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搞好初中語文教學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准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准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准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准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准,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准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後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 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 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說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脫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鉤,與學習內容掛鉤,與學習效果掛鉤.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 ,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㈡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標准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新課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課堂。」怎樣把新的教學理念落實么?下面從幾個方面談談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課堂。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嚴重束縛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新意識,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持續發展。新的語文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據不同學段、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寬松的自主學習和氛圍,讓學生與文本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在自主與互動中暢所欲言,從而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學中,我首先以合作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認為最值得研究的問題:①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那些措施?②羅斯福錯在哪裡?為什麼?③作者借這個故事給我們講了一個什麼道理?④聯系生活實際和看過的《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談談自己的理解。隨後,讓學生自由發言,以問
㈢ 《新課標下語文怎麼教語文名師來解讀》札記
語文教學要從「知識本位」轉向「育人本位」,培養能採用科學方法去學習的人,能用語言做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因此,語文教學要由設計教學問題轉向設計促使學習真實發生所需要的真實情境。在情境設計中,教師要轉變教材的使用觀念,做好課程內容的轉化與研發,進行資源統整,設計豐富、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來強化語用體驗,使學生的知情意協同發展。
我們在教學中要始終牢記:學生的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都需要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並在具體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得以實現。
新課標的這些新變化,符合語文學科性質特點和學生學習規律,特別是從小學到高中的無縫銜接,能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體現了語文教學與時俱進的新態勢。
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一言以蔽之,還是「守正創新」。「守正」,就是要守住立德樹人的根本底線,守住語文學科的特有屬性和育人價值,追求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培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未來中國人;「創新」,就是讓語文學習與生活真正相融,不斷更新語文學習的情境、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整合語文學習的內容;「創新」,也就是讓語文學習與時代緊密接軌,不斷更新語文教學方式、優化輔助學習的技術、提升語文學習的質地與效能。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詞。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要依託具體的語文學習任務而存在,「學習任務」的設計不是簡單的學習問題的羅列,也不是一味的問題解決。「學習任務」的第一使命是驅動學生深度閱讀,使其閱讀思維得以拓展,在文本閱讀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實現閱讀的言意轉換,提升元認知能力。沒有走心的深刻閱讀體驗,急於解決任務,就是本末倒置,缺少積累和建構,就如同新栽的樹苗缺乏充足的水分,根扎不進土裡,也就沒有生命的拔節。
學習任務,要貼近學生的發展實際,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緊緊圍繞語言這一核心,做多維度的能力訓練,讓學生充分地聽說讀寫,使學習進階;更要有情境性,使理性與非理性思維相輔相成,知情意協同發展。所以,核心素養的培育,要「小立課程,大作功夫」。任務的設計、情境的設計和活動的設計,要扎實而具體,不可大而無當。教師要在具體的語境中,幫助學生積累語用體驗,走出知識傳遞、知識識別、偏重工具理性等誤區,讓知識有效轉化為學生的閱讀體驗活動,回歸學生的心靈,回歸身心統一的學習,利用可表現性的評價方式進一步促進學生發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一切語文學習活動,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通過品讀語言、體味語言、感悟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等,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樹立文化自信。
要強化思維能力培育,首先,教師要強化文本解讀力,以貼合文體的思維方式來解讀文本,使理性思維與非理性思維在解讀文本中轉化為用來具體閱讀指導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知識。教師沒有這些知識打底,就沒有閱讀邏輯思維培育的意識,培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任務在課堂上也就無跡可尋。其次,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統整的學習內容以及所憑借的語言實踐活動,應包含明確的思維培育目標指向、方法策略和評價機制,同時這些活動又要貼近學生的思維最近發展區,帶有思維力挑戰,這是學生學習行為養成、邏輯思維能力養成的關鍵環節。再次,思維力的培育更需要在這些環節的持續深入推進中達成。那麼,師生之間的對話就至關重要,科學有效的教學對話是促使學生思維力持續發展的中樞性環節,在對話中,教師的評價相機而入,使學生的思維得以重塑、建構。
日益更新的世界,總該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也是需要堅守的。對於語文和語文教學而言,守住本質,守住初心,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總是想著多「改變」,不要總是迎合「改變」,在「改變」之前先想清楚我們守住了什麼,又堅持了什麼。教學要緊跟時代,但不是緊跟時尚。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關於語文課程的性質,在表達上略有出入,但整體不變,這是很令人感動的。新課標對語文教師職能和職業修養的要求都有了變化,在堅守語文課程性質和語文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我們要多反思自己的教學,要緊跟新時代的步伐和要求,擁有新理念、新思維、新知識和新視野,在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上積極求變,不斷更新自我、發展自我、豐富自我,做有學習力、思考力、創造力、研究力和執行力的適應時代需求的語文教師,努力讓自己成為最好的課程。
。
㈣ 新課程背景下怎樣進行語文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倡導對話、合作與探究,力圖超越傳統的記憶型教學文化,創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所需求的思維型教學文化。這種思維文化不是要求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於提出問題;也不是要求教師機械地講授書本知識,而是鼓勵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課堂教學不只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關注學生人生的發展。面對一個個各具個性的生命體,語言教學應是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這正是新課程對理想的教學狀態的期盼。
隨著新一輪課程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已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然而,用心觀察便可發現,某些所謂的「新課堂」仍明顯帶有師生劇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動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稱的課堂教學在本質上仍沿用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決的嚴重問題。
一、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樹立服務意識。
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做到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留給學生。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定目標,並根據目標進行預習、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教師不替代;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講的,教師不暗示。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索慾望。
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並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慾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麼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切不可喧賓奪主,切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
但放眼時下的語文課堂,似乎不採用現代教學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觀念不先進。為此,上課前教師總是不惜花費時間、人力、物力、財力、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可結果卻並不理想。曾看到一則《趙州橋》的課件,該課件以大量的圖片資料展示了趙州橋的地理環境,全貌。卻沒有用於解決課文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難點「理解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的內容。運用這種課件教學,由於忽視了教學目標,學生不能深入地把據文章的主旨,頭腦中只是一些趙州橋的外觀及周圍環境的零碎畫面。
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師在設計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語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為語文教育的主導性手段。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後,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過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可以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人合作,與老師交流…….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進一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研究證明人的潛能在一生中大約只開發了5%,那麼,還有95%的潛能處於待開發狀態。這說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自己質疑並解疑的。這時的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調,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選出認為最優秀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向全體同學進行展示,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功能,使全班同學都能詳細地看到展示同學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此教師可適時進行調控並提出相關問題,以引起全班同學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考,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二、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對話」體現了「關注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新課程核心理念。而學生與文本對話最能體現自主學習的理念。我們應鼓勵學生對文本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獨特感受和獨創性的見解,引導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經驗儲備,多角度、多層次地體悟文本所涵蓋的信息,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碰撞,真切地體驗他們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樂,達到情感的共鳴,得到人生的感悟,獲取語感的積累。幾學期下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探索中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創設情境,合作學習。
目前最佳的課堂教學合作模式是「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這是因為如果長時間讓一位學生發言,其他學生就勢必只能當聽眾,達不到「動」的目的,不利於其他學生的發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則能讓每一位學生在互動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在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培養好合作組長、宏觀調控好合作學習的時間,更要精心設計好問題情境。例如,我校王靜校長在推薦學生學習宋美齡1943年在美國國會發表的演講詞時,從讀與寫的關系講到讀與說的關系,又從課外閱讀講到抗戰歷史,濃墨重彩渲染抗戰時的困難,為學生學習創設情景,在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這篇講演詞好在哪裡。又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我設計了「你認為故事中誰最可笑,為什麼?請找出有關情節,讀一讀,演一演,說一說。」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合作學習,這些問題具有目標性,問題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就可以達到的潛在接受能力上,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產生一種「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悅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走向學生提問的課堂。
學生提問改變了問題的呈現方式,也就改變了課堂的結構形式。學生的提問使學生從他主走向自主,使課堂的對白變成對話。
在授新課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有范圍地預習所學的知識內容,在重點和難點中提出若干問題,以避免低水平的提問。要求學生先自學課文,獨立閱讀,發現問題並記在書本上。鼓勵學生勤用工具書。課中鼓勵學生隨時提問,教學內容結束,留一段時間讓學生提問,使之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環節。培養學生的「好問」的習慣和探究的精神。
(三)實踐感情--活動性學習。
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活動探究,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式和發展,體會學習語文的過程和方法。活動性學習,目的在於讓學生以更科學的方法學習知識,尤其強調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度的培養。倡導活動性的學習方式應突出學生的主動學習,強調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並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教師可變示範性教材為探究性材料、變封閉性提問為開放性課題、變終結性結論為過程性探究,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性的氛圍。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大力倡導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能啟發和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學習中,強調教師知時、必要、謹慎、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教師首先發傾聽學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個研討者的身份適時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由於學生的經驗與知識背景的缺少,由於教師的專業出身與經驗閱歷,教師的參與往往會令整個研討過程發生喜劇性變化。
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相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舉個例子來說: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這樣大大激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互動性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的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這樣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㈤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 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
總結: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是互動的過程,這樣學生們學到的才會記憶深刻。
初中語文第四階段新課程標准之綜合性學習
同學們對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怎麼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上面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知識講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的哦。
初中語文第四階段新課程標准之口語交際
下面是對語文口語交際的內容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講解的內容。
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通過上面對口語交際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
初中語文第四階段新課程標准之寫作
關於新課程標准中寫作的內容講解,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
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次,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上面對語文新課程標准中寫作的知識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的哦。
初中語文第四階段新課程標准之閱讀
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是對語文閱讀的相關課程標准知識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
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通過上面對語文課程標准中閱讀知識的學習,相信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內容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初中語文第四階段新課程標准之識字與寫字
下面是對語文識字與寫字知識的課程標准講解,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通過上面對識字與寫字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希望同學們對上面的知識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
㈥ 怎樣在新課程標准下進行語文教學
新《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所謂探究性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探究性學習呢?結合教學實踐,我採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尊重主體,讓學生有探究學習的主動權。
陶行知先生在幾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主人。學生只有主動地參與學習才能獲得發展,才能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學生要知道學什麼,怎樣學,怎樣用。作為教師應提供各種條件,積極引導、激勵學生,喚起學生內心的學習願望,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內在動力,激活學生學習所必需的先前經念。
如何讓學生有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呢?最好的方法是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讓學生選擇學習的內容、選擇學習的方法等等。例如,教學《春光染綠我們雙腳》一文時,可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全文,邊讀邊想,把自己喜歡的地方劃下來,並說說喜歡的原因,然後喜歡朗讀的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體會表達出來,喜歡畫畫的也可以把這種美景畫下
來,喜歡唱歌的也可以編寫歌曲把美景唱出來。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進行讀、品、評、賞、畫、唱……他們各抒己見,說得頭頭是道,讀得有聲有色,畫得栩栩如生……學生擁有了學習的主動權,就有了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就樂於參與探究學習。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能促使學生在教師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索、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要創設一種互動的師生關系,即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學生體驗到的應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這樣學生才敢於發言、爭辯、探究。一旦學生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就會產生探究的積極性。
例如教學《莫高窟》時:
師:同學們,藏經洞中曾藏有什麼文物呢?
生(紛紛舉手):洞里曾藏有我國古代的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綉、銅像等六萬多件。
師:回答得很好。
師正要繼續講述下去,只見一學生高高舉手。
生:老師,我還要說。
師:(略作停頓、意外地)很好,請說。
生:藏經洞中藏有『結晶』。
師:哦,為什麼這樣說呢?
生:因為這些文物體現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師:好,這位同學讀書真細心,想的真巧妙,連老師沒發覺的地方,他都發現了。老師要向你學習!大家要向他學習!
(這位學生喜氣溢於臉上,整節課思維活躍,不斷舉手發言。)
對於學生的一些反常舉動,教師應該像呵護尖上的露珠那樣細心謹慎。珍視學生的獨特見解,給予充分肯定,這樣民主型教師高度重視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這種做法值得提倡。
三,樹立信心,讓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
有專家預言,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作為新世紀的下一代,他們的知識水準、能力水平不能只停留在教師教的基礎上,他們應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要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學習的基本方法,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知道運用已有的條件去尋找解決問題、認識新知的途徑,這對他們來說一生受益。在教學中,不在於教師教多少,關鍵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了多少,要教給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嘗試成功探究的喜悅,給學生樹立自信心。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探究性閱讀呢?教學中可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質疑問難。對一篇課文的學習,應從學生的質疑問難開始,放手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讓大家討論、解決。如教學《陳增巧破巫術》時,對於課題學生展開了質疑,學生問:「陳增破的是什麼巫術?」「為什麼說巧破巫術?」「還有比陳增更好的辦法嗎?
」針對這些有價值問題,學生就有了探究學習的目標,因此,接下來的
㈦ 新課標下,語文教學應從何處發力
《教育家》編輯部
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准(2022年版)。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將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應從何處發力?本刊編輯部邀請特級教師、語文名師,就語文新課標進行深度解讀。
《教育家》: 語文新課標「新」在何 處?有哪些變化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體 現了語文教學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肖培東: 語文新課標提出「六大學習任務群」,且每一個任務群都包含「學 習內容」和「教學提示」;新課標增加了「學業質量」內涵與描述,在一定程度上為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評價量規;新課標還增加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的指引,以使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研究,不斷進行優化。
這些變化,就是改革的焦點。首先,我們要進一步加深對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之間關系的理解。其次,我們要在學習任務群的細化落實上不斷思考、研究,如何使學習任務群有機貫穿教學過程,如何整合教學資源、設計學習任務和適切的教學評價,如何組合成「群」,等等。一個環節搞不清楚,新課標的落實就可能出現「泡沫」。同時,學習任務群的具體實施與核心素養培育之間的意義和關系更需深入關注,這關繫到教學的效度。
語文教學要從「知識本位」轉向「育人本位」,培養能運用科學方法去學習的人,能用語言做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因此,語文教學要由設計教學問題轉向設計促使學習真實發生所需要的真實情境。
曹公奇: 語文新課標的「新」,主要表現在:完善了課程目標,凝練了語文學科四大核心素養;優化了課程內容,提出了「六大語文學習任務群」;細化了實施要求,研製了語文學業質量標准;增強了指導性,實現教、學、考的統一,提出了教學、評價、教材編寫、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等具體可行的實施建議;加強了幼小之間、小學各學段之間、小初之間的有效銜接,特別是對接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使得初高中之間的銜接更加緊密。
於普通教師而言,一要正確理解四個語文核心素養作為一個整體、相互交融的關系,不應簡單地將其割裂開,當作四個並列的課程目標。我們在教學中要始終牢記:學生的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都需要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並在具體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得以實現。二要按照新課標對每一個學段、每一個學習任務群的具體要求進行精心設計,有效實施教學,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素養。
張寰宇: 語文新課標的「新」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一是育人立意更高遠,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聚焦到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根本任務上來;二是學習過程更真實,強調基於真實情境的實踐性、綜合性甚至是跨學科的語文學習;三是課程內容更系統,「六大學習任務群」分學段螺旋建構,促成了語文學習的整體化。
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一言以蔽之,還是「守正創新」。「守正」,就是要守住立德樹人的根本底線,守住語文學科的特有屬性和育人價值,追求文以載道、 以文化人,培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未來中 國人;「創新」,就是讓語文學習與生活真正相融,不斷更新語文學習的情境、 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整合語文學習的內容,讓語文學習與時代緊密接軌,不斷更新語文教學方式、優化輔助學習的技術、提升語文學習的質地與效能。
《 教育家》: 新課標提出以「六大學習任務群」推動語文教育的變革。學習任務群如何架構,教師需做好哪些准備?
周麗蓉: 六大學習任務群,明確並細化了學科教學內容,貫穿整個學段,將成為系列、緊密相關的活動組合,強調學習活動的綜合性、目標統一性。因此,學習過程將由以往的「教師一篇一篇地教」轉變為「學生一組一組地學」。在目前教材沒有按照任務群進行修訂的情況下,教師應做好如下准備——
更新教學理念。 認真學習新課標,更新教學理念,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教材觀,建立課程意識,真正理解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要對照學習新課標中關於學習任務群的描述,對教材進行一次整體的對標梳理,研讀教材,依據現有的單元理解嘗試劃分「文學性」「實用性」「思辨性」任務群教學 內容,結合單元目標和助學系統,嘗試從三個能力發展階段(基礎、發展、拓展)釐清能力層級,完成一次自我學習,為落實任務群教學目標做好准備。
學習相關理論和研究。 新課標下完成教學任務,必然要創設真實情境。情境創設、任務活動設計是新的理念和方式,也是大多數教師比較陌生的教學方式。教師要盡可能學習相關的理論和研究,尤其是近年來關於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和關於學習情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把這些研究成果吸收轉化,關注生活,關心時代發展,為創設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真實情境做准備。要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知識和技能,同時避免出現脫離學科學習、不符合生活實際的假情境和假任務。
張寰宇: 我們可以預見,將要修訂推出的「新教材」一定會進行「六大學習任務群」的建構,會設置一定的任務支架。但只靠教材的設置是不夠的,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教師改變過去單篇式的教學觀念、備課方式與教學方法,主動適應新課標與教材的改變,用好、用活教材的板塊編排與任務設計。
目前的統編教材雖是以雙線組元方式進行編排的,但只要教師對教材各單元學習進行深度合理的目標提煉、板塊建構、內容整合、任務設計,也可以開展一定的任務群式教學。在有新課標可依的情況下,教師要主動求變,對現有教材進行充分研讀與二次開發,形成大單元意識,提升大概念解讀能力,開展大任務的主題化、項目化教學嘗試,真正提升和語文新課標相適應的教學素養。
苗新坤: 新課標下課堂的形態與非任務群式的課堂區別在哪裡?哪些又是不變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行探究。首先,要在既有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認清語文及語文學習的本體規律,進一步探索如何在「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 中遵循規律,培育核心素養。我們對「任務」的理解不能簡單等同於學習主題、 學習目標、探究問題以及一般的學習活動。它是以素養為導向的語文實踐活動, 須依託真實情境下的語言文字運用。其次,語文老師要精心研究資源的開發與整合、教學內容的轉化與實施、真實情境以及學習任務的設計與應用,預防「文本深度閱讀沒有了,膚淺的任務解決出現了」「非理性思維殘缺了,工具理性偏重了」「真任務沒幾個,偽任務太多了」的誤區。此外,我們還要研究如何科學地使用教材以符合新課標精神,有效規避大量講解分析的弊病,讓學習真實而深入地發生,以及我們的教學評價如何有機嵌入,使「學-研-評」完整統一。
《教育家》: 新課標強調核心素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
肖培東: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詞。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要依 托具體的語文「學習任務」而存在。「學習任務」的第一使命是驅動學生深度閱 讀,使其閱讀思維得以拓展,在文本閱讀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實現閱讀的言意轉換,提升元認知能力。沒有走心的深刻閱讀體驗,急於解決任務,就是本末倒置,缺少積累和建構。
學習任務,要貼近學生的發展實際,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緊緊圍繞語言這一核心,做多維度的能力訓練,讓學生充分地聽說讀寫,使學習進階;更要有情境性,使理性與非理性思維相輔相成,知情意協同發展。所以,核心素養的培育,要「小立課程,大作功夫」。任務的設計、情境的設計和活動的設計,要扎實而具體,不可大而無當。教師要在具體的語境中,幫助學生積累語用體驗,走出知 識傳遞、知識識別、偏重工具理性等誤區,讓知識有效轉化為學生的閱讀體驗活動,回歸學生的心靈,回歸身心統一的學習。
曹公奇: 其一,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平時布置作業,也應多布置閱讀任務,少布置刷題作業。通過大量閱讀,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涵養學生的思維和品質,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其二,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讀書報告會、思辨研討會、詩文朗誦比賽、辯論比賽、演講比賽、戲劇節、新聞采訪、研學活動等。通過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情境中,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其三,一切語文學習活動,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通過品讀語言、體味語言、感悟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等,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樹立文化自信。
周麗蓉: 「素養」是長期養成並在生活中自然表現出來的,這就指向了教育教學的內化特徵,指向學生的能力養成。「養成」,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過程。需要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與社會生活密切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進行長期的體驗、感悟、訓練,這樣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學科素養,並能夠進行積極有效的活動設計。積極有效的活動應具備真實、綜合的特點,還須講究 適切性。例如,實現「文化自信」的素養目標,要依據教材內容和能力訓練點設計情境。教材中的經典作品,承載著思想、語言、審美、文化等綜合價值,「文 化自信」應該在綜合價值的認同中感知和體養,並逐步形成觀念。
《教育家》: 新課標將思維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此前教育部也表示現行的語文教學較多地關注形象思維,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有所欠缺。在語文學科中強化思維能力,教師可從何處發力?
張寰宇: 首先,教師要主動優化語文讀寫的課程結構,把過去對文學性讀寫的過多關注轉向各類任務群學習的平衡,尤其是新課標中提到的實用性閱讀、思辨性讀寫、跨學科學習等,要在富有邏輯思維的讀寫實踐中培養邏輯思維。
其次,思維能力是一個整體性概念,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造思維之間是相互融合且相互促進的。這就要求教師無論在單篇教學還是綜合實踐中,都需要幫助學生進行富有梳理性、邏輯性、探究性的學習建構,在不斷的思維建構中培養學生思維習慣、優化學生思維結構。
最後,教師的教學思維會對學生的學習思維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獨立則學生獨立,教師清醒則學生清醒。教師要在深度備課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設計素養,在終身學習中培養文本解讀與獨立思辨的能力,讓自己的教學清晰且有深度,嚴謹而有趣味,讓學生收獲深入而快樂的語文學習體驗。
周麗蓉: 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認識本學科的特徵。之所以出現語文教學更多地強化形象思維而忽略了邏輯思維的問題,是由長期的割裂式的字詞句分析、單一散碎的知識點教學所導致。語文學科其實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力抓手。每一位作家的表達,都藏著理性思考。敘事講究事情邏輯,議論講究思維邏輯,說明需要事理邏輯,即使是語言形式跳躍的詩歌,也是有情線可循的。閱讀文學作品,需要以形象思維去感知、體驗,但要在豐富情感的基礎上增長心智,則需要理性的思辨。這一能力關繫到學生能否成為有溫度、有思考力的理性公民。
語文教師還要關注自己組織學習活動的思維流程。每一節課,都應該是有序的、有邏輯的,比如整節課要有「起承轉合」的思考軌跡,要有符合認知規律的「問題串」,由淺入深,由此及彼。「我即語文」,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對象,所 有的表達都是學生得到潛移默化感染的「範本」,學習活動組織、知識傳授等都 體現著教師的思維能力。
苗新坤: 語文教學對思維的培育始終是個短板。這個問題應首先從教師自身找原因。一方面,一線教師在文本解讀中容易迷失走向;另一方面,教學設計能力的欠缺,使課程內容不能有效地轉化為彰顯學科學習邏輯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課堂上呈現出教師占據主要地位大量講解分析而學生無事可做的狀況,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面臨很大挑戰。
要強化思維能力培育,首先,教師要強化文本解讀力,以貼合文體的思維方式來解讀文本,使理性思維與非理性思維在解讀文本中轉化為用來具體閱讀指導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知識。否則,培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任務在課堂上也就無跡可尋。其次,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統整的學習內容以及所憑借的語言實踐活動,應包含明確的思維培育目標指向、方法策略和評價機制,同時這些活動又要貼近學生的思維最近發展區,帶有思維力挑戰,這是學生學習行為養成、邏輯思維能力養成的關鍵環節。再次,科學有效的教學對話是促使學生思維力持續發展的中樞性環節,在對話中,教師的評價相機而入,使學生的思維得以重塑、建構。
《教育家》: 新課標指導下的語文課程教學,應在哪幾個方面做出改變?
肖培東: 對於新課標,我首先關注的是「不變」的東西。我很擔心的是,新理念、新名詞的大量衍生,會讓很多語文教師曲解或誤解語文教學。對於語文和語文教學而言,守住本質,守住初心,至關重要。在「改變」之前先想清楚我們守住了什麼,又堅持了什麼。教學要緊跟時代,但不是緊跟時尚。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關於語文課程的性質,在表達上與以往略有出入,但整體不變,這令人感動。在堅守語文課程性質和語文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我們要多反思自己的教學,要緊跟新時代的步伐和要求,擁有新理念、新思維、新知識和新視野,在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上積極求變,不斷更新自我、發展自我、豐富自我,做有學習力、思考力、創造力、研究力和執行力的適應時代需求的語文教師。
曹公奇: 落實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 教師必須有單元整體意識,將每一節課、每一點學習內容放在單元整體框架之中,實際也就是學習任務群之中去考慮,才能充分發揮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價值。當然,我們可以以教材的單元構建學習任務群,也可以突破教材編排,根據實際需要去重新構建新的學習任務群,以學習任務為驅動,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創設真實具體的學習情境。 我們應盡量為學生創設具體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於富有意義的活動情境中學語言、用語言,從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一味追求所謂的「分數」。同時, 語文學習也要重視語言環境的創設,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條件。
多種課型相互結合。 我們要突破過去較為單一的教學課型,採用豐富多樣的各種課型。特別是閱讀教學,須突破單篇文本精講精練的形式,將單篇文本教學、群文閱讀教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等不同課型有機結合,才能全面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整本書閱讀是新課標重點倡導的,要把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的真實閱讀上。
苗新坤: 首先,教師的角色要進一步轉變。從過去的單一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和組織者,只有這樣,教學才會由「知識本位」轉向「育 人本位」,才會由關注自己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其次,教師面對知識的態度也要發生轉變。知識不再是傳遞性的,而是基於活動而生成的,是在被「人」需要時適時介入的。它需要我們將之轉化為幫助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在這一過程中,評價要前置,並將評價動態地貫穿於課堂教學。再次,在教材的使用上,單篇教學已不能適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我們需要在進一步統整中構建學習單元。最後,基於單篇教學的問題設計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我們要轉向包含著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等在內的教學情境的開發與設計,使得教學單位由時間轉向學習事件,形成一個閉環結構。
——發表於《教育家》2022.05,總第324期。
㈧ 試談在新課程標准下如何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於提高識字質量;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能夠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對於語文教學來說極其重要的。
那麼,如何貫徹新課程標准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語文閱讀教學。
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語文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果我們能使閱讀變「苦」為「樂」,就會「讀」得輕松愉快,「讀」得扎實牢固。
如何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呢?首先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鳴。小學生情感發展容易受到老師語言、神態的感染,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語言神態等感召效應,引起學生的情感轉移,最終能達到共鳴的學習效果。其次,要設置懸念,引發思考。如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文《快手劉》變戲法時,把一個玻璃球放到了一個白瓷碗里,可隨後「快手劉」掀開一看,什麼也沒有!那麼「快手劉」怎麼把球變沒了?球又到那裡去了?學生興趣極濃,積極思考,大膽地展開想像。再次,要藉助情景,導情入文,即藉助一種情景的創設,來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如教學《開國大典》一文時,讓學生回憶國慶五十周年時盛大的慶典,藉此情景,導入《開國大典》一文的學習,重溫1949年的開國大典盛況,激發愛國之情。最後,可以游戲介入,自己體悟,即適當地介入游戲,使課堂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助於學生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如教學《寓言故事三則》時,讓學生參與游戲、演小品,使學生在游戲中自己體悟課文,達到了自主學習的效果。
二、突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教學一方面是教給學生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記憶、思維等多種能力。
蘇教版課文時代感強,文質兼美,由於小學生長於形象思維,朗讀練習時,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善於運用聲情並茂的描述性語言,通過播放音樂等手段來烘托、渲染氣氛,促進學生入情入境。小學生注意的分配能力不強,默讀可以留給學生想像的餘地。教師要經常提示學生運用掃讀、跳讀、重點處反復讀等方法,逐步提高默讀速度和默讀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沒有識記和背誦,教學和智力發展就是不可思議的。」人們學習語言大多是先記而後逐步理解的,或者是朦朦朧朧地知道一點意思後,隨著知識的增長與閱歷的豐富,到達一定的程度,自然產生一種「頓悟」。小學階段是學生記憶力最好、學習語言的最佳期。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精講巧練,擠出時間來指導學生背誦。背誦是一項艱苦的學習,學習只有掌握一定的背誦方法,才能順利地完成背誦。背誦訓練要體現出層次,先要求大多數學生正確背,再要求全班學生正確背,最後要求大多數學生有感情地背,加快背誦速度。
由於小學生識字量有限,在閱讀中經常會遇到生字新詞,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課內閱讀中,學生獲得的知識量是有限的,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早期課外閱讀,指導學生有選擇地多讀廣讀,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經過反復訓練,就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地解釋字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緊要的還是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語都不輕易放過,力求發現他的特性。葉聖陶先生向我們提出了改革閱讀教學的重大課題,如何使學生發現課文閱讀的特點,促使我們深入地研究學法的研究。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可以從多方面來改進教學方法。1、進行學法指導。如在教《小鎮的早晨》一文時,全文的構段結構一致,所以教師可以重點指導學生分析一段,然後歸納這段的學習方法,再把這個段與其他段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學其他的段落,由扶到放,充分體現學法指導。2、讓學生自學、討論、質疑。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在學生自學、討論前首先出示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有的則是讓學生自學質疑,通過讀課文,提出疑問。3、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四大任務,閱讀的最終目的還是落在「寫」上,這就決定了閱讀教學不能孤立地進行,要有機地與作文教學相結合。在教學中,對於學習讀寫例話,歸納閱讀方法等,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視發揮課文的範文作用。
總之,教師只有悉心鑽研、科學探索,才能使新課程標准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展現出新時代的新風貌,從而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㈨ 新課標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改小學語文多媒體合作意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以學生發展為本。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觀念轉變。總之,新課程給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淺析。一、重視學科間的聯系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實踐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語文應用無處不在,學生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只有將學習的知識熟練應用於生活中,才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當然,生活中多應用語文進行創作,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二、運用多媒體,改善語文教學環境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事物的動靜、快慢、大小,藉助於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活力,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去觀看、去思考。多媒體技術還使得知識變得立體化,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漢字與圖文、音頻相結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種美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講授李白的《靜夜思》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月光下一位詩人站在窗前仰望著天空,思念著家鄉,給學生製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所思所想,幫學生理解詩的深意。這種教學方式在以前我們是不敢想像的,以前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去想像這個畫面,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出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國內頂級教育大家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教育大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這幾年的應用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是信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的話,必定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是後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不能將語文學好的話,肯定要影響到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實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是學生學習怎樣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記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小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語文上體現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與應用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經過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提高多少。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還得靠學生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獲取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見效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主動性較差,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單靠他們自己埋頭苦幹,學習效果肯定很差。在現代社會中更強調合作精神,個人的「英雄主義」並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這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課上共同討論,課下一起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並且在
㈩ 如何更好地運用新課標指導語文教學
1、認真抓緊抓好語文新課程新課標的學習。我們根據新課標的精神,了解學習語文多種方法,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學有所用,把語文課變為學生最喜歡的學習科目之一。認真組織日常教學工作,向上課45分鍾中要教學質量。每學期我們根據根據學科教學計劃,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研究活動。在備課組中,我們主要研究教材文本和拓新教學手段結合的問題,根據我校我們年級學生的實際需要,摸索出一條既有改革創新又有實際效果的切實可行的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路子。
2、開展既分工又合作的集體備課活動。各項工作統一計劃,統一管理。平常教學進度、教學內容、作業安排、測驗考試等要保持一致,但根據分層教學的要求,需要針對不同程度的班級,可以做適當的調整和補充。
因為我們學校採用了「分層教學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准確把握全局,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有效的梳理,從文章的字、詞到句,從文章的藝術特色到思想內容,從課內作業到課外訓練,都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進行精心設計。
發揚全備課組老師的聰明才智,發揚備課組的團結協助通力合作精神。認真工作,努力鑽研,集體備課,資源共享,使我們的備課組真正成為教學的核心,成為一支戰鬥力很強的教學小分隊。
①每周指定老師各負責備好一課。以一個單元為例,每個單元有4課,每一課由1位教師負責備課,然後在每周的語文教研日(周二)逐課進行探討。在教法和學法上,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充,但教學重點和難點要點應作為重點進行突破。教案、練習同時也要體現出「分層教學」的特點。
②指定一位老師負責專題訓練。比如,應試作文的分步訓練和「歷屆高考滿分作文精彩語句」的匯編,現代文閱讀訓練,文言文練習,詩歌鑒賞和名言名句的編輯工作,可以分別指定某一教師負責。
③單元練習測驗由備課組安排指定專人負責。比如必修3第一單元(小說),第二單元,第三單元,第四單元分別由某一位教師負責命題。期中考和期末考由備課組統一協調、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