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應該怎麼學如何學好語文
1、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每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的背幾首詩,仔細的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系,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雲: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局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⑵ 名師指導:高三語文究竟應該怎麼學
高三語文究竟應該怎麼學
語文關鍵在於積累。語文融入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學好語文就得把它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從中發現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並且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時代感的。一位外國著名作家有一次請朋友吃飯,他看見菜單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馬上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記錄起來,卻忘記了朋友的存在。其實許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隨身帶個本子的習慣。
⑶ 怎樣成為優秀的語文老師
從以下幾方面做,可以成為優秀的語文老師: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得是個「讀書人」。即要多讀書,讀好書。不讀書,就沒有消化生活的胃,別說「消化生活」了,就連一篇課文也「消化」不了。不讀書,你難以做到有聲有色的朗讀,入情入理地講解;不讀書,你難以在疏通文意時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讀書,你難以用自己身上的「人文性」去浸染學生。有句話說:「你讀過的書都會融進你的身體中。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你的談吐,你的行為,在你沒注意的某一刻,就展現出來了。而語文教師尤其需要自己在每次開口,每次動筆後都能留給學生一種滋養身心的「美」。「文化人」的另一方面,是以「藝術」化「人」,語文老師要有點藝術細胞。如書法、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細胞多的人,語文教學一定會充滿靈性。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還得是個「思想者」。論語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和思考,二者缺一不可。每教一篇課文,開展一次活動,都要「前思後想」,想步驟、想策略,以期使教學效果最佳。每堂課後,都要將思考形諸「文字」,使思考更縝密,更深刻。並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增長智慧。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還應當善於與人交流。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場爭論,可能是兩個心靈之間的捷徑。多與同事交流,可以更好地汲取他人身上的優點,多與學生交流,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好的融洽師生關系。其實,經常讀書看報也是與別人交流的形式。總之,交流是一種便捷的,常常會使人頓悟的一種學習方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長更多的知識。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長河中不斷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
⑷ 語文怎麼學啊
《語文》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語文是一個多義詞,通常作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為「語言文字」。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
⑸ 名師指導:如何學好高中語文
雙十中學高級教師許序修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經常為學生解答問題。他發現,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學生有下面幾個典型困惑:「周記為何越寫越沒有內容」、「聽課為何越聽越不能觸類旁通」、「作文為何越寫越沒有思想」、「閱讀為何越來越沒有興味」。如何解決這些困惑?許序修老師認為,用心學習就是用心生活,而用心生活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名師檔案許序修 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中學高級教師,廈門雙十中學教研室主任。 從小事著眼發現問題 周記要寫得有內容,就要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留心身邊的事情,尤其是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小事;留心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聯想等等。並做到分主題、分專題或分欄目來寫,如天下見聞、世相雜談、奇思妙想、科學小記、生活小品、課堂聯想等等,這樣,方向才明確、內容才具體。 譬如,生活成本一直在飆升。一個學生、一個家庭生活成本的飆升,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如果你能發現這個問題,就必然會去關注你的或家庭的,甚至別人的、社會的生活成本支出,如食品、交通、住房、醫療保健、教育、家居用品、服裝、娛樂等等。一定的生活成本既體現一定的經濟規律,反映一定的經濟發展,對應一定的生活質量,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復雜問題。這樣,小事情反映大問題,小發現往往就是大發現。如此,信手拈來,周記可寫的內容就很多。從聯系入手觸類旁通 生活和事物都是有內在聯系的。 這三處「徘徊」意境和形象顯然是不同的。「我獨在禮堂外徘徊」中的「徘徊」,是激憤於烈士的無辜罹難,面對死難烈士,千頭萬緒都徘徊心頭,該用什麼去追悼死難烈士;「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徘徊」,是以孔雀起興,生動形象地比喻了夫妻依依不捨的別離;「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的「徘徊」,是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柔和月光似對遊人極為依戀和脈脈含情。 還有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前後四節採用的都是復疊的表現手法,但塑造的意境截然不同。《雨巷》以此塑造的是一對青年男女,在雨巷不期而遇而又無言分離的情境;《再別康橋》以此塑造的則是對於母校那種一往情深、別情縷縷、離緒重重的眷戀心緒。 在《雨巷》首尾兩節里,戴望舒分別用了「逢」與「飄」兩字,巧妙地表達了「我」的期待和追求是那樣臨近而真切卻又是那樣遙遠而渺茫;在《再別康橋》首尾兩節里,徐志摩分別連用三個「輕輕」和兩個「悄悄」,巧妙地營造了詩人悄悄來到和與康橋悄悄再別的情景,表達了微波輕煙似的離情別緒。 可見,沒有聯系便沒有觸類旁通,而「聯系」,只能生發於頭腦中的知識、問題儲存中。 從宏博著眼高瞻遠矚 作文要寫得有思想,起碼要有兩個前提:一是眼前有汪洋氣象,能關注國內外大事,洞察國內外形勢和社會發展趨勢;二是胸中有縱橫丘壑,能通曉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情、理。思考問題時,既要從細微入手,又要從宏博著眼,才有可能高瞻遠矚,寫出有情、有味、有內容、有識見、具體入微的作文。 為拓展學生視野,激活學生思維,我又就此內容展開介紹:單就我國來說,從「神一」到「神九」,中國航天技術的應用已經輻射到新材料、新能源、計算機、生物技術、精密製造等諸多民用領域…… 從閱讀入手感悟生活 閱讀要越讀越有興味,就要把閱讀當成生活的日常方式,力求與生活貫通。這樣,閱讀便能開闊視野,豐富閱歷,使大腦豐實起來。 有一件事很能說明這個道理。有一天,我上完第二節課後,在教室外窗口的桌子上批改作業,教室里則上著第三節課。事後,學生說我「窗外偷課」,罰我口頭作「窗」的作文。我說:說到窗,我就想起剛來雙十中學的時候,那時高中部還在老校區,我的辦公室在教學樓頂層,辦公桌靠近窗口,推開窗戶,就能見到大海、見到鼓浪嶼、見到海上航行的輪船,真有「窗納大海來」的感覺,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自然在我的心裡變成「窗含東海萬重浪,日泊廈港萬里船」了。 在這個窗口三年,我看到了廈門一日千里、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看到廈門向世界打開了一扇扇的窗戶。可見,窗,既是居室之窗,也是心靈之窗;既是地方之窗,也是世界之窗,甚至是宇宙之窗,如「神九」升天,向宇宙打開了一扇窗戶。當然,窗,也是秘密之窗、愛情之窗。 聽到這,學生一定要我講秘密之窗、愛情之窗。無奈,我講起了《紅樓夢》,講起《羅密歐與朱麗葉》。《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寫寧國府的女主子尤氏,帶著丫頭銀蝶,從榮國府回到寧國府,去到其丈夫與他的狐朋狗友聚賭胡鬧的屋子窗外,又偷聽、又偷看。這時的窗,就是秘密之窗。莎士比亞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五幕,朱麗葉與羅密歐在卧室里幽會,時間匆匆流逝,天亮即將到來,羅密歐必須趕快離開,不離開,就有可能被隨時都會出現的朱麗葉母親發現。這時的窗,就是愛情之窗。 我向學生強調:「封建時代的愛情之窗和白色恐怖時期的秘密之窗,與當今的愛情之窗和秘密之窗,在內涵和意義上已有所不同了。」以此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窗是人類的創造,它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靈魂的。現實生活中,既有亮麗的窗,也有陰暗的窗,你們喜歡哪一種窗呢?」 由此,我告訴學生:「我隨口說出這些,都是閱讀與生活貫通的結果。」並提示學生,閱讀的最終目的便是經由閱讀去領悟生活,以拓寬胸襟,涵養性靈,形成氣象,提升境界。 用心學習就是用心生活。用心學習,表現在「靜」、「沉」、「韌」、「尋」,非「靜」難以思考,非「沉」難以頓悟,非「韌」難以窮根究底,非「尋」難以柳暗花明;用心生活,表現在「新」、「實」、「活」、「美」,非「新」難以有興,非「實」難以有味,非「活」難以有樂,非「美」難以有趣。學習和生活兩相貫通,就能「納山水於眼前,藏日月於懷中」,屢有所得,屢有所悟,其樂無窮。
⑹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成為一名名師呢該學哪些知識及技能
小學語文教師,成為名師。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哦
是在職的語文教師嗎?
首先,你所在的學校肯定要還可以;
其次,你自己要在業務上出眾,不光教學業績,比如教學比賽等都能拿到較好名次
參加這樣的機會多了,且獲得很好的業績(名次),在一定的圈子裡有影響。
還要能發表一些論文,發表的論文刊物級別相對於學校其他老師而言,級別要更高。
成為名師很難哦,自己的條件、努力;周圍的環境對你的早就都包括在內。
⑺ 高中語文應該怎樣學
高中語文應該怎樣學?怎樣才能作到對 語文學習 心有靈犀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高中語文應該怎樣學,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高中語文應該怎樣學
一、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首先,要多讀、反復嘗試、積累自己的寫作模板;其次,要養成聯想和想像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 清明 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於求成;最後,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就要 總結 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二、細思考:學而思,思而細
《學記》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問,明確的分辨。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 反思 ,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三、求精熟:啟而發,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性格,老師會以相應的 方法 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不一而足;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鍵之時,老師則要善於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決不放過點撥良機;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
2學高中語文應該的方法
積累的習慣
我國古代學者十分重視知識積累的作用。戰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唐代的韓愈說:「俱收並蓄,待用無遺。」(《進學解》)。宋代的蘇軾則主張:「博觀約取,厚積薄發。」(《雜說》)可見積累對語文學習多麼重要。從高考語文優勝者的實踐來看,積累也確實重要。浙江高考狀元高考語文成績136分,他在談到自己的語文 學習 經驗 時說:「語文學習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 語文知識 ,就如一粒粒的黃沙,今天積一粒,明天積一粒,就會聚沙成塔。」他的高分來自高中三年苦心經營的積累,積累也是高考應試的需要。在文言文翻譯、現代文閱讀中,有許多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激活積累才能完成的。因此,一個高中生,必須首先做好知識積累。
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一是摘抄,二是背誦,三是記憶,四是訓練。
積累的方法有三種:
一是單元積累法。就是學習一個單元之後,及時歸納本單元學習的難讀字、易錯字、 成語 典故 、精彩語段等,力求精要實用。
二是考點積累法。根據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規定的高考考點,對散見於課本、資料、試卷中的語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要注意突出重點、難點。
三是易混點積累法。就是對平時訓練中遇到的易混知識點,考試中出錯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要著眼於辨析疑點。
3學高中語文應該的方法
首先,課本知識不遺漏。
很多學生有一種錯覺,語文考試和語文課本沒有關系。這的確是一種錯覺,這種錯覺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 語文教材 知識瑣碎,而在課堂上老師又沒有體系地歸納。課內知識課外考試所有考試的潛規則,語文也不能例外,所以對教材知識的全面、深度把握尤其重要。
就拿人教版必修一來說,第一單元現代詩部分與古詩直接相通,涉及到了古詩鑒賞中的情感、意象、詩人形象等重點知識;而第二單元的三篇史傳文言文則涉及到了高中三年無法離開的幾個重點虛詞、實詞和文言特殊句式;第三單元的寫人敘事 散文 是高中散文閱讀的入門級 文章 ,其中表達的情感、思考和運用到的文章寫作技巧在以後的考試當中會反復考到;第四單元的新聞、通訊這一類實用類文章,則重點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貫穿整個高中語文學習的始終。除了課文之外,附錄部分的「表達交流」交給學生如何寫好一篇 記敘文 ,「梳理探究」向學生介紹了有關語言、文字的 傳統 文化 知識,名著導讀則要求學生了解《論語》和《大衛科波菲爾》。
如果我們結合一下考題來看,就可以發現課本知識是考題的來源。所以全面而有體系的掌握課本知識才能打好基礎,登堂入室,成為一個出色的語文學習者。
其次,閱讀名著。
高考會考察學生對名著的閱讀掌握情況,但閱讀名著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應對高考對名著內容的考察。
閱讀名著分為兩類:一類是現代文學名著,一類是古代文學名著。通過對名著的體悟,感悟這個世界,感悟真善美、假惡丑,這是語文學習最大的魅力。閱讀現代文學名著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只有提高能力,身懷深厚的功力,才有可能化為考試的絕技,在考試當中縱橫馳騁。閱讀古代名著,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古典文學的素養,讀懂文言文,理解詩詞,究天人之際,達古今之變,提高閱讀古書的感性能力和理性能力,汲取古人的思想智慧,打開通往文言文的大門,通過長時間的積累,達到讀文言如白話的目的。
最後,學會思考。
思考是一個人獨立於這個世界的根本。只有自己學會思考,才能具有自己獨特的視野,才能不人雲亦雲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語文學習,需要學生去閱讀相當數量的論述文,這些文字,或傳達生活的感悟,或表現對時事的思考,這些感悟和思考都能豐富學生的頭腦,讓學生產生思想的撞擊,在此基礎上,學生應該學會觀察這個世界,學會剖析現實中的問題。
閱讀是思考的前提,學生應該堅持閱讀時評類文章,比如南方周末評論頻道或者鳳凰網文化專版,也可以閱讀書評、影評,在閱讀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和看法。從應試角度說,有了觀點,有了寫作技巧,有了足夠的材料,最後才能寫出一篇出色的 議論文 。從學生的成長說,思考會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養成思考的習慣,決勝的不僅僅是高考,還有人生。
4學高中語文應該的方法
一 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學會科學的思考。
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認真的讀一遍,按順序思考以下幾問題:
1,文章寫了什麼?2,怎樣去寫的?3,作者為什麼這樣寫?4,如何理解「為什麼這樣寫」?經過這四個程序足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理解文章。
二 要養成讀書批註的好習慣。
無論讀課內的還是課外的文章,都要學會批註,養成讀書就批註的好習慣。什麼是批註呢?舉幾個例子:1,當我們讀書遇到好的 句子 了,我們不妨把它 圈住,寫出自己圈出它的理由。2,讀書時,如果你有不同於作者觀點的地方,不妨也圈住,寫出你的觀點,並寫明理由,為什麼和作者的觀點不相同。3,還有你 讀了一篇好的文章後,一定有許多觸動你心弦的地方,許多感悟,這時你會有不吐而不快的感覺,那麼就及時的把它記下來。這些都是讀書批註。大家知道嗎,毛主 席如何成為一代領袖和文豪,就是主席讀書的時候一定做批註,《二十四史》,毛主席,每一頁都批的密密麻麻,這樣知識才是自己的。
三 讀書時,大家還要做到,心中有編者,心中有作者。
大家讀文章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編者為什麼要把這篇文章編入課本,目的是什麼,想讓我們掌握什麼知識點,培養我們什麼精神,這就是心中有編者。 在我們讀書的時候還要考慮作者,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要看作者想要懷念什麼,贊美什麼,批評什麼,表達什 么,諷刺什麼。如是議論文,看作者的觀點是什麼,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如果是 說明文 ,作者想要說明的被說明對象的特徵是什麼,事理是什麼。這樣以來,只 少說,我們做題的時候,大方向我們把握住了,答題時我們就不會跑題。這就是心中有作者。
四 大家讀書的時候一定要進入情境。
我們讀到的文章,大多都是極具真情實感的。都是作者發自心靈的呼喚,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所以我們讀書的時候都進入作者的內心,和作者進行 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這樣才能和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我們要用心去讀文章,進入作者的內心,進入作者創設的情境,心隨文而喜而悲,以作者之心去體驗。只有 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理解文章。比如,我們學習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重塑生命》這一課時,大家不妨蒙上自己的眼睛,去體驗一下盲人的痛苦,這樣我們才了 解小海倫對光明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她為什麼會對培養她的莎莉文老師如此的感激和懷念。
五 學習語文要善於聯想,總結。
學習語文要做到「八方聯系,魚翔潛底」,舉一個例子,當我們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一首詩的最後結尾一句:「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 行處。」時,我們就要想起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最後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兩句話有異曲同工之效。另外我們還要善於總結做 題規律。
⑻ 當代語文名師教學方法析要
當代語文名師教學方法析要 [摘要] 語文 教學方法探索永無止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 語文 教學方法不斷求新。審視當代 語文 名師的教學方法,求其根本,論其短長。這些方法主要包括李吉林的情境派教學方法、於漪的情感派教學法、錢夢龍的導讀派教學法、寧鴻彬的思維派教學法、魏書生的管理派教學法、洪鎮濤的語感派教學法、張孝純的大 語文 教學法、楊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學法和程漢傑的快速閱讀教學法。在如火如荼的學習熱潮中冷靜沉思,在難以盡述的教法中尋求規律。
[關鍵詞] 語文 名師;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評價
「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採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得方法。」[1] 語文 教學方法是 語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 語文 、全面提升 語文 素養的方式、步驟、手段和技術等策略的總和。恰當的 語文 教學方法能夠使 語文 教師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能夠促使學生有效地進行 語文 學習,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並激發學習 語文 的動機和興趣,能夠提升教材及其他 語文 教育資源的利用價值。
在當代 語文 教育曲折發展的歷程中, 語文 教師中的佼佼者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改革開放以後,長期的探索造就了一批名師,他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 語文 教育領域影響深遠。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 語文 教壇探索教學藝術的熱情有增無減。我們需要冷靜沉思:教學之法,探其根本;一招一式,盡求其妙。
一、李吉林的情境派教學方法
李吉林等創立的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2]。李吉林老師將情境教學促進兒童發展的五要素概括為:「以培養興趣為前提,誘發主動性;以指導觀察為基礎,強化感受性;以發展思維為核心,著眼創造性;以激發情感為動因,滲透教育性;以訓練語言為手段,貫穿實踐性。」[3]
這一法則依據人的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理智活動與情感活動的統一的觀點,強調個性的發展不僅要重視智力活動,而且要通過情感的陶冶,充分調動學生無意識心理活動的潛能,使他們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鬆的情況下進行學習。
情境教學法的基本步驟是:創設情境——參與各類活動——總結轉化。創設情境即根據教學目標通過生活再現、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表演體會、語言描述等手段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習的情緒。參與各類活動指學生通過參與游戲、唱歌、聽音樂、表演、談話、操作等活動,在特定的氣氛中,主動積極地從事各項智力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總結轉化就是教師啟發、總結,使學生領悟所學內容,做到情與理的統一,並使所學到的知識、經驗轉化為指導行為的准則。
情境教學的主要作用在於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讓學生在體驗中提高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探索精神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於漪的情感派教學法
情感派 語文 課堂教學「追求的是一種教無定法、學無定式的變化美……常將講、思、答、議、評有機結合,常取啟發式、導學式、自學式等有效模式之長二自成風格,獨為一體。這也是一種『沒有模式的模式』。」[4] 語文 教學情感派的代表是於漪、歐陽代娜,於漪老師的著作《 語文 教苑耕耘錄》於1984年出版,標志著「情感派」的誕生。
於漪老師認為: 語文 教育要直面於「人」,植根於「愛」,發 軔 於「美」,著力於「導」,作用於「心」。情感派課堂教學體現出的特點:一是立體化多功能效應,多項新的師生關系,靈活無恆的課堂教學模式。創設情境常採用「巧引」、「美讀」、「情講」、「趣溢」等多種教學手段。 語文 課積極追求文化精神,「運用古詩詞營造文化氛圍」,「引用文論、詩評強化文化底氣」,「用歷史、哲學、音樂、美術、戲劇表演等相關知識來拓展文化領域」。教學語言「追求生動親切」,「追求詞采豐美」,「追求鮮明和諧的語言節奏」,「追求純凈嚴謹、富有邏輯性」。[5]
情感派主張把引導學生「思」放在重要位置。於漪認為, 語文 教學應該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解釋—再生疑—再質疑—再解釋」。於漪老師的以上主張,比較符合學生閱讀、理解文學作品的規律。
情感派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敏感地注意到「情感」在 語文 教育中的重要性,並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情感派第一次從理論上突破程式化的束縛,對在 語文 教學過程中先教什麼知識、後搞哪些活動未作具體的表述,從而給教師留下了發揮自己創造力的空間。在我國 語文 教改的歷史上將永留光輝的一頁。但是,中學教育畢竟是基礎教育,「情感派」對學生知識學習的關注不夠,這是一個突出的弱點。此外,過分強調「語言因素」在 語文 教育中的意義,對 語文 教學中很多因素的教育意義關注不夠。
三、錢夢龍的導讀派教學法
「導讀派」是針對 語文 教學長期沿襲的「講讀」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導」指 語文 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引導、輔導、因勢利導;「讀」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閱讀實踐,「導」和「讀」構成「師生互動」。[6]導讀派教學法的創立者是錢夢龍,其代表人物還有蔡澄清。1985年,錢老師的著作《 語文 導讀法探索》出版,標志著一個新的 語文 教學模式的形成。
錢夢龍老師系統闡述導讀法教育理論——「三主四式」。[7]三主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四式」即循序展開的四種課式:自讀課、教讀課、練習課、復讀課。提出了教師由「講」變為「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學生的主張。「自讀式」是在教師指導下的閱讀實踐,操作流程為「初讀感知——辨體析題——定向問答——深思質疑——復述整理」。「教讀」不是著重於「教課文」,而是「教會學生自讀」。教讀的基本原則是「能級相應」;教讀的基本方法是「指點一下」;教讀的策略是鋪設台階:「設標——達成——引發成就感——再設標——再達成——再引發成就感」。「復讀」不是簡單的「復習」,而是一種綜合閱讀評價訓練,一般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整體復讀,或把相關的課文組成一個「組合單元」進行對比復讀。導讀法追求「教學的人性化」,「教學的民主化」,「教學的科學化」,「教學的藝術性」。[8]
⑼ 名師解答如何學好語文
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定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習慣是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橋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後,學生的頭腦這部機器就會持久的運轉起來,就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了。葉聖陶先生認為,從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任務都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高中生學習語文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習慣呢? 一、積累的習慣。 我國古代學者十分重視知識積累的作用。戰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唐代的韓愈說:「俱收並蓄,待用無遺。」(《進學解》)。宋代的蘇軾則主張:「博觀約取,厚積薄發。」(《雜說》)可見積累對語文學習多麼重要。從高考語文優勝者的實踐來看,積累也確實重要。浙江省紹興市的高考狀元魏益佳高考語文成績136分,他在談到自己的語文學習經驗時說:「語文學習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語文知識,就如一粒粒的黃沙,今天積一粒,明天積一粒,就會聚沙成塔。」他的高分來自高中三年苦心經營的積累。積累也是高考應試的需要。一個高中生,必須首先做好知識積累。 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一是摘抄,二是背誦,三是記憶,四是訓練。 積累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單元積累法。就是學習一個單元之後,及時歸納本單元學習的難讀字、易錯字、成語典故、精彩語段等,力求精要實用。二是考點積累法。就是根據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規定的高考考點,對散見於課本、資料、試卷中的語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要注意突出重點、難點。三是易混點積累法。就是對平時訓練中遇到的易混知識點,考試中出錯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要著眼於辨析疑點。如復習漢字字形時,就可以從易混點的角度進行總結:例如,復習漢字的字字形的識記,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積累一些字形相近而容易寫錯的字。比如,茶房酒肆的「肆」與肄業「肄」; 寒喧的「暄」與喧鬧的「喧」。新修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己有明確規定,「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語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這「一定數量」,在大綱中規定為《蜀道難》、《聲聲慢》、《長亭送別》等詩詞曲50首,《勸學》、《蘭亭集序》、《赤壁賦》等古文20篇(段)。這是對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碼的要求。隨著誦讀篇目數量的增加,你對文言的語言感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文言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這就好比蓋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堅固,房子也就可以蓋得越高。背誦就是學習文言文的地基,這是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根本途徑,除此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在這方面不肯花時間,到了考試時再問怎麼辦,就好像揪著自己的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那真是毫無辦法了。 (四)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語言修養和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每年我都對高三語文成績比較好的同學進行調查,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甚至是成篇的摘抄;注意搜集歷史典故和生動的有思想內涵的故事。一有時間,就拿來翻翻,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會化為自己的東西,活躍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覺中提高了自己的語言水平,增加了語言的文采,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需要注意了是,我們還要有「學以致用」的思想。以往也有一些學生問我,我這個學期摘抄了兩大本,怎麼一到作文時,仍然感到無話可說呢?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你有「兵」不會用「兵」,「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積累材料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在寫文章時用,到時候你要想到這些材料,要學會用,這發問的同學就是只管抄,不去用。二是抄寫時,就沒有用的意識。我們的學習時間是十二分的珍貴,我們抄東西時,一定要想到有用沒有用,如果這個材料沒用,那我寧願去休息也不去搞摘抄。去年我在所教班內舉行一個語文學習經驗介紹會,胡森介紹說,他抄一個故事,就在下面加上批註,提醒自己用在哪些觀點之下。我覺得這個做法是很值得學習的。可以說胡森的這種做法,是一種更經濟,更高效的摘抄法,你可以試一試。 (十)答題技巧。答題技巧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有些同學失分,不是失在知識能力上,而是失在沒有題技巧上。掌握好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能使復習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復習語病題時,就要在把握六種病句特點的同時,掌握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 (1)審讀法。審讀法就是通過審慎的閱讀,發現句子的毛病。一般說來,大凡讀起來別扭,聽進來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處,再仔細分析判斷,查清語病的原因,然後加以修改。例如「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美國、印度等國家紛紛建立或增加石油儲備,我國也必須盡快建立國家的石油戰略儲備體系。」讀第一分句「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就會覺得不通,要在其結尾加上「情況」或「狀況」之類的詞語比較順暢。 (2)緊縮法。緊縮法就是把句子的修飾成分去掉,就其主幹部分,檢查語病。例如,「他馬上召集常委會進行研究,統一按排了現場會的內容、時間和出席人員,以及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把它緊縮後就是「他按排了內容、時間、人員以及問題。」顯然,「按排」與「問題」搭配不當。 (3)類比法。也可以稱為「仿造法」,就是按照自己懷疑有語病的句子的格式仿造句子,如果仿造的句子有語病,那麼原句也有語病。例如,「今年春節,這個市的210輛消防車,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棄休假,始終堅持在各自的崗位上。」這句話通不通,可以用類比法來檢驗:「這個工廠的幾十台機器,幾百個工人放棄休假。」「這所學校的幾十間教室、幾十名教師放棄休假。」顯然「機器」、「教室」、「消防車」都不會「放棄休假」。 (4)比較法。在選擇有語病的項時,四個選項中往往有兩個容易排除,剩下這兩個,就為難了,那個干擾因素比較大的選擇項,也給人似是而非的印象,這時就需要進行認真細致的比較。如果是確認兩項都有問題,就選擇問題較大,較明顯的那一項。 再如,現代文閱讀題: 一、要有文本意識。 我們必須學會從原文中把答案「扣」出來的本領,而不是叫你憑想當然的,按自己的觀點作答,而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觀點,但這個思想觀點它不一定是正確的,而同學們在做題時,往往不是篩選作者的觀點,而是寫出通常認為的正確觀點。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 二、要有語境意識。 體察語境,提高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語句的能力是提高現代閱讀水平整體水平的關鍵所在。具體的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語句的含義。在一個語段中,語句表達一定的意義,又省略和隱含某些意義,是相輔相成的。有的先後相承,有的互為補充,有的先定范圍再做闡發,有的有所表述,有所省略……如果對相語句熟視無睹 ,閱讀理解必然脫離語境的偏差。 例如,我們讀魯迅的《阿Q正傳》,開頭寫一隻烏篷船「將大不安載給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動搖」,到了下一章的開頭卻說「未庄的人心日見其安定靜了」中間隔了一章的記敘描寫,再往後寫盤辮子,寫不準革命,寫趙家遭搶阿Q終於沒有上前,又有一句,「這一夜沒有月,未庄在黑暗裡很寂靜,寂靜得像羲皇時候一般太平」 答題技巧是一個大課題,對面對高考的高中生來講也十分重要,將來我們再專門講,這里先把問題把出來,請同學們自己不斷的總結,積累自己的答題技巧。 古人說:「江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知識積累越豐富,聰明才智越易於發揮,而且有利於能力的形成。 二、閱讀的習慣。 (一)誦讀。誦讀就是有聲的讀書。古代人把上學叫做「讀書」,可以看出傳統的語文教育思想對「讀」的重視程度。今天 許多學生語文素養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視去做各種模擬試題,而沒有認真的進行過「誦讀」的訓練。但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誦讀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選的那些優秀的作品,特別是要求背誦的文章,我們要認真的誦讀,除些之外還要找一些文情並茂的文章,拿來反復的誦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高考不考誦讀,誦讀文章對考試沒有意義。實際上,語文試卷中的許多題目,並不是憑理性的分析而是憑借較高的語言感受能力做出來的。有些選擇題,你做對了,但問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來,這並不能說明你憑運氣做對了,實際上你是憑語感做對的,正確的語感從何而來呢?從誦讀中來。 高考的題,就有一個考察誦讀的題目。 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成語。 上千噸的輪船碰上這樣大的風浪也得上下顛簸,------這么一條小船。(而且、況且、何況) 如果從語法的角度來分析,三個詞都表示遞進關系,都經常用在第二個分句的開頭。我們確實無法確認該填入的是哪一個詞。同時,作為一名高生,不可能把現代漢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條分縷析的去掌握,即使你記住了它們的一些基本用法,碰到具體的語句時,也不好斷定。但是,如果你試讀一下,就能斷定該選的詞語是「何況」,你選「而且、況且」讀起來就不順暢。如果我們留心就會發現,平時講話寫文章,「而且、況且」後面的語句一般都比較長,而「何況」後面的語句,則都是比較短的。許多語文試題都是這樣,憑語感就能做對,因此,只做題不讀書,對於提高語文能力來講,是捨本逐末。 (二)精讀。從形式上看,與誦讀相比,精讀是一種無聲的讀,即默讀;從本質上看,他是一各伴隨著思考、理解、概括、轉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創造性的閱讀,是更高層次的閱讀。孔子講「學而不思則罔」,對於精讀來說,最關鍵的一條是在讀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質疑,即發現問題,實際上有效的閱讀,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閱讀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例如,讀《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一回,林沖去買酒時,作者寫道「那雪下得正緊」,清代學者金聖嘆,讀到此處不禁贊道「一個緊字,境界全出。」魯迅先生也指出,「『緊』字用得富有神韻」,為什麼這個詞備受贊賞呢?替換成別的詞,比如「大、猛、急」行不行呢?如果改為「大」,只寫出了雪的大小;改為「猛」,只寫出了雪的力與勢;改為「急」,只寫出下雪的速度。而一「緊」字,不僅包含的「大、猛、急」的全部含義,而且那雪是「越下越大」,「越下越猛」,「越下越急」,一點也不放鬆。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緊」字,它暗合情節的發展:就在這寒氣襲人,朔風刺骨的悲涼的氛圍之中,一場加害林沖的陰謀正在緊鑼密鼓的醞釀、形成,陸虞侯一夥的黑手正在伸向林沖,使讀者感受到林沖的處境正如這風雪天氣一樣越來越險惡,這便是金聖嘆講的「境界全出」的內涵。 (三)多讀。古人講:「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所以閱讀水平的提高,有賴於多讀名篇佳作,讀多了,視野開闊了,自然就會有比較,有鑒別,自然也就會產生較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讀了《荷塘月色》中關於月色的描寫,就想起「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的朦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恬靜,覺得有那麼幾分相似,由是而到畫面所顯示的凄婉的美。 既然要求多讀,我們就明白一個高中生課外該讀什麼的問題。我覺得一要挑選《語文讀本》是的一些篇目來讀;二是讀一點名著,按照國家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一個高中生至少也得讀20部以上的名著,這個數字對於面對高考的高中生來說,可能有點大。但現在的學生是一本都不讀,這就會造成文化底蘊、文學素養等方面的缺失。我們應該盡量的多讀,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兩個作家的作品來讀,特別是那些思想容量大、藝術感染力強、容易與青少年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的作品,如《冰心散文選》、《余秋雨文集》等。今年河南省的高考狀元是社旗縣人,他從高二時開始讀冰心的散文,冰心散文的情感和藝術趣味對他的影響都很大。今年高考作文「心靈的選擇」,他寫「選擇博愛」,明顯受到冰心早期散文愛祖國、愛自然、愛母親的泛愛思想的影響,加之語言的文采,作文得了滿分,語文考了136分。他讀書的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他不是功利主義的閱讀,而是把書當成營養品,吸收其有用的東西,豐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藝術趣味。三是讀精美的短文。如在同學們中間很流行的《智慧背》四是要讀一些品位較高的雜志。從寫作的角度看,可以讀《讀者文摘》、《青年文摘》、《讀寫天地》、〈〈作文與考試〉〉〈〈作文通訊〉〉等;從閱讀的角度,可以讀〈〈語數外學習〉〉、〈〈中華活頁文選〉〉、〈〈中學生閱讀〉〉、〈〈閱讀與欣賞〉〉等。 (四)勤動筆。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一是要隨時記下有用的知識,生字、新詞、生動的語句,優美的語段,將讀書與積累結合起來。二是點評閱讀材料,對其內容、結構、語言、手法直至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獨到的點評。點評式的閱讀,是中國傳統的閱讀方法。古代有毛宗崗點評〈〈三國演義〉〉、金聖嘆點評〈〈水滸傳〉〉,現代有毛澤東點評《二十四史》。三是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把讀與寫結合起來。 三、寫作的習慣。 (一)積累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基礎。素材的積累宜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含自身周圍環境見聞),這是極為豐富而行動的材料來源;二是學過的課文內容,這也是一個可觀的材料庫;三是課外閱讀(書籍、報刊、影視等)中發現的反映社會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斷、名言警句等。《讀者》、《青年文摘》這兩本雜志故事性較強,很多同學喜歡看,但是不能「過目就忘」,要把其中精彩的故事、文段摘抄出來。剛才我講到,摘抄時要有用的意識,還有一點是怎樣用的問題。我們同學訂閱的9月16日的《語文報》刊載了一篇《帶著自信上路》一文,本文作者何明燦,是我校高三實驗二班的學生,現在東北大學讀書,下面我們讀讀這篇文章,感受一下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 帶上自信上路 河南太康一高 實驗班 何明燦 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濤,而是心頭矢志不變的羅盤:自信。 -------題記 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啊,夢想成功的青年,面對險象環生的生活海洋,只有帶上自信,滿懷希望,才能揚帆破浪,從暗夜和昏黑奔向晨曦和黎明,從險灘惡水駛向碧水藍天------ 聽一聽潘多和小澤征爾的故事,或許你會增長幾分自信。 刺骨的寒風夾著雪花和冰凌無情地打在臉上,稀薄的空氣讓人窒悶,腳下的岩石滑而峭峻,潘多再一次從那塊巨石上滑了下來。就快到峰頂了,隊友們都翻過了巨石,就剩潘多一個了。作為唯一的女隊員,她並不認為比別人脆弱,她相信自己定能登上珠峰之巔。隊友們也都鼓勵她。她臉色發紫,氣喘吁吁,但她又一次攀住了岩石,咬緊牙關,一點一點------潘多翻過了巨石,和隊友們一起登上了峰頂,立在雪中,她感到不盡的驕傲和自豪。 自信給潘多以力量,給潘多以克服困難的勇氣,讓她以巨大的毅力沖破層層險阻,翻過巨石,登上了世界最高點,實現了夢想,成就了歷史上的那次壯舉。 著名音樂家小澤征爾也是一位在自信中獲得成功的典範。在一場國際音樂指揮大賽的決賽上,前兩名選手在指揮過程中都出現了一小段不悅耳的演奏,但都「認真」指揮過去了,還抱歉地向裁判席欠身微笑。小澤征爾是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登上指揮台的。演奏十分順利的進行著,跟前兩位一樣,他忽然看到樂譜上有一小段不和諧。他試著指揮,但終於停下來,問裁判席上的人是否弄錯了,裁判冷眼相待:「請繼續演奏,這是最權威的樂譜!」小澤征爾又試著指揮,但終於又停了下來,說是樂譜搞錯了,裁判警告他不可傲視權威,他卻堅定地喊道:「不!這一定是弄錯了!」這時,裁判都站起來,熱烈的鼓掌,恭喜小澤征爾,獲得了大獎。 前兩位指揮家難道沒有發現錯誤嗎?然而,成功只垂青於小澤征爾這樣有自信的人。 面對珠峰,潘多用自信翻越;對面「權威」,小澤征爾用自信質疑。讓我們踏著他們的足跡,身披一襲燦爛,心繫一份摯著,帶上自信上路,用實力踏平坎坷走向光明! [教師點評]新穎的標題、醒目的題記、亮麗的開頭,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亮點,收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兩個典型事例,分別說明在困難、機遇面前,有自信才能成功,事例後的分析,簡明扼要,切中肯綮。結尾收束全篇,點明題旨。[點 評]文章開頭用精煉的文字點明了寫作的緣由,並緊扣材料提出了觀點:知恩圖報。主體部分沒有採用傳統的「承、轉」之法,而是從容不迫的講述三個「知恩圖報」的小故事,在饒有趣味的敘寫中闡明自己的觀點,頗有諸子散文借寓言講道理的遺風。結尾引用名言警句,又能概括故事的內涵,使主題思想更加明確、深刻。 希望這篇文章能在如何使用別人文章的材料這方面對同學們有一點啟發。 (二)、善於思考。有的同學作文總是簡單地敘寫身邊瑣事、沒有深刻思想內涵和新穎見解,對生活的觀察思考不夠深入,沒有把握住升華文章主題的關鍵。考生要想寫出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的文章,就必須對生活現象進行深入的感受、領悟、思考,對其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裡」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礦石中,提煉出珍貴的人生之「金」。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內涵是文章的「靈魂」,精深的思考則是使「血肉」中生出「靈魂」的手段和過程。沒有精思就不可能對生活進行精加工,就無法使主題思想得到升華。要學會從小處入手,向深處開掘。通過具體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關細節材料的剖析開掘,揭示出蘊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內涵。以一滴水映出太陽的光輝,於細微處體現偉大的精神。例如《冬天裡的那一點點熱》一文,寫自己由於虛榮心嚴重,怕別的同學嘲笑,不敢將茶蛋帶到學校去吃,後來經過對賣茶蛋的阿姨艱辛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認識到了生活的艱難,毅然將原來躲藏在人後吃的茶蛋帶到「吃漢堡」的同學的面前。以此來向虛榮的「我」告別。作者寫道:「(茶蛋)外皮苦澀而堅硬,裡面卻是熱氣騰騰的,燃燒著我的心。是生活,就逃不脫艱辛和單調,而生活的美麗和熱情就蘊藏在這艱辛和單調中,需要去發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憐。」這段文字揭示了生活的本質意義,是積極的思維與朴實的生活碰撞出的思想火花。 (三)抄寫範文。作文水平較差,起點很低的同學,首先在抄寫文章上下點功夫,即探照下面講的三條來抄寫:一是選合適的範文,例如,報刊上比較好的散文,或同學中的優秀作文;二要成句的抄寫,不可看一兩個字,抄一兩個字,要做到看一句,抄一句,而且連標點也不要抄錯;三要堅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麼至少堅持兩個月,即可有顯著效果,如果堅持半年,那麼你的作文水平就會有質的飛躍,這比看任何寫作方法之類的書都管用。 (四)、勤於練筆。「曲不離口,拳不離口」,寫文章也是如此。練習多了,就會熟能生巧,得心應手。練筆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二是經常寫些畫家寫生式的生活片斷、生活場景等,積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時記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些事情觸動了心靈,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時的將其記錄下來。這些來自生活的思想,往往閃耀著個性的靈光,寫進文章就會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五)、反復修改。我教過的一些能寫文章、能發表文章的學生,其中絕大多數都很注意對自己文章的修改,他們在完成自己作文之後,總願意聽聽老師的意見,然後或作修改,或者重寫。這大概是他們能寫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每篇作文老師都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是不現實的。最好是明白修改的一般要領,自己動手,勤練修改,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實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麼修改,再徵求老師的意見,或試改後再聽聽老師的意見。修改文章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所寫文章確實可以改,也就是說一篇文章在內容、結構、語言沒有大的問題,這才可以修改,如果立意離題,內容空洞,思路混亂,語言太差,就不適合修改,因為修改也不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你的文章在考試中經常是三類文或四類文的較低檔次那你先在抄寫上下功夫。 (六)、規范操作。考場作文不同於一般的文學作品,也不同於平時練習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操作規范,只有遵守這些操作規范,才能拿到高分。 1、先列提綱的習慣。 平時訓練中,有的同學不注意編寫作文提綱,寫出的文章,往往前緊後松,頭重腳輕。由於高考語文的文字書寫量較大,作文時,一般考生都不寫草稿,這樣先列題一個詳細的提綱,按照提綱行文,就顯得尤為重要。 2、迅速入題的習慣。 迅速入題就是開門見山,迅速表現文章的主要內容,有時分幾層說,也要做到「開篇點題」,然後再層層推開,把主題說清楚,那些「客套話」、「過場話」大可不必說。如寫議論文,要盡快進入說理,不能大量復述話題材料,或大擺存在的問題。因為「以敘代議」往往會沖談說理的內容。 3、認真書寫的習慣。 書寫潦草,亂塗亂改,字跡難辯直接影響著內容的表達和閱卷教師的情緒,甚至因此而得低分。而整潔的卷面、端正的字體,本身就給人以美的享受,往往受到閱卷老師的睛睞。平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考場上認真對待,打造一個給文章增色的文面。 4、依題行文。 「海闊憑魚躍」,海中的游魚是無比自由的,但它也不能游到岸上來,從這個角度看,它的自由又是有限度的。話題作文也是如此,考生一定要在話題涉及的范圍內行文,即依題行文,做到「符合題意」,為拿高分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5、遵守規則。 考場作文是一場有規則的比賽,每一個參賽者都必須遵守其中的規則。例如:(1)字數,高考作文要求不少於800字,這就是一個規則,寫的太多,給人臃腫之感,少了按規定每50字扣一分,實際操作起來所扣分數比這個規定要高得多。(2)高考作文文體自選,但一旦選了某種文體,考生又必須遵守這種文體的寫作規范,否則就會失分。(3)不寫錯字,保持良好的文面形象。錯字連篇,文面不潔,往往使一些人的高考作文歸入第四類卷。高考作文評卷細則規定:3個錯別字扣1 分,實際上因錯別字扣分大大高於這個規定。文面不潔,是不良學習態度的反映,字體潦草,隨心所欲的塗改,致使卷面墨跡斑斑,作文分數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