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美國老師怎麼教語文

美國老師怎麼教語文

發布時間:2023-02-15 21:36:17

『壹』 美國語文老師怎樣教孩子寫作文

首先,作為曾經也為作文頭痛的筆者,也和大家一樣,首先就是頭疼題材。
寫那種老題材吧?好像不新穎,寫那種新穎的吧,貌似也沒什麼可寫。
這里糾正大家一個觀點,就是不寫以前寫過的題材。關於題材,如果實在是想不到要寫什麼,你可以就寫那幾個老題材,例如,「送傘」,「考試失敗,父母(同學)鼓勵我」的題材。
雖然這些題材看起來很老,但如果你描寫仔細,一樣是篇佳作。
另外,就是大家可以寫以前寫過的題材,在拿到一個作文題時仔細想想,以前寫過的XX事能不能用到這個作文裡面,如果能用,接著想想,上次寫的那篇,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這次可以改正,接著就可以動筆寫了!這也是在不知不覺得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你要知道,不管你把這個題材寫了多少遍,但至少,在中考,高考裡面,擺在閱卷老師面前的就是一篇新作文,一個從沒讀過的題材。

『貳』 美國中學的「語文」是怎麼樣的

美國的語文課分兩種,一類注重的是文學賞析,另一類注重的是應用。賞析那一塊和我們的語文有點像,主要就是讀名家名作,但是要求卻是在合理的基礎上做自己的分析,而不是我們的語文課,連鑒賞都有標准答案。不同的是應用,我們中學的語文,很少像美國語文那樣強調有效的表達自己和理解他人,特別是學術上的。也造成了我們的很多孩子高中畢業了,還寫不出邏輯嚴謹,條理清晰,論證有效的議論文。

『叄』 美國人如何教語文

對於美國學生,一般的,他們上英語課和我們上中文課是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的,也是討論一些經典文章,小說等。

『肆』 美國最牛教師怎樣教語文

這是一篇關於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如何做一名好的語文老師的文章。怎樣做一名有效的語文教師,不僅是新上講台教師要思考的問題,對於每位教師來說都是個永恆的主題。 尤其是語文教師,一直被認為是最難當的。作為母語,似乎 怎樣做一名有效的語文教師,不僅是新上講台教師要思考的問題,對於每位教師來說都是個永恆的主題。 尤其是語文教師,一直被認為是最難當的。作為母語,似乎誰都知道都會理解都可以說上一二,但真正能走進課堂行之有效教學恐怕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們要時常反思,怎樣做一名有效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多一份反思,或許會多一份清醒,多一份進步。 一、對自己的職業充滿愛,在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博大而熾熱的愛,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師。我國名師魏書生認為: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只要你有奮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中外名師都在以德執教,以身示範,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為自己的事業獻出一腔熱血。 二、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備課必須充分。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聽、說、讀、寫不必說樣樣精通,起碼必須能鎮住學生,在學生面前能有幾分自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的魅力就在於它是很有個性的,能緊密聯系生活的。陸游教孩子:「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所以語文教師是一個雜家,必須不斷地讀書,不斷地思考。學生如果會認為自己的語文老師知識淵博,上課能有一些新見解,就成功了一半。比如在教學《落花生》不必只談默默無聞,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不必只談沙皇統治的黑暗。 三、在學習與反思中,不斷發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見要成為有效教師對於學習的至關重要要有深刻認識,要把學習作為自身發展、勝任教學的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深入的思考,那麼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他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反思不僅僅是頭腦內部的想一想,他是一個不斷實踐、學習、研究的過程,是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的深層次的對話,要想成為一名有效教師,扎實苦乾的精神和態度是基礎,而學會不斷地自我反思則是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當然還要學會和同伴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總之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需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是所有教師應有的追求。
請採納。

『伍』 美國學校如何教語文和歷史

學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跟誰學,因為學的東西早晚會過時,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卻可以受用終生。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在美國的生活。
上周末去孩子的中學參加家長會。正巧聽了羅輯思維視頻《即將到來的階層社會》,羅老師在裡面談到了美國的中學教育,我想給大家補充一點信息。
我孩子所在的學校,一般每學年開始會有一次家長會,第一學期末和第二學期中再各開一次。學年初的家長會是由任課老師介紹自己和教學的內容,剩下來的兩次是家長和每一科的任課老師一對一地討論孩子的學業和其它情況。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家長會,和六七個老師分別交流一遍,整個半天時間就沒有了。
在很多國內家長眼裡,美國的父母不操心孩子,這其實不很准確。羅老師在那一期節目中介紹的那些環境不是很好的家庭,確實不操心孩子的事情,但是越有社會地位的家庭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越多。我孩子所在的學校,很多學生的家長是財富五百強公司的CEO和高管,或者是一些著名的投資人,他們盡管工作很忙,但是學生家長會總是參加的。
學年初的家長會從形式上來看,和中國學校的有一些相似之處。所不同的是,中國的中學生有固定的教室,開家長會時大家坐在學生的教室里,每一個任課老師來一一介紹。在美國的私立學校,從小學開始就是選課制,每個人學的課程不同,即便是同一門課,不同難度的也在不同教室上。
因此,一個班上的同學上課常常不在一起,上課時各自到各科教室去就好了,有點像中國的大學選修課,行政班雖然存在,卻沒有太大的意義了,當然,這樣也就沒有了固定的教室。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會是由家長們按照孩子某一天上課的次序,到每一科的教室去開。孩子如果上了六門課,家長就要跑六個教室,每次換教室,中間有5分鍾空隙。這樣,家長就能體會一下孩子們一天的生活。
在很多人看來,美國中學教育很差,中國中不溜的學生到美國學校輕易地就能考全A。不過,如果把美國最好的100所高中和中國前100名的拿出來對比,還真不好說哪邊的教學質量高。相比而言,中國在數、理、化上難題做得多,考這三門課的難題,美國孩子比不過中國的。但是單比數理化,如果看誰學的內容多,中國最好中學的學生就比不過美國同檔次的中學生了。
我的大女兒在高中不算是最好的學生,但是高中畢業時不僅學完了大學的微積分,而且連線性代數、復變函數和概率論都學了,在生物方面,她學完了大學的神經科學等課程。後來她在MIT少修了七門課,說明高中所學課程達到了MIT本科的要求。而在她的年級里,比她更好的也大有人在。不過,中美教育最大的差距在於語言、寫作和人文科學上,美國孩子閱讀、寫作和表達能力要比中國的好很多。
那麼美國中學是怎麼教孩子人文學科和基本的語言、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呢?我可以給大家轉述一下在歷史課堂和英語(語言和藝術)課堂上,孩子的老師介紹的教育方法和內容。
先說說歷史課。在我上中學讀歷史時,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老師一個人照書本講,學生們死記硬背,記知識點,背結論,好的老師(比如四中的石國鵬)不過是講課風趣點而已。美國中學的歷史課卻不是這么教,學生也不是那麼學。孩子的歷史老師強調的是學生必須掌握四個技能,歷史問題研究、資料的理解和分析、論文寫作,以及最後在台上的表述。
在中國,每一道歷史題有標准答案。美國的歷史題常常沒有標准答案,只有好的和不好的,符合邏輯的和不符合邏輯的。所謂好的答案,就是從事實出發、符合邏輯的結論,這些結論未必和書上講的一致,也未必和主流歷史學家看法一致。所謂壞的答案就是直接抄來的,沒有證據支持的。
為了培養學生們給出「好答案」的能力,老師要讓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歷史課題做研究,教會孩子們查資料和使用資料的能力,孩子們要寫十幾頁紙的論文,然後要在班上講述一刻鍾時間自己(和小組)研究的結果。比如我女兒最近一個作業就是要分析古羅馬衰亡的原因,她看了很多資料,最後選擇了從稅收入手完成論文。從這個教學方法來看,你會發現它很像自然科學的教學。美國的好學生都非常能寫,非常能說,這不完全是英語教學,和各科都要求寫作有很大關系。
接下來和大家講講英語,當然寫作也是很重要的。不過更讓我感興趣的是他們作文的題目,這個題目實際上向孩子們傳遞了一種價值觀。我女兒最近一篇作文是關於一篇文章的讀後感,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
查爾斯是中學棒球隊明星,英俊高大,孔武有力,喜歡上年級里的一位女生莎拉。美國高中生談戀愛不被禁止,是很普遍的現象。而運動隊隊員常常是女生眼裡的紅人。不過莎拉卻喜歡上另外一位其貌不揚,甚至有些弱小的泰戈。
有一天查爾斯找到泰戈,要教訓他一下,讓他離莎拉遠一點。泰戈說,你要打就打吧,然後摘下眼鏡,先放在一邊,然後對查爾斯說,你來吧。查爾斯上去就是一通老拳,把對方打得滿臉掛彩。
泰戈也沒有還手(當然還手也沒用),等查爾斯打夠了,收手了,泰戈說,你要是沒事了我就走了。說完,泰戈從一旁拿回眼鏡,戴在臉上走了。查爾斯看到那副乾乾凈凈的眼鏡,戴在青一塊紫一塊、又臟又花的臉上,趴到地上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他覺得從來沒有輸得這么慘。
我的轉述遠沒有原文那麼精彩,但是文中想表達的意思你已經明白了,它所傳遞的價值觀也很清楚。講到這里,我想起前不久去世的外交家吳建民生前講的一番話,「軟硬都是手段,哪個難?軟難。硬,你打我一下我踢你一腳,這個三歲小孩子也會,沒有難度。講道理,談判,軟實力,這個很難。首先別人要喜歡你」,在現代文明社會,需要以道理服人,而這個本領,需要從小學起。
回到羅老師上次聊的話題,一種好的教育是能力和素質的教育,這裡面不是簡簡單單地開一些人文課程,搞一個課外活動那麼簡單的。而是通過每一天的課程(和課外活動),不知不覺地把好的、適合我們當下社會的價值傳遞給孩子。同時,讓孩子在學習每一門課程的時候,通過知識的學習掌握分析問題、獨立思考、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這樣今後才能成為社會的精英。
我的記憶力不算差,但是在大學所學的大部分內容,在高中學習的一小半內容早已忘卻。相信大部分朋友比我好不了多少。有些課程學完後,內容已經忘卻,但是我能感到解決問題的水平有了提升,而另外一些課程,除了當時了解了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外,沒有任何提高。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MIT的學生有一個普遍觀點:學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跟誰學,因為學的東西早晚會過時,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卻可以受用終生。
延伸閱讀:美國的中小學如何教歷史?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文/程映虹(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教授)
美國的中小學如何教歷史?盡管筆者是在美國教歷史的,但沒有經歷這個國家的本科教育和碩士教育,對美國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歷史怎麼教更是一無所知。正因如此,當我後來逐步了解其中情況時,便不免生發出很多感想。
愛國主義宣傳不能歪曲歷史真相
第一次對美國小學生如何了解歷史有點感覺,是從我女兒那裡得來的。當時我們在波士頓,說起城市的歷史典故,尤其是發生於1770年3月英國軍隊開槍打死幾名抗議平民的「波士頓慘案」,保羅·李維爾據此畫的著名版畫,當時在上小學的女兒說:老師說那是誇張的,那幅畫是當年波士頓愛國者的宣傳。
女兒的話讓我很吃驚——美國歷史教師怎麼不站在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立場上引導學生,「激發」對民族仇敵的恨和對自己國家的愛,而是對這種「愛國主義」潑冷水?
後來了解了一下,真相還真是如此。當時一小隊英國士兵,在群情洶涌的波士頓居民逼迫和雪球攻擊下驚慌失措,一士兵於慌亂中開槍,打死五個平民。整個事件是雙方在局面失控下的沖突。事件發生後,英國軍隊把涉案士兵送上法庭。至於保羅·李維爾的那幅畫,一方面激起了波士頓人民的反英情緒,有利於獨立運動,另一方面把英國士兵描繪成行刑隊而波士頓居民是無辜的被害者,歪曲了歷史真相。
歷史教育在這里起到的作用,不是在既定的意識形態前提(愛國主義)下推波助瀾,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一方的正確,而對歷史的某個方面故意誇大或忽視和掩蓋,更不是為了達到宣傳的效果而不擇手段,而是對真相的了解和對事件性質的多重分析。
歷史是不懈的追問
「波士頓慘案」這個案例,用一個細節回答了「什麼是歷史」這個大問題。「什麼是歷史」這個問題,是美國歷史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一開始就要明確且不斷重復的。對這個問題千篇一律回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定義,即「通過不懈的追問獲得的知識」。這樣一個追尋知識的過程本質上是開放而不是封閉的。在原則上它要求通過不斷的探尋、論辯和發掘達到對過去的了解,而不是為了達到某一個結論或證明某一個理論。
習慣了中國的歷史教育後看美國的歷史教育,從教到學會發現很多區別,但更重要的是對「歷史」本身理解的不同。中國的歷史教育強調的是歷史知識的客觀性和有用性,即相信通過「科學的」方法可以獲得有助於現實需要的那個過去。這種對歷史的定義重結論和實用性,鼓勵了歷史教育中的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傾向。所以,在學生的下意識中,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正確的、重要的和有用的,實際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必然會發生的;而對老師來說,「教」就是怎樣通過灌輸這些知識把「學」引導到那個既定的結論上去。
這樣的歷史教育很難容納沒有統一結論的探討(盡管這種探討反映了歷史和社會的多重側面)和無實際效用的歷史知識(盡管這些知識可能增進對人性之復雜的認識),受教育者常常表現出對歷史認識強烈的自信和確定感。
而美國的歷史教育(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強調的是探索和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達到的常常不是一個結論,而更多的是對歷史認識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強調的是歷史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對歷史認識和歷史闡釋中主觀性的承認,從而是對任何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質疑和批判。
它並不以了解「真相」自誇,更不以達到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評判為終點,而是鼓勵學生不斷地探索對歷史事件的多重解釋,保持開放的視野,以加深對人性的理解。從根本上說,這樣的歷史教育拒絕「歷史必然性」這樣的觀念,受教育者常常表現出對歷史真相和歷史闡釋的困惑,正是這種困惑激發起他們對歷史更多的好奇和興趣,引導學生朝開放的、多樣性的方向,而不是朝著某個單一的和既定的結論進行思考。
美國歷史教育如何貫徹愛國主義
任何國家的歷史教育都要貫徹愛國主義的原則,主要是建立對國家的身份認同,培養民族自豪感。美國的歷史教育也強調「美國人」的概念,但重點不在於「做一個美國人」(或者說「做一個美國人」這樣的問題基本不會出現),而在於讓學生認識到今天的「美國人」這個概念是怎樣演變來的。
上面引述的《美國史——從前哥倫布時代到新千年》開篇就說:「這些有關美國歷史的故事會幫助你問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美國人?』而你的思考又將幫助回答這個問題。」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先驗地設定一個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的「美國人」的身份認同,而是告訴學生:「美國人」這個概念始終是開放給每一代的美國人去思考的,而他們的理解和選擇也就幫助塑造了每一代的「美國人」。
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只要是愛國主義,就難以擺脫狹隘偏激和情緒化的影響。很多所謂愛國主義的表現其實是對外界的無知和排外情緒,甚至是種族主義,這一點在美國一些政治上比較保守的人群中(很多又集中在南部和中部一些相對閉塞的地方)表現得非常突出。
但在多元化的美國社會中,愛國主義教育一般處於自由派的影響之下,不但說教的色彩比較淡薄,沒有強加於人的姿態,而且教育者(包括教材)和學生之間可以感覺到一種平等和信任關系。這在上面「什麼是美國人」這個例子中可以感受得到。實際上,我在美國學歷史和教歷史最大的感受,就是平等和信任。
作為外國學生,在美國上歷史課可以毫無顧忌地對美國歷史和政治作出種種批評;作為外籍教師或教授,學校當局和同事從來不會考慮僱傭你教文科會不會有任何意識形態的「副作用」,你的講課是否符合美國愛國主義的「主旋律」。僱傭的唯一資格,就是學術背景和水準,包括多元化的族裔成分。學校不會冒著被起訴的風險說你意識形態有問題(當然,公開挑戰普世的道德原則為奴隸制和種族迫害辯護的除外)。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愛國主義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尋找既符合各色人等的身份和需求,又符合這個國家歷史和制度的共同點,即對自由的追求和對權利的肯定。這就使得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實際上非常簡單易行。愛國不是抽象的,不是上對下的,也不是光講奉獻,而是落實到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上。

『陸』 美國人剛剛上學是怎麼樣學語文課的

我現在在美國,所以我跟你說一下好了
在美國,分學繁體字和簡體字,所以教法也有不同
發音的話,有學拼音的,也有直接用音標的,也有用台灣音標的
老師是用類似中國小學生用的課本教學生的
教的字都比較簡單
大學里的教的中文(外語學分)難度也不高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般是必學且是最長的文章

『柒』 美國語文老師的作文課是怎麼上的

全班針對題目進行腦力激盪,並且大家一起對腦力激盪的結果進行分類、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醞釀出可以接受的主題或者中心思想。這期間,可以是全班一起做,也可以是在小組裡面做,然後把小組討論的結果在全班分享。

『捌』 看美國小學語文老師怎樣教《灰姑娘》(轉載)求答案

鏡頭一: 當學生說出如果在午夜12點之前,灰姑娘如果不跳上南瓜馬車可能會出現的後果時,教師說:「所以,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另外,你們看,你們每個人平時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萬不要突然邋裡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不然你們的朋友嚇著了。女孩子們,你們要注意,將來你們長大和男孩子約會,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難看的樣子,他們可能就嚇昏了(老師做昏狀,全班大笑)。 這里教師向孩子傳遞了誠信意識——「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同時也教育學生要注意自己的儀表——「不要突然邋裡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老師做昏狀,全班大笑)可見,教師美國式的坦誠與幽默色彩的教育對於讓女孩子注意自己的儀表是多麼的幽默、風趣而富有成效!鏡頭二: 在學生討論灰姑娘的後媽為什麼不讓灰姑娘參加舞會後,教師說:「是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後媽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其實她們只是對別人不夠好,可是她們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好,你們明白了嗎?她們不是壞人,只是她們還不能夠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他的孩子。」 這里教師能夠客觀公正地對待他人——後媽不是壞人,「只是她們還不能夠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他的孩子。」這又是教師的一個引導,旨在讓孩子在生活中要正確地、客觀地對待自己身邊人,對學生形成為人處世的態度會有深刻的影響。鏡頭三: 在學生得出灰姑娘是得到仙女幫助後,才有機會成為王子新娘的,老師說:「所以,孩子們,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需要朋友的。我們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們需要他們,我也希望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這里教師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友愛教育——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是需要朋友的,「希望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這是我為之拍案叫絕之處,自然、朴實、毫不做作,恰到好處地引導孩子們快樂、健康地成長,這種教育方式是多麼的可貴!
鏡頭四: 當學生說出灰姑娘在後媽不願意她參加舞會的情況下,還出現在舞會上,得出決定參加舞會的是灰姑娘自己的時候,老師說:「所以,孩子們,就是灰姑娘沒有媽媽愛她,她的後媽不愛她,這也不能夠讓她不愛自己。就是因為她愛自己,她才可能去尋找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如果你們當中有人覺得沒有人愛,或者像灰姑娘一樣有一個不愛她的後媽,你們要怎麼樣?」 這里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有了自我意識——要愛自己。生活可以有別人不愛我們,但我們沒有理由自己不愛自己,這樣的人文精神的傳遞真讓人贊嘆不已!鏡頭五: 在學生學完整篇課文之後,老師問學生,故事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學生說出午夜12點以後所有的東西都要變回原樣,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去。老師說:「天啊,你們太棒了!你們看,就是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出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我擔保,如果你們當中誰將來要當作家,一定比這個作家更棒!你們相信嗎?」 這里教師向學生傳達遞了批判精神——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同時,又向學生傳遞了寬容和自信心——出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如果你們當中誰將來要當作家,一定比這個作家更棒。」 …… 透過以上這些精彩的鏡頭,彷彿讓我們感受到美國小學語文教師無數個平平常常的教學細節,感受到不斷的潤物無聲地影響和塑造著無數個美國未來一代的心靈的美國式教育。 由此我想到,要想提高中國國民素質,必先從教育做起,要從每一學科,每一堂課抓起,要結合學科內容,結合教材特點,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傳遞做人的最基本品質,傳遞作為當代公民必備的素養,真真正正地關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潤物無聲,點滴滲透,才能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才能真正把人口眾多的劣勢變成人力資源優勢。

『玖』 語文課在美國叫什麼

語文課在美國叫讀書會。

美國的語文課更像閱讀分享課。至於讀什麼書,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要求,更沒有統一的教材,都是由任課老師來決定。盡管中學語文課深淺程度是可選的,但無論哪種課程,大量的閱讀都逃不掉。剛上初中的孩子,每學期大概要讀六七種英文風格的英文作品。

小說傳記類閱讀材料在美國的中學語文課上所佔比例最大。包括古希臘的故事,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以及《安妮日記》《罪與罰》等等,都是學生經常被閱讀的著作。與中國語文課本主要選錄片段不同,美國學校要求學生必須完整地讀完整本著作,並且按照進度在課堂上進行討論。

美國教育的特點:

1、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想學什麼東西,因而學生一般學得主動、靈活、高興。

2、美國不太重視 「基礎知識」的學習,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3、中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就好 ; 美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啟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

4、在中國,老師總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國教授也沒有什麼權威可談的,美國老師很喜歡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關系。

5、美國的考試經常是開卷,孩子們一周內交卷即可,美國的考試目的在於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補缺,以利於今後的發展。

『拾』 漸進式教學法 | 美國小學如何學語文——深挖Daily 5(6)

在Daily 5的實施層面,最被重視的,是被稱為「漸進放手模式」(the Graal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 Model)的教學法。漸進法,也被稱為「鷹架式教學」(Scaffolded instruction)。有學者把這種方法歸納為四個要點:

圖形上看,教學的責任是逐漸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表面看教師的教學責任在弱化,但其實是教師的方法在轉換,無論用什麼方法,教師的作用至始至終都是非常關鍵的。這種教學方式,在藝術領域或是體育運動中其實非常普遍,比如舞蹈,最初是老師示範,學生們像是觀眾。接著,老師手把手帶著學生一同起舞,再接著,學生們練習,而老師則在一旁指導,而到最後,學生獨自表演,老師點評。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這四個階段之中,學生們往往需要在某些階段之間折返多次,才能最終實現最終的目標。

鷹架式教學,並不是新近才出現的概念。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維果斯基(Vycotsky,1896-1934)的身影。這位英年早逝的前蘇聯心理學家,盡管他在38歲時死於結核病,但他在生命的最後十年中完成了超過一百八十篇研究報告,這些研究在他逝世後被封禁了二十年之久,只到1956年才在前蘇聯再度發行。又過了十年,到了1970年代後期,維氏理論開始受到美國學術界,尤其是心理學者和教育學者的廣泛關注,並深刻地影響了西方在1990年代前後興起的讀寫教學變革中最為重要的三個運動:建構主義,讀寫萌發和全語言運動。到如今,又將近三十年過去了,目前維氏理論在國內雖然已被教育界所熟知,但把研究和實踐運用結合的中文書籍仍非常罕見,在學術研究領域,幾乎都會提及到兩本書:《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原作者:L.S.Berk & Winsler)和《教室中的維高斯基:仲介的讀寫教學與評量》(原作者:Lisbeth Dixon-Krauss)。這兩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極具啟發性,但理論性也比較強,需要沉得下心來慢慢讀。關於這兩本書的詳細內容,將來有機會再和大家進行分享吧,現在只是先把書名列出來,方便有興趣的讀者去探索。

回到主題,鷹架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維氏理論中的「最近發展區」,所謂最近發展區,是指如果把孩子們的現有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作為起點,把在老師指導,同學協助下可達到的能力作為終點,二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換言之,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孩子最終把終點變成了新的起點,而接下來,下一個最近發展區也隨之重新劃定。鷹架式教學中的搭建和拆除鷹架的過程,其實就是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設定教學節奏的過程。這和傳統上以教學內容為中心,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和關聯性進行教學設計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在集中式的課堂教學中,要照顧數量眾多的孩子的需要,那麼鷹架的維度必定是比較粗大的,或者是以平均水平為參考的,但如果這樣做,也就失去了作為鷹架的意義,如同把均碼的衣服套在高矮胖瘦各異的一群人身上,這難以實現良好的效果。在Daily 5的課堂里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教學不再是一套均碼,也無需量身定做,而是形成一系列的標准尺碼,這套方法在Daily 5 課堂里被稱為:The CAFE( C omprehension, A ccuracy, F luency, and E xpanding vocabulary)。

我注意到在Daily 5 書中,作者多次強調要把行為變為習慣。在國內,教學過程中往往被強調的是知識點。而Daily 5 教學則是透過教學,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並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知識的掌握並非不重要,但其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這樣的結果,是把教師傳授的知識在孩子心中實現了內化(「內化"也是維氏理論中的重要觀點)。應付考試?當然沒問題!大家都知道,所謂學霸式學習法,萬變不離其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幾乎人人都會說:知識只能伴隨孩子一時,而習慣將能伴隨孩子一生。但知易行難,養成習慣可不像講解知識點那麼容易!!(所以學霸還是學霸,學渣依舊是學渣)

怎麼才能養成習慣呢?作者提到,雖然大家都推崇漸進法教學,但人們往往容易犯一個錯誤:以為講了幾遍,然後指導孩子個一兩回,孩子就可以獨自操作了。其實不然,要真正做到形成習慣,是需要更多的重復,反復講,反復做,反復討論,直至形成習慣為止。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根本原因就是作為教育者只是把目標設定在學生懂了某個知識沒有,而沒有真正把掌握方法作為重點,沒有把習慣養成作為目標。而根本原因的根本原因是:太費勁,太費勁,太費勁了。盡管費勁,一分耕耘有一分收獲,降低期望值,多些耐心,功力必不唐捐。

閱讀全文

與美國老師怎麼教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