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美育有什麼特點

語文美育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2023-02-03 00:37:20

❶ 語文學科美育活動有哪些

語文學科美育活動有:結合口語交際開展活動、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將實踐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

語文學科美育活動引導各地各校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管理機制,提高美育課程開課率。義務教育階段,大部分省(區、市)義務教育階段都能按照國家課程設置方案保證音樂、美術課程總量不低於總課時的9%。

高中教育階段,全國93.2%的學校能夠開設6個學分的藝術類必修課程;全國80.7%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將藝術課程納入公共基礎必修課,並保證72學時;全國87.6%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

語文學科美育活動主要特點:

(1)計劃性。學校根據培養人才的要求,按照教育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美育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接受訓練,從而保證培養人才的規格。

(2)循序漸進性。所謂循序漸進,就是要求按照科學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美育活動。不僅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美育的要求和內容是分層次有計劃來安排的,即使是每一門課、每一個專題、每一項審美實踐活動,也都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組織教學,做到連貫、完整、系統。

(3)科學性。科學性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學校美育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講授必須嚴格地符合科學的結論,不能隨心所欲、我行我素。什麼美,什麼不美,為什麼美,為什麼不美,都應作出科學的解釋。學校還要教育學生樹立進步的、健康的審美理想,掌握正確的審美標准,使學生准確地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❷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

美育即審美教育,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問題十分重要,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在青少年全面發展的諸因素中,美育有著特殊的意義。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育健全的有力源泉。」這點明了美育在個人發展中所佔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會美育和學校美育,其中學校美育又包括各學科課程中的美育、環境的美化以有美育活動等方面。但在課程美育中人們往往認為責任只在音樂、美術等,卻未能意識或重視到其它學科也都能夠而且應該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適時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從情感的體驗中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由於語文學科的特點,從某種角度看,它的美育任務更是責無旁貸,它的作用也許會更重大、更深刻。語文學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積累審美經驗,提高審美鑒賞力,培養想像力,發展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總之,語文與美育關系密切,美育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大意義。語文中的德育必須通過美育才能完美地實現。「寓德於教」的提法是不錯的,「文道結合」的觀點也早已有之,如韓愈的「文以載道說」等便提供了理論根據。但是在具體實施中會產生種種困惑,如1篇游記教完了,於是總結說:「文中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呢?……」難道這樣就算大功告成了?學生的確深受教育了嗎?再說,語文有其自身的特點,詩賦文章中似乎並非篇篇「載道」,處處「寓德」,也就不宜一律牽強地給所有的作品貼上什麼標簽,這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常遇到的情形。 然而有1種因素能夠貫穿於詩文的始終而無所不在,這就是——美。社會生活、自然景物、人類語言等是十分豐富的,反映這一切的作品文章也是多姿多彩的,這些都能引起讀者的美感。如果能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細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詩情畫意,賞析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體驗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欣賞作品中各具特色的建築、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美,領略不同風格的語言美……一言以蔽之,讓學生以審美的方式感受和認識世界,感染熏陶,潛移默化,從悅入、感人到育人,就能使他們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從心靈深處產生一種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強烈慾望,從而使人的思想精神產生質的飛躍,較好地達到德育所企盼的目標。眾所周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以其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教育和激勵了幾代青年,使他們成為共產主義新人。有一位科學工作者曾經說過,就是那些優美的山水詩和寫景游記散文使自己深受大自然的潔凈美麗,並決心獻身於祖國的環保事業的。這就是美育的偉大功績。從這文教學中的德育的實質就是美育,只有這樣地看問題和付諸實踐,才能使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的特點,還能獲得更為廣闊、更為深刻的意義。 在語文學科實施美育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

❸ 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美育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 在我國,美育思想和美育實踐有著悠久的歷史。孔子提出:「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和樂就是君子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 我們過去的語文教學存在偏重智育的傾向, 現在語文新大綱提出了語文的工具性、 人文性和審美性並重的指導思想。那麼, 如何在語文課中有效地實施審美教育,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首先,創設美的氛圍。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審美教育的前提。 美的氛圍,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綜合地、 整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因而有利於調動受教者產生審美激情、 審美體驗,從而全麵塑造人的審美心理結構。氛圍中最有價值、 最活躍的是人的活動和人的情感, 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審美對象和美感的誘發者, 教師應當充分地利用45分鍾使學生自始至終地在充滿情趣的愉快氣 氛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情操。興趣是學習的先導, 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 教師應當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使他們把學習語文看作是一種樂趣, 使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能得以充分的發揮。 這樣他們就會主動地愉快地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與教師「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美的氛圍是師生合作共同創造的。 語文課創設美的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師的語言藝術、 心理溝通藝術、 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能等等都能成為激發學生審美心理的誘因和創造 美的氛圍的因素。如教《荷塘月色》、《天山景物記》 可播放配樂的朗讀音響;教《南州六月荔枝丹》、《景泰藍的製作》 就可繪制畫面圖片。這些作法,都能創造美的情境, 使學生產生美的追求。 其次,挖掘美的內容。設計出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方式方法, 是提高課堂教學藝術的基礎。古人雲:「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 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師的講課要充滿藝術魅力, 必須首先對課文深入鑽研,充分體會文章的美感,咬文嚼字, 從教材所蘊含的豐富的感情和潛在的精妙之處去尋求教學的樂趣和情 趣,然後進行巧妙地設計。挖掘美的內容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1、抓住情感核心,體會作品的情感美。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 它的主要特點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 用情感來撞開學生心靈的門扉。 我們的語文教材都是經過精心選編的名篇佳作, 都是現實世界形象的反映。作者通過觀察慧眼和獨特的視覺, 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經過選擇和醞釀,用自己的匠心, 創造完美的藝術形象。這些藝術形象又無不寄寓作者的社會理想、 人生態度和道德觀念。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進入特定的環境中去, 體會作家的人格情懷,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如《 祖國山川頌》、《雨中登泰山》、《天山景物記》《海濱仲夏夜》 等課文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自然之美,歌頌了祖國的壯麗山川。 讀著這些文章,會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了感染, 從而激起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課堂教學時, 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完成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的 「心理位置互換」 ,將學生引入「角色」。學習《與妻書》, 可以讓學生體會林覺民在信中洋溢著對妻子的愛,對生活的愛, 體會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兒女之情上, 而是將兒女之情與革命利益相比較,使對妻子、 生活的愛與革命需要統一起來, 學生了解了林覺民烈士的崇高思想境界, 便能激發熱愛祖國的美好感情。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 必須緊扣這些內容向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同時, 在思想上受到美的享受,品德上受到美的熏陶, 心靈上受到美的凈化。 2、吟詠誦讀,品味作品的語言美。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 它有利於我們深入品味文字作品,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發揮語言的感染力,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 邊看邊讀,最有利於從遣詞造句到思想感情的融匯貫通,步步深入, 樂趣叢生。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的: 「敘事敘情的文章,最好還要『 美讀』」,「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 不知不覺,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 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 才會終身受用不盡。」葉老所描述的這種境界, 就是通過吟詠誦讀所達到的審美境界。在語文教材中, 有很多作品的語言是非常優美的。它們有的像高山流水,清脆悅耳; 有的如百鳥和鳴,婉轉悠揚;有的似戰鼓催征,高昂激越; 有的若敘家常,娓娓而談。 品味誦讀這些作品既可以使學生體驗美感, 又能引導學生感知語言的語聲美、達意美、描述美, 從而理解課文中人物的心靈美、事物美、 境界美和作者表達的情感美,激發學生仰慕美好人物, 熱愛美好的事物,產生追求美好的明天的崇高美感。 3、訓練想像,進行美的創造。文學形象是間接形象, 讀者必須調動語言感受力、藝術情感力、藝術想像力, 才能喚起相應的審美、意象。在這個過程中, 由於作品具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和藝術空白,讀者的期待視野不同, 必然造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象」。 葉聖陶先生在論創作中談到文藝作品的鑒賞時,舉了讀王維的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詩為例。他說:「要領會這兩句詩, 得睜開眼睛看。看到的只是十個文字呀。不錯,我該說得清楚一點: 在想像中睜開眼睛來看這十個字所構成的一幅圖畫。」他還說:「 讀到這兩句,領會著作者的意境,想像中的眼界就因而擴大了, 並且想想這意境多美,這也是一種愉快。 假如死盯著文字而不能從文字看出一幅畫來,就受不到這種愉快了。 」葉老在這里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讀書要「 驅遣我們的想像」。教師要善於挖掘材料,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藝術感染力和想像力。例如《孔乙己》的結尾, 給人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孔乙己到底有沒有死 如果沒有死, 那麼他的生活狀況怎樣呢 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寫《 孔乙己離開咸亨酒店以後》的續文。在學了《甲骨文到縮微圖書》 後,可引導學生想像「未來的書」, 既可加深對書籍演變歷程的認識,又可激發學生獻身科學, 創造未來的熱情。進行這樣的練習,既訓練了學生的想像能力, 又能使作品的審美效應得到強化, 從而幫助學生達到從感受美到創造美的完美境界。 再次,誘發美的體驗。美的體驗本質是一種對象化的自我享受,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就必須誘導激發學生對審美客體的喜悅感、 質疑感、驚異感等,調動學生的審美潛力,產生審美激情, 進行深刻的審美體驗。如在學完《荔枝蜜》這篇課文後, 可引導學生重溫另一篇著名散文《落花生》,可以這樣對學生說: 「 在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東西可以啟發我們。像這一課里的蜜蜂, 就啟發我們懂得一個很深的道理,蜜蜂對人無所求,而給人呢, 卻是極好的東西。它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 它是渺小的,卻又是多麼高尚啊 而落花生 它不是無用的, 而是有用的。——不是只講體面而無用的。我們學了這些以後, 也來找找看,在自己生活中碰到哪些東西,也可以發人深省 」 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學生們紛紛發表意見, 有的說要做形狀雖小,但作用大的螺絲釘,有的說要做吃的是草, 擠出來是奶的牛;有的說做春蠶,做粉筆,做梅花,做煤……「 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在思索, 在尋求答案,盡管這些回答還很稚嫩, 但它反映了學生對美的純真的嚮往。 實踐證明,美育能使學生在領略美的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並轉化為強大的學習動力,不斷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揭示奧秘、 探求真理。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通過美的形象,情感的中介, 逐步而非強制地使受教育者接受美的熏陶,這個過程正如杜甫詩雲: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閱讀全文

與語文美育有什麼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