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分不清語文的二聲三聲,各位我該怎麼辦
拼音的第二聲第三聲還是有差別的。我推測你的問題可能是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尾聲上。像國家的國,是第二聲,直接是上揚的。但像果子的果,先下去(四聲)再上來(二聲)是兩個發音的疊加。就是比起國又多了一個轉折。雖然國和果兩個音末尾發聲都是上去的。
同理人是只有上去的音,但忍得先下去再上來,有個轉彎。你可以平時練習的時候多分辨分辨啦。把每個字的發音都下意識地把音調拖長一點,就有區別了。
② 怎樣區分二聲和三聲(語文裡面的)
1、調類不同:
第二聲在普通話中又叫陽平,而第三聲在普通話中又叫上聲。
2、調值不同:
在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調類系統中又被稱為第二聲的陽平,調值用五度標記法可以標記為35。而上聲的調值則為214。
3、讀法不同:
陽平{第二聲),由中音升到高音,即由3度升到5度,是個升高的調子。因此,陽平調又叫中升調或35調。上聲{第三聲),由半低音先降到低音後升到半高音,即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是先降後升的曲折調。因此,上聲調又叫曲折調、降升調或214調。
現在記錄漢語聲調最實用的方法「五度制調值標記法」:
該方法已經為國際語音學界正式採用。「五度制」是先畫一個縱坐標,表示音高,然後從最低到最高等分成五個音高標准點,每點為一度,自下而上分別用阿拉伯數字「1、2、3、4、5」標記。各點名稱依次為「低、次低、中、次高、高」五等。
記載調值的方法是:最低的音記1度,次低音記2度,中度音記3度,次高音記4度,最高音記5度。聲調如果是直線的,只要記起頭跟終點的度數。
如果那個調子不是直線型的,除了必須記它的頭尾的讀書之外,還得記出它的曲折起落的度數。如北平話的四聲調值就是: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
③ 一二三四聲調怎麼區分
漢語普通話中有四個聲調,聲調讀法規則: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沒有標調讀輕聲。
[一聲也叫陰平,二聲也叫陽平,三聲也叫上聲,四聲也叫去聲]
如:《漢語拼音方案》中聲調符號採用的是:陰平(ˉ)、陽平(ˊ)、上聲(ˇ)去聲(ˋ)、
輕聲(不標調)的方法。這種方法解決了不同聲調漢字的區別問題。例如:媽
mā(陰平)、麻 má(陽平)、馬 mǎ(上聲)、罵 mà(去聲)、嗎 mɑ(輕聲不標調)。
(3)語文怎麼分辨讀音不同擴展閱讀:
聲調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普通話里「山西」(shānxī)和「陝西」(shǎnxī)的不同 聲調和音長、音強都有關系,但是,它的性質主要決定於音高。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在發音過程中,聲帶是可以隨時調整的,這樣就造成種種不同的音高變化,形成了不同的聲調。
字有字調、詞有詞調、句有句調、語有語調,各有各的調子,一般所說的「聲調」,都是指「字調」,是每一個字的本來聲調,也叫做「本調」。分析漢語的語音結構,常把每一個語音單位分成「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來研究。
④ 語文讀音不同是什麼意思
音節不是讀音。讀音有聲調,音節沒有聲調,漢語普通話約400個音節,約1300多個讀音。
ou先發o的音,接著嘴唇逐漸收攏,發出u的音,o念的長而響亮,u念的短而模糊。
iu是i和ou的結合,發音時,先發i,然後逐漸把聲音過渡到u。u要比單韻母u的口型開一些,舌位低一些,u的響度比i大。
復韻母:
ai先發a的音,這個a比單念a時舌位偏前。發a後,舌頭慢慢上升,嘴慢慢閉合,快到i的舌位時停止。由a到i有一個滑動的過程。
ei先發e的音,然後向i滑動。發e時,舌位要比單念e靠前,發音也更響一些。
ui是u和ei的結合,發音時,先發u的音,接著發ei,口型由圓到扁。
ao先發a,比單念a時舌位靠後,要發得長而響亮,接著舌頭逐漸抬高,口型收攏,變圓,發出近似u的音,要輕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