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課程內容的主題有哪些
語文課程內容的主題主要有5個。
①圍繞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要求,確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主題。主要有漢字、書法,成語、格言警句,神話傳說、寓言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中華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故事,古代詩詞古代散文、古典小說,古代文化常識、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
④反映世界文明優秀成果、科技進步日常生活特別是兒童生活等方面的兩類主題。
⑵ 語文課程主要主題與載體形式
主題與載體形式: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圍繞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求,確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主題,注重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減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揚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華人文精神。
弘揚有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以漢字、書法,成語、格言警句,神話傳說、寓言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中華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故事,古代詩詞古代散文、古典小說,古代文化常識、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
2.革命文化
圍繞偉大建黨精神,確定革命文化內容主題,注重反映理想念、愛國情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頑強斗爭和英勇無畏等革傳統主要載體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及反映他們生平事跡的傳記、故事等作品,反映黨領導人民革命此四、課程內容。
大歷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關革命傳統人物、事件、節日、紀念日活動等方面的作品,闡發革命精神的作品,革命聖地、革命舊址和革命文物等。
3.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容主題,突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主要載體為反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涌現出來的模範人物與先進事跡的作品。
反映當代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奮斗歷程和重大事件,以及體現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相關作品;反映和諧互助、共同富裕、改革創新、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等方面的作品。
⑶ 語文教研活動主題有哪些
語文教研活動主題範文如下。
一、研究專題。
小學語文詩歌(古體詩及現代詩)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二、值月學校。
各小學中高年級備課組。
三、研討內容。
詩歌(古體詩及現代詩)教學。
四、研究形式。
課例研究。
五、研究的平台。
小學教學設計網專題教研平台和各校教研組活動,以備課組為單位。
六、研究程序。
第一周各校教研組上傳確定的課題、備課組成員、主備人;各校上傳教學設計方案;各校教師對教學設計方案整體或某一個環節提出有價值的建議或設想。
第二周各校備課組以教研組活動的形式進行集體備課,針對教師提出的有價值設想進行再設計。
第三周各校備課組主備人上研討課並上傳課堂教學實錄或視頻課例,各校教師對第二次教學設計及研究的專題進行再度點評和提出新的建議。
第四周值月學校上傳活動總結;主備人提交教學反思。
⑷ 語文公開課選擇什麼課題好呢
講閱讀挺好的,內容選材豐富,也容易在符合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教師要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教學風格的內容。
選公開課主要可以根據以下幾點:
1、首先要根據課時的進度。最好是適應進度的,雖然有時候也可以把後面的內容提到前面來上,但為了保證質量不影響整體計劃,還是需要跟課時走。
2、其次要根據課題的內容。課題內容最好是生活中經常能夠應用到的,學生比較熟悉的,這樣容易有發揮的題材。
3、再次要根據老師的個人風格。有的老師思維嚴謹邏輯性強,適合上概念性或者應用題之類的課題。有的老師性格活潑喜歡現場發揮,適合上圖形類課題。
4、最後要根據硬體條件。選擇硬體完備的課題對自己有好處。
⑸ 語文公開課講課內容是什麼
找你喜歡的課文即可,有內容可延伸的。
公開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一種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開的課程講授形式活動。公開課主題鮮明、任務明確,除了學生參加聽課外,還有領導及其他老師參加,是老師展示教學水平,交流教學經驗的好時機。公開課同時也面向企業,是多個企業共同參加共同探討同一主題的課程。
公開課,作為一種教研形式,具有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它應具有原生態、研究性和鮮明的個性,公開課以有原則、講方法的教學評論作引導,可以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堅實的台階。
相關信息
伴隨著新課程實施的深入推進,教育界不僅努力更新指令型課程中已經形成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也在積極反思著長期沿襲的不乏泡沫的教研方式。諸如對教案編制、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一系列教研活動及其流程發出了「偽教研」等令人深思的尖銳批評。
特別對五花八門、精心包裝的所謂「公開課」提出了強烈的質疑。毫無疑問,以一種理性的心態研究公開課的是是非非,特別是對於高中新課程的建設具有不可低估的積極意義。老師們真正是想解決教學中的問題,那麼他們應該把公開課當成是一種發現問題,集中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⑹ 初中語文觀課報告範文
語文是我們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科目。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語文觀課報告範文,僅供參考。
初中語文觀課報告範文(一)
一堂課的好壞,既要看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能力,更要看學生在這節課上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根據陳毅老師這堂課上的學生活動情況我作以下簡單分析。
(一)結論
1、部分學生缺少機會參與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力求全體學生參加,這堂課上的情況是大部分口頭表達能力較強、學習較好的學生發言機會較多,能多次回答問題,多次操練;仍有一部分學生缺少參與機會。
2、學生活動的形式還不夠多
課堂活動中絕大多數活動是個人和一對一的形式,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比較少,全體學生是否能在語言環境中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表現得不夠明顯。
(二)建議
1、增加學生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機會。
如:一個學生在朗讀完後,是否不要簡單的方式決定誰讀的好,在評價學生朗讀時最好能讓孩子們說一說你喜歡哪個同學的朗讀,欣賞他什麼?這樣同學間不僅學會了去發現別人的優點,還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去贊揚鼓勵別人,而且自身在學習過程中也受到鼓舞,進一步增加了學習的慾望,更加對學習充滿了樂趣。在語文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改進評價的方式方法,教師要做到更准確,更恰當,更有效地去評價學生,才能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才能堅定學生學習信心,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
如:在經典誦讀之後可以加入這樣一個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師:說的真棒!書上哪些地方寫出了荷花的美呢?下面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小組合作學習,把你們覺得荷花美的句子畫下來。再讀一讀,讀出荷花的美。(學生組內自讀課文,勾畫出荷花美的句子,練習朗讀)
師:作者為什麼能寫出這么美的荷花呢?
指導回答因為作者仔細觀察,並發揮了想像。
師:那作者是怎樣觀察和表達的?我們再來讀讀課文。先讀讀第二段,邊讀邊體會哪些詞句用的特別好!想好了,可以和旁邊的同學互相說說。(課件出示第二段)
(學生讀課文,邊讀邊說,有的和旁邊的同學議論)
2、增加獎勵方式
「綜合獎勵」 :1、直接獎勵個人貼紙。2、分組獎勵星星、蘋果、小花等,下課時候結算,多的一組為贏。3、對學生進行多元性評價。
「分層獎勵」法:同一個班級的學生由於智力、能力發展水平不一樣,學習基礎和家庭教育方式等也不盡相同,導致了他們發展速度的參差不齊,個體間的差異很大。「分層獎勵」就是針對學生這種個體間的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基礎之上提高競爭意識,循序漸進地進行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突破,以達到對目標的實現。讓其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課堂觀察之課堂評價有效性分析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學評價則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課堂教學有效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常常聽到「給他掌聲」、「棒棒棒,你真棒!」、「你讀得很好」、「你讀得真有感情」,這種帶有單一性、單向性、模糊性特點的課堂評價語言。久而久之,學生聽後毫無感覺,評價亦失去原本應有的激勵效用。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精彩的評價,而精彩的評價源於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源於教學情景的創設,源於教學細節的捕捉,源於教師的教學智慧。
一、關注情感,激發興趣
積極的情感能使課堂教學充滿人文魅力,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好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把握好評價的時機,給學生適時適當的鼓勵、表揚及贊許,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上課伊始,陳老師請同學誦讀荷花的對聯,並分別給予了「既清楚,又有感情」「真流利」、等評價,讓學生如沐春風,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整堂課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二、具體明確,切中主題
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切中要害,不能含糊其詞。當學生說出「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時,李老師提問怎樣長才是「冒」,學生回答「鑽,」為什麼不用其他的詞來代替呢?老師總結評價說「荷花要長得快!」評價語言切中主題,具體明確。
三、承上啟下,引導探究
一句好的評價語,應該是在激勵學生的同時,能進一步打開他們的思路,激發他們深入探究的慾望。由荷花的美的教學引入對荷葉的美的教學;「聞著撲鼻的香味,看著那千姿百態的荷花,欣賞著美不勝收的畫卷,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了…..」 李老師一邊小結評價一邊將學生帶入到下文。這些評價在整個教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索課文的慾望。
建議:
老師評價語,評價有些籠統,沒有針對性,學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裡。老師的評語更要有針對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當學生說不清楚的時候,可以用這樣的評價語試試「老師知道你心裡已經明白了,但是嘴裡說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轉述出來,然後請你再說一遍,好嗎?」
綜上所述,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雖著墨不多,卻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教師在課堂中的評價,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那麼,就讓我們精心地設計好這「三言兩語」,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切實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初中語文觀課報告範文(二)
觀看了李老師的課堂教學,心中豁然開朗,原來,「語文課」要這樣教「語文」。我們驚喜地認識到研修給我們的課堂帶來的變化,研修使我們的教學設計取得的進步。針對這節課,我認為李老師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導入新課先是情。
李老師利用現有資源---課文插圖創設情景,讓孩子從觀察到說話,認識圖畫美的同時也就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語文學習,可謂「未成曲調先用情」,調足了學生胃口。
2、感受畫面再激情。李老師採用多種形式賞讀兒歌,在教學中先發揮自身聲情並茂地導讀的優勢向學生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夏日荷塘美景圖。然後採取個別讀、小組讀、全班齊讀、配上動作表情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懂了畫面—-美,讀出了感受---可愛,也讀出了對學習的喜愛,很好地激發了學生識字激情。
3、初步探究興致濃。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讓孩子再讀兒歌,抓住順口的特點----押「ao」韻,引出帶有「包」字的一系列形聲字。而後隨文識字,利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組織教學,引領孩子在文字王國中遨遊。課堂上老師教得張弛有度,學生學得興致濃濃。
4、總結特點------絕知此事要躬行。老師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抓住「你們怎樣記住它們」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領悟形聲字的特點。最後通過兩個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識字,順利地完成了目標教學。
5、指導書寫--以點帶面。教學中老師發揮自身書寫又一優勢,展示「包」字的范寫。示範中滲透了方法指導,評價中找出了存在的不足。寫字教學落實得扎實到位。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課堂延伸,把語文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識記、積累漢字。不能不說是語文教學的一次大膽嘗試。
總之,整堂課思路清晰嚴謹,目標明確,措施到位。課堂教學從設計到實施都很好地體現了從「內容分析」到「能力培養」的轉變,也很好實現了「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
初中語文觀課報告範文(三)
作為王村鎮中心小學語文教研組的一員,我很榮幸就李老師執教的《尊嚴》這一節課與在座的各位老師做觀課報告。我觀課的角度在與「教」,在於李老師在她一節課的教學中是否落實了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生本高效。
要實現生本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打破現有的教學常規模式,首先就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李老師的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課前李老師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李老師對預習卡進行了如下設計: 1、這篇課文我讀了幾遍,達到了什麼要求;2我學會的生字;3、我積累和理解的詞語;4、課文主要內容; 5、在預習過程中我搜集到這些資料;6、我困惑的問題。上課之前,學生都根據自主預習卡的引導,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從識字寫字,到朗讀概括,質疑問難。每個學生來上這堂課都是有準備的。先學後教為高效課堂做好了充分的保障。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二步:檢查預習、鞏固預習。這一步李老師重點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李老師基於學生預習卡上生字出錯的情況重點指導學生寫好「瘦」和「善」。在對課文內容的檢查這一環節中,李老師指導學生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建議:根據老師指導的方法,學生再進行二次概括,對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做到有效訓練。)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三步:構建話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這一步李老師緊扣學生預習中困惑的問題,迅速梳理歸納,找准文章的切入點,構建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的話題「你從文中哪些句子當中感受到年輕人的尊嚴?」。話題是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生成的,更能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慾望。這一環節中,李老師指導學生自己默讀,邊讀邊思考、標畫、寫感受;又讓學生在小組之內合作探究;然後再指名全班交流。在這里李老師既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又給予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四步:點撥提升,學習表達方法,升華情感。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李老師用時最長的一個環節,也可以看出是李老師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李老師抓住了文本的精要之處——也就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進行了提升——即不僅要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可以表達內心,在閱讀和習作中還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動作、神態把人物形象寫具體。李老師在學生的交流中利用換掉關鍵詞句比較體會,角色體驗,朗讀感悟等教學策略,讓學生體會「目光頓時灰暗了」這一典型的神態和「喉結上下動了動」這一典型的動作,對表現年輕人自尊、自愛、自強的高尚品格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只有這樣寫,年輕人擁有尊嚴的人物形象才更鮮明更具體。李老師課堂上的著力點真的是少而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展現了課堂的高效性。李老師實現了由「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華麗轉身,把語文課上的更有語文味。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五步:拓展學法,讀寫結合。如果說閱讀是讀者與文本和作者對話的過程,那麼,寫作則是提高並錘煉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的過程。只有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更好地落實課程標准中的讀寫目標。我們看到李老師並沒有停留在教給學生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而是接著進行片段練習,讓學生給文章「補白」——演一演、想一想、並寫一寫傑克遜大叔又會有哪些典型的神態和動作。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順向遷移。李老師的高明之處還在與,給文章「補白」之後反問學生:為什麼作者只寫了年輕人的典型神態和典型動作,卻沒有寫傑克遜大叔的呢?為什麼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沒有對兩個人平均用力呢?(學生說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年輕人哈默,而不是傑克遜)李老師順勢總結:在同一篇文章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建議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和習作中關注文章的主要人物。這一步拓展和提升堪稱精妙!語文即是訓練語言的學科,學生通過學語文學會語言文字的運用,語文課也才更具語文味。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六步:推薦閱讀,遷移延伸。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所學的內容應該更寬泛,教學的開度應更大,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才能真正實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理念。因此,遷移閱讀能力,拓展閱讀內容,拓寬閱讀視野是生本高效課堂的最終目標。
從課前交流「超級模仿秀」;到課堂上構建話題、朗讀感悟、抓點提升;到最後的拓展閱讀。李老師的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思路清晰,環環緊扣又層層遞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交相輝映,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充分發揮,教學目標得以充分落實,實現了生本高效。衷心祝願,在這些年輕老師的帶動下,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
初中語文觀課報告範文(四)
今天學習了《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這堂觀摩課 ,感觸頗多。 這節課中,教師對教材和學情分析准確到位;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處理合理符合學生的識知規律。課堂結構清晰明了、教學環節完整流暢。課堂教學採用了信息技術直觀高效。教學語音富有激勵性,生動准確。
一、成功之處
1、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本堂課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並能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的聯系。
2、智慧拼圖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3、使用多媒體,以大量的圖片和地圖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4、採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5、經過教師整合,課堂教學有理有序、重點突出、化難為易。
6、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己做、自己說,培養了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
7、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自我梳理和歸納地理知識的能力。
8、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條理生動、富有激勵性。
二、不足之處
1、對於氣候特點分析不到位,感覺比較模糊,表達也不夠清晰。
2、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較少,有些問題不能夠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書,有失課堂重點的突出。
4、教學方法單一,還可以採用多變的教學方法。
5、學生獨立學習、發言不足,有待改善。
6、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三、努力方向
學習了這堂觀摩課,收獲頗多,同時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應該從以下幾點加以改善:
1、應進一步認真研究教材,挖掘課程資源。
2、想方設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根據實際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容量,使教學設計更加完美。
4、多參加聽評課活動,取長補短,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
初中語文觀課報告範文(五)
《最後一頭戰象》這節課在老師的引領下,我們與台上的孩子們一起走進一個發生在動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動容的悲情故事,結識了一頭有血有肉、重情重義、 善良忠誠的戰象嘎羧,並與戰象嘎羧一同經歷了生命大限將至時的心路歷程——從英雄垂暮時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時的英武豪邁,從重臨舊地時的深切緬懷到安葬 自己時的坦然安詳,真是:英雄垂暮近黃泉,重披戰甲憶當年。憑吊故地念戰友,庄嚴歸去共長眠。
聽這節課總體感覺是:教學思路在清晰連貫中蛇行,教學環節在自然流暢中遊走。動態生成中彰顯教師的教育智慧,氣定神閑中透露教師的扎實功底。之所以這么 說,是因為這是一節本色的語文課堂。本色語文,就是讓學生徜徉在內涵豐富的語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去觸摸語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去關照語言 文字,用語言文字滋養稚嫩的心靈,用自己積淀的語言文字去放飛心靈。本色語文就是用語文的方法學語文,語文的魅力在語文里。這節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本色導入。緊扣題目中的「戰象」,以一句「你們見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引領學生快速進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對象兵的介紹中學生感受到了戰象在戰 場上的作用,它們不光馱著象兵浴血搏殺,還像一位勇猛無謂的展示奮力殺敵,「長鼻劈敵」、「象蹄踩敵」,它們像象兵一樣威風凜凜、勢不可擋。它們哪裡是 象,分明是戰士,是士兵。對這樣的戰象,未曾走進故事,便已肅然起敬。在了解了戰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後,老師很自然地引出最後一頭戰象——嘎羧。這樣 的導入方式沒有花架子,充滿了語文味,劉老師是在用語文的方式導入新課。
2、本色理解。閱讀理解過程以一個主問題(核心問題)貫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情感,課文又是怎樣來表現它的情感的呢?」,這個問題牽一發而動 全身。在這個主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首先走進了「段落」的叢林——披掛象鞍,快速閱讀,感受戰象的所作所為;然後又走進「句子」的叢林 —— 找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畫體味交流。此時,學生已經走進了語文的叢林中去感受體味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但這還不夠,老師又繼續引領學生在 密林中探幽尋蹤,那就是抓詞語——你覺得哪個詞最能表達嘎羧對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戰象嘎羧動作、神情的關鍵詞語來交流體會,摩挲、淚光閃 閃、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別重逢。因為動物是沒有語言的,也沒有為常人所明了的表達方式,但它們的行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們豐富的心理變化與情感起伏。抓 住這些舉止神情就能走進它們的內心世界。於是,學生從這些關鍵詞語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憑吊戰場部分,劉 老師同樣引導學生由段到句到字詞,抓住「久久凝望」、「親了又親」、「吼叫」體會嘎羧對戰友的無限緬懷,對過去驚天地、泣鬼神戰斗場面的無比留戀。可以 說,在整個閱讀理解的過程中,老師始終關注文本中的語言因素,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和依託,不僅讓學生搞明白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是什麼」,還讓學 生搞明白這些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即「表達的是什麼」,還讓學生知道作者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的,即「怎麼寫的」。我一直認為:只有鉚定語言文字的閱讀教學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3、本色結課。本色的語文課不僅讓學生去觸摸語言文字、關照語言文字、感悟語言文字,還會放飛語言文字。這節課的最後,劉老師安排了一個「練筆」環節,讀 寫結合——卧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話想說,它想說些什麼?你看到靜靜躺在墓坑裡的嘎羧,又想說些什麼?從兩個內容中 任選其一寫話。可以說此時學生已經體會到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對這位「戰斗英雄」充滿了無限的敬意。老師用一種語文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傾吐心聲、抒發情懷 的機會。於是學生的情感在放飛,語言文字在放飛。聽著學生發自肺腑的心聲,我們感受到飽含真情的語言文字是溫潤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這就是本色語 文的美魅力。語文課的最高境界有人說是「無痕」,我還想說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態」!
最後,由衷地感謝這次研修以及為我們講課的這些優秀教師,為我們奉上這樣一道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這些優質課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帶給 我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鮮亮麗的背後不知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打磨和歷練,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種擁有叫付出,有一種付出叫幸 福。就讓我們像這些優秀教師一樣,繼續執著地行走在語文教學的大道上,讓幸福在付出中升華!
⑺ 觀課議課---中原名師李艷平小學語文工作室課例研究
2019年10月9日下午,工作室成員李會娟老師在第3錄課室執教《搭船的鳥》,工作室全體成員和三年級部分老師,認真觀課議課,深入思考,對特殊單元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搭船的鳥是三年級上冊的一個特殊單元習作單元。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展開。
上課開始李老師就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由此讓學生明晰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學有目的 。
李老師由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向學生提出來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做了細致觀察,說說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並且給孩子提供了學習提示。 讓學生學有抓手。
在圍繞目標進行學習時,學生有自學,有小組互學,在學生進行展示老師通過不斷的追問,問學生怎麼就能夠看出來作者做了細致的觀察。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經過老師的點撥,學生慢慢總結出來,觀察的方法。
語文學習重在實踐,重在運用。課文的學習只是一個例子。進行課文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用學到的觀察方法。
李老師,巧妙的運用觀察記錄單。讓學生在填寫觀察記錄單的過程中學習課文中用學習到的觀察方法。 讓學生學有方法。
課後,李校長和黑玲老師帶領工作室成員和部分三年級老師進行了評課議課活動。對特殊單元的教學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一、關注單元要素,明確教學目的。
要想教好,首先得精準把握單元中提供給我們的材料,明確材料在教學時所承載的語文要素以及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本單元的篇章頁明確告訴我們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留心觀察」,語文要素有兩個:一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二是仔細觀察,把觀察方法寫下來。也就是說本單元的所有材料都是聚焦「留心觀察」,且對我們留心觀察提出了兩個學習要求,其中第一個指向閱讀,要學會怎樣留心觀察,即學習觀察方法;第二個指向習作,將運用觀察方法的觀察所得表達出來。接著是兩篇精讀課文,初試身手兩篇小片段,兩篇習作例文。且這三部分內容都十分有特點,都是一篇寫動物、一篇寫植物。這樣的體例安排,提示了我完成學習觀察方法和表達觀察所得的范圍,那就是以觀察一種動物和一種植物為抓手,來進行訓練,不可貪多。
那麼再來看,落實到單元的每一篇課文,這些教學材料所應該承擔的教學任務。第一課《搭船的鳥》聚焦的觀察方法是抓住動物的顏色和動作,《金色的草地》聚焦的觀察方法是植物的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習作例文則是在初試身手片段觀察的練習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目的就是供給孩子們以借鑒和模仿。可以看出,每一篇課文的使命和任務不同。
根據這樣的從整體到部分的分析,本單元的起始課《搭船的鳥》的兩課時就可以這樣來安排了:因為本文中聚焦的觀察方法有兩個:眼看和心想。且眼看的有第一、二、四段,第三段是心想,也就是側重眼看的部分比較多。所以就安排,第一課時聚焦眼看的這種觀察方法,第二課時聚焦心想這種觀察方法。同時因為第二課時內容相對較少,就可以將第一課時後的觀察記錄單拿出來反饋、完善,並進行大部分的生字教學。
二、主線不散,細節豐滿,聚焦觀察方法。
習作單元目的就是為了完成一篇出色的習作,怎樣完成?就是在一節課一節課、一種觀察方法一種觀察方法累積的基礎上,由扎扎實實畫好一個點,再連點成線,最後才畫線成面的,這個點就是一種觀察方法,線就是運用觀察方法所完成的一個觀察片段,面就是完整的一篇完整的觀察文章。可見,這個點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在主線——留心觀察不散之下,將細節——這個點畫實在、畫豐滿。
《搭船的鳥》的第一課時的點就在於用眼看的這種觀察方法的學習,即觀察到了什麼,觀察了哪些方面。
所以接下來的《搭船的鳥》的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可以這樣進行:
首先,課堂前置一部分:試著觀察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先在觀察記錄單上填寫你用眼的觀察,再根據自己的觀察單,寫出來一篇日記。
第二步,學習篇章頁,讓學生也明明白白知道貫穿這單元的線,以及相應的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步,根據課後第一題「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致觀察,說說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進行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聚焦眼看這種觀察方法,來重點學習第二、四自然段中抓顏色和動作的觀察方法,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在這個過程中,也解決了課後第二題「注意加點的字,想像翠鳥捕魚的情景,」事實上,是怎樣把觀察到的准確地寫出來。
第四步,如果你是作者,也有這樣一個觀察單,會怎麼填呢?讓孩子們一起想辦法來解決,讓孩子們參與進來,課堂上學會填寫觀察單。
第五步,填完之後投影對比一個學生的記錄單和日記與作者的記錄單和課文,談發現。孩子們會發現:抓住顏色和動作就把鳥寫具體、生動了,也就細致了。接著,引導孩子們:看來,我們學到的觀察方法很好,何不用一用?我們一起來幫助這個孩子想想辦法讓他的文章寫細致?孩子們也會試著用抓顏色和動作來完善。
第六步,課下運用觀察方法,完善自己的觀察單,並再次觀察。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關註:如論如何學習觀察方法、習作方法,生字也是基本要素。可以課堂前置,可以讓學生。在板書時,或涉及到生字時,也要關照到。如「翠」,不能割裂生字和習作,習作也需要寫字。
這樣,這節課的主線——留心觀察——貫穿始終,細節——眼看的這種觀察方法,抓住動物的顏色和動作——就可以處理得扎實。
在教學統編教材時,對語文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室所有成員和三年級的老師在聽課議課中不斷的理解著、思考著、困惑著、進步著。
⑻ 小學語文可以研究的課堂主題有哪些
一、小學語文可以研究的課堂主題主要類型有:
(一)、發現型
學習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是自己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當一名發現者、探索者,在讀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見,見中有異,異中求新,
進行自我發現學習,讓「自主」和「創造」得到落實。 (二)、辯論型
「辯論」是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傾向性,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表演型
表演是對課文加深理解的一種較好的表現形式。通過演一演,不但強化學生運用、理解、積累語言的能力,而且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四)、欣賞型
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它憑借語言文字,透露出人美、事美、景美、物美、情美。因此巧妙運用、欣賞富有韻味的語句、段落,能喚起人們的美感,對事物的認識有個質的飛躍。 (五)、演講型
演講是論說能力的表現。演講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給聽眾教益和鼓舞。 (六)、活動型
活動是指學生本身的活動,語文活動課是活動課的一種。這類課以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為內容,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去創造,去創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二、此外還有:嘗試型、討論型、朗誦型、洽談型、參觀型、展覽型等,只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課文的內容,開放課堂教學,就能產生求知慾望,促進學生思維,萌發出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