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一年級語文書里的課文中的萬物指得是什麼意思
萬物指宇宙內外的一切的事物,包括存在與不存在者。
B. 小學語文詠物格言,不知道詠物是怎麼意思
詠物,讀音yǒng
wù,漢語詞語,指以詩歌描寫事物。
詠物(詠物)以詩歌描寫事物。《國語·楚語上》:「若是而不從,動而不悛,則文詠物以行之,求賢良以翼之。」
韋昭
註:「文,文辭也。詠,風也。謂以文辭風託事物以動行也。」
宋
范仲淹《賦林衡鑒序》:「指其物而詠者,謂之詠物。」
王國維《人間詞話》三八:「詠物之詞,自以
東坡《水龍吟》為最工,
邦卿《雙雙燕》次之。」
B
1.
白雲——只不過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鵝痴心追求。
2.
保險絲——你的崗位誰都看不見,可你從沒有怨言。一旦危險來臨,你便用自己的生
命換取電路的安全。
3.
壁燈——位置算得了什麼,重要的在於發光。
4.
鞭炮——因為不冷靜而自毀一生
5.
扁擔——生來正直,為事業不怕壓彎腰。
題目:
格言(詠物/詠詞)
「愛是……」
「書是……」
最好給完整的!
解答:
愛是世間最美的語言;「書是我們的朋友.
*******額外知識擴展********
上天有好生之德
上天有愛惜動物生靈,不事殺戮的德行
C. 小學語文說明方法有哪些及作用
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D. 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
學會概括段落大意,是完整而准確地把握 文章 內容的基礎,也是泛讀時快速抓住全文要點和精讀時認真領悟全文思路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概括大意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關鍵句摘錄法
這是一種常見而又簡單易行的概括方法。有的文章中有總起句、 總結 句、過渡句、中心句,這些 句子 往往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這些概括性強的關鍵語句,就可以概括段意或全文大意,我們毫不費力就可以直接「抄」或者稍加改動即可。
如:《鄭成功》一文,最後一節在全文中就起到一個總結作用,「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根據這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寫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事,既方便又准確。
再如:在學習第13課《秦兵馬俑》時,我發現第三節: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一句是過渡句,將秦兵馬俑的特點高度概括出來了。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不少學生知道,過渡句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前半句承上,也就是說第二節是寫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後半部分啟下,也就是說後面幾節是寫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
就是這樣一句話,使我們對課文條理有了更清楚地認識,孩子們也能夠很自然地概括出第二節和第四到第十節的意思,同時,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也一目瞭然。就像中心句一樣,過渡句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句型,利用它,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引導學生來進行分段,概括段意。相信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概括起來就會輕而易舉。
二、主幹提取法
在眾多的方法當中,我經常會向學生介紹這種方法。就像我們從一年級開始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一樣,要有主語和謂語。每一篇文章也是如此,必定有作者描寫的對象,並且對這個對象所描寫的內容。所以,刪去旁枝末節,這篇文章主要寫「誰干什麼或什麼東西怎麼樣」,用這樣的句式就可以很容易地概括課文的內容,而且比較多地適用於各類文章。如:《船長》一文,寫誰?寫船長,干什麼?沉著鎮定地指揮全船的人進行脫險。《西湖》一文,寫什麼?西湖,怎麼樣?景色美。這種方法就像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根,重點部分就突出出來了,雖然寥寥幾個字,但卻簡單明了地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聯系課文進行適當補當、豐富,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出課文的內容嗎?
三、要素羅列法
不同體裁的文章要點不同。小學 語文教材 中的課文以敘事的文章為多,我們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往往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先羅列出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達通順的話。
如:《最後的姿勢》,時間:2008年5月12日,地點:四川汶川,人物:譚千秋,起因:地震來臨,經過: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四名學生,結果:譚老師英勇犧牲了。把各要素連起來,就可以清楚地概括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四名學生,而自己卻光榮犧牲了。「要素羅列法」,就是採用先分解後綜合的思路,使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四、內容質疑法
朱熹說:「學貴有疑。」在學習《神奇的克隆》一文時,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我從題目入手,讓學生來進行質疑:看到題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麼?看誰能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孩子們思考片刻,紛紛舉起了小手:什麼是克隆?克隆神奇在什麼地方?克隆有什麼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從文中來找答案,看一看文中哪幾節可以回答這幾個問題。這樣學生很容易就把文章分成四部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小標題來概括:定義、范圍、作用、前景,等等。
這種概括段意的方法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它以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將段意與段落緊密結合,而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知道段落概括段意。這種方法符合孩子的特點,學生都有好奇心,對於不明白的問題總想問個究竟,在提問中即概括了課文的段意,不顯得生搬硬套。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可以從段意入手進行整合,進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走了一個來回,不但清楚地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對文章的脈絡也是一清二楚。
五、人物關系梳理法
特別在於講 故事 (歷史、神話、民間)的文章中,人物關系有的很復雜,這時就可以利用復雜的人際關系來梳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比如:《牛郎織女》一課的教學中,由於文章非常長,人物也很多,有牛郎和織女,還有老牛、喜鵲、王母、哥嫂,這些人物互有聯系,推動故事的發展,我們就可以很好地運用復雜的人物關系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種概括方法比較全面,而且讓學生對文章復雜的人際關系有了清晰的認識。
六、重點詞語串聯法
藉助教學中的重點詞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對於一些文章,是一種很好地概括方法。如:《第八次》一文的教學中,我們就可能讓學生根據重點詞語:侵略、抵抗、失敗、成功,連起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種概括方法學生很容易掌握,因為降低了概括的難度。
另外,我們經常使用的題目擴展法、段意相加法等也是很好的概括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不少課文的題目就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性。我們可能通過題目然後結合課文內容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徐悲鴻勵志學畫》等等。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我們可以用段落大意相加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當然,要先理清文章脈絡,寫出每段的意思,把段意合並起來適當修改就可以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
1、找出「中心句」直接摘用
所謂中心句,就是概括了全段中心內容的句子。只要找出了現成的中心句,我們就可以直接摘用它作為該段的大意。如:
在延安,紡車是作為戰斗的武器用的。那是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月,國民黨反動派發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鎖陝甘寧邊區,想困死我們。我們邊區軍民熱烈響應毛主席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徹底粉碎了敵人困死我們的陰謀。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據地的人,不僅吃得飽,穿得暖,而且堅持了抗戰,取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開荒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紡羊毛、紡棉花,是豐衣的保證。(吳伯蕭《記一輛紡車》)
這段的開頭一句話就是中心句。當然,中心句的位置不獨在一段的開頭,也可以在段尾段中。一般說來,中心句的位置以在段的首或尾居多,尤其是在以議論或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段落里表現得最為明顯。因為這樣的段落通常是以解說或推論的寫作思路來安排和組織語言材料的。
2、簡化長句、改寫原句
先看下面這段話:
紡線,勞動量並不大,紡久了會腰酸胳膊疼;不過在刻苦學習和緊張工作的間隙里紡線,除了經濟上對敵斗爭的意義而外,也是一種很有興趣的生活。紡線的時候,眼看著勻凈的毛線或者棉紡從拇指和食指之間的毛卷里或棉紡條里抽出來,又細又長,連綿不斷,簡直有藝術創作的快感。……(吳伯蕭《記一輛紡車》)。
顯然,我們不能簡單地直接摘用第一句話作為全段中心的概括,因為句子太長而且並非所有的詞語涵蓋了後文內容,因此,我們要對這個長句進行簡化,使之更准確而精練地概括該段的中心。簡化後的句子是:紡線是一種很有趣的生活。
類似的情況有,段的首句或結句帶有少量與上文或下文相呼應的話。這樣的句子多以「不但……而且……」,「雖然……但是……」之類的句式出現。對這樣復雜的長句,要去掉其中與上文或下文內容相呼應的詞語和關聯詞。如:
我們向沙漠進軍,不但保護了農田,開辟了綠洲,而且對交通線路也起了防護作用。包蘭鐵路……通車以來,火車在沙漠上行駛,從來沒有因為風沙的侵襲而發生事故。風是沙漠向人類進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為人類造福。……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在托克遜地方試制了半徑二米的風力車,可以供發電汲水、磨面之用。(竺可楨《向沙漠進軍》)
去掉與本段內容不相關的詞語和關聯詞以後,這兩段的大意可以分別概括為:我們向沙漠進軍對交通線路起了防護作用;風可以為人類造福。
3、綜合要點,分清主次
如果一個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層次,而且主要層次之間在內容上是並列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將各層次的要點進行1+1=2式或1+1+……=1式的綜合。例如:
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橋了。①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②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附近的盧溝橋。③(茅以升《中國石拱橋》)
這段話共三層,各層的要點分別是我國的石拱橋①,歷史悠久②,數量眾多③(大小不一形式多樣)傑作不少;將期綜合起來就是該段的大意了(1+1=2式),也可以概括為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一般特點(1+1+……=1式)。
如果一段的主要層次之間在內容上不是並列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分辨清楚哪是主次層哪是次層次。
一座舉世瞻目的金杯,在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午夜――我們的共和國三十三歲生日的時候,被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捧回了北京。然而,金杯的得來,是多麼不容易啊!為了讓中華之光在杯身上閃耀,姑娘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孫傑《金杯之光》)
哪一層主要?哪一層次要?應該說後一層是主要的。因為,層次之間在內容上如果是遞進或轉折的,一般說來,主要之點在遞進或轉折的一層上。因此,概括段意時就要把重點放在後一層上。上段大意可概括為:點明中國女排姑良為金杯捧回北京走過了一條艱苦曲折的奮斗道路。
細心的讀者不難看出,上述三種方法,其實是建立在對段落中層次關系理解的基礎上的。前兩種適用於以議論或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段落,第三種除了具有相同的功能外,更適用於以敘述或描寫主要表達式的段落。
3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識詞序,抓主幹,概括單句要旨
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句中的「他們」是主體,「看見」是主體的行為動作,「天空」是「看見」的涉及物。這句的主幹就是「他們看見天空」,但這還不能算要點,因為這樣概括的句子很泛、缺個性,還要對連帶部分比較分析。「都和我一樣」說明行為動作的程度,不是主要信息點,可捨去;「只」強調行為動作的范圍很狹小,它與「天空」前面的限制和修飾部分相呼應,這個字的信息點重要,可以代替後面呼應的部分。經過這樣比較、選擇之後,可概括原句的要旨為:他們只看見天空。
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把幾個句子概括成一個精要的單句,如:①他用雙手創造了奇跡;②十二年間,在這荒山野嶺上造成了大片森林;③它蒙著如絲細雨,顯得格外鬱郁蔥蔥。①③句是最重要信息點的句子,③句只有「鬱郁蔥蔥」與前兩句相關。這樣把它們概括一個精要的單句就是:鬱郁蔥蔥的大片森林是他十二年間用雙手在這荒山野嶺上創造的奇跡!
二、析句序,摘要點,歸納復句共同點
如:①趙州橋石拱的特點:全長只有一個大拱,長達三十七點四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②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象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這兩句話都在說明趙州橋石拱的特點,①句用三個分句,分句間是承接關系, 從介紹說明角度看,「當時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是要點;②句是由大因果套組一個並列關系和一個小因果關系的二重復句,要點即「拱成弓形,拱面道路平緩」。再歸納起來就是:趙州橋的石拱具有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拱成一張大弓形而拱面平緩的特點。
三、梳事理,尋脈絡,提煉句群段落中心
一個句群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句子組成,圍繞一個中心表述較豐富的內容,句間聯系很緊密。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對句群中各句的要點及句間意義的聯系加以分析、比較,從而歸納出中心句。
段落大意的概括與概括句群中心的原理是一樣的,方法也大致相同。段落有的與句群重合,有的因表達較繁多的內容, 需得從幾個側面或層層深入地表述要旨,就含有兩個以上的句群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概括每個句群(層次)要點,再歸納出全段的中心。
4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提煉關鍵詞,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再把各個部分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簡單、直接、常見的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也有人稱之為段意合並法。提煉關鍵詞是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加以概括提取。
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一課,把課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詹姆斯在一個晚上和父親一起到船塢釣魚。第二部分講由於距離釣鱸魚的時間有兩個小時的時限,父親要求詹姆斯把魚放掉。第三部分講這件事給詹姆斯的啟示。把這三部分段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是這樣概括略顯冗長。因此,可以在段意相連的基礎上提煉出「釣魚、放魚、啟示」三個關鍵詞,組成一個句子。則本文主要內容就是詹姆斯釣魚又放魚,從中得到了啟示。
關鍵詞,有動一個詞語就能牽動全文的功效。釣魚、放魚、啟示三個詞是全文的高度凝練概括。
二、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中心」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文章的中心應該是文章寫作內容的集中體現。中心句應該是能體現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
《海底世界》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單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體文章。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個問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物,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個自然段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句話是全文的總結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有時放在文章的開頭總起,有時放在文章的末尾總結,有時在文章的中間起過渡作用。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抓住人物關系,梳理文章主要內容
抓住課文中主要人物關系進行提煉也是一種概括主要內容的辦法。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普羅米修斯》一課,課文中出現了幾個比較長的外國人名字。初讀課文時,老師先讓學生畫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個神仙,一一把他們請出來,並指導學生把這些人名讀通順。然後讓學生簡要 說說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課文中幾個人物的關系概括出: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嚴懲,太陽神老赫利俄斯及仙女們同情他,大力神海格力斯救下了火神普羅米修斯。接下來的步驟是去掉次要人物,在老師引導下,根據主要人物間的關系,學生輕而易舉地說出文章主要內容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嚴懲。
四、創編 兒童 歌謠,滲透文章主要內容
兒童歌謠朗朗上口,為兒童喜聞樂見。小學語文課堂中,若能適時加入兒歌進行教學,不但能調節課堂氛圍,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英雄」單元有一篇主體課文《江凡》講述了10歲的小江凡在樓房失火的危難關頭,將30多位遇難鄰居帶出火海,自己也獲救的感人故事。
學完了生字新詞這個環節,授課老師調換了詞語的位置,就學習的生字新詞編成一首兒歌,既復習了詞語又暗藏著課文主要內容,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節又調節了學習氛圍,可謂一舉多得。
火焰迅速燒樓房,煙霧騰騰把人嗆。物倒人慌相擠撞,鎮靜扶老心不慌。三十鄰居出火場,齊誇英雄小兒郎。
五、題目擴展補充,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過題目我們能捕捉到很多信息。題目擴展,即在原來題目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修飾性的詞語。如誰,結果如何,把題目要表達的意思用一兩句話描述出來,使題目更加具體,也能得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例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和時間賽跑》一課,作者是台灣知名作家林清玄。教學時,我們可以運用題目擴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誰和時間賽跑,結果如何。經過提示學生得出:作者林清玄和時間賽跑,結果養成和時間賽跑的好習慣。用這種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方法簡單,易於操作,效果突出。
像《遲到》《飛奪瀘定橋》等一類寫事的文章都可以用題目補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E. 2022年小升初1-6年級小學語文知識要點歸納匯總
小升初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一次考試,所以我們作為家長,需要提前准備好相關資料,我整理了小升初1-6年級小學 語文知識 要點歸納匯總,歡迎借鑒參考。
↓↓↓點擊獲取更多"小升初知識點"↓↓↓
★ 歷年小升初作文題目 ★
★ 小升初語文陳述句反問句互改 ★
★ 小升初英語語法必背知識點 ★
★ 小升初數學應用題與幾何題資料 ★
小升初1-6年級小學語文知識要點歸納匯總.
A.整體認讀音節表:
、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個)
標調規則
有a別放過,沒a找o、e,i、u並列標在後,這樣標調准沒錯!
拼寫需注意的事項
1、j、q、x、y遇到ü ,兩個小點要拿去,,但還是念 ü。
2、 句子 開頭的首字母要大寫;漢語人名的開頭字母要大寫;專有名詞的開頭字母要大寫:Beijing; 文章 標題開頭字母要大寫
B.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量詞
常能聽見小朋友有意或無意的說:那裡有「一頭馬」,聽著挺可樂,但這恰恰說明了小學語文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量詞。
量詞:表示人、事物或動作的數量單位的詞。
量詞的分類很多,例如名量詞、動量詞等。
「一個人、兩只梨、三口鍾、一把茶壺」中的「個、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表示人或事物的數量單位,叫做名量詞。
「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場」中的「趟、遍、次、場」,表示動作的數量單位,叫做動量詞。
把名量詞「駕」「人」和動量詞合在一次,共同用來作為一種特殊的計量單位,就是復合量詞。
小學常用、常考的量詞做了一個歸納如下:
個、頭、塊、匹、條、斤、名、位、群、座、口、陣、雙、本、道、把、份、根、次、列、架、棟、輛、台、片、輪、只、棵、顆、朵、艘、場、對、封、張、件、所、桿、瓶、頂、項、幅、部、支、枝、首、尊、堆、鉤、葉、彎、縷、伙
(註:常用的量詞多數都在日常生活的口語中出現,所以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和正確的運用)
除了單個量詞的運用之外,量詞的重疊也是一個必會的知識點。
量詞的重疊:除了計量名量詞外,不少量詞可以重疊使用。例如:個個/件件/張張/次次/趟趟/回回等。
C.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關聯詞
很多孩子都對關聯詞掌握良好,但多數會有一個誤區,那就是總認為關聯詞是種固定搭配,比如說「因為」就一定和「所以」,往往在出現隨機應用,或者某些關聯詞混合運用的時候就會出現差錯。所以在這里要提醒,關聯詞其實就是能夠讓兩句或者更多句話有機的、合理的聯系起來的詞語,運用時要靈活多變、通順合理就可以。
1、並列關系:一邊...一邊...、一面...一面...、不是...而是...、有時...有時...、既...又...、又...又...、那麼...那麼...
2、承接關系:一...就...、首先...然後...、又...就... 、接著...
3、遞進關系:不僅...而且、不是...甚至、不但...而且、不但(不僅、不只)...還(又、也)
4、因果關系:因為...所以、由於...因此、之所以...是因為、既然...就、因此...
5、選擇關系:是...還是、不是...就是、要麼...要麼、與其...不如、寧可...也不、寧願...不願...
6、轉折關系:雖然...但是、盡管...還(卻)、但是(可、卻、可是、然而、不過、只是、僅)
7、假設關系:如果(假設、倘若)...就(那麼、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縱然)...也(還)
8、條件關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憑...也
關聯詞語的運用,關鍵在於平時語感的培養,如果一句話當你添上了關聯詞語之後意思表達出現的差異,那肯定不對,所以關聯詞語的運用竅門就在於對句子和意思的准確理解和把握。
D.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修辭
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准確、鮮明而生動有力。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頂真、互文、比擬等。
修辭 方法 不只是小學語文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而且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好與壞直接關繫到 作文 這一重要的知識,所以絕不能忽視。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間相似的地方,借一個事物說明另一個事物的方法。
2、擬人:是把人的特徵給予事物,讓事物如人一樣說話、活動、有感情。
3、誇張:對某一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豪無邊際沒有原則,不同於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4、排比: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片語或句子排列起來,藉以增強表達效果。
5、反問:用問的語氣表達確定的意思或加重語氣。
6、設問:可以直白的說就是自問自答。
7、雙關: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故意讓一個詞語或一句話獲得雙重意義。
8、引用:引用別人的話或 成語 、 典故 等。
9、反語:故意說反話,用一種本來意思相反的詞語或句表達意思。
10、對比:把正反兩個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兩方面一起對照。
11、對偶:用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兩個句子或 短語 表達意思相近相關或相反的。
12、反復:為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個詞語、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這個事或人相關的人或事。
如果想把修辭方法運用的恰當正確,一定要在日常的學習中留心、留意,多積累,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把每個修辭方法都背一到兩個有代表的句子,並以此句舉一反三!
E.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的相關知識可以說會伴隨著一個學生或者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要涉及到寫,那麼就離不開標點符號,而標點符號也是小學必須掌握的一項基礎知識。
小學常用標點:(16種)逗號, 句號。 問號? 感嘆號! 冒號: 分號; 雙引號「」 頓號、 括弧() 破折號—— 省略號...... 書名號《》 著重號. 連接號(——)專名號(----)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一般性停頓。
2、句號:用於一句完整話的最後停頓。
3、問號:表示一個疑問句末尾的停頓和語氣。
4、感嘆號:用於表示強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頓和語氣。
5、冒號: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後的停頓。
6、分號:表示停頓一般比逗號大比頓號小,復句間較大的停頓。
7、雙引號:標明文中直接引用別人的話、書上的話、人物的話等。
8、頓號:表示句子中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
9、括弧:標明文中注釋的部分。
10、破折號:表示出現種.種不同的語境、情態和語法意義。
11、省略號:表示由於種.種原因省去的內容、達到便於記敘的目的。
12、書名號:表示書名、篇名、報刊名、文件名、戲曲、圖畫等的名稱。
13、著重號:表示文中特別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詞句。
14、間隔號:表示時間、民族、書名、人名之間的分界。
15、連接號:表示時間、地點、數目等起止的標點。
16、專名號:表示人名、地名、國家名等。
下一頁更多「小升初1-6年級小學語文知識要點歸納匯總」>>>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F. 小學語文五種說明方法總結
恰當地運用說明 方法 ,能提高說明語言的科學性和准確性,使說明對象更具體、更生動,讓讀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小學語文五種說明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五種說明方法
(1)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好處:使 文章 表達的意思更明確,更生動形象,讀者更明白,增強說服力。更具體、更詳細。
(2)引資料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 名人 名言 等,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好處: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 說明文 語言的准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3)作比較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好處:突出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4)列數字(列數據)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好處: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依據。(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既能准確客觀的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准確無誤,令讀者信服。
(5)分類別
要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時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明,也屬分類別。
好處:條理清晰,一目瞭然。
2小學語文常見的說明方法
1、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事物下定義,使讀者對被說明對象有個明確的概念。
例如《統籌方法》一文中,作者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給統籌方法下定義:「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語言簡明、扼要、准確。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作用:使人們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理解 。
2、作引用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 典故 傳說 , 諺語 俗語,詩詞句等。充當說明的內容或依據來說明、介紹事物。
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張嘉貞的話,說明趙州橋的設計和施工巧妙絕倫。
作用:形象,典型,更有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3、作比較
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例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一文中,為了說明宴會廳的建築面積,作者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有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積有七千平方米,比一個 足球 場還大,設計的精巧也是罕見的。」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作用: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4、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的 「每個柱頭上都 雕刻 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注意:摹狀貌與打比方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只要不是明顯的比喻,或者只是單一的比喻,一般歸入「打比方」中。
作用: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
5、畫圖表
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作用:使人看了一目瞭然。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3小學語文說明文 教學方法
一、抓住課文主線,理清篇章層次
說明文具有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線,理清層次結構,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徵和本質。
1、理清課文的整體層次。說明文的層次結構是有規律的,通常是根據事物的特徵,分層次、逐步進行說明。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一般說來,說明某一事物作用的文章,常常按照先主後次的順序組織內容;說明某一事物發展過程的文章,則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組織內容;說明比較復雜的事物的文章,通常要先將事物分成幾個部分,然後再分別對各部分進行說明。
理清說明文的層次結構,還可以採用抓文題的方法。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富饒」是課文的主線。第一自然段先總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接下來寫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富饒。因此,抓住標題中「富饒」一詞,課文的層次結構就清楚了。
2、理清段落的說明層次。一般的說明文在結構上是按照一個自然段闡述事物的一個方面來進行說明的,而且通常在段首提出說明重點,然後再進行具體說明。因此,抓住這一特點,也有助於理清說明文的結構層次。
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第二段寫海水,第三段寫海底,第五段寫海灘上……而且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話中就揭示了這一段要說明的中心,這就鮮明地反映了說明文內容組織的一個特點。
二、學習課文語言,了解敘述方法
說明文中的語言文字一般都具有簡單明了、准確周密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先理解所學課文的語言特點,根據具體的文字來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點。
1、學習比較的方法。用比較方法,訓練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周密性的特點,可採用加詞、換詞、去詞的方式進行。例如,在《趙州橋》一文中,「它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一句,如果把「參加」和「設計」順序對調,或者去掉「參加」一詞,表達的意思就和事實不符。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比較訓練,讓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嚴謹和周密的特點。
2、學習舉例子的方法。說明文中常常運用舉例子的方法對事物進行說明,這樣不僅清楚、具體,同時還有很強的說服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運用的具體事例說明了什麼問題,理清例子同被說明事物間的關系,學習說明的方法。
3、學習列數字的方法。運用准確、具體的數字說明事物的特徵和本質,是說明文常用的方法。比如《趙州橋》第二自然段的「趙州橋長50多米,有9米寬」「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寬的河面上」兩句,就用數字具體地描述橋的長、寬和河面的寬,寫出了橋的大小。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列數字的方法對於說明文的必要性。
三、利用現代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幫助學生理解說明文中的內容。比如,可以將說明文中比較抽象的部分內容、概念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法變得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並帶給學生視覺沖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化繁為簡,也避免了浪費課堂時間,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在利用輔助教學工具時,教師要注意選取那些學生感興趣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教學情境,還可以適時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加大課堂教學的容量。
進行說明文教學時,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很重要,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相關知識,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又可以把傳授知識、激發興趣、發展思維能力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4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解題方法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為的是對文章內容做到基本把握。就是要從總體上把握作者的意圖和思路,為進一步理解閱讀材料打下基礎。閱讀一篇文章,只有從整體上感知內容,才能披文入情,理解豐富的意蘊,發現它的文字之美。整體把握文本材料的內容對理解整體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理解了具體的每一部分,才能理解整體的閱讀材料。要把一篇文章或一個段落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不能孤立片面地去理解。通過訓練,就能快速、准確地感知、捕捉、歸納文中信息,理解整個文段的意思。
說明文閱讀中感知文章內容的考查,最常見的兩種形式是:①概括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說明文的主要內容通常是說明文整篇文本或某一具體段落的主旨句,有的則是文章的標題。②概括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說明對象的特徵或者說明相關事物的事理。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主要是要抓好關鍵句。①抓段落的關鍵句來概括全段,重點是關注首尾句。②抓全文的關鍵句,全文的關鍵句往往統領全篇,重點要關注文章的開頭。③抓過渡的關鍵句,因為過渡的關鍵句常揭示上下文關系,要重點關注連接詞、高頻詞、序數詞。然而,有的語段沒有明顯的關鍵句,閱讀時可以從材料中抓關鍵詞來概括歸納。
(2)分析結構、辨識方法。
說明文的結構層次跟說明的順序密切相關。按照由古到今的順序來寫的文章,其結構層次就是按照時間的變換而劃分的。按照從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來寫的說明文,其結構就是「總-分」或「總-分-總」。說明文的寫作中,作者會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明事物,並適當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我們往往就是通過研究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來分析說明文的。
說明文常見的三種思路結構是:①以事物的發展變化先後為序的時間順序。②以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為序的空間順序。③以事物的內在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為序的邏輯順序。在說明文閱讀的解題過程中,要求學生了解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理清說明順序,概括段意,分析段落之間的關系,這樣就能解決說明文的題目。
(3)運用邏輯知識理解材料。
G. 問一些詞語的意思!小學六年級語文書(蘇教版)練習一中的第二題!有沒有用蘇教版書的大哥哥大姐姐們
簡單,老師教了:照應(zhào yìng):互相關照
照應 (zhào ying):照料
地道(dì dào):地下通道
地道(dì ):標准,正宗
東西(dōng xī):方向
東西(dōng xi):事物
兄弟(xiōng dì):兩個人
兄弟(xiōng di):一個人,指小的
對頭(ì dou):仇人,和不來
對頭(ì tóu):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