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語文要素 語文要素指什麼
1、「語文要素」應該理解為「語文學習要素」。既包括語文知識,也包括語文能力,還包括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簡單地說,「語文要素」包含的是語文「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內容。
2、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陳先雲《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建》「語文要素」關系:抓基本方法,學基本內容,形成基本習慣,形成基本能力。
Ⅱ 語文要素主要包括什麼
語文要素包括語文知識、方法能力、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四個方面的內容,指向的是學科關鍵能力。這些語文要素大多源自課程標准。
語文要素應該理解為「語文學習要素」。它的內涵既包括語文知識,也包括語文能力,還包括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簡單地說,「語文要素」包含的是語文「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內容。語文要素應該是與學段學習內容和目標相對應的,但更加具體,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語文要素的意義:
語文要素的提出反映了百年現代語文不斷探索現代性、追求科學化的過程。科學化的追求在語文教育現代性建構中意義重大,正是由於科學的介入,原本無章可循的語文教育開始把握科學的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科學精神中的客觀、理性、包容的心態也為傳統語文教育開辟了更廣闊的視野,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語文要素要改變語文教育「暗中摸索」的狀態,將語文學習的內容與方法做「明裡探討」,這必然會改變課程改革中出現的語文教學內容「任意化」的弊病。
Ⅲ 語文要素一般指什麼
語文要素,即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學習策略和習慣等,如一年級《端午粽》這一篇文章中教材明晰規定「讀好課文中的長句子」,這表明教材的學習重視語文要素的。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雙線組元的結構設計,表現為每單元、每課都含有「寬泛的人文主題」和 「語文要素」兩條線,均衡遞進。
統編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一般從閱讀與表達兩個方面各安排一個訓練要素, 每冊有兩個重點訓練要素。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直接體現在單元導語中,每個課後思考練習題圍繞著單元的訓練要素出題,教學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增強。
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
人文主題,即在教學中注重以人為本,如「多彩的生活」「真摯情感」「人情世故」「童真母愛」等。
人文主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學中滲透人文主題,會拉進學生與生活的距離,消除學生與生活的隔閡,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味,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Ⅳ 語文的要素是什麼
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
從統編教材呈現的內容,進行不完全歸納概括,語文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似乎都比較寬泛,主要指向語文學習,包括應該學習的語文知識,應該培養的語文能力,應該掌握的語文學習方法,應該養成的語文學習習慣,應該形成的語文素養。例如:敘事寫作技巧包括直接敘述、倒敘、側述、敘述、分類、對比和詳細敘述,先描述結果,再描述原因或事件本身。
梳理「語文要素」
統編教材把「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導引、課後習題、語文園地、習作設計之中。教學中需要根據語文要素確定相關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樹立准確的目標意識,關注目標的層遞性,把握目標的整組性。
Ⅳ 語文要素指什麼
語文的要素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作文要素,但是這得分什麼體裁。記敘文要素分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議論文要素:論點、論據、論證。所以說題材不同,那麼要素也是不同的。
Ⅵ 語文要素指什麼
語文要素指的是「語文學習要素」,「語文要素」包含了語文「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內容,也就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
語文教學四要素
1、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
2、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否則就無法評價。
3、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
4、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語文的各種要素
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典型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記敘文六要素:記敘文六要素一般指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Ⅶ 怎樣在教學中把握語文要素
教育即生長 | 統編教材把握語文要素教學的兩條策略
教育即生長
08月17日
統編教材我們強調雙線並行。抓住語文要素的時候,我們給老師們兩條策略。
第一條操作策略是,一定要研究習題。歷史的教訓是,重內容理解,輕語言、語用能力,導致語言學習的異化。而改革的思路,緊扣語言、語用能力,與繁瑣的分析式閱讀教學告別。
單元要素把握准,課後習題是切入點,每一道課後習題都跟單元語文要素密不可分。所以老師們要有這樣解讀教材的習慣,這也是學習策略、研究策略。當我們去認真的研究課後的習題,回來再去讀課文,就不再一段一段挨著分析,一個問題沒完沒了的窮追猛打,孩子就喜歡上語文,喜歡上你,我們也就與繁瑣的分析式閱讀教學告別。
藉助統編教材我們應該走出誤區,回歸語文本身。
統編教材課後習題有很多都是孩子們主觀表達自己閱讀感受的。比如《葡萄溝》,「你喜歡葡萄溝嗎?說說理由。」比如《日月潭》,「你覺得日月潭美在哪兒? 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家鄉,讓學生們愛家鄉。所以語文要素也應當落在這里,讓學生們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理解內容,然後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
策略二,研究習題了解語文要素的梯度序列。語文要素長線的發展,它是梯度序列呈現的。比如說朗讀,比如說習作,等等。課堂上真正的讓學生用工具方法、策略去講故事,一定不要變成老師分析,講解完後學生再講故事。凡是有講故事要求的課文,課堂就要給孩子,哪怕他講兩三遍,講了一次又一次,我們會看到一次一次提升,看見能力成長。
減負,不止書面作業的減負,課堂教學過程給孩子們帶來心靈的減負,心情、情緒的減負,這比書面減負要更重要。
研究語文要素,是不是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到底課堂上應該教什麼?
(本文作者武瓊,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育部新課程標准語文教材審查委員。)
Ⅷ 語文的要素包括什麼
語文學習三要素:語感、閱讀、寫作。
語感是語言學習最為重要的「人們鑰匙」和「敲門磚」。通過語感培養,一是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把握語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節奏,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內容,記住所學的知識;二是可以較好地培育學生積極地健康的情感,為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與個性奠定堅實的基礎。
閱讀是語言學習最為關鍵的「橋梁」與「中介」。通過閱讀,一是可以幫助學生們完成基本的知識積累,進而完成基本的語文學習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們形成較為厚實的文化積淀;二是不斷地開闊學生們的視野,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領域,培育學生們的文學情懷和人文素養,為提升學生們的情商奠定基礎。
寫作是語言學習最為重要的「結果」與「目標」。通過寫作,一是可以幫助學生們培育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學生們語文學習的基本任務;二是可以幫助學生們獲得與人交際、與人交流最為重要的技巧與能力,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語文的工具性:
「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工具性作為語文的基本性質:首先,語文是思維的工具。葉聖陶先生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
語文課實際上就是通過言語來學習語言,也就是通過課文,一些具有漢語典範性的文作品來學習語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學字、詞、句、章、等知識的。語文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就是指導學生把朦朧的思想變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語言變為有條有理的語言。
其次,語文是交際的工具。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語文是人與人交流和交際的必不可缺的工具。現代信息技術的傳播速度的提高和廣度的擴大,是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使語文的交際功能達到了新的高度。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人獲得語言,規范語言的過程。
第三,對於其他學科來說,語文具有基礎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
因為所有學科的教材都離不開語言文字,要靠語言文字來傳達和表達信息,建立和學生的聯系,學生也只有在通過語文知識理解了教材內容後,才有可能將信息進行內化,藉助語言在大腦中形成相關的知識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語文既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學習其他學科必備的工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語文
Ⅸ 語文要素主要包括什麼
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
統編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一般從閱讀與表達兩個方面各安排一個訓練要素,每個單元有兩個重點訓練要素。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直接體現在單元導語中,每個課後思考練習題圍繞著單元的訓練要素出題,教學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增強了。
所謂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是單元的重點學習目標——「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直接體現在單元導語中」。既然如此,在梳理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時,是不應該將表達訓練要素遺漏掉的。
這樣辨析之後,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追究:
口語交際的學習目標,是否也應該屬於「語文要素」范疇,還有一二年級的字詞學習?當然應該。不過因為不是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學習內容,為了突出讀和寫這兩個語文學習的重頭戲,從三年級開始的單元導語中沒有涉及口語交際訓練要素,也還可以理解。如果將口語交際訓練要素加進去,肯定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