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調控課堂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調控課堂

發布時間:2023-02-03 14:40:33

1.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的教學,要以學生的基本特點、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的知識吸收轉化能力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和語文知識能力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在新課程的指導要求下,小學階段的語文科目的教學要重點強調優化課堂教學,並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積極指導學生將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並將這些知識進行有效運用,提高學生的創新性。
一、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目標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要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來講,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不管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有著重要的現實目標。
(一)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度和投入度
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專注度和學習的投入程度。課堂教學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佔有重要位置,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的效率代表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和記憶,並引導學生將基礎知識進行恰當的應用。因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專注度和投入度,需要教師在小學階段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增強教學內容的轉化度
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於幫助學生將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內容進行吸收消化,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從而進行靈活應用。增強教師課堂教學內容的轉化度就需要教師不斷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和輔助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並進一步創造升華,在幫助學生了解、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問題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措施
語文教學中優化課堂,提高效率需要教師以學生的基本情況為基礎,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從教師自身,授課模式、課堂輔助教學方式等方面來下手,切實達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的專業素養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師講課效率的高低以及課堂教學的優化程度。較高的專業素養程度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有利於學生提高語文知識水平,增強語文素養。教師專業素養主要體現在授課語言、專業知識水平以及授課技巧這三方面。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的授課語言要針對小學生喜歡趣味性學習這一特點,採用活動生活的語言風格,教師要與學生站在同一層面上,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語言,要保證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給學生一個較為規范的教學語言環境。
其次,教師要積極提高自己的語文知識水平。語文學科是一門受時代發展不斷影響的學科,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修、不斷與時俱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才能夠將更深層次、更豐富內容的知識講授給學生。
最後,教師還應該積極學習、模仿新穎的教學方式,與學生不斷交流,與其他教師不斷交流,不斷吸取和總結他人的授課技巧,並轉化為自己的授課風格。
(二)採用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授課時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通過課堂交流來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使用視頻、圖片以及問題探索等輔助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
綜上所述,優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鍛煉學生學習毅力,增強學生學習的專注性和投入度,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的知識轉化以及運用效率。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語言表達、知識水準以及授課技巧等方面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積極採用互動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輔助教學方式,從而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2. 如何巧妙調控小學語文課堂

如何巧妙調控小學語文課堂
作者:周海雲
[導讀] 課堂調空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堂常規的訓練。

課堂調控是教師對課堂上學習情境的創設控制,對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對達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的策略使用,對課堂氣氛的調節,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應用。課堂調控不同於執行教案。課堂調控不同於「課堂以教師為權威」。
一、簡化課堂
1、簡化教學內容
實施了人教版教材後,我們都不難看到:新教材的內容在量上多了很多。低年級第一冊拼音部分就有四個復習,六個單元;第二到第四冊教材都有八個單元,每一冊教材當中都包括八篇識字,三十四篇左右的課文。每篇需要認識的新的漢字的數量比原來的教材有大幅度的增加。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但要承載的東西比起其他年級的學生要多得多。而我們有的教師認為低年級的學生懂得太少,覺得講得越細,孩子就理解得越深;讀得越多,孩子就學得越好,對教學內容難以割捨;還有的老師覺得教材既然都這樣編排出來了,如果不教那麼考試考出來怎麼辦?所以對教學內容不敢割捨。
案例陳述:《學會勸阻》
理論闡述:不同學生所能承受的教學內容是有一個度的,教學內容太多,構成教學節奏太緊,使學生的心理節奏一直處於急促、緊張的狀態,學生精神長時間緊張,容易疲勞。這疲勞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導致學生游離我們的課堂。因此作為教師要學會象盧勤老師說過的故事《蹲下來看孩子》中的那位媽媽,蹲下身來,真實地感受一下孩子眼中的世界。正視學生的學情,以教材為例,截取部分,簡化教學內容,那麼課堂上就可以放慢腳步,和學生真誠的互動,關注他們的不會,並竭盡我們教師的全力引導他們從不會到會,課堂上就一定能夠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
再看我們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整個教學過程以文章教學為主,一篇文章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假如我們不對講課的內容進行調控,那麼在稍縱即逝的40分鍾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講,既要完成讀通讀順課文和識字寫字的保底工作,又要理解文章內容,進行相關的語言文字訓練,什麼都面面俱到,必定什麼都不能到。在語文課堂中對於一些長的課文,要合理擠出有效的教學時間實現「長文短教」,做到立足文本,一課只求一得,落實字、詞、句的低年級的訓練重點,就足夠了。
其實,舍棄有時是為了更好的獲得。
2、簡化教學語言
課堂調空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堂常規的訓練。但常規訓練不能靠課堂上教師喋喋不休的提醒,春風化雨的激勵評價,不要過多地讓學生齊念「課堂常規口訣」。學生的行為總在反復,造成我們老師每天也得重復差不多的語言,時間一長,容易使學生形成聽覺疲勞,甚至是聽覺倦怠。因此我在課堂上就經常採用一些肢體語言進行調控,效果很好。比如:
課堂上的目光提問;迫切需要發言的學生建議他們可輕輕搖動自己的小手;注目傾聽;擊掌兩下,表示要安靜……諸如此類肢體暗示學生一旦掌握,在師生之間形成一種默契,實現無聲無息地輕松調空。
二、趣化課堂
說到低年級的課堂,不能不提到「趣」。而關於趣的營造,方法更是多。有表演、故事、競賽、游戲激趣,大型公開課上低年級的老師為了調控,還有把教學的環節以闖關形式出現,不停吸引學生的眼球,自始至終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曾有一個研究教育的人士說過:不愛學習的學生哪兒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學生一個也找不到。所以我今天要講的就是怎樣運用故事情節趣化低年級的課堂。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在拼音的學習中,藉以學習拼音知識的插圖與插圖之間,並沒有什麼邏輯聯系。而這些毫無關聯的插圖,又與每一節課學習的拼音知識緊緊相連。那麼,單純地以圖教學拼音知識,容易產生單調、無味的課堂教學。如果能將這些零散的沒有邏輯聯系的插圖,串聯起來,協調於統一的有趣的情境中,就能讓拼音學習成為剛跨入小學校門的孩子進行的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活動。
三、異化課堂
一堂課就如一塊蛋糕,都是甜的,一直吃就膩了。再去吃點其他的東西就有味了。所以說沒有變化的課堂是了無生機的課堂,是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因此我們要追求不一樣的、有變化的課堂,也就是所謂的異化。
1、板塊變化
課堂其實是一個氛圍場。課堂的基調影響學生的聽課情緒。低年紀的課堂調空很講究動靜搭配的問題。語文課中的「動」能激活低年級學生學習的情緒,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靜」則有利於學生的深入思考,使課堂處於安靜的狀態。如果語文課上「動」多「靜」少,就會出現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思維很少參與學習,因此課堂雖然活躍但卻顯得浮躁;如果「靜」多「動」少,學生就容易疲憊導致課堂沉悶壓抑。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間隔變換,有助於學生消除疲勞,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比如:《畫風》的教學可以把安靜的生字書寫環節放在導課、課中、課末三個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在一個游戲之後,適當設計一些如聽寫、練習、默讀,以靜制動,快速調整學生狀態;又比如在較長時間的看、寫之後,結合教學,設計一些表演、背誦等活動量較大的環節;連續的半節課的訓練之後,部分學生可能出現精神疲勞、注意力分散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教師的提醒或警示對學生注意力的長久保持已無濟於事。可以組織學生來一段律動等形式的課中操,舒展肢體,以動制靜。這樣,不但消除學生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增加師生間的感情。
正如一些高明的電影導演,總是在鬧場之後又會安排一個靜場,以調節和平衡觀眾的情緒。教學設計時候也要重視動、靜的合理與巧妙轉換,去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場,獲得一個開放但不失控,規范但不沉悶的課堂。
2、語言變化
首先追求語氣語調上的變化。比如講述重點時,可提高音量,減慢語速,適當重復;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可暫時變換聲調,喚起無意注意;因為現代生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一種單調的聲音刺激下,令大腦皮層很快的進入抑制狀態。而抑揚頓挫,具有節奏感的教學語言,則打破著這種單調的催眠刺激。
其次追求內容上的變化。如課中的寫字指導常常有讀准音、觀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動手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幾個步驟。教學時可以把這些習慣性的說法改成:和生字寶寶打招呼(讀准音)、找找生字寶寶的家(觀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送生字寶寶回家(動手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把原本枯燥的識寫以孩子們熟悉的生活情境加以呈現,讓學生把生字寶寶當成朋友一樣去愛、去呵護和生字一起游戲,體驗交往的快樂,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注意力。
第三,追求節奏變化。
這樣,通過這些變化,,使教師的語言就象蜜一樣牢牢粘住學生的注意力,驅散「脫軌」行為,使他們沒有心思再去「走神」或「攪場」,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調控。
總之,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情況千變萬化,教學對象千差萬別,表現各異,必然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機智靈活地運用調控策略進行調控,真正處理好課堂教學中「開放」與「規范」的關系,實現「開放」與「規范」的和諧統一,使我們的課堂經常見到「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學生小手直舉,小嘴常開」的理想的狀態。

3. 談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駕馭課堂

1、教師的修養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對自身的情感、儀表、舉止等方面的約束能力。這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里寧曾經指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很好地收斂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到這樣嚴格的監督。」教師的情感、儀表、舉止等直接影響到融洽的課堂氣氛的形成,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
課堂教學應當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師語言簡潔風趣,親切和藹,語調抑揚頓挫、輕重適當,學生就會在這種情感的感染下,很快進入問題情境。反之,如果教師情緒失控,動輒發火,學生就會焦慮不安;如果教師沒精打采,口授隨便,那麼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心中的反應也只能是水微瀾;若教師情感過度,渲染過重,語調始終高昂激越,學生就會趨於疲憊麻木,繼而產生逆反心理,如此種種情形,都難以使學生產生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影響教師對課堂的控制。同樣,教師的儀表、舉止等如果失度,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氣氛。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切忌把壞的情緒帶入課堂,同時也要適度約束自己的儀表、舉止等。
2、教師的語言水平
課堂教學語言是一種工作語言,它受教學規律的制約,受各學科性質的支配。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制約著學生的智力活動方式和效率。科學的使用教學語言,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保證。
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科學性。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必須具有科學性,做到准確、精練,有條不紊,合乎邏輯。
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啟發性。在教學中,能否引起學生積極思考,能否打開學生的思路,能否引導學生獨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關鍵所在。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必須具有啟發性,通過啟發性的語言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對學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內容,予以恰到好處的點撥,既要把問題點到,又不把話說盡,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
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教師要善於應用形象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創造思維,引發學生豐富的想像。
3、教師的應變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能夠處理各種意外情況的能力,對於學生接受知識的信息反饋要隨時掌握,及時處理。弄清他們的希望與困難,並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節奏,使其張弛適度。或迂迴插入,慢慢導向課本中心,或更弦易轍,調整教案中原有設想,轉換講述角度。特別是對學生中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要及時捕捉,合理利用。
4、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各種教學媒體的能力
實現課堂教學控制,教師必須能夠根據各種條件變化,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努力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如採用電化教學手段,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等,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也可多種教法並重,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利於課堂控制。
總之,注意提高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近聽了學校幾位年輕骨幹教師的語文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幾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各有特色,每一位教師都有著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課前准備也都很充分,每節課均使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那生動形象的畫面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頭腦清醒,能夠密切關注學情,並能根據課堂生成、出現的問題,巧妙引導,靈活處理,顯示出了很高的課堂駕馭能力。

4. 如何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節奏

悅耳動聽的音樂講究節奏美,優化的課堂教學也同樣需要節奏美。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因此也要講究節奏美。教師的講解、提問的設置、學生的活動、內容的安排、進程的快慢等都要把握好節奏。適度的課堂節奏能自始至終的牽動學生的注意力,維系學生的熱情。使課堂教學跌宕起伏,張弛有度,錯落有致,給學生以美的藝術享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將學習的效率提到最高,從而輕松愉快的實現教學目的,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那麼如何才能較好的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節奏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調控語言節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講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緻的鑰匙。它不僅開發情緒的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可見美的語言對學生的影響。在這方面,語文教學比其他任何學科都表現得更為突出。教師教學語言的美,一方面來自語言表達的准確、恰當和生動,另一方面則來自教學語言中速度的快慢、節拍的強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換,以及句子長短、語調升降的有規律變化。這種抑揚頓挫、富有韻律感的教學語言使教學具有鮮明的節奏。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帶來直接影響。現代生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一種單調的聲音刺激下,大腦皮層會很快進入抑制狀態,而抑揚頓挫、具有節奏感的教學語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腦的抑制狀態。所以,必須加強語言調控,講究對教學語言的巧妙編排與合理組裝。
語文教師語文教學時聲音的輕重緩急,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因此要做到聲情並茂,抑揚頓挫,聲神融會,相得益彰。語調有變,應做到隨境而遷,高低起伏。運用比喻、擬人、摹狀、誇張等,充分發揮語言的功能,給學生以直觀,充分調動學生的直覺思維,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闡述成功時,語氣應莊重嚴肅,生動,鏗鏘有力;解剖失敗時,語調應沉穩,誠然有理。聲調不能太高,也不能嘶啞低沉。既有高亢情激的鼓勵,也有輕聲細雨的推動。一堂課有時像「電閃雷鳴」、「狂風暴雨」,有時像「三月里的小雨」。形成高低結合、輕重交替、聲情並茂的教學語言,這毫無疑問會將知識的甘露和諧地注入學生的心田。
二、變換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交替變換,有助於消除學生疲勞,保持注意力。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巧於設計和安排教學方式,講究教學方式的間隔變換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動有靜,動靜結合,使教學活動在動靜交替中有節奏地進行。如學習《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講授式,介紹與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及對小說中人物、情節、環境理解和把握的導讀提示。第二步運用練習式。一是填表對比分析孔乙己兩次出場的肖像、語言、動作等方面的變化,引導學生把握孔乙己這個形象的特徵及意義;二是完成課後練習,體味該文語言精煉、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運用討論式,思考討論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把握小說的主題。這樣安排,整堂課講練結合,動靜相生,表現出一種與學生心理相容的節奏變化。
三、巧妙安排內容
教學活動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構成教學節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響學生心理感受的變化,疏給人舒緩、輕松的感覺,密則使人感到急促和緊張。密而不疏,會給人以堆積感,學生長時間緊張,容易疲勞;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則會使人產生空疏感,學生情緒過於鬆弛,注意力就難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間,才會給學生帶來有張有弛的心理節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區分詳略並進行合理組合與布局,講究信息的疏密相間,錯落有致。一般說來,重點難點要重錘敲,要學生精力高度集中,積極思考,以體現一個「張」字。學生易懂的非重點內容,則可在「張」中體現一個「弛」字。張而不弛和弛而不張,都是不講究節奏美的表現。只有在緊張之中見鬆弛,激越之中見舒緩,學生才能在張弛相濟、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節奏變化中輕松愉快地獲得更多的知識。
四、詳略安排得當
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傳授的多與少,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完整地構建知識的精華,教師講得「面面俱到」詳中又詳,不分主次輕重「眉毛鬍子一把抓」,就像小河流水平平而過,無波濤起伏,怎麼能收到強烈感人的節奏效果。如有的語文教師,不分文章的體裁,都是從作者介紹,文章字詞講起,然後段落結構分析,總結中心,最後歸納寫作特點等,千篇一律。因此說,教師應從文章的體裁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傳授知識時必須做到突出重點,克服難點。重點內容要「濃墨重彩」,次要內容「輕描淡寫」。找准文章難點,減少坡度,難易相間,精心點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詳有略,詳略安排得當。只有這樣,才能夠把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富有節奏感。
語文課堂在教學內容上應該是有「密」有「疏」疏密結合。有的教師往往會擔心學生不會,在課堂上只「密」不「疏」,一味盲目加大單位時間的教學量,「馬不停蹄」地跑,這個問題還未解決好,那個問題又拋出了,學生也只能「上氣不接下氣」地趕,時間一長,造成腦力勞動超負荷,產生抑制,效果會適得其反。也有的課堂教學「疏」而不「密」,教師慢條斯理,像溫開水,一步一踱,一堂課能解決的問題非要拉長的兩節或兩節以上的課。由於刺激集中大腦皮層中的一個區域,就會使大腦進入無興奮狀態,思維停滯。所以,當語文教學進入最佳狀態時,要讓學生有較重的負擔,較大的容量,讓學生精神抖擻,或講或辯,或練或議,或觀察或參與,使興趣達到高潮。大密之後,定要導之以小疏,讓每一個學生有回味再三的空間。
五、關注學生反應
教學作為信息的傳導與輸入過程,教師必須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依據課堂動向進行節奏調控。如發現學生疲備緊張,則以舒緩的節奏加強調節;如學生情緒鬆懈,則應加快節奏,讓其情緒高漲。同樣,構成教學節奏的疏與密,將影響學生心理感受的變化。疏,給人以徐緩、輕松的感覺;密,給人以急速、緊張的感覺。疏密相間,會給學生帶來有張有弛的心理節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有時,節奏控制藝術的快慢,預設的方案再好,也不及課堂教學瞬息萬變。課堂上學生學習過程中突發的學情,是節奏控制彌足珍貴的調控資源,教師務必要靈活調整。措手不及的新難點,一定要放慢速度,循循善誘,逐步突破;出乎意料的解讀順利處,要言簡意賅,加速推進;學習情緒低落時,要妙語連珠,激情飛揚,慷慨激昂。
有位老師在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要學生結合事例來談談如何面對磨難的看法。有好多學生都提到霍金,有一個男生站起來發言,但只對霍金殘疾熟悉,對其成就卻講不出具體的內容,課堂陷入尷尬局面。此時這位老師就及時點撥,簡單闡述了霍金的經歷:他是被推崇為繼愛因斯坦以來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並以暢銷一千萬冊的巨著《時間簡史》把他的觀念帶入了千家萬戶,現任劍橋大學。寥寥數語就介紹了他的成就、著作和工作。然後馬上展示霍金殘疾的圖片與「身體無力地蜷縮在輪椅里,思想卻在宇宙最深處飛揚」的文字,藉助感性認識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悟。就這樣就很好地調控了課堂的節奏,避免了長時間的無效的消耗。
六、追求整體和諧
語文教學的節奏藝術追求整體之美。它不能僅關注某些環節,而應綜合考慮,全面安排,使構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體,銜接自然,融洽統一,以構成整體節奏的和諧美。優秀的語文教師都十分重視用整體和諧的教學節奏來增強教學藝術的魅力。特級教師於漪就特別強調「要和諧統一,形成一個整體」。如她講《雨中登泰山》一文,一開始滿懷激情地導入課文,先聲奪人,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形成一個波峰。接著,改用導游式的語言,放慢語速,提出問題。學生靜思,快速閱讀課文,尋求問題答案,這樣形成第一個波谷。之後學生紛紛舉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第一幅奇景,出現第二個波峰。接著往前推進,在學生對七真祠作了簡要介紹後,立即巧妙過渡:「一路行來,從一天門到二天門,沿途見到哪些奇景?」兩個環節銜接自然緊湊。於老師充分注意到學生被美景深深吸引的情緒,恰當地加以語言引導,加快了節奏。學生經過短時思考,爭著介紹一天門和二天門的景色,課堂上出現第三個波峰。接下來,她小結上文,對學生給以肯定,有意放慢節奏。然後,於老師用富有鼓動性的語言,激勵學生進一步「游覽」勝景,要他們邊「攀登」邊談感受。此後再次加快節奏,又推進一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絕頂又是怎樣的風光呢?讓我們帶著勝利的喜悅,來欣賞這仙境般的美景,請同學們抓住特徵,介紹二三美景。」馬上就有學生搶先回答,引起全班學生的歡聲笑語,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之後又依次提出三個問題,既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又把學生的情感和思路引向縱深。整個教學,真可說是波瀾起伏,環環相扣,快慢相間,疏密有致。學生在整體和諧的教學節奏中得到知識,同時也體驗到審美情趣,獲得審美享受。
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是一門學之不盡的藝術,也是教師教學造詣的體現。我們應積極調控課堂教學的節奏,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 語文課堂上如何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

讓語文課堂情趣橫生

情感態度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要素,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生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要「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實踐也證明,情趣橫生的語文課,學生如坐春風。那麼,怎麼才能激發學生的語文情趣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踐。

一,情緒感染法。我們知道,教師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頭,教師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上學生情緒的好壞。因此,教師要設法激發學生的語文情緒。怎麼激發呢?首先,教師應以最好的精神狀態進入語文課堂。以最快的狀態進入語文角色。比如,教學《茶館》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帶領學生學習悠悠的北京腔調,讓學生盡快進入到「茶館」中去。教學《美腿與丑腿》的時候,教師就要盡量地去模仿福蘭克林的形象,用智者的風范去誦讀課文,去誘發學生進入語文情境。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給學生以親和感,給學生以信賴感,給學生以平等感,給學生以幫扶感:時而一個點頭,時而一個微笑,時而一份鼓勵,時而一片掌聲。讓課堂自始至終洋溢著一種和諧而民主的情趣,讓學生樂意充當語文中的各種角色,樂意進入到語文課堂的情趣中去,與教師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其樂融融,其樂無窮。再次,教師也要合理地調控課堂情緒節奏,或指點,或幫扶,或糾偏,或放手------收控自如,恰到好處。

二,語言感染法。語文教學工作者都知道,語文課堂應該語言藝術的課堂。「語不驚人死不驚。」語文課上,教師應該用生動形象地語言去感化學生。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要不斷訓練我們的有聲語言,我們要多讀書,多寫作,多說話。我們先從形象生動和風趣幽默的語言入手,逐漸做到旁徵博引,揮灑自如,讓有聲語言在課堂上像磁鐵一樣,牢牢地吸引學生。第二,我們還要反復訓練我們的無聲語言,也即肢體語言。讓我們的一顰一笑,一板一眼在課堂上皆生風情。總之,我們要用我們的語言特長去傳授知識和技能,去感化學生,去溫暖學生,去深化學生。

三,文本感染法。我們知道,現行文本之中蘊含了許多妙趣橫生的人文素材。如,詩歌中的情景交融,散文中的理趣橫生,小說中的跌宕起伏,戲劇中尖銳矛盾等。於是,語文教師要盡量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並充分利用這些情趣因素去感染學生。當然,我們還應該從課外去選出一些文情並茂的時文,來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情趣。由此看來,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首先要有廣泛閱讀,深入研究,不斷串綴課內外文本中的情趣因素的能力,然後我們才能讓課堂文本的情趣厚積起來,並做到厚積薄發,多積精發,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生動活潑,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禮花綻放。

四,問題感染法。有經驗的教師知道,有價值的問題一旦提出,平靜的教室,瞬間就會激起千重情浪。那末,什麼問題才算是有價值的問題呢?一般來說,有價值的問題要有一根主線,有價值的問題應該能一發而牽動全文,有價值的問題應該能環環相扣而又步步推進。如《葯》等學生熟悉小說情節後,,我們就可以提出:「華家為什麼會人財兩空?革命者的血為什麼反被華家吃?這一切都說明了什麼?之中我們得到了什麼啟示?』』諸如此類的問題,它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而且能幫助學生反省現實人生。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五,教具感染法。我們還知道,恰當地運用教學輔助手段,尤其是多媒體的藝術,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語文情趣。比如,在課堂上恰當引用地音樂,在課堂上恰當地引用圖畫,在課堂上恰當地引用戲劇和電影,在課堂上恰當地引用游戲,等等。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位教師在教學《虞美人》的時候,他利用多媒體,教學生唱,教學生解,並插入作者身世。大家學著,唱著,理解著,欣賞著,品評著------不知不覺,語文味就濃了起來,語文的境界也就深透起來。這樣,語文的效益自然也就高起來了。

六,活動感染法。眾所周知,在課堂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小組與小組之間的比賽、大組與大組之間的比賽等,非常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

由此看來,只要我們語文教師願善於開動腦筋,能善於從多角度去挖掘語文情趣的因素,那麼我們的語文課堂就一定能情趣飛揚。

6. 語文中如何靈活運用課改模式

一、先學後教,轉變觀念

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用發展的眼光看社會,創造性地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激發者、引導者,更應該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變「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為「先學後教」的教學方式。具體做法是:課前讓學生自學,加強課前預習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查閱資料。然後對學生先學的內容,進行調查研究,通過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水平,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然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的重、難點。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讓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目標落到實處。

二、形式多樣,培養興趣

新課程標准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也有新的要求:教師在授課時盡可能地運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合作討論互動交流、模擬情境個性表達、互賞互評提高能力的組織形式。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採用講小故事、幽默語言、名言警句、音樂、美麗的圖片等導入。如教學《荷葉 母親》一課時,我從網上搜尋了關於荷葉的圖片。這樣,不僅刺激了學生的感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起來更加輕松。在《散步》中一家人發生了分歧,要是你在這種情況下會怎樣做?同學們合作討論共同交流。請同學們展開想像體驗感受,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那麼母親會怎樣想?學生很快地進入角色,體驗感受,都談出了自己的內心想法。《天上的街市》首先讓學生自由誦讀,指導他們讀出語氣和語調,讀完後先自評再讓其他同學針對讀的情況進行分析,指出優點和不足,然後進行改正。通過這些方法,大大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合理分組,注重合作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有合作生存,合作發展的意識。在語文合作學習中,可以把學生按特點優化組合,合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並且各小組成員之間要互相幫助,相互約束。小組一般由6人組成,每個小組可確定一個發言人,總結本組各成員回答,培養個人和小組學習的能力。每個學生在組內都有不同的角色,並且不定期地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在教學七年級《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採用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各同學充分發揮潛能,出色完成朗讀任務。在課堂討論中,充分發揮學生小組的作用,一小組一個問題,然後其他同學把意見寫出交給語言組織能力強的同學整理、歸納,最後在班上交流。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極大的提高了學習效率。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巧用信息技術,完善自我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需要不斷更新教學設備,優化教學模式。以前的「三尺講台,一根粉筆,一本教科書」的日子一去不返。現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逐步提高,運用遠程教育技術,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教師,我們要努力學習信息技術,多運用網路資源獲取更多的信息,拓展自己的信息量,以便於靈活運用於課堂教學中。例如在講授《羚羊木雕》一課時,為了讓同學們對羚羊木雕有一個更充分的認識,我上網查調各種資料,讓他們了解到:羚羊是一種生活在草原上的動物,而羚羊木雕就是一種工藝品,用木頭雕刻出來圖形是羚羊的藝術品,有觀賞價值。在講課時,我就直接打出關於羚羊木雕的圖片,同學們不僅解決了心理的疑問,而且還大大地刺激了感官,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以致課堂教學得到很好的改善。可見,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我們青年教師努力地去學習多媒體課件製作技術,從而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業務水平,不斷地豐富完善自我。

五、師生互評,共同進步

長期以來,課堂評價的關注點都以「教師」為主。而現在,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已成為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研究,思考的過程等,關注學生是怎樣學的。在課堂中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麼,學會些什麼和感受到什麼等。可見多種形式的評價勢在必行。

在平時的課堂中,適時安排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還根據教學需要安排一個「評價組」負責評價工作有序、自主地開展,評價組主要任務是:擬制評價標准並向同學說明,保證評價的公開和公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進行過程評價,隨時收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作為對同學進行評價的依據,尤其是參與熱情與合作態度方面的評價依據;結合每個演講、朗誦的同學打分,寫評語。給同學們的作文打分,把各項內容的評價,各個主體評價結合起來,給同學一個總的評語或成績。當然,在其中教師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整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評價觀。例如:在「調查同學怎樣消費活動」評價時,我引導學生先分組,然後採用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互查互評的方式,評價學生的調查情況,可以運用學習成果展示的評價形式,來評價學生的調查報告的寫作情況,張貼或交流調查報告,既可收到相互評價功效,又可擴展其教育價值。這樣就會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有所進步。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在於能讓學生實行自我教育」,學習語文也一樣要靠學生主動求知、合作學習、自主探究。但作為學生的領路人,我們就要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先學後教轉變觀念;形式多樣,培養興趣;合理分組,注重合作;巧用信息技術,完善自我;師生互評,共同進步來進行教學。為學生熱愛語文,會學語文,堅持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調控課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