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初中語文如何創設情境

初中語文如何創設情境

發布時間:2023-01-30 22:58:43

⑴ 怎樣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創設

如何有效地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有效教學,是作為語文教師所關注的首要問題和追求的根本出發點。筆者認為在初中語文課堂實施情境教學,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努力創造自由、寬松、民主、平等、和諧、樂學、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使學生的自由得到發展,學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揚教學民主,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鼓勵和督促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對學困生和潛能生更要關注,多與他們溝通,不挖苦、不歧視,用真情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減少他們因學業成績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壓力,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促其建立自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自覺地培養自己的語感。
在教學中,應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讓他們准確寫出一個成語,背會一首詩,回答一個問題,做會一道題等;課堂回答問題時、作業批語、作文評語中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喝彩,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篩選正確的信息,理出課文思路,掌握文章結構,領悟作者意圖,最終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教師再適時適地的做出適當的表揚和鼓勵等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只有學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語感訓練,不斷培養和提高語感能力。
在課前,教師應根據內容結構和人的思維規律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並把巧設問題情境,解決疑難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就會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積極思維。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往往閃現在質疑、答問、討論或練習之中,而獨創性見解的表達或挑戰性問題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瀾,使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用優美音樂渲染情境。音樂是一種神奇的語言,它可以直達聽眾內心的深處,喚起情思,引發共鳴。如果在課堂上適當的使用音樂渲染的方法,則在課堂氣氛營造上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樂渲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藉助多媒體或錄音機,播放教師事先准備好的音樂或歌曲。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適時跟著唱上幾句,此舉能有效地振奮學生的精神、引起學生的注意、加深學生的記憶,且效果遠遠勝過多媒體和錄音機。
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適當開展一些合理的學習競賽活動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魯納就在他的發現學習理論中強調,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學中,針對學生,可適當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習興趣。例如,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課前幾分鍾,引導學生搞一些小競賽,如朗讀、朗誦、演講、講故事、猜謎語、背記格言警句、書法、聽寫字詞、背誦古詩文、默寫課文成語、寫作文片段、介紹名勝古跡等等,同桌之間比,小組之間比,男女生之間比,班級之間比,把競爭帶入語文課堂,利用學生自尊心、自我表現欲、榮譽感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年齡特點,在教師的引導調動下便可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適合學生的競爭氣氛,有效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煩情緒,積極的參與到競爭學習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應盡可能地營造活動育人的情境,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盡可能創設學生動口、動眼、動腦、動手的實踐性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意識,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以發展學生為本的教育目的。如讓學生自辦班刊、校刊,組織成立文學社詩社;組織收聽收看合適的廣播、影視節目;設置班級圖書角,向學生出借各類讀物或指定班級圖書管理員定期為同學們借閱期刊圖書服務;組織開展故事會、課本劇表演、賽詩會、即興演講、朗誦、辯論、聯歡會等活動;布置語感訓練家庭作業,如欣賞指定的有聲讀物、錄制自己的有表情的演講或朗讀;寫讀後感、聽後感和觀後感,寫游記;進行詞句與音響或畫面的聯想訓練等。還可以通過做語文智力游戲,腦筋急轉彎,詞語成語接龍游戲,開展課外學習小組等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使語感訓練多趣而有效。
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的優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歷來被許多人公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誘發情感體驗,通常在學習一篇新課文時,課前先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音材料,並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創設一種懸念或愉悅的情境。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新穎、形象、直觀、藝術化的特點,可以創設出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無疑會誘發學生在情感上的參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求精神。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與運用,遠不止以上這些方法。但無論怎樣,目的只有一個,即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發揮自己的特長,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達到陶冶學生審美感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掌握各種語文能力的目的。

⑵ 如何創設初中語文教學情境

所謂的情景,指的是語言的環境或語言發生的情景, 它揭示了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景進行課堂教學,就是要創造生動、具體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潛在的智能,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思考、鞏固和運用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讓學生圍繞所提供的情景進行大量而快速的聽、說、讀、寫、思訓練,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 的主人,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優化教學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充分而有針對性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思考、領會、評析、從而大大提高了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實效。而努力營造語文學習的氛圍,能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使興趣深化,並產生較高的動力效能,以達到較高的興趣發展水平,最終使學習興趣成為自我的高級精神需求,從而轉化為強烈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為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那呢? 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首先重在要把握准學生的學習起點,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水平;其次教學情境的創設不能一味圖熱鬧,甚至嘩眾取寵,情境內容的選取要適切;第三,情境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連貫性,理想狀態下,一節課的情境應是環環相生的。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要做到四個「必須」:(1)目的必須明確,要防止僅為增加氣氛課堂熱鬧而創設情境,要防止僅為給聽課教師看而創設情境,要防止流於形式創設走過場的情境;(2)必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如低年級許多採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的方法創設情境,高年級更要突顯一種真正的問題情境;(3)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要與時俱進,有時代氣息;(4)必須有利於認識知識、體驗和理解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方法有: 1.導入設置情景。成功地上好一節課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巧設導語是至關重要的。導語融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於一體,它像一座橋,架在理解課文內容與獲得知識的必經之路上,這座橋架穩了,架寬了,學生就可以輕松愉快的到達彼岸。 2.生存性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已經學過的知識出發,並結合所學課文內容導入,這樣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在《最後一課》的教學結尾時,我對學生們說道:「有人認為小弗郎士的可貴在於在命運大轉折的時刻終於明白了學習是與侵略者作斗爭的武器。而有的人卻認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等到做了亡國奴的這一天才明白這些道理有什麼用啊?」學生聽了都深有感觸,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爭論,學生對「愛國」這一概念有了新的認識。 3.以語言創設情景。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能夠使聽者的腦中呈現的是一幅幅鮮明而簡潔的畫面,這種將抽象形象化具體化的語言,學生聽起來必定是興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濃郁如仲夏,猶似欣賞一幅畫,觀賞一幕劇。 小說《社戲》是一篇充滿江南水鄉生活氣息的文章。它描繪了江南水鄉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連山,朦朧的月色,含香的水氣,令人自失的笛聲,還有一大幫頑皮無私友好的農村兒童一起煮豆的經歷,讀來令人回味無窮。然而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學生對小說中的生活環境和人物的感知認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農村水鄉生活經驗的學生,覺得課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沒有這種生活體驗的學生,烏蓬船和豆子就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為了讓學生體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課堂上,我讓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說起,並通過視頻向學生說起江浙一帶的風土人情和魯迅童年生活的軼聞趣事。這樣大家說得有勁,聽得有味,閱讀的興趣油然而生,自覺把思維的觸角伸向那迷人的水鄉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4.創設情景深化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表演是高一層次的形象性,因為它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外觀形象,而且展現了人物內心世界。還可讓學生表演,學生表演有獨特的教學意義。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從本質上,兒童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實際上,兒童不僅具有潛在的表演天賦,而且還有著愛表演的個性特徵。表演能夠有效地調動並發揮兒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動」與「樂」中把握課文內蘊,理解人物的性格、語言、動作、神態及內心世界。 在教《變色龍》一課時,就運用了表演課本劇的形式,把課文中的精彩情節在課堂上再現,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刻體會課文表達的內容,把握文章的表現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活躍了氣氛,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其樂學。 二、創設教學情境注意點 1、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 2、創設的情境要有真實性,讓學生融入情境中。 3、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際、年齡特點、已有知識經驗,並具有時代性)。 4、情境要具有適切性,也應具有挑戰性,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5、創設的情境要符合教學目標。 6、作為教師,要認真鑽研課程標准、教材,了解學生特點,拓寬知識面,時時關心身邊的事件,留意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作好記錄,積累素材。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創設教學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有助於落實課標所倡導的三維目標。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化繁為簡、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粗糙為精細,促進學生思維,產生共鳴,促使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拓展學生思維,給人以美的享受,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⑶ 語文怎樣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一直是教育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要善於運用教學策略,創設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營造和諧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定情境下主動學習。

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相關成果告訴我們:學生的知識不是由教師灌輸的,而是由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習就是一種發現,學生應該成為自主且自動的學習主體,在學習中發現,在發現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師要讓學生把你所教的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會、記得快而且能夠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那麼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一、精心設計教學,更新知識傳授方法,滿足學生求異思維需求,在變更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創設情境,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1、 導入新課,引人入勝。

魏書生說:在教學的導入階段,「導語設計得好,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一堂課有個良好的開端」,「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電光火石,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導入」工作做好了,整堂課就易於成功。在導入環節中讓學生形象感知,創造引人入勝的課堂開端。如盡量找一些形象可感的資料,聽音樂、看圖片、觀影音資料、講故事等,或吟誦優美的古詩詞、成語、名言警句等方法來創設學習的氣氛,引導學生學習的思路,迅速調動學生的感覺,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為師生共同完成任務蓄勢。如教《土地的誓言》一課時,課前播放《松花江上》歌曲,配以九一八事變圖片資料,上課時,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慨嘆九一八事變造成數十萬東北民眾逃離家園,這樣的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他們的思維之弦,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投入語文學習活動,還把學生的學習慾望推向高潮。尤其是那組日本飛機轟炸東北三生的照片,更激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仇恨,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2、 朗讀文本,身臨其境。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的朗讀評價標準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朗讀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可自由小聲讀、個別讀、分組讀、接龍讀、分角色讀、分男女聲讀、齊讀等等,還可採用「神入角色,心駐課文」的方法要求學生把自己文本中的人物去「親臨親歷」,「深入體會」,大聲地,動情地,陶醉地朗讀,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生的朗讀效果明顯,熱情高漲。教授《土地的誓言》時,我先播放片段配樂朗讀,帶領學生進入情境,朗讀結束時,教師里靜默,這說明學生理解了文本,而後組織學生配樂朗讀。教授《安塞腰鼓》時,分角色朗讀,教師下發材料,預讀,排練,像演節目(詩朗誦)一樣組織演讀。教師重組材料,分配角色,男領、女領、男合、女合、眾合等形式。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根據角色安排刻苦訓練,同時也體會了本文恢宏的氣勢,鏗鏘的節奏,激情的語言和豐富的畫面。

3、 質疑問難,全員參與。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要將「質疑」引入課堂,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還學生提問的權利,並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探索。對個別能力稍差的學生,教師應多鼓勵、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他們質疑問題的熱情,並用不同方法引導質疑。從而形成寬松、活躍的質疑氛圍。教師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如從課題切入提問、從關鍵詞切入提問、從難句切入提問,對於學生提的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可訓練學生在多讀課文中自己解決疑點。對於本課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教師可板書,並引導學生分析解決這類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讀書中找答案,在討論中求答案,逐步形成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設計活動,激發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活動的設計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方式組織活動。

(1)小組合作學習

圍繞教學中某一重點、難點,分小組商量、探究,再集中起來全班討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思維碰撞,學生積極主動融入學習氛圍中。七年級學生寫作方法掌握較少,教師強調寫作技巧,學生在寫作中也失誤較多。學生軍訓回來之後,我抓住契機,讓學生寫《軍訓的收獲》,學生言之有物,講評時總結本次作文優劣之處,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討論,互判作文,寫評語得分情況,學生異常興奮,激烈討論,在審題、點題、布局、語言、卷面、字數、以及錯別字方面都進行認真分析總結。

(2)角色扮演式

根據課文,設計表演。啟發學生在課文中找戲,將靜態的符號語言轉化為動態的情景語言。一篇課文,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甚至有對話,則可以短暫醞釀,分角色、論台詞、議細節,改變文體,設計表演。有的課文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者讓學生自編自演舞台劇,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角色,主動探究文本。如把《狼》改編成白話文,從不同的角度設想出不同的角色,或講故事,或模擬表演。

(3)活動娛樂式

組織詩朗誦、演講競賽,做成語接龍、擊鼓傳花等活動,激發學生思維火花。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之後,我讓學生製作課件,選擇身殘志堅的人物,介紹其成長經歷,人生成就,並寫出感悟,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每位學生演講之後讓本組和其他組成員點評。學生積極參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心靈收到了啟迪,同時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善於運用教學策略,激活課堂氛圍,讓學生唱主角。

(1)精心設計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學語文教師手中如果有了精心設計的「激起千層之浪」的塊塊之「石」,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和積極的競爭意識,就能把課堂教學帶入高潮迭起的境界,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教授《社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作者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麼作者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再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學生找到描寫社戲段落鐵老頭不翻筋斗,看不到蛇精跳老虎,老旦不停地唱。看戲的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可見那夜的戲並不好看,為什麼結尾作者這樣評論,學生興致高漲,認真閱讀文本,積極總結。那夜的戲,那夜的豆,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的童年的美好回憶,充滿一種浪漫主義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這道題的設計,不僅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了課本內容,同時又培養了他們分析、歸納、表達和創造的能力,一「石」多「鳥」,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2)生成性教學代替課堂教學中的預設。

預設就是預先設定,是教師根據自己的主觀意圖和期望所進行的一種教學准備行為,屬教學設計的范疇,有時也指「灌輸」。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場景,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它具有主體性、開放性、互動性、多源性的特點。生成性教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即主動地思考問題,並發現新的問題,然後大家一起討論來解決這些問題。學校是一個詢問「什麼」、「為什麼」的地方,課堂更是一個談論「什麼」、「為什麼」的地方,成功的教學、成功的教師應當喚起學生的十萬個「什麼」和「為什麼」。問題是課堂的靈魂,教學應讓我們的學生「始於迷茫,而又終於更高水平的迷茫」。

(3)挖掘潛力,留給學生學習空間。

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教師在課堂上應給學生自由支配、自由發揮的空間,還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要給學生學習的空間,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問題,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觀點,達到理解、解決問題。我在《誇父逐日》這一課,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翻譯全文。教師強調注意逐走、如日、欲、河、道等詞語的解釋,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很快就展示了成果。學生把握了文意,並很快准確背誦了課文。

三、提高教師自身業務水平,先讀後教,點燃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打鐵需要本身硬」,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名「學者」,然後才是一名教師。知識淵博,業務水平高的教師很受學生歡迎,學生敬佩信任這樣的教師,同時願意接受他們的教育,盼望上語文課,這樣就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教師在教授課文時應先讀後教。真正的閱讀首先「應該保持閱讀的新鮮感,不帶任何先入的主見、不做任何分析地去讀,抓住閱讀的第一感覺與感受,以感悟為基礎。要感同身受地與作品中的人物共命運,同歡樂,體察他們心靈的每一個細微的顫動;特別要細細琢磨作品的語言,品出語言的味兒來。」(錢理群語)教師要注意研讀課文,要以一個讀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對於課文的理解不能惟教參是從。「惟老師善於閱讀,深有所得,才能較好書」。

四、愉快教學,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氣氛。

愉快教學強調教學是師生聯袂演出,師生面臨的是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只有雙方攜手合作,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配合,雙方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感情傾向,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並積極請教。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發現,受鼓勵、被表揚次數越多的學生,思想越活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越高,進步也越快。當前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語文上缺乏主動性,是因為自己語文成績一貫不好,對學好語文缺乏自信,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賞識學生的長處,在課堂教學中要從一些細節中發掘學生的閃光點,賞識多於教訓,鼓勵多於批評。有句話說得很好:「賞識、激勵產生動力,動力產生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努力產生能力。」 這樣就能很大程度上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個有心人,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朝著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標努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無定法」,但只要用心澆花,花就會滿園開放。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採納~!

⑷ 論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有效創設生活情境

何謂教學情境呢?其中的「情」即是指情感,「境」即是指場景亦或是氛圍。相關研究表明: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引導學生們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課文。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激發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那麼,究竟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有效創設教學情境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生活情境
創設的教學情境越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就越能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越能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我在課堂教學中亦非常注重生活情境的創設,學生們對於這樣的情境創設方式非常感興趣。
例如,執教《背影》一課的時候,當講授到父親對作者一連串的囑咐:「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父親對作者的那種關愛之情,我這樣提問道:「在你們的生活當中有遇到過類似的情形嗎?」略微沉思之後,便有學生開始回答說:「每次上學之前媽媽都會囑咐我路上要小心,在學校要好好學習之類的,每天這樣說其實心裡挺煩的。現在想想那都是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啊!」「爺爺奶奶每次來我家的時候都會給我帶很多好吃的東西,關心我學習好不好,吃飯有沒有吃好。臨走的時候還會囑咐我多去看看他們,而我總是會敷衍他們,真正去看他們的次數很少!」……
雖然課文中描寫的是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情,但通過引導學生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他們會聯想到很多人對自己的關愛。有媽媽的愛,有爺爺奶奶的愛,有外公外婆的愛等。這樣的生活情境創設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創設故事情境
除了創設生活情境之外,還可以創設故事情境。具體的教學實踐表明:創設故事情境相對於一般的教學方式來說似乎更能激發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例如,執教《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課的時候,在課堂導入階段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烏龜和兔子賽跑,每次都是兔子贏。一次,森林裡開展動物運動會,烏龜和兔子都報名了。幾乎所有的動物都認為兔子一定贏。而狐狸則不這樣認為,它認為烏龜一定會贏。比賽開始了,兔子不停地跑,跑到中途的時候兔子累了,它想反正烏龜跑得慢,索性休息一下。這一切都被狐狸看在眼裡,它迅速地跑到烏龜面前對烏龜說,兔子在休息呢,你一定要加油跑。兔子休息了很長時間,早已忘記了比賽的事情。而烏龜也到達終點贏得了比賽的勝利。這時候狐狸高興地說道:『看,我沒說錯吧,烏龜贏了!你們都認為兔子一定會贏,但是事物的正確答案往往不止一個!明白了吧?』」
在上述教學片斷當中,我通過創設故事情境成功地進行了課堂導入,學生們對於這樣的課堂導入方式非常感興趣。受到這個故事情境的影響,學生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表現得非常積極,這讓我深感欣慰。
三、創設角色扮演情境
所謂的創設角色扮演情境主要是指讓學生們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進行對話和表演,在對課文中相關人物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當中,學生們可以更好地體會和理解課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豐富的角色扮演素材,諸如一些戲劇和小說等,對於這部分課文均可以採用創設角色扮演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
例如,《孔乙己》和《變色龍》等課文我們都可以將其改編成話劇來進行角色扮演。在改編的過程當中學生們首先必須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閱讀和理解,然後方能對課文進行改編。改編的過程以及角色扮演的過程都是學生們對於課文理解的一次升華,這對初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亦是非常有幫助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給學生們一定的指導,在角色扮演之後教師也必須對其進行及時、客觀的評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證我們的角色扮演情境創設可以取得最大成效。
創設角色扮演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課文讓大家進行角色扮演。在進行角色扮演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分析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和特點,從而做到對文中人物進行惟妙惟肖的角色扮演。
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有效創設教學情境是一個值得持續研究的話題,而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除了創設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以及角色扮演情境之外,還可以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創設多媒體情境、游戲情境以及音樂情境等。值得一提的是,教學情境創設應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總之,教師應不斷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出更多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⑸ 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的原則

一.創設教學情境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原則

語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就是語文,就是教育的內容。當語文課的教學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學生很陌生時,教師就應把學生身邊的生活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創設一種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比如教學《生物入侵者》一課時,我先請學生根據自己所知道的,說一下現實生活中有哪些生物入侵現象。有的同學馬上說,黃頂菊本是美洲的生物,但是現在已經來到了我們的田間地頭,它生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高,生長很快,有它生長的地方,其他植物就不能生長,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威脅。這樣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課堂,對學習課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注意把課文與生活聯系起來,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就在身邊,就在生活里,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它沒固定的模式,需要我們靈活運用。

二.創設教學情境應緊扣文本的原則

語文教學不能脫離課文,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性,凸顯文本教學的特點。語文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語文又是文化的載體,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的語言要點,利用語文的人文性、言語性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與文本交流,領略文本語言的魅力。比如《背影》一文中,父親爬過月台為我買橘子的背影是課文中最動情、最感人的一幕。其中「蹣跚」、「慢慢探身」、「攀」、「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等詞句刻畫出了父親的行動艱難。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詞語和含義,首先讓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好好體會,然後讓一個學生上台表演父親走路時的「蹣跚」,以講台和黑板為道具,做「慢慢探身」、「攀」、「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的動作。當同學們看到表演的學生那種吃力的樣子,聯想到父親是個胖子,並且年紀大了時,同學們才真正明白了這一背影中蘊含的深深的父愛。然後再讀課文,感受父子深情。此情境讓學生明白:語言是傳情的。本段對人物動作描寫的詞語,表達了濃濃的父愛。再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不把重點放在有爭議的主題上,而是放在放在學習寫景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上。文章中的景物學生並不熟悉,可先用多媒體展示當時的情境,使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觀察景物的特點,思考從什麼角度描繪。最後對照課文歸納作者寫作的精彩之處:抓住事物的特點,多角度,按一定的順序描寫,其中有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上的感受等。

三.創設教學情境應注重學生參與性的原則

情境的創設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參與性,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考慮學生參與的路徑和梯度,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完全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比如學習《三峽》一課時,學生在學習中,了解了三峽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但這畢竟是書本上的介紹,學生因為生活地域距三峽較遠,對三峽的認識只是感性的。為了更直觀的了解三峽,我依據課文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播放,看著那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飛懸的瀑布,同學彷彿親臨三峽勝地。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峽的了解,我讓同學做導游,按照畫面,結合課本的內容,為同桌介紹美麗的三峽。最後我讓一個同學做導游,為全班的同學介紹美麗的三峽。很多同學報名參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氣氛活躍,收效很好。

四.創設教學情境應具有探究性的原則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創設的情境應內含問題,充滿探究性。教師創設的情境要讓學生想說、敢說,能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揮。比如教《五柳先生傳》一課時,藉助問題創設探究情境:討論「你是否喜歡五柳先生?」時,讓學生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結果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一大部分學生的答案是不喜歡五柳先生,因為他是個酒鬼―「性嗜酒」;他太懶惰―「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他沒責任感―隱居是消極逃避等。這樣的理解也許與詩人的原意不同,但這是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主得出的結論,教師就加以鼓勵。再問:「如果你是五柳先生,你會象五柳先生一樣『晏如也』嗎?」學生說不會。「那五柳先生為什麼會呢?」,引導學生明白:「好讀書,不求甚解」是他不慕名利,對丑惡現象有清醒的認識;「性嗜酒」是為了使他獲得解脫;寫文章的目的是「自娛」,不是求官得祿。他守志安貧,不與上流社會同流合污,正是他的可貴之處。通過探討,使學生真正了解了這一時代背景下的五柳先生。創設問題時應不給出具體的主題思想,但又要指明一定方向,使學生既能提出自己的疑問,創新思維,又不偏離大的方向。

⑹ 語文教學設計中怎樣營造教學情境

1、 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改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就是教學質量。根據教學內容於學生知識基礎,設計哪些學生要給予熱情鼓勵,那些學生要給予會意微笑,那些學生要給予重點點撥指導等都要做到有備無患。尤其學業基礎跟不上、個性特色鮮明的的學生,更需要在課堂上得到老師的尊重。
2、 在教學設計中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創設與語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從新舊知識的比較、學生的情感體驗等入手。
3、 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創設思維情境。根據當堂教學內容,創設別致新穎、富有懸念、具有發散思維的情境,能激發學生語文求知的願望,促進學生的自由思考,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文基本素養。
4、 在教學設計中要善於創設活動情境。通過故事、游戲,音樂、視頻、角色、多媒體活動等創設具體的活動情境,有利於充實學生的語文課堂生活,有利於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過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5、 在教學設計中可適當引入生活情境。找准語文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的切入點,適當引入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語文和生活的密切關系,在生活中學語文,在運用中學語文。

⑺ 語文課堂怎樣創設問題情境

一、抓住課題,創設問題。
二、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創設問題。
三、緊扣課文表達的思想,創設問題。
四、層層環扣,創設問題。
有效地創設問題情景,首先在備課時,整體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分析新知識點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相關程度及需求,綜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創設教學問題。其次上課時要充分重視「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作用,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在教學的引入階段要格外注意,而且應當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要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並形成幾個高潮.通過精心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習動機,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可能。第三,要注重情感因素在問題情境中的效應 課前的設計、課中的運用是重要的因素。此外,教師發問的態度和對待答問中學生的態度也直接影響著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態度,詼諧瀟灑的談吐,必將搭起師生間情感的橋梁,形成良好的課堂人際關系,為創設問題情境奠定基礎。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師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意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⑻ 情景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情景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情景化教學方法需要以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媒介,為學生提供立體、有圖、有聲的資料,從而讓學生產生彷彿置身其中的感覺。學地創設合理的情景是開展情景化教學的關鍵,也是對語文教師素質的較大考驗。

摘要: 情景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對於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語文學習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情景教學;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多數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者都在積極探討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特別是新課標實施以來,多數語文教師探討出了情景教學法,通過積極創設相似的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其中的意境,理解意義,使學生具備創新思維方法,切實提高語文學習效果。筆者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將情景教學方法運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具體策略,以切實提高初中語文學習效果。

一、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

1.存在著比較落後的教學觀念。一直以來,初中語文教學都是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開展教學工作,注重抓基礎知識的學習,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這遠遠落後於新課標改革下素質教育的要求。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一改傳統的教學觀念,切實將教學思路轉變到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上來。

2.教學方式陳舊。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是最接近生活實際的,具有十分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實用性非常強。但是,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慣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大多數初中生是被動地學習,即便會做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未能得到顯著提升,與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不相匹配。

3.情景創設流於形式。情景教學是提高初中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過情景的創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真實對體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意蘊。但是,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在創設情景時流於形式,未能將情景應有的作用發揮到位。體現在,創設的情境與課本內容的關聯性低;情景脫離生活實際;情景缺乏感染力,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二、將情景教學方法運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的策略分析

情景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會大大提高初中生語文學習效果。那麼,該如何將情景教學方法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呢?筆者結合自己工作實際提出了如下策略。

1.塑樹情景教學理念,加深對情景教學方法的理解。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語文情境應是從事語文習的環境,是一種優化了的語文教學環境。它以情感調解為手段,激發學生的某種情緒、豐富學生的情感;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包含有關語文知識和思想方法,同時也是學生知識產生的背景。對於初中語文教師而言,一定要盡快塑樹情景化教學理念,並通過自我積累、充電,提高自己對情景教學方法的理解,從而切實將情景教學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使自己的語文教學能力不斷提高。

2.教師不斷密切與學生的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確保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保證,是使教師拉近與學生關系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初中生處在特殊的生長發育時期,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關注學生情緒的變化,就會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開展《出師表》的教學過程中,這篇經典文章是需要背誦的,但是由於內容比較晦澀拗口,學生背誦起來難度較大,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時,語文教師就要做足工作,提前搜集作者寫作此文時的社會背景,作者寫作的用意,再通過為學生逐字逐句地翻譯,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從而能夠降低背誦這篇課文的難度,同時也加深對經典文章的領悟。

3.巧妙地進行情景創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科學地創設合理的情景是開展情景化教學的關鍵,也是對語文教師素質的較大考驗。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課本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興趣點科學地創設情景。例如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中,以魯達的行蹤為線索,故事情節從安良、懲惡到除暴,學生會對魯達這一英雄人物感興趣,內心無比膜拜。這樣,教師就要抓住這一興趣點,讓學生觀賞電視片段,加深對清潔的記憶和理解,加深對主人公魯達英雄人物的崇拜,從而引申到北宋末年、元末民族矛盾導致的「官逼民」的現實,更加理解魯達這樣的英雄所產生的特殊時代背景。此外,教師在進行情景創設時,還要注意如何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在學習課文《故鄉》時,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出生地、成長地或祖籍的信息,搜集當地有意義的圖片,讓學生以自己的家鄉為榮,從而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對於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寫作主旨有更深的理解,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4.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情景化教學方法需要以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媒介,為學生提供立體、有圖、有聲的資料,從而讓學生產生彷彿置身其中的感覺。多媒體、電子白板等工具不僅能夠展示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的信息,還能夠與網路進行連接,及時搜索各種信息。由此可見,多媒體資源較之傳統的黑板、粉筆具有更大的優勢,也是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創設情景的必然需求。情景教學法是使學生視野不斷開闊,語文素養不斷提高,從而具備更強的創新力、理解力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方法,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值得廣大語文教師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

參考文獻:

[1]孟祥桃.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06):121‐122.

[3]劉彥玲.情景化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101):31.

;

⑼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

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利用這些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和興趣,學生自然就會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讓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他們的主體作用也就凸顯出來了。語文課堂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而創設有效地教學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而且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聲有色。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味語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全面和諧發展。教學情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下面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境教學。
一、通過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及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創設美的教學情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逐漸走進課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編排教案,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知識的傳遞和接受變成一種享受,讓學生在愉悅中吸取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讓他們陶醉在美的世界中。如,有些課文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習《醉翁亭記》,單靠老師介紹,學生很難領會透徹,對於作者游覽山水的樂趣及其與民同樂的情懷可能很難理解,也提不起興趣,這時就可以使用這一技術。利用多媒體展示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講解文本包含的政治理想和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復雜感情。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更加直觀,學完之後記憶也會深刻。
二、創設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要盡力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學生腦子積極主動地動起來,促進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的發展。中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慾,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認知問題,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課堂教學的契機。教師通過挖掘教材,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學生進行各種學習活動的起點。那麼,怎樣使學生真正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而提出問題呢·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自主質疑提供了機會。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問題情境,以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課文朗讀時如能配上動作、表情等,就會使枯燥變生動。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推動學生深入地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通過那些聲情並茂的場景,那些震撼人心的氛圍去感染孩子們的心靈。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時,由於教師自己情感不夠投入,語言缺乏感染力,使得學生情感體驗不夠的實例大量存在。一段非常美的寫景的片段,有的學生在讀時語調生硬,就不能有效地激發其他學生的情感。因此,情境的創設要從細致入微處著手,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受到熏陶感染,使學習成為兒童心靈的追求。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朗讀時運用已掌握的文章寫作背景,身臨其境地讀出文章的語氣和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豐富的表情一同進行,這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學生為了能夠讀准語氣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表情就必然要把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內化、提升為自己的感情體驗,再通過恰當的語調、豐富的表情表達出來,達到入文入情的境界。同時動作表情的運用還可以使朗讀者與聽眾的讀聽積極性提高起來,使看似枯燥單一的朗讀生動活潑起來。因此,在課堂中經常運用動作表情並茂式的朗讀方法去營造朗讀的氛圍,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能鍛煉和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語文修養。
四、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累素材,積極思維。
當前的作文教學,大多仍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當堂布置文題,作一些指導,或讀一兩篇範文,之後留一段時間讓學生作文。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作文,難免步入「假、大、空」的誤區。我認為學生寫不好作文的根本的原因是學生累積的素材太少。學生平常整天坐在教室里,沒東西可寫,一旦學校開展運動會、藝術節、掃墓等活動,學生寫出的作文就大不一樣,可惜這類活動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開展得太少了。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為平常的作文教學中,除講述必要的寫作技巧外,我們需要盡可能為學生創設作文情境,在作文教學的前奏上下工夫,通過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寫作的慾望。
例如可以利用語文課有目的地開展演講、講歌朗誦會、古詩背誦、講故事、獻愛心等活動,為學生變得生動充實。在父親節、母親節前夕,分別讓學生為爸爸、媽媽做一件好事。我常以自身經歷感受來創設一種情境,這就很容易讓學生敞開心扉,寫出富真情實感的文章。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用多彩活動來創設情境,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地和老師、文本展開對話。教學手段作用的充分發揮,源於理性思考的深入,教學實踐的創新,語文教師必須明確目的、恰擇時機、精選內容、豐富手段、擴展主體,努力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情境,使其形真、情切、意遠且理寓其中,為教學目標的達成發揮最大效用。

⑽ 淺論初中語文課堂怎樣創造有效教學情境

(1)生活性特徵。在"大語文教學觀"的感召下,有效教學情境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認知和生活經驗。只有讓學生置身生活化學習情境之中,才能真正弄懂課程知識的有效價值和含義。(2)針對性特徵。要充分把握准學生的學習基礎、心理需要和思維水平,如果忽視這一點,不是曲高和寡就是缺乏實用性,甚至會弄巧成拙。(3)啟迪性特徵。就是要讓學生從教學情境的學習與感悟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如何創設情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