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程標准為什麼需要不斷修訂

語文課程標准為什麼需要不斷修訂

發布時間:2023-02-14 04:26:33

A. 2011年版語文新課標改革的核心目標是什麼

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是在新世紀課程改革歷經十年實踐的基礎上展開的,從課程標準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較大調整變化,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訂。如「前言」部分中,導言是全新的,課程性質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補充,正面回答了語文課程是什麼的問題,四條基本理念沒有變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設計思路有較多的修改。再如「課程目標」部分,現稱為「課程目標與內容」。還有「實施建議」部分,增加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包括評價建議。「附錄」中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略有調整,整體數量增多了15篇,課外閱讀著力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滲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詩抄》《紅岩》等宣揚革命傳統的書目;增加了兩個字表:一是《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一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
建國以來我們歷經了八次課改,只有這第八次課改力度之大,理念之新。2011版新課標體現了四個堅持、四個強調、四個加強。
一、四個堅持。
1、堅持了原課標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2、堅持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
3、堅持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堅持推進兒童閱讀。
二、四個強調。
四個強調,讓我們知道新課標改進了什麼,強調了什麼。新課標文字修改200多處,但是最重要的有4個方面。
1、 更加強調了語言文字的運用。
2、更加強調了識字寫字教學。
3、更加強調了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
4、更加強調了多讀書,多積累,多實踐。
三、四個加強
1、要加強識字寫字學詞教學。
2、加強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
3、加強閱讀教學
4、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011版的語文課程性質清晰明確多了。課程性質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補充,正面回答了語文課程是什麼的問題。首先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准確界定:「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個界定非常有必要,它一語道明語文課程「學什麼」「怎麼學」兩大問題。「學什麼」?「語言文字運用」!這里需要進一步理清的是「語言」和「文字」是人類使用的兩種功能不同的表達思想的工具,語言是聽覺符號系統,語言能力是聽說的能力,文字是視覺符號系統,文字能力是讀寫的能力。學習語言的規律和學習文字的規律是不同的,課程性質准確的界定給教師今後的課堂教學研究和實踐指明了方向。「怎麼學」呢?不要單一地孤立地學,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語文課程內部知識之間等都需綜合起來,既然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具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創新的思維,對人們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文化選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語文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們理應在語文教學中積極科學的應對,核心是:讓學生在言語實踐中學習語言,在文字運用中學習文字。據此,我們的語文學習評價也主體多元、方式多樣。

說到這兒,我想把自己的學習體會作一小結:其一,語文新課標規定了語文的核心目標是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其二,在這一核心目標指引下,語文的核心任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其三,為了完成核心任務,實現核心目標,必須加強語文實踐,即運用語文實踐這一核心方式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總之,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意味著教學改革又一次出發。在前行的道路上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仍有可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時間,以集體討論代替學生個體閱讀學習,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仍有可能出現「人文升騰」,而「工具失落」,形式化、表面化的現象還會存在;也仍有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束縛教師手腳,妨礙教師的創造性,影響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這些問題可能通過課標學習和實踐逐步解決,但課標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我們需要在課標引領下,轉變理念,改進教學行為,不斷改革探索,用創造性勞動,建設充分體現本體意義特點的、開放的、豐富的、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B. 語文課程標準的性質和作用是什麼

1.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2.性質: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語文課程標準是一次重大改革;

3.作用: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性。

C.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有哪些重要的修改

下面舉一些例子來說說和過去比較,這次修訂有哪些比較突出的變化:
一是低年級識字量減少。這個減負不完全是學習負擔的減少,更是追求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激發興趣,教學生學會學習。比如小學生的識字寫字教學,過去一二年級就要求2000多字,而且「四會」。現在減少識字量,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其中會寫800。提倡「多認少寫」,不再要求「四會」。還請專家對兒童認字寫字做了專門的字頻研究,從兒童語文生活角度提出先學先寫的300個字。附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300字的字形結構簡單,重現率高,其中的大多數能成為其他字的結構成分。這些字應當作為一二年級教科書中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內容。
二是更加重視寫字教學。針對目前電腦化之後,寫字能力普遍下降,這次修訂特別加強了寫字教學的分量,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都有相關規定。明確寫上「在小學每天語文課都要求安排隨堂練習,天天練字」。
三是閱讀教學新概念。那就是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閱讀的感受,老師應加強指導,但不應當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特別是提出了這樣幾句話: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特別注重體驗與感悟,注重語感。對於課外閱讀格外重視。閱讀量也有具體要求,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
特別要提到,這次修訂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是格外關注的。9年要求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包括古代和現代的中外作品。課標列出部分中國古代的優秀詩文背誦篇目,小學到初中,136篇。其中小學背誦75篇,初中61篇。
四是寫作教學。目前有不少學校搞「提前量」,小學一二年級就布置寫作文,是不合適的。課標修訂一二年級定位為「寫話」,三年級開始是「習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強調作文教學一定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現在作文教學那種完全面向考試,只教套題作文、餡餅作文、宿構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長假大空的文風,助長文藝腔,對學生的人格成長也是有很強的負面作用的。所以這次課標修訂特別注意引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寫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D. 我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經過了幾次修訂各有什麼大的變化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註:凡是加粗字的部分,均是課程標准(修訂稿)新改動的,或增或刪,或調或整合。
第一部分 前 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教育科學理論(調換詞序)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國外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現實生活的變化,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第三學段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科書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其中800(-10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學習獨立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用音序檢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 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原10條,現7條,更緊湊)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改「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原: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800個(比原減少200個)左右會寫。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原: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原5條,現4條)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原屬第一學段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原10條,現9條)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原第3條)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原: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原8條,現6條)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刪:努力用語言打動人)(原4條,現3條)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5.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原識字、寫字中的目標,調整)(原4條,現5條)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調整,原第8條)
3.能藉助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調整)
4.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
6.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7.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8.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刪原第6條: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原11條,現8條)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刪:學寫讀書筆記)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調整:不提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原7條,現5條)
(四)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
6.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略

E. 課程大綱為什麼要不斷更新

適應新的時代。課程大綱是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課程性質、目的和任務而規定的課程內容、體系、范圍和教學要求的基本綱要。需要調整、改進、完善,以適應新的時代,所以對課標不斷進行更新修訂。這正是新課標不斷修訂的根本原因。

F. 為什麼中學語文課程每一段時期都會更改課文呢

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它的改革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關系著社會
主義現代化的建設,關系著年青一代的健康成長。中學語文新課程的改革是勢所必然的,然
而新課程改革的現狀不容樂觀,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視和關注。
關鍵詞:中學語文 新課程 改革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影響著其綜合國力。近幾年,世界許多國家
都紛紛進行教育改革,我國也把新課程改革作為教育界的重頭戲在上演著。作為基礎教育的
重要學科——中學語文,它的改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中學語文新課程的改革是一
個倍受關注的焦點。
一、 中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性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語文教育必須面向21世紀培養符合現代化建設的
人才。這必然要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
的熏陶,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也必然要求有相配套的語文新課程,否則只能夠是紙上談
兵.
然而,在我國傳統的語文教育中,教課本是語文教學的惟一,教師在教學中不是
用教材教,而是教教材,忽視了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這樣造成語文課堂是「一言堂」,教
師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把每一篇文章,每一個知識點都細說慢講地灌輸給學生。這樣降低了
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扭轉以課本作為語文教學的惟一的局面,以適應知識的飛
速增長,我們必然要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改革。為了更好地實施語文新課程改革,我國於2001
年6月頒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此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
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相應地於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公布,這
標志著我國中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正式啟動。
二、中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現狀和問題
中學語文新課程的改革是勢所必然的,有很多的優越性,然而在具體的實踐中並沒有
充分體現出來,甚至出現了不少的負面效果。長期以來,中學教學一直存在「教無壓力,學
無動力」和應試教育的現象,一定意義上影響和制約了中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培養目標
的實現。為此,我國教育部推出了新課程標准,並實施了一系列課程改革,那麼,中學語文
新課程改革的現狀是怎樣呢?這些現實狀況又反映了哪些問題呢?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對吳
川市覃巴中學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期通過該校的實踐探索,分析課程改革的現狀和問題。
(一)、從教材內容
中學語文新課程的內容更豐富。新課程增加了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和名
著導讀等內容。它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關注到了學習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
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貫徹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變革理念。 首先,在閱讀鑒賞方面,其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了解
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重要表現手法,更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
陶冶性情和涵養心靈。這樣讓學生在閱讀鑒賞的同時進行知識的梳理探究,可以更好地貫徹
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教學理念。
其次,在表達與交流方面。新課程增加了口語交際,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多角
度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通過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增強交往能力、學會傾聽、
學會尊重他人。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從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態度來看

G. 語文課程標准修訂稿的實施建議

一、教科書編寫建議
1.教科書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 教科書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 教科書要注重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
4. 教科書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5. 教科書選文要文質兼美,具有典範性,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6. 教科書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7.教科書內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瑣化,應該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8.教科書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9. 教科書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0. 教科書編寫應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設計的創新和編寫的特色。編寫語言應准確、規范。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各地區、學校都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潛在的資源,特別是人的資源因素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生成的資源因素。
3. 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鑽研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為一體的,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同時注意不同學段之間的聯系和銜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六)具體建議
1.關於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對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要貫徹多認少寫的識字教學原則,講究教學方法,以減輕學生負擔。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關於閱讀教學。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揮。
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如詞類、短語結構、句子成分、常見修辭格),(補充:三、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1、詞的分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
2、短語的結構:並列式、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補充式。
3、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4、復句(限於二重)的類型:並列復句、遞進復句、選擇復句、轉折復句、因果復句、假設復句。條件復句。
5、常見修辭格: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但不必進行系統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些知識。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3.關於寫作教學。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
第一、第二學段可從寫話、習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少寫命題作文。加強對平時練筆的指導,提倡寫日記、書信、讀書筆記等。
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4.關於口語交際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5.關於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
四、評價建議
(一)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
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應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功能。
(二)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發展的資料,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要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資料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除了分數或等級以外,還應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客觀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並提出建議。
評價設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瑣、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讓學生家長、社區機構等積極參與評價。實施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四)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語文課程評價要注意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有機聯系,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體現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以不同學段的目標為參照,抓住關鍵,突出重點。
(五)具體建議:
1.識字與寫字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准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不同的學段應有不同的側重。
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
2.閱讀
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要關注其閱讀興趣、方法與習慣,也要關注其閱讀面和閱讀量,以及選擇閱讀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朗讀、默讀的評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可從語音、語調和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評價默讀,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精讀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重視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
·略讀、瀏覽的評價。 評價略讀,重在考察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學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
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在第四學段,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古詩文閱讀的評價。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詞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3.寫作 寫作評價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例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表達是否得體恰當。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重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
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准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佔有材料的豐富性、真實性,也要考察他們獲取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等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材料。
·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要注意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級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
提倡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存留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外,還應有關於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記錄,以全面反映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4.口語交際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5.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鑽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
——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
——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能否根據佔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
——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思路和方法。對不同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恰當的評價。

H. 王崧舟2022新課標解讀

王老師認為2022版語文課標的修訂是新時代我國社會和教育發展對語文課程的要求,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第二個十年的成就與挑戰,是當今世界外國母語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王老師強調2022版語文課標主要內容為「一個核心四大板塊」,

隨著學習新課標的逐漸深入,桃源小學「學習新課標,踐行新理念」的賽課活動也拉開帷幕,相信老師們定能知行合一,將課改進行到底。

I. 課程標准依據什麼進行修訂

1.課程標准修訂的指導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的研製和修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為實現我國在戰略機遇期成功轉型的高度著眼,確定語文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認真研究外國母語課程改革的經驗和理念,從本國語文教育的傳統和現實狀況出發,明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堅持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鞏固改革成果,總結十年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針對語文教育中存在的新老問題,修訂課程目標和內容;進一步研究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和語文課程的特點,提出切合實際的課程實施舉措;從善如流,吸納來自各方面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2.課程標准修訂重點關注的若干問題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本學科中的滲透。本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有必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導向,並努力把它有機地滲透到課程的功能和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的目標和內容等方面,與學科教學盡可能水乳交融,緊密結合。 (2)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念。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教育規劃綱要還指出,要「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堅持全面發展」。 修訂工作組認為,語文課程應該將人文關懷和道德品格的教育、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的教育,融入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中。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更加豐富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促進學生在語文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思想觀念多方面和諧地發展。 修訂工作組通過研討認為,必須在語文課程中繼續堅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採用「語文素養」作為新課程的一個核心概念,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課程理念,表達了語文水平高低是學生多方面因素綜合體現的思想,語文教育必須促進學生在語文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思想觀念多方面和諧地發展,「語文能力」包含在「語文素養」之中;強調「綜合素質」和學習內容的「綜合」,在教學中努力避免過度細分、低效高耗的狀況,是和黨中央關於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各個方面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相符的,是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相符的。 (3)突出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根據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語文的特點,系統梳理並適當調整課程目標和內容,注意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5)針對語文教學和社會語言文字運用中的突出問題,增強改革力度。關於漢字教育,是這一次修訂工作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 在漢字教育中,要關注寫字的姿勢和習慣,注重書寫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和辨識正誤美醜的能力;要關注寫字過程,引導他們摒棄浮躁情緒,靜心求實,認真練習,努力提高書寫質量。 寫字教育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舉措,要抓緊抓實,持之以恆;同時,又要注意提高效率,盡可能不加重學生的負擔。在第一學段降低寫字量的要求,使課程目標更加切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求在小學階段每天安排練字的時間。 另外,還設法爭取國家語委和有關專家組的支持,在課程標准附錄中增加《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以此為寫字教學、教材編寫和教學評估等提供依據。 (6)關於課程性質的表述和課程標準的「知識內容」與「結構體例」。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沒有直接回答「語文課程是什麼」的問題,因為顧及長期以來語文教育領域里的種種習慣說法,盡可能少用新的表述,以維持穩定,減少波動。要想繞開矛盾,避免爭論,實際上在這裡面形成了許多糾結。這一次修訂需要對此有一個明確的闡述。在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有關的語文知識內容已包含在課程目標中。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標准沒有像其他一些學科的標准,分「課程目標」和「內容標准」兩個部分,而是將「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結合在一起。

J. 為什麼要改革語文教學

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語文課程標准》的實施,我能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大膽地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課堂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開放型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新要求。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首先著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目中有人的教育。以此觀點對照現在語文課堂教學,目中無「人」的現象還是存在,那種把學生當著等待灌輸的容器的「滿堂灌」、「填鴨式」且置之不論,就是那些所謂「啟發式」的課堂教學,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學生看作是活生生的有靈性的人呢?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積極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程標准為什麼需要不斷修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