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有效優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環境既是課堂設計的環境基礎,又是課堂教學的載體,語文課堂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成敗。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有效優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有效優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1.以教材為基礎,優化教學導入。課堂導入不是隨隨便便講一個 故事 或聽一段音樂,而是要以教材內容為中心進行展開。在教材基礎上建立情景氛圍,才能將學生帶入 語文學習 的情景當中並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從而獲得課堂教學的成果。語文情景導入在設計上應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為基礎,引導學生實現自主探究,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情景學習中找到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2.注重學生多方面能力發展。通常來說,情景教學和探究學習共同應用會獲得良好的效果,創立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在求知慾的推動下進行探究並獲得屬於自己的答案。高中學生在語文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和能力,情景教學可以讓高中生更好的發揮自身能力,並在與同學的相互學習中獲得進步。通過情景教學可以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生在這種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圍中,可以更加深入的發現文字所蘊含的美感,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辨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高。有助於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優化。
3.明確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在對課文實現透徹了解的基礎上,再提煉課堂的教學目標,從而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進行結合,並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和相應課時數。這種要求放在高中語文情景教學目標設計上同樣適用,教研組應該深入討論,對課時進行合理安排,情景教學需要一定的時長來實現,這對教師時間掌控能力提出要求。所以,制訂適合的教學目標極其重要。在制訂教學目標時,還應注意要盡可能的詳細具體。
4.多媒體情景豐富教學。當前,多媒體設備廣泛應用於高中教學之中。多媒體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傳統課堂下,學生面對的只有課本和教師,更多要依靠教師的描述來進行發散思考,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受到了限制。但是多媒體製造的情景中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強的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力。在多媒體營造的教學情景當中,學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能感受到語文更大的魅力,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多項綜合能力。
5.優化教學過程。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情景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情景教學本就是以美和情感作為基礎和手段的教學方式,重視審美能力的提升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另外,在情景教學當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推進教學效果的遷移,在語文情景教學當中,要將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結合設立適當的教學情景。例如,在講授「黛玉進賈府」的課文時,教師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播放電視劇《紅樓夢》的相關片段,並且進行一定的語言解說幫助學生更為直觀的融入情景。從而對當時林黛玉這一人物所處的環境和動作語言有更深刻的體會。
最後,作為高中語言教師應該清醒的意識到,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建立教學情景,並不僅僅是新課改下的要求,而是時代和 教育 發展的必然要求。高中語言情景創設方式有很多,教師不要局限於一種或某幾種的思想束縛當中,否則學生
2如何優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1、優化語文課堂環境
語文課堂環境既是課堂設計的環境基礎,又是課堂教學的載體,語文課堂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成敗。
首先,營造一個安靜、便於教學、便於互動的課堂,為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的。同時,從氣氛中塑造一個活潑生動、溝通融洽的教學氛圍,便於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在課堂環境中了解、把握、理解並運用所學到的知識。
2、促進師生身心健康
「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建設是圍繞著人與環境的關系、環境與人的交互性這一中心理念而進行的。建設語文課堂教學環境,就是要使處於課堂中的人在身心方面都受到良好環境的影響,從而得到健康的發展」。
師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師生必須互動溝通,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愉悅的心情。
師生健康的身心成長,能夠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
3、促進語文教育 文化 的形成
語文課堂是語文教育文化形成的環境和平台。高中語文教育是以漢語為基礎,傳導我國的 傳統文化 和美德文化為方向的學科。
在語文課堂中,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把蘊含在課程中的知識和德育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互動到學生身上,這既是課堂教學設計的目的,也是促進語文教育文化形成的過程。
根據高中語文新大綱的要求,「注重語文應用」和培養「審美和探究能力」成為高中語文的教學任務,就是在初中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提高高中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發展到理性的自覺階段。
高中語文教學任務無論從閱讀能力、現代文閱讀、詩歌板塊閱讀,還是從戲劇板塊教學、小說板塊教學等都有明確的要求。
如從閱讀能力方面,高中語文新大綱要求「從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效果。對閱讀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並「進行闡述、評價和質疑」。可見,高中語文要求高中生閱讀能力要提升到應用、鑒賞的高度。
再如對於現代文閱讀要求①在閱讀 方法 上「能根據不同目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法」。②理解方面要做到「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③分析評價方面要求學生必須「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學習從不同角度進行闡發、評價、質疑」。④鑒賞方面強調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3]
高中語文教學任務明確、要求具體,為了達到這些任務,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做創新性探索,如有效運用社會化化網路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等,從而依託教學工具等實現高中新大綱的教學要求。
3怎樣有效優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一)視聽結合、激發興趣
高中生升學壓力大,學習情緒雖然穩定,但是容易對課堂教學產生疲勞感,因此,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而語文多媒體教學具有視聽結合的特點,聲像俱佳直觀性強,在課堂上能夠藉助投影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一改傳統語文信息負載少、教學手段單一的不足,能使理論化的 語文知識 具體化、形象化,極大地增強了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為高中語文的教學增添了一道亮色。
眾所周知,電腦多媒體是一門高新技術,它集動畫、聲音、文字等信息功能於一體。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正確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形成聲、像、圖、文並茂的教學系統,使語文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聲音圖像,可以極大地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情境再現、培養思維
有專家曾經說過,語文是思維的 體操 。尤其是高中生,其思維品質的開發應從形象思維入手,逐步過渡到 抽象思維 、 發散思維 、集中思維及創造性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 思維訓練 。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向學生提供音、形、圖、文、畫等綜合信息,可以將語言文字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畫面,可使學生耳聽言美,眼見形美,在充滿美感和智慧的環境中,引起他們積極思維,從而起到促進思維發展的目的。
同時,針對高中生好奇心強、有意注意時間短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藉助其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投影畫面所呈現的豐富教學信息,一定會引起高中生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起到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目的。
4怎麼樣有效優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拓展教學內容
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最大限度地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課堂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有限,是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最大區別。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出現,完美地彌補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製作成多媒體課件,以最短的時間給學生展示足夠的教學輔助材料,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以便開展拓展式教學。
如在教學杜甫的詩歌時,筆者將杜甫的個人經歷和詩歌的創作背景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前先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理解詩人的經歷和詩歌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結合詩歌的內容來學習,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當學生在寫作時遇到瓶頸時就會感覺無所適從,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幫助學生找到創作靈感。如在進行人物描寫的指導時,筆者利用多媒體給出一些未抓住人物特徵的「敗筆描寫」;然後給學生呈現了楊麗萍跳孔雀舞的定格照片,讓學生對著照片展開人物寫作訓練,讓本來比較抽象的 作文 課變得生動有趣。
總之,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讓語文教學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語文教學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得到不斷的發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有效優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相關 文章 :
★ 高中語文高效教學方法
★ 高中語文教學中改進方法
★ 高中語文教學方法與措施
★ 高中語文有效的教學方法
★ 高中語文教學方法與策略
★ 高中語文教學中怎麼改進
★ 高中語文出色教學方法
★ 高中語文課教學方法有哪些
★ 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② 高中語文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措施
一、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學習
語文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課文所要掌握的字詞、文章的主題和寫作特點等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引導,學會如何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學習,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把握課文的主題、學習作者是如何布局謀篇的。學生要會上語文課,在課堂上就要會聽,而學生成績的好壞也往往取決於課堂短短的45分鍾的聽課效率。聽課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聽課的關鍵在於對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要眼耳手腦各種感官齊配合去促進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眼要盯著老師的板書和老師講課時的表情動作,耳要聽清楚老師講課的內容,要聽得准確,聽出重點,聽出弦外之音,聽出老師講課的意圖;手要有選擇地記,要記重點、難點和疑問;腦筋要開動,積極思考,抓住老師講課的思路。。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分三組學生同時收聽同一內容的錄音,規定A組全部記錄,B組只聽不記,C組只記講授要點。結果A、B兩組的學生只記住全部內容的37%,C組學生卻記住了58%,可見抓要點,適當做筆記,效果最好。
另外,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實踐證明,凡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學習進步特別快、成績好。課堂積極舉手發言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有利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二是有利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語文課堂,一定要讓學生多發言,積極參與,主動地學,隨老師的教學思路轉。這樣也可以保證注意力高度集中,聽課效果好。 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學生接受的學校教育正是為終身學習「培養習慣」的教育。學生在上語文課時,養成圈、點、勾、劃的好習慣,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③ 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在語文教學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對語文教學做更深層的探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一)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樣式、各種方法,都在競爭,都在開放,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高效的課堂,是探究的課堂。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呢?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明顯且全面協調的發展。具體地講,從教師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學生獲得顯著發展的教學,這里的“發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體性、持久性的發展;從投入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學投入少但教學產出高的教學。
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麼樣的姿態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該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創情設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想探究其奧秘,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那麼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魅力和詩意。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慾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短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通過畫面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產生走進文本的慾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觸及重點,短小精悍
導語設計貴短,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3)、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2、 激情授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並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參、大龍蝦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帶表情和動作朗讀,讓學生想像自己來到海底,看到了什麼樣的珊瑚?什麼樣的海參?怎樣的大龍蝦?並把他們的動作表演朗讀出來,這樣讓學生和老師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一種真實而復雜的問題情境,把所有的學習任務放置於這樣的情境之中,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激情,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之中,這就要求創設的情境要著力體現出真實性、問題性、挑戰性、開放性、浸潤性。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節課中,老師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個情境,其中有碧葉相連的畫面,有輕松愉悅的音樂,有充滿童真的語言,有栩栩如生的表演,讓童真童趣在課堂上盪漾。如第四節:描寫了夏天迷人的夜晚、眨眼的星星和彎彎的新月,出現在靜謐的夜空,多美的意境。教師在學生想像的基礎上展示夏夜星空圖,在孩子們一聲聲驚嘆中深深感受到夏夜的魅力。再如,學習“穿梭”一詞,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相對較難理解的。教師組織學生表演,兩名學生扮演可愛的蝴蝶,其他學生扮演美麗的花朵。老師娓娓道來:“孩子們,你們看,可愛的小蝴蝶在花朵叢中快樂地飛來飛去,從這朵花前穿過,又從那朵花後繞過,多快樂啊!這樣就是穿梭。”學生們在這樣輕松愉悅的生活場景中領悟了詞意。
二、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人人都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當然有效的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情感的共鳴,同時這里的“參與度”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參與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學生參與的廣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參與應該是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真實參與。
三、鼓勵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創新意識。
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質疑問難能力。那麼,如何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從而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認為這需要教師的一個引導過程。
1、審題激質疑:關鍵字句是題目的“窗戶”,透過“窗戶”才能領略內涵,引導學生讀題、審題,圍繞題目提出問題,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題目的脈絡和內容。比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可這樣設問:“島”是什麼意思?“群島”又是什麼意思? “西沙群島”在什麼地方?“富饒”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樣引導學生通過對“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線索或內容。
2、身邊小事啟質疑:除了課堂教學訓練學生質疑能力之外,應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實際,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身邊日常事務提高質疑問難的能力。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於思考
四、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創設高效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優化運用電教媒體,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運用電教媒體,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是好奇好動,他們樂於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在喜悅中探索,所以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是極其重要的。
例如: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著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學生被帶進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並產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覺,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又如《五彩池》一課,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娓娓動聽的誦讀,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麗、奇妙無窮。它以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學生余興未盡,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一種愉悅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時,我因勢利導,以境引情,引導學生帶著五彩池的贊美之情朗讀課文。由於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麗所感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
2、運用電教媒體,要堅持啟發誘導,淡化教學重、難點。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教師的教學要能溫故知新,巧妙地啟發誘導,還要善於設疑,去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淡化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句子中的"勾勒"、"渲染"這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這時可利用電教媒體以動態的效果展示給學生,把中國畫和工筆素描的作畫過程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教師再稍作點撥,學生茅塞頓開。這樣,原來枯燥的詞語立刻鮮活起來,本來不易於用言語解釋說明的也變得一目瞭然,同時,學生也通過形象的流動變化的畫面充分地領略到了草原風光的美麗,並沉醉其間,回味無窮。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3、運用電教媒體,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現代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色彩鮮艷、聲音清晰的感知材料,產生愉悅的視聽效應,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刺激,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例如,如如教學《瀑布》一課,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相,屏幕上那瀑布的聲響氣熱和壯觀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不少學生翹首凝望,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於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二)
首先,相信學生。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信學生的展示願望,相信學生的自律意識,相信學生的智慧潛能。我想利用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自己組建學習小組,教師只用簡單做一諸如關繫到紀律、學習效率方面的人員調整。每個小組起個名字,提出口號,同時在教室牆壁張貼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流程等的指導意見,並對各組的表現進行打分量化,以“紅花”或者“紅旗”等標志來顯示各組學習效率。不要小看這些形式,對於小學生來說這非常有效地,且意義深遠,這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其次,加強展示。展示環節是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它是和以往以“講”為主課堂的最大區別。展示要兼顧全體學生,了解學情確定重點展示內容,教師應要求科代表收齊學生完成的導學案進行第一次批閱,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只要學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師絕不能包辦代替。教師只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指導和督促,讓全體學生都參與交流、展示。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並感受學習的快樂。再者,也可給學生講講展示的好處,如1、 對膽量是一種鍛煉。2、可以迅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3、可以訓練思維能力。4、適應大學多樣生活的基礎5、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生活6、鍛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平台。使學生有展示的慾望。
第三,引入競爭機制。人的攀比心理是天生的,競爭機制有利於學習。競爭的課堂是活躍的,競爭的課堂是立體的,競爭的課堂是高效。只要在課堂上讓組內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才能激放出五彩的火花,如何競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參與了”;發不發言無所謂,重要的是“都思考了”。
第四,加強精講點撥。精講點撥就是指在學生的思維或語言產生障礙時,教師採用精練恰當的語言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障礙,使之思維進程加快,語言表達流暢。所謂“精講”是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精講點撥很重要,教師必須針對課堂中所出現的一些情況予以評價、精講點撥或調控。比如: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學生仍然迷茫困惑時,老師的精確的講解和點撥就會使學生感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印象也格外深刻;又比如:有些知識與方法,學生難以在現有的認知水平上去認識和體會的,教師要予以精講點撥、補充。教師的點撥要適時到位,語言要簡潔精煉、形象生動,給學生留有消化的空間,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迂迴一下,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題,引導學生逐步達成目標。教師要把握好點撥的時機、點撥的方法、點撥的力度與點撥的標准。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適時引導學生突破學生自學不會、探究不出的疑難問題。同時要注意發揮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如發揮板書等在教學中的應有作用。
第五,教師角色、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共享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課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場所,而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舞台。要做到這一方面,教師首先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師生關系的轉變。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每一名教師都應該真心地走進學生,真情地親近學生,深入地了解學生,平等而理解地對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只有在這種師生關系下,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諧、高效教育。
總之,教師要善於從孩子實際需要考慮,放開手腳,把課堂還給孩子,使孩子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一線——課堂,是教師成長的沃土,做為教師,應該如何在課堂上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很多的教法,關鍵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認真研究,認真總結,積極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學生而異,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法,小學語文課堂一定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自主性能力和創造性能力,突出小學生的特點,既要激發起學生對語文課的濃厚興趣,又要科學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要注意寓教於樂,真正把小學語文教好,真正發揮好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作用。最後,我想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高效之路路漫漫,吾等需不遺餘力奮之!
④ 如何使語文課堂更高效
要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做好預習筆記
一 演一演,知內容
詩人、哲學家尼采說:「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 課堂表演,即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扮演課文人物的角色,進行一些表演,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語文課堂的表演一般採用朗讀表演和動作表演。讓學生通過表演在活動中學習,學生自會興趣盎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表演好角色,學生會積極主動性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而且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一顰一笑,學生可以親身體驗,文本中人物的感受便凸顯在眼前了。這對於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徵有著極大的幫助。
初中語文教材中,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需要表演,也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表演。一般說來,小說、記敘文、戲劇、寓言、童話等文體比較適合作為表演材料提供給學生。選定材料後,師生要認真鑽研教材,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使之在表演中較好地反映出來,通過表演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 分一分,析層次
《語文課程標准》沒有將分段分層訓練例為考試的范圍。分段分層訓練帶有很大的主觀性,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文章的結構與層次往往因為不同的角度,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有些語文老師便將這一訓練內容踢出自己的課堂,尤其是在一些公開課上。分段分層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條理性和把握文章結構的能力,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策略。
雖然考試淡化了分段分層,但是段落劃分的方式、方法還是要進行滲透的。對於分段分層訓練,應該就課文的特點來定,有些課文結構很有特點的,就可以用分段的練習讓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結構,沒必要每篇文章都來分段。
我曾經聽過揚州樹人集團潘軍老師的一節課,上的是《皇帝的新裝》。在引導學生分段時,潘老師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現在,有導演要把《皇帝的新裝》拍成電視劇,分幾集拍?每集什麼標題?此種構思讓人耳目一新,學生在此過程中充當了編劇的角色,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紛紛舉手提出自己的意見。這個課堂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明晰了課文的結構,掌握了分段分層的一種方法,還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愛學。
三 仿一仿,學寫作
大多數學生害怕寫作文,大多數老師害怕講作文,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一提到作文就頭疼。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老師們絞盡了腦汁,一直在苦苦尋覓好辦法,卻常常舍近求遠,忽視了我們身邊最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語文課本。其實初中語文課本名篇佳作薈萃,可稱得上是一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如果我們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對指導學生習作將大有裨益。
⑤ 如何實現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什麼樣的課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課堂呢?我認為評價一堂課是否高效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衡量:第一是師生關系:傳統課堂是"地心說",高效課堂是"日心說",學生是"太陽",課堂教學教師要繞著"太陽"轉,是不是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二要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讓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讓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我認為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完成自己的任務。
新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的要求 :《中學語文課程標准》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上,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因此,將探究性學習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和引導學生有所創見,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我認為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課堂具有以下特點:
1.學生學習能主動
主動學習是基於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責任。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為此,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的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體驗,是高中語文有效課堂的根本任務。樹立高度的學習責任心是自覺學習的前提。
2.學生會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學習方式的核心特性,它對應於傳統學習方式的依賴性學習。每個學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當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極重要的一種品質。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並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3.學生能合作學習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學習不僅是一種個體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認識過程,同時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在交往中合作學習生存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經驗等,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主動的生存方式,發展人之為人的一切方面,獲得人的本質。"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學生通過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豐富學習內容,求得新的發現。
4.學生能探究學習
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麼"學而不思則罔",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所以新課程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對問題的探究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於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語文高效課堂策略:要使學生形成探究性學習方式,我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中學的情景,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二)科學的學法指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比如以下幾種:
1.重心前移
當前,教師更多關注的是上課本身及課後的補漏,這樣的教學是重心後置的。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就要使教學的重心前移--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重視學生初讀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有的學生課文還沒讀正確、讀透,就讓他說理解、說感受,往往就是牽強附會、一知半解,然後就是教師使出渾身解數,引導再引導,最後又擠佔了感情朗讀的時間。
(三)讓學生敢於提出疑問
我們要讓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
(四)多鼓勵學生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做准備。
總之,高效課堂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充分張揚學生的激情和個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主人"、"主角"地位,教師由簡單的知識傳授變為把"育人"作為探討的目標。通過教師的努力使學生願學、樂學、善學,把課堂作為展示自己的舞台,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在學習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只有教師和學生配合,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
⑥ 如何打造高中語文有效課堂
導語:眾所周知,高中作為現在一個學生時代的轉折點,這個時期對於學生的關鍵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思路已經跟不上時代步伐的時候,新的教學方式對於教學則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高中語文的學習對高中生至關重要,因為高中語文的學習非常講究上課的高效與否。本文就為打造高中語文有效課堂介紹一些方法,供各位老師參考。
一 要有效備課,把握教學內容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載體,《新課標》明確規定:“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這“創造性”就是要在備教材、精心研讀課文、熟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備學生,全面地掌握學生的特點,明確了解要用什麼方法讓學生從這堂課的學習中獲得哪些豐碩的知識之果,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是教課本而是要充分地運用教材,尋找一個具體的切入點,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研究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最佳落腳點,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教學的問題。讓課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學生的身動、心動、神動和肯學、想學、會學成為課堂的基本元素。
如人教版小說《林黛玉進賈府》,選自經典的《紅樓夢》,通過這篇課文可以傳達給學生的信息太多了,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就要充分考慮文本以及學生的實際,從課文本身看,主要寫賈府人物出場。節選中人物出場的順序安排極具匠心,有先有後,把王熙鳳安排在賈母等人之後,把賈寶玉又安排在最後,讓一個重要人物、一個主要人物先後在聚光燈下一展風采。另外,作者寫人物出場的筆墨輕重也各有不同。對王熙鳳和賈寶玉的出場,濃墨重彩,著意渲染,寫得特別精彩。因此我在教學中把主要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知識聯系起來,將教學主要內容定為:在比較不同人物出場的描寫中,欣賞作者對不同人物性格刻畫的藝術。圍繞這樣一個中心展開,使得課堂教學內容清晰,指向性明確,學生在實際的研讀討論中易依據文本展開分析。
二 要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
在使學生知道學習目標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通過一個個問題的串聯,鼓勵學生敢於發現問題,繼而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促進本身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變“學會”為“會學”,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一系列良好的思考習慣,調動起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那麼課堂的高效也就隨著學生參與度的增加而水到渠成了。
語文課堂教學很容易出現“一言堂”現象,因此需要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學習方式的改變。例如在杜甫寫景抒情詩《秋興八首》(其一)的教學中,我想改變牽著學生走的狀態,為此,我先將寫景抒情詩的藝術手法做一個比較簡明的講解,讓學生明確“意象”與“意境”,明確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然後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富有激情的朗誦整體把握詩歌情感,再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同組成員參與到對詩歌某個或幾個意象的分析中,引導學生於形象層面上對本首詩歌進行深入解讀,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聯,說說這一聯中的意象描繪的是怎樣的情境,表達的是作者的哪種感受與思想情感,並談談自己喜歡的理由。能通過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語言加上想像力來描繪詩歌中的圖景。注意啟發學生,可從多角度去解讀一首詩。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原來一首詩可以從很多的角度去解讀,逐漸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與有所創新的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再給予中肯的評價,讓學生知道這些結論是自己思考探究的成果,一旦品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就會逐步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那麼今後再學習同一類詩歌時,學生就會思考了,學習效果也會有所提高。
三 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提升自己
要想搞好有效教學,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努力實踐總結外,還要善於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在教學工作中還要進行教學反思,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不斷調整教學設計,不斷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通過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同課異構”活動等開展有效教學的經驗交流,經常反思自己課堂的優勢和問題的存在,不斷改進,實現高效的最終目標。當然我們可以反思這節課的得意之處,如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我們可以反思這節課的失誤之處,我們也可以反思學生在課堂上的獨到、精彩的見解。這些都是我們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能起開拓思維、擴展教學空間的良好作用,為我們的下一節課做好准備。
四 教學工具的有效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是教學中用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輔助手段,它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於一體,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形象生動、有吸引力、豐富多彩,比語言、板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語文的課堂中,全方位立體的視聽展現,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講《再別康橋》一文時,我們在課件製作中插入了一些關於劍橋大學、康橋的圖片資料,在朗誦時會配上適當的音樂等,這些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讓這種輔助的教學手段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增添視覺上的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
在教學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最重要的一環是改進課堂教學。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勇於實踐,不斷反思,提高對語文課堂教學規律和教學藝術的掌握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營造活躍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一個高效的、充滿魅力的語文課堂。
⑦ 淺談如何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的活動。課堂上一切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圍繞教材轉,先教後學的教學機制,使得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這種傳統教育造就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學的獨立性和獨立品格,自學能力低下。鑒於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極富有創見性、發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在認真學習研究了新課程理論知識後,就把這些嶄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於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的性質與任務,重新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與角色,並以此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的活動模式。
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主學習。傳統的小學課堂,要求學生身子要坐直,雙手要放在桌上,發言要舉手,不準講話,正是這些課堂行為規范,給予學生巨大的壓抑和束縛,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所以教師要解開束縛,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重壓,要盡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在課堂上,教師精講少講,用1/3到1/2的時間,讓每個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操作和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學生執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從而擴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主動活動空間,釋放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獲得最大教學效益。
二、自主是學習的關鍵,教師要開展多向互動合作的自主學習活動
多向互動合作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合作、生生互動合作和生師之間的互動合作活動,它是學生學習過程自主性發揮的獨特表現。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多向互動合作策略正是在這種新教學觀指導下產生並發展的。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提的問題成為教師的資源,從而實現多向互動合作。在課堂上,我注重讓學生提「兩種問題」的教學方法:一類是學生自己弄懂了用來考別人看是否能懂的問題,另一類是學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看法的問題,用來請教同學或老師。這樣,教師不僅是教者,也是學者,思者和聽者,從而為多向互動合作教學策略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探究是學習的橋梁,教師要激發學生勇於創新的精神
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內涵,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要鼓勵學生啟迪智慧,多方面去探究,去尋求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講解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反駁意見。如:我在教《窮人》第一自然段時,就提了這么一個問題:「五個孩子為什麼能在海風的呼嘯聲中睡得那麼熟?」有的學生說:「憑我的經驗,家裡只要有一個大人在,我就能安然入睡,」有的學生說:「因為他們晚飯吃得飽,所以他們能睡得很香。」有的學生說:「五個孩子白天玩累了,所以晚上睡得很香。」學生的答案不盡相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這是他們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⑧ 怎樣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導語: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對什麼是有效的語文課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要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我們由此得出結論,只有學生學到了,學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學,課堂教學必定要以生為本,以學為本,課堂教學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學生服務的。
1.有效備課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她是用一生的時間在備一節課。因此,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應充分做好課前准備。
1.1 正確把握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准》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將整個目標體系分為總目標(十條)和階段目標(四段)兩部分,但是有些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時卻忽視了每節課、每單元、每學期的具體要求,所以備課時要吃透大綱精神,避免目標設定大而不當,空洞無物,力求做到“教不亂譜”、“學不亂套”、“練不亂陣”。例如《都市精靈》教學目標設計:(1)能從作者的敘述和議論中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度;(2)能對文章中的抒情和議論句發表自己的看法;(3)能結合文章內容和自己的積累談談人類如何與自然界和諧相處。這三個教學目標做到了具體化、能達成、可檢測,切實加強了教學的針對性。
1.2 認真鑽研教學內容
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對課文的獨特的體驗和見解,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適合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內容。所以在教學內容方面,要力求做到“懂”、“透”、“化”。“懂”就是逐字逐句去鑽研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識結構和前後聯系。“透”就是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應對一節課的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結構、重點難點摸透摸熟把握准確,注意突出重點,排解難點。“化”就是在精通教材的.基礎上要內化教材,將教師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如《故鄉》,它不僅有重點,還有難點和要點,而這些又是一個有機的辯證的統一體,備課時忽視不得。《故鄉》的重點是寫閏土和楊二嫂不幸遭遇;難點有好幾處,如自然景物描寫及內容深邃,含義深湛,富有深刻哲理意義的最後一段課文;要點是寫“我”“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經過情況,突出地寫了“我”“在故鄉”的所見所聞。這些豐富而重要的內容,只有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才能准確把握,深刻理解。
1.3 精心設計教法
新課程呼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目前還存在憑經驗照本宣科的現象,有些教師只重教材範文的講解,卻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感情表達,導致學生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備課時,應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結合教材內容、語文教學特點等,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初中學生正處於成長期,都有美好夢想,都有“遠行”的夢和沖動,因此,在《在山的那邊》課程教法設計中,跳出傳統的教學,在進行基本內容的教學後,以“在山的那邊”為主題,讓學生對自己希望遠行的目的地進行闡述,對自己的遠行進行各種想像,並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或者寫出短文,從而使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堂上的積極互動參與是有效教學的核心
通過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讓學生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由被動地接受改為主動地探索、積極地配合、熱情地參與,使語文課成為真正生動有效的課堂。
2.1 巧導新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如同戲劇的序幕,令學生心馳嚮往;又好比一把金鑰匙,開啟著學生的心扉。新課導入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導入好,可以吸引學生,讓學生對本節課堂教學的重點有所了解,從而有目的的去聽課,更好地掌握知識。反之,則會一上課就讓學生摸不著頭腦,概念不清、主次不明,重難點不分。如教學《故鄉》後再教學《我的叔叔於勒》,我們可以從前面學習《故鄉》的方法導入:“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小說通過什麼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小說的主題是什麼?”這樣的導語可以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高度注意,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從已知領域較容易地進入未知領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探求新舊知識間矛盾的學習中去。
2.2 巧用探究
“探究型”課堂模式就是在實際教學中,打破書本知識觀點的束縛,通過問題的提出,新材料、新現象的引入和補充,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主動參與分析研究,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例如在學習《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和《七子之歌》後,布置這樣一道題:大家知道,香港、澳門、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你能根據所學的歷史知識來證明這個觀點嗎?(提示:請同學從我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對港澳台三個地區的管轄方面著手去查找有關資料)這種作業是讓學生從現有資源中主動搜集現成信息,使學生的理念和實踐有效結合,提高了教學效率。
2.3 巧激興趣
中學階段學生對課本知識大多感覺過於抽象、空洞、難以理解,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挑戰慾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徵,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陳涉世家》時,預先設置一連串疑問,“你們知道強大的秦國完成統一六國大業後又是怎麼很快滅亡的嗎?”“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是什麼嗎?”“這次起義的發起人是誰?”“他們為什麼會發動這次起義?”“他們是怎麼分析形勢,又是怎麼發動起義的?”然後步步深入,激發了學生探求的興趣,注意力馬上集中到了所要學習的內容上來,進入新課教學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2.4 巧點小結
好的小結可使課堂教學結構嚴謹、渾然一體,使知識得以概括和深化,可以誘發學生思維積極,探究深入,可為下課教學埋下伏筆。在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之後,以“爸爸,我想對您說”開頭寫一小段話。學生在情感被調動的基礎上,情真意切的表達,震撼力學生自己的心靈世界,也震撼了其他聽者,這樣,課文的情感價值也充分的發揮出來了。
3.藉助課後練習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課後練習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藉助課後練習,不僅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還能訓練學生多種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傳統觀念,不要總認為課後練習天經地義就是學生在課後的書面作業。在教學中,應將課後練習分散於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靈活處理。
3.1 利用課後練習,設計導語
將課後練習在上課前逐一念給學生,讓學生明白課後練習是概括課文內容和課堂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讓學生總是帶著問題走進課堂,知道這節課重點要掌握什麼內容。例如在講《陳涉世家》這篇課文時,課後練習題1要學生熟讀課文,回答問題;練習題2在理解句意基礎上辨析詞義。這兩個練習題基本上涵蓋了本文所學重要內容。再次,課前導入能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住學習重點。
3.2 藉助課後練習,拓展課文
康德說:“想像力是一種創造性認識功能。”語文學科有廣闊的想像拓展空間,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這一特點,積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魯迅《孔乙己》一文最後設計了一道練習題,即“孔乙己離開咸亨酒店以後”,讓學生發揮想像、設計孔乙己之死的各種方案。《失街亭》一文最後設計了“失街亭,誰之過?”學生有發表自己見解的空間,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都是好答案。
3.3 藉助課後練習,激發寫作慾望
中學校園里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而在魯迅代表作中,孔乙己、閏土、阿Q、祥林嫂……這些人物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為魯迅塑造這些典型人物時善用、巧用了白描手法。初中《葯》這一單元教學重點是結構分析、主題把握,除此之外,在對課後第三題的語言認真揣摩的基礎上,還應重視人物描寫方法對我們作文教學的借鑒意義。要求學生對身邊人物的留心觀察,結合對名家作品的用心鑒賞,漸漸感到作文不再無語可說了。
新課程的實施為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生機,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不斷研究和掌握教學中的新思想、新手段,積極推進高效課堂建設,真正做到“傳道有術、授業有方、解惑有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