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教師談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

小學語文教師談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14 16:17:53

㈠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新精神,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最緊迫、最困難的任務。
一、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需要創新型的教師。
進行創新教學,關鍵要有創新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榜樣,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及創造精神,能為學生的創造行為提供示範,並滲透到一切教學活動中。心理學認為:只有教師本人是創新型的,他才發現、重視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那麼,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
教師創新意識的確立,是一場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涉及到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學觀等諸多方面。創新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愛,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而且是兒童身心發展,生命成長的原動力,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整合力量。過去,我們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改變人,而今我們更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影響人。愛的教育是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教師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發學生生命的激情,使兒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溫暖和學習的價值。在愛的陽光下,消除一切煩惱、困惑、膽怯、浮躁,引發內心深處的天真無邪的本性,從而誘發創造的潛能。
創新教育也是一種「活」的教育。現在學校里的規矩很多,課堂上的規矩更多。如:發言必先舉手,老師同意方能開口;發言必站立,老師不發話,學生不得坐下;不許在老師講話時插話,否則視為不敬;坐則要昂首挺胸,雙手放膝,兩眼平視等等如此之多的規矩,思想上的條條框框必然束縛兒童的思維,窒息兒童的創新精神。當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發言眾口一辭,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編造假話,哄騙家長和老師,使有識之士深感憂慮和擔心。我們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任想像馳騁,任感情激盪,任思路放縱,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是探索、求異精神,這種精神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以次影響學生,還表現在對教學的藝術境界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創新過程肯定會遇到挫折,遇到挑剔諷刺的打擊,也會遇到來自內心的惰性、慣性、以及懦弱和動搖的阻撓,因此,教師還必須具有穩定性和創新人格。我國著名創造教育家段繼揚對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後認為,各類創造人格的共同特徵是:興趣廣泛,求知慾強;思維靈活,反應敏捷,聯想豐富,語言流暢;勤奮熱情,專心致志;觀察敏銳,思辯精密;勇於進取,渴求發現;堅定自信,執著追求;堅韌自製,不辭勞苦;獨立性強,從眾性少;獻身事業,服務社會。
教師具有創新性人格,不僅是其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可靠保證和有力支撐,而且對學生的人格影響至深至遠,甚至終身不可磨滅。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除了具有以上「共性」外,還應研究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
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從娃娃做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小學語文上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因此,也特別需要創新型教師。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採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既然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沃土,那麼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大的方面說,要更新觀念,首先,正如修訂後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一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二要在課堂教學中還學生一個民主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1、憑借課文中的創造性因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我在執教《麥哨》一文時問學生:假如這么美的草地就在你們的面前,你們最想做的是什麼?有的學生說在草地上打兩個滾,有的學生說翻兩個跟頭,還有的學生說想躺在草地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多麼天真、多麼幼稚而又可愛的想法!比如,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引導學生討論,圓明園要不要重修,為什麼?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滲透科學思想方法,啟蒙教育的課文,比如,《兩個錢球同時著地》中體現的實踐的觀點;《條條道路通羅馬》中體現了實事求是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尤應如此。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因此,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語文教學還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學習」值得我們重視。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與發現,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潛心讀書、獨立思考的環節,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對學生的獨立見解應熱情鼓勵,對有價值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堅持下去,學生定會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激發想像,培養思維的連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可啟發學生再造想像,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對於留有想像空間的課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比如學了《橋》讓學生說說,你們最想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學了《新型玻璃》讓學生說說,你們還想發明什麼樣的玻璃?讀了《坐井觀天》讓學生現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怎麼想,怎麼做了?這樣在仿寫實踐中展開現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現象力。
現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往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開展。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一切方面,特別在發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更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據小學生愛想像,尤愛幻想的特點,引導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具體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學生從形象入手,觸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啟動思維,促進聯想,開拓創造的空間,發覺創新的精神。兒童在課堂上充滿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徵,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前蘇聯審美教育專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說:這不是單純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評價,而是活躍的直接感情,這種感情化成為嚮往……轉化成為創造。

㈡ 小學語文如何做到教育創新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在理念和教學形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前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上,語文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創新,充分利用教學實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才能更好的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才能真正推進素質教育健康發展。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慾望。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烏鴉喝水》這樣的課文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這樣的啟發性問題:如果你遇到司馬光這樣的情況,該怎樣辦?你能幫烏鴉想出別的辦法嗎?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是在討論中受到了鍛煉。對於所有不同意見,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合理的則給予表揚。

二、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後天的經常訓練而形成的。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無論是生字新詞的學習,還是課文的閱讀,或是進行寫作訓練、口語交際,在教學內容上都是豐富多樣的,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創設創新教育情景,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在設計日常語文課堂教學環節上,教師可以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

三、挖掘創新因素,發展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對創造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維,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的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在小語教學中,應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新穎性、獨特性、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四、提倡大膽質疑,發掘創新潛力

小語教材中的有些內容,學生似乎一看就懂,處於無疑的境地,也就失去了再去研究學習的興趣。所以為了讓學生能積極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學習任務,在這些內容的處理上,教師要注意於淺處深問,於無疑處激疑,引導學生探討課文的思想,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激勵學生思維,撞開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閥,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五、開展語文活動,提升創新實踐

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製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於思考、大膽創新,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

㈢ 再談如何改革與創新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方式

一、小學語文考試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評價往往用行為目標作為判斷的依據,而行為目標是結果取向的,它重視的是學習結束後的成就,而忽略學習的過程」。過去,所追求的終結性評價,只關注學生學習結束後考試所得的成績,而忽視學習的經過。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通俗地說就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包括書寫)的能力,即運用母語交際的能力。

聽和說,無法筆試;讀和寫,可以用考試來反映,但很有限。比如「寫」,可以用筆試反映,如書寫是否工整整潔,作文的能力等等。但是,就一篇作文、一次考試,能夠反映學生一學期來所有的書面表達能力嗎?顯然不科學。既然考試不能全面反映語文素養,那麼就不能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全部,應該把形成性評價(口試、面試、成長記錄等)、定性評價(觀察描述、評語等)與終結性評價、定量評價結合起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的態度、情感、能力等,力爭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語文學業成績。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可以成為考查、評價學生語文學業成績的主要場所,觀察、訪談、開展活動等就成了考查、評價學生語文學業成績的主要方式。

學生的傾聽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默讀速度、閱讀興趣、閱讀量、閱讀面、綜合性學習、方法習慣、情感態度等重要的語文素養,只有通過平時的觀察、訪談、開展活動、面試等,才能得比較到客觀、准確的反映。這樣的考試評價才能有效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傳統教學中的評價活動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學生對學生、學生自我、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等。今天的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評價時,依然沒有留給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時空,導致被評價者——學生對於評價結果大多處於不得不接受的被動狀態。這種教學評價主體單一,教師明顯處於主體地位。比如在作文教學中,一篇作文教師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從字詞到句段,從布局到謀篇,認真批閱。遺憾的是教師的辛苦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因為發下作文本,大多數學生只在乎得分,很少有學生對老師所批改的內容進行研讀、思索。這樣的評價過程事倍而功半,學生的作文水平、評價鑒賞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二、創新試卷結果的處理

每次測試閱卷後,對每個學生的分數改變以往一錘定音的做法。先讓學生把做錯的題重做一遍,如果重做對了,說明學生對知識已經掌握了,照樣給學生分數,即在原得分的基礎上加上重做的得分,並把兩項得分之和作為學生的最後得分。通過考試重做得分,淡化了學生的分數概念,使學生明白分數不是唯一的目的,掌握語文知識才是最重要的;通過考試重做得分,融洽了師生關系,使學生認識到考試並不是老師要為難他們;通過考試重做得分的深入,老師可以准確掌握每個學生對某一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考試重做得分的深入,使學生認識到養成認真、細心等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在具體操作中,應當靈活運用,如果每次都允許學生重做得分,那樣學生容易對重做產生依賴思想,容易搞成重復考試,所以每學期或每學年也適當安排不允許重做考試,使學生明白錯了並不是每次都有機會的糾正,培養學生珍惜機會、認真學習和認真做事的習慣。此外,對成績較好的學生一般不允許重做得分,或重做只得一半分。這樣,考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既有利於中、差水平學生的進步,也有利於優秀學生的發展。

㈣ 當前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的評價

1、精簡評價語言

評價語言的精簡性,就是將那些需要學生進行改正或者發揚的重點進行明確,使學生找到評價語言中的重點,語言要具有準確性與針對性。評價語言的精簡,不是要求教師一味地肯定學生或者一味的否定學生,要利用積極的詞彙與語言去說出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糾正。

2、融入感情因素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場有效溝通,教師與學生不僅在關於語文知識的方面進行交流,更在情感層次進行溝通。教師的評價語言應當融合老師本身的真情與實感,教師用真情實感去對待學生,學生的情感因素才會被調動起來,更好地參與到語文課堂活動當中。

3、融入激勵因素

一味的否定評價會使學生找不到自我,不能夠正確建立學習的信心,更找不到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鼓勵性的評價語言為主,鼓勵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

4、提高教師評價

不僅要關注學生現在的學習情況,更要與學生之前的學習能力進行對比,發現學生的進步,將學生的進步作為教師評價的主要依據。這樣,教師評價的質量會得到飛躍式的提高,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評價中找到自己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具有縱向比較性質的教師評價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評。

5、促進學生自評

所謂自評,就是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這對於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有直接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授課後,要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自我評價,對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及自己學習的知識、語文能力的提高進行全面的思考。

一旦發現自身的不足,要進行及時地改正,詢問同學,請教老師,將課堂上所缺失的知識彌補回來。學生的自主有利於學生更加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與現狀。


㈤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創新教育

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為特徵的傳統的基礎教育,對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夠重視。我國的中學生可以在國際各類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而我國的科學家卻一次也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我們缺乏創造型人才,實際上是與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密切相關的。也有專家認為,我國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壓抑了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導致了我們不能培養出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創新的世紀。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呼喚著具有高素質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面對新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面對知識經濟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就顯得格外重要。 那麼什麼是創新呢?創新既包括事物發展的過程又包括事物發展的結果,包括新的發現發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學說與技術,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過創新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實現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創新教育。所以創新教育就是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不僅要授之以"魚",而是要授之以"漁",理加要導之以"創"。它是要在全面優良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迸出智慧的火花。從這種意義上講,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具體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教育思想。在這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說,創新教育也就是根據創新原理,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重在學生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創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在價值觀取向堅持以未來理想與成功為價值的"明天"教育價值觀,它不以"重復過去"為已任,旨在人文本質上創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創新教育是一種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與情商和諧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強調人格發展的獨立品質。創新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它屬於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而創新教育核心是創新教學。創新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型教學。同時創新教學他有自己區別以其它教學的特點。首先是創新教學是注重開發學生智力的教學,其次創新教學是多樣化的教學,再次創新教學是開放型的教學,區別於其它傳統的教學方法,同時創新教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最後創新教學強調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創新教學的體現依託於語文課堂來實現。處於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創新教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充滿創新,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語文作為一門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一方面是人們交際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我國豐富的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它關系著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增強,關系著民族興衰的命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創新人才能,培養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語文教學要加強創新素質教育,必需要立足於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針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我認為語文教學應順應時代的需要,關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激發創造興趣,鼓勵創新精神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學習如果沒有學習的願望與興趣,那麼我們的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沒有求知慾,就沒有學習。因此,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創造的火花。要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強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獲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慾望。例如在講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時,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導下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時,我又精心設計了這樣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果你是這只小燕子,你會怎麼做?學生回答說也會像小燕子一樣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接著又問:那你還能幫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園,看看冬瓜和茄子還有什麼不同這處?話音剛落同學們七嘴八舌,爭辯激烈,通過孩子們仔細觀察與發現,他們還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狀、顏色、開花的樣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種子大、茄子的種子小等諸多不同之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是在這種熱烈討論中受到了鍛煉。而作為教師的我在為孩子們感到高興的同時,更為學生的具有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而感到驚嘆。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發現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自己走進課文,自己去捕捉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找到自己想要的。通過相互的交流,創造性地學習課文,這樣學生心情舒暢,課堂上學生敢於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增進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看電視》這篇課文時,在上課之初我覺得要想讓一年級的學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家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這種情感是比較難的。誰知上課之初我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文後自己質疑時,一個學生竟能准確地抓住「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怪」這一名時行提問,這時我感覺找到了突破點,我就對學生說:「就這一名話在小組內討論,找到家人看電視的「奇怪」所在?我的話音剛落,學生積極行動,在小組內一邊找一邊討論。最後學生把奶奶、爸爸、我們看電視的「奇怪」定義為對家人的一種關愛。我順勢引導學生:「正因為有了這種愛,才有了家人看電視的奇怪,而這種奇怪是因為……,正因為有了這種奇怪,所以家人才能……,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向課文中的主人公學習對家人的這種……。我留下了讓學生思索與解答的空間,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與見解,孩子們發表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回答,同是也明白了課文通過奇怪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一堂很平淡的語文課因注入了創新的方法,調動了學生新的思想意識,同時也給我以後的語文教學帶來了諸多啟發。教學中不僅要激發求知慾和興趣,還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在上課時讓學生發表見解,多顯示思維活動的過程,思維過程的展現與評議可以打破傳統封閉型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思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想到的?「你為什麼會這樣想」?"或者問"你的思路卡在哪裡了?「你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以充分展示思維過程,從而不斷地排除障礙,克服思維定勢,理順思路,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創造能力。積極鼓勵學生的自辟蹊徑的做法,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使學生的頭腦中會經常閃現出創造的火花。二、鼓勵創新,同中求異同中求異,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語文學習雖然也要求相同,如識字、閱讀、作文、聽話、說話都有一些統一要求,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因為無論是吸收還是表達,都與個體的基礎、閱歷、情感密切相關,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特徵,這種個性特徵,決定了語文學習充滿了創新精神。教學中,運用"同中求異"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因此,教學不應求同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強調在課堂中進行多元化思維訓練,多元化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思維形式,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別人的見解,各抒己見。例我在執教《稱象》一文時問學生:還有沒有更好的稱象的辦法?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一個學生說,稱石頭太麻煩了,可以讓隨行官員一個個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畫線的地方,稱稱每個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多麼與眾不同而又切實可行的辦法!多麼可喜的求異思維的火花!如此種種,比如,讀了《烏鴉喝水》問學生:烏鴉還會用什麼方法喝到水?孩子們們討論積極,還想出了其它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把瓶子放倒喝、可以找一根吸管喝等」。但有一個小男孩站起來卻說:「烏鴉就算了是放進了小石子,也有可能還是喝不到水」。他的話音剛落,其它孩子就轟堂大笑,剛才的那位學生則漲紅了臉,就連我心裡也是緊張了一下。但我想他這樣說肯定有自己的道理,所以就讓其它的學生安靜下來,聽他說說自己的理由。這位學生說:「我回家做了實驗,如果瓶子里的水少於三分之二時,就是把石頭放進去烏鴉也喝不到水」。聽了這位學生的的話其它孩子也陷入了沉思中,我靈機一動找來剛才做試驗的器材,讓那位學生上台給大家演示了他自己的實驗,結果就像他說的那樣,這時其它的學生出給予他熱烈的掌聲。看著孩子臉上稚嫩的笑容,我也為他對於學習的執著而感動。通過創新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不但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也在學生稚嫩的心靈中種下創新學習的種子。在創新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還要正確引導學生的創新逆向思維,一些學生由於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雲亦雲",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新見解,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的進行探索,樹立新思維,創立新形象,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可以從正面去思考,也可以從反面去設想。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例如學習一些成語,強調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較固定,但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對付老虎,保全性命,難能可貴,這同時也體現了「狐」的聰明而「虎」的愚蠢。由此可見,語文創新教學中的逆向思維可以是隨處可見,就看我們的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學習,讓學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學生形成獨特的創新思維個性。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鼓勵學生大膽幻想,以幻想目標激勵學生,然後啟發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架設通向幻想目標的橋梁。杜威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的每一項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事物的未來大膽地幻想是創新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史上的許多事物的過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未來大膽進行幻想,並以此幻想目標為導向,激勵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幻想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增進創新技能。例如在教《地球爺爺的手》這篇課文時,結尾有這樣一句話:地球爺爺的話剛說完,從樹上又落下幾個又大又紅的桃子「。這句話是對全文的總結,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了地心引力的作用,但同時也給學生提出了新的問題所在。這時教師可抓住詞句,引導學生想像:地心引力的作用還可以體現在那些方面?如果沒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在什麼地方才不會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去想像,去查找資料。有時,教師要善於利用"空白點",引發學生"補想",培養學生的合理想像能力。例如《豐碑》一文寫到當將軍得知凍死就是他要找的軍需處長時,將軍庄嚴地敬了一個軍禮。其它的就沒有再進行描述?課文沒有敘述,教師可抓住這一 "空白",讓學生想像這個軍禮所要表達的內容。學生從環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開想像,深切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偉大和將軍對他的敬佩之情,而這個創新點則更多的要學生結合課文去尋找,發現。在語文學習中,展開想像的方法方式可以有很多,還可以抓住結尾,引導續想。有些課文的結尾猶盡而意未了,餘音不絕,耐人尋味。教師可抓住結尾循著文路展開合理想像。或是抓住課文"假想"成分,引導推想。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課文《做井觀天》後,有這樣一個課後問題,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後,會說些什麼?帶著這個問題結合它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寫。在其後的課堂交流中,學生創造性地寫出了青蛙會向小鳥道歉、或者會感嘆天的無邊無際、更或者會羞愧地再跳到井裡等。答案有很多種,但是每一種都是孩子們自己思維的體現。有些課文的體裁是科學小品文,蘊含著創造思維培養的許多因素和良機,教者可根據體裁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展開科學而合理的推理。如一年級有一篇課文叫〈蘭蘭過橋〉,課文中通過蘭蘭過的橋給我們展示了蘭蘭的爺爺設計的幾中新形的橋。在學習完課文後,我針對課文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位橋梁設計師,你會給大家設計什麼樣的橋呢?帶著這一問題我讓學生回家設計橋梁圖形,並在第二天上課時,讓每個學生向大家展示自己所設計的橋。雖然有些畫畫的並不美,有些想法也很幼稚,但其中涌動的是學生創新性的思維和他們這個年齡對末來橋的一些想像。小學語文課本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課文,蘊含著培養創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機,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因素,把握培養良機,引導主體參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動態語文學習的創新性小學語文新課程計劃明確規定:「課程包括學科、活動兩部分」,「活動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同學科相輔相成」。因此,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製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於思考、大膽創新,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例如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使他們都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動課上,還將和課本上所學的內容緊密聯系,使其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學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等這種類型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在活動課上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的。他們根據課文的內容自己想像,任意發揮,自由表演,往往在表演中會發現課本中難以找到的體會與想法。而作為我們教師對參加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對表演獨特、新穎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通過此項活動,把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受到了各種鍛煉,提高了各種能力,為以後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之,創新教育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更應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同時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想法。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改革,使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學創新教育能適應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㈥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㈦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新課程像那清新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課程那嶄新的理念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教師的心田。然而,我們如何把新的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真正轉變角色,改變舊的教學方式呢?
1 樹立大語文觀,尋找規律,讓學生在識字中體驗快樂
我認為,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亮,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具體體現。然而如何體現呢?方法很關鍵。如:識字教學伊始時,我不是就字教學,而是向學生介紹了漢字的造字法(象形、會意、形聲)。待學生掌握之後,我便利用字的音形義教學。如教學「早、星、晨、春、陽、晚」,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它們的秘密,發現它們的共同點,知道這些字都是與太陽「日」有關聯的,揭示構字的規律,培養識字的能力,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於識字,進而主動識字舉一反三,在學習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教學象形字時,如火、山、石、木等字,可以在教師地指導下,圖與字、物與字結合,知道這種模擬事物的樣子造出來的字就是象形字,讓學生在學習識記規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識記,引導學生學會識字。
對於會意字的教學,教師可幫助學生揭示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編一些琅琅上口的兒歌,如「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從中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自己學會學習同類別的字。
對於形近、音近的字,可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區分、辨別,抓住異同點,巧記,活記。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在比較中達到深層認識和的鞏固。在教學中,我還鼓勵學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進行自主性識字和創造性識字。如識「影」字,有學生自編順口溜識記:「紅日高高掛,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兒,那是它的影。」識「熊」字,學生自編故事幫助識記:「黑熊能幹有「能」字,有四個爪子是四點底」
形聲字的教學,學生更是興趣盎然,他們學會了利用形、聲來識記生字,如:「清」學生會說:這個「清」大多是指水所以三點水,因為有青字所以讀「qing」。這樣一來,不僅字音掌握了,也能區別同音字。理解好字義。
2 創設平台,提前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成功
6歲的兒童走進小學校,他們像幼嫩的牙兒,需要成人的關愛、呵護和引導。就識字而言,說句心裡話,如果讓我一節課記住七八個生字,我也會有困難的。怎麼辦呢?我想到了家長,想到了預習,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學完漢語拼音之後我就每天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盡可能地發動廣大家長積極參與,充分調動家長群的力量,每天在家庭中開展15分鍾的「父母伴我天天讀」活動,把識字閱讀發展到每個家庭,使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漸養成好學、勤讀的好習慣,這種做法給新課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堅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教師實施新課程教學基本技能。在新課堂教學中我不僅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本學習知識,還指導學生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進行識字,堅持大語文教育觀,突破過去封閉的課堂和單一的課本,讓孩子們走進生活,走入社會,使學生在母語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下進行識字。如我讓學生用本子自做一個「認字樂園」,鼓勵學生去認身邊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各種商標、牌匾、廣告牌、報紙,並盡可能地把能剪下的字貼在「識字樂園」上。每天語文課上給學生展示交流的機會,開展有意義的課前「1分鍾識字擂台賽」,並用激勵語言讓學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勵中增加識字的樂趣,增強識字的濃趣,積極主動地去識字,變識字為快樂。
3 藉助課件創設情境,探究課文難點、重點
低年級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然而實驗教材課文中有許多情境是無法直接進入的。我就利用課件演示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親自感受,突破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例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課,課文結尾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花生哪去了?有的學生說:「讓鼴鼠摘走了」,有的學生說:「讓別的小動物拿走了」等等,正當學生一籌莫展的時候我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了解到原來花生是長在地里的。並不是誰拿走的。學生會一下子明白了學習的難點。然後我讓學生試著續編故事結尾。讓學生把這一環節內容加里去,重新梳理課文的內容。這樣訓練既可以給突破教學難點也學生創造極大的說話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說,都能聽,都能評,提高每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 引導想像,調動創新
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氣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所以,語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想像,調動創新。例如:《小熊住山洞》一課,課文結尾沒有寫出小動物們會說寫什麼,我就讓學生想像續編不同的結尾加在課文的最後一自然,使孩子們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想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新課程需要新課堂,新課堂需要新教法。只要採取多種方法和渠道,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可以從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會自覺地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把握住生活中每一個學習語文的機會,達到較好的語文學習目的和學好語文的效果,就能促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課程的改革為對小學語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追求自主創新、自由合作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要讓學生全方面都得到發展。許多教師也會受以往教育教學的觀點和模式的影響,在教育教學的課堂過程中只重視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從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課堂過程中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課堂中也只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形成了一種獨角戲的場景。這樣不利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也讓學生各方面能力受到限制,讓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從而教師也不會讓學生利用有效的資源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那麼,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過程中怎樣創新教學課堂。
一、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天堂,只要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是終身受益的。習慣的養成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就要創造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課堂。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者游戲都運用到教學課堂中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在樂趣的驅動下學生自然而然的走進了語文教學課堂中去。在語文教學課堂的過程中,不管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不管學生是否在能力上得到鍛煉,不管學生在情感上得到提升,不管學生是否在綜合素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這些都是需要學生靠自主學習而得來的,任何人都取代不了學生。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利用不同的身份參與到學生學習當中去,在學習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中的奧秘,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會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還學會了與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懂得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養成。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的差異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個性的發展,也要教師看到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此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的差異,還要讓這些差異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還要讓每一位學生能夠在教學課堂中有發揮自己長處和優勢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還可以給自己制定不一樣的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例如,低年級學生就可以制定一個星期要學多少個生字詞,或者自己認為用什麼方式能夠背誦和默寫這些古詩。教師的方法並不適合所有的學生,應當讓學生對自己學習的方式進行選擇,達到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效果。
三、教師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果想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課堂中來以及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教師就需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拉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課堂中好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課堂上不在是讓學生被迫的接受知識,教師要好好利用自己的身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為學生創造許多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是比較開放的,但是有些教師就會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學習的方法強加給學生,使學生真正的在學生上被迫的接受知識,這樣對學生是不利的學生對於被迫學到的知識會容易產生遺忘的。教師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師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可以很快的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學習上只要學生願意去學,那就是一件好的事情,也會加強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記憶力。教師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還可以採用分身進入學生的學習中去,深入去了解學生在哪方面的知識點是比較落後的,這樣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進行鞏固,另外當學生面臨一些疑難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能幫助學生解決,而是交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對於一個問題有多種思路的時候,教師也只是指點一下,讓學生慢慢的脫離對教師的依賴性。因此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一名組織者的身份,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課堂教學活動。
四、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給予學生鼓勵
前面提到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並且不斷地鼓勵學生個體差異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很好的得到發展,教師在教學課堂中適當的運用鼓勵的方式來激勵學生是非常有幫助的,還能帶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來對每位學生進行要求和鼓勵,而不是全部運用統一的要求和鼓勵的方式,這樣讓學生產生不了很大的興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對於同一個問題學生也許會有多種的解答方法,此時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鼓勵,還要教會學生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的鼓勵和學生之間的互評都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樣讓學生知道怎樣去評價一個人,還大大提升了學生對教學課堂的熱愛,提升了教學課堂的效率。
總之,新課標中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課堂,就是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學會運用多種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多為「填鴨式」教學,在認識到此方式的弊端時,我國開始積極實行新課改政策,力圖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但是課堂實踐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缺乏激情,甚至冷漠,所以我們有必要及時改進一些教學方式。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學科特點
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講課過程中將語文課文分析的非常透徹,講解更是詳盡得當,從生字詞到修辭手法,再到文章分段,細致入微。但同時很多語文老師也因此對語文教學的理解較為狹隘,只是很努力地講解書中內容,沒能走出書本,樹立一個大語文的觀念。有的老師則將語文課堂無限拓展,努力開闊學生視野,但沒能把握好度,將語文課上成大雜燴課堂。
2、重形式輕實效
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都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各種方式層出不窮,教學形式更是變化多端。我們在諸多的語文教學公開課中不難發現,很多老師採用的創新方式都是站在老師的角度進行的,更是目的導向性十分明確,完全是著眼於課堂需要,僅僅為達到讓聽課老師眼前一新的目的,實際的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不免有「重形式輕實效」的嫌疑。比如,在很多課堂中出現的猜字謎、你來表演我來猜、連線游戲等一系列的創新游戲做法,的確很有新意,也確實活躍了課堂氣氛,但細想之下不難發現,對於人數較少的班級的教學的確有一定效果,然而對於更多的課堂來說,只是少數幾個積極學生參與游戲,其他大部分學生當聽眾而已。
3、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缺乏主動性
在升學率的壓力下,我國目前的小學生課堂也深受其影響,填鴨式教育盛行,以結果為導向的功利性教學方式比比皆是。在課堂中經常是老師是主導,而學生只是應付性的聽課,最後機械性的記憶所學知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而且互動時老師的主導性過強,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多老師的課堂提問環節都是採用「對不對」、「好不好」等類似問題,而且一環套一環,根本就沒有給學生思考空間。如此的互動對於學生知識的增長尤其是學生能力的培養並沒有實質性的好處。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小學語文在學生的基礎性學習中舉足輕重,在時代不斷發展、知識爆炸的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進步。創新時既不能只顧形式新穎,而設計出一些空有花架子,對學生學習並無實際意義的教學方法,也不能脫離語文教學本來的目的進行創新。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提高教學能力、根據學習內容來選擇課堂方式、積極營造互動民主的課堂氛圍,踏實嚴謹、兢兢業業、淡泊名利,真正實現在教學方式上的創新,真正在一線語文教學工作中收獲碩果。
1、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求知慾。與此同時,應當進一步創新教學方式,而教學的主體必然是教師,因此一個教師能力的提升將對整個教學課堂的創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底蘊及教育理論
作為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應當具備較為深厚的專業知識底蘊,這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必備基礎,只有專業知識足夠扎實,才能在實際教學中駕輕就熟;而且,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對教育理論諳熟,教育理論是在諸多前輩的教學課堂中總結出來的,必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在沒有掌握教育理論下的課堂教學將會是盲目、隨意的,甚至會出現十分錯誤的做法。運用相應的理論加之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逐步總結出更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和理論。
(2)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和熟練的技術
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面一定要廣,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人文知識以及現代教育的技術知識。一方面學校中很多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關聯性、相輔相成的。而語文又是一個十分基礎的學科,是理解很多其他知識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旁徵博引,極大豐富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在電子產品的陪伴下成長的,他們會更傾向於接受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運用現代科技發展下的各種課堂設備,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中的圖片、文字、聲音、影像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具象化的了解,提高課堂新穎度及教學效率。
2、營造互動民主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傳授知識的一方,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一方。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重要性,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生營造一個互動民主的課堂。小學正是學生想像力豐富,思維極其活躍的時期,但同時也是學生極其受老師影響的階段,因此,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氛圍,充分發揮每個學生本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壓抑學生天性顯得十分重要。
教師一定要明確在日常課堂中教學時形成一種平等的對話方式。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特別是語文這樣具有發散性,很多問題沒有唯一答案的學科,老師更是要充分利用學科特點,給學生足夠的展示機會,藉此了解每個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3、以學習內容來選擇課堂方式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此學科的獨特特點,樹立大語文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將語文課本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繫到一起,還可以涉及到其他學科、社會等諸多方面,將封閉的語文課本的知識走出來,走向融合,豐富語文課堂內容。同時,結合語文課堂聽說讀寫的特點,不同的學習內容採用不一樣的講課方式,為學生創造一些展示、學習的機會。採用多重的講課方式利於授課內容的推進,而且便於學生接受,不易使其產生厭學心理。
比如在學習語文書上的生字詞時,耐心地講授每個字的結構,漢字很多是象形文字,詳細講解利於學生記憶而且能引起學生興趣,達到更加牢固的記憶效果;在學習組詞時可以組織比賽、游戲等活動,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願意去學習、去表達;在學習書本中的課文時,可以盡量的讓學生先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要在學習文章之初就固化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全班都千篇一律。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為學生們創新提供條件,插上創新的翅膀在語文的世界翱翔。
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特點,在班級里讓學生輪流製作黑板報、開展各類知識競賽,拓寬學生視野,同時充分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閃光點。在豐富多樣的課上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全方面素質。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妙在啟發、貴在得法。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是完全適合任何學生和課堂的,但在新時代的發展下,我們極為基礎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亟待創新以適應現代學生發展的需要。相信我們在充分認識到目前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改進,定能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綜合素質能力的廣闊天地。
參考文獻:
[1]濮坤.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時間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05).
[2]朱喜蘭,張彥順.小學語文教學特點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

㈧ 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

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開發學生的 創新思維 ,不僅關繫到教學的質量,而且關繫到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培養。那麼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呢?一起來跟我了解下吧。

1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

一、提高學生對於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

學生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態度和重視程度是直接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夠重視,那麼即使教師再努力也沒有太大效果,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於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在問題的設置方面積極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散和培養創新思維,對於表現積極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支持。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提高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只有當學生自身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足夠的重視,才可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完 成語 文教學任務,而且也可以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機會,讓學生在接受語文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例如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讓學生自由分組來對 文章 中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豐富角色的內容,不局限於文章所展現的人物角色。每個小組在扮演角色展示之後可以進行全班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對於這些角色和文章的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這個過程也是讓學生發揮創新思維的過程,學生在思考扮演角色的時候就在不斷創新和研究,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可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和學生創新思維的提高。

三、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 方法 ,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

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 學習方法 ,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 教學方法 ,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 思維方式 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 語文學習 中培養創造能力

我在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讀畫畫;碰上詩歌,就讓他們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話和情節曲折的 故事 ,就讓學生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發展了自身的語言,激發了 想像力 和創造力。我原來喜歡採用問答式教學方法,但是使用過分了也不好。每個詞語怎麼解釋,每個 句子 怎樣理解,每個段落怎麼朗讀,全都由教師提問學生作答。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現在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一方面我重視讀書思考的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

五、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 日記 的習慣。有的同學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 倡議書 。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讓學生調查長江大橋的修通對我們有哪些好處,並寫成簡單的調查 報告 。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於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幹。

六、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2小學語文創新思維的培養 總結

一、保證自學時間,提高質疑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早就養成了學習上的依賴性。教師成了指揮官,指哪條路學生就走哪條路,老師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就回答什麼問題,老師先入為主,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將學生的思路引入既定軌道,學習過程中學生就圍繞老師所提問題團團轉,學生哪還有質疑的機會。朱熹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故在教學新課前必定保證學生的自學時間,讓學生先有充分的自我質疑、釋疑,進行個人質疑後,然後小組內部解決疑問,集體解決疑問及各種形式的釋疑方法,著重培養學生自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的質釋能力。

二、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特別是中低級學生由於知識面窄,好勝心強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所提出的問題還比較膚淺,甚至沒有什麼價值,擾亂課堂的預期計劃,但作為教師都要高度重視,不應不屑一顧或拖拉過關,或否定喝斥學生,而應在肯定其努力的情況下,給予中肯的指導,杜絕扼殺學生質疑興趣的行為,充分保護好其質疑信心,調動質疑積極性,最初學生的質疑一般會集中在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上,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學生對疑問的解開,會有茅塞頓開之感,嘗到由質疑帶來的滿足,加上老師適時適度的表揚鼓勵,學生定會產生質疑興趣,逐漸形成質疑習慣。逐步提高質疑的能力,指導學生找有價值的疑點,讓其充分自信地質疑,在質疑過程中不斷思維,不斷創新,從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三、巧妙設置懸念,積極開啟思維。

「懸念」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心理特點,創設出有科學性、新穎性、針對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在導課時設置「懸念」,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重點及難點時主,設置懸念,可把難寓於趣味之中,排解學生的畏難心理,引起對重難點的關注,帶來探索思維的自覺主動進行;下課前巧設「懸念」,利於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課停而思維不停,為接受新知識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趙州橋》這篇小學第六冊語文書中的課文時,我就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這樣的疑問式導課:河北省趙縣洨河上的趙州橋建造至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了,現在還在使用中,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巧妙設懸的疑問緊緊吸引住了學生,學生急於知道答案,自主學習再加上老師的引導,積極開啟思維,迅速明確了趙州橋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本課重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四、引導大膽想像,培養創新思想。

語文教材 大部份是文學作品,語言藝術塑造的藝術形象,必須通過讀者的想像來進行二次創造造來實現藝術審美,所以語文課中最適於發展學生想像力,以此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只有敢想才能創,在創中充分發揮想像;想像與創造相輔相成,齊頭並進。很多課文在行文中跳躍大,用省略號留下空白給人充分的想像空間,此時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去填補和充實,充分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發揮合理想像;許多課文的故事結尾言完而意未盡,給人們留下了廣泛的想像空間,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的想像,引導學生多種角度的合理想像的好時機,並給予他們的想像予以肯定,更能調動學生的想像積極性,如:教學《掩耳盜鈴》這篇 寓言故事 ,故事結尾「沒想到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就可引導學生充分想像他被抓住後的情景。 ( 1 )經過 教育 →認真改正;( 2)死不悔改→吃了大虧。讓學生在充分想像中領悟立寓之意。想像與創造就像一對孿生姐妹,只有無拘無束地放飛想像,才能有所創造,才能創新。

五、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對人的智力活動和其他實踐活動有著積極的功能。作為教師應該在培養創造能力的思想高度去審視教材,善於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因素和智力因素,從此激發學生創造動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採用直觀形象的方法,生動激情的語言,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識,通過創設情景再現,還原為學生獨立探索創新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課前先帶領學生仔細觀察本地較有特色的山形、山勢,與之相映襯的湖泊、河流,在大自然中感受美、享受美。在美的熏陶中激發學習興趣。上課時,通過課本中桂林山水插圖,各種桂林山的形態圖,側面圖,去深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師引導學生將它們作對比,了解桂林山水奇特的美,如此安排教學,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3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創新思維

一、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動機

以往的教學一般從學科知識開始,認為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樣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平穩地由已知向未知、由舊知向新知過渡。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這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設計的教學開端,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課以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值得注意的是,語文課的問題與杜威的興趣觀不同,不是以學生一時一事的個人興趣為基礎的,而是以 語文知識 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問題」作為活動的開始,因而不僅學生具有濃厚的探索興趣,而且使之與系統語文知識的掌握相聯系,從而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變成為穩定的、持久的探索動機。

二、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

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三、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有的同學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倡議書。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讓學生調查長江大橋的修通對我們有哪些好處,並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於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幹。

四、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4怎麼培養小學生語文創新思維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創新實踐

目前,存在著這樣一種不爭的事實,一部分教師、教研員對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認為把課程改革等同於使用新教材,在教學和評價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更是比較普遍,缺乏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這也是新課改推行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狀況,要實現小學語文的教學創新,首先是教者要實現理念的轉變,語文教師要從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高度來更新教學觀念,變「以教定學」的「主導型教育」模式為「以學定教」的「主體型教育」模式。

真正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和時間去創新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作學生創新的表率,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在體現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都要切實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出發,作業形式要豐富多樣,以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為准則。

二、求同存異

古人雲「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質疑是創新的開始,是創新的動力。質疑的過程蘊含著創新的萌芽。陶行之先生有這么一句話:「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可見,培養質疑能力對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性。創新就是要告訴學生,學會用懷疑的態度接受知識,打破傳統的「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的求學態度,敢於懷疑老師,懷疑課本,養成一種嚴謹的、科學的求知態度。我鼓勵學生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鑽研精神,敢於質疑和否定。

三、啟發創造想像,自主創新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像,豐富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像功能,找准想像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像,這樣對知識理解就會更透徹,思想和思維都會得到升華。教師創設條件,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己去發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立活動和實踐創造的天地。

四、注重實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否則,創新意識會淡化,創新精神會消退,創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樓閣。小學語文創新教育要鼓勵學生投身 社會實踐 ,讓學生充分展示語文創新才能,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創新意識的語文實踐活動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五、教學角色互換方法研究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的過程、創設的過程。一個有 經驗 的教師,應該時時處處為學生探索知識創造條件,留給學生充分思考餘地、探討的空間和創造必要的情境,挖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是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加入小組討論。在學生暢所欲言後,師生共同歸納出結論,這樣,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完善小學生的個性

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人的品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完善小學生的個性,對於他們創新精神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的要求不需要太苛刻,從小加以塑造是最好的。小學語文的教材選擇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優秀的人物和優美的故事,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經典人、事,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只要能夠對這些素材充分運用,勢必能夠在小學生的內心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意,教師的榜樣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很容易影響到學生,在他們心中,教師不管做什麼,往往都是正確的,所以創新個性必須是教師所具備的,它對學生創新性個性品質的發展和形成有直接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師談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