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學科中如何進行心理滲透

語文學科中如何進行心理滲透

發布時間:2023-01-27 14:25:17

㈠ 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初中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通過四種形式在語文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1、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引導學生的發展方向;2、以作文教學為切入點,疏導學生積郁的情感;3、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4、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與賞識可以激發他們自信心和求知慾,形成良好的自我評價心理。以此來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達到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真善美;作文教學;實踐活動;尊重與賞識;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劇烈變化的時期,這個階段是學生成長的「轉折期」,教育的「困難期」。處於少年期向青春期轉變過程中的中學生由於思維定勢的單一和片面,很容易因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學習過程中的挫折、人際交往中的不利因素等原因導致不良的心理反應,不僅有害於健康,更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看作語文學科的一項新任務。 一、 初中生心理障礙的幾種主要表現 由於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鍛 煉,缺乏堅韌意志的培養,因此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較差。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升學競爭,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以及青春期生理變化帶來的困惑和躁動,許多學生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疾患,主要表現為:
1、 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如:對回答不出問題的同學,他們以鬨笑的態度對待;而對某人某事進行表揚並號召向其學習時,有些人卻不屑一顧;紀律不好的學生影響正在學習的學生,被影響者不會去制止。
2、 逆反心理。他們不願聽從父母、老師或其他成人的意見,生活學習中 處處與成人唱反調。
3、 缺乏感恩的心。對父母、老師對他們的付出視之為理所當然,讓寫關 於親情的作文,某生說,父母現在對他好是因為將來老了要靠他贍養。
4、 思想極端,易鑽牛角尖,經常陷入思想的泥潭無法自拔。某男生因為 被心儀已久的女生拒絕後,無心向學,成績直線下滑。找他談心就好上幾天,幾天後又繼續萎靡不振,情緒反復無常。諸如此類,均屬心理健康問題。 有調查表明,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一般有三個,學習心態、學習方法和智商數值,而這三者中,心態是支配因素,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眾所周知,語文學習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藝術性、社會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在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中具有特殊地位。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當作發展的人去看待,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個性,努力使他們獲取寬松、新奇、愉悅的心理體驗,並促使這種心理趨向得以鞏固和發展,進而提高學生認識未知世界的能力和技巧。
1、 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引導學生發展方向 語文教材大多蘊含熱愛祖國、熱愛生命的主題,大多表現出對真善美的謳歌和對假惡丑的鞭笞,因此,深入挖掘教材主題和思想,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徑。 語文教材展現了世界的美。《三峽》描寫的是山川之美;《隆中對》展現的是歷史之美;《蘇州園林》介紹的是藝術之美。 語文教材大多蘊含熱愛祖國、敬崗愛業的主題。學習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讓學生體會詩人對祖國博大深沉的愛,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學習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對照作者提出的「敬業與樂業」的生活原則,使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價值有更深的領悟。 語文教學應該擔負起培養意志的使命。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作者敘述了自己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盡管條件惡劣,但用心專一終於學有所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對學生進行點撥,讓學生明白勤奮與艱苦是互相聯系的兩個方面,一個人如果沒有主觀能動性和強烈的上進心,是不可能戰勝困難學有所成的。學生比照宋濂年少時那種艱苦的學習條件時,進一步認識到自己學習過程中意志力體現的程度,激發自己奮發向上的情感,由此產生一種良好心理效應。 當然,在教材中,學生還會接觸到反面的揭露醜惡事物的內容,如莫泊桑《我的叔叔於勒》中菲利普夫婦的自私貪婪;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陰險兇殘;契訶夫《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的見風使舵等,我們在剖析時,從學生心理素質的角度加以引導分析鑒別,引起學生在心理上的厭惡和憎恨,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同時可以糾正學生不健康的心態,達到完善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 但語文教學畢竟不同於心理健康教育課,語文教材貫穿的是語文知識,其心理教育的內容只是零星地潛隱在具體的課文中,這就要求我們能細心地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還要注意的是:「准確把握教材的感情基礎和實質性內容,准確把握學生的心態變化,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的『期待心理』與『滿足期待心理』,還要設身處地用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要用學生的眼光去看世界,這樣才能准確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㈡ 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由於中國教育界長時間地忽略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而且由於認識上面的局限,對心理健康問題談虎色變,雖然現在許多中學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單純的心理健康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需要,而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極度緊缺,要在短時間內使大部分的學校師資配備實現到位,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那麼在這個過渡的時期,如何對學生進行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教師負有很大的使命.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是很幸運的.由於語文學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藝術性,相較於其他的學科來講,具有更多的接近學生內心世界的機會,對於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比如學生性格的成形、道德觀價值觀的建立、審美水平的提高等等,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幾年的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心得:
一、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1、進行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學會協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目前在校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因為不正確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會因素的影響,許多學生養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採取合作式學習,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不僅能促進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有利於目標分享,信任與責任感等方面的社會學習,形成競爭與合作並存的人際關系.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們班的劉玉航,別看他個子矮,但組織能力強、學習能力強.在他的帶動下,我們班成立了預習小組,小組中成員每天在他的帶領下自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遇到爭議問題自己找相關證據駁倒對方,很少出現蠻不講理的現象.長此以往,這些孩子既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又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既學會了與人合作,又學會了關心、鼓勵他人,為他們今後在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2、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它能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起來,可以激發較高的水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並達到最佳狀態.在教學中應給學生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關愛和信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覺得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在教學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學會說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難,並創造機會,適當降低難度,使他們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有一次學習小組在匯報成果時,小組中其中一名學生成績較差,平時很少發言,在其他成員都作了精彩發言,輪到他發言時,由於緊張也由於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說錯了,同學們會笑他,不敢說.這時,教師發動小組其他成員對他說鼓勵的話,別害怕,你一定行,別緊張,你再想一想,我們支持你.可這個學生還是一言不發,教師又讓全體學生鼓掌鼓勵他,我們全體同學相信你一定行.教師又適時降低要求,讓他先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在他讀了後,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使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教師又鼓勵他說說為什麼最喜歡這個句子,他在教師和同學的信任和鼓勵的目光中,慢慢地講起來.在他講完後,教師又帶領同學們再次熱烈鼓掌.這樣既使他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學生在分享成功喜悅的同時受到感化.
二、充分挖掘語文教材潛在心理教育因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於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也是切實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樹立了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就會發現語文課本處處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機.1、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高尚的情操.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內容表現了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自豪感和尊嚴感,對自強不息,向命運挑戰的精神,對社會集體的榮譽感,對同學的友誼等,而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內容.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羚羊木雕》一課,表現了朋友的珍貴,友誼的重要.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課文人物中去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培養自己的為他人著想,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好習慣.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中《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介紹的都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盧溝橋的獅子,趙州橋的設計令人嘆為觀止,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讓學生為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而驕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審美感是一種與人的審美需要相聯系的一種高級社會情感.中學語文教材中培養學生審美感的課文舉不勝舉.有的課文表現自然環境的美,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三峽》,描寫了祖國的奇山異水,贊美了大自然的綺麗美好;還有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旅鼠之謎》,通過寫旅鼠的奧秘來影射人類社會,也引發學生對社會人口問題的反思.九年級上冊《敬業與樂業》一文作者向我們闡述了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職業才會有所為,使同學們深受教育和啟迪.2以榜樣為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教育的過程,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中《斑羚飛渡》一文老斑羚的自我犧牲,《羚羊木雕》一文中朋友的友誼,八年級下冊《海倫·凱勒》一文中海倫的自強不息,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文中保爾鋼鐵般的意志和堅強的性格等等一些列的課文都能對學生起到榜樣的教育作用.尤其《海倫·凱勒》一文中講述了海倫·凱勒小時又聾又啞,然而她沒有絕望,在家庭教師莎莉文的教育下一步步成長與成功的故事.海倫·凱勒的自強不息,刻苦好學,不向命運屈服的性格,在授課過程,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使學生深受教育,從而樹立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跑完全程這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如《微笑著面對一切》一文記敘了體操選手桑蘭在比賽時發生意外後,用常人難以想像的拼搏,頑強的毅力,微笑著面對傷痛,學了課文後,可讓學生寫篇讀後感,感受桑蘭微笑面對人生,與病魔頑強搏鬥的人生態度.同時寫作教學是滲透個性教育的最佳機會,在寫作教學中及時發現、恰當肯定、正確鼓勵與引導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滲透.3、以寫作為契機,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愛因斯坦說得好: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以一個和諧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著教育獲得對於事物和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情.所以,在作文教學中給學生設置一個大膽寫、大膽問、喜說樂寫的平台,讓他們盡情傾訴內心感受,
這樣不但能對學習作文大有幫助,而且對學生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謂相得益彰.因而,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
《語文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指的是除了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外,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而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正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
基於此,我們課題組著手進行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通過研究,一方面給我們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方法上的借鑒,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進行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最終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
《新課准》強調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這就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從獨裁者的位子走下來,走到學生當中去.正如美國教育學家多爾說的那樣: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新標准》突出的人文性特點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強調教育平等化、民主化、個性化,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張揚每個學生的鮮活個性.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學科滲透的關鍵.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要使課堂氣氛和諧寬松,教師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走上講台的時候,如果精神煥發、情緒飽滿,口授和板書都有板有眼,鏗鏘有力,學生聽課的情緒也會為之一振,並會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聽課.反之,若教師無精打采、隨隨便便,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的特點,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群體活動中主動交流,尋找時機進行自我表現,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圖像、圖表、音響內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發學生主動地探求知識.
總之,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語文、對語文學習以及語文文化有積極的感情,才能保持語文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學生正處於似懂非懂的特殊時期,也是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教師應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關心、賞識的態度去對待學生,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那種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這種情感交流中,學生表現出對教師充滿期望和信任感,學生就較容易把這種潛在的情感意識轉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內容上,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產生一種自覺進取的健康心態,個性品質也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語文教師去探索創新.但在教學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給學生,或代替學生去作出判斷和決擇,而是協助學生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自我,盡量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㈢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心理學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一、培養語文學習習慣,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語文學習習慣它是教學有效性發揮的基礎,學生沒有良好的的習慣,老師的教學再精彩、再用心良苦,對學生的作用都不大,更遑論改變其心理、塑造其靈魂。習慣是長期養成的某種穩定的行為方式,深層說,它是某種心理定勢的外在折射。培養一種習慣就是在強化一種心理機制。語文學習最重要的習慣有三個:閱讀、寫作、交流。

首先,閱讀,要養成精讀課內文章和泛讀課外作品的習慣。課內文章是編者精選的範文,具有語言暢達、思想健康、情感真摯、條理清晰等特點。進行精讀,品味其語言的典雅、質朴、優美或醇厚,它們相對於時下鄙俗的流行語,更能喚起人們心中的美好情愫;感受其思想的崇高、深刻或冷峻,體驗一種有別於淺薄的快餐文化的厚重;體味其情感的真摯、自然、淡泊或濃烈,它們和網上流行的功利、暴力、血腥、淫穢等內容形成鮮明對比,能夠幫助學生培養一種正確的、純潔的情感訴求,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後,感受文章清晰的調理,透過文字看作者的邏輯,可以鍛煉總結歸納能力,培養清晰的思維。關於課外閱讀,我主張泛讀。課內閱讀用於感受文學作品的精緻,課外閱讀用於拓寬思維和視野。學生廣泛涉略,便可以觸類旁通,看到現象背後的本質,掌握事情的走向,形成面對問題的正確態度,思想不鑽牛角尖,眼光不狹隘,行動不走極端。

其次,寫作,寫作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有三個作用:

1、寫作是一種表達形式,表達具有緩解情緒的作用,比如寫日記就對調節情緒大有裨益。情緒得到表達,心理便趨於穩定。

2、寫作可以梳理思想,寫作的過程,就是記敘、抒情、描寫、議論或者說明的過程,一開始行文或許是無序的,但慢慢的便會變得有條理,文字的條理性本質上是思維的條理性,養成清晰的邏輯思維習慣,遇事便會有條理地進行分析,有利於權衡利弊,三思後行,保持心理的平衡性。

3、寫作可以幫助准確、委婉地解決問題。口頭表達隨意性強,容易詞不達意,有時一言不合「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當遇到問題,尤其是溝通有障礙時,可以用書面形式進行交流,一方面這種形式比較正式,可以讓對方直觀地感受到你認真的態度;一方面文字表達出來的感情更確切、更真切,更容易打開對方心門。所以我經常會讓學生通過隨筆的形式來解決一些問題,有同學把對某個同學的歉意寫在本子上,我看到了就會轉交相關同學,效果較好。還定期讓同學寫「表達牆」,把近來對班上不良現象的不滿和解決辦法寫在紙上,貼到牆上,對於出現頻率很高的問題,都會引起同學的關注。

最後,交流,交流跟寫作一樣,也是一種表達形式,養成交流的習慣,善於在合適的場合展示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壓抑自己的情感,利於培養開朗隨和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善於交流的學生,人際關系好,朋友多,有煩惱可以找人傾訴,遇問題有人幫助,有利於心理健康。能充分展示自我的人,能從他人的贊許中看到自己的價值,獲得積極向上的自信力。語文課上,我總是適時設置問題,讓學生探討、交流,並充分展示。鼓勵學生打開封閉的心,提高課堂參與性,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同學們在互助合作中增進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獲得較強的發展動力。

二、充分挖掘教材的心理教育資源:

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是進行心理教育的優秀資源,運用得當可以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老師開展心理工作時要盡量做到「造化無痕」、「天衣無縫」,如果以某個心理問題為主題開展講座、進行說教,學生會產生抗拒性。要把心理工作自然地貫穿在平時的教育中,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學生都很關注自己的外表,但有的過度關注,或塗脂抹粉,或穿金戴銀,或搞個殺馬特造型等,這自然就忽略了內心的塑造。在上《林黛玉進賈府》時我將外貌描寫的內容進行延伸,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美。描寫王熙鳳時,曹雪芹說:「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綉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王熙鳳在外表上狠下了一番功夫,極力使自己從眾人中「脫穎而出」。如果老師賞析說這種打扮很美,就會誤導學生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表。我引用林清玄《生命的化妝》中的話進行啟發:「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又如講《再別康橋》時,在明確愛情的美好之餘,教學生不忘責任、敢於擔當。1928年,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准備和林徽因結婚,結果林徽因忽然回國和梁思成結婚了。徐志摩把「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陽中的新娘」,絕非偶然。詩化的語言總是美好的,但當年徐志摩跟張幼儀離婚時,張幼儀正懷著他的孩子,大腹便便,生存處境艱難,但徐志摩居然拿著離婚協議逼著張幼儀簽字,其語言、行為讓人涼透脊背。後來徐生活困窘,居然又恬不知恥地去跟張幼儀要錢。活著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追求愛情也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愛情不僅僅意味著心和心的融合,更意味著責任和擔當。

此外,在上《沁園春·長沙》時,注意營造宏闊的意境,讓學生感悟毛澤東的磅礴氣概和博大胸懷,培養積極向上的心理。高中階段,教材選文多是傷春悲秋、懷才不遇、壯志未酬一類的主題,《沁園春·長沙》是少有的格調激揚、氣勢雄渾,具有崇高的美學特徵的作品。帶著同學認真體味「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朝氣,感受「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情,激發學生心中的奮斗慾望。還有上《蘭亭集序》時,帶著同學深入解讀魏晉風度,感受文人「流觴曲水」雅聚吟詠的高雅,這些娛樂給人的精神陶冶,遠非現在的KTV、酒吧聚會所能及。以此培養學生高雅的追求、高潔的志趣。這對完善學生人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大有裨益。

三、通過課外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素材為心理教育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教育契機。適時開展課外活動,有利於促進學生心理建設。課外活動是課內學習的延伸,學生深入其中進行實踐,手腦並用,在多重感官刺激中獲得較深的體驗,緩解純知識學習的枯燥,多角度感受語文的魅力,激發對語文的興趣,在審美陶治中汲取自我完善的情感力量,將實踐內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定的心理特徵。

語文課外活動具有開放性、愉悅性、知識性和自主性等特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磨練心性、完善人格。我平時通過以下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建設。

(一)詩詞一站到底。比賽包括課內詩詞和課外詩詞,既幫助學生夯實課內基礎,又激勵他廣泛積累。活動由科代表統籌組織、設計,全體學生參與,主持人在班裡選,評委在班裡選,廣大同學報名參賽,還要拉個親友團,老師只最後做點評並頒獎。活動中,無論參與哪個環節、充當什麼角色,都要充分准備,就連親友團也要好好背一陣子古詩詞。在積累的過程中必然感受到詩詞的魅力,詩詞對怡養性情大有裨益。而且活動增強了競爭與合作意識,選手的心理素質也得到了鍛煉。

(二)辯論會。辯論是才識的展現、心理的較量、智慧的交鋒。辯論准備的過程,是廣泛查詢、篩選信息並和隊員群策群力的過程,辯論場上,一方面充分對己方觀點進行論證,一方面要聆聽對方觀點,在不同的聲音中加深思辨,獲得對事物的深入認識。辯論能訓練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歸納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又由於論題經常會涉及心理教育,因此無論是選手還是觀眾,都會獲得心理健康的諸多知識。

其他的諸如實地訪學、繪制文學地圖、課外讀書交流等活動,對學生心理的建設作用也較明顯。

總結:

學習活動產生效果,根本上是心理素質在發揮作用。上述語文教育實踐,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而且加強了學生心理健康建設,完善了學生人格。應試教育側重於關注分數,但一味盯著分數忽略其背後的原因,往往會適得其反。相反,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著眼於塑造人,教育會更有溫度。只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充分挖掘課內心理教育資源,適時開展課外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幫助學生構建健康的心理空間,才能讓學生獲得知識和素質的全面發展,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㈣ 語文教師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情感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語文學科不僅傳授知識,而且每篇課文都滲透著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構成心理素質的重要成分。因此,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語文老師,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語文課堂如春風般溫暖,用自己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感染著學生。每一個真誠的微笑,每一次耐心的等待,每一次鼓勵的話語,每一次聲情並茂的范讀……都會讓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教師繪聲繪色地講,學生如醉如痴地聽。在學習課文中、在閱讀中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產生我要為祖國增光、為祖國拼搏、為祖國努力的動力。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幫助,懂得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道理。學會感恩,體會親情、友情的可貴,學會辨別真、善、美、假、惡、丑……總之,情感教育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我們語文教師要牢牢地把握住。
二、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有一部分學生並不是他們不行,而是他們缺乏自信,自己覺得不行。這就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將來他們踏入社會才會善於展示自己,讓自己的特長、自己的能力讓領導發現,讓領導賞識,才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十分重要。自信心是在一次次鍛煉中,一點一滴成長起來的。在語文教學中,我上完課都布置一個3分鍾的講故事或小演講的任務,學生回家准備,每節課上課前按順序由一名學生展示,一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能輪到兩三次,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每個月我都要搞兩次朗讀比賽,並評出「朗讀冠軍」,不僅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而且自信心也在不聲不響地增強。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方法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我們去尋找,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成為有自信的人,為學生的成才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在評比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競爭的力量會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在競爭意識的驅使下創造的成績會更驚人,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更多。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注重過程性評價,通過評比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在預習環節要比誰的課文讀得好,誰生字記得多,誰組的詞多。在課堂上檢查「會認的字」,我設計了多種兩人競賽形式,如:打地鼠、青蛙過河、摘蘋果、掛蘋果、坐著飛機去旅行、打紙牌等。在驗收「會寫的字」,我通過評選「生字大王」,讓學生為了得到這張獎狀而主動練習。在背誦課文評比中,我採取了排名的形式,並將背誦的名次在班級展台上展示一周。在作業評比中,我採用了「星星牆」的形式,學生每次作業得了優秀就會得一顆小星星,學期結束,累計小星星的數量,評出冠軍、亞軍、季軍。在作文評比中,我採取了誰的作文寫得好就用展台展示,並在全班讀自己的作文。在課後,比誰讀的書多,誰收集的資料多等。總之,競爭意識的培養,首先從評比開始,並將其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
四、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讓課堂學習效果達到高效,是值得推廣的一種學習方式,更是語文教學的法寶。今後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必須具備合作能力。語文課在自學生字、詞語時,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糾正學生讀音中存在的錯誤,又可以做到一字組多詞;既可以交流識字方法,又可以互通有無;既可以幫助學困生,又可以集思廣益。在作文的批改方面也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先在小組內組員互相批改,圈出錯字和使用不恰當的詞語。然後組員互相交流,指出結構、語法、句子存在的毛病,組員互相交流如何修改,修改後再由老師批改,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的作文哪方面有問題,對以後寫作文有很大幫助。在知識拓展方面,組長給自己的組員布置不同的任務,在相同的時間里完成了更多的學習、收集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合作學習最大限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小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語文學科又是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讓學生學好語文知識,又讓學生心理健康,讓學生茁壯成長,為國家輸送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㈤ 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針對初中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通過四種形式在語文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1、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引導學生的發展方向;2、以作文教學為切入點,疏導學生積郁的情感;3、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4、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與賞識可以激發他們自信心和求知慾,形成良好的自我評價心理。以此來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達到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真善美;作文教學;實踐活動;尊重與賞識;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劇烈變化的時期,這個階段是學生成長的「轉折期」,教育的「困難期」。處於少年期向青春期轉變過程中的中學生由於思維定勢的單一和片面,很容易因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學習過程中的挫折、人際交往中的不利因素等原因導致不良的心理反應,不僅有害於健康,更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看作語文學科的一項新任務。 一、 初中生心理障礙的幾種主要表現 由於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鍛 煉,缺乏堅韌意志的培養,因此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較差。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升學競爭,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以及青春期生理變化帶來的困惑和躁動,許多學生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疾患,主要表現為:
1、 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如:對回答不出問題的同學,他們以鬨笑的態度對待;而對某人某事進行表揚並號召向其學習時,有些人卻不屑一顧;紀律不好的學生影響正在學習的學生,被影響者不會去制止。
2、 逆反心理。他們不願聽從父母、老師或其他成人的意見,生活學習中 處處與成人唱反調。
3、 缺乏感恩的心。對父母、老師對他們的付出視之為理所當然,讓寫關 於親情的作文,某生說,父母現在對他好是因為將來老了要靠他贍養。
4、 思想極端,易鑽牛角尖,經常陷入思想的泥潭無法自拔。某男生因為 被心儀已久的女生拒絕後,無心向學,成績直線下滑。找他談心就好上幾天,幾天後又繼續萎靡不振,情緒反復無常。諸如此類,均屬心理健康問題。 有調查表明,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一般有三個,學習心態、學習方法和智商數值,而這三者中,心態是支配因素,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眾所周知,語文學習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藝術性、社會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在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中具有特殊地位。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當作發展的人去看待,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個性,努力使他們獲取寬松、新奇、愉悅的心理體驗,並促使這種心理趨向得以鞏固和發展,進而提高學生認識未知世界的能力和技巧。
1、 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引導學生發展方向 語文教材大多蘊含熱愛祖國、熱愛生命的主題,大多表現出對真善美的謳歌和對假惡丑的鞭笞,因此,深入挖掘教材主題和思想,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徑。 語文教材展現了世界的美。《三峽》描寫的是山川之美;《隆中對》展現的是歷史之美;《蘇州園林》介紹的是藝術之美。 語文教材大多蘊含熱愛祖國、敬崗愛業的主題。學習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讓學生體會詩人對祖國博大深沉的愛,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學習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對照作者提出的「敬業與樂業」的生活原則,使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價值有更深的領悟。 語文教學應該擔負起培養意志的使命。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作者敘述了自己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盡管條件惡劣,但用心專一終於學有所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對學生進行點撥,讓學生明白勤奮與艱苦是互相聯系的兩個方面,一個人如果沒有主觀能動性和強烈的上進心,是不可能戰勝困難學有所成的。學生比照宋濂年少時那種艱苦的學習條件時,進一步認識到自己學習過程中意志力體現的程度,激發自己奮發向上的情感,由此產生一種良好心理效應。 當然,在教材中,學生還會接觸到反面的揭露醜惡事物的內容,如莫泊桑《我的叔叔於勒》中菲利普夫婦的自私貪婪;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陰險兇殘;契訶夫《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的見風使舵等,我們在剖析時,從學生心理素質的角度加以引導分析鑒別,引起學生在心理上的厭惡和憎恨,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同時可以糾正學生不健康的心態,達到完善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 但語文教學畢竟不同於心理健康教育課,語文教材貫穿的是語文知識,其心理教育的內容只是零星地潛隱在具體的課文中,這就要求我們能細心地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還要注意的是:「准確把握教材的感情基礎和實質性內容,准確把握學生的心態變化,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的『期待心理』與『滿足期待心理』,還要設身處地用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要用學生的眼光去看世界,這樣才能准確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1】

2、 以作文教學為切入點,疏導學生積郁的情感。 俗話說,「言為心聲」,學生的作文常常顯現出學生心理活動的軌跡。引導學生把思想上、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訴之於筆端,痛快淋漓地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這有助於抑制消極的心理狀態,盡快擺脫困擾,從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老師透過這扇反映學生心理活動「窗口」,便能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疏導。 有一個男學生,在家裡嬌生慣養,每天上學連鞋帶都是由他媽媽給他綁的,這個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比較弱,經常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情緒低落。還好他信任我,在作文中常常宣洩他的這種心情,在他的字里行間,我發現他之所以這么經不起挫折,除了缺乏堅韌意志的培養外,還有一點就是他沒有清楚地認清自己的實力,有點高估自己了。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針對這一點,我多次找他談心,告訴他認清自己實力的重要性,並告訴他,人不能太看重自己,過於看重自己是痛苦之源。在多次談心之後,他比之前開朗多了,對自己的實際也有了較客觀的認識。在後來的作文中,他對失敗的態度再也不是之前的一蹶不振,而是處處流露出對困難的挑戰和「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 可見,通過學生在作文中所表達的心聲,流露出其思想上的偏激、看問題的片面等問題,如同學之間因為誤會而導致友情的不和、對學習中的挫折產生悲觀泄氣情緒,都要予以高度重視。可以評語為橋梁,用飽蘸真情的筆和學生交流;多從生活的細節上關心他們,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教師的及時教誨能如甘露般滋潤學生心田,使其對一些問題的看法發生轉變,從而重新樹立生活與學習的信心。
3、 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上好語文實踐課是很好的途徑。教師可利用課前五分鍾演講、故事會、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參與說話訓練,並藉此機會,表揚、鼓勵學生,使學生獲得人格的尊重。研究表明,「每一個學生在立體的語言交際中表達出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實現著自己的精神價值,同時又可以藉助語言交往尋找到最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的文化信息,形成自己新的文化結構。」【2】這種訓練不但能強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開朗、大方的風度,增強了他們參與人際交往的自信心。 同時,教師還要把語文實踐課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放開思路,提出自己的見解,以便師生共同探討,進而使教與學的視野更廣闊更全面。「課堂教學中適當聯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如綜合性學習《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中,可以讓學生調查采訪、查閱資料、採集信息,在課堂上進行成果交流,了解金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並對本班同學的消費現狀做調查整理,由此談談個人的消費觀。教學中對錢這個敏感的話題,導向要明確,既要鄙夷見利忘義的卑鄙齷齪行為,又要提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正當行為。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非常重要。 4、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與賞識可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慾,形成良好的自我評價心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容易得到承認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卻往往容易被忽略和遺忘,這就使得為數不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於被動地位。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首先要求教師具備寬容的心態,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不把學生視為容納知識的器具,而視為有思想有個性有獨立意識和能力的人。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放下權威的架子,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可充分合理地安排小組、全班交流合作,讓學生樹立參與意識,在討論、爭辯的過程中大膽地展現自我。「展開熱烈的課堂辯論,不僅僅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還應該讓學生帶動學生,讓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評價學生。」【4】如在教完《愚公移山》後,我設置了正方論題「愚公應該移山」,反方論題「愚公應該搬家」,讓學生分組進行辯論。學生在辯論中,既有立論,又有駁論;既能自圓其說,又能針鋒相對;既能依賴課文,又能觸及課外;既能明確主題,又有接受思想教育„„下課鈴響了,雙方欲罷不能,其樂融融。 教師還可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如角色扮演,讓他為這個角色而行動,並暗示他:「你不比別人差,你能行!」從而樹立起他的自信心,使其對自己有客觀的評價。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能吝嗇對學生的鼓勵和贊美,有時候,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便能將你對學生的肯定傳達出來。而這對學生而言,恰恰是比知識更需要的心理調節劑,它能治癒學生心理上的某些自閉或怯懦的疾患,喚起他們對自己的信心。只有當學生的主體意識被喚醒並得到強化時,他們才能處於最佳學習狀態。 語文教學中的心理素質教育內容是極其豐富的,以上四個方面只是我在教學體驗中的管窺之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發展人的個性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自身的應具有的功能。理論是灰色的,實踐之樹常青。願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成為教育領域的拓荒者。
參考文獻:
【1】 劉宏武,新課程的教學藝術指導,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71
【2】 田瑞雲,語文教育與人格發展,泰安:泰安師專學報,1999,5
【3】 劉宏武,新課程的教學藝術指導,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70
【4】 劉宏武,新課程的教學藝術指導,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91
——汕頭市社會心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

㈥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 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是在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意志品格、良好習慣和健康個性等心理品質方面的要求和培養。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自身修養,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動都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的,教師的人格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與個性品質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注意利用人格的張力感染和教育學生,去消除學生的心理、情緒和學習障礙,以逐步增強學生對人、對社會、對自然強烈的責任感和建設未來的使命感。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不僅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養,力求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營造和諧氛圍,優化心理環境。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堅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都在於教師不善於與學生交往。」這一精闢見解不僅強調了師生交往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師怎樣才能善於與學生交往。

以朋友的身份走進課堂。試想:一位擺著架子,整天板著臉不與學生溝通的教師,怎能讓孩子們沒有心理負擔地與你接觸?又怎會使他們學會與人交往呢?小學生心理狀態還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會產生心理壓力,這時,就更需要教師做他們的知心人,耐心傾聽他們傾訴,敞開心扉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減輕壓力。那樣,他們才能逐漸學會與人溝通,敢於面對挑戰,適應社會。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間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發言必將積極許多,因為他們沒有太多顧慮。他們在語文課上回答問題是完全不拘束的,膽子特別大,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沒有了心理負擔,思考的環境也輕鬆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以長輩的身份開導學生。教師的身份應是多重的,教師的責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關系讓學生有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然而學習上的困難等還會使他們產生憂慮。如有的孩子,父母對其學習的期望值很高,這些學生每次考查前都會憂心忡忡,怕萬一「失手」,該如何是好?教師此時就應以長輩的姿態出現,告訴學生成績並不代表全部,它只是我們平時學習的一次並不全面的檢查,況且,語文這門功課不是一個分數或等第所能測量出來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學得能力,學到本領,不要太在乎這一兩次成績,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會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會的。細心開導,孩子們逐漸會對此憂慮慢慢減輕。

2提高教學質量的新舉措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正處在最開始的學習階段,小學階段所養成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學生以後的學習,從小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當中受益。習慣都是一點點養成的,是在人的學習和生活當中逐步養成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就能夠輕松教學。比如,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 課前預習 、規范書寫、認真寫作業、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多少差生的學習習慣都不好,上課不專心聽講,也不會獨立完成作業,所以,教師要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抓好考試和後進生的學習

考試前給孩子們講答卷的要求,從一年級時,就給孩子們 總結 考試要做到"字跡工整、仔細審題、認真答卷、反復檢查、不準漏題"這20個字。閱讀題怎麼答,說話寫話怎麼審題,寫 句子 要加標點。考試當天的早上,我們還關注孩子們的精神狀態是否飽滿,如發現誰精神不振作,一定要及時鼓勵,讓每個孩子都精力充沛地參加考試。考試後及時總結,對成績出色的、進步大的孩子給予鼓勵和嘉獎。

教師要備好課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備,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設計好教學的情境,還要設計靈活多變的 教學 方法 來應對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遇到的特殊情況;還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讓教師的素質有很大的提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要設計一些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用鼓勵的目光來讓學生變得膽大,這種親切和信任的感覺會讓學生發揮自己的 想像力 ,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上課時候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面向所有學生,以人為本,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還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放下架子,讓學生感覺到親切;還要能夠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共同作用,要積極投入到教學過程當中,通過自己的 經驗 尋求更加合適的教學方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3營造語文課堂良好氛圍

營造民主、輕松、和諧、濃郁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營造民主、輕松、和諧、濃郁的課堂氛圍,是激發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 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多給學生展開想像的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和自由,師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台,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想像力,以最佳狀態進入 語文學習 ,煥發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特別是與老師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敢於不屈從於教師,不迷信於權威,不盲從於教材,敢說「我認為」。學生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盡情地自由參與自由表達,往往能產生一種寬松、新奇、愉悅的心理體驗,學習興趣高漲,從而誘發潛在的創造智能,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展現語文課堂的無限活力。

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於高度活躍狀態,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

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現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試問,學生還願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於你的學問和修養。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這有時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4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影音相結合進行導入

在教學《火燒圓明園》這篇課文之前,我就給學生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電影中清政府與英法聯軍兩方勢力交涉時的不同丑態,交戰時清政府的節節敗退,英法侵略者強取豪奪園中珍貴物品時的貪得無厭,火燒圓明園時的火光沖天等。對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憤慨與無奈,對侵略者的憤怒與反抗以及當時社會環境下普通百姓的懦弱與膽小怕事,學生都會在觀看電影時體會出來,並且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心裡,想用自己的力量將我們的祖國母親建設的更加強大、不再受外國侵略者欺侮的美好願望。影視畫面有時所起到的作用要遠遠超過文字。給學生一個視覺上的強烈沖擊,讓學生的視野不僅僅區停留在白紙黑字上,從而增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2.妙語佳句吸引學生

語文不同於數學的理性,它具有很強的歷史承載性與情感性,極具特色的語言文字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我在教學過程中盡量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妙語佳句。如在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時我就給學生朗讀一段朱自清的《春》,讓學生在朱老先生的「春風」里,軟綿綿的草地上去感受春天的生機盎然,讓學生帶著春的氣息走進「春風又綠江南岸」時另一種勢不可擋的春的生命力。讓學生懂得語文不是一潭深不可測的死水,而是一股清澈流動的小溪,能夠給人帶來靈動與歡樂,是我們能夠去接近與喜歡的。

3.通過 故事 引入新課

在 八年級 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是《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羅布泊這個名詞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可能是模糊的,如果學生對其沒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就不會對羅布泊這個仙湖究竟是如何消逝的產生學習興趣。我想,如果在講課前給學生講一個有關余純順等探險家的冒險故事,就會使學生對羅布泊抱有一種神秘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課本中進行一次解密羅布泊探險活動。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學習本課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很好。由此可見,好的課堂導入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相關 文章 :

1. 小學語文教學核心論文

2. 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個人感悟五篇

3. 小學2017-2018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4. 小學教師心理教育培訓感悟五篇

5. 2020年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五篇

㈦ 如何在語文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是培養語言、寫作、涵養、心理素質、精神面貌等的一門綜合學科。
心理健康是指在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建立興趣愛好,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等。
就拿寫作為例:心裡偏激狹隘的人寫的文章多少都會在文章中體現出來,你說這樣的文章對讀者好嗎?所以要引導學生的心理方向,樹立正確的觀念,是很有必要的!

㈧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作為基本的交際工具和文化的載體,語文學科是一門重要的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為一體的基礎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其他學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藉助文章主題提煉,進行教育引申,抓住語文閱讀欣賞,進行熏陶感染,堅持課內外練筆,完善自我人格,重視口語交際課,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滲透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滲透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基礎教育各學科中,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以其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人文性和工具性並重的特點,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1藉助文章主題提煉,進行教育引申

現行中學語文教材在篇目上大都貼近生活,反映真善美,注重培養科學人生觀和健全人格,強調內在真情實感的感化教育,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

課文中有許多中外文學名篇,也有古詩文欣賞,還有精品至情散文等等。這些文章都強調了文學本身的美感,注重了優美的語言情景和精巧的布局構思對學生的感染。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些文章時,應該調動學生的一切感官,通過視覺(幻燈、影視)、聽覺(錄音機)、想像(繪畫、描摹)等方面的感受來體味其中的真諦,從而領悟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礎上,教師若再適當引申和遷移,聯系實際生活,跟學生講一講人的進取心、愛心、真情等等,把這些內容在文章主題的分析中不知不覺的表現出來,學生既受到了美德教育,也提高了對人生的認識。

2抓住語文閱讀欣賞,進行熏陶感染

閱讀能力是現在語文教學中和寫作能力同等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我們教學中必須時刻關注的問題。古人的「涵詠」法受到了許多教育專家的青睞,它提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要求學生對文章的反復閱讀來感知它的主題,進而弄懂它的意思。這種整體感知法在語文閱讀欣賞中作用很大,同樣,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語文教材中選編較多的古文、白話文中的抒情散文、現代詩歌等內容,都需要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去感悟領會,使情感受到熏陶、感染。

3堅持課內外練筆,完善自我人格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通過指導學生寫日記、作文的'方法是之排遣不良的情緒,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其心理保健築起一道「防線」。日記是學生真情實感的流露,是學生心靈的密語。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心靈日記」,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鼓勵學生在日記中要說真話、訴真情。引導學生在日記中宣洩內心的喜怒哀樂、遷移情緒和升華情感,克服消極的心理狀態,完善自我人格,從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與此同時,教師往往能夠透過日記這扇反映學生心理活動的「窗口」,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線索。通過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有效的發現、糾正一些學生的錯誤觀點,幫助他們認識自己,超越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人格。

4重視口語交際課,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新標准中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課不僅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思維能力,而且學生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加強了交流與溝通,能夠讓學生的不良情感得到解脫,從而不斷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個性,使自己健康成長。如口語交際課《成長的煩惱》里三項活動都是圍繞「成長的煩惱」這個主題展開的,「說一說自己的煩惱」要學生盡可能的列出自己曾經有過或正在有的煩惱,這樣才能消除煩惱,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媽媽(爸爸、老師、朋友……)少年時期的煩惱」引導學生了解到煩惱並不是自己獨有的,關鍵是怎樣對待煩惱,並通過成年人對當年煩惱的認識和感受,從而得到生活上的啟示。「替朋友解脫煩惱」則是想辦法幫朋友解脫煩惱。這三項活動的設計既易化解學生心中的煩惱,又讓學生體驗到愛心的重要性,使學生安全度過心理上的不舒服,快樂、健康地成長。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讓學生能愉快地面對每一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為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賽群。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與滲透[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23)

[2]鍾鴻雁。 責無旁貸 勢在必行——談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緊迫性[J].科技風。2010(19)

[3]施小紅。充分發揮語文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滲透作用[J],生活教育,2011.10

[4初中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1(06)

[5]李文傑。試論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S1)

㈨ 如何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課題的提出
縱觀國內外和省內外關於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實踐和探索,並且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不少經驗和成果。但在學科教學中將如何進行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成型的、可借鑒的教育模式,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論述,缺乏實踐意義。一線教師在上課時如何進行操作仍然把握不好,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口頭上,實際效果不好。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這種形勢下的學習方式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這種民主的氣氛將有利於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個基本維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屬心理的范疇,因此,基礎教育改革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
2、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學生心理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3、構建符合我鎮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的教育模式的需要。目前我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各校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亟待全面發展和提高。為了全面提高我鎮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形成合力,形成以中心教研站為核心的輻射全鎮的網路,以點帶面,整體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實驗的方法和原則
(一)實驗的方法
1、變數實驗法 包括操作自變數、選定因變數、控制無關變數。
2、文獻法 通過報刊、書籍、網路等檢索搜集國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經驗,並加以分析、研究,提煉精華,以確保實驗的准確性、科學性。
3、分析研究法 在實驗過程中,合理運用測量、測試等問卷形式,通過分析研究獲取實驗的相關數據,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4、典型案例法 加強各校實驗班的管理,及時發現典型,總結成功經驗,由點及面,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
(二)實驗的原則
1、面向全體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普遍性的教育活動,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協調發展,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學生主體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生活。學生是自我發展的主體,通過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來訓練自我、優化自我。
3、點面結合原則。集體活動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全體參與個別對待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受到適當的教育又使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4、協同工作原則。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學校的各項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角度、多層次的協同工作,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5、針對特點原則(或因材施教原則)。和其他教育一樣,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三、實施的基本途徑:
1、建立組織機構。
成立了兩個小組:以教研站站長、部分骨幹教師組成的領導小組;以各校實驗教師組成的課題實驗小組。分工合作,搞好本課題實驗。
2、抓好兩個層次的隊伍建設。
提高層——市區級骨幹教師、各校實驗教師。要求自加壓力,主動承擔課題的實驗工作。逐漸成為「專家型」的教師。
普及層——各校學科教師。要主動完成課題組交給的各項實驗任務,加強實驗,總結經驗。
3、建立評比交流機制。在實驗過程中,教研站適時組織學科教學教研工作,在講座的基礎上,搞評比、競賽。不斷加強各校的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實驗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沒有現成的經驗,沒有捷徑可走,為了探索出適合我鎮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們努力加大了教科研力度。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心理活動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主陣地。為了保證活動課的質量,我們採取了「一定二學三評比」措施:
(1)「一定」即規定活動課的時間。為了保證活動課能順利開展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各校做了硬性規定,每周三下午第三節為心理活動課時間,雷打不動。要求教師做到「三有一寫」即有計劃、有備課、有總結、寫隨筆。
(2)「二學」即組織學習。一是組織學習外地經驗。為了搞好這項工作,課題領導小組先後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聽心理活動課,同時從外地借來活動課錄相帶,組織教師一節一節觀看,及時點評,摸索活動課的路子。二是組織學習省心理教育自讀課本,聘請區教研室的心理教研員做教材輔導。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和重點訓練項目。充分利用省心理教育自讀課本,上好每節活動課。
(3)「三評比」即組織教案、活動課、課後反思評比。每學期組織一次教案、活動課、課後反思評比活動。特別是活動課的評比,無論學校事務多忙,都雷打不動地組織心理活動課評比。每聽一節課,由教師談設計,找不足,寫感想,寫隨筆,一起交流,一起研究,提高了教師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施教能力,同時從不同角度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2、營造健康心理生活的課堂
學生喜歡在一個安全的課堂環境里學習,這個環境一定是平等、寬松、民主、和諧的。在這個環境里,與同學、老師甚至教材進行對話,講錯了沒有關系,提出問題有人關注,不認同老師的意見不會受批評,對教材有異議也沒有人指責;當學習遇到困難時會得到善意的幫助,當取得成功時會得到誠摯的祝福,當標新立異時會得到大家的喝彩。在這樣的環境里,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是一種迫切的願望,於是課堂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

㈩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積極營造寬松、民 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寬松、民 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人格發展,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而要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必須作出積極有效的努力,具體來講,教師要著重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教師要放下師者的尊嚴和長者的架子,把自身置於和學生平等的位置,把學生當作獨立的個體,嘗試和學生做朋友,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觀點,用民 主的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以溫和、民 主的態度對待學生的不同觀點並和學生一起分析和探討,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其次,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緒,在授課的過程中,保持微笑、親切和藹,在學生回答問題遭遇卡殼的時候,及時予以鼓勵和寬慰,以此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優秀時,同樣給予充分的表揚和肯定,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放鬆心情、獲得心理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這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無疑是大有裨益的;最後,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孩子的心靈都是敏感、脆弱的,教師只有對孩子充滿關愛,才能使其敞開心扉,才能搭建心靈交流和溝通的橋梁;教師愛的猶如陽光,會溫暖和照耀孩子的心靈,幫助孩子走出心理的陰霾,走進健康的集體生活。因此,教師在開展日常教育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溫暖,在孩子遭遇困難的時候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在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及時予以開導,久而久之,學生必然願意親近老師,願意向老師訴說內心的困惑,願意聽從教師的教誨,古人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講述的即是這個道理。
二、教師要深入挖掘課文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語文學科在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課文中不僅蘊含了大量的自然、社會、藝術、科學之美,還巧妙塑造了各式各樣、立體鮮明的人物形象,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總理,有甘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有心地善良、淳樸敦厚的農民朋友,有樂於助人、熱愛學習、從小樹立遠大志向的小學生,等等。學生在學習這些課文的過程中不僅會認識到色彩斑斕的世界,了解到更廣闊的空間,同時還會被這些高尚、優秀、感人的人物形象所熏陶和感染。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教師予以必要的啟發和引導,比如在學習《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時,教師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這一方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美好品質。與此同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青年人看魚、畫魚的畫面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此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作者之所以能夠敏銳捕捉到如此真實的鏡頭,都是源於對生活的摯愛。學生只有準確把握了這一點,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對別人的欣賞、贊美之情,進而發現、體會生活和世界的美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心靈得到了凈化、情趣得到了提升,同時在人格上還得到了顯著完善,可謂一舉多得,益處良多。
三、教師可在布置作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布置富有特色的作業,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設計有針對性的、分層次的作業,以此幫助那些學習基礎薄弱、自卑的學生,使之慢慢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又或者教師可布置一些具有心理針對性的作文,如《爸爸,我想對您說》《老師,您聽我說》等,為學生情緒的發泄和傾訴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使得他們內心的困擾和不適得到很好的排解;再或者教師還可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訓練,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廣泛涉獵一些優秀的書籍,讓學生在作品之中領悟人世間的真、善、美,進而得到人格上的熏陶、心靈上的啟迪、情操上的感染等。
四、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優化學生的心理和人格
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既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通常來講,對課內語文實踐活動,建議教師可多組織作文比賽、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書法比賽等,這樣既為學生展示才華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又能有效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而對於課外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可組織開展「社會用字情況調查」「志願者環保服務」「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交流、組織,增強環保意識和理念,學會貢獻愛心、關愛老人等,這種通過親身實踐得到的收獲遠比教師反復的語言說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能為學生接受,當然在完善學生的人格和心理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在當今小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復雜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為此,教師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備,積極努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語文學科中如何進行心理滲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