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1新課標語文課程標準是什麼
2021新課標語文課程標准: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第三學段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科書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Ⅱ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是什麼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現實生活的變化,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第三學段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科書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Ⅲ 2022版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是什麼
2022版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是如下:
1、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
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2、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逐步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
3、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4、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5、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Ⅳ 語文新課程標准解讀(一)
新修訂的課程標准和2011版老課程標准相比,有以下幾個變化,
一、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
什麼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包括幾方面的內容?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為基礎,並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
如何培養核心素養?要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來培養。
二、課程理念不同
老版的課標課程理念有四條: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新版的課標課程理念有五條:立足學生核心,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三、目標維度的不同
把老版課程標准學段目標的五大領域——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和習作,調整為四個維度的目標——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
四、提出了主題與載體形式
主題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五、首次提出了學習任務群概念
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義務教育文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基礎性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等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等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六、課程實施建議不同
老版課程標准提出了以下四條建議: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准依然是四條建議: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體現語言學習任務群的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探索互聯網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 ,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新版刪除了具體的教學實施建議
七、評價建議
舊版的評價建議首先提出四條評價原則: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接著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五個維度進行具體的評價指導。
新版的評價發建議從過程性和學業水平考試兩個維度進行評價。其中過程性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建議;作業評價建議;階段性評價建議。課堂教學評價中指出「老師應樹教學評一體化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妥善運用評價語言」。在階段性評價建議中提出「應關注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的階段性評價,採用讀書筆記、讀書報告會、讀書分享會等方式引導學生高質量完成整本書的閱讀」。
在學業水平考試中提出了命題要求,要求「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水平。」「命題情境可以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也可以從個人、學樣、社會等角度設置。」接下來,又給我們詳細解說了何為日常很正常情境,何為文學體驗情境。
文學體驗情境側重強調學生在文學作品閱讀中體驗豐富的情感,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創意表達。跨學科學習情境側重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多門課程知識和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閱讀與鑒賞類問題或任務要立足文本信息的提取、歸納、概括,考查學生對作品思想內容、篇章結構、表現手法、語言風格的理解和把握,引旨學生對作品的創作動機、表達效果作出合理評價。
表達與交流類問題或任務考查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考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態度,以及思維發展水平。
梳理與探究類問是或任務要考查學生提取信息、篩選分類、比較概括、歸納總結 等思維能力;關注探究結果的合理性,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八、研製了學業質量標准。各課程標准根據核心素養民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准,引導 和幫助老師把握教學嘗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Ⅳ 語文新課標是什麼意思
語文知識是:
(1)應該或已經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
(2)關於語言和言語、文章和文學的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虎
(3)在課程的層面只包括與語感對舉的語識:盡管從學習的結果,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既可以是語識的狀態,也可能是語感的狀態。
通常情況下,我們採用的是語文知識的窄式描述,稱之為:「學校語文知識」。
Ⅵ 2022新課標語文課程標准解讀
課程性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新課標修訂原則目標是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
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內容)1.時代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突出內容的時代性。
跨學科學習」既是一種以跨學科意識為核心的課程觀,又是一種融綜合性與探究性為一體的深度學習方式,還是一種以綜合主題為基本呈現方式的特殊課程形態。
Ⅶ 2021年新課標語文課程標準是什麼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課程性質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Ⅷ 什麼是語文課程標准
「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是在一種廣闊得多的視野里來立論的。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這一段話實際上就是《語文課程標准》關於「語文素養」這個概念的一個解釋。應該說,這個解釋主要是一種外延的例舉,而不是內涵的揭示,它停留在A+B這樣的層次上,它的豐富內涵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揭示。正因為如此,它受到了一些同志的批評、指責甚至完全否定。
我認為,課標關於「語文素養」的內涵的表述是值得討論的,目前的研究也還很不夠。但「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本身卻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的。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是過去的「思想教育」」語文知識」「語文能力」這三個概念所不能概括的。這三個概念主要是從「條件」這個意義上來立論的,而「語文素養」則主要是從「高度」這個意義上來立論的,它主要揭示語文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從事聽說讀寫活動所需要的條件。如果說,「思想教育」「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主要在學科的、心理的理論視野里來概括語文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功能,主要從人的語文活動這個層次來揭示語文教育的本質,那麼,「語文素養」則主要是在語文與人的關系這樣的理論視野里來概括語文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功能,主要是從人的整個生命活動這個層次來揭示語文教育的本質。前者可表述為:我們要開展聽說讀寫的語文活動,必須接受思想教育、掌握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後者可表述為:我們要作為一個社會人生存在這個社會上,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其理論視野的不同,是十分明顯的。
由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所謂語文素養,就是指人的語文生活所達到的一種境界和修養。它是一個復合概念,又是一個表示發展程度的概念。它概括了人的語文生活的各種要素,又表示人的語文生活達到一定的境界。
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是什麼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實施建議(略)
Ⅹ 語文新課標是什麼
下面是內容
初中語文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中對初中生(7~9年級)語文方面應具備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
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
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
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
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
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初中語文新課標解讀
學科特點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源於語文的交際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於語文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工具性著重指明學生「應學什麼、怎麼學」,人文性則重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長時間使用,甚至影響事業、家庭的重工業。
課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語文邏輯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善於運用語文的能力。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學習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語文教學要重聽說讀寫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熏陶,在反復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學生語文素養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階段定型的,閱讀速度高低就是最明顯的體現。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舊比較
1.語文性質功用的回歸: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強調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2.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由內容分析本位而重視語感積累。語文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必須落實語言素養訓練方面的目標,這是保證語文課上出語文味的關鍵。在教學中要擺正篇章分析與學生感悟的關系,還是要講精彩講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當成幫助學生領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堅決反對對課文作瑣碎的、微言大義的分析。整體感悟絕不等於主題先行,主題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問題,因為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邏輯關系中應處理好演繹和歸納的關系。根據思維發展的規律來看,歸納教學優於演繹式教學,我們可以試想:中心意圖都明確了,再分析不是浪費時間嘛。
3.語文教學重心的轉移:由強調接受信息而較為強調搜集、篩選、整合、處理和生發(生發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識中心論而重視語文歷練實踐。
4.學習方式的倡導:由被動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簡單概括就是「對話(討論)」。
5.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激活:由課堂中心而接近社會生活。新教材的選文較接近學生年齡和生活實際,可供選擇學習的篇目多了。師生能夠自主地參與課程的開發,把「學什麼」的權利交給學生;學校和教師應有自主選擇教材的權利;教師應有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自主性;學生與課程文本應是一種互動的關系,而不是被動接受「別人已經編定的課本」。語文教師應把自己置於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地位,應成為平等對話的引導者。教學內容應吸收學生的經驗,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求知慾、探究欲。教師不應把整個教學過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繹,而應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既定的教案。
對話意識已深入教師內心,但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師生或生生間的討論,課堂教學不能僅僅著眼於怎麼教,僅僅關注教法的探索還是形式的,更多的是要關注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的重構。
6.新比舊更強調語文要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探究中的開竅學習。
7.新比舊更強調聆聽、口語表達與交際寫作。
8.以往側重從語文知識、語文能力上提出教學要求,新課標對三維、學習習慣明確、系統地提出了學習目標。
9.提出了「語文綜合性學習」,更實用、實際。個人觀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多用於搜集積累、習慣養成、課外延伸、激發興趣,不宜於公開課。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