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高中語文如何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高中語文如何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發布時間:2023-02-14 04:47:26

⑴ 怎樣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學習時,表面看天天在和概念和原理打交道,實際上我們是在學習有關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知識。

要想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僅靠感覺、知覺、表象是不行的,需要在感覺和知覺的基礎上,藉助於思維才能完成。

人正是因為有能夠進行思維活動的大腦,所以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間接地、概括地、更加深刻地認識世界。

1869年人們已經掌握了63種元素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當時的化學家們都在考慮,元素的性質究竟和什麼有關系?元素之間又有什麼內在聯系?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這方面的工作是傑出的。他用厚紙片做了63個方形卡片。卡片上記錄著元素的名稱、性質和原子量,又通過反復的思考最後發現: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這就是門捷列夫發現的元素周期律。根據這個規律,他把自己已經知道的63種元素排列在一張表裡,這張表就叫元素周期表。他還在表中留下空位,預言了某些未知元素的性質,還指出已測定過的元素原子量的錯誤,隨著科學的發展,以後的科學事實證實了門捷列夫的預言。

由於受到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門捷列夫沒有發現元素性質周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核電荷數(原子序數)的遞增,或者說是核外電子排列的周期性變化。但門捷列夫這個偉大的發現,還是為人類進一步揭示元素性質和物質結構之間的關系開辟了道路。

門捷列夫的這種認識,是由於沒有停留在對個別元素的認識上,而是以某一類事物的整體(63種元素)為研究對象,所以抓住了某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發現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認識,只有通過大腦思維活動才能最終實現,不然是很難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

門捷列夫在回答彼得堡小報記者的提問時說:「這個問題我大約考慮了20年,而您卻認為坐著不動,5個戈比(俄國貨幣單位)一行,5個戈比一行地寫著,突然就成了。事情並不是這樣!」「考慮了20年」,說明了長期而艱苦的思維活動在探索事物規律中的重大作用。

丹麥科學家第谷·布拉赫花了30年時間積累了行星運動的大量觀察材料,但沒有發現什麼重要的規律。而他的學生,德國的刻卜勒在第谷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終於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定理,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種認識的上升、飛躍靠什麼呢?靠的是艱苦的思維活動。牛頓從刻卜勒的三定律的引力概念中,通過思維活動又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一般人總認為牛頓是看到蘋果落地,才偶然發現這個定律的,因此,把這棵樹視為珍寶,樹倒了以後還把樹砍為若干段,妥為保管。事實上,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牛頓在多年觀察和學習的過程中,經過艱苦思考的成果。他說:「我並沒有什麼方法,只是對一些問題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思考罷了。」「我一直在思考、思考、思考……」這里,牛頓說出了他發明創造的兩條秘訣:一要繼承前人的科學成果,二要在研究中勤於思考。

可見,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如果離開了思維活動,就無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創造和發明也就成了空話。同樣,在學習活動中也不能離開思維活動,否則就無法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概念和原理也就無法建立起來。例如,在化學課上,經過一系列實驗與觀察,掌握了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很多理化性質,然後,從不同的角度,通過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去掉個別的非本質的特徵,找出它們的本質特徵,也就是決定該事物之所以成為該事物,並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有屬性:電離時所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的電解質。把這種電解質稱為「鹼」,從而確立了「鹼」的概念。

在生物課上,通過顯微鏡看到了口腔上皮細胞、洋蔥表皮細胞、蕃茄果肉細胞、草履蟲等,獲得了大量的感性認識。通過思維活動,就會進一步發現:細胞形狀雖然各式各樣,但它們基本上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以後進一步學習又知道,細胞通過分裂可以增殖,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單位,也是生物體進行新陳代謝的基本功能單位。抓住了這些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細胞的概念就初步建立起來了。

可以說,數學中的正數、負數、虛數、實數、微分、積分……,物理學中的質量、重量、速度、加速度、沸點、熔點、矢量……,化學中的化合、分解、氧化、還原、化合價、原子量、摩爾……,生物學中的同化、異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遺傳、變異、生長等等,這些概念的確立,要經歷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個性到共性,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過程,這個過程的實現,必須通過思維活動才能實現。

總之,思維活動使我們在學習活動中能繼承人類的知識,並能運用知識來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離開了思維活動,感性認識就無法上升到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也無法指導實踐活動。

正因為思維可以對現實的對象和現象做出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所以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的導言中,把思維著的心譽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怎樣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思維能力呢?

(一)把自己置身於問題之中

要使自己的思維積極活動起來,最有效的辦法是把自己置身於問題之中。當有了問題和需要解決問題時,思維才能活動起來,思維能力才可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

問題可以分為科研問題和學習問題兩類。

科研問題是為了解決社會需要的未知而提出的課題。例如,怎樣檢查癌症?癌症的原因是什麼?怎樣預防癌症?這些問題正是人類沒有解決或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也是人類急需解決的問題。

學習問題是為了解決個人未知而提出的課題。例如在地上滾動的小球,為什麼越滾越慢?為什麼水壺里會有水垢?為什麼飯後不要從事激烈的活動?

可以這么說,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就意味著問題的解決。科研問題的解決意味著發明創造的到來;學習問題的解決意味著知識由社會向個人的轉移,即知識的繼承。可見,真理的發現和繼承,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正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導致了科研的進展和學習的深入。

正因為問題在學習和科研中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學者都十分重視它。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我們的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當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於逢事問個為什麼。」愛因斯坦由於對人們經常談論而從未推敲過的時間和空間提出了疑問,經過不懈地努力,建立了相對論,用愛因斯坦的話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華羅庚教授在青年時期,不迷信權威,經過獨立思考,對蘇家駒教授的論文提出了疑問,寫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動了數學界。

可見,要想推動思維的發展,就要自覺地使自己進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去。如果認識到這個問題是社會或個人所急需解決的,即認識到問題的意義以後,會大大提高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怎樣才能把自己置身於問題之中呢?

(1)要善於自己發現問題

善於自己發現問題很重要。從1978年發表的一份科研成果報告中可以看出,美國論文的數量佔了第一,佔世界論文總數的 41.91%。形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條是美國學校鼓勵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這對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據吳健雄教授講,在中國,家長往往這樣問孩子:「你今天得了幾個A(即5分)?」在美國,家長往往是問孩子:「你今天向老師提了幾個有意義的問題?」有一個中國留學生到了美國,參加了數學競賽,獲得了好成績,信心大增。在美國的課堂氣氛下,他講話大膽,喜歡指出老師講課中的問題,他一再指出老師的問題,老師不但不生氣,反而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表示感謝,還帶領全班同學一起鼓掌,因為老師認為培養出一個能創新的學生是他的光榮。

作為一個中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都要通過思維給自己提出問題。就是在預習、上課、復習、作業、總結、課外活動時,甚至對考題的合理性,都要通過思考給自己提出問題,進行鑽研,這樣,學業才能大大長進。明代陳獻章說得好:「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在學習過程中,只要肯動腦,有些問題會自然產生。例如,因為舊知識沒有掌握好而出現問題;因為突然出現一些新概念或現成的結論,使人容易產生問題;因為出現了相近的概念,混淆不清而出現問題;當舊知識不夠用時,會出現問題;當從另一個角度重新理解同一事物時,會出現問題;當老師講的或書上寫的與自已掌握的知識發生矛盾時,也會出現問題等等。

經過思維自己發現問題,經過思維自己解決問題,這才是高級的、具有創造性的學習活動。會不會給自己提出問題,是學習有沒有進入高級階段的重要標志,正像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所說:「最重要的是自己會不會提出正確的問題。」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愛因斯坦也有精闢的見解:「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可以這么說,學習上提不出問題,意味著學習的停止;科學上提不出問題,意味著科學的止步。

(2)上課要積極考慮老師提出的問題

一個善於啟發學生思考的老師,在課上總是引出頗有趣味的問題開展教學活動。有時從舊知識中引出新問題;有時從實驗現象中引出問題;有時從生活實踐中引出問題等等。面對老師創設的問題情景,不要身在教室,心在課外,也不要採取等待的態度,消極地去聽同學的解答或老師的說明,而要主動參與討論並力求想得迅速,想得正確。由於是上課,自己想得對或錯都可以及時得到老師的肯定或糾正,這對於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不少學生學習水平低,突出表現在課堂學習效率低,課外的負擔重。原因之一是上課時自己退出了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成為思維活動的旁觀者。

當然,有的學生也想回答問題,但缺乏信心,害怕答得不對讓同學笑話,其實大可不必,作為一個中學生,在學習中答錯問題本是正常現象。答得不對,引起爭論也有利於對問題的深入探討,再說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問題,正是培養自己口頭表達能力的難得機會,不應輕易放過。

(3)敢提問,會提問

自己發現問題以後,經過獨立思考,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時怎麼辦?只有請教別人,向老師、同學、家長請教,向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強的人請教。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明明有問題,卻不敢問人,原因是虛榮心在作怪。他們怕老師和同學看不起自己,這種現象在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中比較多。在他們看來,似乎在學習中從來不提問的人,才是好學生;就是下了決心問同學和老師時,也是別人一講就懂,其實並沒真懂,只是怕別人說自己腦筋反應太慢。當然他們也就不會深入地追問,更不敢與人辯論了。

其實,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會有一定的深度,在請教別人時,別人不僅不會看不起自己,反而會另眼相待。從老師角度來講,學生有問題不敢問,就不知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什麼問題,因此,也很難給以針對性的幫助。

可以這么說:敢於提出問題,敢於暴露自己的問題,並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上的強者。

什麼叫會問呢?

首先,要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發問。敢問不等於依賴。有一位優秀生給自己規定了「五不問」:已學過的基礎知識未經復習不問,教科書或主要的參考書沒有看過不問,老師留的問題未經深入思考不問,找不到自己問題的關鍵不問,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問。

有時,有的學生去找老師請教問題,剛一問,就被老師「頂」了回來。原因很簡單,老師從他提出的問題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斷:他一沒有認真看書,二沒有認真思考。因此老師先不回答,而是讓他自己先看書,自己去思考。可以說,沒有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是沒有資格提問的。

其次,在提問過程中,也要堅持獨立思考,自己提問只是要求別人稍加啟發,或點撥一下。盧嘉錫說:「學習中總難免有些問題自己搞不懂,就要請教別人,有什麼疑難大家一起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啟發,也是一件樂事。不過還要提倡獨立思考。請教時不要把問題問透,請人在關鍵的地方點一下,然後自己思考,這樣費力些但收獲會大得多。」懂得了上述的道理,當再請教老師,老師沒有直接告訴你答案,卻讓你回去看書的某一部分內容時,你就不會反感或自卑了。直接告訴現成答案的老師,不見得是高明的老師,而能給你指出門路,讓你經過自己的思考求得答案的老師才是高明的。

第三,要認真分析自己發生問題的原因,分析自己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的原因,還要分析別人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的高明之處。這樣做,可以使自己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提高,使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從而使得以後提出的問題越來越有深度,有價值。

(二)要堅持獨立思考

有人談到學習的獨立性時說,小學階段是老師扶著走,中學階段是老師牽著走,大學階段是老師領著走。

這個看法說明了一點,在校學習期間,學習的獨立性是逐步加強的。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學習和工作就基本上要靠「自己走了」,也就是要靠自己獨立地去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獨立地去解決問題了。因此,在校學習期間,特別要注意克服依賴性,堅持獨立思考,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經過獨立思考,經過自己付出的腦力勞動,獲得真知;也只有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能力才能迅速地發展起來。在學校學習期間,有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幫助,更應當大膽地進行獨立思考,因為想得不對的話,也比較容易得到及時糾正,如果長期依賴別人,只能使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天天退化。

堅持獨立思考,才可以使思維能力發展到創造的水平。所謂創造或創造性的活動,指的是提供新的、首創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產物。科學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創造而發展起來的,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就是前人的創造。

創造或創造性活動主要依靠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的特點是新穎性和獨創性。創造性思維只有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才能形成。而接受人家思考的成果只能叫學習或模仿。思維達不到創造的水平,那就只能永遠跟在人家後頭跑。

中學生將來要肩負起把祖國建設成為世界強國的重擔,因此必須從小堅持獨立思考,將來才有可能從事創造或創造性的勞動。

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表現應當是:善於獨立地發現問題,獨立地分析問題,獨立地解決問題,還能獨立地檢查判斷學習結果的正誤。

如果能獨立地解決人家已經解決了的問題,雖然對社會沒有什麼創造性的意義,但這本身卻孕育著創造思維的才能,這種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可能促使真正的發明創造的實現。

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另一種表現應當是不盲從、不輕信、不依賴,凡事都問個為什麼,都經過自己頭腦思考明白以後再接受。在自己沒有獨立想通之前,決不輕易死記死套現成的結果。愛因斯坦的老師海因里希·韋貝爾對愛因斯坦說:「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小夥子,可是你有一個毛病,就是你什麼都不願讓任何人告訴。」在這裏海因里希·韋貝爾老師說的「毛病」,正是愛因斯坦可貴的優點——獨立思考,正是這個優點,才使得愛因斯坦取得了劃時代的發明創造。

不少學生上課時懶於思考,只等著老師講解,自己抄抄現成的結論;看書時,不善於發現問題,有時即使發現了問題,也不願意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去解決,而喜歡依賴別人的幫助;做作業時,遇困難就問同學,甚至抄同學的作業成果。這種缺乏獨立思考的學習態度,使他們陷入了學習落後的境地。

數學家趙訪熊教授說,有些學生學習效率所以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思考。古語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我們看書時要養成邊看書邊思考的習慣,有時用來思考的時間往往比看的時間還要長些。譬如說,書上常常是先有定理,然後再從頭推演出來。我們看的時候,就應當倒過來想一想:為了得出定理,先需要解決哪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又需要解決哪個問題?依此類推,步步追根,最後引出證明這個定理的方法,這樣就能更好地理解定理的關鍵所在。

堅持獨立思考,一旦學習上獲得了成功,就會進一步增強獨立思考的信心,使思維能力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三)要學點思維科學

人類在長期的實踐中,通過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對思維形式、規律和方法已經有了一些科學的總結,由於思維的復雜性,這種總結盡管還只是初步的,但它是人類社會極其寶貴的財富。繼承下這份財富,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維早日納入科學的軌道,這會使中學生的學習發生質的飛躍,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應當學習哪些內容呢?

(1)思維的基本形式

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講,應當了解什麼是概念,概念是怎麼形成的,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指的是什麼,怎樣區分相近的概念,怎樣給概念下定義,概念和語言、符號的關系是什麼等等;還應當了解什麼叫判斷,判斷的分類是什麼,如何應用等等;還應當了解什麼叫推理,什麼叫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不同類別的推理之間有什麼異同,怎樣使推理科學嚴密等等。

(2)思維的規律

所謂思維規律指的是思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此外還有辯證邏輯及辯證邏輯的思維規律,如對立統一思維規律、量變質變思維規律、否定之否定思維規律等。思維規律實質上是客觀規律在人腦中的反映,應當自覺地掌握它。

(3)思維的方法

主要指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分類、系統化、具體化、歸納、演繹等基本思維方法。

應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對於知識的掌握和知識的運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思維方法指導著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思維方法在學習中的具體表現。

思維形式、思維規律、思維方法,都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一個人只要在思維著,就離不開一定的思維形式、規律和方法,只是自己沒有自覺地意識到而已。因此,學點思維科學是很有必要的。

(四)要研究具體的思維過程

思維的形式、規律和方法總是在具體的思維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因此,也只有在具體的思維活動中才能把握它,使它成為有血有肉的具體的東西,而不是幾條抽象的規律或定義。

研究思維過程的途徑有三條:

(1)通過學習科學史來研究前人的思維過程,從中汲取營養,掌握思維的科學

在我們的課本中,前人尋找真理的曲折的思維過程被略去了,看到的只是通向成功的簡捷的思維過程,這對學習思維科學和發展思維能力有不利的一面,因為這不符合科學發展歷史的本來面貌。

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來了解形成科學成果的思維過程,有三點好處:可以學習如何科學地思維,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學習科學家百折不撓地探索和創造的精神。例如,學習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的過程,可以充分看到科學的思維方法在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也可以學到孟德爾堅持 8年搞豌豆雜交實驗的頑強精神。當然,由於時間有限,不可能研究課本上涉及的每一項科學成果的歷史,但要力求了解科學史上某些重大發現的探索過程,這對學習會有所幫助。

(2)通過上課研究思維的過程

上課時,要有意識地研究老師或同學的思維過程,具體分析他們的思維方法。

聽完課以後,可以回味一下老師是怎麼提出問題的,怎麼分析問題的,又是怎麼解決問題的,復習課時,老師的比較表是怎樣設計的,又是怎麼把知識整理成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的。總之,認真學習老師在課堂上成功的啟發、引導和講解,有助於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至於上課時同學回答問題,有的論證得頭頭是道,有的回答得非常簡捷,有的解題方法非常高明,有的反駁非常有力……面對這些科學思維的精彩之作,千萬不要輕易放過,要認真地回味一下,想想同學在思維過程中的高明之處在什麼地方,從中學習思維科學。

(3)回憶自己的思維過程,從中尋找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每個學生每天都在思維著。例如上課思考問題、討論發言、課後復習、解題、作文、考試答卷、考前復習、做實驗等等。但一般學生只滿足於完成學習任務,至於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思維形式、規律和方法,往往很少顧及。

有的學生答題簡要、清楚、無懈可擊,老師表揚一下,給個好成績也就完了。如果自己不滿足這一點,再從思維的方法上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維過程,也許會意識到這次答題成功的原因在於採用了嚴密的歸納推理或演繹推理,或是運用了比較的思維方法,經過這樣認真地分析,使自己能夠更加自覺地運用邏輯知識。

(五)不斷豐富知識,提高所掌握知識的質量

知識和能力是互相促進的關系,豐富而深刻的知識,無疑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人們常說,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如果不掌握概念,不掌握原理,那麼頭腦中就會因為缺少思維所必須的「原材料」而使思維無法進行下去。例如學習物理時,如果不掌握原理、公式、解題的思維活動,就無法進行。試想一個不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知識的人,面對有關三角形全等的證明題,怎麼能開展思維活動呢?不少學生思維能力低的原因就是基礎知識太差。澳大利亞有一位科學家說得好:「科學上成年人思維程度的發展只能達到青年時期所打基礎能夠支持的高度。」這里說的基礎,當然包括基礎知識在內。

但是也有這種情況,有的人知道的也不少,記憶力也不差,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卻很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頭腦中貯存的知識質量太差。所謂太差,一是不理解,二是不系統。因此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就無法「取用」,這必然會影響到思維能力的提高。

(六)要提高語言能力

當認識到一類事物的本質特性而形成概念時,用什麼來確定和表示呢?用詞語來表示。而用詞語所表達的概念則是「思維的細胞」。詞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並表示一定的意思,就成了句子,句子再進一步組成句群、段落和文章。人們就是依靠語言文字將獲取的各類知識保存下來。而學生又是依靠語言文字把這些保存下來的知識繼承下來的,從而使社會知識轉化為個人知識。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經驗也要依靠語言和文字,並且經常藉助它進行記憶、思維和想像,從而使智力活動成為可能。

語言直接影響到知識的貯存、流傳和繼承,關繫到思想的交流和思維的進行。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語言的。」上海復旦大學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在上海舉行的語文教學研究會上講話時說:「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的話,我的意見是第一堂先考語文,考後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這位著名數學家講的話很有道理。

當前值得重視的問題是不少中學生輕視語文,忽視語言能力的提高,聽說讀寫水平很低,這阻礙了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審題時看錯題目,閱讀和聽講效率低,解答問題時表達不清,實驗報告表達不準,不能確切表達自己的思想等等。因此,努力提高語言能力不可忽視。

總之,要想積極發展思維能力,從思想上要認識到發展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從行動上要注意做到:把自己置身於問題之中,堅持獨立思考,要學點思維科學,注意研究具體的思維過程,不斷豐富知識,提高所掌握知識的質量,以及提高語言能力等等。思想上有了認識就能提高行動的自覺性,行動跟上了,提高思維能力的願望才有可能變成現實。

⑵ 如何培養語文邏輯思維能力

語文是一門具備較強人文性的課程,高中語文教材的編選是經由眾多專家學者謹慎思考之後進行的,故教材內容、難易程度等均與高中生的認知水平、特性發展等契合。在此期間,針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予以培養,不但能夠在學生深入認知課文時提供幫助,也能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表述能力予以鍛煉。

一、通過單元教學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藉助各教學主題單元設置對應的教學模式並構建單元教學情境,從而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加以培養,讓學生可以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下對自身思維層次予以提升。還能改善學習方式,進行單元教學,幫助學生構建單元學習環境,高屋建瓴,體現知識系統的創新。

二、通過作文教學進行邏輯思維能力訓練

素質教育模式下的作文訓練,能夠較好地體現學生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必須對作文教學的既定教學目標和意義給予足夠關注,將傳統過時的作文教學方式變革更新,推動學生更好地寫作,並在寫作中將學生的思維層次提升,且與文章內容有效結合。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揮,在寫作教學中結合邏輯思維的培養,方可促使學生的作文內容條理清晰,邏輯分明。

三、通過分層教學進行邏輯思維能力訓練

高中生在學習、思維能力等層面會具有一定的差別,教師要通過教學工作對所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予以訓練提升。通過落實分層訓練與分層發展,從而促使學生在分層訓練期間察覺到自己邏輯思維中存在的不足,推動全體同學通過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來提升。

⑶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法

思維是人腦以理性形式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是人的一種認識活動。學生具有良好的 邏輯思維 能力,是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有力保證。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顯得特別重要。現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談談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幾點做法: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一)

一、結合內容,培養邏輯思維學生很多知識的掌握都是來源於教學內容,因此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較為關鍵的。我們教師結合小學數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必須要有意識、有目的。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除了應該考慮數學知識的教學目標外,還應該充分考慮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和 方法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計算”這個單元時,我除了要求學生掌握這個單元教參中所規定的知識教學目的和要求外,還定出了以下幾條在初步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和方法。1、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通過長方形、正方形、平形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教學,引導學生分組加以比較這些圖形求法的異同點,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2、培養學生概括推理能力。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在學生按照數方格的方法算出面積的基礎上,然後提問,有沒有更加簡單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抽象概括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從而很好地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總之,數學教材處處體現邏輯性,教師千萬不能基於教材的表面,只講數學知識,只有在加強基礎知識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自覺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邏輯因素,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重視過程,培養邏輯思維重視思維過程從內容方面講,要求教師做到三個注重:一是注重算理講解。如講小數加減法,教師不能只要求學生掌握的計算小數加減法的法則,而且要講清算理,讓學生知道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為什麼要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二是注重推導過程。如講圓柱的體積時,教師不僅使學生掌握圓柱的體積的計算公式,而且要講清怎樣切拼推導公式的過程,事實上講清推導過程,既有利於學生記憶公式,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三是注重數量關系分析。解應用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從而找出解題思路,所以應用題教學要注重數量關系分析,客觀上,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是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訓練和運用的過程。重視思維過程從訓練方面講,要教師讓學生除了練法則、公式的應用外,還要讓學生練思維的方法和過程。這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教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我就結合實例:哥哥有9本課外書,弟弟有5本課外書。哥哥比弟弟多幾本課外書?訓練學生如下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先想:誰與誰比,誰多誰少(哥哥與弟弟比,哥哥多弟弟少);再想:多的是由哪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跟弟弟同樣多的5本,另一部分是比弟弟多的)最後說要求問題怎麼辦?(要求哥哥比弟弟多幾本課外書?只要從哥哥的課外書本數里去掉同樣多的5本課外書,剩下的就是哥哥比弟弟多的本數)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出:先想哪個數比較多,再想比較多的數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然後從這裡面去掉和另一個數同樣多的部分,就能算出比另個數多的。這樣訓練不但學生能夠真正掌握這類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而且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

三、鼓勵質疑,培養邏輯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學生肯質疑問難,這是學生勤於思考問題的一個重要體現,勤於思考問題的習慣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的發展。教師只有鼓勵才能使學生敢於質疑問難。須知學生不敢質疑問難將嚴重影響班級學習氣氛和學生智力發展。怎樣才能使學生敢於質疑問難呢?積老師們的 經驗 ,首先教師不能扼殺學生中出現的質疑問難的好苗頭。學生敢於提問或發表意見是一個極好的苗頭,即使是錯誤的意見或者問倒老師的問題,教師都應予以重視和歡迎,然後加以適當的引導,千萬不要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學生中出現的質疑問難的好苗頭。其次,教師要抓住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我在教學和倍應用題“學校有 足球 和 排球 共30個,足球的個數是排球的4倍,足球和排球各有多少個?”(列方程解答)。大部分學生都是把排球的個數設為 進 行解答,我進行講解時,也是把排球的個數設為_。臨下課前有一個學生問:“老師,這道題把足球的個數設為_,行嗎?”學生的這種質疑,我表示極度的贊賞,對著全班同學說:“老師先要感謝這位小朋友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大家要向他學習,上課肯動腦,敢提問,大家說,這道題把足球的個數設為_,行嗎?大家課後要好好研究一下,我們下一堂課再進行講解。”總之,只要我們老師多多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就一定能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靈活性。

四、理性思考,培養邏輯思維數學具有很強的嚴密性和條理性,因此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注意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說明理由。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思考的前提。試想,一個概念不清、法則不知、公式不懂的學生是難以進行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即使是解答一道簡單的式子題,如果不掌握有關數的運演算法則,不能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也是難以求出正確結果的。所以,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應以扎實的基礎知識作前提,要教好、教活基礎知識,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好基礎知識,主要指基礎知識要教得正確、扎實,讓學生切實掌握。注意不斷提高思維的邏輯性是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思考的關鍵。邏輯思維是一種有步驟有根據有條理的思維。要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必須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例如,用比例方法解答: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在學生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可引導:(1)這道題涉及哪三種量?哪種量是一定的?(2)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麼比例關系?(3)怎麼列出比例等式進行解答?這個過程一方面表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必須做到分析清楚、判斷恰當、推理合乎邏輯,即要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只有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才有助於學生有根據有條理要思考。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要靠教師長期地科學地訓練和培養。培養和訓練首先要注意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其次,要注意分層要求、逐步培養。低年級可多採用邊讓學生操作,邊說思路或教師先說出關鍵性指導詞,然後由學生接著說的方法進行。中高年級教師講完後可逐步讓學生自己有根據有條理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並說明理由。例如,教分數連乘、除應用題時,每一步可讓學生 說說 單位“1”是誰,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數量關系是怎樣?當然,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過程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不能一下要求學生說得有條有理,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說得有條有理。但只要堅持訓練,逐步地會有較多的學生能夠進行有根據的思考和有條理地說明問題。總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樣的,只要我們教師能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善於思考學生邏輯思維發展的規律,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培養出邏輯思維能力出色的好學生。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二)

(一)概念,法則教學,必須堅持以“理”為主,以“思”為本。教學概念和法則,教師應通過直觀和實際操作,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理解其本質屬性。

如教學加法的運算定律,不僅要使學生知道結論“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三個加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弄清法則的來龍去脈,思考法則的使用條件和范圍。這樣,才能既教給學生准確知識,又使學生掌握了思維的鑰匙。

(二)計算教學,必須常問學生“是怎樣想的”,“為什麼要這樣做”。目前,小學生做的題目固然不少,但教師往往只管“對”或“錯”,不管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思維方法。如一年級學生做:“9+6=15”,有的是數小捧數出的,有的是用湊整十法口算的,也有的是死記硬背得數口歌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思維水平不一樣,認知過程和思維方法也是不同的。教師應藉此機會,通過分析、比較,讓學生口述想法和做法,從中歸納 總結 出規律性的東西。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也培養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應用題教學,必須堅持啟發分析引路,訓練思維。目前,部分教師只教給學生算式,不教給算理,把學生的思維束縛在一個固定的模式中,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對此,教師可採用改變思維方向、思維方法、轉換思維形式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同一問題用不同的提問,用新的角度、新的觀點、新的方法去解決;對同種數量關系的問題用不同的表達形式表示,抓好變式教學,把重點放在思路分析上。讓學生機械記憶,模仿做題,結果既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妨礙了學生智力的發展。

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使學生開闊思路,活躍思維。所以,我們應不失時機抓好數學教學各個環節中這一能力的培養。

淺析高中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中物理是一門嚴密的、有著公理化邏輯體系的科學理論,對於高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初中物理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這就是當前所謂初、高中物理“台階問題”的實質。高中生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再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更需要的是邏輯思維。具體到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智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這個問題上,結合具體教學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 選准教材

由於“結構的重要性”,必須要求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教學大綱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對現行物理教材進行一番加工改造,突出結構,強調對思維能力的培養。

1. 建立高中物理的整體的知識和邏輯的結構和系統;同時建立各部分(力學、熱學和分子物理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等)的子結構和子系統;以及各章、節的結構,並與學生的認知過程相適應。

2. 高中物理教學,實驗必不可少,實驗應包含在上述系統中,同時應強調通過實驗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改變傳統的認為觀察和實驗是不依賴於理論的觀點,改變那種認為實驗方法的本質是完全離開理性的體系,單純起著事實的裁判作用的觀點。

3. 例題和習題的配製應包含在上述系統中,構成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是概念的形成和問題的解決。概念不僅是學科結構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框架”的“交結點”,而且是思維的“細胞”。而問題的解決,即應用,正是結構中各部分之間聯系的建立以及結構的發展所必需經過的階段,這也就是思維的過程。統計表明,僅就高中學生而言,掌握歸納推理的水平略優於掌握演繹推理的水平。

4. 關於物理學史的 教育 ,也應從有利於培養學生 抽象思維 能力加以組織。大家知道,從物理學發展史來看,“結構”是隨著物理思想和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化而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適當地、完整地圍繞某一部分物理知識(如力學)介紹這種發展,較之分散地介紹某一部分歷史事實,更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把握教法

1. 從有利於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出發,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方向性,應該讓學生知道學習過程、思維過程、思維的形式和方法,以調動其自覺、主動性。只有自覺地遵循思維規律來進行思維,才能使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合理、論證得法,具有邏輯性,培養出深刻性的思維品質。這是一切思維品質的基礎。

2. 因材施教,開展課外活動,培養一些優秀學生,使他們不受思維定式的約束。大力培養他們的直覺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直覺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強調直覺思維是愛因斯坦科學觀的一個重要特徵。他說:“物理學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體系就能用單純的演繹法建立起來。要得到這些定律,並沒有邏輯的道路,只有通過那以對經驗共鳴的理解為依據的直覺,才能得到這些定律。”探索就得用直覺思維:整體的、跳躍的、猜測的,以知識結構為根據的直接而迅速的認識。

二、 控制過程

1. 思維的智力品質研究是有客觀指標的。我國一些心理學家,所進行的小學數學教改試驗,即運用這一套指標。詳情請見《思維發展心理學》朱智賢、林崇德著。

2. 教學過程離不開信息的傳遞,因此也是可以量化的。現代系統科學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產生式”理論,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把人的短時記憶的最小單位定為“組塊”,多大是一個組塊,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個數字、字、詞、符號、 成語 、 短語 等都可以是一個組塊。如果能仔細地將高中物理教材中必須掌握的組塊和產生式統計出來,實行控制是有可能的。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學應以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主,既是需要又是可能的;既是可以具體做到的,也是有可能進行控制和評價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寶寶智力活動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結構的核心,因而邏輯思維能力是寶寶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

邏輯思維能力在一個人一生的任何階段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寶寶發展思維能力的早期,如果爸爸媽媽注意培養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那麼這對於寶寶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人的邏輯思維發展的總趨勢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即由動作思維發展到形象思維,再依次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所以,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從小就開始發展的,要讓寶寶更聰明、更勝人一籌,從小就培養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變得相當重要了。

寶寶在這個階段,思維是依霏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寶寶只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進行思維。比如說,寶寶常常會邊玩邊想,但一旦動作停止,思維活動也就隨之停止。

這個時期的寶寶由於生理、心理發展都不完善,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往往都是從最基本、最簡單的做起。

理解數字的基本概念

爸爸媽媽在教寶寶數數時,不能操之過急,應多點耐心。讓寶寶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一邊用手摸物品,這些物品可以是木珠、碗、豆子等。因為寶寶能夠用手觸摸到物品更加能夠引起寶寶數數的興趣。

學習分類法

引導寶寶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歸為一類,可根據物體的顏色、形狀、用途等不同的標准來分類。爸爸媽媽要注意引導寶寶尋找歸類的標准,即事物的相同點。這樣也能夠使寶寶注意觀察事物的細節,增強寶寶的觀察能力。

讓寶寶了解順序的概念

順序練習有助於培養寶寶今後的閱讀能力,這也是訓練寶寶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這些順序可以是從大到小,可以是從硬到軟、從甜到淡,同樣也可以反過來排序。例如爸爸媽媽可以拿來幾個大小不同的蘋果,讓寶寶動手把蘋果按大到小排列起來:或者拿來軟硬不同的東西讓寶寶按照軟硬度來排列。

認識大群體與小群體

首先,應教給寶寶一些有關群體的名稱,例如傢具、運動、食品等,使寶寶明白,每一個群體都有一定的組成部分。同時,還應讓寶寶了解,大群體包含了許多小群體,小群體組合成了大群體。例如動物--鳥--麻雀。

建立時間概念

寶寶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其含義,對寶寶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當寶寶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後,寶寶做事也許會更規矩些。

其他適用的小方法

首先要豐富寶寶的詞彙,使他掌握一定數量的概念。

其次要激發寶寶的好奇心,鼓勵寶寶親身實踐,培養寶寶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利用游戲促進寶寶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進行分類和歸類的游戲。

進行比較動、植物或其他事物的游戲。

進行訓練理解力和創造力的游戲等。

有意識地對寶寶設疑,引起寶寶對問題的注意和思考。

採用多種形式擴大寶寶的知識面,在使寶寶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是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所進行的思考活動,是一種有條件、有步驟、有根據、漸進式的 思維方式 ,是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要重視思維過程的組織

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必須把學生組織到對所學數學內容的分析和綜合、比較和對照、抽象和概括、判斷和推理等思維的過程中來。教學中要重視下列思維過程的組織。

首先,提供感性材料,組織從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從具體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啟動,是小學生邏輯思維的顯著特徵、隨著學生對具體材料感知數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強,邏輯思維也漸次開始。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並組織好他們對感性材料從感知到抽象的活動過程,從而幫助他們建立新的概念。例如教學循環小數時,可先演算小數除法式題,使學生初步感知“除不頸。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商和余數部分,他們會發現商的小數部分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與此同時使之領會省略號所表示的意義,這樣,他們可在有效數字後面想像出若干正確的數字來。這種抽象概括過程的展開,完全依賴於“觀察----思考”過程的精密組織。

其次,指導積極遷移,推進舊知向新知轉化的過程。數學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系統地學習前人間接知識的過程,而指導學生知識的積極遷移,推進舊知向新知轉化的過程,正是學生繼承前人經驗的一條捷徑。小學數學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都潛含著共同因素,因而使它們之間有機地聯系著:挖掘這種因素,溝通其聯系,指導學生將已知遷移到未知、將新知同化到舊知,讓學生用已獲得的判斷進行推理,再獲得新的判斷,從而擴展他們的認知結構。為此,一方面在教學新知時,要注意喚起已學過的有關舊知。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要喚起“商不變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等有關舊知的重現;另一方面要為類比新知及早鋪墊。如幫助學生認識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要在教學整數、小數時就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數乘以整數、乘以小數就是……使學生在此前學習中所掌握的知識,成為“建立新的聯系的內部刺激物和推動力”。

再次,強化練習指導,促進從一般到個別的運用。學生學習數學時、了解概念,認識原理,掌握方法,不僅要經歷從個別到一般的發展過程,而且要從一般回到個別,即把一般的規律運用於解決個別的問題,這就是伴隨思維過程而發生的知識具體化的過程。因此,一要加強基本練習,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二要加強變式練習,使學生在不同的數學意境中實現知識的具體化,進而獲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三要重視練習中的比較,使學生獲得更為具體更為精確的認識;四 要加強實踐操作練習,促進學生“動作思維”。

第四,指導分類、整理,促進思維的系統化。教學中指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按照一定的標准或特點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可使學生的認識組成某種序列,形成一定的結構,結成一個整體,從而促進思維的系統化。例如出示各種類型的循環小數,讓學生自定標准進行分類,使之在學生頭腦中有個“泛化----集中”的過程,以達到思維的系統化,獲得結構性的認識。

二、要重視尋求正確思維方向的訓練

首先,指導學生認識思維的方向問題,邏輯思維具有多向性。

1.順向性。這種思維是以問題的某一條件與某一答案的聯系為基礎進行的,其方向只集中於某一個方面,對問題只尋求一種正確答案。也就是思維時直接利用已有的條件,通過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確結論的思維方法。

2.逆向性。與順向性思維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維是從問題出發,尋求與問題相關聯的條件,將只從一個方面起作用的單向聯想,變為從兩個方面起作用的雙向聯想的思維方法。

3.橫向性。這種思維是以所給的知識為中心,從局部或側面進行探索,把問題變換成另一種情況,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開闊思路。

4.散向性。這種思維,就是 發散思維 。它的思維方式與集中思維相反,是從不同的角度、方向和側面進行思考,因而產生多種的、新穎的設想和答案。

其次,指導學生尋求正確思維方向的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要使學生認識思維的方向性,更要指導學生尋求正確思維方向的科學方法。為使學生善於尋求正確的思維方向,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精心設計思維感性材料。思維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實物直觀或具體表象進行思維的材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既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師對大量的感性材料進行精心設計和巧妙安排,從而使學生順利實現由感知向抽象的轉化。例如教學質數、合數概念時,先讓學生寫出幾個大於1的自然數,在尋求其約數個數時,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後,可“發現”約數的個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只有1和本身,另一種是除1和本身外,還有其他約數,從而便引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2.依據基礎知識進行思維活動。小學數學基礎知識包括概念、公式、定義、法則等。學生依據上述知識思考問題,便可以尋求到正確的思維方向。例如有些學生不知道如何作三角形的高,怎樣尋求正確的思維方向呢?很簡單,就是先弄准什麼是三角形的高,“高的概念”明確了,作起來也就不難了。

3.聯系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舊知是思維的基礎,思維是通向新知的橋梁。由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也是尋求正確思維方向的有效途徑。聯想和類比,就是把兩種相近或相似的知識或問題進行比較,找到彼此的聯系和區別,進而對所探索的問題找到正確的答案。

4.反復訓練,培養思維的多向性。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不是靠一兩次的練習、訓練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復訓練,多次實踐才能完成。由於學生思維方向常是單一的,存在某種思維定勢,所以不僅需要反復訓練,而且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三、要重視對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

思維品質如何將直接影響著思維能力的強弱,因此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必須重視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

1.培養思維敏捷性和靈活性。教學中要充分重視教材中例題和練習中“也可這樣算”、“看誰算得快”、“怎樣算簡單就怎樣算”等提示,指導學生通過聯想和類比,拓寬思路,選擇最佳思路,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2.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教學中注意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可以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例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啟發學生聯想起倍數應用題,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啟發學生聯想起分數應用題……這樣可以調整和完善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從幾倍的“幾”到幾分之幾的“幾”,到百分之幾的“幾”,從而使之連成一個整體,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廣闊性,也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學中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藉助形象思維的參與,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例如教材例題中前面的多是為學習新知起指導、鋪墊作用的,後面的則是為已獲得的知識起鞏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對前面例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對原理理解清楚,對後面例題教學則應側重於實踐,即采勸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養他們思維的獨立性。

教學中要重視從直觀形象入手,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獲取多方面感性認識,並藉助於形象思維的參與,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思維的發展,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猜你喜歡:

1.5道邏輯思維題推薦

2.21種提高思維能力的方法

3.學生如何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

4. 面試 中邏輯思維題解答技巧

5.邏輯思維從幾歲開始學

6.高中進行物理解題 思維訓練 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如何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