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學好小學語文論文

如何學好小學語文論文

發布時間:2023-02-10 08:39:19

Ⅰ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論文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因此,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其次是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
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分類情況。備好了學生,再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
二、加強積累,強化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量的課內外閱讀和生活經歷,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我們必須很好地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側重於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積累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1.、能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內容;積累相關的字、詞、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廣泛積累語言材料。
(一)積累的類型主要包括:
A.教材方面:
①拼音板塊:正確讀准字音,辨析正確讀音等。
②漢字板塊:改正詞、句中的錯別字;形近字與音近字歸類積累等。
③詞語板塊:成語,分類描寫的詞語,反義詞與近義詞,關聯詞等。
④句子板塊:名人名言,諺語,歇後語,對聯,古詩名句,文言文中的重點句等。
⑤段篇板塊:古詩,名段,名家名篇等。
這樣做便於學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積累從哪些類型入手,教師引導之後,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自主的歸類積累了。
B.課外閱讀方面:
把課外閱讀中積累的字、詞、優美的句段以及有關的知識或者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進行歸類,並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有哪些類型。如人物類:①英雄人物;②體育名星;③愛國人物等。
C.生活方面:
將在生活中運用的語言以及需要我們運用好語言解決好的事例進行分類,便於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恰當的運用和學習,真正實現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如:文明禮貌用語這一類型。
(二)每個類型根據內容的不同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整理。
A.教材的分類整理:
各個板塊根據相應的類型進行分類積累,這是積累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積累量能否達到的一個主要來源。可以根據上面板塊中的提示進行廣泛積累,將第一至十二冊教材綜合運用,真正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積累,把相應的知識都收錄於相應的類型之中。
例如: ①成語的分類整理:
如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語:(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等)。再如寫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開頭的成語;寫出表示「時間過得快」、「速度快」的成語。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詞語數量量的積累與分類積累結合。
②句子的分類整理:
可以把對聯、諺語、歇後語、古詩名句、文言文中的重點句等全部融入其中,並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再分一些小點來積累更好,如諺語的積累可分為:農業、天氣、珍惜時間、激勵自己等。
③古詩的分類整理:
從你學過的古詩中寫出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特徵的古詩各一句。
④各種句式的綜合訓練:包括: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互換;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換;肯定句與雙重否定句的互換;比喻句;擬人句;修改病句; 關聯詞合成句子等。
B.課外閱讀的分類整理:
⑴課文中相關知識的拓展:
①你對北京2008奧運會還了解多少,把你知道的分條寫下來:
②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的童話大師,你還知道他寫下了哪些作品,把它們的題目推薦給大家:
③紅軍長征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把你知道的故事題目寫幾個下來:
⑵課外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
①從小雨描寫到大雨,你能寫多少詞語:
②填動物名稱,成為成語:如(_死_悲;_頭_尾。)
③說明謙虛的名言:(滿招損,謙受益。謙讓是身體的良心。)
④描寫人物心情的詞語你知道多少寫幾個:
⑤寫出兩句關於「珍惜時間」的名言。
C、生活材料的分類整理:
例如聲音方面的整理:
回憶生活中的聲音,把它寫出來:
①下小雨的聲音;②下大雨的聲音;③小貓的聲音;④小狗的聲音;⑤小雞的聲音;⑥母雞的聲音;⑦公雞的聲音。
以上只是一些分類整理中極少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分類,主動地整理,然後進行全班性的大綜合。這里積累本身就是一種訓練過程。
三、教給方法,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捷徑
「授之以魚 不若授之以漁」可見學習方法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方法是學生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所採用的某種方式、手段、途徑。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獨立地探索新的領域,獲取新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學習,應成為語文學習創新的主旋律。學習的方法是多層次的,多角度,多種類的,下面就三個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教給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預習」乃是「學生預先學習」之意,即預習應看作是課堂教學前的准備,是課外到課內的橋梁和紐帶,是鋪墊,也是初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階段。強調預習並形成良好的習慣,其意義在於: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主動求教的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
2.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方法,提高閱讀理解力
讀懂課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從識字、解詞、釋句,到理解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從理解文章題目,理解思考課後問題到自己能圍繞課文的某一詞句提出問題,從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到體會其內涵,品味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那麼,怎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規律,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四條途徑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創新能力。1、示範引導,舉一反三;2、借機滲透,適時點撥;3、反復誦讀,細細品味;4、總結積累,鼓勵運用
3.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老師和學生都很有制訂好讀書計劃,並按照讀書計劃要讓學生利用學得的知識,方法去廣泛閱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愛「讀」,還要指導他們會「讀」得好,讀得有收獲。下面粗淺地談一談這方面的一些做法。A.瀏覽讀,B.品嘗讀,C.篩選讀
四、家校結合,形成合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延伸。
小學中年級的學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已萌芽,他們在校外的時間達三分之一以上,所以,爭取家長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主要措施之一。
家校結合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有問題的防微杜漸,有進步的及時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千方百計、家校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家庭與教師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的目的。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不斷為之努力的事。但是,教無定法,我們都應該根據自己所長,結合學生實際,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才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Ⅱ 怎樣寫好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關鍵詞:
如何教好中學語文,恐怕對於所有站在講台上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容忽視但又不易回答的問題。在中學教育中,恐怕最難教的課程就是語文課了。因為語言教學是一門只重形式主義和知識教學的學科,往往忽視了學生最最基本的語言素質的培養。對於如今的中學學生來說,他們充其量覺得選擇題比較容易解答,對於一些文言文知識、分析題等等比較難的知識,不知道怎樣去解答。對於如何上好語文課,從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掌握程度幾個方面一一分析。
一、 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
對於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必須有過硬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包括的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雜亂,所以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有清晰的思路去理清所有的語文知識。葉聖陶說過:「語文是交際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以情動人的藝術」。所以,教師也應該把語文當作一門藝術來教,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對於語文教師過硬的專業知識,應該是不僅熟悉所有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不管是文言文、散文還是議論文,都應該有能力教好學生。此外教師還應該有著豐富的課外知識。因為高中不同於初中小學,高中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他們為了學好語文,不需做大量的語文練習題。如果教師僅僅懂課本上的知識,是沒有能力教好學生的,所以教師應該涉獵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有自身的知識豐富了,在教學上才能夠得心應手。
語文教師還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技巧。只有獨特的教學手段才能夠讓自己被學生喜歡和重視。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和學生交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映。
二、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氣氛良好,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高潮。舉一個例子,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然後想方設法的把自己的知識推銷給學生,當教師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的時候,首先要以飽滿的姿和樂觀的自信去感染學生。當教師面對學生的時候,以一種心理上的攻勢暗示學生,讓學生相信你今天所講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相信了自己的觀點,那麼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勁頭,教師也會在語文課上滿懷激情的。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氣氛。
三、 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
語文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互動。普遍來說,在語文課堂上,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比較傳統的且有些不適應新時代的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由教師「教」變成學生「教」。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補充、互相啟發的學習。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學生也不再是僅僅一味的服從教師的教,教師如何教學生就如何學。所以,教師與學生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整體。
對於《詩經》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現在我們就以詩經的學習為例,分析一下,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這樣的教學模式。
1、課程:《詩經》
2、時間:一課時
3、學習內容:《詩經》簡介、內容、表現手法
一名學生站上講台,教師坐在其他同學旁邊。語文課開始。為了區分教師與學生的區別,上台講課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小教師。
小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詩經》,同學們你們對詩經有多少了解呢?有知道的同學可以發言。
學生甲: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作者是春秋時候的大文學家孔子。
學生乙:詩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是世界文藝殿堂中的瑰寶。
學生丙:詩經共收錄了詩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史實和風土人情。
小教師:有沒有同學知道詩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學生丁:詩經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
小教師:不錯,詩經確實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化寶庫,它也是中國最早的教育範本教材。它成書於公元前6—5世紀,對於詩經的三部分組成,現在由我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一下。風,是指國風,創作於東周時期,共收納了15個諸侯國的土樂,一共是160篇,這也是詩經的精髓部分。雅是「正樂」,「正聲」,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主要是頌揚贊美,小雅主要是諷刺嘲諷,共105篇。頌是朝廷祭鬼神的舞曲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這就是整部詩經的組成,同學們明白了嗎?
學生:明白
小教師:同學們,現在大家朗讀一下詩經的內容並思考一下裡麵包含的意思。

4、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向小教師提問。
學生1:老師,詩經最早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
小教師:詩經多為四言,最早運用賦、比、興三種藝術手法。詩經的成就非常大,深刻影響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
學生2:詩經和什麼作品並稱「四書五經」?
小教師:這個學生提的問題非常好,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尚書、禮書、周易、春秋、詩經。
5、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詩經的知識。有詩經的組成、地位、形成等等。同學們課下好好復習一下,鞏固一下學到的知識。
這樣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因為是學生自己親身給其他同學講的,所以他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教師在講台下,也可以看到學生的表現,在課下及時糾正學生在課上所講的不正確或不充足的知識點。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
四、 定期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一段時期的語文課結束後,教師應該及時的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應該及時主動的和學生進行交流,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映。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就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向學生提問,這樣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下面的教學中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同時,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學生的興致會很高,精神會達到高度集中,因為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有了解,所以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會比較有自信。這樣課堂的氣氛就會很活躍,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 總結和歸納
每節課結束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總結這堂課所學到的知識點,歸納出什麼知識點是本堂課最重要的,什麼知識點是僅僅需要理解的。只有學生知道了知識的主次才能更好開展學習,不至於做無用功。
對於語文課的教學來說,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和學生有著良好的師生、朋友關系。和學生打成一片。只有這樣才能夠教好語文課,學生才能夠學好語文課。教師要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夠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做准備。

Ⅲ 論文:怎樣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小學語文作文就是學生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和語言以及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信息以文字的方式表現出來,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水平的綜合考量。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個綜合展現,甚至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文學素養。可見,寫作是多麼重要。然而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語言的能力,作文不是沒有內容可寫就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要麼東拼西湊一篇,內容空洞,老師看後更是無法修改等等。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小學生語文作文教學做了以下幾點探究。
一、培養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寫作
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在小學生低年級的時候就要特別強調用真實的情感,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上,讓學生願意習作、喜歡寫作、愛上寫作。
首先,要適當地降低我們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一階一階提高要求,最後達成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寫作是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再者就是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並檢查有無錯別字,或是語句不通,讓每一位學生在做到的同時也能做好。不斷地激發小學生寫下自己要說的話的興趣,讓這種興趣得以長久保持。從小學生會寫字那天起,就鼓勵他們寫話。對每一個好的片語、一句通順沒有錯別字的語句都予以肯定以及表揚。
這樣必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定會使學生越寫越想寫,慢慢的就會越寫越豐富。他們在這種不斷的肯定以及表揚中就會越來越自信,每一次都期待下一次的成功。這樣就會讓學生樂於寫作、熱愛寫作。
其次,我們定要減少命題作文這樣的定義,限礙了學生的個性,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於作文的定義還比較模糊,我們不能在這個時候給定義加上枷鎖,這只會讓學生感覺困難重重,導
致興致缺失,適得其反。相反,如果給學生減少了這樣的要求,他們享受充分的自由來表達自己所想要表達的,一定會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如:我曾組織了一堂活動課「吹泡泡」。活動後,我讓學生自己去擬定題目寫論文,第二天的作業中就出現了各種題目:「吹泡泡」「有趣的課堂」「美麗的泡泡」……我沒有去規定題目,就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想寫的題目寫,我給學生的建議就是可以寫吹泡泡的過程,可以寫泡泡的美麗等等,讓學生放開手腳去寫作,自由表達,讓學生真正地愛上寫作。
二、豐富閱讀,積累寫作材料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作文要與閱讀教學緊密配合。」所以,要在教學中給學生滲透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在平時把閱讀教學貫穿在作文教學中。閱讀是最佳奠基學生習作的基礎材料,沒有豐厚的知識積累,是很難寫出內容豐富新穎的好作文的,所以教師要多教育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名著,科學自然知識,甚至是散文,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摘抄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者語句。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巧意,數學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辨。」
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開展讀書活動,學寫讀書筆記,通過這樣的活動,把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結合起來,在課內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在課外讓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同時組織一些讀書班會和專題沙龍,讓學生分組或者全班討論交流讀書的心得和體會,或
者以開班會、辯論會,或者是講故事的形式來鍛煉口才。如學完《十里長街送總理》後舉辦以「我思念的……」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表達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轉眼又是一年的中秋節要到了。春節過後爸爸出去打工,與爸爸分別的情景又浮現在我面前,記得爸爸在出去打工的前一晚上一直拉著我的手跟我說,要聽媽媽的話,要好好學習,不要淘氣。後來爸爸就給我講故事,講著講著我就睡著了,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床了,發現爸爸已經收拾好行李要出家門了,我什麼都沒有顧上穿著睡衣就跑出來了,我邊追邊喊,爸爸也偷偷地抹著淚走了。這樣的描寫最感人,這樣的方式學生也最能說真話和實話。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獲得啟發,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讓學生寫出更好的作文。

Ⅳ 怎樣寫好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一、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學生樹立信心、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自己體驗成功的前提。首先,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使每個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每個人自身存在的潛能是巨大的,每個人只要相信自己的潛能,而且不斷開發自己的潛能,人人都能成功。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權利,保護每一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教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能勝任,「我能行!」從而喚起自信、自尊。
其次,教師要發揚教學民主。課堂上,要允許學生說錯、做錯,錯了絕不挖苦、諷刺;要允許學生隨時改變自己的說法和想法;要鼓勵學生發表與教師不同的見解,敢於否定所謂的「權威」定論;要鼓勵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現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才能使每個學生感覺到「我真行」,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引導學生主動建構
學生怎樣學習數學,影響著他們對數學學科的認識,也影響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教師應研究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促進學生認知框架的不斷變革和重組,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地生成、完善和擴展,體驗自身主動建構的過程、探究新知的艱辛及獲得成功的愉悅,從而樹立起充足的信心。
1.以舊引新,激發動機,在比較中喚起學生的信心。首先,應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而為新知學習提供認知固定點,提高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適當觀念的可利用性。使學生感受到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充分發揮知識的正遷移作用,促進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得到成功的體驗,樹立充足的信心。其次,應激發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准新知的生長點。教學時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基礎,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已了解多少,從而確定新知學習的起點,使「新知的帆船牢牢固定在已知的錨樁上」。再次,應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比較中發現矛盾,引發認知沖突,使學生達到「憤悱」狀態,為學習新知創設「最近發展區」,充分發揮其認知橋梁作用,使其認知結構在發展中突破,在突破中發展,促進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2.主動參與,經歷過程,在活動中樹立學生的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學數學,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活動中樹立學習的信心。
3.組織練習,學用結合,在解疑中增強學生的信心。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在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去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而且在組織練習時應巧設坡度,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疑問,去進行這種「再創造」,並在「再創造」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三、增強學生自我有效感
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步產生自我肯定的需要,不希望別人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要求尊重他們,肯定他們的努力。自我有效感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行為影響學業成績所持的有效或無效的主觀體驗。增強學生的自我有效感,對於滿足其自我肯定的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增強自信心,具有積極意義。
1.實行無劣等評價。評價具有強烈的導向功能。激勵性的評價能使學生體驗探索的快樂,品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的動機,增強自我信念;而批評、指責甚至諷刺、挖苦只能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畏懼、懊喪、精神郁悶,久而久之,自我形成失敗者的心態,喪失了學習的信心,有些人竟成了終身遺憾。因此在教學中應積極實行無劣等評價。允許錯誤的發生,保護學生的自尊,樹立成功的信心。
2.進行耐挫訓練。現代的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較脆弱,遇到一點困難、一點挫折就不願動腦,不敢向前。因此,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產生懷疑、感到困惑的同時激起他們深入探索的渴求、期待與希望,並使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或群體的合作,最終獲得成功。而經過挫折之後獲得的成功與一帆風順取得的成功相比,如苦後食甘飴,更覺成功的來之不易。

Ⅳ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論文

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是新任老師學習高效教學課堂的一種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1

從教多年,為了能給學生更好的課堂,將知識以更藝術的方式傳播給他們,我閱讀了許多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和名著。最近我拜讀了《經典課堂》一書,此書收錄了竇桂梅、郭初陽、賈志敏等名師的經典教學實錄,讓我的確受益匪淺。拜讀名著的同時,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語文教學:究竟給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課程改革對於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 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讀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認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教師給孩子什麼樣的課堂,孩子就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如何給孩子一個經典的課堂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情感的課堂

1.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充滿“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充滿激情的教師,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教師應該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課堂中學習和成長。如教授《漁歌子》一課,教室通過激情的配樂朗讀,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與作者張志和同喜同樂,達到情感的共鳴。

2、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有了它,才能在課堂中使學生充滿情感,融情於課堂,融情於人生。在“情”中體驗人生,學會成長。

(二)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為了避免這一點,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對話,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在交流中塑造經典課堂。自讀課文的教學,全部採用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獲取知識。

( 三)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我認為,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教師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展示自己,以課堂為平台,讓學生展示自己最“真”的情感,最“實”的體驗,最“美”的心靈。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四)感悟的課堂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在教學中,我通過圖片、錄像資料等位學生展示美麗的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2、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志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准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經典的語文課堂回會給學生帶來精彩的人生!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2

回首幾年教六年級的歷程,學生每一批都有每一批的不同,但是,細想來,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六年級的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呢?

一、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

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與健康的心理情緒去影響和調動學生的積極的情感反映。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始終處在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從積極的情感出發,抓住作品中蘊藏的豐富內涵,充分發揮想像和聯想,調動情感,深入學習。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教之道,貴在啟發潛能。教育心理學研究業已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要讓學生在學習上 “主動”起來,就必須以正面鼓勵為主,充分相信每位學生的潛能,鼓舞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對知識,我願是大海;做教師,我願是春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猶如一股新鮮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傳統的教育思想,它使師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圍中互動,打開學生的心窗,走進學生的心扉,感悟學生的真情。

二、“把學生當正常人看”。

我們要及時地發現學生身上的優缺點、長短處,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並適當地引導,努力讓他們朝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在眾多的學生當中,有著一些特殊的學生,他們的身心發展處於正常規律之外,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智力超常或低常,他們也被稱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而這樣的學生更需要獲得施教者和周圍人的重視與愛護。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接觸的特殊學生往往是那些表現不好、成績又不理想的學生,他們也被稱為是問題學生,而這樣的學生,老師也往往是最感頭疼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他可取之處,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每個學生都有向上的潛能”,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努力發掘學生這種潛能,多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做好正確的引導。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更何況是學生這樣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資源,既是資源,就該好好開發利用。

我們班的王同學是一個膽兒小,有些口吃甚至近乎自閉的孩子。今天的語文課上,該輪到他回答問題了,只見他紅漲著小臉,低著腦袋,結結巴巴的聲音蚊子一般大小,他越是驚恐,學生們越是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王同學竟然緊張地哭了。看著他痛苦的樣子,我懊悔地自責起來:真不應該讓他回答,讓他在眾人面前出醜,刺傷他的自尊心,可是如果不讓他參與,不是更挫傷他的積極性嗎?在這尷尬之際,我倏地靈機一動,捕捉到了瞬間靈感:這名學生不就是不習慣在眾人面前說話嗎?我微笑地對大家說:“請大家趴在桌子上,只需用耳朵聽就可以了。”學生們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都假裝若無其事趴在桌子上。王同學慢慢地把頭抬起來,從他明亮的眼睛裡我看到了輕松和自信。此時此刻,就象有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不知在什麼時候,他早已不在害怕,他鎮定自若的和大家的目光對視著,他獲得了成功。王同學臉上帶著燦爛的微笑。學生們使勁的為他鼓掌,我也拚命地鼓掌,為他闖過難關,贏得自信,更為我自己鼓掌,能在關鍵時刻如此地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裡。難道不是嗎?孩子的心就如同破土的嫩芽,老師對他的一點點保護就如同絲絲春雨讓他有了爭春的勇氣。

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這也成為我今後工作中努力的一個方向,不以成績取人,善待每一個學生。

三、在實踐中探求興趣

我一直在思考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而不是天天強迫自己去學習,那樣顯然效率不高。假如老師在課堂上能有意識地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使得課堂充滿趣味,我想大家應該會很主動地去學習,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在講解課文或者試卷的時候我們不妨聯系現實或者相關的資料繪聲繪色的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對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會知識有自信心,那麼他們總是主動積極、心情愉快的進行學習。

例如,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方式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相關內容整合起來,最大限度激發積極性。倡導寫讀後感,排練故事使學生自覺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不斷提高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把看過的《超人》寫成讀後感,再和其它同學的讀後感製成電子版;有的學生喜歡與同伴合作把大家收集到的名人故事、自己的成長故事以及讀後感辦成一份電子報,也有能力高的學生利用網路辦自己的電子報。有的學生找幾個夥伴一起分角色排練喜愛的成長故事。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里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沖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里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組織學生為校園小報、廣播站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協助能力,使學生感受集體的溫暖,讓全體學生都能體會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樂趣。

四、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幾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例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後,相機返顧或推薦《小珊迪》《小音樂家楊科》等課文,引導學生把幾個人物作橫向比較,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能力,這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相串聯的;還可以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里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可以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著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里,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著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 ,你會 ,你會 。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

激發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要讓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里、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里、校園網里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里、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我,資質平平,不求做一名 “藝術家”,但求做一個讓課堂神采飛揚的教書匠。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3

文章千古事。科舉時代,又有一篇文章定終身的制度。的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過去的作文教學指導課,我們往往是給學生一個題目,在簡單地講解之後就讓學生自己去完成。講解完後,台下立刻顯出一片“皺緊眉頭,咬斷筆頭”的習作場面,之後的批改中總是會出現主題輕淺甜膩,思想觸角只停留在生活的表象,情感的基調只有歡樂輕松而未探入復雜的深層,題材如出一轍,語言貧睏乏味,假話空話一大堆,缺乏真情實感,生搬硬套,結構方法機械雷同,導致了學生作文與做人的背離,作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形態與親身經歷的兩者之間相去甚遠,同時導致了學生的思維指向單一、空間狹小。

作文指導課,教師須講究“導”的方法與形式,注重解決三個問題,即一、為什麼寫?二、寫什麼?三、怎麼寫?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言:“寫作不僅是拿起筆來寫在紙上那一段時間內的事情,意思的發生,需要的提出,都在動筆之前。認定中心,審查材料,也在動筆之前。提起筆來寫在紙上,不過完成這工作的一段步驟罷了。有些人認為寫作的工作在提筆來的時候才開始,這顯然是錯誤的。如果如此,寫作就成為一種無需要,無目的,可做可不做的事了。”

一、為什麼寫?——明確寫作目的,預防空洞、不知所雲。

檢驗小學生作文的標準是:是否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語言文字通順地記敘了事物。因此,作文指導課,教師必須設法引導學生從心靈體驗出發,真實地再顯生活底蘊,真誠地擁抱生活。教師的指導,不能只把思路局限於大場面、大事件,應該讓學生跳出課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跳出教材小書,放大閱讀范圍,不但面對生活瑣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視其間深蘊的生活真諦和本質。換句話說,教師對學生習作的指導就是為了使學生確立真實和真誠的情感態度,在明明白白地弄懂“為什麼寫”這個問題的前提之下來進行習作。學生作文應該是從一己心靈體驗出發,逐步地達到不自覺地“瀉泄”和“傾吐”的境界,當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的儲備達到了比較豐滿的程度,心中的寫作欲便逐漸萌動和強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時刻,受到教師的恰當點撥和某種靈感的誘發,就不可抑止地發生了通過文字傾瀉心緒的寫作沖動。

二、寫什麼?——真實的表達。

教師的作文指導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我們所一直強調的“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處處有生活”,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從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勞動等方面逐步積累經驗、體驗感情,在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之後能充分地運用習作素材。

學生習作素材的來源在於一、現實生活本身;二、現實生活在書本中的反映;三、現實生活在圖畫中的反映。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學會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發現對自己有所觸動、有所啟發的人與事,景與物,為我所用;二、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該大力提倡“讀寫結合”。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地從豐富的語文教材中挖掘讀寫訓練的結合點,把作文片斷訓練經常地、持久地融入閱讀教學過程之中,教會學生能運用教材中的寫作因素來進行習作訓練,這樣做,既鞏固了閱讀教學效果,又促進了學生讀寫水平的提高。

教師的作文指導過程,解決了“寫什麼”,也就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積累到表達”的訓練過程。修訂大綱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過去的語文教育,是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而目前的語文教育,是以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因此,作文指導就是對學生“習作能力”的指導,教他們學會學習,學會表達。

三、怎麼寫?——正確的表達方法和技巧。

“怎麼寫”就是如何表達,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語言描述見聞、感受,追求平白質朴,追求真實,反對虛假。即使學生的觀點有些偏頗,也不要大驚小怪,認真加以引導,正是我們語文老師的一個職責。讓孩子放開膽子寫作文,是消除害怕作文情緒的關鍵,也是學好作文的良好開端。

“怎麼寫”這個指導環節,需要我們教師關注對學生作文的基本語言要求,諸如貫穿語脈句序的通順、吻合語境要求的得體、狀物寫形的准確、用片語句的簡潔、整體風貌的樸素等,但是我們還應該提倡個性化行文,所謂個性化行文,體現在遣詞、造句乃至文體的選擇等各項硬指標與語調、文勢和韻味等各項軟指標,凡率性而為,凸顯生命本色,無所粉飾,無所遮掩,一任才情,皆無不可。

“怎麼寫”涉及到寫作方法的指導問題,教師在學生寫作訓練的內容、形式、方法上應該狠下一番功夫,努力激活學生寫作興趣,促使學生“愛寫”。《修訂大綱》中把中年級習作的重點放在“自由表達”上,要求學生“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像寫出來”,體現了作文指導要從內容入手,有利於中年級學生打消顧慮,放開手腳,放膽習作,做到“敢寫”;高年級,則加以收束,要求學生能全面地達到習作要求,實現“會寫”。

學生要真正具備寫作的硬功夫,關鍵還在於通過練筆和練口來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如果能堅持以寫日記、隨筆和口頭作文等形式來作寫作訓練,並循序漸進、科學引導、輔之以藝術化的精神激勵,不失為實用價值頗高而又不使學生負荷過重、束縛過多的有效方法。

Ⅵ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論文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因此,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前提。
教育家葉聖陶強調:「教育培養習慣。」人們也常說:「習慣決定命運。」學生學習習慣的優劣與學習成績好壞幾乎是成正比的。在教學中,老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抓緊抓實。在四年級語文教學中,我著重培養學生養成幾種習慣:
①養成早讀的習慣,學生早晨到校後,要求學生自覺拿出課本,讀當天要學習的課文。
②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在課上要專心地聽老師講,聽同學講,還要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③養成做課堂筆記的習慣,學生在上課的同時,要把老師強調的重點內容在課文旁邊做簡單批註,把老師板書的重點內容寫在課堂筆記本上。
④養成預習的習慣,語文課學生不預習,就沒辦法順利進行,所以我要求學生在上新課前,必須預習,把課文中的生字詞注音後多讀幾遍,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讀了課文後的感受及自己不懂的問題。
⑤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字跡工整,行款美觀。 二、落實教學「五認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每次備課時我都要將課本內容,教參內容和材料有機重組,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我的特長確定教學方法,仔細確立教學方案,然後結合課文內容搜集適量的習題來補充課堂教學。我還二次備課,即課前10至15分鍾對上課的主要內容、思路、方法、教學預設做最後思考,再進課堂。既做到了教學的實效性,又能提升教學能力。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教師必須上好每一節課,充分利用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體現。首先在上課時師生都應做好充分的准備,不但老師要認真備課,還得要求學生在上課前也要做好充分准備,
除預習課文外,學生還要做好上課前的學慣用具的准備。其次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方法要得當。在上課時,先用幾分鍾的時間把上課時學習的主要內容及學生要學習掌握到何種程度給學生做個簡單交待,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教師還要善於選擇方法,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學中會出現許多始料未及的問題,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老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甚至會遇到一些意外的情況,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學生毫不客氣地訓斥一頓,或者自己被氣得七竅生煙亂了方寸,此時我們要及時調整方案,力求用最佳的方法進行教學使教學取得較好效果。第三要努力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上課時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是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動腦、動口、動手,是課堂內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給學生布置作業是教學工作的一項基本環節,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讓學生養成獨立應用知識的能力和習慣。通過作業的檢查、批改,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知識或技能的缺陷,並加以糾正。布置的作業要有代表性,分量要適中,難易要適度要有助於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的基礎知識,形成相應的技能。教師要及時批閱作業,盡量達到面批(我們是小班化教學),並且讓學生及時糾正錯題,做到錯題不過夜。批改作業時,教師還要注意學生作業中錯誤的數量和性質,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並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是適應個別差異、貫徹應材施教原則的重要措施。認真輔導要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輔導要有針對性,切實落實培優補差和分層教學要求,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進步提高。教師可充分發揮出小班優勢。就拿「培輔」來說,我班有15名學生,經考察成績較好的學生有7人,中等成績有5人,成績較差的學困生有3人,教學中,教師把「培輔」重點放在了後面8名學生上。課堂上優先提問發言的是他們;優先面批面改作業的也是他們;得到更多鼓勵和同伴互助的還是他們。在這種環境中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熏陶和感染,成績再差的學生也一定能有所進步。
合理安排學習活動的檢測和評價,是檢查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通過檢測,教師可以從中了解教學的效果和問題,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工作;學生能從自己學習結果的反饋中,及時獲得矯正的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更好地和學校配合,共同來幫助教育學生。所以我們應當重視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工作,更好地發揮它在提高教
學質量中的作用。
三、抓好復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助推器。
復習可分為經常性的復習、階段性的復習和期末復習。復習時要向學生提出復習的任務,明確復習的目的,分清主次,把重點知識系統化,復習時間還要符合記憶規律,最初復習時的時間間隔短些,以後各次復習的時間間隔再逐漸拉長。例如學習「日積月累」中的知識,在當天學習後讓學生背會、寫會後,第二天早讀時再讓學生背一背,再過一周再布置學生背一背、寫一寫,學生就不會對知識出現「返生」現象了。
復習時要夯實基礎知識。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先檢查背誦,古詩詞、「日積月累」、要求背誦的課文要讓學生背得滾瓜爛熟,復習要在筆頭上,生字詞、多音字、形近片語詞人人要過關。學生容易錯的字和詞語更要反復強調,讓學生牢固掌握。
復習時要強化題型練習,要練中有導,導中有練。修改病句、關聯詞語造句、陳述句與反問句的相互改寫等題型復習時要多練,讓學生能夠熟能生巧。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比較薄弱,復習時更要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復習時要選取經典課文的片斷、配套練習中的短文設計閱讀訓題讓學生練習。但要注意的是,要教給學生答題方法,再精講多練,「練中有導,導中有練」,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
注重習作方面的復習。首先要提前規劃。要把握課標對小學階段學生習作能力的要求和本班學生習作能力的現狀,制定計劃。習作復習見效慢、周期長,宜提前做好復習規劃,將習作復習內容化整為零,且學且練。 其次要注重技巧。小學生的語言積累、表達能力未定型,在習作復習中,要解放學生的手腳和大腦,要鼓勵學生用自己話語把自己的認識、感受、情感表達出來。老師們要把重點放在反復的修改和審題立意寫作技巧上。還要訓練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習作的能力。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份內的事。我們都應該根據自己所長,各顯神通,共同把我們小學的語文教學質量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Ⅶ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完整範文

如今,人們對小學 教育 問題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關鍵內容,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 範文 一: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略讀課文的教學
論文摘要: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略讀課文的教學

論文關鍵詞:小學語文 略讀課文教學

略讀課文的教學強調在教師的主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學的過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名學生,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倡導個性化閱讀;要實現課內與課外的溝通,拓展知識和能力空間;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閱讀提示”領路、鼓勵和引領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 方法 參與語文閱讀實踐。略讀課文教學的最大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要貫徹好“以生為本”和“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中必須給夠學生充分自讀和交流的時間,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和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縣孫集鄉中心小學聽過一堂五年級上冊略讀課文《珍珠鳥》的教學。由於教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自讀和交流時間,教師直接向學生提問:1、應該如何分段;2、本文重點寫的什麼;3、珍珠鳥的特點是什麼;4、課文最後一句:“依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是什麼。結果:學生如墜霧中,面 面相 覷,勉強作答,場面很尷尬。

2005年,我在商河縣懷仁鎮中心小學聽了一位教師講四年級下冊略讀課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那位教師先給了學生10分鍾時間初讀課文,要求學生想辦法把課文讀通讀順,在這個過程中,優秀的學生讀了幾個來回,能力差的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課文讀完。初讀之後,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詞語盤點,同桌之間互相檢查,這個過程既實現了本冊教材“詞語盤點”這一自查自測欄目設計的意圖,又在合作中掃清了字詞的障礙。接著,教師安排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針對性的朗讀課文,消除在初讀課文時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後,教師還安排了再次默讀的時間,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進行交流,並聯系前一課學過的精讀課文《自然之道》,讓學生自悟: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過度地砍伐樹木,會破壞人類生存的環境,最終要受到大自然的處罰。整堂課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和交流時間,把“以生為本”和“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實到了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放得開,學生學得好,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讀課文教學最大的失敗是過度的設計。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結構一定要簡約,要採取粗線條式的結構層次,要讓大氣度、大智慧充盈整個課堂,要為學生自主閱讀留夠時間和開辟大塊大塊的空間。

新課程教材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有一段流暢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又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學實踐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課堂結構求“簡”的教學思路,“默讀——思考——交流”的教學程序推進教學。例如:四年級下冊第17課《觸摸春天》是精讀課文,第18課《永生的眼睛》是略讀課文,這篇課文前面就有這樣的一段話:盲姑娘只能用手觸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讀下面這篇課文, 說說 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興安盟,他們是怎樣做的。從課文中找出含有“驕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聯繫上下文,討論討論從中體會到了什麼。這段話承上啟下,可以引領學生從精讀自然地過度到略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略讀課文課堂教學分為這樣幾個階段:

一是初讀階段。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其所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反復朗讀中掃清障礙,有信心獨立讀懂課文;

二是自悟階段。教師把學生引進書本後適時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讓學生根據學習提示充分地默讀,在讀中思考,讀中解決問題;

三是匯報交流階段。這一階段由學生匯報讀書所得,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點,感受最深的一點,來進行交流。可以是內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達方式的……教師只是提綱挈領,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提出存在問題;

四是引導點撥階段,教師根據學生自讀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以自己的“厚積”進行“薄發”,引導學生再次深入去閱讀,疑難處再讀讀,有趣味的再品品,重點地段多走一個來回,幫助學生把文本讀懂、把生活讀懂。

語文既承載著人類的 文化 和精神,傳遞著人類的知識和技能,也蘊藏著人類豐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讀課文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感悟和傳承。教學中應該落實“大語文”和“突出個性,發展特長”的理念,讓學生在語文的天地間自由飛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觸摸,用自己生活 經驗 與文本進行對話,使學生感到語文是真實的語文,使學生學習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更濃、能力更強、個性和特長更加鮮明。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現狀及形成路徑探究李瑩瑩魯東大學2015-06-01

2、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以安陽市故城中心小學為例馮磊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05-27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範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語文之美
論文摘要: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過於注重眼前顯性成果卻忽視隱性成果的獲得,忽視了“培養人”的本質意義。很多教學活動仍然陷在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時候,語文課堂還可以給予我們更多美的享受,我們要跳出功利圈,回歸語文的本真,以期獲得更多更長遠的利益。

關鍵詞: 新課標 ; 語文之美 ; 功利

現行制度下,學生和老師都要面對一道難關,那便是高考。為了高考成績這一功利性極強的單一目標,學生廢寢忘食,衣帶漸寬終不悔;老師絞盡腦汁,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深度的厭倦。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找不到心靈的共鳴與人文的美感。當《紅樓夢》這樣的鴻篇巨制都無法讓學生喜愛的時候,當學生在課堂上只記錄答題技巧的時候,我們的功利心,已經毀掉了語文的美感,將其變成了一門知識性學科。“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人格魅力,學生再也無從理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豪情,學生再也無從觸動。美,脫離了語文課堂,僅剩了可憐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一定是以語言為要素、以語文為本位的課堂。”應綻放人文光彩,迸發智慧火花,蘊蓄精神滋養。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跳出功利圈,享受語美之美。

一、聲音之美

朗讀是一種把文字形式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造性活動。這種創造性的活動綜合運用了多種感官,它由眼睛的視覺開始,到達腦部思考,再傳至口腔,成為有聲語言,再傳至耳朵,最後再回歸腦部思考。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朗讀的效果更佳,它有利於傳達感情,促進思考,獲得熏陶。在很多公開課上,都能聽到學生們字正腔圓的朗讀,他們的聲音或憂傷或激昂,聲情並茂。

可是在常態課上,我們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只看到埋頭苦讀的身影,看到筆尖舞動,寫著各種對或錯的文字。我們用默讀代替朗讀,用當堂訓練題代替誦讀體會。語文課堂成了學習基礎知識,提高應試能力的乏味課堂,我們有多久沒有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了?

書聲琅琅在語文課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師在組織學習《再別康橋》時,沒有充分的讓學生讀文本就去分析詩歌內容,學生對這種程式化的分析並不感興趣,缺乏見地,課堂氣氛沉悶,而有的老師先組織學生充分朗讀再來學習,學生發言則積極有效。若再輔以配樂,學生在柔和優美的音樂中,感情充沛地誦讀,更有助於理解詩歌內容,語文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學之美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文學展現社會生活,叩問心靈,是重要的精神滋養。

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組織中,很多學校、老師教授詩歌、文言文、現代文只講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學之美的欣賞。為了一紙成績,他們把一篇篇內涵豐富、發人深思的,或蘊含哲理,或優美生動的文章肢解為字音、字形、遣詞 造句 、段意主旨、寫作手法;把情感認知、文學鑒賞分解為一道一道的鞏固強化習題,為每一類型的題 總結 出答題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語文教成數學”

據統計,在現行的蘇教版、人教版等各種版本中,文學性的篇目都佔到60%以上,可見編者多麼重視語文教學的文學性。《再別康橋》的詩意優美,《拿來主義》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鬱頓挫,《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豪邁與失意,《勸學》的善辯與哲理……這一切倘若淹沒在無邊的題海中該多麼遺憾!

三、人情之美

什麼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過文學作品來發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現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們沒有‘情’,我們便沒有人生的出發點。情是生命的靈魂,星辰的光輝,音樂和詩歌的韻律,花草的歡欣,飛禽的羽毛,女人的艷色,學問的生命。”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講解答案的來源,卻沒有真正的讓學生去體會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卻了心靈的共鳴。

語文與我們的情感密切相關。純真溫馨的人情之美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沈從文的《邊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將自然美與人情美緊緊融為一體,“那點正直、樸素的人情美” 堪稱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但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其文章篇幅長,與高考聯系密切的東西少就棄之不學。文學作品中最觸動心靈的地方、最有分量的東西,其實就是一份至純至暖的人情美。我們應該拿出時間,讓學生卻體會《雨霖鈴》中的悲傷離別情,《十八歲》中的拳拳父母情,領會《陳情表》中深摯的祖孫情,感受《滿江紅》中的壯志報國情……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彌漫於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類文化中的先進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其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這種美必會幫助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對此重視不足,敷衍了事。我們很少拿時間真正讓學生去體會文本的精神內涵,更沒有拿出時間結合現實生活的實際讓學生用心領悟。我們用太過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數的公開課上才會設計這樣的步驟。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回歸,卻將之稱為“表演”。

很多時候,語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卻忽視隱性成果的獲得,忽視“培養人”的本質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大人文教育,讓學生的內心蓄滿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啟迪。學《沁園春.長沙》,就要讓學生領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豪邁自信;學《指南錄後序》,就讓學生欽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堅貞不屈;學《夢游天姥吟留別》,就讓學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高潔傲岸;學蘇軾《定風波》,就讓學生懂得“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樂觀灑脫……

很多教師擔心注重了語文之美,會導致成績的下滑,損害師生的利益。然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勝過一切責任感。”當很多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教育學生埋頭苦讀的時候,反而使學生消退了熱愛之情,產生了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只能得不償失。其實,享受語文之美,並不會降低成績,反而有利於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生的成長。

語文課存在的“美”,絕不是浮華的東西,絕不是表演,語文有著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優勢和責任。面對高考成績的誘惑,面對喧囂的眾說紛紜,我們要拿出自己勇氣和智慧,勇於享受語文之美,勇於堅持語文本色,使之獨具魅力,張揚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陳超;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年10月.

Ⅷ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近年來教育倡導素質教育,在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小學階段的基礎型教育,而小學學習中,語文學科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篇1
淺析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

摘要:本文從語文教學教師的教學 藝術 入手,無論是領略教材還是學生的感受,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動手能力。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闡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語文的教學藝術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思維處於形象感知階段,對學習目的缺乏認識。而且語文是一門 應用廣泛,最接近生活,內容豐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學科。然而,傳統的應試 教育 將充滿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應試訓練。這種狀況與現今的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相違背。因而,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學生的積極性的調動,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是當之無愧的 實踐者。

一、激發興趣,享受語文

靈活多變的課堂 組織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集中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因而,通過靈活多變的課堂組織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樂於參與,樂於探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表演激趣:犯錯是孩子的權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現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點。從課堂實踐看,學生的表現欲很強,他們喜歡表演,表演帶給他們無窮的樂趣。例如《包公審驢》一課,我安排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以課文為依據,加上自己的想像,讓學生自編自演,收效甚佳。通過表演,學生不僅懂得了包公的鐵面無私,為民作主。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學習的目的。把表演帶入課堂,改變了學生被動的學習地位,使學生多動手、多動腦,主動參與學習,激發了學習興趣。

2、游戲激趣:在低年紀語文課堂教學中設計游戲,能使課堂有聲有色、生動有趣,在游戲中學生要看、要聽、要說、要做、要動腦、要創造。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興趣盎然。即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 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利用多種形式組織教學,讓語文課成為學生享受的樂園。

二、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學生厭學現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師把學生當作了“知識的容器”,這樣的教學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量的練習和作業使學生疲於應付。要想徹底改變此現狀,必須先改變教師的觀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兒童手腦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手,讓他們能做;解放他們的口,讓他們能說……”的教育思想。教師必須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協調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激發求知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三、讓教材活起來。

1、教師走下講台,參與學生的學習。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現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再以教會學生為主,而是以教學生自己去學會為主。因此教師應該走下講台,深入到學生中來,主動和學生一起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感知新知識,交流新問題。教師從中引導,給予肯定,從而達到師生互動,使教材在課堂上活起來。

2、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天真活潑的小學生,無論看到什麼新鮮的事物或者學到了什麼新知識,都想急切地告訴別人,以獲得贊賞。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表現自己,展示自己對教材的獨到理解,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自己對教材的真實感受。獨特理解講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從而達到共知共識,使教材成為師生互動的活教材。這樣才能使我們手中的教材在教學中活起來,更好地使教師、學生、教材、 實踐融為一體。

四、走進學生心靈深處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學。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過程。教師應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悅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其產生強烈而積極的內心體驗,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學中可將 音樂 、 美術、語文等多種 藝術 結合在一起,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創造藝術情境,讓學生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產生共鳴,從而創造立體教學情境。

2、實踐競爭法教學。實踐競爭即安排學生親身實踐, 組織學生激烈競爭,在對學生的讀寫訓練中,放開學生手腳,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開展辯論課、朗讀課。既豐富了生活開闊了視野,又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激發了學生爭先創優的競爭意識,增強了學習動機。

總之,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顯而易見,如果說,一堂優秀的語文課是一劇本時,那麼教師就是導演,學生則是演員,最後叫不叫座,靠教師與學生的協調配合。語文教學中處處滲透著教師的心血。因而教學藝術不僅使學生樂於接受、學到知識及能力,而且更加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字、詞、句的學習,更是興趣的培養,觀念的更新,能力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篇2
論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優化策略

【摘 要】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本身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過程。只有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優化策略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基礎性重要學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在當前全國上下大張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提高語文教育質量,真正發揮語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頗受關注的話題。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優化策略。

一、優化導入的藝術

凡是優質的課堂教學都具有非常考究的開端設計和獨特性,課堂教學一開始便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這堂課的核心話題。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講故事。邊講故事邊學習,學生感覺就是在聽故事,但卻不知不覺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導入藝術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滿足了小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課堂教學從始至終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顯著。此外,課堂導入藝術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問題導入,審題導入,妙語導入,練習導入等等,但不論哪一種導入方法,都要求簡練,短小精悍,以盡快進入主題。

二、美讀文章,感受意境

教師的情感如春風化雨,每時每刻都潛移默化地滋潤著每個學生的心田,感染著每個學生,引導著學生積極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范讀是最為直接和親切的,是火種、是催化劑。它能讓學生透過教師的朗讀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並產生共鳴。教師的范讀最容易感染學生,也最容易引發學生的朗讀。因此,教師要藉助美的聲音、美的表情、美的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對課文豐富的情感體驗傳遞給學生,鼓舞學生的情緒,激起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感境界,獲得准確、鮮明的感知。

三、聯系實際,親身體驗

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描述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舉出類似實例,說出自己的體會並進一步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再進一步理解課文,對提高其生活認識、品德的構建定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如《養花》一文中,當學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時”,讓學生舉出類似例子。有的說他餵了一條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連哭了好幾天。即使現在想起來,心裡也怪難受的。通過這種移情體驗,學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對作者境地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理解了養花之樂是一種高尚的情趣,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樂趣,而親身的實踐同樣會觸及到他門的心靈。如《小兒垂釣》一詩的末兩句“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時,學生對誰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課堂上和學生說明白了,其教育意義也不會太大,如果讓學生分別根據自己的理解實際表演一下,他們就會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這樣,學生不僅深刻地理解了詩歌內容,品德教育也寓於其中。

四、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教師要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必須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趣味性。那種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不能培養能力,自然也無藝術性可言。教學是一種藝術,藝術最講究分寸。還有,對課堂提問必須精心設計,不僅要在備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客觀的預測,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這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藝術。

在作業設計方面,在於鞏固、消化、運用所學的知識,並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組織好學生的作業,對發展智力、培養創造才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學生作業的問題上,比較普遍存在兩個弊端,一是數量多,學生負擔重;二是純知識的機械性的作業多,不利於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該從知識與能力的結合上設計好學生的作業,一般說來,作業設計不僅要體現靈活性,還要體現統合性。語文教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基本功訓練,作業設計也要相應地體現綜合性。單一性的訓練,是不利於學生掌握語文教學這個工具藝術性的。

五、教學藝術必須具備創新性

當今的孩子們最缺乏的是什麼?是生動的實踐、豐富的體驗、大膽的懷疑、無拘無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創新。教育,首先是人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只有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中心主體地位,才能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潛能,學生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去創新,去體現自己最大的價值和作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從總體上說,在觀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影響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仍處於主體地位,學生仍然是被老師牽著走的地位。我們的語文教學藝術盡管也呈現出千姿百態,但是仍缺少學生本人的自學、自悟、自得。因此,教師必須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要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自己在教學藝術方面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家,是因為教師的勞動本身就是創作,而且比藝術家的創作更富有創造性;所以,創新性不僅僅賦予教學藝術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藝術的源泉。

小學語文學習內容不多,學生壓力不大,但要想給學生留下語文學習輕松有趣的印象,卻是不容易。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要讓學生在學好語文的同時,對語文的學習還存在強烈的願望。如此,小學語文的教學算是極為成功的了。

【參考文獻】

[1]方義政.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要轉變教學觀念[J].教學藝術,2012(7)

[2]耿中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猜你喜歡:
1.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2.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完整範文

3.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論文

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思考論文

5. 小學語文教師論文題目大全

6.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畢業生論文

Ⅸ 如何寫好小學語文論文

寫下自己的想法是完善它的好方法。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想法在紙上會變成一團糟。
寫作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當你越來越熟悉它的時候,就會很快了。如果你把它當作一種藝術,你就會在寫作的過程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你也會遇到和其他作者一樣的滯礙。這有很多原因,而且不一定能順利解決。追求完美是一個原因。
記住:寫作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當你發現所寫的不是你開始想寫的,寫下粗稿,以後再修補。寫粗稿可以理出自己的思想、漸漸進入狀態。如果寫不出全部內容,就寫綱要,在容易寫具體的內容時再補充。如果寫不出來,就把想到的東西全部寫出來,即使你覺得是垃圾。當你寫出足夠的內容,再編輯它們,轉化成有意義的東西。另一個原因是想把所有的東西都有序的寫出來(in order)。你可能要從正文寫起,最後在你知道你寫的到底是什麼的時候再寫簡介。寫作是很痛苦的事情,有時候一天只能寫上一頁。追求完美也可能導致對已經完美的文章無休止的修改潤飾。這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把寫作當作和人說話就行了。
寫信也是練習的好方法。大多的文章也會因為風格很想給朋友的信件而易讀(can be improved)。寫日記也是很好的鍛煉。這兩種方法還有其他的好處。
無休止的修改格式而不是內容也是常犯的錯誤。要避免這種情況。
LaTex(附:CTex)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但是它自己有很多自定義的宏定義。你也可以利用別人類似的代碼,許多站點(包括MIT)都維護有擴展庫。
清楚自己想說什麼。這是寫清楚要的最難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寫出笨拙的東西,不斷的修補,就表明不清楚自己想說什麼。一旦真正想說了,就說吧。
從每一段到整個文章都應該把最引人入勝的東西放在前面。讓讀者容易看到你寫的東西(Make it easy for the reader to find out what you've done)。注意處理摘要(carefully craft the abstract)。確定(be sure)說出了你的好思想是什麼。確定你自己知道這個思想是什麼,然後想想怎麼用幾句話寫出來。大篇的摘要說明文章是寫什麼的,說明有一個想法但沒有說到底是什麼。
不要大肆誇耀你自己做的事情。
你經常會發現自己寫的句子或者段落不好,但不知道怎麼修補。這是因為你自己進入了死胡同。你必須回去重寫。這會隨著你的練習減少。
確信你的文章真的有思想(ideas)。要說清楚為什麼,不僅僅是怎麼樣。
為人而寫,不要為了機器而寫。不僅僅需要正確,還需要易讀。讀者應該只做最明顯簡單的推理。
完成文章以後,刪除第一段或者前面的幾句話。你會發現這些話其實對主旨沒有影響。
如果你在所有的工作做完以後才開始寫,就會失去很多好處(benefit)。一旦開始研究工作,好的方法是養成寫不正式文章的習慣,每隔幾個月(every few months)記下最新的和你剛學的東西。從你的研究筆記開始比較好。用兩天時間來寫,如果太長的話就說明你太追求完美了。這不是要進行判斷的東西,而是與朋友共享的。在封面上說明「草稿」(DRAFT-NOT FOR CITATION)。拷貝很多份,給那些感興趣的人看,包括導師。這種做法對以後寫正式的論文很有好處。
得到反饋:
如果你加入私人文章交流網(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會收到很多別人的文章,他們請你評論。知道別人對論文的意見很重要。你給別人幫助,別人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而且,自己也能提高。為文章寫有用的評論是一門藝術。你應當讀上兩遍,第一遍了解其思想(IDEAS),第二遍看錶達。
當然也可以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評價,要學會吸取有建設性的建議,忽略破壞性(destructive)和無意義的建議。為了得到建議,你要寫清楚自己的觀點,寫你所作的事情,即使你沒准備寫一個沒有完整的期刊或者會議文章,然後交給別人看。即使是將要發表的文章,也應該寫清楚,這樣可以增加得到建議的機會。

以簡要的形式降序組織評論(建議)對你和你所評論的人都有用:最上面內容相關,中間是風格和表述,最後是語法和文法。

Ⅹ 淺談小學語文論文

語文作為最基本的語言學科,是人們進行交際和交流的工具。小學生正處在心理發展階段,可見他們對學好語文不僅是日後交流的工具,也是以後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淺談小學語文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小學語文論文篇一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也是人文學科,修訂版小語“大綱”指出:“語文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際活動,指導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一、提出問題

當我們走進現實的語文課堂,仍發現學生還在回答著自己不願回答的問題,做著自己不願做的習題。這些問題、練習內容忽視了學生的自我需要,脫離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極具人文價值,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教學變得枯燥乏味。為此,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針對傳統教學中忽視乃至壓抑人的個性發展這個弊端提出,並力圖改變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的局面,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研究構想

(一)實驗目標

在充分掌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不斷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挖掘其內在的潛能,培育和發展學生獨立自主性和積極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中,強調教學民主,引導學生的合作意識,採用適當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發展獨立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構想和制定

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環節可包括“樂學新知—自讀質疑—細讀研討—自我回顧—練習運用—開拓延伸”六個步驟,教學程序可用下圖式表示:

三、研究實施

(一)按“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六個環節實施教學

1.樂學新知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是語文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決條件。教師可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採用游戲、范讀、出示圖片、播放音樂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時提供有關的背景材料,創設問題情境,為新知識的迅速聯系作準備。

2.自讀質疑自讀是培養自學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領悟。學生根據目標或教師導讀整體感知課文,初步認識文章結構,並自覺針對重點詞句加以圈點批註,把握文章重點詞句及相互聯系,記錄自學思考的初步結論。教師在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的同時,注重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培養,為好生提供一些加強的自學任務,為差生提供達標的輔助台階。

3.細讀研討在自讀後,引導學生表達在自讀中明白了什麼,特別還要講是怎樣弄懂的。學生能夠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自覺運用學法熟讀精思,主動研討,領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品評文章語言的精妙、結構的完美,並主動積累語言。討論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群體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現中得以增強。討論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組或同桌;討論的內容可以是老師的設問,也可以是學生的質疑。教師應重視“集體開竅反應”,注意指導學生的思路和表達方法,處理好獨立思考和聽取別人發言的聯系,以讀為本,精講善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注意啟發和激勵,讓大多數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以讀促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顧包括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也包括對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主動領悟語言文字的規律,並主動完善已有的認知結構。教師要啟發學生主動整理學習新內容的規律和方法,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遷移打好基礎。

5.練習運用練習是指閱讀課堂中的練習。這種練習以質勝量,抓住知識的縱橫聯系,有利於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學生按定向目標自我設計自測題,進行重點項目的基本功訓練和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師提供的自測題,主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有層次的訓練題,或引導學生自己出題,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講評等形式當堂反饋。以表揚為主及時評價。

6.開拓延伸有資料表明,學生語言的積累50%來自課外。可見,課外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廣闊空間。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推薦讀物;引導學生參與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讀書、讀報、視聽或參觀、訪問、調查、做實驗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二)“課堂主體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操作的變通方法

課堂教學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動,俗話說“教無定法”,對不同的學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況下,教學方法應是靈活多樣的有針對性的,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一成不變的模式。為此我們依據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閱讀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設計了基本模式,並提出適應具體課授課情境的調節變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可隨學生年級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學自悟表達和質疑、討論的獨立性。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自讀提示和表達指導,選擇或增加有關的字、詞、句以及看圖、觀察、朗讀、說話、表演等教學操作內容;中年級著重選擇和增加有關自然段、簡單的結構段,以及背誦、復述、深入理解、讀寫結合、質疑問難、小組討論、有序表達等項目;高年級則著力於較復雜的結構段和篇,以及理解語句內含和表現手法,把握結構,領悟中心,體會情感,認識事物,質疑爭辯,美讀鑒賞等教學操作內容。

2.基本模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還可根據具體課文的教學目的進行調節、變通。一般來說,側重體會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語句內涵、朗讀欣賞、背誦復述等練習;側重提高認識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內容、體會情感,質疑問難、把握中心等練習;側重結構聯系、表現手法和讀寫結合的,要增加認識段、篇層次關系、理解語句含義、學習寫作技巧、體會表達效果、讀後寫練等練習。

3.特殊類型的課文,可以進行較大的改動或調整,甚至打破三個階段的布局。

四、研究結論

1.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基本人際關系。師生交流的規格水平是影響學生主體性意識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應主動改變角色意識,把與學生的“你我”關系置換成了“我們”。其次,改變教學形式,教師由“獨唱”轉為“伴奏”。

2.注意挖掘學生的自主能力。現代教學以人的發展為終極目標與最高原則,呼喚學習者主體性的張揚,創造性能量的釋放。“課堂主體教學”模式不僅僅注重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強調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從而逐步實現由依賴性學習向獨立性、自發性學習過渡。

3.學貴質疑,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努力激發學生的提問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大膽提出疑難問題,並指導學生無疑處生疑,產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慾望。由疑而問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課堂主體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調整自己的認知策略,通過“讀”與“思”,通過討論交流,達到釋疑解難的目的。

淺談小學語文論文篇二

一、激發興趣——樂意學

(一)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樂意學。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學習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

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二)開展各種活動,把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樂趣化。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時間不長等特點,給教學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如果在教學中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就會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其一,適當的講故事,有利於學生興趣的提高。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涌現過許許多的書法家,到今天還流傳著他們的奇聞軼事。如王羲之“力透紙背”的故事,柳公權勤奮學習的故事,鄭板橋“賣字助窮人”的故事等等。學生就會被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好學的精神所感染,為他們高尚的人格所打動,從而受到啟發,在學習過程中個個表現得興趣盎然。

其二,搞比賽,可以使個人之間的,也可以是小組之間的。小學生生性好動,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針對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字教學中,可安排了一些比賽活動。在活動中,對表現好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比原來有進步的學生也給予肯定。這些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寫字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教學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教學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作為基礎語言學科,朗讀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會更有利教學效果的提高,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藉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一節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慎用齊讀。齊讀雖有造聲勢、烘氣氛之妙用,但也是“濫竿充數”和產生唱讀的溫床。馳情其中,葉聖陶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並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這座橋梁本身就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需要我們的“情感的王子”——學生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一點一點地挖掘出來,才能與作者會面,達成情感的契合。每種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節,它的作用又有區別,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先後次序互換一下,它們各自所擔負的任務、執教者要體現的目的意圖也就不同。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三、巧用煽情,產生思想的火花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淚,讀者才會受感動;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學生。”教師要啟發學生產生“閱讀期待”,須對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徹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這樣才能深入剖析作品,進入角色,挖掘出創作時的匠心,力爭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教師進入課堂要以飽滿的精神,將文章中的情與自己心中的情融注於講解之中,洋溢於講台之上,再反轉過來如水似地流到學生心中,喚起學生的情思,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師一起去體會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

當然,教師要煽情,要動情,也不是任意地讓感情泛濫,要以自己的獨特、真摯、強烈、坦盪的情懷與學生見面,扣擊學生的心弦,使自己、學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情感共鳴。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上好每一堂語文課,只有以課程標准為依據,深化教育改革理念,廣泛提取成功經驗,運用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理論為指導,在實踐中探索,思考,適應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閱讀全文

與如何學好小學語文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