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哪幾方面的任務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哪幾種能力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全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尤其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充滿挑戰與競爭,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思考、學會創新,是當今素質教育向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所以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小學語文必須從培養他們敢說、能做、會寫等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多種感官並用,通過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下面是我在教學工作中總結的幾點體會:
一、注重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愛「說」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掌握、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語文課給學生們「說」的機會。宋代王安石曾說過:「欲審其才,問以言」, 說明「說」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說」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准。因此在教學工作中,通過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的重點。
如:我在教完《 凡卡》 時出示了:「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說話題目時,同學們都爭先恐後暢所欲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練習「凡卡把信寄出後,爺爺能收到信嗎?」來續說故事,激發學生愛「說」的興趣,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給學生創造了「說」的機會。
其次結合課文促其會「說」,在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和課文特點,採用不同形式指導學生會說。
l 、提綱引領概括說
學習預習初學課文後,指導學生用幾句精煉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劃分段落時,讓他們用一兩句話表達段意,從而整體感知段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層次培養學生的語台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 、擴展場面詳細說
在詩詞教學中指導學生藉助精煉的語言和形象的畫面,展開想像進行生動具體的陳述:如在教《長征》 時,為體會「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含義,知道學生看插圖按「橋上」「橋中」「橋下」的順序生動口述飛奪滬定橋的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突出紅軍戰士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為學生創造生動敘述場面的機會。
3、開啟思維展開說
在教學《 窮人》 時,桑娜在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後的心裡描寫中有五處省略號,可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揣摩所省略的內容口述桑娜不安、憂慮、自責決心承擔一切責任的心巢變化過程,揭示她美好的心靈。
4 、抓住重點,簡略說
對一些較長的敘事文章,指導學生抓住重點,編寫提綱進行復述。如:「勞動的開端」 詳寫一次挑煤的經過,可指導學生抓住「半夜動身,睡中被摔,挑煤趕路,肩疼筐晃;肩腫皮破,栽倒山腰,空筐回家,又累又餓」四個要點,用較簡短的一段話復述挑煤的經過,培養學生抓住重點,運用簡練語台復述經過的能力。
5、變換形式,靈活說
在語言文字訓練中,重視學生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用不同的詞語去描述同一個事物,從而使學生養成勤於積累,善於比較的好習慣。教完「凡卡」一課,為了讓學生體會凡卡寫信時的危險處境和恐懼心理,讓學生把第幾人稱改為第一人稱進行陳述,從而使學生進入角色,深切體會沙皇統治時期掙扎在社會底層的貧困兒童的悲慘命運。有的課文,可把第一人稱改為第二人稱轉述,這樣提高了學生駕馭語言的基本功。
6 、品詞析句,互相說
品詞析句是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坐著琢句練字的匠心,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學習「飛奪滬定橋」一文時,抓住「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一句話中的「拋」字進行討論,使學生體會到我軍玩敵人於股掌之間的潛在之意,領略那攝魄的軍威,逼人的英氣。在教「一夜的工作」時,讓學生分別找出總理工作的「勞苦」,生活的「簡朴」的詞句進行品析,分小組進行讀、儀、評,聯系時機暢談體會,互相交流,從而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抒發對總理的敬仰之情,提高口頭評議能力。
7 、移情體驗,激情說
移情體驗就是主體通過感知、想像等心理活動把自我身心轉移,投入到對象中,從而達到物我兩忘,主客雙全的審美境地。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表達心聲。如「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教學中,讓心聲替代課文中的董存瑞,說一說「在犧牲的剎那間,你抬頭眺望遠方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從而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體驗英雄的高尚情懷。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的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注重培養學生「做」的能力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我利用語文課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並不是一個全能的「獨立演員」而應是一個匠心獨具的「導演」。「動」貫穿教學的每一層,執教者應引導學生在課堂卜以自學為主,講讀為輔,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動」的能力,為了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首先要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尤其在小學高年級階段,一定要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所以我利用課文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教《 放風箏》 一課前我先布置學生每人做一個風箏。教課時,讓學生帶到課堂上,課文結束後,我讓他們一起去放風箏,在放風箏時使學生了解風箏哪些能飛起來,哪些飛不起來,哪些飛的高,哪些飛的低。並給學生講講解風箏飛不起來、飛不高的原因,知道學生如何找到平衡點。這樣的動手「做」,即使是不理解力學原理的學生,也能在試驗中獲得直觀印象。學生既學到了知識技能,又培養了觀察、思維和想像的創新能力。
三、注重培養學生會「寫」的能力
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作文訓練對於擴大學生的語言積累,內化課文語台以及學習寫作方法都是極其有效的途徑,作文內容應該是廣泛的、多彩的。訓練的時間和空間也是開放的。因此我大膽的不拘形式的讓學生多寫一寫、多練一練。
在平時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是作文教學的關鍵,所以使學生養成積累索材的好習慣尤為重要。日常生活是最豐富的源泉,如何找到作文的材料,必須通過認真的觀察,小學生知覺的無意性較為明確,缺少系統的觀察能力,往往東看一眼,西看一眼觀察籠統,不準確,忽視細致而重要的部分。因此,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必須教給他們正確觀察的方法:
!、觀察要抓住主題,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正確。
2、觀察要有層次,使思維表達有條理。
3、觀察要細致形成清晰成像,使文章內容具體。
4 、觀察要捕捉事物的特點把文章寫的生動活潑。
5 、觀察要展開聯想,豐富觀察感受使文章有真實感。
6 、在反復觀察,反復寫作中不斷提高觀察和表達能力。
寫文章也要養成勤動筆、多練習的習慣,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抓住人物特點進行文章訓練,並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隨時記下周圍的事物並對此進行分析,從而形成正確的觀念,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的形成,要靠長久的堅持,只有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才能提高語文能力,從而具備會「寫」的能力。
總之,語文是一篇反映社會生活的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使學生接受嚴格的口訓練,培養學生的「說」「做」「寫」的能力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求,所以只要我們廣大的教育者積極地去探索,不斷鑽研,善於捕捉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誘因,就能對他們產生直接的影響,甚至這種影響所產生的的興趣,會像影子一樣跟隨他們一輩子,更像催化劑一樣的促進他們末來走上文壇,成為文學創作上的一顆明星。
Ⅱ 小學語文教師階段性教學總結
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以適應現在教學的需要,讓孩子們學到更全面的知識。所以語文教師就更需要把 教學 總結 寫好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教師階段性教學總結,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小學語文教師階段性教學總結1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學期的工作又要結束了,在假期即將來臨之際,回顧一下本學期的工作,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再接再厲。
本學期我擔任楊樹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數學教學工作,擔任五年級的班主任工作,同時負責農村遠程 教育 工程工作。結合教育 教學 工作計劃 、 班主任工作計劃 、遠程教育工作要求,本學期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教學工作
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書,要備好課,上好課,做好作業批改等工作。因此,拿到教材後,我認真研讀教學參考,利用晚上時間,把教材中配有的光碟認真學習,做好筆記,使自己能夠很好地把握方向,把握教材的重難點,以及教學策略。在讀了《名師備課 經驗 》之後,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把課備好上好,教師首先要自己把教材讀明白,掌握教材的編寫主旨,然後再認真閱讀教學參考,尋找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本學期,每備一節課,我都按照這種 方法 ,實踐發現:這種備課方式能夠使自己更好地把握教材,一段時間自我鍛煉之後,我的備課潛力有所提高,有時自己的想法與教參不盡相同,這種備課方式讓我受益匪淺。在聽了胡光銻教授的單元備課的講座之後,我更加堅信這種備課方式的益處,而且要做好單元備課,這樣在教學中就不會手忙腳亂。
課堂上,我認真上課。記得北京光明小學校長李永勝說過:一名年輕教師怎樣自我提高,你要把每堂課都當成公開課,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然後再不斷 反思 、總結、提升,你就會進步得更快。我把李校長的話銘記於心,每堂課都像公開課一樣來上,課後及時反思,有時得心應手,有時卻不盡如意,漸漸地我發現:我的課堂節奏有些慢為了個別後進生重復講解),致使有的學生有機可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改改自己的教學策略,讓會的同學幫忙不太明白的同學,這樣他們就有活可幹了。
課後我及時批改反饋。當學生第一次口算測試結束時,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全班所有同學口算都為d。我讓學生各自買來口算練習本,每一天早晨利用5分鍾時間集中練習,然後批改,之後查看錯題的原因。如果不是計算方法的問題,我就讓他們重新計算;如果是計算方法的問題,我就把他們集中起來再講,直到他們明白該怎樣算了,再自行修改。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學期的練習,期末單項口算測試我們班有23名同學獲得a等。但還有6名同學是d等,需要再接再厲。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上,我繼續進行語文的實踐性探索。同學們把《武松打虎》、《草船借劍》等資料搬上課堂,體驗到其中的情趣。學了人物描述一組之後,同學們在課堂上講起了紅樓夢、水滸傳等,這調動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激發孩子要多讀書。
在教學策略方面,我藉助名家備課方案學到了許多策略,他們在上課方面各有千秋,各有各自的優勢,開始每堂課我都採用,慢慢地,我感覺這樣學生捉摸不透老師的上課路子,學生也很不適應,於是,我集中進行「由課題入手,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帶著問題學習課文」的方式研究,學生學得十分順利,我也得心應手。如在學習《草船借劍》一課時,我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明白什麼?學生回答:問什麼要借劍?怎樣借劍?最後結果如何?然後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資料就很容易疏理了。
二、班主任工作
1、愛學生。
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我們班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班的---沒有母親,父親精神失常,唯一照顧他的爺爺今年也去世了。孩子衣服臟了,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趁中午休息時,我帶他到河邊教他洗衣服。開始,他一點也不會,漸漸地,他有點會了,一點點熟練了,看著他把衣服洗干凈時的喜悅,我的心中也十分高興。--母親照顧姐姐,父親一大早就出去幹活,孩子有時餓著肚子來上學,到第三節課的時候,肚子就更餓了,根本沒有心事上課。我明白後,到第三節課的時候,就把買來的小餅、腸給他吃。當他有困難時,首先也會想到我。頭發被別人染黃了,他找我幫忙,把頭發重新染黑。我想這就是我付出的「愛」得到了成效。……愛在我們班級時時處處得到體現。
2、搞好班群眾建設
一個良好的班群眾是取得良好成績的關鍵,因此,我很注重班群眾的建設。在班級建設中,我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同時也得到了周國洪老師、魏裕富老師、劉傳琳老師等多位老師的幫忙,在那裡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謝。當發現地面不幹凈時,眼 保健操 過後,我提醒學生彎腰撿一撿;當課前兩分鍾學生沒事做,而亂講話時,我讓課代表組織學生背單詞,背積累,背數學定義等,孩子們就有事可做,逐漸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為了給孩子們搭設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一天的晨會時間我讓給孩子們,每個孩子提前准備一個有教育好處的 故事 講給大家聽,既鍛煉了講者的口語表達潛力,又培養了聽者的傾聽潛力。本學期課堂上,我尤其注重孩子的傾聽潛力的培養,具體不再多說。
為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我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開學初,我讓每個孩子寫一寫自己新學期的打算,然後在班級中交流,讓他們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學期中,我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激發他們讀書的熱情;我們班設立了「讀書小能手」、「口算小能手」、「寫作小能手」、「積累小能手」欄目,當一個階段結束以後,我評選出各種小能手,然後讓他們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相應的位置,孩子們多麼自豪。義務勞動結束時,我給每個孩子一個學慣用品沒有勞動的孩子則沒有),讓他們體驗到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獲;每項活動結束時,我都給參加的同學獎品,讓他們體驗到更多的歡樂。
3、家校聯系,搞好班主任工作
本學期我召開了兩次家長會,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咨詢講座,我給十名家長發去 邀請函 ,以表示我的誠意。當學生出問題時,我及時與家長溝通,以取得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也主動與我建立聯系,有助於我搞好班主任工作。
三、遠程教育工作
本學期,我一如既往地搞好遠程教育資源的接收、整理、存儲等工作,最主要的是做好使用工作,不定期的組織學生觀看教育素材的影片,開闊了孩子的眼界,增長了知識。
四、其他工作
學校組織大清掃,我們班負責三樓一個樓層,外加男女生廁所及廁所外的草,我們都認真完成,從未有任何怨言。
及時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科研工作,認真做好筆記,做好反思。參加學校組織的精品課展示活動,用心參與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培養的研究,我的 文章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大連教育上發表,這離不開於校長等人的指導。
總之,忙忙碌碌一學期,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個人的業務潛力有待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需要提高,班群眾建設還需完善。
為了改善以上的不足,下學期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多看書,多練字,多向有經驗的人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2、多研究研究學生狀況,調動多方面因素,講求工作藝術,使班主任工作趨於藝術化。
小學語文教師階段性教學總結2
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裡,我擔任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兼語文教師。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一年的 工作總結 如下:
一、注重政治思想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的政治素養
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教育事業,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職責感,盡職盡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科學育人。我愛生如子,團結協作,服從組織安排,潛心培育21世紀的新型人才。
二、組織紀律嚴謹,顧全大局
在工作上我服從組織的工作安排。我擔任--年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從開學初我就不辭勞苦地組織一些基礎落後或學習懶散的後進生,開展針對性的輔導與溝通。時常是兩三小時一向在課室里忙,嗓子不停地在運作,一口水還顧不上喝。即使是女兒生病住院期間,我也協調好工作與照顧孩子,做到不耽誤學生一節課程。經過不斷的幫扶與激勵,之前一些成績出現紅燈的學生,如小婷、小斌、小維、小君、小浩、小波等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
三、兢兢業業,教書育人
教學教育的主體是孩子,我總認為嚴慈有度,贊揚總比批評好。因此在辛勤培育的同時,我常會以最飽滿的激情熱愛、贊賞我的學生,讓他們在榮譽沖擊中持續用心情緒,同時到達自我教育。如經過不斷嘗試改善,我推行了切實有效的小組競爭互助模式,與個人常規加分升級制度,推行以來,效果顯著。
如針對學生寫字馬虎、出錯率高的問題,我冠以「大小書法家」的頭銜,標記在學生的作業本封面上,這個做法能夠說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此刻全班學生基本上都克服了馬虎粗心的毛病。又如在寫作方面,我冠以「大小作家」頭銜,並安排作品欣賞交流時間;還常常擠出時間,與學生筆交心,了解他們所想所憂,激勵他們用筆抒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生的寫作勁頭越來越足了;從之前艱澀的三言兩語到此刻精彩的洋洋灑灑。我另外利用「官銜制」,讓我的學生在管理其他同學或班級事務的同時到達自我約制,自我教育等。經過了苦心的耕耘,反復的試驗,本班已逐步構成了自理自律潛力較強、學習風氣較濃的班風。
在其他方面,我兼任科研組長工作,盡職盡責地協助科組長開展了各種教研工作。其中我級組的羅老師本學期參加了與兄弟學校的交流活動,獲得好評。另外我也代表了學校參加了區的演講比賽。
上述的只是一些本職工作側面,本人將會再接再厲,戒驕戒躁,本著工作宗旨,盡職盡責,不斷踏實求進。
小學語文教師階段性教學總結3
一年來,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落實教育局、學校工作部署,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小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 措施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使所任班級教學質量有了大面積提高,現就將一年以來工作狀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
1、堅持每周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准與構建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透過學習新的《課程標准》,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潛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理解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透過學習新的《課程標准》,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小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尊重小學生人格,尊重小學生觀點,承認小學生個性差異,用心創造和帶給滿足不同小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小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重視了小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年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用心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 教學方法 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此刻:
(一)發揮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1、備課深入細致。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十分注意小學生的實際狀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中年級小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小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齊討論教學問題。聽公開課多次,使我明確了今後講課的方向和以後語文課該怎樣教和怎樣講。
4、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調動小學生的用心性。
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 興趣 愛好 ,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構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有意識地以小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透過各種游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慣用心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讓小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了創造性 思維方式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作為教師,就應明白任何小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後進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尤其是在學習上後進的小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肯定,而後進生轉化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全班小學生的整體成績。所以,一年來,我一向注重從以下幾方面抓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1、用發展的觀點看小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後進生的這天比他的昨日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這天好。
2、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用心因素。
首先幫忙後進生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其次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後進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就應享有同 其它 小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就應在稍有一點進步時得到老師的肯定。
3、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小學生發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其次做到"理解",即能感受後進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他們,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透過小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為做到了以上幾點,所以我在後進生轉化工作上,效果還是明顯的。
四、班主任工作。
作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小學生,對小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向遵循"嚴要求,高標准"的指導方針。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會,晨會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衛生、紀律、安全等經常講,著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禮貌行為習慣等。
2、發揮"小幹部"的大作用:大膽放手使用班幹部,透過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對小學生各方面做出了嚴格要求,班內構成了團結向上的優良班風。
3、經常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系,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狀況,協同對小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刻苦學習的意志,教會 學習方法 ,學好各門功課,並掌握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量。
4、關心小學生身體健康,注意保護視力,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用心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搞好班級的經常性管理工作,對小學生進行常規訓練,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5、經常與家長持續聯系,互通狀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指導家長正確教育子女等。
透過以上工作,本班小學生紀律、學習、生活習慣、日常行為規范等都有了較大轉變,為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打好了基礎。
總之,一年來,幹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小學生學習兩極分化嚴重,行為習慣還不夠規范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必須要發揚優點,改正不足,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成績。
小學語文教師階段性教學總結4
本人___年 畢業 於--師范普師班,同年8月進入瓜埠鎮紅光小學工作,20___年調入--中心小學,--年調入東溝平原小學任教,至今已經12個春秋,期間一直擔任高年級班主任工作。
我熱愛黨,熱愛教育事業,貫徹黨的正確的教育方針政策,積極參加學校安排的一切政治學習,我注重細節,為人師表,並在所有的教育教學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無論在以前的單位,還是在現在的學校,都能始終如一,服從大局,團結協作,謙虛好學,樂於助人。所以能夠贏得學校全體老師的好評,贏得全校學生的愛戴。
任職以來,我多次擔任畢業班的班主任和輔導員工作,我愛我的學生,我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我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愛學生,以尊重和依賴為前提,做到了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我注重學生的品德、體驗教育,通過帶領學生搞了「 野炊 」「登山」「朗讀比賽」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引導體驗生活,體驗成功,幫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獲得快樂成長。通過瑣碎的常規工作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我鼓勵學生,信任他們,教導孩子們的積極,樂觀、堅強、活潑。對於潛能生,我堅決一個不放棄,耐心細心地給他們幫助,通過讓他們體驗細小的成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成績。20___年,我被聘為六合區東溝鎮留守 兒童 援助站志願輔導員,幾年來,我一直盡心盡力為留守兒童服務,先後2次參與組織東溝鎮留守兒童生日會,並在會上作安全 報告 ,受到區鎮領導的好評。
在工作中,我不斷總結教育經驗,在20___、20___、20___年區少先隊調研論文年中,我的論文《微笑暖心間》等三篇分別獲獎,《對每個孩子都抱有期望》獲區德育論文三等獎,《以開展科技活動為突破口,提升學校工作》獲省三等獎,《我們怎樣成為幸福的教師》、《微微一笑,在六合教工報上。20___年度中,我先後兩次被評為「區優秀輔導員」,20___年被評為「鎮師德標兵」、「區優秀班主任」。
作為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我多年工作在畢業班。我仔細了解每一屆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學生正確的 學習態度 ,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扎扎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我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真正將考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卻不是目標。
課後細心批改每一名孩子們的本子,出現錯誤及時分析總結耐心講解,對有問題的後進學生經常留下來單獨輔導,爭取不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上掉隊。為了能不斷提升自己,我參加鎮課題組課題《在閱讀教學中,強化應用能力培養的研究》工作,該課題已順利揭題,在研究中,我不斷撰寫論文,並有多篇文章獲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個性》《賽詩會》《大江保衛戰》、《<船長>教學片斷》等論文案例在市區獲獎。
目前,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要求教育必須改革以滿足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再也不能滿足於用粉筆來教學了,而要把計算機和網路當作新的教學工具,進一步把我們的課堂進行延伸!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做一個信息時代的'教師。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友好相處,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三人行必有我師」,積極向每一位老師學習,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還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幫助同事製作多媒體課件,在製作過程中吸收他們好的教學理念,力求做到技術與思想的完美結合。
在學校教研活動中,能夠積極指導年輕教師上好課,就如何上好課經常和他們進行坦誠的交流。我始終相信,在課堂教學中,沒有什麼論資排輩,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20___年,我參加了市中小學信息技術的培訓,我還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20___年,秦緣同學獲區首屆中小學生電腦 作文 小學組三等獎。20___年在區第二屆中小學生電腦作文小學組中我指導的5名學生全部獲獎。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知識的更新周期在縮短。不加強學習,緊跟時代步伐,就會被社會所淘汰,甚至成為現代社會的科盲。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斷主動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其中的精髓,是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需要。如 《教育科研基礎理論》、《活動課程理論與實踐》、《素質教育課程論》等,同時我不斷從網上學習理論,在我的博客上與大家一起交流,共同學習。20___年,我的博客被評為「區首屆優秀教育博客」。
多年來,我只是做了一名普通老師應該做的本份工作,但領導和同事們給了我那麼多的榮譽,他們無私的幫助我成長,不斷的鼓勵和鞭策我前進。我一定不負眾望,將工作一如既往的做好,實實在在的,一絲不苟的,無愧良心。
小學語文教師階段性教學總結5
一學期對於教學來說,可以讓學生學到很多東西,但是過起來,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我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我在工作中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爭取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語文教學本來就比較繁瑣,我會用我的耐心征服這一切,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一、端正思想,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作為一位教師我很清楚,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育觀直接影響自己的教學方向、教學方法等。所以,我先從自己的思想入手。在這一年中我參加了新教材、新大綱的培訓,對新教材、新大綱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可能有的人會以為短短的幾天學習,學不了什麼,但是我想只要你認真的去學的話,能學到不少的東西。
同時,我還參加了教辦組織的華南師范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郭思樂先生的"生本教育"的專題講座,確立"教育實現的主體是學生"的教育思想。
二、不斷研究新大綱,新教材。
對於教學,我是一個新手;對於新大綱、新教材,我更是一個新手。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此,為了更好的了解新教材,為了更好的了解新的課堂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目的,我在教學之餘利用電腦網上資源和學校訂的有關書刊,通過各種途徑去研究新大綱。
在每一個學期初,我就開始去翻閱新教材,了解這一冊教材的內容和各個知識的關聯點,做到了解並熟悉教材。
三、支持並積極進行課堂改革。
當課堂改革的春風吹到順德這個美麗的城市的時候,我正好是教齡滿一年。作為一個新的教師,我對這一次的課堂改革不僅是抱支持的態度而且我自己也用實際行動去支持和積極進行課堂改革。
因為對於我們這些剛從學校走出來,踏上講台的教師來說,對於這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都較易接受,因為我們受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影響較小,教學模式尚未定下來。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我都是注意不斷探索各種新的,好的教學方法,嘗試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四、在教學中發揮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的引路人。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俗話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送給人家魚來填飽肚子,不如教他們 捕魚 的方法。我覺得這句話用在教學上也是非常適當的。
所以,在平時,我都是先讓學生去預習,試著去做新的內容,當他們出現問題和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讓學生遇到困難時,先產生一種求知慾,再適時也告訴他們方法,這樣,學生對於該知識點就會有更深的印象,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小學語文教師階段性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總結範文5篇
★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 2019小學語文老師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總結精選範文五篇
★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工作總結
★ 小學語文教師經驗總結
★ 小學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工作總結優秀範文
★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總結二年級
Ⅲ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什麼呢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對詞語的理解把握是理解句子意思,乃至課文意思的關鍵。
教學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有的詞語利用學生的已知幫助遷移,如「收拾」要求學生換一個詞意思不變;有些難以理解的詞通過老師講述詞義讓學生從課文中找,既降低了難度,學生又有所得,如:馴服、善良就是馴良。
有的詞語則通過動作演示,如「輕蔑」……詞語理解的方法可謂多種多樣,根據學生實際,根據課文難易,選擇適合他們認知特點的方法來組織教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語文教學的目的有三個:
1、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是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的規律給語文學科的原則要求。典型化選材,時代使然,政治傾向使然。不如此,則無法落實教育的正規性、傾向性、先進性和高效率。
2、以啟迪並發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啟迪發展智力,是語文學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並且哲學、邏輯學、美學、文化學也都承認。
3、以同化現代化的書面語言交際規范和同化現代化的中華民族共同人文心理為任務。語文教育,從「人口手上中下」到「知本家」,向人腦輸入並固化「詞語」,輸入「捕獲和創造詞語的概念、程序和模式」,為啟迪發展教育對象的智力作出了最早、最大、最關鍵、最可能多的貢獻。
Ⅳ 小學語文閱讀中怎麼培養學生語感
小學階段,小學生可塑性強,正是進行語感培養的最好時期,只有重視了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並施之科學有效的語言訓練方法,才能使閱讀教學有聲有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那麼我給大家帶來小學語文閱讀中怎麼培養學生語感,一起來了解下吧。
小學語文閱讀中怎麼培養學生語感
一、深入情境,熏陶語感
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可選擇精彩的范讀,要求學生聽清楚、聽完整、抓要害,從語音、語調、節奏、重音、停頓等方面讓學生充分感受、反復琢磨,並跟隨練習,這樣自然會使他們的語言變得流暢、正規,語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教師精彩的范讀,也能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加強語感能力。如學生在學習《四季之美》一文時,我通過一組表現四季美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學生在敘述過程中,已經初步體驗到了四季的美與美在哪裡。另外通過一段帶視頻的誦讀播放,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祖國大地春之明媚、夏之熱烈、秋之沉靜、冬之妖嬈,受到了語感的熏陶。
二、插上想像的翅膀,豐富學生的語感
培養語感,必須把朗讀和想像結合起來,即訓練學生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進行朗讀。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燕子》一課時,就讓學生展開想像,精讀、體會,為培養學生的語感下功夫。《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裡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著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其中有這樣一段特別優美:在微風中,在陽光下,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那邊的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讓學生深入理解,充分體會飛行中燕子的各種姿態,用敘述性的語氣讀,節奏輕快。「斜著身子」,強調燕子的飛行姿勢的輕快靈活;「一轉眼」,「掠過」,強調燕子飛行的快速;「唧唧叫著」,強調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放慢速度,用活潑有趣的語氣讀,「有的……有的……」呼應性重音,一幅眾多的燕子鬧春圖頓時凸現。這一系列的指導,讓學生體會到了燕子的活潑、機靈,和春天裡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蓬勃的生機。
應該說這段文字處理飽含了作者的想像和聯想,是具體的、生動的。 但是高超的言語總是「意則期多,字唯期少」,言有盡而意無窮,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紙背」,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再創造、再想像的餘地,否則「掠過」、「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便會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人們之所以能夠理解這段文字的意義,並產生豐富多彩的感受,正是想像和聯想在語感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想像和聯想可以使人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三、朗讀品味,領悟語感
語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語言刺激和內在知識能力迅速交融的產物,它的獲得是建立在對語言現象條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礎上,它是有直覺的特徵。語感蘊含在朗讀之中,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最有效的方法。培養語感,必須引導學生緊扣課文中某些語感因素很強的地方,反復咀嚼、深入品味,達到「文章讀之極熟,即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如《荔枝》一文中:母親撲哧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捨不得吞下,嘴裡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麼長的?怎麼紅皮里就長著這么白的肉?」畢竟是第一次吃,畢竟是好吃!母親竟像孩子一樣高興。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出這段話寫出了母親第一次吃荔枝時的美好感受和為兒子的孝心而欣慰。「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在媽媽的眼中那分明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她怎麼忍心把它吃掉;而一個「托」字,把媽媽對這種世間尤物的愛憐,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嘴裡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麼長的?怎麼紅皮里就長著這么白的肉?」孩子似的那種激動和喜悅同時也讓讀者體會到了作者心中隱隱的酸楚。
四、注重實踐,增強語感
語感是學習規范語言長期積淀的結晶,只有強化聽說讀寫的實踐,持之以恆,養成習慣,才能形成對文章的感受能力。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的實踐活動:聽,就是教師創設一定的語言環境,諸如上課聽講、聽別人講話、聽電視廣播等。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及時捕捉語言信息,了解內容,抓住中心和要點等。這有助於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說,就是在一定的場合中,讓學生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就是言語的口頭運用,在說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積極地活動,組織語言極快,要求說話的語言准確、連貫、得體。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安排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開故事會、舉行朗誦比賽、表演話劇等,在語言運用中增強語感能力。 葉聖陶先生說:「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訓練。」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一個學生的語感強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達方面都會不斷前進。」我們一定要在學生語感培養的道路上堅持不懈。
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方法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閱讀文章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只是讓學生靠著自己的想像去感受文章,學生很難理解,尤其是一些學生根本沒見過、聽過的內容,學生頭腦中很難浮現出相應的形象,容易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示生動、形象的畫面,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課文的意境,更加輕松地理解文章內容。
例如,在學習《彩色的翅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情境,在圖片的旁邊可以配備一些詞語,讓學生仔細認讀,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蝴蝶與西瓜之間的授粉聯系。
通過情境創設,自然巧妙地引出學習的內容,通過語言與音樂作為閱讀教學的輔助手段,實現了意境的交融,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文章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課文內容,領悟了其中所要講解的核心理念。
2.強化閱讀教學中的朗讀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朗讀對於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語文教學心理學研究指出,小學生在閱讀時注意力的穩定性不強,大聲朗讀能夠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穩定,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記憶等也有著很好的作用。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是這個道理。大量的閱讀能夠使學生的視野進一步開闊,不管是口頭和書面表達都需要學生的用詞准確、連貫、句式靈活多變,內容具體、清楚。朗讀能夠使學生對文字的印象更加深刻,通過朗讀,學生能夠對語言材料進行積累,把握好各種句式,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
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也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背景,並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使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體會,讓學生在一定的環境中反復朗讀課文,從而感悟出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教師也可以進行范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促進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3.科學設計問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這一手段,把握好整堂課的節奏與方向,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有疑問才會有思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學生設置各種問題,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認識製造一定的矛盾,強化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研究。
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就可以這樣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課文,然後邊讀邊想,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學習,更加深刻地認識和體會到其中的內涵,了解文字背後的含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
Ⅳ 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有哪些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最根本的內容,讓學生有效地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是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課外初"相識",拓展詞彙空間
擴大詞彙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已被眾多教師認同。許多積累作業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邊閱讀,邊摘錄 好詞好句 。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只是進行簡單的檢查、批閱。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較差,詞彙積累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只是記在紙上。所以教師要做恰當的引導。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詞彙的分類整理.例:寫人類可分外貌、動作、心理、語言;寫季節可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寫物類可分色、形、味.其次教師在學生課外摘抄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出一些詞彙,或寫成講義,或寫在小黑板上,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彙的印象,以備課堂上提取。
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個訓練點:一是看實物運用課外詞彙,描寫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寫瓦尼亞臉紅的一個比喻句;三是動補結構的句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詞語,描寫紅顏色的事物以及描寫恐懼心理的詞語,分類抄於卡片上。
二、課內再"熟悉",強化詞彙學習
課外的積累,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的提取、運用,其鞏固率是相當低的,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很喜歡看書,也很聽話地做了摘記,但是他 作文 里的詞彙還是那麼貧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詞沒有經過及時消化、強化,被遺忘了。
這是很可惜的.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語境,讓學生回憶課外獲得的詞彙,再加以運用,那麼日復一日,所掌握的詞彙量就相當可觀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學中,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看圖用詞。將一幅逼真的李子圖掛在黑板上,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我先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李子,然後說出李子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由於課外的鋪墊,學生的學習難度已相對降低了,學生一下子就說出紅艷艷、紅彤彤、黃里透紅、又大又圓、圓溜溜、香噴噴、香氣撲鼻等詞語.學生通過運用課外所學詞語對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對李子的認識,這對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亞偷吃李子這一情節也無疑起到了過河搭橋的作用。
(二)比較用詞一。課文第三小節,描寫瓦尼亞難為情的表情,用了一個比喻句:"瓦尼亞的臉紅得像大紅蝦。"我出示大紅蝦的圖片,請學生找出大紅蝦和瓦尼亞的臉的相同點,通過比較,學生一下子說出兩者的共同點是"紅",然後請學生根據這紅的特點,瓦尼亞的臉還像什麼,學生馬上就說出了紅蘋果、紅櫻桃、紅辣椒、紅石榴等十多種物品,這樣,既鞏固了學生詞彙,加深了學生對比喻句的認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體會用詞。課文第四小節描寫瓦尼亞聽了媽媽的話後,非常害怕,用了一個動補結構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先讓學生體會瓦尼亞此時的心情如何,從哪個詞上可以看出瓦尼亞很害怕。然後請學生思考一下描寫一個人害怕,除了臉部表情外,能否用共他一些與身體部位相關的詞語來表達,接著引導學生說出"頭皮發麻、兩手發抖、渾身是汗"等等.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整,大大激發了學生課外積累詞彙的興趣。
(四)多種形式用詞。將以上所學的詞彙製成卡片,在課堂上適時貼在黑板上,給學生直觀印象, 總結 課文時,以比賽游戲的方式再鞏固一遍。課後,又將卡片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上,確保這些詞語在學生面前的再現率。
通過課外積累和課堂識詞相結合,使學生擺脫了積累詞彙的盲目狀態。每個詞語經過信息編碼,貯存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之中,強化了詞彙學習。
三、作文里交朋友,內化詞彙學習
作文是語言學習的高級階段,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體現.用詞是否精確、豐富、生動,可以檢驗出學生對詞彙的內化程度。同時,作文里的詞彙運用又可以加深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學生呈現他們學過的詞彙,幫助他們從無意識狀態上升到有意識運用狀態。
所以每次作文教學,我都向學生呈現大量與主題相關的詞語,請他們自由選用.學生自己選用的詞語超過了我所呈現的范圍,則給予表揚和鼓勵。經過課外-課內-課外幾次反復,學生很自然地就會運用詞語了。經過一階段的訓練,學生不僅在習作時不會覺得無話可說,而且對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激發個人興趣出發積累詞語
(一)小學生尤其喜歡到生活中辨識日常見到的各種 廣告 詞、標志名稱,於是我將識字與積累詞語結合,幫助學生人人建立一本"商標薈萃",將各類廣告紙、 說明書 、玩具卡上的字、詞剪下來,如"娃哈哈、百事可樂、米老鼠、唐老鴨、甜果凍"等貼在本子上,課余及"展示台"活動中互相介紹、拼讀。
學生興趣濃厚,五彩的畫紙讓他們認識那麼多課堂里沒有學過的字,心中充滿一種成功的自豪感,初步嘗到了"積累"的樂趣,逐漸喜歡上積累。
(二)小學生隨著會寫的字增多,學生逐漸不滿足於剪貼。我趁機鼓勵學生建立一本"詞語采蜜"本,親手記下自己願意積累的字詞。經過大家討論,每兩天記一種珍稀動物的名字、一位偉人的姓名,由老師在黑板上開辟一欄,每天寫一個。
因為這樣既積累了詞語,還知道了許多珍稀動物,會認偉人的名字,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增加了對偉人的了解。之後,我們還陸續記下了校園各 種植 物的名稱、原始古老的動物名稱、奇特古怪的動物名稱、動物建築師等。
2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以 課前預習 加強初步積累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對其今後學習各方面的知識都有極大益處。尤其對於已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提前預習將要學習的新課文,會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例如學會在 文章 中做標記,標出生僻的字詞;藉助字典,學習生字拼音,理解新詞在字典中的釋義;勾劃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等。
通過課堂僅有的40分鍾,學生根本無法深入學習知識,因此,課前預習就極為關鍵。有效的課前預習不僅能使學生提前知道一些生詞的大致解釋,還使他們累積很多美詞美句,同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對詞語的理解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也有明確要求,即「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而這一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階段就可以達到。通過課前預習,不僅會使學生養成主動翻閱字典、查閱資料的學習習慣,更激發了學生對於新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達到了優美詞句的初步積累。
二、以貫徹學法深化積累內容
要想正確運用詞語進行表述,就必須先理解詞語的意思。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使學生能夠運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
1.替換法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將其替換為其他詞語來幫助理解。比如特級教師李衛東在講授《微笑著承受一切》一文,指引學生理解文章中的詞語「不幸」時,他是這樣問學生的:「何為「不幸」?可以給「不幸」換個詞嗎?」學生換成了「倒霉、災禍、禍患、災難、厄運」等詞語。
接著他又讓學生將這些詞語帶入文章,重新閱讀,體會換詞之後的改變。這樣的方法不僅使學生領會了文中「不幸」的意思,更使他們深刻感受到桑蘭的悲痛與堅毅勇敢,由此更加深入地領悟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替換詞語法,不僅能夠使學生及時地復習舊知識,同時體會到作者對於詞語運用的獨到之處,更可以啟蒙新知識。
2.表演法
通過生動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國家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在教授《小稻秧脫險記》一文時,就通過師生共同表演來讓學生對「一擁而上」「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等詞語加以理解。
由學生飾演雜草,教師飾演稻秧,師生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入手,進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這幾個詞的涵義。表演法,既可以讓學生在活躍輕松的氛圍中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新的詞語,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的領悟。
3.結合文章理解
結合詞語所在的前後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是閱讀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課程標准》第二階段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有些詞語,學生通過閱讀前後文就可以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也就不需要進行查字典等繁瑣的步驟了。
4.結合實際理解
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內涵也是詞語學習的常見手段。有位教師在教授《學棋》一文中「能手」這個詞時,是這樣進行的:首先讓學生劃出含有「能手」一詞的 句子 ,然後,讓學生想一下實際生活中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為「能手」。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給出了多個答案,如: 捕魚 能手、教書能手、電腦能手等。
由此,學生快速地理解到「能手」一詞的涵義在本文中表示棋藝高超,對於下 圍棋 十分精通。教師還可以 教育 學生要一心一意地學習,才能在將來成為「能手」,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達到統一。
除了以上所介紹的方法外,理解詞語的方法還有想像法、分解組合法、電教演示法、以舊帶新法、聯系插圖法等。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授予學生,使學生理解詞語,強化對詞語的積累。
三、以學用結合夯實積累
讀書不能僅限於讀,還要學以致用。謝覺哉先生曾說:「學和行本來是有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一座死書庫。」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採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找准學、用的結合點,讓學生能夠用積累的詞語說話、寫作,將學習的詞語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達到夯實積累的效果。
學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第四段的內容,感受作者在描述「原野熱鬧非凡」這一場景時所運用的技巧,並試著自己描寫一段景物;學完描寫人物的文章後,可以讓學生試著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等。
夯實積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活學活用課文中的知識。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說:「所謂獨創的能力,就是經過深思的模仿。」教師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時常用已經積累的優美詞句仿寫段落,學用結合,達到積累的最佳效果。
四、以課外延伸豐富積累
教師在實際詞語教學中加強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是極為重要的,教師所要做的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理解課內的詞語,更要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積累常用的 名言 警句、 歇後語 以及電視廣告的廣告詞等,並且摘抄到自己的積累本上,鼓勵學生多寫 讀書筆記 ,摘抄優美的詞句、表意深刻的詩歌等。
3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多看課外書積累詞語
多看課外書是一種很好的積累詞語的方法,因為‘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我們手中的語文課本和課外讀物,詞語豐富,我們應該多看書,當看到自己喜歡的詞,很生動的詞不妨多看幾遍,多在腦中停留些時間,並自己試著琢磨一下,如何用於自己的文章。
積少成多,日久天長,何愁詞語貧乏?我們也可以背誦一些好詞好句,因為小時候背的東西往往可以記一輩子,而且背得多了,對一個人的 文化 功底甚至可以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積累詞語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們要把課堂上學習的課文盡可能的背出來,此外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各取所需,自由積累,背誦精彩的片段或絕妙的語句。」 摘抄也是擴大積累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要注意把平時看到的好詞摘錄下來,隨時進行適當的歸類。
在 造句 、作文的時候,經常翻閱,適時運用,這對我們掌握詞語,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很有幫助。」
二、做生活有心人,在生活中積累詞語
我們生活在現實中,每天都跟周圍的人、事、物接觸,每天都接受到眾多的語言信息,尤其是老百姓的口頭語言,都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我們平常在書本上無法學到的。如俗語、歇後語、 諺語 。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電視廣告,餐廳 標語 中去吸取出色的語言,這也是積累語言的好機會。如許多出色的廣告詞,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做得更好!」「讓病痛下崗,讓健康再就業。」等等,都是我們學習的最好材料。
三、在運用中鞏固詞語,做到記憶猶新
積累詞語為的是能在文章中或生活中去運用,所以我們經常要溫故而知新,使所積累的詞語不被遺忘。我們要引導學生積累的東西必須讓學生真正理解了,領會了,盡可能地用過了,才有可能積淀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因此,要努力為學生創設運用語境。
如通過一些活動,展示一些場景,讓學生 說說 聯想到的警句名言;帶領他們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爛漫的春花中,讓他們說說想到的有關詩句;在興趣課上組織 成語 接龍;利用午飯後,與學生閑聊時,讓學生說說上學路上、校園清晨等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使用積累的詞語,如陽春三月,在上學路上便會「睹景生詞」:春光明媚、春風吹拂、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春意盎然……多少個詞語彷彿遠在天邊?忽一下飛至眼前,彷彿原在沉睡之中,猛然間被喚醒來,這又是一個積累詞語的大好時機,信手記下,揣摩加工,一篇小文就問世了。
作家冰心說得好:「一塊積木擺不出東西來,兩塊就有了對立面,三塊就可以搭個過門,四、五、六塊就更好,可以擺個比較復雜的東西了。拿詞彙來說,你沒有積累到相當多的話,就沒法挑選,因時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適當的地方。」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看、多記、多用,相信在寫作文時就不會詞窮才盡了。
4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模糊意會法
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過程具有遞時性,要經歷「模糊→清晰→模糊」三個步驟,並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小學 語文教材 中有很多詞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運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們理解得很 確切。
隨著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和閱讀量的增大,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模糊、不斷理解的過程,並由模糊趨向清晰 .教師教學時採用意會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他們自我探求的興趣。
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不約而同」一詞,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時站直了身體的意思」(這是模糊理解);經過查字典 知道是「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這是規范清晰的理解);最後經過深入閱讀課文,又漸漸領悟到 :這就是人民群眾送別周總理時同樣的悲痛心情,以及對周總理無比愛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現。
通過這種對詞的 分步體會,學生就可領會課文的中心。教學實踐證明:把這種詞語的理解方法教給學生,有利於促使學生在認真閱讀中領悟詞義,提高品詞解句的水平,也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高閱讀的速度。
二、比較琢磨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雖然含義並不深奧,卻用得准確、傳神。教學這類詞,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 比較、琢磨的方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中「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熄滅」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戰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20分鍾」一句中的「才」則是表示時間短。
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琢磨加以理解,從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運用相同的 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 握上來。比較法理解詞義,是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三、互換教學法
閱讀時,可用互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義。換詞不但能聯系舊的知識,啟迪新的知識,還可以學到作者運用 語言的獨到功夫。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落葉在林間飛舞」一句的「飛舞」,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 進行換詞訓練。
學生把「飛舞」換成「飄落」,然後通過比較,並聯繫上下文深究詞義,知道「飛舞」的落葉 除了有「飄落」的意思外,還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飄飄悠悠的姿態,從中體會作者用「飛舞」的特別含義 ;知道有些詞既有近義的特點,更有程度深淺之分。
通過這種換詞練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准確用詞的高 明之處和獨特的寫作技巧,體會到文章顯得生動、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實驗法
詞語理解最容易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實驗。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 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理解詞義。指名讓學生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 稍帶紅色或藍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
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 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動作釋義法
比動作也是一種理解詞語的好辦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動作的句子,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比動 作讓學生領會動詞的意思。例如《鸕鶿》一文,在描寫鸕鶿捕魚和漁夫取魚的情景時,作者運用了一連串動詞 :鑽、拍、跳、抓、擠、甩。
這些動詞把鸕鶿捕到魚的歡樂、漁人取魚的利索勁兒寫得十分生動、形象。教學 時,教師讓學生通過想像,比一比「鑽、拍、跳」的動作,做一做「抓、擠、甩」的動作。學生就不難領會漁 人熟練的動作與歡樂的心情,而課文描繪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現在學生腦海中。
六、電教演示法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可以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便於他們准確地理解。如《趙州 橋》這樣描寫橋上的 雕刻 藝術:「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 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句中生詞較多。
教學時,教師可用 投影把千姿百態的龍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互相纏繞」、「互相抵著」、「遙望」 等詞語的意思。
Ⅵ 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怎樣滲透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把語文學科的性質完整地表述出來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具有工具性;語文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統一的。語文教學的這兩重屬性,猶如人的雙目,缺一就會造成 「視覺」上的偏差;又如一張紙的兩面,它們本身就是一個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不可分割體。在討論「兩性統一」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先看看什麼是語文?然後再討論「兩性統一」的問題。
一、工具性:語文的符號特性
語文的「工具性」,是指語文本身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符號,是人腦的思維工具,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也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和保證。同時,語文可以傳承文化,傳達社會價值觀,從而維系社會的正常運行。
二、人文性:語文的文化特性
語文的「工具性」作為符號的工具屬性,與「人文性」表現為形式與內容的關系:通過語言符號表達人文情感。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培養能夠正確感知世界、認識世界,在學會使用語言符號的基礎上應用符號表達思想感情,做一個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有思想的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人類文化(特別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做出貢獻。這就意味著它還要具有深層次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重要文化特性,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決定了這一課程性質。人文性,可以理解為人性與文化性的整合,包括價值、文化傳統、道德、情感、人性、人存在的意義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因為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學習語文就是要使學生牢牢掌握語言工具。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使用語言,要使學生學會理解和自我表達語言,學會用語言進行交流。語言最主要的功能是進行交流作用,任何人都離不開口語交流,在普及教育的社會,更離不開書面語言的交流。學習語文歸根到底就是要學得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交流能力。過去我們對於語言的交際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重視不夠,但在新制訂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學生必須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學會積累語言。」 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具有人文性。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是統一的。具體到語文教學中,就要使語文教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統一起來。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不僅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情達意上,體現在發展學生的情思及人格培養上。所以語文應稱為表情達意的學科;成為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學科;語文是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情感性、思想性的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正體現了語言的性質。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統一,我認為必須掌握兩點:第一、二者的統一,不能偏重某一方面。語文教學不僅僅同各科一樣要完成思想教育的共同任務,而進行人文教育是語文學科本質屬性決定的個性任務。通過語文教學培育學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視的。但是語言的性質既有語言形式,又有語言內涵,語言形式和文化、思想、情感內涵是一個統一體,所以語文教學歷來講求文道統一,即語言形式和內容的統一。第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必須寓教於文。凡是語言規范、內容科學的文字表述材料,都可以作為語文教材。當然,作為語文教材必須要加以精選,教學時,其著眼點是在語文形式;而其他學科如歷史、地理、社會、思品等,教學的著眼點是在語言內容。語文教學著眼於語文形式,但是並不是拋棄內容,語言所載負的人文、思想、情感內涵,是寓於語言之中的,也就是必須寓教於文;在理解、感悟語言的同時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體現語文教學特色。
四、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當我們懷著欣欣然邁進語文課堂時,卻發現了許多的飄飄然,不禁要問:工具何在?人文何在?統一,又如何在?課堂教學目標是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的。其中,前兩個綜合維度體現工具性,後一個維度體現人文性。三個維度的互相滲透、融為一體,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統一的體現。語文課堂上,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課堂教學應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學生必須能自己發現問題,並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來增強感悟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教師應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學識水平,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師生平等對話創設理想的情境上。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在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的基礎上,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幫助學生建構意義。我們切不可丟掉語言文字這個本體,忽視對文本語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積累和運用;我們更不可置人文性的感悟於一邊,忽視對文本的豐富多彩的人文性的體驗。我們要讓學生在品味文本語言的過程中給學生以人文關照,真正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在獲得基本的語文能力、言語智慧的同時,也得到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滋養,從而把人文性落實在工具性上面,使兩者同生共構,相得益彰,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五、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實踐操作上還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從教師的角度看,如何發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應採用什麼教學策略來促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何謂兩者統一的最佳狀態和最佳效果,採用什麼樣的評價標准。從學生的角度看,應具備什麼態度、情感對待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怎樣處理教學的統一要求和個人的獨特感悟、體驗、理解的關系,如何通過探究活動,透過語言文字的表層去體會語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語言文字中蘊含的人文特徵。這些都是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實踐操作中還會遇到的問題。
總之,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來自於我們對工具和人文的正確解讀與准確把握,來自於我們對目前語文課堂的反思與創新,來自於我們在語文課堂實踐中真正地將其融合。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因此,所有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在《語文課程標准》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觀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