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的教案

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的教案

發布時間:2023-01-28 20:22:25

❶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

這種技術具有豐富的展力,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呈現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等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使學生的學習也更加直觀、形象、生動.然而,語文課畢竟是以語言閱讀為主體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因此,教師要正確把握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恰到好處地運用它.那麼,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呢?這是語文教師現下探討的熱點之一. 關鍵詞:語文 多媒體 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這一新的科技手段迅速滲透到教學領域,輔助各科教學.這種技術具有豐富的展力,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呈現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等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使學生的學習也更加直觀、形象、生動了.然而,語文課畢竟是以語言閱讀為主體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因此,教師要正確把握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恰到好處地運用它.那麼,如何把握多媒體輔助的度,正確運用多媒體呢?這是語文教師現下探討的熱點之一.我試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談幾點看法. 一、語文教學中應正確運用多媒體 (一)語文多媒體課件應緊扣主題,為教學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 有些語文課文情感豐富,意境優美,除了運用誦讀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時空造境.借用多媒體的光、影、聲、像等信息傳達出形象而又具體的物象,再啟迪學生動用想像的翅膀,進入詩情畫意之中,品味詩文的美.在製作和使用課件應重視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教材內容的處理與安排要富有彈性,即有疏有密,有起有伏,有張有弛,就如音樂的節奏一樣,密的地方教學內容多,速度快,學生注意力要集中,疏的地方坡度緩,進度慢,讓學生靜觀默想,只有這樣,才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 (二)語文多媒體課件應緊扣文本,為突破文中的重難點服務 有些課文中,許多學生因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感性材料而難以開展抽象思維活動,從而影響了對課堂教學難點的深入理解和准確把握.運用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觀察空間,創設逼真的情境,讓學生憑借具體形象去感受、體驗抽象的事物,進而突破難點,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學《豐碑》一課,文章中「風更狂、雪更大了, 1 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一節是全文的中心段,也是全文的難點.如何突破,解決難點呢?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製作三幅連續的動感畫面:第一幅即書中原圖,第二幅則是風雪交加的畫面,同時放大軍需處長在風雪中的形象,第三幅則是慢慢的軍需處處的形象淡化,而後出現一座晶瑩的豐碑,並在豐碑上刻有軍需處長的名字.學生看著這一幅生動直觀的畫面,聽著教師動情的朗讀,深刻領悟了教學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語文多媒體教學應充分考慮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情感 文字作品貴在以情感人,語文教學不容忽視情感的作用.文學作品在語文教材中所佔的比例很大.作為用語言構築起來的文學作品的教學應十分重視情感的交流.繪聲繪色、引人入勝的講解和分析,對於語文課堂來說,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課堂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每個有經驗的老師都能從學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後作出相應的反映;而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舉手投足、臉部表情得到鼓勵,受到啟發.這種交流是無聲的卻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手不離滑鼠,學生眼不離屏幕就隔斷了這種無聲的交流,使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另一種藉助於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所以教師在操作多媒體的時候要穿插富有感情的語言來進行多媒體教學. 二、語文教學中應有效地運用多媒體 語文教學不能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使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規范、生動、有說服力.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只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是難以實現的,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閱讀教學是不可缺少的.母語教學的規律也告訴我們:語文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傳統的「咬文嚼字」的方式來實現.語文課畢竟是以語言閱讀為主體,語言的魅力就在語言閱讀本身,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語言去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離不開對文字本身的感悟的.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媒體,學習語言,不用心讀是不會有收益的,而這一點多媒體幫不了多少忙.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學典故錢鍾書能了如指掌,順手拈來;毛澤東深厚的古詩文功底,才使他文章佳句疊出,文采斐然.由此可見語文學習中閱讀的重要性.如果一味的想靠多媒體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恐怕難以達到預期目標.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也不是藝術欣賞課.它和數、理、化等別的科學也不同.其它學科,師生雙方主要是在課上研究語言媒體所承載著的各種知識信息,而語文則是研究承載各種信息的語言媒體本身,研究語言媒體的組合規律,語文教學的終極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的主要媒介只能是傳統的語言文字.多媒體技術中的聲、像、畫永遠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師生雙方的語言交流.有些東西,只可「意 2 會」,是很難用聲音和畫面來表現的.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理解是很難用聲音和畫面來表現它的意境,所以傳統語文教學強調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一點.我們盡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像,但決不能用屏幕、畫面來代替文學意境.文字提供的想像空間遠遠大於直觀.我們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不能忽略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特點和傳統的教學規律,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尋找合適的切入點.CAI 課件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必須著力渲染,對一些疑難的問題,關鍵的過程要側重設計處理,真正體現課件的長處和輔助教學的功能.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夜鶯的歌聲》時,找來一些法西斯德軍的戰斗片,讓學生以看代學,而放棄了文本中的一些語言文字的理解,學生本該能從文字中「孩子從嘴裡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看著他」……能體驗到小夜鶯的鎮定自如、機智勇敢,可被錄像取而代之教學了,這種用影視替代學生的閱讀,用圖片代替學生的想像,必然會弱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存在的誤區及對策 (一)、忽視文本,盲目使用.現在真正能自己製作課件上課的語文老師並不多,而互聯網上課件頗多,可手到拿來.在起步階段,能主動拿來,總歸是值得肯定的.問題的關鍵是有些教師對課件的製作缺乏必要的認識.一個成功的課件凝聚著製作者的教學思想、風格、以及他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認識等主觀因素,就這個角度而言,課件是個別的,不可移植的.教學中對象不同,課件的內容、流程也應不同.如果忽視了這一點,盲目引進的結果只能是畫蛇添足. (二)、渲賓奪主,圖文脫節.有些教師一味追求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畫面生動,聲情並茂,將投影畫面弄得花里胡俏,課堂上音樂飄盪不斷,導致渲賓奪主,圖文脫節,干擾學生視聽,分散學生注意力.若教師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學生好新鮮的囗味,將插圖弄得過分誇張、變形,或者在不該插圖的地方插了圖,而插圖之後沒有解說,純然為了點綴畫面,求得所謂的美化效果.課堂上所選播的音樂不經過嚴格的挑選,與教學內容並不融洽和諧.這樣勢必會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因此,語文多媒體教學中運用圖片與音樂應嚴格挑選,要講究實效.圖片選用要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圖文的有機結合,不僅要能給人以感觀上的舒適感,而且要便於以圖釋文,據文解圖.音樂的選用要注意營造和諧的氣氛,渲染特定的心境,有助於師生情感的投入,理解的深入.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燕子專列》時,將《丹頂鶴的故事》一曲引入課堂.盡管《燕子專列》文中寫了瑞士人民為了救小燕子而不畏堅險的故事,而《丹頂鶴的故事》則表現了一位大學生為了挽救動物的生命而獻身的精神,細細比較,兩者相差甚遠,《燕子專列》主題是強調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而學生看了圖片《丹 3 頂鶴的故事》並聽了音樂後,得出的觀點是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也要「舍死救動物」,顯然與人要學會「珍愛自己的生命」是相背離的.這種強扭的硬用,只能使課堂徒增無效信息. (三)、為用而用,強拉硬扯.有些老師抱著「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強拉硬扯,將多媒體拖進課堂.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橋》時,將2008 年春節的一場大雪下廣州火車站人員滯留的畫面引入了課堂.盡管《橋》講的是一位老黨員與車站黨員都涉及關愛老百姓這一相同的主題,但《橋》重在表現老黨員捨生救人,唱響的是一曲悲壯感人的贊歌;而2008 年的廣州車站僅僅是黨員維持秩序,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的畫面,這樣的課件完全可以不用.這種出於狹隘的功利主義,以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來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義泥潭的評課標准,只能使課堂徒增無效信息,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以輔為主,忽視主體.雖然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較之傳統手段下的課堂教學確實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既讓教師擺脫了備課中的繁瑣、重復、低效的勞動,也使教師體驗到上課輕輕點擊滑鼠所帶來的方便快捷、隨心所欲的樂趣.不過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密集的資料,「講」欲過旺,滿足於將自己在備課中所搜集到的方方面面的材料一股腦兒塞給學生,唯恐有所遺漏,或者教師雖有留給學生必要的讀書、思考和討論時間的願望,但因擔心不便有效控制時間,影響教學進度,而代之以教師搜集的資料及不斷發問,最終是教師自己的圓滿解說,那麼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便被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更談不上主動參與學習,應有的思維與語感訓練也缺少了,其語文學習能力顯然難以提高. 出現上述誤區,我們必須認真對待,要讓多媒體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要以「當用不省,當省不用」為原則,提高多媒體運用效率:(一)、提高認識,以人為本.有什麼樣的教學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再先進的教學手段一旦掌握在觀念落後的教師手中也會變異.因此,在推廣現代教學手段的過程中,首先要改變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同時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都必須以人為本.(二)分清性質,切忌濫用.多媒體其實是一種工具、一種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因而,在教學中要注意語言文字的訓練,同時要注意多媒體與主媒體的關系:課件是多媒體,是手段,課本是主媒體,課件的根據是課文,我們必須以大綱為主,以課文為主,不盲目利用.語言文字雖然遜於其他傳媒,但文字能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思,可以在其構築的天地里「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三)當用不省,當省不用.在製作課件時,既要進行教學手段性的思考,也要進行教育目標性的思考.對多媒體的使用方面,要適時、適度,力求科學有效,做到「當用不省,當省不用」.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而現代化必須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我們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 4 同時,要冷靜,忌盲目,不能忽略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特點和傳統的教學規律,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才能讓多媒體這朵奇葩在語文園地里開花結果,才能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❷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設施在教學領域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有人認為,多媒體是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翼,應當發揮它的無與倫比的作用;也有人認為,多媒體用過多的音像閱讀代替文字閱讀對中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極為有害的。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呢?我個人認為應該把握以下幾條:
一、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利用多媒體手段的直觀性、形象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不管文字描述多麼生動,但是,總是存在著不夠直觀、形象的缺陷,從而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而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正使信息表現為文字、圖像、聲音和影像的有機融合,將語言文字所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想像的事物,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形式自然生動,內容豐富多彩,使得課堂教學更生動、更形象,從而很容易使中學生集中精力,並積極參與進去,最終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容量大、傳輸速度快、交互性強的特點,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具有容量大、傳輸速度快的特點,它用大屏幕基本取代了傳統教學中的黑板,省卻了用粉筆書寫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多屏信息的展示,信息量之大,轉變速度之快,清晰度之高,更是為黑板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其次,多媒體課件強大的交互反饋功能使得「學生為主體」這一構想成為現實。通過教師的精妙構思,在課堂上完全可以實現學生動手操作直接參與學習過程,在「做」中學,以「做」求發展,從根本上打破了課堂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
當然,在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我們也決不能被多媒體課件所束縛,由傳統教學的「填鴨式」教學法一轉而成為「電灌式」教學法,一味講求大容量,環節簡單,手法僵硬,使得大部分學生被一張又一張的圖片、一道又一道的題目牽著走,疲於奔命,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獨立的思考,當然就更沒有機會進行自己的聯想和想像了。
三、在教學過程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的特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首先,我們在製作面向學生的教學課件時,就應當充分考慮到課件的輔助性特點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欣賞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等諸多問題,努力體現教師在教學思想、教學手段等方面的精妙構思、大膽想像以及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為目的的教育思想。
其次,在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時,教師也應充分體現課件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性手段這一特點,讓學生作課堂和課件的主人,真正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為我們教學的唯一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我們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的目的,從而真正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效率。
總之,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一條漫長曲折的道路,需要我們不斷的創新與思索。

❸ 如何把多媒體運用到語文教學中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應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


設計課件時,始終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為指導,現代化教學注重的是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主體性,教師力求改變傳統的教師權威地位,把學生變為課堂的主動參與者,而教師則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指導者和協助者。所以在多媒體授課中我們要認識到計算機只是教學形式,用在什麼地方,達到什麼目的都必須由教學內容來決定,只有充實的內容和完善的形式的結合才能更好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應該著重考慮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注意與學生的交流,並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課件,真正做到課件為人所用,而不是人為課件所役。


教學方式應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和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接受能力,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二、多媒體的運用要為教學服務,使用要合理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義和盲目使用。必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各種媒體的不同功能,選擇運用。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注意多媒體的合理選擇和正確使用,充分考慮課型特點和課程教學目的,結合教師的授課與學生的反饋情況。把握好多媒體的度,不讓其喧賓奪主,避免長期使學生注視屏幕而疏於交流,教師備課時務必要考慮如何突出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主體性,在教學設計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使多媒體教學有較強的針對性。


在製作課件前,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堂課是否有使用課件的必要,如果傳統的教學模式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製作課件。在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適時調整,要能根據課堂教學需要隨時調整教學進程。不宜把素材製作成固定的模式。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應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


在語文常規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很簡單的語言把某個復雜的問題講得清楚透徹,並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邏輯力量,同時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這是任何現代技術不能代替的,又如傳統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背誦、分析、討論等教學方法,仍具有很多優勢,多媒體不可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而且課堂是靈活多變的,課件的內容是固定的,有時過多依賴多媒體手段反而不利於課堂的控制。因此,多媒體只能輔助語文教學,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手段。

所以,教師在運用媒體時,不是考慮怎樣更多地運用媒體,而是應該考慮怎樣才能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配合,相得益彰。


總之,面臨正在迅速到來的教育信息化浪潮,廣大教師要認清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學習並運用高科技教育手段,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揚長避短,使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❹ 多媒體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運用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多媒體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運用,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多媒體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運用(一)

初中學生的 抽象思維 不太發達,學起來枯燥無味,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著計算機網路的飛速發展,現代多媒體技術已越來越多地走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師教學時就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進行綜合處理,設計出符合教學需要的課件,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教學。下面我就談談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基本步驟

1、熟悉教材內容,把握教學目標,理清教學環節,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准備好教學設計。

2、根據教學內容製作課件,比如需要交互的可用Authorware製作,以展示為主可用PowerPoint來完成。教學時要靈活運用,不能一刀切。

3、備課前要先搜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信息資料,並將有關內容下載下來,為課件的製作做好准備。

4、經過比較、篩選,確定需要補充的內容,再將這些資料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分類編排,以備在製作時便於調用。按照備課的順序設計制出課件,運用到教學中去。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製作

1、一個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主要根據語文課文內容,並結合教學情況自由選擇、自由組織。通過交互實施雙向交流,從而達到在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提高學生素質與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2、多媒體課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教師設計時要做到:文字內容簡潔、重點突出;文字內容要逐步引入;要採用合適的字體、字型大小與字形。

3、多媒體課件中,要合理地加入一些音樂和音響效果,可以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同時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增加學習興趣。

4、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圖像比重要適宜,設計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幾個環節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

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性、形象性吸引學生,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情並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便於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體及網路信息資源這個教學工具,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傳遞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更多的聰明才智。我上酈道元的《三峽》時,利用Powerpoint,把紀錄片《話說長江》中“長江三峽”部分精彩畫面剪輯到課件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激情。通過直觀的感受,結合背景資料,電影片段,反復朗讀課文,展開想像,讓學生創造性地描述三峽四季的景象,既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陶冶了學生思想情操,培養學生的熱愛祖國山水之情。

2、突破課文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藉助多媒體手段合理地處理教材,不僅能有效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材,而且還能簡化程序,增加較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我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為了更好地表現父子情深這一主題,我就有意識地把“父親過鐵道,攀柵欄,買橘子”的場面製作成課件,學生就有直觀形象的感覺,教師要求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然後創造性的表達畫面的內容。學生再結合課文,就能夠准確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把握人物的形象。所以說教師有效地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對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多媒體課件還能將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圖像等直觀信息同步進行的優點。這是 其它 教學媒體無法突出達到的。語文教學中,我就利用這一優點,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再如,我教學《安塞腰鼓》時,便利用Frontpage做了一個簡單的“陝西民間藝術—安塞腰鼓”網頁。分為“黃土高原民”,“黃土高原風”,“黃土高原情”三部分,通過資料及影像的顯示,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通過閱讀課文,再聯系自己生活的 經驗 ,讓學生口頭表述,然後再展開想像,感受大自然的力量、生命的旋律。

4、啟迪思維,提供創新空間,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

語文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習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現代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能充分挖掘教材,有利於豐富表象,引發聯想,啟發思維,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在教學《向沙漠進軍》時,學生對沙漠的形成,沙漠對人類的危害還不完全了解。我就想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課前我通過網上搜索、剪裁,再結合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課件製作。通過畫面的對比,讓學生認識沙漠對人類的危害性。在運用滾動的畫面展示沙漠是如何向人類進攻的。這樣同學們就有了感性認識,再結合課文內容我就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沙漠不斷侵襲人類,人類能不能抵擋沙漠進攻,並且收復失地呢?學生們對這些問題特別關心,也很感興趣,就積極地討論,有時還發生激烈的辨論。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

總之,應用現代化 教育 技術是現代教育的趨勢和需要,作為新世紀的一名教師,應當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利用現代技術教育,充分發揮它在教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為提高學生的能力,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多媒體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運用(二)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在課堂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它可以更加自然逼真的表現多姿多彩的試聽世界,使教學活動充滿魅力。而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總是扮演著知識的“講訴人”、“傳播者”和學習活動的“領導者”的角色。這樣的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沒有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的學習活動,不能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需要創新,只有這樣,才會有生命力。多媒體教學將圖象、聲音、動畫集於一體,促進了課堂教學內容、 教學 方法 、教學過程的全面優化,提高教學效果;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

下面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使枯燥的識字變得情趣盎然。

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走入課堂,的確具有其它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語文教學中,這種優越性表現得尤為突出。《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識字教學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形象直觀恰恰是多媒體的優勢所在。因此,教師運用多媒體能具體、生動、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全面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低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例如學習“句”字時,課件出示水泡泡,聯系具體事物認識句號,理解“句”字的意思;學習“串”字時,課件出示一串串水珠,把識記“串”字同認識省略號的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又如利用多媒體教“顆”字,課出示件幾幅圖,讀一讀圖下詞語,啟發學生 說說 發現了什麼?(一棵樹、一棵草、六顆豆子、無數顆星星)。由“顆”字引出已學過的“棵”字,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容易找出這兩個字的不同之處。(棵,用於花草樹木,多指植物的個數;顆,多用於圓形或粒狀的東西)。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生字,又訓練了對形近字的區分。

高爾基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慾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識字教學中,課件的運用直觀形象、情趣盎然,師生互動,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又使課堂教學達到了輕松愉悅,令人難忘的佳境。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閱讀課上思維更積極主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例如學習《七律 長征》這一課,從年齡特點看,五年級學生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對毛澤東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的理解也有一定困難。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為學生解決疑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利用多媒體建立起信息資源的聯系,是學好這首詩的關鍵所在。為了拉近學生與詩的內容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領會毛澤東筆下詩句的內涵,感受紅軍英勇無畏的氣概和樂觀精神。我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參與,課前發動學生,並讓家長配合搜集關於長征的資料、圖片、錄像,然後有選擇地做出課件。上課伊始,同學們在交流歷史資料基礎上,課件播放毛澤東對長征的一段評價,這樣,拉近了學生與詩的距離,激發了學生誦讀和深入理解詩的興趣和熱情。用錄像畫面體現“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經歷的“萬水千山”, “大渡橋橫鐵索寒”的畫面來體會其中的“寒”字,從而深刻體會紅軍長征途中數不盡的艱難險阻;錄像畫面再現攻佔臘子口的壯烈場面,展示爬雪山場面,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他們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

多媒體將空間擴大,將時間拉長或濃縮,教師根據需要自如運用,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認知、理解並掌握最大量的知識。可以說,教學沒有多媒體,猶如演員沒有道具一樣,難以發揮應有的水平。

又如在教《荷花》一課時,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碧綠的荷葉,美麗的荷花,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出一幅動態的荷花圖,優美的畫面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極易喚醒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的興趣。在學生的陣陣贊嘆聲中,那“碧綠的”、“挨挨擠擠”、“大圓盤”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自然而然涌現出來。在老師聲情並茂的解說中,再次讓學生感受到荷花的靜態美,使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事物。這樣的教學,教師變口授為操作演示,通過看、聽、說、想,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完成了學習任務。通過觀察彩色畫面,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運用,把音頻的、視頻的,多維教學信息材料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一起調動起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寫作能力。

葉聖陶說過“生活猶如源泉, 文章 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 作文 課上,學生最苦惱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彌補學生課堂上的這一空白。例如,我在習作教學《秋天的一處美景》時,藉助影像,展示了祖國的名山大川: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的亞洲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風景如畫的西湖;美麗的西雙版納等。這些色彩豐富的畫面,配以優美的聲音,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與靈感。在作文教學中,多媒體的出現為我們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在廣闊的視覺和美妙的聽覺中得到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提高了寫作能力。

總之,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它給語文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給教學改革帶來了勃勃生機。

❺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以皮亞傑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家提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四大支柱,即「情 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其中,把情境教學放在了學習環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創設教學情境就是指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環境或氛圍,使學生猶如親臨其境,從而激發其情感體驗,達到對作品內容具體而深刻的理解。

(二)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效果,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
美國視聽教育家戴爾在他的「經驗之塔」理論中曾提到學習要從具體經驗人手,逐步上升到抽象。多媒體教學能創設生動直觀的情景,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無法直接感知的事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顯示出來,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面對一個接近事實的課文情景,從而更好的理解有關的語言文字,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從視、聽、觸等方面為學生提供的多種信息成為了學生理解課本內容最好的鑰匙,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從形象思維順利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

(三)運用多媒體提供寫作素材,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文學課程的學習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分析和鑒賞能力,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會看作品,能看作品,還要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因此,運用適當的方式鼓勵和幫助學生控制自己的學習動機,提高寫作水平,樹立成功的信心,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在傳統教學中,知識的傳播方法比較單一,「講、練、評」的教學方法已不能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持續活躍的狀態,無法提高學習效率,而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把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事、物通過處理,利用多媒體直觀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媒體中鮮活的畫面,清晰的文字、動聽的音樂、生動的解說大大增強了教學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地喚起了學生的情緒,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寫作的慾望,使學生有一種趕快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情景寫下來的沖動。在教學中,我常舉行課堂討論和學習小組活動,每次都要求最後總結成一篇小論文

❻ 如何利用多媒體實現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生本互動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篇佳作,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的認識和對人生的體驗,學生學習這些文章,有助於豐富其精神世界。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促使學生感悟文本內涵和體驗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和體驗學習的空間,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達到用情感悟文本的境界。小學生正處於思維活躍發展階段,他們對於網路世界充滿著好奇,教師在語文課堂利用多媒體實現語文互動式教學,可藉助投影儀播放音樂或是網路圖片等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文本內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情境下的生本有效互動。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第二冊《草原的早晨》這一節課時,一些學生只在電視上看見過草原,對草原有著模糊的印象,教師要在課堂上讓他們通過課文學習感受草原的魅力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或圖片資料,配置一段優美的音樂,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大草原之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教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疑問逐一解答,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環境中實現有效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實現生生互動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對知識的渴望程度相對較高,他們碰到新鮮事物都喜歡問個為什麼。多媒體互動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形成一種互動式的討論和學習模式,促進教學模式向著新型化的方向轉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於小學生處於對新事物的認識階段,他們對課文中的一些抽象事物理解不夠全面,即使能夠理解一些簡單的文字,但是對於文字涉及的相關畫面難以想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形成相互交流思考的氛圍,增強了對文章的學習和記憶。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第四冊課文《誰的本領大》時,教師首先找出太陽能的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看,然後播放台風等造成的自然災害視頻,讓學生感受太陽能和風能的威力,並向學生提問:「在這些自然資源中誰的本領更大?」學生學習課文,圍繞問題相互激烈地交流、探討,結合視頻資料及課文內容,爭相運用有說服力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形成了生生互動學習的場面。最後,教師對課程教學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太陽能和風能各自存在的優勢,學生通過各個環節的互動交流,實現了理解文章主旨的教學目的。 三、善用多媒體進行有效溝通,實現師生互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並不是毫無熱情的將知識由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的心靈互動。」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一味地講解教學內容,學生處於被動狀態,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也無法提高整體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多媒體互動式教學模式,有助於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將學生被動的傾聽轉化為主動接受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參與意識,讓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有效溝通,形成課堂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應。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第四冊《木蘭從軍》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動畫展示的形式
播放木蘭從軍的場面,重點引導學生觀看木蘭扛著長槍、穿著盔甲的畫面,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思:「木蘭為什麼要從軍?從軍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文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釋疑,消除了學生的學習畏難情緒。學生還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提問,教師作為學生的主要交流對象,通過發揮導向作用對學生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實現了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交流。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生境互動
課堂互動教學是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教學模式和手段。在語文課堂上,除了師生間的教學互動,還需要教師創設課堂情境,在具體課堂語境中進行交流與溝通。所謂「生境互動」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空間和有限的時間內,通過某個群體的具體生境進行的討論和交談。例如在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長江之歌》這篇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結合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山隨平野闊,江入大荒流」「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利用多媒體提供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想像長江的奔流之勢,讓學生結合自己親身所見、所感和所思,將自己的感受與作者描繪的情景進行對比,體會詩句描述長江的磅礴氣勢和波濤洶涌的激流。教師接著創設游覽長江的情境,讓學生扮演遊客,談一談觀賞長江的感受。通過交流,學生體驗到了課文描繪的長江奔流的氣勢,感受到了作者對長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生境互動要求教師從學生平時的所見、所感和所思,與課堂上的情境相結合,通過具體的意象,引導學生進入課本內容的學習。又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三亞日落》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多幅日落的場景圖片,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日落的美麗。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想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不同場景中的日落情景,例如陰天、晴天等不同天氣下的日落奇觀,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真切的場景,從而實現學生與課堂教學情境的互動,使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得到升華。
總之,在網路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採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網路教學使得師生之間的角色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學生不再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被動接受者,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灌輸者變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促進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學中對於網路資源的合理使用能夠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課文的主旨,自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活躍了語文課堂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❼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直是廣大語文教師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標。而其中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促使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的最優化。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發揮其教學功能,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把聲、像、圖、文、情境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小學語文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應遵循五項原則。
一、有度講究趣味性原則
採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趣味性強是它的明顯特徵,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可以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示的東西栩栩如生地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千姿百態的四時風光,如臨其境地聆聽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響,從而增添無窮的趣味,刺激學生的各種器官,寓教於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二冊)是一篇歷史人物傳記,主要寫了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萬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師僅利用幻燈或掛圖,單靠課文的描述來讓學生體會當時借箭的場面,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有一些難度,並且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必然會下降。在教學中,如恰當地運用了CAI課件,集圖、文、聲一體,此時,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情景,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理解,從視覺與聽覺上突破了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的難點。
再如《冀中的地道戰》(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這篇課文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勞動人民及游擊隊是如何利用地道這一有利地勢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很多學生雖然看過地道戰的故事,但對地道打擊敵人及保護自己的各種關口並不理解。如文中所說的「孓口」,有一位老師就成功的利用CAI課件的展示,使學生從視覺上理解了「孓口」。再如在CAI課件中還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對敵人進行打擊,又是如何對付敵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興趣從聽覺、視覺上理解了這一「地道戰是個奇跡」的難點。
因此,CAI課件的運用能增強視覺動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個個思維活躍,情緒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從而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可見,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才有成功的信心,才有對知識的渴望,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和優秀的學習效果。必須明確,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易於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講趣味務必注意好「度」。曾有位教師教學時,一會兒放錄像、聽錄音,一會兒用計算機控制顯示畫面,一會兒又使用投影,將各種手段都盡可能地使用,雖然熱鬧「有趣」,卻因教學手段的演示過程喧賓奪主地替代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學生注意力分散,興趣由教學內容轉向了教學手段。這樣的課只是讓學生過了一把新鮮癮,教學目的並不理想,這也許是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所始料未及的。
二、有機運用直觀性原則。
直觀,是多媒體的優勢。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集成在一起,使純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使抽象的、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成為具體的、動態的畫面,從而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學生的直觀感覺。有些平時不易看到或接觸到的東西,用多媒體展示,更方便學生了解。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們可以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展現於學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分析課文時,再出示爬山虎長長藤蔓、細絲樣根須、不同時段葉片顏色的特寫投影圖片,由學生仔細觀察後講出爬山虎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再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講台上端放著兩盆碧綠的萬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懸掛著周總理的遺像,遺像上披著黑紗;學生的課桌上放著每人精心製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滿了庄嚴、肅穆的氣氛。
考慮到課文所產生的歷史背景與學生所處時代有一定的差距,單憑教師講述很難喚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了首都人民在長安街上送總理的實況錄

❽ 如何更好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和標志,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注重素質能力與創新精神的新課改時期,如何科學地利用信息技術,用多媒體為語文學科搭建創新平台,是眾多教育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問題。作為21世紀的青年教師,我們不應該再拘泥於舊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積極投身於教改,自覺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理論,不斷探索新的更合適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這其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個極有效的新的教學模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更是明確規定: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引起許多爭議,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或是收獲與風險並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我在這里,主要想結合自己多年來使用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的一些切身體驗,談談在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時,如何揚長避短,充分合理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來為己所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有不足之處,敬請指導。 一、正確認識首先,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一、多媒體教學的涵義。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二、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1、多媒體教學可以營造恰當的情景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上用多媒體創設恰當的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從視聽諸方面接受與課文相關的教學信息,增加對課文的學習興致,產生學習探究的興趣,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了,因為興趣是學習最重要的直接動力,是發展智力的活躍因素。學生有了內在興趣,可以表現出高度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用多媒體教學時,如果能設置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導入吸引學生學習的熱情非常重要。2、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拓展延伸教學空間 。多媒體教學可以拓展教學空間,開闊學生視野,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層面。在拓展教學空間的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問題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認識。3、用多媒體教學能擴大課堂容量,加快課程進度,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預先設計好的課件,我們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學內容,而改變以往先板書、後空泛講解的低效程序。同時,在展示方式上一改過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圖文結合體,使同學們利用圖片展示的鮮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記憶板書的重要內容。同時,還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4、多媒體教學可以化抽象為形象,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中學語文課本所選的教學素材范圍涉及面廣,除了學生常見的小說、詩歌、散文、文言文之外,一些科技性說明文、哲學論文等也有選載,而在學習一些內容相對來說較為陌生或比較抽象性的文章來說,要讓學生接受就不那麼容易了,而藉助多媒體教學就可以轉變這種狀況。
三、多媒體教學的劣勢。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於課堂教學固然是好的,但一味地趕時髦,追求形式,濫用多媒體,顯然又使我們的多媒體語文教學走入一個誤區。
1、過分追求形式,內容華而不實。
教師在製作課件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過多地加入了音樂視頻及其它一些動畫。雖然課堂氣氛變得很活躍, 但課堂的重難點並不突出。整節課熱熱鬧鬧,學生上課看得眼花繚亂,下課變得暈頭轉向。最終造成本末倒置,使本應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多媒體變成了追求多種感官刺激的干擾源,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扎實地進行語文基礎教學,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2、用做課件代替備課,以多媒體演示代替上課,助長了教師及學生的惰性。一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搜索資料、整合素材、設計並製作課件上。過分地強調課件的重要性,認為只有使用課件才能把課上好, 甚至認為板書都是多餘的, 教師們不再重視三筆字、朗誦等基本功訓練,因為不需要,也因為在信息化教學中,動動滑鼠就可以達到。 教師成了一個點擊滑鼠的工具, 電子板書占據了整堂課, 學生不再認真做筆記, 而更依賴於拷貝教師的教案。 聽覺和視覺成了一節課最重要的環節。 孰不知親手演練才是學生學習及鞏固知識最重要的環節。
3、看似精彩的設計,單一固定,扼殺學生的想像思維力。
語文教學注重的是以閱讀為基礎,讓學生在對文本的欣賞和再創造,在與作者的「共鳴」中,激起自身的情感體驗。而每個學生因生活環境、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不同,會對文本產生不同的理解,正所謂「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在過多使用多媒體的教學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總被限定在教師設計的課件中,把生動的藝術形象地固化在簡單羅列的

❾ 如何利用多媒體組織語文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對客觀事物選擇的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和參與客觀事物選擇的態度,也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特別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傾向性。興趣在學生的認識過程與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驅動作用。然而,興趣並非天生就有,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趣味性、獨特性來滿足學生的心理而引起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影像等多種信息於一身,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形象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歷來被許多人公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由於以往教學手段的落後,情境教學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現在可把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同情境教學這一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的整合。在教學時根據需要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和生動,富於感染力,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等豐富的媒體表現功能,從形、色、聲、情上調節課堂氣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誘導、激勵、喚起學生的感悟,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興奮,使之輕松活潑,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有位教師講授《雨霖鈴》時,在多媒體課件片頭,導入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曲,上課鈴一響,課堂上彌漫著如泣如訴的歌聲,學生的心頓時被這種纏綿悱惻的離愁別緒牢牢攫住,進入上課的狀態也就非常的自然了。再如,在一堂觀摩課上,一位老師在講授《茶館》這一課時用「3DMAX」設計了一個片頭:土黃色的「茶館」立體藝術字,帶著淡而長的火焰,在灰白斜條相間的背景上緩慢旋轉,配上凄婉的音樂,給人以風雨飄搖、蒼涼哀傷的感覺。學生一進入課堂,自然為之感染,這樣再去分析「茶館」的變遷,感受人物的情緒,就水到渠成了。
2 .寓樂於教,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像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准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戲,把學生帶進了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他們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他們願學、會學、樂學。例如這樣一組詩句:
1.留連戲 時時舞,自在嬌 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2.明月別枝驚 ,清風半夜鳴 。(辛棄疾《西江月》
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 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4.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 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每一句詩中都有空缺,這時,學生只要將「蝶」、「鶯」、「鵲」、「蟬」、「蛙」、「燕」這些圖形拖入相應位置,圖形即變為文字,詩句也就完整了。這樣,學生不僅背熟了詩句,還增加了對詩歌的感性認識。游戲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可以將呆板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更易於被學生接受和掌握。
3.化靜為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計算機能為師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難免枯燥無味。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克服了這一缺陷,靜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軌跡運動,可以像拉窗簾一樣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靜態的圖畫可以像動畫一樣變化移動,可以像流水般呈現一幅幅變幻的圖像,色彩可以變化,速度可以控制,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起來,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初中語文《雷電頌》這一課是郭沫若的劇本節選,內容是屈原在獄中的一段獨白。在教學時就可設置精彩的朗讀片段,再配上逼真的音響效果。那轟隆的雷鳴,怒吼的狂風,能把人帶入情境與天地同化。這樣既活躍了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促進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再如《口技》中,利用多媒體呈現許多動物的圖片,運用動畫模擬動物的叫聲,將學生引入到即將學習內容的有關情景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變難為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形象思維優於抽象思維。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能模擬模擬,化抽象為形象,它不僅能展示文字、圖片、圖像聲音於一體,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能力,還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認識難度,變難為易。反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順利地過度到抽象思維,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還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延伸和拓寬教學時空,通過圖像、聲音、色彩和動畫,傳遞教學信息,解決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製造成的教學難點,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養並發展了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望天門山》一詩的教學中,天門的形象,「開」和「回」是怎樣與山水聯系在一起的,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問題。教師可以依據課文設計景圖:將兩座山繪成門樣,兩山夾縫中滔滔長江水急流迴旋,沖破兩山阻隔,一瀉千里。遠處,紅日碧水間,一葉白帆飄盪而來。藉助幻燈投影,物象直觀,由文到圖,學生就能理解「門」「開」「回」的意義,對詩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運用多媒體,發展學生的思維
在常規的語文教學中主要靠教師的語言或者比劃來使學生理解,輔助的工具不外乎是表格、掛圖或擺模型等。有限的表達和單調的教具往往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或者使學生的認識受到教師個人意識的限制,使得學生的思維認識個個相似,無創造力地服從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如果在教學中採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根據教學內容配合相應的聲、圖、視頻、或者動畫等,在優化的教學環境下,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性和積極性,又可將抽象的東西通過計算機的模擬功能變為具體化、形象化,將靜態變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再配合教師的講解,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去積極地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調動聲畫,豐富表象,培養想像力
在整個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由直觀形象到抽象思維過渡,而有足夠的表象儲存是學生成功進行想像的必要條件。表象越缺乏,想像的素材越少,其想像也就越狹窄、膚淺;表象越豐富,想像的素材越多,其想像才會越開闊、深刻,想像的內容也就越具體、越完善。因而,在教學中運用投影或動畫創設課文情景,把活動的形象、逼真的音響和變化的情節展示給學生,以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嗅覺表象和味覺表象等;運用多媒體還可以突破課堂的局限和學生生活范圍和知識面的制約,豐富學生的表象,從而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幫助學生掌握感性知識,並發展抽象思維。如清代文學家姚鼐的《登泰山記》中有一句「是日,觀道中石刻」,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由於表象儲存中缺乏相關表象,在理解時就可能會發生偏差,將石壁上巨大的題刻誤解為刻有碑文的石碑。全無泰山作為五嶽之首的氣魄,體現不出泰山這一自然人文景觀的特色。而運用多媒體,首先給學生展示一幅泰山石刻的圖像,以此表象作為材料再進行想像,學生的想像就會順利、准確多了,想像力也就越發展。
2.把握特點,因勢利導,增強創造力
無數實踐證明,只有在學生主體對所學的知識展開活躍的心理活動時,才是最佳的求知狀態。然而,長期以來,學生自主對與學習的活動處於被封閉狀態,自我的深層感覺未被喚醒,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後缺乏對知識的遷移能力,不能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更不善於在不同的語境中靈活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形象可感性,多層次、多角度、多途徑地講授知識,使學生能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初中語文第三冊中王維的五言律詩《使至塞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曾評其詩「詩中有畫」,在講授這首詩時就可以抓住此特點,所涉及到的景物: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皆可入畫。學生可根據詩意自由發揮,加以比較和鑒賞。這樣既引導了學生的思維,又巧妙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對作品心領神會的過程中進行想像,表現出活躍的創造力;而這個過程又給人以美的享受,凈化心靈,達到真正理解作品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的目的。
3.開辟立體多向深層的思維通道,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多媒體教學通過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視聽並舉,左右腦並用,眼、口、手、耳、腦多方位調動,全身心投入,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更趨靈活、全面、立體。語言信息、音樂圖像、特定情境結合,刺激控制形象思維的大腦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維的大腦左半球同時發揮作用。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進入高度的情境之中,學生情緒振奮,思維活躍,通過「生活顯示、實物演示、音樂烘托、圖畫再現、參與體悟、語言描述、想像創造」等途徑能激發學生的思想解放,使思維發散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在學習活動中,若能集中注意力,則大腦皮層優勢興奮中心就能夠保證對當前作用於大腦的事物或信息產生最清楚的反映。多媒體教學依據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實際學情,採用或交換媒體,多種媒體有機配合,學生在保持自由、寬松的心理狀態的同時,始終充滿著新鮮、新奇、興奮感,由於注意力高度集中,他們的思維就能時時聚焦在教師的控制下,且能深入到教學內容的深層。
(三)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採用講、練結合,容易忽視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忽視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多媒體技術參與教學則可以最大限度的加強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等多種學習的整合。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這一優勢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形成自主參與情感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們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或者再配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學生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樣教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累,有些學生甚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課堂上提供信息,通過動畫,錄像等激起學生興趣,再以人機「對話」的交互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現出來的東西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較真切的認識。如在敘事詩《賣炭翁》一文的教學中,將賣炭老人的悲慘遭遇以動畫方式逐條向學生講授,學生得到直觀認識,興趣濃厚,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大量以往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要點。在講授結束後再以一些補寫鏡頭讓學生從中找出課堂上的不足,復習所學知識,得出答案,這樣,學生就能很快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
2.提供自主學習目標,增強自主參與意識
自主性學習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者,而是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調整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把自己變成「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從而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現型的主動學習。
提供自主學習目標的意義在於體現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針對學習內容明確相應的任務,進而圍繞目標讓學生自己主動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他們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異,把他們弄不懂的地方、錯誤的地方都擺在桌面上,再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摒棄錯誤,發現真理,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這樣,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要學習的東西,能夠積極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在《蘇州園林》一文的教學中,對於本課的重點—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可以首先通過錄像片段展示蘇州園林的美麗風光,讓學生從中直觀地感受出蘇州園林的美,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課文,再設計一些問題,學生大多能很快發現問題,有的發現不了,通過討論發言,學生們基本達成共識。這樣,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分析,從而提高他們參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設有利條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創建有利於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環境及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可以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組織講解教案上,而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初步了解知識要點,再從教師提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中獲取學習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結合實際、探究解決問題。把學習資源作為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探究、發現的對象,幫助學生理解原理,並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如何從書本理論中獲取知識、理解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如何進行問題探究,並利用資源材料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體獨立參與學習,發揮主體作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4.創設問題情境,提高自主參與能力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在於教給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再過渡到「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將自己放在特定情境中,結合先前所學的知識思考問題,參與解決問題,教師加以指導,從而提高學生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語文審美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通過語文教材,在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一系列審美體驗的過程中逐步培養的。這些教材文質兼美,蘊涵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還具有實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觀形象地展現課文的藝術形象美、意境美和語言美,喚起美的情趣,撥動美的心弦,使學生為之萌發激情,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
1.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
學生的審美感受力,是審美感官直接對審美對象進行感知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所見所聞的觀察、傾聽和體驗,猶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教會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學生的感知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它伴隨著敏銳的選擇力,把主體的注意力穩定地引向對象,同時,這種感知又具有整體性。當對象呈現於眼前時,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經過教師的引導,一定時間的靜觀默想,消化理解,再將這種無意識狀態轉為感知,把整個形象分化成為個別感覺再組合為一個完整的新的形象,完成感知過程。
針對學生的感知心理,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要讓學生置身於美的氛圍中,通過視覺和聽覺去發現美、感受美。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再現情境,運用線條、形狀、色彩、聲音等外在形式,具體、直觀地再現課文中豐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語言文字的間接顯現化為一定的物質材料來直接顯現,增加感知強度。學生藉助電教媒體,突破文字的障礙很快地進入課文情景,積存於記憶深處的表象迅速復現,與眼前的形象串聯、疊加,幻化為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審美形象,從而提高了審美感官的靈敏度、活躍性和統攝力。如教學《愛蓮說》,在導入新課部分就可以運用一系列蓮花的圖片動感地出現在畫面上,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場面,藉助鮮艷的色彩,古箏的音樂,渲染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使學生入情入境,感情為之升華,迅速領悟形象的崇高美。在朗讀鑒賞部分,輔之優美抒情的配音課文朗讀,同時配以動畫,營造出美的氛圍,引起學生視覺和聽覺的感官興奮,享受審美愉悅,身臨其境,感受意境美。
2.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力
學生的審美鑒賞力,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對美的事物的領悟和評價的能力,它是包括審美想像能力和審美理解能力在內的一種對美的自覺認識的能力。
想像力是人類的高級屬性之一,但是學生的想像力尚不發達,生活閱歷淺,記憶中的表象儲存貧乏,因而單 憑抽象的文字元號,很難呈現形象,激起美感。如果把文字所要表達的內容訴諸視覺畫面時,學生便可依據具體的視覺形象,喚起豐富的想像。投影片、錄像片的色彩,可引起學生的簡單聯想;看畫面、聽錄音後的描述,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再創造性想像,幫助學生的認識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有限的媒體中得到更多的東西,促使學生閱讀時始終保持思維的活力。
在語文審美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情感體驗達到升華,提高審美理解力。由於學生的情感,還停留在淺層次方面,他們注意的是畫面上呈現的形象,喜愛的是輕快的旋律,跳躍的節奏,所以,適時地運用電教媒體,使課文中語言文字傳遞的情感信息和形象直觀情感信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對學生的感染就更為強烈,得到「高峰體驗」,感受「情感的美」。再通過細膩品味和冷靜分析,感受「理性的美」。如在教學《愛蓮說》時,將蓮、菊、牡丹的形象相對應的在畫面上出現,讓學生自然地理解作者的用意是將這三種花分別象徵三種人,象徵著三種不同的對人生的態度,從而理解這篇文章的主題。
3.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審美創造力,是指學生按照美的規律直接創造美的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要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同時掌握創造的技能、技巧並在實踐中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中介,使學生由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轉化,為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架起橋梁。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在授課結束後,就可以出示一張木刻畫《俯首甘為孺子牛》,讓學生觀察畫上的魯迅的表情、動作、眼神,以及在他的號召下,進步青年們的表現,從而理解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形象的崇高美。
「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的電教媒體,通過美的藝術形式,創設情境,激發審美情感,使學生真正進入「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從而實施語文的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❿ 如何高效的運用多媒體上好語文課

一、多媒體能給學生帶來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准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戲,把學生帶入了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很多抽象的、不可觸摸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場景感受,心理情緒,思想感情等,變得更直觀,更容易感受。
如講授巴金的《鳥的天堂》時,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提供的畫面進行朗讀,使教學內容呈現出形象生動的特徵。給學生以新鮮感,促進學生產生用聲音再創情景的更大欲求。將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閱讀課文,把在學習新知識時的創新慾望和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新力,並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
二、多媒體能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人物形象具體生動
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手段,可以使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的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可以拓展語文教學的信息通道,刺激學生的感官,強化對實物實景的視聽感受,使學生能形象地感知課文,對課文的理解必然會深刻得多。
在講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時,我就把多媒體積極利用起來。課文寫到了聞一多作為一個革命家,作為一個民主戰士在群眾大會上的一次演講。對於我們成人來說,我們都知道,這其實寫的就是李公朴先生被害後做的最後一次演講,這之後,聞先生就被國民黨反動特務殘忍地殺害了。但作為初中生,他們對這段歷史就非常得陌生,他們只會當作一次普通的群眾演講來對待,他們看不到這背後的故事,也感受不到那個黑暗的時代。我在這個過程中從網上截取了電視劇《解放》中關於這次演講的視頻,學生看得非常動情,以至於看到特務槍殺聞先生那一刻,都情不自禁地發出與聞先生類似的大喊。我想,這是學生在結合了文本與多媒體的共同觸動下,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才發出由衷的憤怒。多媒體讓這堂課生動起來了。
三、多媒體可以將語文知識無限擴大,使語文是鮮活生動的「萬花筒」
語文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將課內外的東西聯系起來,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包括書本所傳授和解答的「道、業、惑」,也包括社會歷史文化的經驗積累,還包括社會人際的交往過程,人文歷史的沉積。「見多識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就是語文知識的廣泛性和包容性,所以,語文的學習既強調博覽群書,更要求「於無字處讀書」。多媒體語文教學,可以說是學習語文知識的最佳學習方法。
四、多媒體能讓學生對文字有更多的想像空間,讓文字鮮活起來
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更深入細致地領悟、理解課文,進而形成語文能力。如教學《趙州橋》一文的第三自然段:
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互相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
多麼優美的語句啊!可是在學生的心目中,卻很難清晰地想像出它們的樣子。通過多媒體,讓那千姿百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映入學生的眼簾。這樣,文中的句子不再僅僅是些呆板的文字了,它們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句子理解了,同時也啟迪和感染了學生的心靈。
五、多媒體能帶給學生聽覺上最美的感觸
語文的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聽著標准化的課文朗讀,看著屏幕上的場景畫面,領略文章情景的深刻寓意。課文朗讀,這一作用則更為突出。如在教授《安塞腰鼓》這課時,作者自己配著鼓點的朗讀,時而如小橋流水般舒緩,時而如暴風驟雨般急促,學生不僅學會了正確標準的朗讀,更學會了用心用情地去感悟安塞腰鼓的雄渾與厚重。沒有多媒體的配合,一個朗誦再好的教師,也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這樣的教學,等於是把大型音樂朗誦比賽,搬到了課堂。坐在教室里,就能欣賞這樣一場音樂的盛會,有哪個學生會拒絕呢?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讓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的審美對象,使學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讓語文課變得無比生動,無比鮮活。

閱讀全文

與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的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