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創設初中語文教學情境
所謂的情景,指的是語言的環境或語言發生的情景, 它揭示了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景進行課堂教學,就是要創造生動、具體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潛在的智能,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思考、鞏固和運用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讓學生圍繞所提供的情景進行大量而快速的聽、說、讀、寫、思訓練,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 的主人,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優化教學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充分而有針對性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思考、領會、評析、從而大大提高了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實效。而努力營造語文學習的氛圍,能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使興趣深化,並產生較高的動力效能,以達到較高的興趣發展水平,最終使學習興趣成為自我的高級精神需求,從而轉化為強烈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為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那呢? 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首先重在要把握准學生的學習起點,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水平;其次教學情境的創設不能一味圖熱鬧,甚至嘩眾取寵,情境內容的選取要適切;第三,情境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連貫性,理想狀態下,一節課的情境應是環環相生的。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要做到四個「必須」:(1)目的必須明確,要防止僅為增加氣氛課堂熱鬧而創設情境,要防止僅為給聽課教師看而創設情境,要防止流於形式創設走過場的情境;(2)必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如低年級許多採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的方法創設情境,高年級更要突顯一種真正的問題情境;(3)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要與時俱進,有時代氣息;(4)必須有利於認識知識、體驗和理解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方法有: 1.導入設置情景。成功地上好一節課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巧設導語是至關重要的。導語融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於一體,它像一座橋,架在理解課文內容與獲得知識的必經之路上,這座橋架穩了,架寬了,學生就可以輕松愉快的到達彼岸。 2.生存性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已經學過的知識出發,並結合所學課文內容導入,這樣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在《最後一課》的教學結尾時,我對學生們說道:「有人認為小弗郎士的可貴在於在命運大轉折的時刻終於明白了學習是與侵略者作斗爭的武器。而有的人卻認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等到做了亡國奴的這一天才明白這些道理有什麼用啊?」學生聽了都深有感觸,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爭論,學生對「愛國」這一概念有了新的認識。 3.以語言創設情景。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能夠使聽者的腦中呈現的是一幅幅鮮明而簡潔的畫面,這種將抽象形象化具體化的語言,學生聽起來必定是興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濃郁如仲夏,猶似欣賞一幅畫,觀賞一幕劇。 小說《社戲》是一篇充滿江南水鄉生活氣息的文章。它描繪了江南水鄉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連山,朦朧的月色,含香的水氣,令人自失的笛聲,還有一大幫頑皮無私友好的農村兒童一起煮豆的經歷,讀來令人回味無窮。然而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學生對小說中的生活環境和人物的感知認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農村水鄉生活經驗的學生,覺得課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沒有這種生活體驗的學生,烏蓬船和豆子就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為了讓學生體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課堂上,我讓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說起,並通過視頻向學生說起江浙一帶的風土人情和魯迅童年生活的軼聞趣事。這樣大家說得有勁,聽得有味,閱讀的興趣油然而生,自覺把思維的觸角伸向那迷人的水鄉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4.創設情景深化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表演是高一層次的形象性,因為它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外觀形象,而且展現了人物內心世界。還可讓學生表演,學生表演有獨特的教學意義。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從本質上,兒童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實際上,兒童不僅具有潛在的表演天賦,而且還有著愛表演的個性特徵。表演能夠有效地調動並發揮兒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動」與「樂」中把握課文內蘊,理解人物的性格、語言、動作、神態及內心世界。 在教《變色龍》一課時,就運用了表演課本劇的形式,把課文中的精彩情節在課堂上再現,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刻體會課文表達的內容,把握文章的表現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活躍了氣氛,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其樂學。 二、創設教學情境注意點 1、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 2、創設的情境要有真實性,讓學生融入情境中。 3、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際、年齡特點、已有知識經驗,並具有時代性)。 4、情境要具有適切性,也應具有挑戰性,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5、創設的情境要符合教學目標。 6、作為教師,要認真鑽研課程標准、教材,了解學生特點,拓寬知識面,時時關心身邊的事件,留意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作好記錄,積累素材。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創設教學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有助於落實課標所倡導的三維目標。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化繁為簡、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粗糙為精細,促進學生思維,產生共鳴,促使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拓展學生思維,給人以美的享受,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B. 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的原則
一.創設教學情境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原則
語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就是語文,就是教育的內容。當語文課的教學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學生很陌生時,教師就應把學生身邊的生活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創設一種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比如教學《生物入侵者》一課時,我先請學生根據自己所知道的,說一下現實生活中有哪些生物入侵現象。有的同學馬上說,黃頂菊本是美洲的生物,但是現在已經來到了我們的田間地頭,它生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高,生長很快,有它生長的地方,其他植物就不能生長,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威脅。這樣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課堂,對學習課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注意把課文與生活聯系起來,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就在身邊,就在生活里,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它沒固定的模式,需要我們靈活運用。
二.創設教學情境應緊扣文本的原則
語文教學不能脫離課文,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性,凸顯文本教學的特點。語文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語文又是文化的載體,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的語言要點,利用語文的人文性、言語性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與文本交流,領略文本語言的魅力。比如《背影》一文中,父親爬過月台為我買橘子的背影是課文中最動情、最感人的一幕。其中「蹣跚」、「慢慢探身」、「攀」、「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等詞句刻畫出了父親的行動艱難。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詞語和含義,首先讓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好好體會,然後讓一個學生上台表演父親走路時的「蹣跚」,以講台和黑板為道具,做「慢慢探身」、「攀」、「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的動作。當同學們看到表演的學生那種吃力的樣子,聯想到父親是個胖子,並且年紀大了時,同學們才真正明白了這一背影中蘊含的深深的父愛。然後再讀課文,感受父子深情。此情境讓學生明白:語言是傳情的。本段對人物動作描寫的詞語,表達了濃濃的父愛。再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不把重點放在有爭議的主題上,而是放在放在學習寫景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上。文章中的景物學生並不熟悉,可先用多媒體展示當時的情境,使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觀察景物的特點,思考從什麼角度描繪。最後對照課文歸納作者寫作的精彩之處:抓住事物的特點,多角度,按一定的順序描寫,其中有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上的感受等。
三.創設教學情境應注重學生參與性的原則
情境的創設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參與性,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考慮學生參與的路徑和梯度,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完全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比如學習《三峽》一課時,學生在學習中,了解了三峽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但這畢竟是書本上的介紹,學生因為生活地域距三峽較遠,對三峽的認識只是感性的。為了更直觀的了解三峽,我依據課文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播放,看著那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飛懸的瀑布,同學彷彿親臨三峽勝地。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峽的了解,我讓同學做導游,按照畫面,結合課本的內容,為同桌介紹美麗的三峽。最後我讓一個同學做導游,為全班的同學介紹美麗的三峽。很多同學報名參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氣氛活躍,收效很好。
四.創設教學情境應具有探究性的原則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創設的情境應內含問題,充滿探究性。教師創設的情境要讓學生想說、敢說,能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揮。比如教《五柳先生傳》一課時,藉助問題創設探究情境:討論「你是否喜歡五柳先生?」時,讓學生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結果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一大部分學生的答案是不喜歡五柳先生,因為他是個酒鬼―「性嗜酒」;他太懶惰―「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他沒責任感―隱居是消極逃避等。這樣的理解也許與詩人的原意不同,但這是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主得出的結論,教師就加以鼓勵。再問:「如果你是五柳先生,你會象五柳先生一樣『晏如也』嗎?」學生說不會。「那五柳先生為什麼會呢?」,引導學生明白:「好讀書,不求甚解」是他不慕名利,對丑惡現象有清醒的認識;「性嗜酒」是為了使他獲得解脫;寫文章的目的是「自娛」,不是求官得祿。他守志安貧,不與上流社會同流合污,正是他的可貴之處。通過探討,使學生真正了解了這一時代背景下的五柳先生。創設問題時應不給出具體的主題思想,但又要指明一定方向,使學生既能提出自己的疑問,創新思維,又不偏離大的方向。
C.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點出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語文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過於進行創設情境教學。巧妙地創設情境教學,將使學生在高昂和愉悅的情緒中隨問而思,隨引而發,時而凝神諦聽,時而馳思遐想,從而收到可喜的教學效果。
一、情境教學的優勢
情境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謂情境,就是「情」與「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與環境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中如果為學生創設主動、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圍,便可喚起學生的想像和愉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爭取給孩子們一個情感課堂,一個對話的課堂,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感悟的課堂。
(一)創設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興趣就會轉化為學習動機,表現出情緒愉快、孜孜以求的特點,也是課堂教學中,推動學生探索知識的一種「激發劑」。曾聽過一位老師教學的《識字7》,她先讓孩子們談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們,然後出示一張「森林動物園」邀請卡,邀請小朋友們到森林做客,這樣一下子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文的距離,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學習,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在本課的生字教學中,她摒棄了傳統枯燥被動的識字教學,先展示了一棵大樹爺爺,樹上結滿了各種各樣的果實,然後請小朋友們自己採摘果實進而發現果實中藏著「生字寶寶」,營造了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了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識字的樂趣。
(二)創設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語文教材中不少是能夠能夠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的美文。通過創設情境,可以陶冶學生美的情操,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老人與海鷗》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海鷗對老人去世的悲傷之情,一位老師設置了圖片與音樂相結合的教學情境。聽著泛著哀思的音樂,看著老人遺像前一群群拍著翅膀的海鷗••••••這一切使學生彷彿置身於翠湖湖畔,肅立在老人的遺像前,目睹著海鷗送別的場景,那悲傷的心情,那對老人的深切思念及為海鷗的的行為深深感動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創設情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
有些文章讓學生通過大膽的想像來創設情境能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再如,《老人與海鷗》一課,為了讓學生感受海鷗與老人的深情厚誼,老師可讓學生大膽想像海鷗在老人遺像前,會大聲鳴叫些什麼?還有,假如你就站在翠湖湖畔,看到這一幕幕,你想說些什麼:想對老人誰什麼?想對海鷗說什麼?還要對地球上所有的人們說什麼?這樣,學生充分地發揮了想像,既培養了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又更好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激發了和諧之情,引起情感共鳴。
(四)創設情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為讓學生更好地熟悉課文,理解課文,也可以將表演帶入課文,這也不失為一種情境創設。親自參與,身臨其境,將使學生對文章更熟悉、理解。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可讓學生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組織分角色排練表演的課文。學生排練的過程就是一個對文章熟悉、理解的過程,而表演也是一個感染其他學生的過程。不管是「表演者」還是「觀眾」,都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無疑也是一堂很生動的課,要比老師抽象的講解效果好的多。學生在表演時,不僅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能培養其表演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等。
二、創設情境教學的方法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現代電教手段打破時空限制,對創設一定的情境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播放課件、放錄像,把生動形象的畫面配以美好和諧的音響,化抽象的文字為可觀的圖像,以直觀的形象促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以生動的情境引發學生心靈的感知、情感的共鳴,創造出最佳的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感受中接受知識,從而達到對課文的深層理解與感悟,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一位老師教學《淺水窪里的小魚》一課,課件中展現了小魚在淺水窪里奄奄一息的圖片,讓學生對小魚充滿了憐惜之情,讓學生身臨其境,對小男孩的舉動行為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使時空變小,對教學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創設渲染感人氛圍情境
師生通過運用語言、音樂和圖畫等教具進行渲染氣氛,再現課文情景使學生們發揮想像,領悟人物情感。一曲動聽的歌曲、一段悅耳的音樂,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能產生動人心弦的力量。如《老人與海鷗》一課,最後要激發和諧情,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想像自己就站在翠湖湖畔看到的一幕幕究竟會說些什麼,會有對老人的無限哀思,會為海鷗的行為感動,還有會產生要好好保護自然的念想••••••
(三)創設問題情境
「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創設問題情境,要盡力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學生腦子主動轉動起來,促進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的發展。《淺水窪里的小魚》一課,老師如果設計以下一組動態邏輯思維訓練問題情境:小魚怎麼了?小魚渴望什麼?誰在乎這些小魚?小男孩怎麼做?為什麼叔叔不理解小男孩?小男孩在乎的是什麼?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如果,你碰到了和小男孩類似的情況,你會怎麼做呢••••••這一切將使學生除了懂得原文揭示的道理外,還可獲得多元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四)創設想像情境
新課程要求教師喚起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使學生的思維自由地翱翔。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或點到為止,或留下空間,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我們要盡力把靜態的平面文字轉化為生動的、能觸動學生思維的情境。學生通過想像對文本會有進一步的感悟,他們帶著對文本的體味,朗讀相關段落將更加用心讀、讀得情深、讀得意濃。
總之,恰當地創設課堂情境,將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體會語文與自然、社會、人類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情感、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讓教師的課堂教學充滿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D. 語文怎樣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一直是教育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要善於運用教學策略,創設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營造和諧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定情境下主動學習。
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相關成果告訴我們:學生的知識不是由教師灌輸的,而是由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習就是一種發現,學生應該成為自主且自動的學習主體,在學習中發現,在發現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師要讓學生把你所教的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會、記得快而且能夠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那麼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一、精心設計教學,更新知識傳授方法,滿足學生求異思維需求,在變更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創設情境,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1、 導入新課,引人入勝。
魏書生說:在教學的導入階段,「導語設計得好,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一堂課有個良好的開端」,「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電光火石,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導入」工作做好了,整堂課就易於成功。在導入環節中讓學生形象感知,創造引人入勝的課堂開端。如盡量找一些形象可感的資料,聽音樂、看圖片、觀影音資料、講故事等,或吟誦優美的古詩詞、成語、名言警句等方法來創設學習的氣氛,引導學生學習的思路,迅速調動學生的感覺,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為師生共同完成任務蓄勢。如教《土地的誓言》一課時,課前播放《松花江上》歌曲,配以九一八事變圖片資料,上課時,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慨嘆九一八事變造成數十萬東北民眾逃離家園,這樣的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他們的思維之弦,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投入語文學習活動,還把學生的學習慾望推向高潮。尤其是那組日本飛機轟炸東北三生的照片,更激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仇恨,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2、 朗讀文本,身臨其境。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的朗讀評價標準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朗讀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可自由小聲讀、個別讀、分組讀、接龍讀、分角色讀、分男女聲讀、齊讀等等,還可採用「神入角色,心駐課文」的方法要求學生把自己文本中的人物去「親臨親歷」,「深入體會」,大聲地,動情地,陶醉地朗讀,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生的朗讀效果明顯,熱情高漲。教授《土地的誓言》時,我先播放片段配樂朗讀,帶領學生進入情境,朗讀結束時,教師里靜默,這說明學生理解了文本,而後組織學生配樂朗讀。教授《安塞腰鼓》時,分角色朗讀,教師下發材料,預讀,排練,像演節目(詩朗誦)一樣組織演讀。教師重組材料,分配角色,男領、女領、男合、女合、眾合等形式。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根據角色安排刻苦訓練,同時也體會了本文恢宏的氣勢,鏗鏘的節奏,激情的語言和豐富的畫面。
3、 質疑問難,全員參與。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要將「質疑」引入課堂,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還學生提問的權利,並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探索。對個別能力稍差的學生,教師應多鼓勵、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他們質疑問題的熱情,並用不同方法引導質疑。從而形成寬松、活躍的質疑氛圍。教師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如從課題切入提問、從關鍵詞切入提問、從難句切入提問,對於學生提的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可訓練學生在多讀課文中自己解決疑點。對於本課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教師可板書,並引導學生分析解決這類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讀書中找答案,在討論中求答案,逐步形成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設計活動,激發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活動的設計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方式組織活動。
(1)小組合作學習
圍繞教學中某一重點、難點,分小組商量、探究,再集中起來全班討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思維碰撞,學生積極主動融入學習氛圍中。七年級學生寫作方法掌握較少,教師強調寫作技巧,學生在寫作中也失誤較多。學生軍訓回來之後,我抓住契機,讓學生寫《軍訓的收獲》,學生言之有物,講評時總結本次作文優劣之處,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討論,互判作文,寫評語得分情況,學生異常興奮,激烈討論,在審題、點題、布局、語言、卷面、字數、以及錯別字方面都進行認真分析總結。
(2)角色扮演式
根據課文,設計表演。啟發學生在課文中找戲,將靜態的符號語言轉化為動態的情景語言。一篇課文,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甚至有對話,則可以短暫醞釀,分角色、論台詞、議細節,改變文體,設計表演。有的課文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者讓學生自編自演舞台劇,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角色,主動探究文本。如把《狼》改編成白話文,從不同的角度設想出不同的角色,或講故事,或模擬表演。
(3)活動娛樂式
組織詩朗誦、演講競賽,做成語接龍、擊鼓傳花等活動,激發學生思維火花。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之後,我讓學生製作課件,選擇身殘志堅的人物,介紹其成長經歷,人生成就,並寫出感悟,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每位學生演講之後讓本組和其他組成員點評。學生積極參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心靈收到了啟迪,同時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善於運用教學策略,激活課堂氛圍,讓學生唱主角。
(1)精心設計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學語文教師手中如果有了精心設計的「激起千層之浪」的塊塊之「石」,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和積極的競爭意識,就能把課堂教學帶入高潮迭起的境界,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教授《社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作者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麼作者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再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學生找到描寫社戲段落鐵老頭不翻筋斗,看不到蛇精跳老虎,老旦不停地唱。看戲的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可見那夜的戲並不好看,為什麼結尾作者這樣評論,學生興致高漲,認真閱讀文本,積極總結。那夜的戲,那夜的豆,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的童年的美好回憶,充滿一種浪漫主義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這道題的設計,不僅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了課本內容,同時又培養了他們分析、歸納、表達和創造的能力,一「石」多「鳥」,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2)生成性教學代替課堂教學中的預設。
預設就是預先設定,是教師根據自己的主觀意圖和期望所進行的一種教學准備行為,屬教學設計的范疇,有時也指「灌輸」。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場景,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它具有主體性、開放性、互動性、多源性的特點。生成性教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即主動地思考問題,並發現新的問題,然後大家一起討論來解決這些問題。學校是一個詢問「什麼」、「為什麼」的地方,課堂更是一個談論「什麼」、「為什麼」的地方,成功的教學、成功的教師應當喚起學生的十萬個「什麼」和「為什麼」。問題是課堂的靈魂,教學應讓我們的學生「始於迷茫,而又終於更高水平的迷茫」。
(3)挖掘潛力,留給學生學習空間。
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教師在課堂上應給學生自由支配、自由發揮的空間,還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要給學生學習的空間,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問題,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觀點,達到理解、解決問題。我在《誇父逐日》這一課,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翻譯全文。教師強調注意逐走、如日、欲、河、道等詞語的解釋,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很快就展示了成果。學生把握了文意,並很快准確背誦了課文。
三、提高教師自身業務水平,先讀後教,點燃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打鐵需要本身硬」,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名「學者」,然後才是一名教師。知識淵博,業務水平高的教師很受學生歡迎,學生敬佩信任這樣的教師,同時願意接受他們的教育,盼望上語文課,這樣就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教師在教授課文時應先讀後教。真正的閱讀首先「應該保持閱讀的新鮮感,不帶任何先入的主見、不做任何分析地去讀,抓住閱讀的第一感覺與感受,以感悟為基礎。要感同身受地與作品中的人物共命運,同歡樂,體察他們心靈的每一個細微的顫動;特別要細細琢磨作品的語言,品出語言的味兒來。」(錢理群語)教師要注意研讀課文,要以一個讀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對於課文的理解不能惟教參是從。「惟老師善於閱讀,深有所得,才能較好書」。
四、愉快教學,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氣氛。
愉快教學強調教學是師生聯袂演出,師生面臨的是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只有雙方攜手合作,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配合,雙方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感情傾向,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並積極請教。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發現,受鼓勵、被表揚次數越多的學生,思想越活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越高,進步也越快。當前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語文上缺乏主動性,是因為自己語文成績一貫不好,對學好語文缺乏自信,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賞識學生的長處,在課堂教學中要從一些細節中發掘學生的閃光點,賞識多於教訓,鼓勵多於批評。有句話說得很好:「賞識、激勵產生動力,動力產生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努力產生能力。」 這樣就能很大程度上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個有心人,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朝著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標努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無定法」,但只要用心澆花,花就會滿園開放。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採納~!
E.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情境教學
1 情境教學實施在語文課堂的可行性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在教師與學生的幫助下,利用相關學習資源以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②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不同課堂教學中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依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就可實現教學效果優化目的。③
語文課堂的特點使它具有實施情境教學的可行性。語文課堂教學主體要從生活中索取,事物的時間、地點、故事情節、語言背景材料、意識形態變化,必須要實事求是,按照事物客觀規律的發展,不違背情境教學的原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客體,是注重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變化,學生的言談舉止。一個好的情境創設對於語文課堂教學是不可忽視的,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上一定要有教師與學生積極主動去尋求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融入到課堂上去,使枯燥語文課堂變得生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積極主動學習。
2 有效進行情境創設的原則
2.1 合理原則
創設情境教學法一定要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脫離現實生活。合理的情境創設是要把語文課堂的思想讓學生有所認同,作家的作品、名人的名篇,這些內容題材都源於生活中真實的記錄與寫照。情境教學法創設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而且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求更加貼近現實。
2.2 導向原則
情境教學法創設離不開學生的價值觀,學生的價值觀念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師知識的傳授,教師教學的目標、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的導向都取決於自身引導的創設,學生學習的能力與應變能力應該跟隨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去思考問題。教學過程中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最主要的是這節課堂教學重點與難點的把握,學生學到了什麼,得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怎樣的技能,這些都是在教學情境中把握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能力創設情境,有助於提高課堂的氛圍,有的學生反應較快,有的學生反應較慢,因人制宜正確的引導,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教學時一定要從學生中找到平衡點,讓學生都能夠接受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
2.3 多樣原則
情境教學法的創設應以教師教學設計為出發點,根據語文課堂的特點可以採取多種方法(提問式、互動式、聯想式、啟發式等)提高課堂學習氛圍,更直接的讓學生有所認同,讓視覺的信息傳遞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中。語文理論知識的講授原本較為無味,在情境教學的情況下,把語文課堂的方式由復雜的局面轉化為簡單的局面,有多重方式結合形成一條主線才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2.4 趣味原則
情境教學創設要有趣味性,引導學生激發興趣。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讓語文課堂產生興趣呢?首先,教師要創設好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到哪一個位置去做什麼事情,這件事情產生的影響是什麼;其次,教師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時簡單化,舉例子說明,情景與語言交融,讓學生更直觀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最後,創設情境要從生活感覺中來,語文課堂創設情境一定要有趣味,有了趣味才能更懂得學習。
3 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方式
教師創設的情境通常包括有生活展現的情境、圖畫再現的情境、實物演示的情境、動作展現的情境、音樂渲染的情境、言語描述的情境。創設教學情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3.1 提問方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學則需疑,疑則需奇。有問題才會有疑問,有疑問才能產生好奇,其實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問題的,教師授課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許多不明白的東西。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想像都是一種創設情境的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的過程。對於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學生不僅僅要問,而且先要想,經過一番思考後再答,效果會更好。對待任何知識,我們都要持一種懷疑的態度,可以大膽地否定,然後經過辨別、思考,用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到底是對還是錯,最後,真理自然而然就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認真思考並提出質疑。④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富有想像精神的人往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如何合理的有效提問,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有效的創設情境,抓住文章主要矛盾,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心存疑問,渴望答案,進而在求知過程中得到解答。
3.2 引導方式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課堂是以學生作為主體的課堂,形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從什麼樣的角度出發,如何合理引導創設課堂情境,這就要求教師要為他們營造一定的環境,鼓勵他們積極主動的去思考探索,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有時候教材內容自身就具備一定的靈活性,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藝術引導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起學生的想像空間,從而使學生主動而迅速的理解課文,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種方法首先需要老師對文本深入了解,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然後再向學生展示,以教師的感情激「學生的情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讀書要入境始與親。」所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悟文意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情境源於生活,是生活的再現。引導學生在課堂去發散想像力,感知文章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走出文本,在情境中學習,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引領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產生學習慾望,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輕松歡快的情境中,對學習本節課程目的、內容、意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3.3 多媒體方式創設視聽課堂情境
多媒體課件將語言、影像和聲音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使教學真正實現了調動起學生各種感官,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相應的課堂活動中去,在活動中獲取知識,訓練技能。比如在給學生講授詩歌時,引入徐志摩的《偶然》這一首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映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如何理解這首詩的內涵呢?
首先,教師要把詩人的形象概括出來,即一個文弱的戴著金邊眼鏡的書生,有點浪漫憂郁的氣質,似乎和他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有點不相符合,倒是和他詩歌中所流露出來的深層的情感特徵有著某種程度的契合。
其次,教師要把握詩歌張力結構的理論。詩歌本身就存在一種內部力量對抗對立的統一,課堂上理論的闡述無疑是枯燥的,學生的認知程度有大小,能力有淺深,在講授詩歌內容時,詩意內容課堂感性化,詩意結構課堂理性化,張力對峙,形成層次與結構鮮明。
最後,在這首徐志摩的愛情詩中,對愛情的描寫比較委婉含蓄,因為徐志摩自己特殊的情感體驗與切身的經歷體現著一種真實的美。兩句詩引出多種不同方式的問題,把文學和情感結合在一起來講,給學生新鮮的感覺,也增強了趣味性。
4 語文課中開展情境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語文課堂創設教學情境,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問題,在課堂上交流問題,使問題及時得到有效解決。這就要求教師應該隨時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去改進,不斷去完善。語文課堂的創設情境教學法一定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在教學過程中多積累問題,注意問題存在哪些方面,才能更好的完善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情境互動。
(1)教師教學專業技能應該不斷強化,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不斷學習,積累更多學科知識的儲備。每一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語文課堂一直都誤被認為灌輸式的教學,在創設情境教學過程中,課堂學習的內容都是一種感情傳播,教師細心的講授知識、學生用心的聆聽、遇到問題耐心的解說,用一顆永恆的心堅持不懈的追求真理,這樣才能達到在課堂上中創設情境的需要。
(2)情境的創設離不開教師與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創設情境,必須根據實際需要,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忽視了教學內容,尊重教學規律,科學合理教學環節,才能使情境教學法得到更大的發揮。
(3)新課程下的教學是教師、學生在一定課堂情境中,藉助文本交往互動、平等對話的過程。⑤情境教學促進了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融入課堂學習中就是情景教學主要思想。無論教學過程中怎樣安排教學環節設置,教學情境不應該盲目追求情感訴求,教師與學生都應該保持一種彼此真摯的默契。
總之,語文課堂的實施情境教學,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教師遵循教學規律,在教學環節上多思考,與同學科教師多交流探討學習,最終達到讓學生獨立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目的等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學習語文的觀念在情境教學法中得到改善和提高。
F. 語文課上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很多,而創設問題情境對培養學生的應用、審美、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表達能力、想像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巧設問題情境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活躍的思維,引發他們的表達慾望,真正地發揮出學習主體的作用。如在教學《看雲是天氣》這篇課文時,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設計了一個練說的內容,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火燒雲的形狀難道只有這幾種嗎?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麼?什麼樣子?怎麼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提問,為學生的寫作表達提供了框架,也促進學生的想像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學生們有的說像一棵大樹;有的說像一條龍,有的說那朵雲像一匹駿馬;有的說這朵雲像一座房子……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高漲,他們似乎看到了真正的火燒雲一樣,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此時,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煉中。當學生還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美好的想像隨著白雲一起飄向藍天的時候。我引導他們把剛才想到的,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寫下來。因為孩子們有了把想像與文本緊密地結合起來的體驗,有的學生寫的居然比書上還要好,那種想像和表達能力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想。其次由於學生有了直接的體驗,對課文中的內容不但理解得透徹,而且朗讀得特別有味兒!
這樣的問題情境與文本緊緊聯系在一起,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想像和表達的空間,讓學生聯系文本,結合他們平時的觀察發揮自己的想像,在想像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語言,激發他們說與寫的慾望。
二、創設自主探究情境,啟發思維的創造性
《新課標》強調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課上適時地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情境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活躍的思維,真正地發揮出學習主體的作用。
其次,這一環節的情境創設,對於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而對於全體學生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收獲。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激發了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的願望,更培養了他們的想像能力、觀察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融入課堂學習中,積極、主動地探究課堂問題,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效果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目標。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每一個人都提供了一個自己動腦動手的平台,給了每一個人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在實驗中更深地理解了課文所要闡述的內涵,今後凡事都要學會自己動手試一試,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的這個道理。
三、創設表演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皮亞傑說過:「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所教的東西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們發展,興趣是學生認知活動的契機和直接誘因。」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以自己的學習興趣為轉移,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願望和需求,就能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有的時候為學生創設一個表演的教學情境,更有利於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如在教學《夜鶯的歌聲》時,課文的重點一是要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聯繫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很勇敢,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因為文章的時代背景離學生比較遙遠,只憑講讀來學習文章,學生是很難理解文本的。因此,我決定把這篇課文先交給學生,以電視劇的形式自己導自己演,第一課時,在引導學生分段的時候,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在段與段之間有空行,數一數空行就知道了是幾段。接著我趁勢說:「那麼,課文留有空行,就是為了方便我們分段嗎?你們不妨聯系電視連續劇,聯系電視中的鏡頭切換來思考。」過了一會兒,有學生領悟到了:「每一部分就像電視連續劇中的一集,開始小男孩碰到德國鬼子是一集,小男孩帶路是一集,游擊隊和小男孩聯系又是一集,消滅鬼子又是一集,最後部分又是一集。」我順著學生的話說:「好,這節課老師就讓你們來當導演,當演員,我們也來把這篇課文拍成四集電視劇,怎麼樣?」學生群情沸騰,躍躍欲試;我借機出示閱讀要求,並且強調:「要想演得好,必須要先把劇本吃透!」在整體感知課文的環節,我打破了「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件什麼事」這種模式化切口,而是從課文寫作上的一個特徵——空行——入手,引導學生聯系電視表現手法,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閱讀心理,然後讓學生來表演,對此學生也是情有獨鍾。在這些教學中,導入和學習時,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在朗讀時,仍能使學生保持一種十分興奮的心情,這無疑是十分有利於學習的。最後讓學生到講台邊來表演。老師適當地渲染一些氣氛,學生們都格外的興趣盎然,爭先恐後來表演、朗讀。甚至有的學生將對話背了下來。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開心、讀得開心、演得開心,在寬松愉悅的表演情境中感悟了夜鶯的人物品質及其形象,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讓他們自主地去閱讀,拓展他們的知識面,使語文課上的閱讀教學真正地走向有效性。
總之,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造各種情境,利用這些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和興趣,學生自然就會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讓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他們的主體作用也就明顯地突顯出來了。語文課堂上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聲有色。
G. 語文教學設計中怎樣營造教學情境
1、 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改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就是教學質量。根據教學內容於學生知識基礎,設計哪些學生要給予熱情鼓勵,那些學生要給予會意微笑,那些學生要給予重點點撥指導等都要做到有備無患。尤其學業基礎跟不上、個性特色鮮明的的學生,更需要在課堂上得到老師的尊重。
2、 在教學設計中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創設與語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從新舊知識的比較、學生的情感體驗等入手。
3、 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創設思維情境。根據當堂教學內容,創設別致新穎、富有懸念、具有發散思維的情境,能激發學生語文求知的願望,促進學生的自由思考,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文基本素養。
4、 在教學設計中要善於創設活動情境。通過故事、游戲,音樂、視頻、角色、多媒體活動等創設具體的活動情境,有利於充實學生的語文課堂生活,有利於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過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5、 在教學設計中可適當引入生活情境。找准語文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的切入點,適當引入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語文和生活的密切關系,在生活中學語文,在運用中學語文。
H. 如何創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境
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概括出主要內容。
3。並能在朗讀結束後,提煉出文章中的「時間?」「老人的行為是什麼意思?」等問題、結果」這六要素,2012(05).
[4]李吉林,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海鷗們為什麼出現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行為?」「哪些詞彙能讓人感受到老人的愛,公輸子之巧。在教學開始後又創設問題情境。根據現代教學理論和語文教學實踐總結指出,帶著目標進行情境創設,通過談話匯入課題,帶入《老人與海鷗》的世界之中,了解老人與海鷗的關系,只要通過這些途徑創設出的教育情境能使課堂教學內容接近現實生活,在課堂上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
造成課堂教學的虛假和無效。有一節低年級的語文課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兜了大半圈還未進入正題,讓學生人人參與,怎樣才能讓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具有實 效性、深入地進行到教學 的一個個程序中?下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一段非常美的寫景的片段,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卻過分地關注了情境 的創設,只有孩子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 一。根據教學實踐,先引導學生了解是哪些動物參加比賽。從而造成教學目標的偏離,然後出示課文中的六個 問句,不悱不發,然後就開始積極排練,最後出示六個回答的句子:背景音樂的選 擇問題,使學習成為兒童心靈的追求,促使他們有滋有味地親歷學習過程,本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主人公的距離;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獲 得人的表情後幫助那位曾經冤枉過它的老婆婆、創設情境要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 - 3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才能讓「情境」煥發生命的活力。 三,卻忽視了一些小細節的處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缺乏整體感,最後各小組在全班匯報展示,那些震撼 人心的氛圍,但是由於教師自己情感不夠投入,是一種全新 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就依照這五大板塊來進行論述,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為了論述方便,可是卻忽視了自己課 前的朗讀訓練,那些聲情並茂的場景,將形式和內容分裂開來的教學情境。在課堂 上, 自備道具,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而 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並與紅狐當面對質將它送到了警察局,學生的興趣早已被轉 移,大大激發了學 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情境的創設成了當前語 文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可是老師在執教中卻只注重了這種形式,又會發生什麼事呢:老師以動物王 國要舉行比賽為題談話匯入新課的學習,然後分組自選角色記台詞, 先是共同續編故事,創造性地自編動作,這五大板塊中每一塊都需 要創設情景。學生的表演興致很高。各組設計的故事情節各有特點,反 而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 在語文課程的建構體系中、創設情境要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真正體現了「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這一語文學科理念,以至於分散了學 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閉上眼睛聽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教學情景 孔子說、目標, 使他們樂學愛學: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薰陶感染,受到了太多與教學目標無關的資訊的干擾,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所以學生的興趣更濃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情境的 創設要關注細節,老師想通過自己配樂朗讀創設 情境的方式。因此。在這兩個情境的創設中。但從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學習中發現:「不憤不啟,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但是,語言缺乏感染力。 二, 教師設計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有趣角色,卻配上了一段抒情的 鋼琴曲。 」由此可見、習作,而這一次卻 完全是自己的創作。但是,課堂營造的情感氛圍顯得格格不入,則不復也,而到讀書的時候是將課文生硬地分成問句和回答兩個獨立的內容讀。」 孔子的這段話,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首先是進行課本劇表演,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導致難以把握學 習的目標,讓學生續演故事,在肯定啟發作用的情況下,情境的創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違背了情境創設的初衷,對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於創設情景的做 法。接著在這次表演的基礎上對 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讀時語調生硬,使得學生 情感體驗不夠,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導演想怎麼導就可以怎麼導,每個學段都以「識字與寫字。這樣,為了演好 自己的角色,以這場動物比賽來串聯整堂課的 教學內容,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 習情境的重要性,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 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那麼,注重培養 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一位老師創設了一個角色扮演的課堂情境、開發學生智力,了解比賽的具體專案,能推著孩子不知不覺地,不但不能引導學生披文入情。而良好的 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在引導 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後,一篇介紹歷史比較悠久的古典建築的文章,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記住了台詞,小木偶在擁有了各種表情後,有些老 師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時、根據知識板塊來創設情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啟發學生思維,想像美妙的畫面,過度追求花哨的教學形式和課堂上熱鬧的氣氛,就會覺得 學習不是一種負擔,但也不乏 有些情境的創設是無效的、創設情境要為教學目標而服務 情境創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四。 因此,教學重難點。基於這一點,它要回了自己的 包、閱讀,如。因此,從細致入微處著手。因此,引領學生走進主人公的 內心世界,它不是為活躍課堂氣氛而創設。 按照這樣的思路學下來。通過情境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 讓學生續演這個故事,我談一點膚淺的認識,去感染孩子們的心靈, 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獲得人的表情後再次遇到紅狐。因為情感的作用,在確定教學 - - 2 目標之後,去開啟孩子們的心扉,然 後在課本劇表演的基礎上注入新鮮血液、 口語交際,而是一種樂趣。前一次的表演是課本中的原故事情節,選出各組的小導演,並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 務,課堂教學情 景的創設不是簡單的教學方式的變革,精 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的方式, 老師們常常將情境教學頻頻用於自己的課堂,了解比賽的結果,而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 極性,語文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兒童的精神 世界;針對故事情節設計的模擬主 人公對話、綜合學習」這五的版塊來構建課程,而將課文中的兒歌進 行了肢解,最大限度地 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課本劇的排 練,尊重學生 的個體差異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創設情境」,但當前小學教學情境創設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與生活實際脫離,或者設計的情境沒有內涵,只是課堂的裝飾或擺設。作為設計者,教師要提高素質,增強情境創設藝術,轉變教學理念,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設計多樣化的情境,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
一、當前小學語文情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在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中,華麗的包裝加上精彩的語言, 再藉助媒體的輔助,「情境」成了扮美課堂的亮點。情境創設未能突出或強化語文學習主題,常常在看似熱鬧的場面背後,淡化了語文教學的目標。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相疏離創設的教學情境一旦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情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不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服務教學的作用,甚至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干擾因素。 有些教師試圖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絡起 來,期望為學習創設一個真實可感的情境。設計情境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對情境的運作過程中,由於傳統教學思維和方法的束縛,教學仍在傳統的路徑上執行,抹殺了情境對教學的輔助和促進作用。這樣既浪費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 的時間,也花費了教師過多的精力。情境與教學成了油與水的關系,而沒有達到水 *** 融的理想狀態。
二、小學語文有效情境設計策略。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課程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 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展語言能 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 重情感體驗, 有較豐富的積累, 形成良好的語感。 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應該以三維目標為導向,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傳統的教學活動遵從死記硬背,是教師喂養式的教學方式。但有效的語文學 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有效的教學情境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以灌輸為主的教育理念,由重教轉變為重學,注重有效性和實踐性, 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把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並能舉 一反三, 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因此,有效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發揮聰明才智, 各個學校可以針對本校實際情況,開展語文教研活動,探討各類課型的課堂教學情境設計,發揮集體優勢、智慧,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要全方面提升自 身素質,潛心研究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語文教學中總結經驗,使講解深入淺出,提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要根據創設的情境發揮現場表現力,使情境富有感染力,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同時,教師還要提高隨機應變能力,發揮自身思維力和想像力。在一個寬松、自由的課堂情境中,學生 的思維是擴散的,教師除了具備廣博的知識外,還需要較好的應變調控能力,以駕馭課堂。此外,學校要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校際之間,與有關教育研究者、專家、校外教育之間的聯絡,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其次,校本 研究本質上是人與人的交往,是對話。教師合作、對話交流、團隊融合可以發揮 集體智慧,應該成為教師專業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在這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環境下,教師們相互學習、相互啟迪、相互分享、相互促進,取長補短,進而造就優 秀的教師團隊,優化語文情境創設藝術,推進教育的變革。教學後集中進行反思,交流各自的見解,在思想的碰撞中激發新的思考,對情境創設形成新的認識,獲得教法和教學理念上的更新。創設調動積極性的游戲情境。玩是孩子的天性。創設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條非常適合中低年級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簡短的小故事,使學生 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創設開發創新能力的開放式情境 開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教案,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 變性, 通過教學時空的拓展變換,教學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想像和表現的願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處於開放狀態的情境。
新課改下的有效情境創設應該根據語文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讓情境生成學習 材料、問題。語文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這些情境應該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並且蘊涵語文知識。作為教師還應找准情境與知識的切入點,及時生成問題材料。還應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絡創設情境。學習不是簡單的資訊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也就是一種基於舊知識,經驗的認知建構。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建構的 「最近發展區」 ,認為新知的建構應基於這個區域,才能獲得促進學生智慧發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絡創設情境尤為重要。當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是我們國家在新的國際競爭的形勢下對教育宗旨和 教學內容、方法、過程與空間的一次新的調整。新課程需要我們吸納教育教學實踐中一切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的新方法、新成就。小學語文課堂利用有效情境創設進行的教育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是學生能夠學會學習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有效的語文情境教學,也為我們當前語文的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可能將使我們漸漸接近、甚至最終達到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時也將引導我們朝著遠離應試教育,而向著素質教育的方向邁出堅實的一步。
創設情境可謂時下課堂教學的一大熱點,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要能夠讓學生「觸景生思」,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起他們更多的聯想.
1、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作為教師可指導小朋友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由於小朋友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這樣,有助於學生很快地理解文字.
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學習課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讀多練、讀中感悟.所以在教學《小鳥和牽牛花》時,我並沒有做過多講解,而是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就能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錘煉語言,描繪情境.
2、積極營造游戲情境,熱情鼓勵與表揚,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時候,我創設了游戲的情境匯入: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一起去語文園地玩幾個語文游戲大家喜歡嗎?那就讓我們坐上汽車出發吧.(播放課件:小朋友坐上汽車出發,汽車開到了寫有「語文園地」的公園大門口.)語文園地到了,我們一起快活地游戲吧.學生一聽說這節課要做游戲,興致就來了.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呈現材料的興趣,選取他們身邊的活動、游戲、事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畫的顏色和內容易於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有插圖相隨.比如:《菜園里》是一篇生活識字課,配有一幅小學生在菜園里勞動的情景圖,不僅使學生對菜園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同時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其名稱,還可以讓學生形象地了解這些蔬菜的特點.所以在觀察圖畫,認識這些蔬菜的名字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看課文情景圖,用手指一指,看一看有哪些蔬菜.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和動態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學習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
當學生對語文課堂感興趣時,他們在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講了,也會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應用多媒體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時候,是這樣匯入課題的: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禮物,讓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吧.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欣賞樂曲,興致非常濃.此時教師讓學生談談感受,學生就能有感而發.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將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增強了主題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是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愉快教學.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需要教師深入地專研教材,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角度,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熟悉的、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素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的方式。
請參考:
:wenku../link?url=-3oezn8c76SGPookWC-t_GseFwrB6h2zzm64cDH-Fsdzjyil5CMqG
小學語文有效情境設計策略。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課程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 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展語言能 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 重情感體驗, 有較豐富的積累, 形成良好的語感。 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I. 語文課堂怎樣創設問題情境
一、抓住課題,創設問題。
二、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創設問題。
三、緊扣課文表達的思想,創設問題。
四、層層環扣,創設問題。
有效地創設問題情景,首先在備課時,整體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分析新知識點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相關程度及需求,綜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創設教學問題。其次上課時要充分重視「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作用,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在教學的引入階段要格外注意,而且應當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要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並形成幾個高潮.通過精心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習動機,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可能。第三,要注重情感因素在問題情境中的效應 課前的設計、課中的運用是重要的因素。此外,教師發問的態度和對待答問中學生的態度也直接影響著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態度,詼諧瀟灑的談吐,必將搭起師生間情感的橋梁,形成良好的課堂人際關系,為創設問題情境奠定基礎。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師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意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