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閱讀教學

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閱讀教學

發布時間:2023-01-27 01:52:05

A.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

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重要手段。下面為大家帶來了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指導式。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種課型的主要對象是中低年級的學生,目的是扶著學生走上獨立閱讀的道路,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2、推薦式。主要是向學生介紹課外讀物,供學生選擇。可以有書刊的推薦、篇目的推薦和內容的介紹;可以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

3、復述式。可有兩種做法:一是學生共同獨立地閱讀了一篇文章或一本兒童讀物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故事的內容。一是在各自閱讀課外讀物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故事的內容。

4、朗讀式。就是讓學生閱讀兒童讀物或讀某篇文章進行有表情的朗讀。

5、游戲式。就是讓學生把閱讀的故事內容,以游戲的形式,形象地再現出來。

6、敘述式。組織學生復述自己讀過的書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內容,以加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敘述前提出要求,敘述後做好評定。

7、書評式。就是指導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書刊、文章,發表自己的心得、體會。

8、交流式。當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以後,為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並且也為了獲取他們課外閱讀效果的反饋信息,我們可以採用交流式的方法。此方式就是組織學生交流課外閱讀的收獲或體會;也可組織學生對所讀書刊的內容進行專題評論或綜合評論。

B. 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C. 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

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通過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後,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藉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麼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願望。當學生懷著某種願望或為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後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後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D. 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課的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生進行課內閱讀的主要對象,如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 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

新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 說明文 」、「古詩」、「哲理性 文章 」等。

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

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

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後,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

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 故事 課來上。

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 讀書心得 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

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 總結 ,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1.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

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 教育 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

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2.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練習

重點進行基本功練習。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練習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懷念母親》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從而教育學生感受母愛,愛自己的媽媽,上升到愛偉大的祖國。《桂林山水》,指導學生讀出表現桂林山水特點的語句,讀出作者對其山水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又如,《白楊樹》、《窮人》等含對話的課文,讀中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分角色朗讀,引發學生朗讀熱情,優化朗讀練習,重點指導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了各種動物的不同本領。讓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嘗試合作、享受成功。

教師退居一旁,牽引、點睛,教者、學者的角色都由孩子們擔當,營造出一派濃濃的生生互動的學習氣氛。

3.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恩格斯曾經說過: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教師作為園丁,有責任澆灌這最美麗的花朵。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

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

小學生還處於 兒童 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

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

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樂家貝多芬高超的琴技與高尚的品質,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4.注意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 讀書筆記 ,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

同時指導學生出 黑板報 、 手抄報 ,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3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一 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教師,其教學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作為閱讀課的教師對課堂教學方法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學內容決定著教學方法,如果沒有了教材內容,也就無所謂教學方法可言了。教學必須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同體裁的教學方法各不同。教學方法選擇一定要從教學內容出發,要避免花架子,不要用教學方法的展示沖淡了課文內容的學習。

同時,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根據學生的實際來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要學生歡迎和接受。反之,對於學生來說缺乏感性認識的課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講授,而要盡量採用直觀的方法形象地進行教學。

由此可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才是最為重要的。總之,閱讀課堂教學是一個諸因素構成的動態系統,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養,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閱讀教學的課堂更加精彩。

二 課文內容重現的方法

一篇課文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小學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語言的形象、展現豐富的想像,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表演中獲得全面的信息、經歷充分的體驗。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但這種活動應該是在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進行了一定量的朗讀訓練以後才能進行的,而且教師心中應該有個「譜」:為什麼表演?絕不能為表演而表演,表演的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中各種形象的特質的理解和感悟。

另外,應該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只要意思差得不遠就行了,要給學生留有再創造的餘地。

三 問題情境創設法

書是靠學生自己去讀懂的,教會學生讀書可受用一輩子,語文課本充其量只是個例子而已。以啟發式教學為例,不少教師仍止步於「我問你答,我啟你發」的淺層次上,結果學生的主動性、求異性都受到傷害。其實,教師們不妨大膽嘗試,以學生為中心,留足夠時間讓學生先想、多想。

教師給學生引路架橋,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過橋。方法上,注意運用「遷移」規律,變封閉式為開放式,使小課堂與家庭、學校、社會大課堂互相滲透。擴大信息量,創造機會,增加實踐,從深度、廣度和效度上鞏固知識技能,彌補小課堂之不足。

總之,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 語文學習 ,在活動中發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力求達到變教為學、會教會學、樂教樂學、活教活學的理想境界。語文教師應千方百計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

四 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新的語文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並積極加強研究和實踐。

根據本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 學習態度 ,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和判斷能力。我在語文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與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

以「問題」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體驗閱讀的快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也正是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所提倡的。

五 在設計導入內容時,需注意的問題

第一,閱讀課的導入部分不宜佔用過長的上課時間。畢竟導入環節只是閱讀前的熱身活動,是為閱讀文章做准備,佔用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難以把握教學重點,降低閱讀課效率。

第二,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兩者是可以有機結合的。比如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想一些可能會出現在文章中的詞彙,這個活動既可以解決詞彙問題,也能激發學生回憶已有的、關於文章內容的背景知識。

第三,在設計導入部分的背景知識時,要認識到其原則是使學生們意識到他們並非對文章內容一無所知。每個人對他所讀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了解,如果他們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需要幫助他們建立相關的背景知識,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信息來理解文章的內容。

4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一、探究閱讀教學法

在探究閱讀教學的實施中,應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給學生充足的尋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中激發求知慾,調動主體性,培養思維能力。探究閱讀教學分四步進行:首先是感知材料。

教師通過讓學生朗讀、默讀和背誦等多種形式來感知課文;其次,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圍繞教師設計的問題和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再則,在討論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

最後教師根據探究活動情景,進一步歸納重點,遷移訓練,讓學生掌握方法,舉一反三,形成能力。這種方法適用多種體裁的課文,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比較閱讀教學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閱讀教學法就是把同類型的或相反類型的兩篇課文或段落放在一起講,使學生在學習中認真參照、反復比較,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異同。例如,我們剛學過 六年級語文 上冊第七單元——「人與動物」這組課文,在總結單元課文的特點時,我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動物的文章,然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分別從內容與寫法兩方面進行比較。

雖然不少同學對以前的課文記不清楚了,但是對剛學過的課文還是有印象的,經過引導以後,同學們不僅對新課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舊知與新知有了一個橫向的比較,明確了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樣比較著學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

三、體驗閱讀教學法

體驗閱讀就是人們常說的「情景閱讀」,體驗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在課文中找訓練話題,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進入角色, 發表評論,進行 辯論 。體驗閱讀教學要讓學生體驗閱讀,體驗語感,體驗修辭的美妙和感情的真實。

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充滿信心,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在課堂上該講的要言簡意賅, 作好引導作用,盡量讓學生勤奮起來,在勤奮中思考,在勤奮中內化。

四、讀寫結合閱讀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准確的闡述了讀與寫的關系。寫是閱讀教學的落腳點,它將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所有收獲通過一種自由的具有個性的方式表現出來,完成讀的升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除了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

讀寫結合閱讀法,可結合課文或仿寫,或續寫,或改寫。學生在閱讀那些典範的篇目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語言規則,積累了佳句和詞語,領會了修辭的效果,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

書教千法以讀為本。以上所舉教法,都體現了讀的特點,這不僅符合教學本身規律,也充分體現出了現代教學的新理念。這些方法在實際運用中要靈活運用,因文而教,因人施法,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E.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效閱讀

一、善用閱讀期待,促使積極閱讀。
學生的閱讀期待,很大程度上決定閱讀是否深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預習課文比精讀課文更有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有興趣。閱讀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學生喜歡情節,喜歡形象,預習了課文,他們就知道了課文大概情節,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這時,老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原因。加上現在的課外讀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強,情節性強,文字淺顯,很容易使學生獲得閱讀的愉悅,而語文課,要學的並不是這些內容,閱讀要有思維的參與,閱讀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維是痛苦的,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大幅度地縮水。
我總是先從課題入手,課題往往是一篇課文的中心或課文內容的切入點,在教學中利用課題讓學生發現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動學生的潛在思維,弄清課題與內容的聯系。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小蝌蚪找媽媽》時,我首先讓學生讀課題,然後引導學生提問:「你想知道什麼?」學生馬上活躍起來,紛紛舉手提出以下問題:「小蝌蚪為什麼要找媽媽?」「它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長得怎樣」等等,學生想出的這些問題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文。
特級教師賀誠教《田忌賽馬》這一課很成功地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跳躍式導讀,步步深入,步步為營:
(1)破題入手:田忌和誰賽馬?經過、結果怎樣?
(2)只讀田忌賽馬的內容(最後一段不直接寫賽馬,是作者的看法),抓出最後一段中的重點句「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引導理解全文:課文哪幾節寫敗哪幾節寫勝?哪幾節寫轉變的過程?
(3)為什麼按正常順序就敗了?轉敗為勝的關鍵點在哪裡?(調換順序,學生用學具表演。)
(4)「只……下」說明這辦法很簡單,但作為大將軍的田忌為什麼想不到,而孫臏卻想到了?(再細讀第三小節。)
(5)馬快不了多少,只要調換順序就一定能勝利嗎?(調換的順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齊威王的心理。)
(6)那麼在田忌取得第一場勝利後,有沒有再失敗的可能?為什麼?又為什麼能取得全勝?
(7)用課文中最後的議論句,再加上勝利全由於「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用不同的說法把課文總結一下。
顯然,由於教師把課文歸納出五個發現點,善用學生的閱讀期待,引導學生變序讀解,就大大提高了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力度,縮短了發現的過程,建構了一條優化認識課文、提高閱讀能力的「最短程」。閱讀期待下的閱讀,不是閱讀者機械地接納文本,而是閱讀者有一種積極的閱讀心理,充分依據自己獨特的理解、體驗、意願,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想像力,對文本意義進行發掘,對文本空白進行填補,對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行重塑和再創造。在閱讀期待中,滿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個重點要求的心理取向,一成不變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產生厭煩。「教學程序」、「教學方法」的陌生化,會使學生不斷產生一種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用閱讀期待,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促使形式形成積極的閱讀心理。
二、保證讀書時間,強化自主閱讀。
為了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我們首先必須在時間上給予保證。要給學生充分的接觸課文、誦讀課文的時間,包括課前的預習以及課堂上的自由誦讀。
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有這樣一段:
……
師:丑小鴨這個夢想實現了嗎?朗讀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部分,找出最能反映丑小鴨激動、高興、興奮的句子,把它讀好。(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找找句子,自讀自誤)。
反饋:
生:(讀)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
生:(讀)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隻漂亮的天鵝呀!
師:丑小鴨發現自己變成白天鵝時,心情怎樣?
生:他一定非常高興,會叫起來。
生;他會非常驚訝,簡直不相信是真的。
師:大家說得好極了,那麼誰願意讀這部分。
生:(用多種方式讀好這兩個句子)讀
師:讀到這里同學們一定會有許多感慨,你想對故事中的角色說些什麼?……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在重點處做足文章,雖然上述片段只為讀好兩個句子,但老師捨得花時間,讓學生通過反復的、多形式的讀,來感悟,有的放矢地引導自悟,屏棄了繁瑣的分析。注重抓重點詞句,整體感悟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讓學生面對課文一遍一遍地讀書,自感自悟,這種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提高閱讀的效率。
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的時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獨立、深入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和體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課堂上毫不吝嗇地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的時間。同樣是讀課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樣,讓學生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情」。而每一次讀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課前要布置學生自讀課文並收集有關信息資料;課中要保證充裕的讀書時間:在師生、生生交流與對話之前讓學生通讀課文,在師生、生生交流與對話之中讓學生品讀課文,在師生、生生交流與對話之後讓學生悟讀課文。引導學生反復地讀、深入地讀;課後還要布置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積累。
二、創設對話情境,引導平等交流。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對話過程的有效程度。真正的對話,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體悟文本,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在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師應更多地充當向導,成為學生的同讀者,成為引路人,成為可親、可信的朋友。通過設計對話的情境,以一種敞開的方式去面對學生,以一種角色消解的方式走進學生,從而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要與學生「親密接觸」,甚至融入學生學習之中,與他們進行平等的心與心的對話,把准時機引入到學習的重難處,導入到深的學習層次,導讀出文章的精神、情感與境界,導問出抓住重難點的有價值的問題,導悟出詞句中的內涵、情感等。
我們可從下面的課例中,領會創設豐富、多元的對話情境對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對話對於指導學生有效閱讀的幫助。
在執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3冊《坐井觀天》時,當學生讀懂青蛙為什麼錯,錯在哪裡後,師生、生生、生本之間有一段精彩對話:
師:剛才幫小鳥找原因的時候,講到了青蛙,現在只是幫小鳥找一找他為什麼能說對的原因,再討論。老師聽哪個小朋友說得最好。
(生繼續討論)
師:好了,誰來幫小鳥找一找說對的原因。
生:因為小鳥根本就沒有見過天的邊。
師:它為什麼沒有見過天的邊呀?
生:因為它飛了很長的時間,都還沒有見到天的邊,所以它說天是無邊無際的。
師:真會想,請坐。還有沒有男生真會想,女生著急了,女生說一說。
生:我覺得是小鳥說得對,因為小鳥每天在天上左飛右飛的,所以它懂的知識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師:老師從你的話里知道了,小鳥飛的地方多了,見到的東西也多,知識就多,是嗎誰還想說,你來說吧。
生:我覺得應該是小鳥說得對,因為小鳥每天都想看到天的邊,他每天都不斷地飛,還沒看見邊,他每天懂得的知識就更多了。
師:根據剛才幾個小朋友說的,老師幫他找找原因。因為小鳥飛的地方多,見識廣。他都見過什麼啊,請大家看錄相。
(放動畫片)
[在學生討論之後,教師作適當小結,再讓學生觀看多媒體動畫片,進一步啟發學生認識小鳥為什麼說得對,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師:小鳥都去過哪些地方啊請你說。
生:飛過海洋。
師:(許多學生舉手要說)說過的就不說了。你來說。
生:飛過雪山、草地、村莊、田野……
師:小鳥飛了這么多的地方,還是沒有見到天的邊在哪兒。那青蛙為什麼又會錯了呢請大家先看動畫片。(放多媒體軟體)先讀一讀青蛙說的這段話。
…… ……
師:從同學們說的這些,我們知道了青蛙為什麼錯了,就因為他生活的范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為是,連天大得很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了。學到這里,哪個小朋友給我們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
保羅.弗萊雷也認為:「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課程改革追求一種主體間的平等互換的對話語境,期待著師生真正達到「面對面、心與心」的交流。教學對話文化的形成需要營造一種公共話語空間和人文情境,要形成有效的、民主的、和諧的共同言說和互相傾聽的局面。

F. 怎樣做好語文閱讀教學

一、做好範例,讓學生有樣可循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完成好這一過程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對文章內容的准確理解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
指導學生學習朗讀不僅僅是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幾遍而已。教學中的重點應該是認真評價和指導學生的具體朗讀。在學生展示朗讀的過程中除對他們的音準、節奏、停頓、語氣舒緩等進行優劣評價外,更要指導其中朗讀不恰當、不合作者意圖的地方,並做好示範朗讀,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讀效果才更好。
二、.分層閱讀,讓學生對比。
閱讀目標確定了,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應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閱讀的難易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在閱讀教學中,除了共同探究教本中的課文,我們還適時引入貼近學生生活,文字淺易的課外讀本,或學生的優秀作文。不同層次文本的共讀,各層次學生各得其所,各有所得。比如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於文字艱深,理解力差的同學很難有什麼大的收獲。我們讀學生寫小學生活的優秀作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了,優秀的學生經讀文本有了新知,一般同學也可借讀淺近的內容。加深對教本的理解,程度落後的同學也可在淺近文本的閱讀中有著不少的收獲。
三、閱讀輔導分層
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是盡量以發展「學困生」和中等生的閱讀能力為主,那些優等生剩餘的學力怎樣充分利用,讓他們也同樣盡其所能的發展呢?我們根據多年的經驗,讓優等生一對一的輔導學困生的閱讀。並且還在每周一設一節語言趣課,20分鍾,專門輔導閱讀和寫作。同時積極鼓勵他們參與作文競賽、語文基礎知識競猜。實踐證明,這確為他們找到用武之地。
四、資料類,盡量讓學生去找
閱讀文章中經常涉及作者、作品、時代背景等相關資料,這些東西要讓學生去找,教師的任務是要布置相應的要求,提供尋找資料的信息、渠道,並作必要的檢查。
有些資料可能學生難以找到,那就必須由教師提供。不少教師的做法是投影相關資料,讓學生過一遍。我總感覺這種效果不太好。我認為不如印發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閱讀,這樣不僅積累了資料,也不至於象投影一樣過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會更好些。同時,教師應對資料中需要記憶的東西明確指出來,讓學生永久掌握。
五、基本的知識技能,放手讓學生去做
閱讀教學中一些基本知識。如字詞的注音、認讀、記憶,一些詞語的理解等,學生可以藉助工具書或參考資料也大多能完成。之後必須有檢查學生掌握程度的反饋方法,以便查漏補缺,完成教學目標。

G. 談談如何教好閱讀教學

「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葉聖陶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學生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怎樣上好閱讀課,是我們語文教師長期探討的一個問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強調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可是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三少一多」,即課堂上學生讀的時間少,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讀書更少,課堂上思考問題少,教師講得多,滿堂灌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少教師將本屬於學生的時間過多的用於講解分析課文,而忽視了應讓學生充分閱讀。由於學生讀不到位,對課文的感知膚淺,不能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文章思想,難以受到文章所蘊含的情感熏陶,在語言上也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該在「讀」上下功夫。
一、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教師應樹立這樣的思想——課文要靠學生自己去讀懂,閱讀課中要有琅琅的讀書聲,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在讀書求知、讀中求智、讀中悟道。
二、加強指導朗讀、默讀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應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情感、增強語感。
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於訓練思維,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默讀,循序漸進地提高默讀要求,把訓練落在實處,不能急於求成或流於形式。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閱讀時應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提示閱讀思路,用圈點、勾畫、批註等方法,讀、思、記課文中需重點領悟的部分。
四、尊重學生的理解和獨特體驗。
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過程,通過自悟自得或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尊重學生的理解和獨特體驗,允許學生有其他合理的選擇。在閱讀教學中,還要處理好正確的閱讀導向和個性化解讀的關系,使學生既學習閱讀,又學習做人。

H. 如何有效指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這是一個講究效率的年代,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是目前大家關注的焦點。隨著《語文課程標准》的頒布、實施以及教材的推廣使用,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改革不斷走向深入。但目前由於教師個人素質的差異,解讀「新課標」的能力不同,致使鑽研出來的各種「推陳出新」的絕招也令人眩目。故而,筆者在本文中將以語文教學本色與實效的結合作為切入點,略陳管見。
課改專家崔允郭博士曾說:「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科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是語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目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中,師生的交流比較膚淺,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然後指名回答。這樣,使交流局限於師生的單項交流,不夠深入,不夠全面,教師往往關注學生是否能說出自己心中的預想答案,而容易忽視學生的的表達中是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使課堂上許多精彩的生成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2、在教學活動方式、教學過程上,仍然存在著語文實踐活動不夠豐富的問題。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時容易存在走兩個極端:一是教師放任自流,教師只管提出問題,對於學生如何討論,如何合作則不管不問;二是教師收得太緊,課堂氣氛過於緊張、嚴肅,缺少合作討論的氛圍。由此,合作學習就只能流於形式,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有時候還可能影響到學習效果。
3、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聽、說、讀、寫,應該作為語文課堂上教師培養學生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或者說基本上沒有對學生朗讀指導的過程。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學生為寫作文而寫作文,將學生作文的興趣一點點的抹殺。
二、實施策略
針對以上種種問題,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建議:「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關於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八冊《最佳路徑》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學生熟悉和喜愛的米老鼠、唐老鴨等動畫片斷,創設情境,介紹迪斯尼樂園在世界上的影響,同時結合課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插圖來告訴學生,本文敘述的正是孩子們喜愛的迪斯尼樂園的有關故事,藉助多媒體優化教學情境,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選擇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最優的教學效益。
2.保證時間,提高質量
語文是一個特別的學科,需要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那麼這種自我理解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自己的閱讀。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保證好學生的閱讀時間和質量。一堂語文課不可能也不允許有較長時間安排學生自由閱讀,學校的圖書室,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但是,單單靠學生自己借閱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的,所以學校還要定時安排中午的時間向學生開放圖書室,學生閱讀時間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學生真的去讀了嗎?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如果沒有,我們應該有的放矢引導學生去圖書室進行閱讀?其實,我們語文教材中,出現的許多東西,學生都可以去圖書室查閱相關的內容的。如《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三請諸葛亮的事情,學生對諸葛亮很熟悉,但是對於他的一生卻是了解很少,而在練習2里,出現的成語里,講的恰恰是諸葛亮一生的經歷,於是在上完課文後,我讓學生們去查閱諸葛亮的生平經歷。學生們去查閱後,對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再給學生上成語,學生很快就能掌握,並且能說出一些相關的故事來。這樣的閱讀,是教師引導性的閱讀,在閱讀的質量上能得到保障,並且能及時檢驗他們的所得,是我們語文教學中值得一試的方式。
3.抓住時機,深化閱讀
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現在不少教師常常會安排一些課後小練筆,那麼,如何把這些小練筆真正落實到實處。在小練筆時,學生的思維常常停留在課文里的,寫出來的小練筆常常是不如人意的,所以,對於學生寫的小練筆,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同時對他們不足的地方予以補充。然後再讓學生動手修改,把它當作作文來寫,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練」的作用。如《天安門廣場》中,由於部分學生對於文中出現的方位不太理解,所以我安排了一個介紹景物方位的小練筆,交上來後,發現個別學生介紹的地方,讓人看了不明白,於是我就讓他們進行交流,指導學生一定按照方位順序介紹景物,如《我的小房間》、《我家的客廳》等,學生的興趣來了,話也多了。說話也有條理了,經過修改他們的習作都有了很大進步。這樣不僅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使學生在平時的交流中,得到了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彌補了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的不足。
三、落實措施
1.精心設計教案
教師要吃透教材,弄清楚課文的重點、難點,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這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這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1)教師要親和學生,讓學生爭做學習的小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師要解放學生,讓學生勇於實踐。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能經常用考試、作業來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
(3)教師要妙用獎勵。獎勵具有促進作用,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取學習預期的滿足。
3、教學形式要多樣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問學問,學學問問,不學不問,哪來學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鑽的體現。學生只有自己會思,會問,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2)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的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質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3)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想,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包辦,多些自由,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語文,我們的語文課程才能真正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形式多樣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
4.多多反思。
有人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寫反思是何等重要。沒有反思,就沒有感悟;沒有感悟,就不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反思能彌補教學中的失誤,也能記下自己教學中的「金點子」,有利於今後的教學,有利於自己的專業水平更上一個台階。因此每位教師只有多寫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多多反思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加速器。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題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達到提高課堂教學之效。

I. 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指導方法

教師在課堂上起指導和點撥作用,講授的東西少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就更多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練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指導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指導方法

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吸收、提高知識和技能不可或缺的途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的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一是文字、圖片和音像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是教師范讀和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朗讀,通過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的強弱高低,節奏的長短快慢,感受 文章 所表現的愛憎感情,走進文章的意境中去。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還能潛移默化地提高朗讀水平。

三是在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

二、 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才會產生閱讀的動力,從「要我讀」

轉化為「我要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知識廣博愛讀書的人,教師在課堂上妙語連珠旁徵博引常常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接著教師向學生推薦值得讀的書,讓學生去自己閱讀。最後讓學生向大家介紹或朗讀自己喜歡的文章。

三、 加強課堂的閱讀指導

教師一定要在了解學生、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篩選出教

學的重點難點,對教學難點教師要設計好坡度,讓學生有一種「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教學重點要新穎,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白這節課要學會什麼,他們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

教師在課堂上起指導和點撥作用,講授的東西少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就更多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練習,在練習中要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參與學習過程。

2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指導方法

一 講究課堂導入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新課的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徵,精心設計導入的環節,創設適合學生情感思維發展的情境,讓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在良好的情境帶動下得以發展和延伸。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教師要開啟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探求知識,使之成為「樂之者」。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只要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學生就會有發自內心的原動力,自主地去學習。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法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轉化為有趣的情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探索知識的情境中,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能激發學生戰勝學習語文的心理障礙,激發濃厚的求知慾,引導學生自主地去探索知識。

例如在教學《孔子拜師》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為什麼許多學校都掛孔子像呢?他是一位怎樣的人呢?讓我們隨著多媒體的播放一起了解孔子。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 家……多媒體介紹了孔子講學、孔子論著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看了這段視頻,你有何感想?也可以結合自己查找資料進行補充。為什麼孔子會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大家認真閱讀一下《孔子拜師》這篇課文,也許你就能解開這個秘密了。

經過我這樣的介紹,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了新課的閱讀中,為接下來的教學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氣氛,使他們處於「心求通而未通」的心境中,從而引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 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在學生閱讀課文時,教師應教給學生必要、高效的閱讀技巧。閱讀課文時要學會理解其中的詞語和 句子 ,能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才能理解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學習寫作的重要途徑。

閱讀是要注意兩點:一是重視理解和運用,把「學」和「用」有機地聯系起來;二是注意文章或段落的開頭,這些詞語或句子一般有承上啟下、總領下文、點明中心、照應開頭、升華感情、畫龍點睛等作用。

例如在《草蟲的村落》的閱讀教學時,我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重點的詞句,並討論它的意思和作用。「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這是文章開頭的第一句,一個「又」字點出了作者不止一次躺在田野里,說明了作者對田野有著不同尋常的特殊情感。

「靜謐」不僅是環境的清幽,更是作者心境的寧靜。「我目光追隨著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這句話的作用是激發讀者的興趣,引起下文。在文章的結尾「我悠悠忽忽地漫遊了一個下午,直到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紅鳩鳥的歌聲才把我的心靈喚回來」。

這一句「夕陽親吻著西山」和紅鳩鳥歸巢的鳴叫點明了時間已是傍晚;「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對奇異游歷的痴迷;「才把我的心靈喚回來」說明了作者的心靈還沉浸在奇異世界中的歡樂和得意。所以,只有教師精心、具體地培養和指導小學生的閱讀技巧,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 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古人雲:「學起與思,思源與疑。」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閱讀教學中,以思為核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起點,也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一種行之有效的 學習方法 。

教師要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而當學生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種煥發出來的自信心及由此激發出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在《彩色的翅膀》的閱讀教學中,我讓學生自行列出問題,然後讓全班同學討論。

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寶石島是一個什麼樣的海島呢?戰士們為什麼要到這樣一個人跡罕至的小島生活呢?為什麼要守著這樣一個環境惡劣的小島呢?這個小島可能位於祖國的什麼方位,如果沒有戰士駐守,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自動參與課堂閱讀的積極性,並且體會了邊防戰士對祖國海島的熱愛之情。

四 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充滿靈性的讀者。當學生進入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就會有不同的心理體驗,教師要鼓勵和保護學生的這種個性化解讀。如閱讀《落花生》後,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

有些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感受:蘋果、石榴雖然掛在枝頭,長得好看,炫耀自己,但它們的確很有用,有炫耀的資本;做人既要像落花生那樣對別人有用,也要像蘋果、石榴那樣敢於推銷自己,讓別人看到你的優點和實力,才會得到重用……對於這些多元化、有個性、有創意的解讀,有些是積極的、正確的,有些卻是消極的,需要加以引導。

3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指導方法

一、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刻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說、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說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

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理解者,理解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後,就就應給學生充分的時刻藉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

為加深對課文的明白,教師就應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刻讓給學生閱讀、明白、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十分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就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好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到達明白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能夠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能夠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能夠寫 讀後感 。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 語文知識 不豐富,語文閱讀潛質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

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資料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樣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願望。當學生懷著某種願望或為到達某種願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盼、思索和探索,始終持續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簡單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

閱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資料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資料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持續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潛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潛質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明白語言,不僅僅要明白語言所表達的具體資料,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個性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後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

後面描述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透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明白,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明白潛質和閱讀水平。

4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指導方法

一、自我閱讀、自我理解、自我感悟是基礎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掌握熟練的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力求做到善於精講、善於點撥、善與啟迪,把各種各樣的新的教學理念和 教學方法 自然地滲透到閱讀教學的每一環節,使學生在學習一篇篇生動、具體的課文時,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具體過程中感知學法。

加強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反對機械灌輸的錯誤方法。如前所述,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的自我閱讀、自我理解、自我感悟為基礎,重視學生獨特的心靈感受和生活體驗,破其卷而取其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讀書的主人,引導他們自覺地讀,主動地讀,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精讀書。

當然還要注重和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分享閱讀帶來的喜悅。同時還要給予學生及時的、積極的評價與鼓勵,努力培養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認同。

只有讓學生置身於閱讀的自由天地,才能構築起閱讀與學生心靈相同的平台與橋梁,才能為學生創造一個圖文並茂、音像俱佳、情感交織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讓學生在這個美妙的氛圍中細細感悟閱讀的精彩以及無限的樂趣。

二、培養興趣是前提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獲得者楊振寧教授說過,「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真正地喜歡學習語文。首要問題是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在學生學習閱讀課文前,教師精闢、巧妙的導語顯得十分重要,恰當的導語猶如畫龍點睛的神奇之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同時語文教師還需要不斷錘煉和加工自己的語言,使語言充滿親切感、充滿激情、充滿幽默、充滿智慧、充滿力量、充滿啟迪等。

教師還要恰當地使用一定的形體語言,如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親切的點頭示意、一個輕輕地愛撫等,都能極大地煥發起學生內心對知識的無限神往和眷戀。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學會發現技能,善於發現自己的本領,使學生品嘗到通過自身努力而發現的驚喜和成就感。

教師還要能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渴望知識、追求成功體驗的信心和力量。一句話,教師要善於駕馭語文閱讀課堂的節奏,善於調控語文閱讀課堂的氛圍,善於感染學生的情緒,善於鼓舞學生的意志和進取的精神,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的心態下較好地完成閱讀任務。

三、喚醒情感共鳴是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教育根植於愛。」因此只有在教學中處處滲透「愛」,才能喚醒學生的情感因子,才能使學生在對文章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為此,教師要做到三點:

一是在閱讀課文時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的生活 經驗 。

二是注重和加強閱讀的反復性,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初步形成對課文內容的大致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一定要用飽滿激情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去朗讀那些精彩紛呈的語句和語段,這樣既能突出主題,又能渲染感情,還能讀出其中的韻味。

三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 逆向思維 。當然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能會因為知識層次的差異、生活經驗的不同以及對事物感悟的不同而產生多樣化的認識,有時也會難免造成認識上的偏差,這時教師只能耐心地加以引導。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激情才會被點燃,學生的閱讀素養才能不斷提高。

四、優化教學,增強互動是重點

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優化教學,增強師生間以及生生間的全方位互動。比如在課前讓學生做好充分的准備,讓他們通過個人或小組學習共同探討課文的背景知識,疏通課文中的字詞,確定課文中的學習目標,並根據目標提出質疑和假設,同時標明自己的疑惑。

課堂上,通過師生間以及生生間的互動,共同確立目標,共同探究答案。對於那些確有難點的內容則由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和講解。這樣語文閱讀教學就會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將會更好地發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傳承國粹 文化 是助推

語文教學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認為,「語文是民族之根。它無聲地記載著本民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記載著民族文化的地質層,母語教育必須與民族文化緊密相連」。

語文教材 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散發著思想深刻、文筆雋永、語言凝練、意境悠遠的精神光芒,蘊含著極其豐富的人文素養內涵,她承載和傳承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就是讓學生和智慧親密接觸,讓學生和智者共勉。

學生在閱讀經典名著的同時,不但能感悟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持久生命力,而且能感受到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光輝燦爛文化的熏陶。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上努力營造 傳統文化 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濃厚氛圍,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深入挖掘教材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秀美。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閱讀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