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寫小學語文教學後記

如何寫小學語文教學後記

發布時間:2023-02-17 18:36:18

㈠ 語文教學反思怎麼寫

語文教學反思怎麼寫

如何寫好語文教學反思?以下是一些關於寫好語文教學反思的策略、原則、條件。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反省和批判,並進行理性思考的過程。教師通過對教學的反思意識和自我監控的教學能力,將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並進行理性思考,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轉型和帶動學生學習方式深刻變革的目標。

一、寫好教學反思的策略

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教者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1、加強學習,吐故納新。通過觀摩公開課、聽專家講學等方式,關注最新的教學動態,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學習他人的經驗和長處,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悟自己的教學思想,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要比照自己的教學行為,很快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弱點和缺陷,促使自己更好地實行課堂教學方式的轉型。所以新課程標准下的教師角色要轉變,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求師生之間平等對話,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於學習、學會學習。

2、寫教學後記。教師除了課前認真備課、寫出教案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外,課後認真反思,及時回顧和總結每節課的心得體會,寫出教學後記,紀錄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一種較好的方法。教學後記中我記錄了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教學失誤等。

(1)記錄學生困惑,建立教學備忘錄。課堂反饋、課後練習、階段測試等會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對存在的問題仔細分析原因:是教師啟發不當,還是學生思路狹窄?是我未講清晰,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是學生馬虎粗心大意?要努力尋找問題的症結所在,然後制定措施,調整教學方式,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在一次一次的得失中不斷提高。

(2)記錄課堂動態,撰寫反思日記。課堂上有時學生聽得津津樂道,上到妙處,掌聲如潮;有時緊皺雙眉,有時無精打采、懨懨欲睡,下課時一片唉聲嘆氣;有時課堂氣氛沉悶,轉眼間激起千層浪。要把課堂動態記錄下來,靜下心寫反思,寫教學反思日記對語文教學大有益處。反思日記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教學的不足、自己對語文教學的靈感,還有在課堂上處理棘手問題的經驗。這樣有助於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教科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通過反思,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樹立平等的師生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通過學習使同學們熱愛祖國語文,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培養語感,養成良好的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個人反思與合作反思相結合。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在每次的反思和認識中不斷完善自己;教師合作反思是一種互動行為,是把教師個人的智慧、經驗思考等轉化為集體的知識、集體的力量,有助於教師群體發展,有助於教師自覺地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除關注學業成就外,還要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尤其是要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評價標准既要體現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以及發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就是:“評價——多了幾把尺子。”

4、教學反思與教科研相結合。把教學反思與教科研結合起來,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從而構建符合時代要求和課改精神的新的課堂教學方式,使教師學會教、學生學會學,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通過反思,要使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來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要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包括合作學習的組織及學習活動,學習任務要明確,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為完成共同的任務組織活動,積極交流、溝通,互相支持、配合,還要有必要的讓步,要學會學習別人、贊賞別人,在共同活動中進行評價,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

二、教學反思的原則

1、理論性原則。語文教師應在科學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反思,把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學反思的先導。

2、時效性原則。教學反思有它的最佳時期,錯過最佳時期,反思效果會大打折扣。如上了一堂新課後,對自己剛剛完成的教學印象深刻,及時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得與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3、堅持性原則。教學反思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偶爾的教學反思收效甚微。

4、實踐性原則。教學反思的素材來源於教學的實踐,沒有教育教學的實踐,教學反思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同樣,如果教學反思的結論不回到實踐中去檢驗,教學反思也就失去了意義。

三、寫好教學反思的條件

想寫好用好教學反思,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要有高於學科知識的更為廣闊的知識儲備,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了解本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影響,了解語文的重要性。否則,自己囊中羞澀如何與學生交流?教師能否堅持寫教育日記、寫教學反思?“勤於學習,善於思考”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我們更應身體力行。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與學生共同成長”,否則,將被學生拋在後邊,被社會淘汰。

總之,新的時代呼喚每位教師對著自己的一切,對著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吐故納新,找出差距和不足,更新陳舊的教育理念,認真寫好反思並用好反思,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教學反思寫什麼?我無法用准確的語言來對它進行描述。寫教學反思有什麼用?我也無法很理性地予以梳理,只覺得在翻閱以前的備課本時,瀏覽一下日常的教學反思,便勾起一個個小回憶,好像看到了一顆顆珍珠,雖不耀眼但依然光亮。教學反思為什麼會產生這么大的“魔力”?“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依然無法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但偶然看到“真、善、美”三字時,突然發現,原來寫教學反思,正是在教學生命中對這三個字的孜孜追求。

“隨機抽取五名男生到講台復述,磨蹭了好半天,結果3人開了口,2人一言不發,且站立的姿勢不端正,他們自己都覺得尷尬,我這個老師也不安。隨後,又點了平時口語表達不錯的學生上講台復述。當時剩下5分鍾,但這位學生對課文也不熟悉,復述時還不時看黑板提示,最終全班只有3人作了很流利的復述。可見本文復述難度較大,備課時學情估計不足,課堂上又沒有及時調整,實在是一次失敗!”(茨威格《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追求的“真”,即真誠、真實。給人評課,總難免帶些世故。但寫教學反思,給自己評課,則大可不必這樣前思後想、憐香惜玉,可以直奔主題,用百分之百的真誠對待自己的課堂教學。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寫完了,但依然被自己的激情所感動。上課時的激情,寫反思時的激情,仍然難以抑制。尋思自己的心情為何這般激動,激情為何這樣高昂?是被作者端木蕻良對關東原野“熾痛的熱愛”所感染,還是自己的心原本就“噴涌著熱血”在“泛濫著一種熱情”?是許多學生原本淡漠的心緒被我所打動,還是學生燃燒的激情影響著我?不管答案如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寫這節課的教學反思,讓激情繼續延續,讓熱血繼續沸騰。——教學反思追求的“善”,是指善良,有善意、有愛心等,是一種人本主義關懷。對我們教師而言,則主要是指高尚的師德、純潔的師魂。在向善的過程中,教師會積極調整價值取向,不斷改變教育觀念,努力完善自我人格。

文言文該如何教?怎樣讓興趣與實效成為孿生兄弟?“自讀——點讀——自譯——質疑——復述———探究”,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為主導的文言文教學模式逐步在教學反思上呈現出來,課堂精彩高效,學生興趣盎然。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如何讓個性化閱讀走向農村學生?用批註作杠桿,改變了學生被動式的閱讀,撥動了無問題學生的閱讀神經。用交流批註方法打開基礎薄弱、缺乏自信學生的嘴。閱讀作批註,互相交流批註,在農村初中學生與個性化閱讀之間建起橋梁。——教學反思也追求“唯美”,即對教學方法的不斷優化,對教學藝術的不斷追求。在追求“唯美”的同時,教師積極探尋適合農村中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實現了從搬運工向研究者的角色轉換。

有位教育名家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寫三年教育反思能成為教育行家。”堅持寫教學反思,我們的教學藝術和教育思想,就能邁向“真、善、美”的更高境界!

;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

聽劉老師的課,宛若坐在小舟中順流而下,沒有驚濤駭浪,卻在知識的涓涓細流中完成了整堂課的旅行。以下可能條理性差一些,但確是我感觸到的一些:

1、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個眼神都滲透著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鼓勵。「同學們真會學習!」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表揚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正面鼓勵了學習態度,我相信孩子會非常願意跟著老師繼續往下學習。反觀自己的課堂,正面鼓勵、側面表揚、競賽激勵是經常用的,而且效果明顯。課後自己也會經常告誡自己課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勵技巧去正面引導,而非負面,這樣孩子會樂於接受,越來越好。

雖然坐的離劉老師課堂遠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視線中揣摩到老師與學生眼神的交流。老師要學會用眼睛說話,「傳情達意」。這是我現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達出來,使自己的心與學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共同探索知識更廣闊的空間。

2、課堂上的一動一靜,都是優秀課堂常規的展現。回答問題時踴躍而不亂序,思考問題時積極而不躁動,朗讀課文時認真而不怠慢,這種種的種種都強烈地沖擊著我。反觀自己課堂,課堂常規著實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上課10分鍾之後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方式去規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幾個個別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是很久,一堂課中我要經常去鼓勵。聽師傅的課,現在師傅很少費口舌去規整課堂,孩子表現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課堂正常嗎?自己給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這學期的課堂常規有時候覺得還沒有上學期好。原因:自己在課堂常規要求上有些放鬆。這學期過於關注知識的傳授與鞏固,在習慣和常規上有些疏忽,殊不知,習慣和常規是正常傳授與鞏固知識的前提。這一階段我在盡最大努力去彌補過失,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3、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牢記在心。「請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讀第一段)我畫的詞語是『裝飾』,因為……、」清晰、簡明、大氣。這種方式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引領,而非是僅僅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覺得我應該有意識地把這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引入我的課堂。

4、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初讀課文———詞語和生字———再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觀自己的課堂,大體環節設計上基本上沒有問題,把握不太好的主要還是最後一個環節理解感悟。問題出現要依靠自己去解決,自己要深入研究文本,理解透徹,把握准確重點難點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講授能力。多涉獵各方面知識,視野開闊,從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審視文本。

5、使淳樸的鄉下人家與古詩對話、融合、提升。在劉老師課堂的尾聲,學生齊背了孟浩然的《過故人庄》,陸游的《游山西村》,一起欣賞了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王建的《雨過山村》,王維的《山居秋暝》,最後,劉老師又推薦了戴望舒的美文《天晴了的時候》。理解課文內容後,老師帶著孩子們去廣闊世界裡尋覓更甜蜜的知識,不僅一起尋覓咀嚼,還推薦放手,告訴孩子們課外還有更多的只是等待他們去尋覓。鼓勵孩子跳出課文,去生活中找尋知識的源泉。我想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厚重的文化積淀。我覺得我越發重視晨讀中的古詩教學了,在不間斷的背誦和初步感悟中,孩子們的文化底蘊會越來越厚實的。········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2

從事幾年的教學工作,我一般將語文一篇課文的教學分成二到三課時,第一課時接觸新的課文,初讀文本;第二、三課時分析理解課文。

以前我一直以為語文課的重點是在二三課時,所以對第一課時一直沒怎麼重視。後來漸漸意識到初讀環節是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是培養良好語感的重要途徑。上好第一課時才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那麼第一課時該如何上?上到什麼程度?又使我產生了疑惑。但是又無從學習,因為無論是觀摩課,評優課,還是展示課,幾乎沒有人會執教第一課時。後來查閱資料了解到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提出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的八字方針;朱作仁教授提出課堂教學要三實:真實、朴實、扎實。這些觀念給我們以啟迪,扎實、有效讀通讀順課文並進行有效地識字,應當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追求。幫助學生在掃清閱讀障礙的同時,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要向我們傳達的心聲、文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一課時教學就是要解決初讀和識字正音的問題,解決怎樣讓學生一步步讀出興趣,讀出疑問。

如何讓第一課時的初讀教學變得扎實有效呢?查閱了相關資料後,總結如下:

1、理解課題

文章的題目能引人入勝,提示文章內容,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閱讀,首先要學會讀題目。文章題目就是學生展開閱讀學習的突破口。

2、讀通課文

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記牢幾個難讀、難寫、難理解的詞,把課文讀通順。

3、初讀理解

中年級的學生應當初步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第一課時教學時需要對預習進行檢查、反饋。在預習中學生會有一些疑難,盡量通過讀課文內容來找到答案,在閱讀中發現新問題,他們會有成就感,那閱讀的興趣也就得到提高。接著再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難理解的詞,學生就讀得很有興趣,不會覺得枯燥無味。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輔墊,激起更高的學習興趣。

4、介紹作者激發興趣

了解了作者相關信息之後再來讀課文相信可以成為作者的知音。讓學生讀課文,說出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再相機引導學生分段讀課文,達到讀通課文,掃除障礙的目的。這也是一個比較直接而有效的初讀方法。

5、抓住關鍵詞句,讓初讀讀得扎實有效。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進行字詞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6、抓住重點,質疑

第一課時在結束時,教師設置疑問,拋下話題,啟發思考,留下懸念,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以此來引起學生細讀的慾望,為第二、第三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蓄足氣勢。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思無限的藝術效果。

第一課時是上好語文的關鍵,我想,如果它真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讀通了課文,真的訓練了學生的寫字水平,那麼我就覺得第一課時的`教學就是成功的了。課堂教學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浸潤著我們的操勞和智慧;鐫刻著我們的惆悵和欣喜。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規律,不斷總結經驗,探尋思路,以使教學工作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3

今天是最後兩節課是語文課,上完課心中感想還是頗多。魏書生曾經說過要做一個好的老師,一定要多多些一些心得,反思,他說主要從三個方面寫,教學方法,教學理論,教學內容方面。所以我要多多的記錄一些事情,做一名好的老師。

1、首先說一個事情,對於這樣的事情,我現在沒有好的方法,只好記下來,待以後經驗豐富了,以便形成今後有豐富的經驗處理這類問題。一個女孩子,平時表現很好,聽課也比較認真,是我很欣賞的一類孩子,但是呢,發生了一件事情卻讓我的心裡很痛。每天,我都會布置語音角,叫他們寫兩遍,並交上來,那我每天也會批作業的,那事情就是這樣,我把她的作業批錯了,用她的話說就是:「錯誤的地方沒劃,對的地方又劃上了」,我看了看,還真是我批錯了,於是我便很誠懇的向她道歉,結果令我震驚的是,她拿起筆來很氣憤的在本子上把錯誤改正,然後用力把筆蓋蓋上,啪……把筆摔倒桌子上,接著,不顧我的反映便趴在桌子上了。當時,我的心就像被針扎了一下,心裡好痛好痛,我不知道我還是不是一個老師,或者也許她們還真的是孩子吧,需要我們去包容、去教育。

2、有一個孩子不會寫作文,他來問我,那我只好單獨給他輔導一下了,於是我就在門外給他講,令我很無奈的是我講了好多,然後我問他你知道了,會寫了吧,他只給了我一句「不知道」,我想我的能力還是太有限了,我無論如何不知道該怎樣令他的作文飛速前進,聊以識此事,亦吾後來所用。

3、今天星期二,是我看晚自習,不足之處太多,完全看不到「此時不搏何時搏」的精神,唯有一個學生還差強人意。晚自習,有人聽歌,有人發呆,有人聊天,還有人隨便離開座位走動,還有沒有下課時一個一個卻出來在陽台一趴等著下課,這些孩子的習慣真的是需要糾正了。補充一下:作業不交亦是陋習。

4、還有的孩子拼音都不會標,甚至常常會認錯字,比如「驟」這個字不認識。

5、最近講到朱熹的《百丈山記》,想到一個方法,如果能夠將作者的觀賞順序——移步換景用山水畫畫出來,那我想上課的效果或許會更加好的多,那誰會畫呢,所以這只是一個想法,暫且記下來以備後來使用。

最後,其實我慢慢發現我還是很喜歡當老師的,今天傍晚,下課後去校門口買飯,路上遇到好多我的學生,聽著他們微笑並親切的叫我一聲「老師」,即使他們不聽課,即使他們頂撞過我,即使……聽到叫我「老師」可是我還是滿心歡喜,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和他們在一起我的心是年輕的,動力永不枯竭;當我上課時看到他們積極的回答問題,看到我可以「傳到授業解惑」時,那一刻,也許,什麼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他們喜歡我,我能夠無愧於一個「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我無愧於教師神聖的職業,我能夠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此生足矣!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4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的確是這樣的,面對今天的教育環境,絕對是有改革的必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與傳統和語文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以往的語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知識為本位,以考試為目標。

教學結構是表現教學內容、顯示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組織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結構時,必須明確一個目的,體現一個觀點,堅持一個原則。

在語文教學中,課程設置要符合孩子的特點,讓他們在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學到課本外的做人知識。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下面作具體的探討,希望給廣大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帶來啟示。

一、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

語文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是學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學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這就更要求語文教師博覽群書,不斷地豐富、充實和發展自己,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進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和神聖的形象。

教師要深入探究教材,善於濃縮課文內容,通過活生生的語言因素,來達到使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發展思維的教學目的。有的課文比較淺顯,中心較明確,教師可充分利用幻燈、錄音等教學手段編制信息傳遞程度,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在學生理解課文之後,用省下的時間指導學生練習,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二、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空間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

三、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教學,對於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激發興趣,並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果都是把握好這一環節,教學效果將會不錯。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為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情感。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形成印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華,必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導和啟發,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風是一位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一年四季風的特徵,理解了這些風伯伯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四、要善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課堂提問適中,如果太容易,學生不需要動什麼腦筋就會覺得沒意思,如果太難,學生會感到摸不著邊際,失去信心。提問要緊扣課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學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說出一二。學生有好勝心理,是願意思考問題的,關鍵在於都是要善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學生。

五、走下講台,充當學生

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就越好。根據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應該思考哪種教學方法,更容易被他們接受,盡量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教師可以走下講台,讓學生充當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學中,鼓勵學生上台,識字,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也認識到,只要努力,我們也可以做一個老師。

六、充分利用多媒體

現在,多媒體普遍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以圖文並茂,直觀的聲像、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有助於學生合作、主動地學習,達到開啟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境界。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華的教學狀態。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5

在第一課時中通過閱讀,自學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共同釋疑,然後學生再讀,達到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給全文分段。學生閱讀中,邊讀邊思考,養成閱讀中思考、思考中能讀的良好習慣。蘇霍姆林斯基說:「不動腦筋、沒有思考的閱讀,只能使兒童的頭腦變得遲鈍。」所以一直以來都想通過問題閱讀來培養學生思考的學習。

第二課時接上課時內容,分析各段內容,感受,理解有深刻含義的句子意思,學習法布爾對待學習的自學態度,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以至於他才有輝煌成就。教學的主要方法是學生閱讀(自主閱讀)來解決問題,問題主要由老師設計,在此基礎上學生提出問題,再釋疑。

首先,第1-6自然段是本文第一段,讓學生在讀中思考:

為什麼說法布爾從小就是一個昆蟲迷?

讀後討論:

1、「怪人」為什麼要加上引號?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爾是實足的昆蟲迷?

3、第六自然段通過什麼來說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學生發言時並沒有像往常那樣,一窩蜂的說,他們舉手,逐個解答,雖然站起來的人中有的答案不沾邊,但在爭論中自然而然的明了。老教師也就用不著肯定這呀那的。

第二段是本文重點,從7-18自然段,上節課時有的同時認為可以分為兩段:法布爾的經歷(7-13)和他的輝煌成就(14-18),其時這也是可以的,但由於這兩處關系緊密,放一處更容易理解,而且分析前後相互映襯,便於理解。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6

上次,我們學校開展了「綠色教育」特色課展示活動。我執教了小學語文《桂花雨》一課。親身經歷此次活動,收獲頗豐,感慨也頗多。

首先,是對「綠色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綠色」是什麼?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更是一種境界!「綠色環境育人,全面持續發展」的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或渠道。

學校開展「綠色教學」活動是將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理念,力求具體地、實在地落實在一個個的預設教案中,一節節的課堂教學上。從而,提升或擴展到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以及人與發展相和諧的高度。基於這點認識,在制定小學語文《桂花雨》課堂教學設計時,我盡量使課堂充滿智慧、充滿和諧、充滿人文氣息……當然,這只是我對追求。

其次,使緊扣「綠色教學」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本文的美。

《桂花雨》是現代女作家綺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作家對家鄉親人,對美好童年生活的眷念、這是一篇很優美的文章,讀後使人覺得童年生活是那樣純潔美好。對故鄉的懷念是每一位遊子的心靈雞湯,精神慰藉、

在教學的開篇,我幾乎運用了催眠術,利用文本的插圖,根據查閱的很多資料,精心設計了導語:這是一幅定格在作者腦海中的永遠也揮之不去的畫面、盡管時間空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對童年,對家鄉的懷念,作者卻永遠難以忘懷,此時,學生眼前是大屏幕彩圖,耳邊使老師深情的敘述,他們腦海里一定是浮想聯翩。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很快地接受文本,感受文本的美。

接著,我提出問題:「我」為什麼喜歡桂花?學生很快的找到答案,並進入感情朗讀,在教學文本中最精彩,也是最優美的「搖落桂花」的情景時,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利用評讀來滲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的學習方法,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然後找出歐美懷舊經典名曲《昨日重現》作為背景音樂,范讀課文,同時大屏幕上出現了作者小時候搖落桂花的動畫等等。我想:此時學生一定是全方位地感受美、感受和諧。此刻,作者、編者、學生、教師、音樂、畫面構成了立體的課堂,形成廣闊的想像空間,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懷念童年,熱愛家鄉,這濃濃的思鄉情緒就是美!

在突破教學難點,理解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我讓學生讀中體會:一讀,體會母親話里的意思。二讀,思考這里的桂花為何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三讀,聯想思鄉的古詩。我當時認為母親對故鄉的熱愛與懷念,學生還是能體會到的,但評課的專家認為此環節還未到位,可能是缺少了點睛之筆吧。古人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我說:「課到上過才知憾!」又是汗顏的「汗」。

在教學最後的教學遷移上,我利用一組:春遊、運動會、旅遊等照片,激發學生說一說童年生活的趣事。評課時,專家認為此環節額落腳點是思鄉,並非童年趣事。而我對專家的看法持有異議。十來歲的學生,身在家鄉,如何思鄉?沒有生活積淀!童年趣事就是熱愛家鄉的最好體現!也是美的回歸。

最後,是「綠色教育」與日常課的沖突。

我對「綠色教育」的認識還很膚淺。課堂上存在著許多問題,盡管在努力實踐中。平時,日常的語文課很耗費課時;一篇閱讀課文要二、三課時;一篇非閱讀類課文,要四、五課時。不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不知如何提高本人課堂教學藝術水平。

學無止境。教學也是如此、。渴望專家、領導引領導航,讓我們共同建構語文「綠色」課堂新境界吧!

㈢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怎麼寫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在課改實驗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處理好以下幾大關系:
1.繼承與創新。我們應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決不是另起爐灶,從頭開始。傳統的語文教學重誦讀,重積累,重書面表達,這種教學方法源遠流長,自有其合理的內核。當然,由於忽視獨立思考、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造就了不少孔乙己似的迂腐呆板的書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如何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認為,繼承和創新,兩者並不排斥,應該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應重視讀和背,但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讀出意味情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言語交際的能力,強調以學生主體性、開放式和愉快式積累為主,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和創造性。
2.發散與集中。崔巒老師說:「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老師應處理好發散與集中的關系。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十來歲的小學生,如果光顧發散、求異,忽視求同、集中,會很難形成正確的主導意識。我們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的確應不斷激勵學生,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但決不能偏廢必要的集中,忽視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忘記文本的價值取向。尊重差異,倡導多元,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標之上的。惟有在正確的價值取向下,將學生的認識偏差通過師生的平等對話、交流,轉化成新的教學資源,才能在教學相長中實現既定教學目標,實現價值取向與獨特體驗的統一。
3.質疑與應對。質疑不只在量的多少,更在質的水平上。因此,老 師不能僅滿足於學生敢質疑,還得教學生會質疑。這就需要老師在組織學生質疑的同時,必須注意適當的應對——老師應選擇有價值的問題來引領學生閱讀和思考。何謂「有價值的問題」?我們認為,應是老師從學生實際、年段實際、文本實際等方面出發,分清主次,刪繁就簡,幫助學生真正找到學習的「切入口」問題。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明白,質疑是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提出的;這樣的問題,能激起學生學習的願望;這樣的問題,能教會學生質疑的思維方式。決不能面對學生的質疑,聽之任之,不置可否。
4.探究與接受。我們認為,兩者不可偏廢。探究不是惟一的教學方式,當不當用,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確定。學生學習知識和發展探究能力同樣重要,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獲得能力的本身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組織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更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理解體會不到的地方,老師應當通過適時點撥、啟發,甚至是直接講授告訴學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學生都通過探究來獲得所有的知識。
5.分組與合作。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探究,並不是讓學生孤立學習。同樣,合作學習也並不等於分組討論,分組討論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師生互動、同位交流、全班討論,都是合作。它包括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生與集體間的、學生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學生與學生之間同樣也是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是共同學習的夥伴。檢驗合作是否必要,是否有效應,其標準是「三看」:一看學習內容是否有價值;二看全體成員是否人人投入;三看是否有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合作的時機,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
6.誦讀與訓練。學生誦讀,讀中感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但不是全部。學生誦讀,不應忽視教師的方法指導,不應忽視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揣摩,規律發現;學生誦讀,不應忽視學生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誦讀,還必須兼顧說寫訓練。聽說讀寫有機結合,閱讀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7.文本與拓展。我們必須認識到,教科書是根據課程標准編寫的,體現了基本的教學要求,仍是教學的重要憑借,必須要用好教科書,落實教材的基本要求。我們也應當看到,老師和學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忽略教材的內容、要求,忽視對課文的研讀,過早、過多地補充其他內容或過多安排與語文學習關系不大的活動,其後果勢必導致師生對文本,對教學內容本身的忽視。何況,現在學生所缺乏的,並不是搜集資料的能力,而恰恰是處理資料的能力。因此,我們認為,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的同時,必須立足於課內,立足於教材本身,對開發課外資源要統攬全局,有長遠的打算。

㈣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怎麼寫

導語:這種學習方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在如何改變性格這個議題基礎上思考的,通過對思想的追本溯源可以達到認識自我和改變自我的目的,集體反思學習最終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思想、行為和性格。關於教學反思範文怎麼寫?我整理了三篇相關的內容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 課文 ——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盡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主體,而不以學生為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為重點,前者是理解 課文 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 課文 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准: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系;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 刷子李 》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 9 個小組,每個小組 6 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著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 刷子李的絕活是什麼? 2、 課文 是從幾方面來寫 刷子李的絕活 ?3、 找一找徒弟曹小三的態度變化 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匯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匯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二、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

三、 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後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 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跟文本“對話”,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激發學生閱讀的愛好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愛好,學習動力才會被極大地激發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聰明。一般說來,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必須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比如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了,沒有什麼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當學生思考碰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通過設計多種多樣的有針對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閱讀目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激發學生閱讀愛好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在朗讀課文時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經常性地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練習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指導有對話的課文閱讀時,要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分角色朗讀,引發學生朗讀熱情,優化朗讀練習,重點指導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嘗試合作、享受成功。

三、培養質疑釋疑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閱讀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教師應清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麼地方,便於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於學生來說,能夠起到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愛好的作用等等。語文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認真尋找疑問、大膽質疑、積極解疑,讓“疑”成為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四、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書可以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進而提高讀的質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應用來鞏固學習成果;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習作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總之,教師應對閱讀教學予以足夠的重視,指導學生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手、口、腦並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㈤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怎麼寫

導語 :在課堂中,抓住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空間,給他們創造一片展現想像的天地,使他們得到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進行思想教育時,需要把握學生心理,運用一定的談話技巧。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模板怎麼寫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我常常在思索著: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麼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模板怎麼寫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於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裡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於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什麼?”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貫穿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為教學行為,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並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傳媒等方面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校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系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採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小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如“教學中是否出現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好,可以怎樣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等,3.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俺們減少缺憾,因此,教師課後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小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法子,如“這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為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為便於掌握和運用,俺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為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小結、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採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復,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3)檔案袋反思法,即以專題的形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如“教學策略選擇的恰當程度”、“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程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後由教師本人根據這一專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並記錄下自己過去的狀況、現在的狀況、自己的進步以及尚需努力之處等,檔案袋建立的過程,就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群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後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後,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四、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對於一位追求成功、善於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沖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後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系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為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辟 ”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獲?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系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准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己是怎樣學習歌曲、舞蹈和當時的心情。在美術課中寫一寫自己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己畫的感受。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模板怎麼寫

(一)注重多學科的交融,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不僅只是單學科的教學,更是多學科的融合。”孩子對於藝術的感受力就比較強烈、比較敏感。所以,我以音樂導入,配以“歡慶”的圖畫,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融情入畫,融樂入文,在朗讀感悟中配動作,使語文不單單是語文,更是人文、文化。我們的語文課堂其實是融音樂、美術、歷史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孩子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文化,使他們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在我教學“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時,當學生看到課件播放的累累碩果的畫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嘗一個!” ……更如,讓學生表達“獻上”、“舉起”、“飛著”、“奏起”等動作詞時,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在這種多形式的教學中非常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了孩子的各項潛能,讓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互動,交叉相融,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活潑,學得有效。

(二)感悟文本深層,提高閱讀能力

這首詩歌言簡意賅,它所描寫的是表現國慶的熱烈場面。學生讀起本文來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讀成誦。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忽略文本內在的意義,文本的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出來,而且也只有當閱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才會真正生存。案例中讀悟課文前四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接著讓學生在躍躍欲試中配上動作自由讀,這就使學生帶著對閱讀的理解,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還原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情感。在閱讀中我通過讓學生充分想像來深刻感悟語言,如“田野獻上金黃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時,讓生僅憑想像或一些課外知識說說你眼前彷彿出現什麼,看到什麼?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這樣讀起來才會讀中有感;而且學生在讀中邊讀邊質疑,解惑再讀,這樣反反復復,學生自然而然對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們在“讀”這一感性的學習方式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內在的蘊意。

(三)捕捉課堂生成,珍視獨特感受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 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生活經驗有著很大的差別,將其帶入閱讀活動時,他們的心智活動也是各不相同,在課堂中由此產生的獨特的感受既無法預設也很難預知,全憑學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課中,學生就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詩時,我就質疑“四句你們讀懂了嗎?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自主解決問題,當時學生提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為什麼說果實是金黃的?”“旗幟是什麼?”“楓林跟旗幟有什麼關系?”“鴿子有很多種的,為什麼要說是潔白,而不說灰色呢?”“大海會唱歌嗎?” ……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但被打開,語言思維就如泉水噴涌而出;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生成例子。看著孩子們精彩的表現,此時,我只充當質疑中的一個引導者,兒童表達獨特見解的諦聽者。如果當時我怕“亂”、怕“錯”,怕學生“節外生枝”而制止他們跳躍的思維,那必將抹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主地讀、說,讓學生自已詮釋問題,將課堂真正還給他們。當然,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們急於表現,急於交流,而隨機生成的問題有許多也是我們備課時無法預知的。本堂課我慚愧的是,我把孩子們估計得太低,孩子們的學生真的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他們是創造者;在學生課堂質疑的一個環節中,正當我為學生的精彩問題與回答而滿意時,打算繼續下個環節時,一雙小手舉了起來,問道:“藍天上的鴿子為什麼是潔白的,而不是其它顏色的呢?”當時,我因為學生的質疑詮釋已用去了半節課的時間,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後來,課後想想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如果當時我能抓住這個課堂生成點,由它點出祖國和平祥和的景象,潔白的鴿子代表著純結,美好的生活,那必將成為本課的亮點之一。而我卻放棄了這一契機。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對孩子們的想法和體驗,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獨特的閱讀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四)強化語言積累,凸出課堂語文味

語文教學不是不要知識的教學,對於處於低年段的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更應重點應用語言教學,重在言語能力的培養。但實驗新課程以來,從形式上看,課程改革後的書談化了語文訓練這一方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的訓練也是一線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本課中我也在不斷的探索中,在理解課文時,我就充分的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開頭導入,讓生觀看了錄像理解了歡慶一詞的意義後,讓生學以致用,除了說“歡慶國慶”之外,還能說歡慶什麼?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礎,“歡慶××”這樣的說話訓練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還做課堂詞語的搭配練習,在讓學生把打亂的詞語拼成完整的句子時,學生就從中發現了怎樣搭配詞語,組織語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膽暢談自已是如何把這些打亂的詞語找到自已的“家”:有學生說“我覺得旗幟就只能舉起,就像我們升國旗一樣慢慢往上升。”“鴿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飛著!”“田野要跟金黃的果實對,因為只有田野里才有各式各樣的果實。” ……學生用稚嫩的想法說著自已的發現,讓我設計這一環節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適時的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語文課就應當如此,發展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凸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㈥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後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㈦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三篇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在我校倡導的 高效課堂 的改革下,作為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 教育 教學 反思 三篇,望大家喜歡。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一

《荔枝》一文教後反思

曾幾何時,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引入課堂,教師的范讀,板書漸漸逝去,幾乎銷聲匿跡……。記得,開學初教《荔枝》一文時,本想用錄音機朗讀全文引入新課的教學。恰巧那天停電,計劃泡湯,靈機一動,何不來一下「范讀」呢?於是,我手捧課本搖頭擺腦,聲情並茂地讀了起來。不一會兒,我覺得教室里格外的安靜,抬眼一瞥,連「不法分子」今天也乖巧多了。一口氣讀完了全文,我被偉大的母愛所震撼,心中湧起一股「報得三春暉」的感恩之情,再看看我的學生,有的還沉浸在母愛的溫馨之中,有的睜得大大的眼睛還噙著淚花,有的用小手正拭著眼邊的淚水……多感人的一幕啊,真是不曾預約的精彩!比以往任何一節新課的導入效果都好。我心旌不禁一顫:好一個范讀,以情激情;好一個范讀,引領孩子們全身心地走進文本中,走進作者的心靈之中。

我激動不已,今天這節課收獲太大了。我懷舊,我感悟——閱讀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范讀!美國心理學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發現,學生接受信息的總效果=7%文字+38%語調+55%面部表情。可見,教師聲情並茂的范讀能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產生豐富的情感想像,與作者共鳴,與作品中的人物共鳴。因此,教師的范讀十分的重要,必須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視,努力在范讀中做到:「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當時說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我追尋,我反思——教師的范讀確是閱讀教學中的一種有效 方法 ,美美的朗讀,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個性化,創意性閱讀課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可以打動學生,以情激情,在學習課文時能夠更好地自主探究。歸來吧,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范讀:

1、教師的范讀能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

教師精彩的范讀,不僅濃縮了教師領悟教材的深刻體會,而且伴隨著教師的范讀。課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嚮往,就會像一股清泉流淌學生稚嫩的心田,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閱讀,沒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報的,或回報甚微!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無疑為學生自主探究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教師的范讀能更有效地指導個性化的朗讀。

記得徐世英先生是這樣理解講解和朗讀的,他說:「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賦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貫、顯現。在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聲情並茂地范讀,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悟其情,直接領略教師范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而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3、教師的范讀能讀出好的 教學方法 和學習方式 。

於永正老師說過:「對 兒童 來說,『正統』不如『卡通』。」教師的范讀就是一種卡通,一種現實的,直接的指導。在鑽研領悟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倘若能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或在學生讀文前或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處於「憤,悱」之時,教師范讀一番,將會是事半功倍。在上優美抒情的課文時,教師更應用情用心地讀,把孩子們帶入盡善盡美之中。如閱讀《索溪峪的「野」》一課時,有這樣一個自然段:「索溪像是一個從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在我抒情地范讀後,學生也「蹦跳而出」、「纏繞」著,「撅著屁股」、「賭著氣」地讀起來了,讀的有聲有色,美極了!這樣,課文讀懂了,讀出味來了,如臨其境,不但讀出了好的教學方法,也有效地改變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

教師的范讀是那麼原始,那麼簡單,「走點老路」返樸歸真。別擔心!興許語文閱讀教學本該如此!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二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在我校倡導的高效課堂的改革下,作為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 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課堂模式里,導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小學 語文教材 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已經在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啟發思維、發展智力。

3、 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 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互 相學 習,發現別人的優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後說出自己認為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學習差的學生說了優生的名字,同樣學習優的學生也有說學習差的學生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已經在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為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三

《可愛的草塘》教學反思

《可愛的草塘》一課編排意圖:一是繼續訓練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 句子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及特點,在教學時,對重點的突破訓練較到位,能按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形成思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尋找關於作者情感變化的句子。讓學生邊讀邊思,從中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是由呆膩——驚喜——贊嘆——愛戀。這一變化過程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對北大荒、對草塘的認識逐漸加深,對草塘的愛也逐漸加深而產生的。這樣引導,使學生感悟到作者的表達順序。

在進行借景敘情方法訓練時,從「我愛北大荒」這一中心出發,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幾處對景色描寫的語段。通過品味、揣摩,體會各自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樣處理教材有利於知識類化、系統化,也便於在「訓」的過程中扶、放結合,給學生遷移運用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至於對景色描寫的語段的訓練,側重對草塘美景的訓練,忽視了草塘風光奇特的指導。通過反思,頗有感受。要引導學生從學習草塘美景這一部分內容中得出的 學習方法 ,遷移到學習草塘風光奇特這部分內容上來,實現學法遷移。這一環節沒有實施深感遺憾。

最後對朗讀指導訓練不夠,應如何指導朗讀呢?通過反思,朗讀草塘美景用驚喜、愉快、贊美的感情去讀,整個段落語氣要輕柔。朗讀時,還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想像,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與作者一起進入「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小河奇特這一部分,應用贊美、驚喜、戀戀不舍的語氣讀出作者對北大荒的喜愛之情,特別文中描寫小河的排比句朗讀時,要指導學生從停頓、重音、節奏三方面把握好。

《林海》教學反思

《林海》這篇 文章 選自老舍訪問內蒙的游記《內蒙風光》,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作者一次次產生親切與舒服之感,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贊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貢獻。

我在教學本課,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線——親切與舒服,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使學生達到情感的升華,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成功之處有:

1、抓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現的「親切、舒服」,通過圖片和影像反復有感情朗讀,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同樣的情感,從而贊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貢獻。

2,在教學中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整體感知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法,在小組讀,然後全班讀,抽學生進行評價,然後再反復讀」在讀中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度,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也體現了新的學習方式,在這段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得積極踴躍,討論熱烈,學習效果良好,課程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真正地都動起來了。

3,角色表演。

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也就是角色表演時,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林海的愛」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詩的、 唱歌 的、畫畫的、……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學生對大興安嶺的美景了解不夠,在加上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高,對朗讀的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在資料匯報方面,許多學生家庭沒電腦,可查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有限,不能讓學生對興安嶺有更多的了解。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三篇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三篇

★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範文

★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 教育教學反思心得三篇精選

★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反思

★ 2020小學語文網上教學反思總結範文5篇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集錦

★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隨筆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大全

㈧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在小學階段,古詩的教學是大家都感覺到比較難以把握的。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感覺很迷茫。古詩究竟該怎樣教,該教些什麼?觀完《春曉》一課後,我翻閱了新的課程標准,課標中反復提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古詩文無疑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最燦爛的瑰寶。課標又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是一個總的指導綱領。同時我又把新舊課標中對古詩教學的目標進行了比對:

錢正權老師曾說過:「引領學生走進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尋求詩詞地信息意義,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詩詞中的畫面,也就是說再詩詞的語言文字想像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讀者要讀出詩情須發揮想像。」在這節課中,老師過多的運用注釋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詩句,卻缺少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充實畫面的物象,豐滿圖畫的內容,始終處在解詩意的層面,沒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學生沒有悟到詩情,課堂就缺少那詩味了。

總之,在古詩教學中,學生讀會古詩很簡單,但是讀出古詩的意蘊卻很難,我們平常的課堂總是停留在讀會古詩的層次上,怎樣引導學生讀懂古詩,並從中汲取到營養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為什麼這么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准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准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像、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我適當點撥,為學生的思維起著「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扎實,更靈活,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內容生動形象,感情色彩濃厚。教學時要不斷地指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花臉》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往事」,作者通過對「往事」的回憶,表現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無憂無慮,對於學生來講,是有著強烈共鳴的。當然,這堂課要通過四十分鍾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對花臉的熱愛是對英雄的熱愛,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在沒有充足的預習時間的情況下,既要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還要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想要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是很困難的。因此,在課文中我抓住重點句,重點段落進行有的放矢的講授,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我在教學時就是以「花臉」為線索,貫穿全文,再以「我」的心情,動作來精讀課文。比如:課文中作者初看到花臉時的感受,用花臉來表演時的動作,闖了禍時的心情,以及受罰時花臉的命運,只要在講授中緊緊地抓住這幾點,課文就講得流暢,易理解。我在講授時,非常重視朗讀,尤其是注重即時評價與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聽課時,滲入了自己的情感。於是學生理解起課文也很輕松。

由於這篇課文中的細節描寫非常多,也非常精彩,所以在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根據本單元的`主題,讓學生寫自己童年的往事要求題目自以,模仿本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以細節描寫和心理活動為主進行習作練習,寫得非常成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課文,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著,灑下一路愛心。我在教學本課時,強調自瀆自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盡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體會到奉獻的幸福感。學生在讀和說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了語文素養。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著對泉水的贊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自主學習、以學定教

教學本課的時候,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瀆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以學定教,因勢利導,採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結局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本課所描繪的畫面很美,課文的語言文字也而後內美。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點語文,在次基礎上還通過說話、寫話練習,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里的語言,在運用中積累語言。從而,使學會僧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

總是,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悟,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扎扎實實,又有新意,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江南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先讓學生感受一番江南的美景,那麼學生對於文章的內容就能有個非常感性的認識。因為沒有多媒體,所以我就利用課文的插圖,說:「小朋友,你能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麼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我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有一個地方,小河一條連著一條,池塘一個接著一個。小河裡、池塘里種滿了荷花,魚蝦在裡面歡快地玩耍,這就是江南。」「江南是個好地方,這里的孩子可以劃著小船,來到湖面上采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大家想去嗎?」「那我們就劃著小船出發吧!」一下子又把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起來,並播放課文的朗讀,學生就聽的特別認真。最後再讓學生說說感受後自己朗讀課文,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完全被調動了起來,非常認真的開始讀書。

在學習第二句:「魚戲蓮葉間……」時,抓住「戲」想像說話,既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又真切體驗「魚戲蓮葉間」的意境。再感染學生,進入角色,體驗「小魚」的快樂,讓學生模仿小魚游起來,學生的興致很高,較快地領悟了課文。最後通過賽讀、評價讀、演讀等方式,以讀促悟、以演促讀、以演促思,不僅注重學生自己的體驗,注重個人的感悟,而且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朗讀有聲有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模擬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准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製作了精美的幻燈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製作課件時我考慮到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如果讓學生圍繞著一個問題「你最想在哪裡攝影留念?」來學習的話,課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經過再三考慮,我最終決定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來學習。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方法雖然使得教學流程清晰,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美,應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根據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組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並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點播這美麗畫卷的創造者,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們的偉大,受到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一堂課結束,針對自己遇到的問題,發現存在很多不足,對以下幾方面感觸較深。

1、良好的書寫習慣必須養成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寫字也是一件有規有矩的事情,學好規矩、循序漸進才能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書寫時仍有同學出現,眼睛離書本太近,握筆姿勢不正確等不良書寫習慣。如何把良好的書寫習慣落實到每一個學生,我想首先應讓每個學生熟知正確的寫字要領,要會說,更要會做,做好。引導學生親自體驗。其次,教做寫字操,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有利於生長發育。另外針對出現的問題要「反復抓,抓反復」,讓正確的書寫姿勢真正成為一種習慣,

2、引導學生多說、多度、說完整話。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語言訓練關鍵是在讀和說上下功夫。我設計的第二教學環節的主要意圖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在引導學生觀察時,我的啟發性語言沒有起到相應的效果。兩個學生的回答都沒有把情景圖的事物完全描述出來,我就直接進入教學語境個環節。教學過程應該是提出問題後加以引導,學生感知、回答,老師總結的過程,而不是直接灌輸。應促使學生說完整話,讀說能力提高了,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才會提高。

3、注意課件教學的細節處理。

使用課件教學,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積極性,但如果細節處理的不嚴密,就起不到相應的效果。

另外,在其他很多方面的細節上處理的還不夠好,如復韻母發音的口型滑動,教學時間的控制等。

㈨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1、網站:www.bbfs.cn.com

2、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系。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為,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語文課程標准》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但在學生自主選擇時,往往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學懂了什麼」。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雲見日」的功力,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笨梢月穡慷�導噬希�頤淺3?吹降鬧皇牆淌π榛我磺梗�罷嬤饕猓�偕塘俊倍�選=淌ψ蓯怯邪旆ǜ獻叛���杓坪玫娜ψ永鎰輟?br />
4.「你真棒」。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你們都有一定道理」「你們都很聰明」就會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與「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麼?」「你想怎麼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當今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新的課文還沒有成為學生產生強烈閱讀慾望的「誘因」、學生還沒有對閱讀文本產生欲罷不能的內驅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匯報(全班交流)時,學生匯報什麼,教師就教什麼,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松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台,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在學生初讀後問學生:「此刻你心中有什麼滋味?是不是覺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著讓學生說感受,談體驗。學生一會兒說酸,一會兒說甜,一會兒說苦,東一榔頭西一棒,雜亂無章,學生說到哪兒,教師就跟到哪兒,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主導權,對教學無組織,對學生不引導,弄得學生和聽課的教師如墜霧中。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教師應該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站到隊伍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確實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 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曼谷的小象》,一節課組織了三次合作學習。第一次在初讀課文後,要求四人小組談談初讀後的感受;第二次在重點理解小象拉車、洗車部分,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你覺得小象怎樣,哪些詞語表現了小象的聰明、乖巧?小象為什麼會這么聰明、乖巧?」第三次大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幫忙,我們還有哪些辦法把車拉出來?」第三次合作學習,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餘兩次純屬為合作而合作,毫無意義。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面。

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了新知識,需要培養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

三、對語文課堂學習內容的反思

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

有的課堂注重知識內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視了語文課的本體訓練,這較多出現在教學常識性課文時。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人教版第七冊的《新型玻璃》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讀研專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都有什麼特點、作用呢?請自主選擇一種,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研讀,然後向大家匯報。」學生沒費多大力氣就將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羅列出來,至於課文是如何藉助語言對這些特點、作用進行說明的,學生則根本沒有去細細研讀、體味。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新理念,將《語文課程標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專挑「科技含量高,網上資料多」的課文讓學生研讀,但在設計研讀專題時,既不注意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年齡特徵,結果只能失去語文課應有的本色,「種別人的田,荒自家的園」,將語文課上成常識課,讓課堂成為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課堂熱熱鬧鬧、唱歌跳舞,學生的活動形式多,唯獨讀書不多,語文教學變成了藝術教學。

例如,某教師教學《家》(蘇教版第一冊)時,這樣活躍課堂,進行學科整合:1.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都在哪裡?它們的家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張開想像的翅膀,當一回小畫家,畫一畫它們的家吧。2.(學生畫畫、展示了十分鍾後)讓我們再來當一回小音樂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國》,邊唱邊做動作(學生剛入小學,不少人不會唱這兩首歌,教師又是范唱又是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唱,再表演,花去近半節課時間)。

我們不能否認,繪畫、唱歌、表演走進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更輕松、更活潑,可以帶給學生歡樂,使語文學習更快樂;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可以開闊視野,使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更能體現大語文觀。但藝術究竟該在什麼時機走進語文課堂,學科之間究竟以什麼方式整合,應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應為「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服務,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如果為追求氣氛而「藝術」,為整合而「湊合」,結果只能是語文學科丟失本性,異化本質。

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寫小學語文教學後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