離,使之感到親和;跟教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拉近距離,使之共振共鳴。而常見的語文教學卻是匆忙地將具體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轉化為「用符號表現的專門知識。」這正是杜威堅決反對的把「學生知識從生活中孤立出來作為直接追求的事件。」為此,語文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學生自己的生活為中介解決學生生活的多樣性、具體性和教材內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語文教學就是要倡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獲得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理解。教師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和行為,使自己成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不只是知識的佔有者和闡釋者,更不是神聖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說教者」。要真正蹲下來看學生,以平常的心態和學生交朋友。教學是師生共同享有的快樂的生活,教室是師生共處的生活世界。當前,在新理念的指導下,重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重構一種新的教學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語文教學要改變教學策略。所謂策略是在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運用的方法、手段、途徑的總稱。由於語文教學綜合性強,應研究與教材和學生實際相適應的語文教學策略體系。當前,對單個教學法的研究比較多。應該說,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從特定的理論出發(有我國傳統的教學理論,也有從前蘇聯和西方引進的理論)通過實證性研究使傳統的現代化,國外的本土化;有的是從本地本校的帶有個性色彩的成功經驗出發,經過提煉、加工、推廣,使個性的共性化、經驗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統化。雖然有的教學方法還缺乏理論構件,甚至還帶有「經驗色彩」,但由於是土生土長的,具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比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學法實驗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經驗,又注意對傳統的繼承和對國外研究成果的借鑒,最終形成自己的特色。對這些語文教學改革實驗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 當前對教學策略研究的著力點是把零散的個案研究體系化,把單個的教學實驗研究置於一個大系統中加以整合。可以說,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多種方法巧妙的組合。如何組合,孰前孰後、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師的教學功力和教學藝術,因此「課程標准」強調「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一)語文教學要淡化教師的講,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的講,主要是引導,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課文的關鍵之處、聯結之處、過渡銜接之處,以及表達的精彩之處,教師要善於「畫龍點睛」「指點迷津」,使學生舉一反三。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指變過去掌握結論式的學習為探究性學習、反思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應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錯誤。沒有經過挫折的成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還應讓學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討論、相互補充,自己去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探究性學習允許學生選取不同的視角、採取不同的方法、獲得不同的結論。由於每個學生的經驗背景不同、興趣愛好迥異、性格氣質有別,應提倡結論的多樣化。
允許暫不作結論,把問題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方式去尋求解答。例如:講《秋天》(《暖色音樂》)一詩,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離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據以往的教詩歌的經驗,讓學生探究歸納詩歌的「跳躍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討論、交流、短評的形式對此詩進行學習,並自己動手學寫小詩。這種嘗試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每篇周記都有人寫詩。並摘抄了許多小詩。學語文的興趣大增。
要變教師發問為學生提問。提倡教師少問,學生多問。並非一概反對教師提問,而是反對那種瑣碎的無思考價值的提問,反對那種不能激發學生想像力、思維力的提問,反對那種淺顯的無回味餘地的提問。怎樣看待「帶著問題讀」?這個提法本無可非議。因為循疑而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是古訓中的讀書要旨。要不要每一個段落都要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去讀書呢?如果這段課文明白如話,學生一讀就懂,有必要去提問嗎?如果這段課文想像空間和思維空間很大,學生通過讀、思、議可以自由發揮、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師用一個問題框住學生、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呢?如果這段課文確實難以理解,學生不知從何入手,教師在課文的「節骨眼」上提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讀書中找答案,也未嘗不可。例如:《獵狐》一文的閱讀抓住兩點即可。一是由情節「獵狐「——「放狐」中所體現的人物情感怎樣;一是整體感知全文後的所得——「為什麼」。把握了這兩點,基本對這篇課文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明白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授受雙方都有的放矢。
(二)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好讀書,不求甚解」。只要學生通過上下文在一定的語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確,只求明了。
重讀書,特別是重自讀、重自由讀書。當前,語文課上齊讀太多,整齊劃一、氣氛熱烈,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消減課堂上的沉悶。但齊讀太多,教師不便了解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易發現讀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久而久之,還可能出現「濫竿充數」的「南郭先生」。因此,對「齊讀」要適時、適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積累,包括課內積累和課外積累。對語文教學來說,主要是語言積累,佳詞妙句、古詩、精彩片斷都應要求熟讀成誦,內化成自己的語言。語文學習,不是先學語言規律再去說話、作文,而是通過接觸大量典範的語言現象,自己去悟出語言的規律和法則,所以在一定的意義上說,語文學習是「舉三反一」。《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
(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學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介。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為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語文課程標准》中要求識字教學「注重教給識字方法」,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有條件的學校還要求「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的閱讀」。作文教學「應注意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讓學生在習作實踐中學習觀察的方法、構思的方法、表現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現「表現」這一概念,頗具深意。「表現」是學生在觀察客觀事物中將主觀意願和客觀事物結合、反映個性心理的一種寫作方法,是習作的個性化行為。作文教學強調「寫真實」是正確的,但在寫真實的前提下要引導學生善於表現「自我」,表現有別於他人的主觀感受、主觀體驗。學生個性化作文是學生個性心理的獨特反映,這種獨特性常常閃爍著創新的火花。
此次《語文課程標准》,不再強調每課必分段、歸納段意、概括中心。由於每篇課文的要求不同,在單元里的地位不同,課文的題材、體裁、表達方式也不同,因此,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分析應提倡多樣化、個性化、多種樣式並存。培養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
有的課,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感興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節)入手來設計教學結構。但注意不要割裂課文,不要打亂作者的表達思路。有時,學生由於預習不充分,究竟對哪一段感興趣說不出所以然,而是隨口應答,教師應分辨真偽,作出正確判斷。
有的課,(如《蜀鄙二僧》)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之以合作學習。在讀書中,遇到疑難處,自己運用工具書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由教師從旁指點。讀書是一個過程,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教師在讀中相機指導,或矯正目標、或提出要求、或糾正錯誤、或進行激勵、或梳理歸納。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讀中感悟和教師的讀中指導要自然、和諧,不要代替學生思考,更不要打亂學生的思路。
有的課以合作學習為主,先分組、後交流,然後提取各組之長,師生共同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重點以及作者的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
有的課可直接從課文的重點切入,以點帶面,從部分返回整體。引導學生用學習重點段的方法去自學其他段落。
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要的不同決定課堂教學結構的多樣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標新立異,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勇於創新。
總之,所有的課都應強調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自主學習,要改變那種逐詞、逐句、逐段分析課文的方法,改為重點精讀、非重點略讀和瀏覽。改變繁瑣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課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點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特定的意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新的教學計劃出台後,語文學科由原來占總課時的3O%左右減為占總課時的2O%-22%,課時減少,閱讀量增大。中、高年級課文一般為35篇(包括精讀、略讀),所以必須研究長文短學,一般是一篇課文一節課學完。充分利用學一篇帶多篇的方法,實行能力的遷移。教師要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講深講透。要改變那種慢節奏、低效率的教學,強調提高教學效率,向45分鍾要質量。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煉,不講或少講那些「正確的廢話」,教師不重復嗦,學生也不重復別人的話語。各個教學環節要嚴謹有序,不為一些細微末節的問題浪費時間,也不要為某個學生的無關問題影響教學進程。
《語文課程標准》的出台,無疑為僵化的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多年來圍繞「考試」而旋轉的教師和莘莘學子們,不由得歡慶鼓舞。在這塊以人性為基準,以發展為根本,提高素質為核心的平台上,他們可以自由創造,各顯其能,展示才能,讓更多教師和學子走出應試教育的牢籠,成為「自由」的人。然而繁華的背後是否存在熱鬧的空洞,繁華的虛假呢?以下談談我的拙見。

創新教育,素質教育,還是現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無疑都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其成為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創造型人才。因此,新課標以發展人性為基準,著重培養人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存。「傳道,授業,解惑」為職業的教師形象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解讀,分析課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調度者,教材的創新者,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教學的主導者,以往那種教師獨霸課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為歷史,而應將主動權全面的完整的交給學生,還給學生學習的自由,讓其在語文的天堂里自由飛翔,自由馳騁,教師只是一個宏觀調控者,是學生的朋友,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解讀課文,共同探討交流,將自己認識事物的方法和思維無形中傳給學生,在共同學習中達到教學目的,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中「閱讀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既然對話,就有對話中大差異,真所謂「一千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個文本的解讀,仁者見忍,智者見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為
課堂教學的調度者,教師是否聽之任之呢,我認為在課堂上應該不僅能放的得開,更應該收的來。成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的主體體驗,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珍惜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強調多元理解應該是有理有據的而不是信馬由韁,我們的教學必定是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某一發展水平。應此,作為調度者的教師,應該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尋找一個准線,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認識水平有所提高。
二「無招」與「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絕,身懷絕技,他們信奉「無招勝有招」的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覺得無招比有招更能取敵制勝。語文教學「五環節」,「目標教學」…語文教師可能耳熟能詳了。這些先進的教學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讓語文這棵大樹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進景下,多少有點捉襟見肘了。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本來是審美教育,其學科的獨特性
決定了其教發的靈活多樣,如果我們只限於幾種模式,無疑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帶著腳鐐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羅馬」只要目標一致,方式可以多樣。在寬松的環境里你教的精彩,學生也學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寫作水平的高低與否直接反應出一個人的語文水平。應此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不可丟。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對話式」的作文批改方式應該得到青睞。
作文是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現,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縮影。應此作文的批閱尤其重要。閱讀一篇作文無疑是一次師生對話。評語是師生溝通的媒介, 教師針對學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評語,學生再根據評語修改作文,。這樣一方面學生吸取教師的修改意見,另一方面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達到心靈的溝通,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實踐
新課程改革關繫到教育質量的高低,關繫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繫到綜合國力的增強。其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實用為主」,強調終極關懷。首要任務是改變知識傳授過重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礎知識,形成基本的學習技能。並且在主動探索和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它比任何時候都更關注人本身的發展
,注重張揚個性,體現人文關懷。這既是對祖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主體意識缺失的一種深沉思考和內省,又是對現實世界科學精神的呼喚。

作為語文教師,我順應時代潮流,認真學習新課標的理念,逐漸轉變了觀念,樹立了新的學生觀和教師觀。並且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積極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努力轉變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努力實現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角色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育藝術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角色從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變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和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來,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變革教學設計的內容,堅持「教」的設計和「學」的設計,構建民主開放的課堂。

一般來說,教師備課,向來是非常詳細的,且不說內容的環環相扣,即使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可能出現的回答,所用的教學時間均在教案中有所體現,若是照著教案「教」下去,那應該是一堂較完美的課。但「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了「學」,宗旨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如果一堂課只有「教」的行為沒有「學」的行為,那麼學生的「學」就不是真正的「學」,學生的「發展」也談不上真正的「發展」。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堅持既有「教」的設計,也有「學」的設計,有「教」的行為,也有「學」的行為,如果遇到實際教學時間、環節與設計的時間、環節不一致時,我常是忍痛割愛,將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的環節充分發展。如教學《未選擇的路》,原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果多花了20分鍾,原因是「學」的環節出彩。這節課本來設計的是「讀」、「說」、「寫」三大板塊,板塊之間彼此依存、交叉、交替、連綴,內容精細嚴密。「讀」時學生紛紛發表意見,如重音、節奏和停頓的反復推敲確定,「說」中學生爭說情感體驗,並逐漸形成兩大對立傾向,雙方各執一詞。在此情況下再完成「寫」已不可能,我決定改變計劃引導學生舉行一次小型辯論賽,雙方引經據典,氣氛異常熱烈。雖超出原定時間,且「寫」的環節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空間,且確有所得,何樂而不為?

二、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逐漸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逐漸改變以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自主學習階段,授之以漁,付之以行動,解決「怎麼做」、「做什麼」的問題,包括六個步驟:①自選內容進行課前三分鍾演講;②結合單元總體目標和導語提示自定目標,明確意向;③自瀆課文,正音釋詞,編自然段序號;④自主作答,「我認為本文的內容是
,主旨是
」;⑤參照課後習題再讀課文,力求找到答案;⑥歸納小結自主學習階段的疑難問題,整理在預習本上。此階段總的原則是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寫,還給學生心靈的自由,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和獨特體會。

2、合作探究階段,設置任務,學會交流合作。

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實現合作探究學習呢?我嘗試過二人組合(同桌)、四人組合(前後兩排)、隨機組合(設置情景,臨時調用,如表演課本劇、分角色朗讀),教會學生承擔不同的學習任務,如記錄員、組長、主持人等。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不僅形成與人交流的能力,還學會了發言、傾聽、評價、質疑,在交流中形成了與人合作的能力。

❺ 語文教學反思怎麼寫

語文教學反思怎麼寫

如何寫好語文教學反思?以下是一些關於寫好語文教學反思的策略、原則、條件。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反省和批判,並進行理性思考的過程。教師通過對教學的反思意識和自我監控的教學能力,將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並進行理性思考,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轉型和帶動學生學習方式深刻變革的目標。

一、寫好教學反思的策略

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教者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1、加強學習,吐故納新。通過觀摩公開課、聽專家講學等方式,關注最新的教學動態,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學習他人的經驗和長處,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悟自己的教學思想,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要比照自己的教學行為,很快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弱點和缺陷,促使自己更好地實行課堂教學方式的轉型。所以新課程標准下的教師角色要轉變,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求師生之間平等對話,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於學習、學會學習。

2、寫教學後記。教師除了課前認真備課、寫出教案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外,課後認真反思,及時回顧和總結每節課的心得體會,寫出教學後記,紀錄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一種較好的方法。教學後記中我記錄了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教學失誤等。

(1)記錄學生困惑,建立教學備忘錄。課堂反饋、課後練習、階段測試等會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對存在的問題仔細分析原因:是教師啟發不當,還是學生思路狹窄?是我未講清晰,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是學生馬虎粗心大意?要努力尋找問題的症結所在,然後制定措施,調整教學方式,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在一次一次的得失中不斷提高。

(2)記錄課堂動態,撰寫反思日記。課堂上有時學生聽得津津樂道,上到妙處,掌聲如潮;有時緊皺雙眉,有時無精打采、懨懨欲睡,下課時一片唉聲嘆氣;有時課堂氣氛沉悶,轉眼間激起千層浪。要把課堂動態記錄下來,靜下心寫反思,寫教學反思日記對語文教學大有益處。反思日記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教學的不足、自己對語文教學的靈感,還有在課堂上處理棘手問題的經驗。這樣有助於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教科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通過反思,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樹立平等的師生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通過學習使同學們熱愛祖國語文,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培養語感,養成良好的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個人反思與合作反思相結合。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在每次的反思和認識中不斷完善自己;教師合作反思是一種互動行為,是把教師個人的智慧、經驗思考等轉化為集體的知識、集體的力量,有助於教師群體發展,有助於教師自覺地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除關注學業成就外,還要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尤其是要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評價標准既要體現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以及發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就是:“評價——多了幾把尺子。”

4、教學反思與教科研相結合。把教學反思與教科研結合起來,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從而構建符合時代要求和課改精神的新的課堂教學方式,使教師學會教、學生學會學,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通過反思,要使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來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要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包括合作學習的組織及學習活動,學習任務要明確,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為完成共同的任務組織活動,積極交流、溝通,互相支持、配合,還要有必要的讓步,要學會學習別人、贊賞別人,在共同活動中進行評價,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

二、教學反思的原則

1、理論性原則。語文教師應在科學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反思,把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學反思的先導。

2、時效性原則。教學反思有它的最佳時期,錯過最佳時期,反思效果會大打折扣。如上了一堂新課後,對自己剛剛完成的教學印象深刻,及時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得與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3、堅持性原則。教學反思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偶爾的教學反思收效甚微。

4、實踐性原則。教學反思的素材來源於教學的實踐,沒有教育教學的實踐,教學反思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同樣,如果教學反思的結論不回到實踐中去檢驗,教學反思也就失去了意義。

三、寫好教學反思的條件

想寫好用好教學反思,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要有高於學科知識的更為廣闊的知識儲備,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了解本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影響,了解語文的重要性。否則,自己囊中羞澀如何與學生交流?教師能否堅持寫教育日記、寫教學反思?“勤於學習,善於思考”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我們更應身體力行。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與學生共同成長”,否則,將被學生拋在後邊,被社會淘汰。

總之,新的時代呼喚每位教師對著自己的一切,對著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吐故納新,找出差距和不足,更新陳舊的教育理念,認真寫好反思並用好反思,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教學反思寫什麼?我無法用准確的語言來對它進行描述。寫教學反思有什麼用?我也無法很理性地予以梳理,只覺得在翻閱以前的備課本時,瀏覽一下日常的教學反思,便勾起一個個小回憶,好像看到了一顆顆珍珠,雖不耀眼但依然光亮。教學反思為什麼會產生這么大的“魔力”?“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依然無法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但偶然看到“真、善、美”三字時,突然發現,原來寫教學反思,正是在教學生命中對這三個字的孜孜追求。

“隨機抽取五名男生到講台復述,磨蹭了好半天,結果3人開了口,2人一言不發,且站立的姿勢不端正,他們自己都覺得尷尬,我這個老師也不安。隨後,又點了平時口語表達不錯的學生上講台復述。當時剩下5分鍾,但這位學生對課文也不熟悉,復述時還不時看黑板提示,最終全班只有3人作了很流利的復述。可見本文復述難度較大,備課時學情估計不足,課堂上又沒有及時調整,實在是一次失敗!”(茨威格《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追求的“真”,即真誠、真實。給人評課,總難免帶些世故。但寫教學反思,給自己評課,則大可不必這樣前思後想、憐香惜玉,可以直奔主題,用百分之百的真誠對待自己的課堂教學。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寫完了,但依然被自己的激情所感動。上課時的激情,寫反思時的激情,仍然難以抑制。尋思自己的心情為何這般激動,激情為何這樣高昂?是被作者端木蕻良對關東原野“熾痛的熱愛”所感染,還是自己的心原本就“噴涌著熱血”在“泛濫著一種熱情”?是許多學生原本淡漠的心緒被我所打動,還是學生燃燒的激情影響著我?不管答案如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寫這節課的教學反思,讓激情繼續延續,讓熱血繼續沸騰。——教學反思追求的“善”,是指善良,有善意、有愛心等,是一種人本主義關懷。對我們教師而言,則主要是指高尚的師德、純潔的師魂。在向善的過程中,教師會積極調整價值取向,不斷改變教育觀念,努力完善自我人格。

文言文該如何教?怎樣讓興趣與實效成為孿生兄弟?“自讀——點讀——自譯——質疑——復述———探究”,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為主導的文言文教學模式逐步在教學反思上呈現出來,課堂精彩高效,學生興趣盎然。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如何讓個性化閱讀走向農村學生?用批註作杠桿,改變了學生被動式的閱讀,撥動了無問題學生的閱讀神經。用交流批註方法打開基礎薄弱、缺乏自信學生的嘴。閱讀作批註,互相交流批註,在農村初中學生與個性化閱讀之間建起橋梁。——教學反思也追求“唯美”,即對教學方法的不斷優化,對教學藝術的不斷追求。在追求“唯美”的同時,教師積極探尋適合農村中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實現了從搬運工向研究者的角色轉換。

有位教育名家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寫三年教育反思能成為教育行家。”堅持寫教學反思,我們的教學藝術和教育思想,就能邁向“真、善、美”的更高境界!

;

❻ 小學語文《童年的回憶》教案設計

文本細讀:

這篇文章節選自安徒生的自傳《童話人生》第一章。通過對童年生活場景的回憶,展現了作者小時家庭生活的艱辛,父母的樂觀以及對作者深摯的愛。

安徒生用他特有的質朴率真的語言,描繪了他的童年時光,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樂觀與自信,親情與關愛。他們的生活是艱辛的,住所“窄小破舊”,“整個空間幾乎都被作坊和我睡覺的床占據了”;父親盡管很聰明,並有著詩歌天分,但生活所迫,只能做個修鞋匠;“母親就穿上只有去領聖餐時才穿的那身褐色印花棉布衣服,這是那些年她最好的一件長服”。但父母親卻仍然樂觀自信的生活著,牆上、門的鑲板上滿是畫,“猶如一個畫廊”,既包含了對孩子的愛,又見父親、母親對美的追求與嚮往。“我們與鄰居家之間隔著的排水溝有個土箱子,裡面種著香蔥和西芹。這就是媽媽的花園”,寥寥數字,母親的雅趣、對生活的嚮往立時呈現。“父親的眼裡閃動著淚花。他深情地對我說:“這也是我應該走的路!”生活所迫只能修鞋維持生計,但心中的渴望仍在。而父母在堅強的承受著生活艱辛的同時,充滿了對孩子的摯愛。“她是把我當成貴族的孩子來撫養的”、“父親每到他的休息日都會用整天的時間給我做玩具和畫圖畫”、“冬天的晚上,父親給我讀書,做玩具;夏天,幾乎每個星期天,他都帶我去林間散步”、媽媽“還總把帶葉的小枝插在屋樑的縫隙里,用它們的生命來標記我們生命的生長”。他們的生活沒有物質上的豐厚,但卻讓人感覺到家庭的溫馨,感覺到安徒生小時的幸福。正是父母高潔的愛,給與他快樂的童年。

安徒生的童話洋溢著強烈的生活情感,充溢著對真善美的追求與嚮往,使任何時代的兒童都能從中獲得勇氣和愛心。可以說,他小時候拮據而快樂的時光,父母的嚮往與追求,深深的影響著他的創作。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文本的內容,體會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文中率真質朴的童話語言。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插圖和文章細節,感受安徒生小時候家庭生活雖然艱辛,但樂觀的父母讓家中充滿了溫馨,充盈著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多積累童話語言,體會安徒生小時候的生活感受。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准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都非常喜歡安徒生這位童話大師的作品,你們想不想知道他的童年是怎樣的呢?出示課件:(安徒生童年時居住的破舊的小房子)

2、同學們請看,安徒生就出生在這個窄小破舊的小屋裡,這個家庭會給他留下什麼樣的童年回憶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3、導入新課,出示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名詞。

如:地名-----歐塞登,人名------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對於這些地名和人名反復朗讀加強記憶)

對”拉封丹”和“霍爾堡”這兩個人和《天方夜譚》這本書可略做介紹。

三、再讀課文,感悟作品。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說說安徒生的家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點撥、歸納。如:窄小、破舊、貧窮、溫馨、美好、有生機等等。

四、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找一找文中的那些描寫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些句子一帶而過,有些要細細品味。學生談到父親、母親時教師用不同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感悟形象)

可以重點感受以下語句:

涉及到父親的:

1、好在牆上掛滿了畫,抽屜里也滿是漂亮的玻璃杯和裝飾品。門的鑲板上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現在想想,那對我來說猶如一個畫廊。

(抓住“畫廊”這個詞展開聯想,想像那間破舊的小屋的另一番情景,讓學生描述。)

腦中有了畫面再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引導學生猜想畫廊是誰的傑作?

2、父親漢斯。安徒生非常愛我。每到他的休息日----星期天,他都會用整天的時間給我做玩具和畫圖畫。到了晚上,他還常常給我大聲朗讀拉封丹、霍爾堡的作品和《天方夜譚》里的故事。在我的記憶里,只有這時候才能見到父親的`笑容。

(可以從孩子的角度談父親給安徒生的啟蒙。

你喜歡安徒生的父親嗎?為什麼?)

3、我可憐的父親,美夢從沒成真,可也從未忘記過去。記得有一次,一個文法學校的學生來訂做一雙新鞋當看到他的課本時,父親的眼裡閃動著淚花。他深情地對我說:“這也是我應該走的路!”那個晚上,父親再沒有說什麼。

(這句話可抓住“我可憐的父親,美夢從未成真,可也從未忘記過去。”這句話拓展:父親有一個夢,---------------------來感受他的父親有美好的追求。)找學生讀出對父親的愛,(齊讀,教師指導朗讀)

涉及到母親的:

1、我們與鄰居家之間隔著的排水溝有個土箱子,裡面種著香蔥和西芹。這就是媽媽的花園。

(讓學生圍繞“媽媽的花園”談談自己的理解,感悟媽媽的心境。)

2、媽媽總跟我說,我比她小時候幸福多了。它是把我當成貴族的孩子來撫養的。

(讓學生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安徒生的父母給了他那些財富?)

找學生讀出對母親的愛,(齊讀,教師指導朗讀)

美讀全文。

五、拓展,練筆。

像安徒生那樣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表達:

童話是童年的夢,他的童年-----------------

(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填寫)出示課後的一段話。

激勵學生讀一讀安徒生的自傳《我的童話人生》

六、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並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❼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與反思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與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與反思 篇1

素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3、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放錄音《走,我們大家植樹去》

在音樂聲中,老師談話引入:同學們,春天已經來臨了,在這和煦的春光中,你們想去植樹嗎?(想)

那我們就一起行動吧!(板書課題:《走,我們大家植樹去》)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思路。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課文錄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記號。

3、交流、討論。學生質疑並解決,重點問題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麼意思?

B、音符:表示音調高低的符號。

C、版圖:戶籍和地圖,引申為國家的疆域。

D、植樹有什麼好處?

E、為什麼說一棵樹就是一座綠色工廠,片片樹葉都是快樂的音符?

4、再讀課文,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B、糾正學生的讀音。

C、自由練讀課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講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的活動。

二、(2-6)講植樹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隊員植樹的決心。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這一小節你讀懂了什麼?

3、理解「和煦」

4、「邁開輕快的腳步」說明了什麼?(說明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去參加植樹的情景。)

5、指導朗讀,要讀出輕快、有力的語氣,讀出少先隊員的蓬勃朝氣。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預習下一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1、回憶第一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指名朗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段

1、自由朗讀第二段

2、說說第二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3、少先隊員到什麼地方去植樹?引導學生想像省略號後所省略的內容。

用一個詞語概括這些地方——「到處」

4、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

5、細讀3-6小節,思考:植樹有什麼好處?

6、討論、交流並板書:

綠色工廠

綠色寶庫

增添新綠

綠色希望

7、進一步理解詞句,並指導朗讀。

A、結合光和作用讓學生理解「綠色工廠」,指導讀好「給我們送來清新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幸福健康。」

B、「綠色寶庫」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說森林是「綠色寶庫」?除了「蓋房、架橋、造船、鋪路」外樹木還有哪些好處?

指導讀好第四小節。

C、聯繫上下文,理解「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的版圖」一句,說說什麼是「綠色的希望」

想像祖國處處是「參天的大樹」的景象,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5、6節。

D、練習背誦。

三、學習第三段

同學們,植樹的好處多不多?(多)植樹的意義如此重大,讓我們動員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樹吧!

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最後一節。

齊讀第7段。

四、背誦指導

1.放課文錄音三遍,學生邊聽邊小聲跟讀。

2.指導朗讀技巧。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五、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分組背誦課文

3、學生聯系實際,說說植樹還有哪些好處?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徵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

六、板書設計:

1走,我們去植樹

綠色工廠——健康、幸福

增添新綠——染綠版圖

綠色希望——沙退鳥舞

綠色寶庫——建設「四化」

教學反思:

《走,我們去植樹》這不是一篇假詩,不是一首想像詩,而是一首實踐加思考的詩,是一首通過實踐來說理的一首詩。植樹是為自己、為他人、為人類、為社會、為今天、為未來創造,我們應該讓學生擁有這種創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頭腦展示了孩子們的希望,展示了人類需要的環境。這一句句創造之語,很容易感動四年級的學生,但感動歸感動,讓他們真的行動起來,那是難的,特別現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難有這種體驗,城市的植樹往往是由專門的勞動者來做,而農村的孩子這種體驗還是有的,因為大多數的農村每一年都有著植樹的活動,他們摸一摸,看一看,也會有著靈動。但不管是有,還是沒有,但能以詩的方式主動表白自己的感動的學生卻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課上,特別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也應該引導他們學著用詩的方式記下自己。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與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昧、墜」等3個生字,理解積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像畫面,感受滿天繁星的美好。

3、仿照課文句式,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想像。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像畫面,感受滿天繁星的美好。仿照課文句式,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想像。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星空圖片)看到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麼?(生自由發言)巴金先生也曾多次看見這滿天繁星,於是寫下了經典散文——「繁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讀詞正音

1、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翻開語文書小聲朗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讀課文,師巡視。)

(2)(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請三位同學分別讀一讀三個自然段。

2、讀詞正音:

(1)(課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指名認讀詞語。

①(將「昧」字標紅)看這個字,讀mèi,是由一個「日」加一個「未」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麼意思嗎?(出示:金文=「未,沒有」+「日,光亮」)

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種意思:①糊塗、不明白;②隱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在這個成語里,你覺得選擇哪個意思最合適?你怎麼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明確「半明半昧」詞義:形容有時明亮,有時昏暗。)

(2)師:我們一起再讀詞語。(學生齊讀)我們發現這些詞都是描寫繁星的。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星星的詞語呢?(出示成語,齊讀積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燦爛、星羅棋布、星星點點、滿天星斗、繁星滿天。)

三、品讀課文、想像繁星

(一)齊讀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對繁星的「愛」

1、(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全班齊讀)讀到這些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麼畫面?

2、(標紅「我愛……我也愛……我最愛」)你能用這個句式介紹一個你喜歡的地方嗎?先說給同桌聽一聽。(同桌互說,全班分享。)

3、指導朗讀,讀出文中「我」對繁星的愛。(全班再次齊讀第1自然段)

(二)小組共學第3自然段,深入感受對繁星的「愛」

1、第1自然段是巴金寫在家鄉庭院里看到的繁星。課文中還寫到他在哪裡看到的繁星呢?(家鄉庭院——南京住所後門——海上。)

過渡:這幾個地方的繁星,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一處呢?那我們就乘上船,跟隨巴金一起去欣賞海上的繁星吧!

2、小組合作,共學第3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共學提示。

(出示共學提示:①找:找到描寫「繁星」的句子。②想:讀到這句話,想到了怎樣的畫面?③讀:帶著感受再讀句子。)

(小組合作,選擇代表上台交流分享。教師相機點撥。)

3、通過理解關鍵詞「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想像繁星的畫面。

(出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真是搖搖欲墜呢!」)

師: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分享)是啊,繁星明暗交疊,搖搖欲墜。誰能把你想像到的畫面讀出來?(指名學生邊讀邊想像畫面。)

4、品味比喻,體會修辭手法的妙用。

(出示:「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師: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作者把星星比喻成什麼?(學生分享)想像一下,這一顆一顆星星在你周圍飛舞,就像螢火蟲一般。誰能把你想像到的畫面再讀一讀?(生讀比喻句)

5、「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來,我們一起躺在船艙里,去看看這「半明半昧」「搖搖欲墜」的繁星。(配樂,全班朗讀。)

(三)鏈接童詩,豐富想像,表達對繁星的愛

導語:在這句話里,巴金覺得星星像——「螢火蟲」。其實,每個人看星星,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想法。

1、(出示兩首兒童詩:顧城《星月的由來》、林煥彰《夜晚的天空》)這兩首詩中星星是什麼呢?(樹枝戳的微小窟窿、貓咪的眼睛。)

2、讓學生用詩化的語言寫出自己看到的繁星和想像到的畫面,隨課練筆。發揮你的想像,你覺得天上的星星是什麼?你也寫幾句話或幾句詩。(學生匯報分享)

(四)了解背景,升華對「繁星的愛」

1、這繁星,讓我們浮想聯翩,巴金繼續寫到——(引讀:「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2、(出示背景,補充介紹:此文寫於1927年,巴金23歲時獨自一人赴法留學途中。在寫給弟弟的信中,他這樣說道:「我雖然知道我們的心不會被那無邊的海洋所隔斷,但是現在我的心確實是寂寞得很!冷得很!」)師:現在你再讀他在海上對繁星的感受,又有什麼新的理解呢?(出示第1自然段,引導朗讀。)

四、延學拓展,鞏固提升

這節課我們運用「邊讀邊想像畫面」的方法去感受自然之美、繁星之美。巴金還寫過這樣一篇文章(出示《海上日出》全文),也適合用這樣的方法去閱讀。課後同學們可以繼續運用「邊讀邊想像畫面」的方法,自己讀一讀《海上日出》。

[教學板書]

4*繁星

時間地點景象

從前—家鄉—密密麻麻

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

如今—海上—半明半昧

熱愛自由追求光明

[教學反思]

本次授課結束後,我總結了一下本課中如何逐漸體現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首先,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像畫面,分享自己看到的星空及星空下的遐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閱讀興趣,為理解文本內容、促進情感共鳴奠定基礎。其次,在品讀課文環節引導學生用「我愛……我也愛……我最愛」介紹喜歡的地方,為習作中的「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提前鋪墊。最後,運用「邊讀邊想像畫面」的方法,抓住關鍵句進行閱讀實踐,提升學生的表達力和審美力。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與反思 篇3

教學目標:

抓住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

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抓住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

難點

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一、回顧上節內容,提出本節學習要點

二、賞析文章語言美

1.玩陀螺曾經由於什麼原因讓「我」感到懊惱?又是怎樣從懊惱變成了自豪?

2.教師引導從關鍵語句來體會情感的變化。你能找到描寫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的文字嗎?

(1)「為此不知挨了多少責罵,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個孩子無論如何是削不出高質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雲,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2)「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處於恍惚的狀態,老想像著那隻陀螺英武的風姿。」

(3)「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

(4)「我的陀螺剛一露面,就招來了一頓嘲笑。」

(5)「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無意中獲得的『榮譽』,雖然小如微塵,對於好勝的孩子來說,也足以陶醉許久了——直到現在我還能興致勃勃地寫下這些文字,便是一種有力的證明吧!」

?3.你們能通過朗讀來體現我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嗎?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你怎麼理解?

5.小結:一個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憂傷與歡樂。與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無比精彩。

三、朗讀句子,學習寫作方法

教師總結寫作方法。

1.用成語進行描寫,生動。

2.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

3.注意刻畫人物的心情。

四、談談文後的體會

讀課文最後一句話,你有什麼體會。這句話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表面寫的是陀螺,更像是說誰呢?談對自己的啟示。

板書設計:

陀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能只看外表?

教學反思:

童年生活,因為無憂無慮而快樂,因為有了夢想而精彩,通過這篇課文,我們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種難言的親切感和溫馨會久久地縈繞在我們心頭。在學習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並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詞句,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豐富語言積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明理。

❽ 初中八年級語文《回憶我的母親》優秀教案範文

《回憶我的母親》 文章 真實而細致入微地回憶了母親勤勞的一生,追述了母親對他的深刻影響,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思念、敬愛與感激之情。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初中 八年級 語文《回憶我的母親》優秀教案 範文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中八年級語文《回憶我的母親》優秀教案範文一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回憶錄的特點:寫真人真事,記敘中可穿插抒情、議論。

2.學習本文以時間為順序,以人物活動為線索選材組材的 方法 。(重點)

3.了解母親的形象特徵。知道人物具有的優秀品質和作者通過哪些事例來突出人物的優秀品質。(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這堂課我們學習新課《回憶我的母親》,這是一篇寫真人真事的回憶錄。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親鍾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勞動婦女。她一生勤勞儉朴、寬厚仁慈、堅忍頑強,並始終如一地支持兒子投身革命事業,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偉大母親。鍾太夫人以85歲高齡於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極為悲痛。當年就寫了這篇樸素感人的文章。文章真實而細致入微地回憶了母親勤勞的一生,追述了母親對他的深刻影響,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思念、敬愛與感激之情。

二、自主學習

1.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階,四川儀隴人。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選集》。

2.朗讀課文,讀准下面加點字的字音。

佃農(diàn)祖籍(jí)溺死(nì)

私塾(shú)衙門(yá)勞碌(lù)

妯娌(zhóu)和睦(mù)差役(chāiyì)

橫蠻(hèngmán)不輟勞作(chuò)

3.理解詞義。

好勞動:勞動好手。

任勞任怨:做事不辭辛勞,不怕別人埋怨。

周濟:對窮困的人給予物質上的幫助。

為富不仁:貪財好利,沒有好心腸。不仁,不同情別人。

節衣縮食:省吃省穿,泛指節儉。

支撐門戶:勉強維持家庭。

東挪西借:這里借一借,那裡借一借,表示千方百計地維持家庭生計。

聊敘:姑且談談。聊,略微。

不輟勞作:勞動做活的事從不停止。

慰勉:安慰勉勵。

4.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1)什麼是回憶錄?回憶錄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回憶錄,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一般運用記敘和描寫的方法,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過去的生活經歷或社會活動。回憶錄在寫法上的特點是內容真實可靠,不虛構。一般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可以寫一件事的全過程,也可以記錄某些生活片段。以記敘為主,可兼有描寫、抒情和議論。語言表達上追求樸素自然,不求過於華麗。

(2)文章可分幾個部分?用准確簡潔的語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明確: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親逝世,引出對母親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2—15段),敘述家庭情況,著重寫母親一生中的主要 事跡 ,歌頌母親的美德,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

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2—8段),概述家庭情況,著重寫母親勤勞、儉朴、寬厚仁慈的高貴品質和堅強不屈的性格。

第二層(第9—13段),母親理解兒子,鼓勵支持他投身革命。

第三層(第14—15段),概述母親對自己的 教育 和深刻的影響(這兩段也可歸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16—17段),寫對母親的沉痛悼念,並表達了作者以盡忠於黨和人民來報答母親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文章飽含了作者對母親的哪些豐富感情?哪一種感情是全文的基調?

明確:有「愛」「敬」「哀」「思念」「懷念」「歌頌」「感謝」等。其中,「愛」是基本感情,是貫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懷著對母親深深的愛,而哀思母親,敬重母親,歌頌母親,感謝母親,唱出一支對母親的深情贊歌。

(2)這篇課文記敘了母親的哪些事件?

明確:記敘了母親煮飯,種田,喂豬,養蠶,紡棉花,挑水,和氣待人,周濟親戚等小事。記敘了母親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事情。

(3)結合這些事件的具體內容,分析和概括朱德的母親具有哪些優秀品質。

明確:優秀品質:①勤勞(第4、5、13段);②儉朴能幹(第6、12段);③寬厚仁慈(第7段);④堅強(第8段);⑤有遠見(第10段);⑥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第12段)。

(二)深層探究

母親一生值得回憶的事情很多,作者為什麼選擇這些事件來寫呢?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聯起來的?

明確:作者精選的這些事件最能表現普通勞動婦女的本質特徵:勤勞儉朴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度、堅強不屈的性格。在文章中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圍繞母親「勤勞一生」這一線索,標明事件的時間並按順序安排記敘的內容。如課文第二部分中,記敘了庚子年(1900)受災農民「吃大戶」,乙末年(1895) 除夕 被迫分家,光緒三十一年(1905)母親送子讀書等,甚至引用侄兒、外甥的來信,也標明時間。這樣,雖然文章所記的內容時間跨度大,事件多,但脈絡清晰,有條不紊。

四、板書設計

回憶我的母親

具體示例:煮飯,種田,喂豬,養蠶,紡棉花,挑水,和氣待人,周濟親戚,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優秀品質:勤勞儉朴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度、堅強不屈的性格

感情:懷念、贊揚、崇敬、悲痛

五、課外拓展

朱德的母親去世後,延安各界舉行公祭,輓聯甚多。請列舉一副。

示例:黨中央的輓聯是:八路公助,大孝為國;一生勞動,吾黨之光

毛澤東同志的輓聯是: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斯人不愧勞動階級完人

周恩來、劉少奇、陳雲等同志的輓聯是:教人成民族英雄,舉世共飲賢母範;畢生為勞動婦女,故鄉永葆好家風。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本文質朴的語言,理解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敬意。(重點、難點)

2.了解夾敘夾議、敘議結合的手法對突出文章主題的作用。(重點)

3.體會老一輩革命家由愛母親升華到愛中國普通勞動人民的思想境界。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回憶了朱德母親一生的主要事跡及優秀品質,掌握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情和文章的感情基調。這節課,我們一起在本課學習的基礎上,初步了解回憶錄這種體裁的特點,欣賞本文的語言特色,提高閱讀水平。

二、自主學習

(1)作者由衷地感謝母親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明確:從兩個方面來寫:一是感謝母親「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 經驗 」,「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二是「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並「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母親留給兒子的這些,確實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產,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價值,寫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從而對母親發出由衷的感謝之情。

(2)如何理解「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的含義?

明確:再次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離我而去」的萬分悲痛之情和無限熱愛的真摯的感情。

(3)作者是怎樣把對母親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結合起來的?談談你在這方面的體會。

明確:朱德是,是革命家,他心裡不僅裝著人民,還裝著黨和國家。作者深知母親逝世的哀痛是「無法補救的」,因此就要尋找補救之法,以報答母恩於萬一。於是,從母親的平凡,想到勞動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再進一步想到「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再通過一個設問句,使報答母親深恩的感情上升為更博大的感情:「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文章倒數第二自然段表達了作者寬廣的胸懷、崇高的精神。作者把愛母親的感情與愛黨、愛人民、愛民族的感情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語言

(1)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

明確:用詞准確,語言朴實但深藏著朱德因母親去世的悲痛,和對母親無限的懷念。

(2)母親知道我所做的事業,她期望著中國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們黨的困難,依然在家裡過著勤苦的農婦生活。

明確:語言朴實無華,表現了母親識大體、吃苦耐勞的高貴品德和兒子對母親的敬佩、感激之情。

(3)但我獻身於民族抗戰事業,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

明確:一個「竟」字,含義非常深刻,既寄託了對母親的無限哀思、深情懷念與終生遺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黨的事業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質。

(4)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

明確:以「強健的身體」「勤勞的習慣」等來表達母親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真切、真實、真摯。在實實在在的敘述中,充滿對母親的深深敬愛和懷念之情。

(5)母親現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

明確:生活中,人們表達對親人的感情都是無須多加修飾的,同時又是最生動的。此段平白如話的語言,把一個兒子在失去母親以後的悲痛表達得十分深切。

(二)寫法探究

(1)這篇課文是回憶錄,主要記敘母親的生平事跡,但有的地方有議論。請找出來,看看這些議論有什麼作用,議論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明確:課文第14至17段都是議論。這些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把事件蘊涵的意義揭示得更透徹,把作者悼念、贊頌母親的感情抒發得更加深切。這些議論的語言以記敘為基礎,飽含感情。

(2)本文在記敘中適當穿插一些議論、抒情有什麼作用?

明確:以記敘為主,適當穿插一些對人物、事件的議論,抒發作者的感情,這是傳記體文章在表達方式運用上的特點。這些議論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質,揭示事件的意義,起到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本文第14、15段正是這樣,這兩段承前文所敘,以抒情的筆調,寫出母親所給的寶貴財富,在自己幾十年的革命歷程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和深遠影響,感情真摯深沉,並點明了母親「值得我永遠回憶」的原因。

(三)體驗與 反思

文如其人。朱總司令朴實、謙遜、忠厚誠懇,寫出的文章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激情澎湃的語言,沒有運用很多的修辭手法。有的同學因此認為本文不是一篇好文章,請結合具體語句 說說 你的看法。

明確:本文的內容是表達母親去世後兒子對母親的懷念,而母親又是一位勤勞朴實的農民,所以在寫法上語言質朴,沒有運用什麼修辭手法,也沒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語言,更沒有抒情性很強的 句子 ,但這並不影響作者抒發對母親的感情。如果運用華麗的語言,反而不得體。作者寫這篇文章,只是為了把自己心頭對母親的崇敬和懷念之情抒發出來,把對母親深深的敬愛和懷念之情滲透在對母親的回憶之中,自然成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真摯深沉的愛,無心於語言的考究,真情實感更加動人,質朴自然。

四、板書設計

回憶我的母親

寫作特色:記敘、議論、抒情自然結合

語言質朴而深沉

五、課外拓展

「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這是本文的開篇,採用倒敘式的開頭方式。假如要你以「美好的回憶」為題寫一篇敘事 散文 ,請你模仿這種方式寫一個開頭。

示例:每當我閑暇之餘翻開相冊,第一張映入眼簾的就是我們舞蹈隊跳《喜鵲窩》的照片,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集體呀!它讓我懷念起我們八月份的北京之行。

六、教學反思

《回憶我的母親》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後寫的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摯、文筆樸素的散文。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學習的難度不是太大,主要以學生的自學為主,不需要做過多的分析。我的做法是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情,並感受文章語言樸素優美的魅力。但是在教學中,學生整體氣氛顯得不那麼活躍,積極性不夠。個人認為,在提高學生積極性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同桌之間討論等。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讓學生限度地調動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初中八年級語文《回憶我的母親》優秀教案範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

2.學習本文運用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把握母親的性格特點,感悟偉大的母愛。(重點)

3.品味文章平實如話的語言風格,及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的情感。(難點)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用母愛的 故事 和圖片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

2.交流作者及背景為學習這篇課文做鋪墊。

二、初讀,整體感知。

1.梳理內容

2.劃分層次

三、細讀,理解母親形象,體會選材特點。

1.作者回憶了母親的哪些事情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質?

(表格或 思維導圖 的形式,小組合作,概括典型事例,感悟母親形象)

2.課文是怎樣將眾多的材料有條不紊地組織為一個整體的?

(體會課文選材典型組織材料巧妙的特點,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四、跳讀,體會作者情感。

跳讀課文,勾劃重要詞句,說說,你讀到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些情感。

(感激和懷念,教育和影響。作者將對母親的深情擴展到對廣大人民對黨對民族和國家博大情懷體會領導人的偉大。)

五、再讀,感受語言特色。

1.勾劃出文中議論性的句子,分析這些句子和記敘部分的關系。

2.本文的語言有什麼特色。(參考課後練習題第四題)

六、小結本課,一課一得。

七、作業。

1.用課文所學的方法,試著寫寫你的母親。2.推薦閱讀胡適《我的母親》。

板書:

憶母親 愛母親 愛黨,愛人民

典型 時間

初中八年級語文《回憶我的母親》優秀教案範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本文按照一定順序選擇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體會議論這種表達方式在 記敘文 中的特點和作用。

2、過程和方法:通過朗讀,理清本文講述了母親的哪些事跡;體會本文質朴的語言,理解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敬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母親勤勞儉朴、艱苦奮斗、認識大體、顧全大局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了解母親形象的特徵。知道人物具有得到優秀品質和作者通過哪些事例來突出人物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夾敘夾議、敘議結合的手法對突出文章主題的作用。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國的軍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時候手的教育有分不開的聯系。他的母親教給了他很多東西,他在《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中就講述了這些事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怎樣的。

二、介紹作者。

朱德,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本文是作者為紀念母親去世而寫的。

三、抄寫詞語,注音和解釋。

遷徙( ) 溺( )死 和睦( ) 衙( )門 妯娌( )節衣縮食 寬厚仁慈

四、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了解課文都寫了母親哪些方面的優秀品質並找出表現這些優秀品質的事例的語句。

2、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在文中標出,並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3、掌握文中詞語的意義。

五、學生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六、朗讀分析課文。

1、教師范讀第一段,這段情真意切,表達了對母親的無限熱愛和懷念。要求學生仔細聆聽,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情,並感受文章樸素優美的語言魅力,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提問: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2、指定幾名學生朗讀2——15段,要求感情充沛,盡量聲情並茂。提問:這一部分以記敘為主,但其間穿插著評價母親優秀品質的語句,請把這些句子找出來,思考他們有什麼作用。「母親是個好勞動」「聰明能幹」「母親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她性格和藹」「她對窮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強烈了」「母親對我這一舉動不但不反對,還給我許多慰勉」。這些語句都是由哪些具體材料來支撐的?請加以簡單的分析。

七、作業。

閱讀課文,進一步熟悉內容,完成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學生對該課詞語的掌握情況。

二、共同探討課後練習三,完成表格,了解課文內容,熟悉母親經歷的事情,體會作者在文中對母親的深厚感情。

答案見教師參考用書。提問:課文是怎樣將眾多的材料有條不紊地組織為一個整體的。

(圍繞母親「勤勞一生」這條線索,標明事件的時間並按順序安排記敘的內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齊讀14——15段,思考:作者從哪三個方面抒寫了母親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

明確:一是「教給我與困難做斗爭的經驗」,二是「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三是「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

仔細朗讀這兩個段落,談談你對這兩個自然段的理解。

四、請學生朗讀課文最後兩個段落,思考問題:作為全文的結尾,16段表達了哪幾層意思?

明確:「有三層意思:一是悼念母親的離去,二是對母親的高度評價,三是決心盡忠革命事業。」

五、小結本文的布局特點。

1、以時間為順序,點面結合,既照顧全局,又突出重點。

2、圍繞中心選材恰當。

3、詳略得當。

4、前後照應,過度和銜接自然。

六、小結本文的語言特色:本文語言朴實,但是更難得的是它朴實中的真情實感。(教師應結合文中句子詳細講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二和四,抄寫本課詞語。

❾ 四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1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夥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

教學中我主要應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讀中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在學生說課文敘述順序時,我沒有一味要求學生對課文做高度概括,也沒有要求語言必須精練,而是充分重視學生的表達慾望,允許他們用自己的話、憑自己讀後的印象將課文的內容按敘述順序講述下來,當然,也鼓勵概括能力強的同學能用簡潔的語言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的:

1、環節清晰,層次分明

抓住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件發展線,感受他們的心情由激動到快活,再到著急,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的不斷變化的心情。

2、指導朗讀,感悟心情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

(1)師:「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生:「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

師:「那就請你讀出小夥伴做風箏時的激動。」

(2)「又扁又輕的羽毛飛起來一定是又輕又快地,請你輕快地讀讀孩子們放風箏這一段。」

(3)教師范讀放風箏一段,請學生模仿,進一步讀出孩子們的快活。

(4)師:「村裡人看見了,會怎樣地說呢」?

抓住語言的空白點,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羨慕地,高興地,激動地讀好——「放得這么高!」

3,品詞品句,積累語言

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有別於低年級段,而更加關注對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本節課,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語言,且教學形式比較豐富。如:

(1)換詞法

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

(2)查字典

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

(3)由字面入手,聯系生活

在理解「翩翩飛舞」一詞時,提出「翩」字,了解字形,翩的左邊是扁,右邊是羽,「扁扁的羽毛飄起來會是什麼樣」學生回答「又輕又快地」。再聯系生活實際,「生活中我們用翩翩飛舞形容什麼」學生答「蝴蝶在花園里飛舞」,「花瓣里開花托時」,「樹葉離開樹枝時」,「蒲公英的種子離開媽媽時」……「在孩子們眼中這什麼都不像的風箏就好比是五彩斑斕的蝴蝶在翩翩飛舞,他們的心情也快活地飛揚起來了,請你輕快地讀讀這一段。」

(4)解字再解詞

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

4、閱讀賞析,為寫鋪墊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對話,在不經意間為學生的習作作了鋪墊,如:關於心情的詞語,四個字的詞語等等。

5、抄寫好句,落在實處

課近尾聲,請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也為學生的習作作了准備。

6、課中的遺憾

(1)千呼萬喚:千和萬是虛數,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萬遍,這一點應該滲透給學生。

(2)教師的朗讀必須有示範作用,讓學生有的學,能讀出指導前後的變化。

(3)最後一個問題「作者在寫作時是會感到遺憾,還是會感到幸福呢」遺憾——為自己失去了快樂的童年而遺憾;幸福——為自己擁有快樂,美好的童年而幸福。兩個答案沒有對錯之分,教師太刻意引導學生了,應該讓學生盡量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一則數學趣味故事,故事情節生動,饒有趣味,學生對課文內容很感興趣。教參上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圍繞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上。對文中所涉及的數學問題,建議讓學生在自行探究中去發現、感悟。覃老師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正是按教參的這一思路設計教案的。結果學生的興趣全在探究數學問題上,語文課倒像是在上數學課

我認為備課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根據教材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不應該迷信教參。於是我在充分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重新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簡要復述故事;

2、體會嬋德拉的智慧和善良。教學時,我著重抓了兩部分來處理:在熟讀課文6—13自然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地說清僕人們放米的經過;抓住王公、村民們的表情變化,指導朗讀,進而體會嬋德拉的智慧和善良。

從整堂課來看,效果不錯。我最滿意的是在引導學生復述放米的經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先說第一排怎麼放,再依次說第二、第三、第四排怎麼放,這樣一排排的說,既降低了難度,又使學生輕而易舉地看到了計量單位的變化,體會到了米量是怎樣在成倍成倍地增長的。因此在要求學生完整復述放米經過時,學生的思維清晰,語言准確簡練,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但本節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第二部分抓王公、村民們的表情變化指導朗讀,因時間不夠,顯得比較匆忙,讀得還不到位,似乎是為了每個步驟的完成而進行不間斷的教學,過重重視了教學的預設,處理的不夠深入、扎實,給人浮於表層的感覺!如何讓語文課上的扎實、真實、朴實,是我今後要摸索的道路!

四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3

童話以其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情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正是因為同學對童話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如何讓學生在感受到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話以及其中蘊涵的道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堪稱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樂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牆與拆牆後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牆與拆牆後態度的對比為主軸展開故事情節。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美麗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園入手,讓學生從中感受花園的美麗,為之後花園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做好伏筆。在引導學生找出主線「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後進入課文的主導部分,引導學生找出「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學生通過對比,反復的朗讀,邊讀邊想像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園冬天時的寒冷與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獨,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孩子加入花園後的春景。然後以「原來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麼巨人的加入會使花園產生如此大的變化」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為。通過想像巨人發火時的神態動作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這三次發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指導讀出語氣,加深理解。再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最後揭示巨人終於明白的道理,讓同學隨著孩子們的歡笑聲一起進入這美麗的花園。

在揭示課文的道理之後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發現童話語言上的特點,讓同學體會到童話可以帶領我們去到現實不可能去的地方,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童話中也可以通過奇妙的語言展現在大家面前,從中進一步感受童話帶來的無窮魅力。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由於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並不能得心應手。對於讀的部分讀得不是很透徹,尤其是描寫有孩子與沒孩子時花園的情景變化的內容,由於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另外內容的銜接也不夠緊湊,在請同學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與接下來揭示寓意這一環節連接不夠緊。此外,教育機智發揮不到位,對於學生的問題處理得不太妥當,這些都是急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促使課堂教學進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虛心地向師傅或有經驗的老師指點迷經,借鑒好的教學經驗,再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

四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4

本文的題目為「笛聲」,通篇課文也是圍繞「笛聲」展開的:先寫聶守信聽老木匠吹笛,而後寫聶守信向老木匠學吹笛,最終描寫了聶守信吹笛,老木匠傾聽的場景。 「笛聲」成了兩個人成為莫逆之交的媒介,也在悠悠的笛聲中,讓我們感受到了聶守信對於音樂的酷愛。因而學習本文時,要把握好「笛聲」這一主線,以主線串聯課文中的所有信息,這樣最終才能讓學生與課文中的聶守信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理解聶守信的心聲。

在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中,我帶領學生走進老木匠的.笛聲,通過播放一段悠揚的笛子獨奏的錄音,並用視頻文字十分簡潔地向學生介紹笛子這種樂器,有效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優美的情景。此後,通過對描寫笛聲語句的朗讀、思考,以及對笛聲錄音的欣賞和鳥叫聲的模擬表演等多種學習形式,學生真切感受到老木匠笛聲的優美、動聽、婉轉和神奇的魅力。然後,我又帶領學生走進聶守信的心聲,反復品讀聶守信聽了老木匠笛聲後神情和心理活動變化的句子,感受聶守信學笛的渴慕之心和對音樂的熱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像聶守信向老木匠拜師學笛的對話,並且讓兩組同桌進行即興表演,實現從語言積累到語言運用的轉化。

再者,本文的一大特點就是首尾呼應,但同樣的一句話,創造的意境是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就抓住這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而後讓學生閱讀課文中間段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處理就能很好地抓住了這篇課文的文脈。學生通過比較和概括,也自然領悟了課文的寫作特點。

縱觀整節課,盡管給學生品讀的時間較充裕,也通過媒體、想像等多種手段,創設了一個美好的學習氛圍,但要更精準地把握課文,作為教師本身對於文章的解讀還稍欠火候。教學之後,再讀此文,其實不難發現,文中關於描寫笛聲的幾句句子恰恰是聶守信在音樂中成長,對於音樂的感悟更加透徹的表現。如果能在這樣的理解之上,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注意這樣一種層層推進的關系,並將其與聶守信對音樂愈加著迷的表現對應起來教學,文章的處理就更加切合文本了。

四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5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但願人長久》這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的創作經過。文章情節生動,語言通俗。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既思念親人,篤於情誼,又通情達理,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誠摯祝願的情懷。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語言精練,意蘊深遠。

課前預習時,我布置學生回去查找蘇軾的有關資料和抄錄《水調歌頭》。 教學時,我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回憶佳節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學生讀課文,而後,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想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後欣賞配樂的《水調歌頭》全詞,指導朗讀。

一節課上下來,我也有一些遺憾:

一、對「心緒不寧」體會還不深。

體會蘇軾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我雖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家是如何過中秋的,談談自己和親人的分別感受,以這些比較來凸顯蘇軾的惆悵和傷感,但是對蘇軾的內心還探尋的不夠。原來教案上有一個環節,讓學生想像,蘇軾會回憶起什麼?結果自己在上課時疏忽了,課後我想,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想像蘇軾會在心裡默默地對遠方的弟弟說什麼?這樣就把蘇軾那復雜紛亂的內心世界變得可感可知了。

二、對詩句的吟詠運用還比較粗略。

對於這篇課文來說,要多讓學生反復吟誦詩句,在吟誦中體味情感,積累名句。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後如果再細膩一些,效果會更好。我設想可以聯系生活讓學生想想,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你有沒有遠在他鄉的親人朋友?你想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她)嗎?然後再讓學生一個一個反復深情誦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自己遠方的親人。然後我再說:「讓我們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全天下所有離別的人們吧!」把語文和生活聯系起來,我相信,一定會有孩子在中秋節對親人送上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蘇軾所說:這世上哪會有十全十美呢!課堂,是時間的藝術,也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還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過,只要思考,就會更好。

四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6

剛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被文章新穎的構思和優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後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動著,因此毅然決定上這篇課文。

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想了好幾個方案,但是在實施起來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最後選擇了從找老麻雀保護小麻雀這種偉大的母愛精神的句子著手,讓學生自己感悟和體會為主。學生門的感悟和體會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學生的朗讀超乎了我的想像。可以說,從他們的朗讀中,我真正找到了語文的魅力。再重點感悟和朗讀老麻雀的母愛精神後,我總覺得課文還不夠完整,怎樣才能把對麻雀和獵狗的描寫也引入到課堂中,在前面做鋪墊,顯得比較死板,穿插在中間又顯得比較亂,最後決定放在後面,以「小麻雀為什麼不飛,不逃走」這個問題切入,自然不牽強,又可以讓學生重新到課文中去自主探索,這樣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學習思維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尋找朗讀比較後,發現對於小麻雀和獵狗的描寫原來是一種對比,自然而然的體會到老麻雀的勇敢精神。最後通過小練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但是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講和感悟還是佔了很大的部分,雖然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感悟和體會,但是不知不覺中扶著學生走的成分還是佔了一大部分的,特別是理解「象一塊石頭似的」我急著讓學生說出速度快,居然自己把它比喻成一把箭,掩蓋了學生的想法,代替了學生的思維。

2、沒能巧妙的抓住課文中的意外生成,產生的情感共鳴。在課文的最後,學生都能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母愛精神。但是對於人間的母愛,人間的各種真愛,沒能體會出來。我想,是否可以把我在課上寫的最後一段話的其中一句「我想,愛比死或比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有它,只有愛,才維系著生命,並使它充滿活力。」直接展現出來,其實整篇課文要達到的情感高度就是這樣一種精神——愛比死或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是遺憾,在課堂上沒有抓住這個點,錯過課堂上本該可以擁有的精彩。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說明我在設計教案時,對教材內容沒能夠吃透,對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沒能夠去好好的把握。

這些足一說明在教學中我存在很大的問題,還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語文的課堂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四年級語文課後教學反思7

本課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以愛為線索,講述了小女孩對媽媽純真的愛----送一頂假發給媽媽,同時也講述大鬍子老闆對小女孩的陌生人的愛。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份美好的情感,本課教學我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一、運用多種方式讀文,感悟母愛情懷。

在初讀課文之後,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這是的一個女孩,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分別填上「有孝心」、「愛母親」或是「不辭辛勞」,並找到相關的語句進行了品讀。在學生匯報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了感悟、理解。並採用了指讀、引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式,體會人物的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走進文本,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愛的教育。

二、創設情境,感受人間真情。

在結束全文的學習後,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中愛的存在,只要你有愛心,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愛的使者----聖誕老人,你能說一說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這樣設計讓學生捕捉生活中愛的信息,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聖誕老人」,讓學生的情感升華。

不足: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課堂的小練筆:「我想對您說」這一環節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學生表大地也就不夠充分。

2、拓展延伸不夠,只局限於本文,沒有愛的體現。

我想,在語文課中,只有充分發揮文本、學生、教師三者的和諧統一,才能促進課堂教學質的飛躍。

❿ 回憶,語文怎麼寫

回憶,語文怎麼寫?
回憶語文課
真正認識張老師,是在他上的第一堂語文課。
當時,他嗎,滿臉笑容的朝我們走來,那時,我們絕對想不到他是語文老師!我們一不留神,他就來到了我們面前,啊!原來胖人走路可以這么快!在我們的記憶中,張老師的形象是這樣的:穿著黑衣黑褲,嘴角微微上揚,捧著語文書來到我們面前。
他講課很有意思,課堂總是很活躍。有一次,他介紹隨記該怎麼寫初一作文:回憶語文課初一作文:回憶語文課。老師說:隨記,一定要真,讓人讀後,還想讀……當然,美文要500字以上。說完班上一篇哇聲,老師不理會我們,又開口了:隨記字數嘛,是多多益善。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案課後回憶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