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三首--絕句》詩意是什麼
白話釋義: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絕句》【作者】杜甫【朝代】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創作背景:
這組五言絕句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於廣德二年(764)暮春,時杜甫在四川草堂。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組詩作品。這是一組詠物詩,用自然流暢的語言寫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調清新,意境明麗,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在春色秀麗的美景上塗了一層羈旅異鄉的愁思和傷感,春色和鄉思交相輝映,增添了詩的韻味。這兩首詩極生動地、自然地描繪出充滿生機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經過漂泊的磨難後,在草堂暫得生活安寧而產生的閑適情懷。
B. 三年級第四課《古詩三首》的詩意是什麼
課文知識點
我會寫
寒hán(嚴寒、寒冷、寒來暑往)
徑jìng(徑直、途徑、大相徑庭)
斜xié(斜線、斜坡、目不斜視)
霜shuāng(霜凍、風霜、霜期)
贈zèng(贈言、贈送、回贈)
劉liú(姓劉、劉海兒)
蓋gài(蓋樓、蓋章、掩蓋)
菊jú(菊花、賞菊、春蘭秋菊)
殘cán(殘缺、殘害、殘酷)
君jūn(君子、君臣、國君)
橙chéng(橙紅、橙色、鮮橙)
送sòng(歡送、送來、送別)
挑tiǎo(挑逗、挑動、挑撥)
我會認
猶yóu(猶如、猶有、記憶猶新)
傲ào(驕傲、傲骨、傲慢無禮)
橘jú(橘子、橘紅色、橙黃橘綠)
多音字
行háng(銀行)xíng(不行)
挑tiǎo(挑燈)tiāo(挑選)
古詩詩意
山行
詩意: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贈劉景文
詩意: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夜書所見
詩意: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的秋風讓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猜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因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
問題歸納
1.《山行》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物?從哪些地方發現的?
《山行》這首詩寫的是秋天的景物。從「寒山」「霜葉紅於二月花」看出來的。
2.《贈劉景文》這首詩寫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還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麼樣?
《贈劉景文》這首詩寫了秋季的景色,從枯荷(荷盡已無擎雨蓋)、殘菊(菊殘猶有傲霜枝)、「橙黃橘綠時」這些地方發現的。我還知道秋天秋天的風,捲起了片片黃葉,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戶戶儲存秋菜的季節了。大白菜、土豆、蘿卜、冬瓜……堆滿了菜店的棚子。
3.《夜書所見》詩人在瑟瑟秋風中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夜書所見》詩人在瑟瑟秋風中看到了秋葉、秋風、秋江、秋燈、想到了兒童在明亮的燈光照耀下挑促織。
課文主題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
C. 《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古詩兩首的兩首詩的詩句是什麼意思
三年級 下冊 第2課 古詩兩首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絛(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譯文: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中心思想:《詠柳》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春日
[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風景。
7、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
譯文: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中心思想:《春日》這是描寫春天風光的一首詩。詩人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風之中,看到滿眼春色,不禁發出「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贊嘆。這首詩寓情於景,語言清新活潑,尤其是後兩句以其內涵豐富,形象鮮明,一直廣為流傳。
詠柳/賀知章
【詩意】如同碧玉裝扮的高高的柳樹,長長的柳條柔嫩輕盈,像千萬條綠色的絲帶低垂著,在春風中婆娑起舞。這一片片柳葉,是誰精心裁剪出來的呢?就是這早春二月的風恰似神奇靈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絲絲柳葉,裝點出錦綉大地。
春日/朱熹
【詩意】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南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七言絕句,這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詩中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
作品原文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1}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此詩描寫的是垂柳。
{2}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的顏色如碧綠色的玉。
{3}妝成:裝飾,打扮。
{4}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絛(tao):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絛: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幹部分。
{7}二月:
農歷
二月,正是初春時節。
{8}似:好像,如同,似乎。
譯文
如同碧玉妝扮成的高高的柳樹,長長的柳條柔嫩輕盈,像千萬條綠色的絲帶低垂著,在春風中婆娑起舞。這一片片纖細柔美的柳葉,是誰精心裁剪出來的呢?就是這早春二月的風,溫暖和煦,恰似神奇靈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絲絲柳葉,裝點出錦綉大地。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絕句(二)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憫農(二)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乞巧(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4、嫦娥(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學好文言文
學好文言文並非難事,只要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反復誦讀。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古人是聰明的,幼童入學,老師並不多講理論,而是讓其一遍一遍、踏踏實實地去將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經》、「四書」、「五經」等背得爛熟於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學評論家、小說家李國濤先生說:「中國古詩古文是不能不背的。當時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說。」郭沫若老先生也說,「兒時背下的書,像一個大冰山,入了肚子,隨年齡增大,它會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財富了。」由此可見,學習文言文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然後就能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了。
2、字詞積累。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一樣,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所以字詞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字詞積累分兩大類:實詞積累和虛詞積累。相比較而言,實詞又好記一些,而虛詞是難點,因為文言虛詞意義較抽象,使用頻率高,用法靈活多樣。這時用一些靈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難記憶。例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一共有23處用到「而」這個虛詞,我們可將其用法歸納為五種,就比較好記了。
①「溪深而魚肥」,表示並列關系;
②「日出而林霏開」,表示承接關系;
③「雜然而前陳者」,表示修飾關系;
④「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遞進關系。
⑤「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表示轉折關系。
3、語法歸納。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後置、古今異義等弄得學生暈頭轉向,怎麼辦?我們不如用歸納法將它們分類總結,可畫一簡表,將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疑問句、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變式句分門別類標在表中,這樣一目瞭然,記憶起來就很容易了。
深:濃濃的 沉:下沉 【韻譯】:
雲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葯,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詠柳》的「詠」即贊美,作者通過詩詞歌頌、贊美柳樹。
全詩
《詠柳》
[ 唐 ]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拓展資料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漢族,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少時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於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D. 一至三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及釋義
1、《夜書所見》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釋義: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猜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釋義:遍插茱萸少一人。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
3、《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釋義:孤帆一片日邊來。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4、《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在晴日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盪漾,閃爍著粼粼的金光。風景秀麗;在陰雨的天氣里,山巒在細雨中迷濛一片,別有一種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麼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5、《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釋義:「蓬頭稚子學垂綸」意思是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學著大人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意思是小孩子側著身子坐在亂草青苔上,身影映在野草叢中。詩人對這個垂釣的小孩子的外貌並沒有加以具體修飾和描寫,而是直接寫出山野孩子的蓬亂頭發的真實面目,使人覺得非常地自然、可愛與真實。「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可見這個孩子不怎麼約束自己的行為,而更專注於釣魚的情景,可以想像孩子是多麼地喜歡釣魚。「莓苔」泛指生長在潮濕、陰暗的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這個詞中可以看出小孩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個人煙稀少,魚不易受驚嚇之處,為後文的「怕得魚驚不應人」作了鋪墊。「草映身」是對孩子一個粗粗的畫像,同時也與下句的「路人借問遙招手」有著直接關系。因為路人之所以向他打問,就是因為看得見他。
6、《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釋義:像碧玉一樣打扮成的高高柳樹,千條萬縷的柳枝都垂下了綠色的絲條。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7、《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釋義:風和日麗來到泗水邊賞景,一望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處處可以領略到東風的面容,萬紫千紅都呈現出春的意境。
8、《乞巧》
唐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賞析:《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而且淺顯易懂,並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詩人林傑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釋義:「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線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像的空間,
9、《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釋義:慈祥的母親手裡拿著針線,縫制著衣服給將要出外遠游的孩子。在孩子出發前夕,慈母還在細心地一針一線縫著,心裡卻恐怕孩子會很遲很遲才回來。誰又說孩子幼小的心靈,能夠了解慈母的苦心,能夠報答那象春天三月的陽光那麼溫暖的愛呢?
10、《嫦娥》
唐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賞析:此篇諷刺信神仙而求長生者。以嫦娥為例,說她偷吃不死之葯成仙以後,在月宮里永遠品味著孤獨寂寞的滋味。詩人在諷刺虛妄的同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生命哲學問題: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由這一問題牽連而出的問題是:人應該怎樣生活?長壽甚至長生的目的是什麼?在愛和長生不老之間,現實的人應該選擇什麼?作者顯然並不贊成嫦娥那樣犧牲現世的生活而換取長生不老。他認為那樣孤獨寂寞的長生,實際上正是對生命的折磨和摧殘。與其如此,還不如人間兒女們那樣有悲歡地熱愛、有聚散地執著更有意義。
E. 三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三首的詩意是什麼
1、絕句
杜甫(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濕泥忙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江水碧波浩盪,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鬱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2、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3、三衢道中
曾幾(宋)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5)三年級語文詩句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古詩的由來:
古詩是古代漢族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後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於格律聲韻之分。
F. 三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三首的意思是什麼
絕句 作者: 杜甫 (唐代)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意思: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濕泥忙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惠崇春江晚景宋朝·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三衢道中 宋朝·曾幾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譯文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希望採納,謝謝支持G. 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裡面三首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一、《望天門山》【作者】李白【朝代】唐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白話釋義: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二、《飲湖上初晴後雨》【作者】蘇軾【朝代】宋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白話釋義: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三、《望洞庭》【作者】劉禹錫【朝代】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白話釋義: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
遙望洞庭,山青水綠,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白光的洞庭湖裡,就像白銀盤里的一隻青螺。
《望天門山》創作背景:
據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當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過天門山所作。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H. 《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古詩兩首的兩首詩的詩句是什麼意思
三年級 下冊 第2課 古詩兩首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絛(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譯文: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中心思想:《詠柳》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春日
[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風景。
7、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
譯文: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中心思想:《春日》這是描寫春天風光的一首詩。詩人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風之中,看到滿眼春色,不禁發出「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贊嘆。這首詩寓情於景,語言清新活潑,尤其是後兩句以其內涵豐富,形象鮮明,一直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