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活動課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活動課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發布時間:2023-02-18 20:27:02

A. 淺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

B.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轉變思想觀念
隨著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提出,落實德育也越來越緊迫和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滲透德育,就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首先,加大德育的宣傳,提高教師對德育的認識,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實施德育;其次,教師要將德育納入到教學計劃中,將德育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起來,立足學生發展,深入剖析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更好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在語文閱讀中滲透德育
閱讀在小學語文中占據著一定的比例,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因此,教師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匯總有效滲透德育,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中,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學會感恩。在課文學習中,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與該課文有關的視頻,將學生置身於作者的感情之中,讓學生直觀地體驗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引起學生的共鳴,體會文中所包含的德育思想。

(三)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識字,每堂課上都要周而復始地識字寫字,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無疑就會讓識字教學變得枯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有著其獨特的寓意,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讓學生理解中華文化。如,在學習「打」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這個字組詞,有的學生會組「打架、打人」,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組的詞來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到打架、打人都是不可取的行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四)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良好的課堂環境是滲透德育的基礎。以往,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嚴厲,不僅造成課堂氛圍沉悶,同時也使得學生害怕老師,而這樣的課堂環境不利於德育的滲透。對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滲透德育,教師應當積極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歡快的學習環境,進而方便學生接受德育。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善於換位思考,多鼓勵、少責罵,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學生群體中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讓學生愛上老師,進而愛上課堂,為德育的實施提供支持。

(五)創設德育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德育情境,不僅可以高效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同時也有利於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究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如在《鳥的天堂》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鳥會有天堂嗎?鳥的天堂是什麼樣的?」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意識到只要生活快樂的地方就是天堂,從而讓學生懂得如何與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如何保護大自然,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互聯網時代,機遇與危險並存。其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也面臨很多問題。諸如:對現有的認知存在誤區、技術水平不達標、缺乏系統化的理論以及缺乏專業型人才等等。

(六)強化教師的培訓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要想有效滲透德育,強化教師能力培訓尤為重要。首先,加強教師職業能力培訓,鼓勵並倡導教師深入學術研究,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進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其次,強化教師職業素養教育,使教師主動去踐行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作為教師,更要主動去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深度剖析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

C. 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得和諧發展」。因此,我認為語文教學,就老師而言,既是教學生語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學生做人;就學生而言,不僅是學語言文字這個工具,而且更是學做人的道理。它的教學目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個工具,還要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樹立遠大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感染。因此,語文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學固有的屬性,是它的本質任務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比其它學科的特殊優勢就在於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這12冊語文課本中,每冊精選的課文都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最佳範文,設計愛國、理想、堅強、勤奮、團結、友愛、謙遜、孝敬等德育內容,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有深遠的影響,也是對學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養的奠基。但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更好地發揮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呢?下面我就自己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在課題中滲透德育
課題往往被稱為文章的「題眼」,是文章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好的課題不僅能顯現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折射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來。此時,我們可以把課題當作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從而進行德育滲透,如在教《生命的壯歌》一文時,先引導學生理解「壯」字的意思,然後讓學生根據經驗說說見過有那些感人的壯舉,最後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解讀課題、讀課題。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感悟,理解自然界弱小生命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從外層螞蟻和老羚羊舍己為人、從容赴死的壯舉中收到感染。
2、在導入滲透德育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頗有一番道理,它告訴了我們應把好教學第一關。對此,我們不妨大肆渲染「開門紅」的課堂教學藝術,使德育知識滲透「精而細」,恰到好處。因此,精心設計生動、巧妙的導語,通過導語感染和教育學生。如:在《頤和園》一文教學中,不妨先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並提問:「為什麼中外遊客都喜歡到園內看一看,走一走呢?」這樣的導語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們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與自豪,從而培養了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2、在探究新知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的德育不是強加的,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必須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滲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
(1)在朗讀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程強調「以讀為本」。學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從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番茄太陽》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要走的時候,明明輕輕地拉住我的袖子說:阿姨,你過來我和你說句話,我彎下腰,她附在我的耳邊輕聲說: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在教到這里時,應引導學生多讀,且精讀,把它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從而才能讓學生了解深深體會到小女孩那顆善良而又美好的心靈。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滲透德育。
為了讓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來,並銘刻於心,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藉助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既初步懂得描寫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集的古今中外的優秀人物,尤其是我國古代、近現代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名人都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的學生從中感受到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
課文中人物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對丑惡事物的揭露與批判,那些傑出的人物高大的形象會使我們的學生心靈受到深刻的教育。如在執教《祁黃羊》這課時,我讓學生找出晉悼公讓祁黃羊舉薦人才時,祁黃羊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讓學生體會從中體會到他是一個顧全大局,以國家為重,不計個人恩怨,唯才是舉,外舉不避仇,內舉不必親的人。
(3)在重點詞、句的講解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只有扎扎實實地抓住字、詞、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闡明課文所體現的內在思想性,才能在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受到具體生動的思想教育。有些字詞在文章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不理解,就會影響對課文的理解,所以字詞學習不容忽視。
(4)在欣賞插圖,利用圖片滲透德育
引導學生欣賞插圖,領悟圖意,有助於學生把課文較為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藉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如教《黃果樹瀑布》一文,除了書中的插圖外,再利用多媒體出示黃果樹瀑布不同角度的圖片,二者結合,讓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黃果樹瀑布特點,再配之教師的講述,就能使學生對黃果樹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川的壯麗,產生了自豪之感。
(5)在與課文中人物的比較中滲透德育
運用比較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求知的慾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分清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可以效仿,什麼應該譴責。比如《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在記敘童第周學生時代的兩件事時,採用了對比的寫法,以相似的結構和語言有層次地表現了童第周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優秀品質和「為中國人爭氣」的愛國思想。教材本身有許多可供比較的條件,利用這些條件,教師可採用比較法教學,有利於將情感滲透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之中。通過多次對比,學生認識到在學習上應有頑強的學習意志、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為國爭光,為祖國建設努力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3、在課堂練習中強化教育
課堂練習能鞏固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思維,形成學生能力。在反饋練習中我們可從抓住訓練重點,在突破難點上下苦功夫,巧功夫,恰到好處的滲透德育。如:在《爭論的故事》一文教學中,我在課堂鞏固訓練中實施了讓學生帶著感情去分角色朗讀課文,把學生帶入情境,並讓他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的理解與感悟就在表演中得到了升華,從而讓他們在這樣的課堂練習中認識到了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而一事無成的道理
4、在總結回顧中延伸德育
語文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依據。對此,我們應在全課總結、延伸學習內容的時刻,巧妙地滲透總結性的德育教育。如:在《軍神》一文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自主小結,讓學生在知道劉伯承為了革命而拒絕使用麻醉劑做手術,從而引申教育孩子要向劉伯承一樣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5、在習作中誘導德育
新課程教學建議對寫作提出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要說假話、空話、套話。這不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可見學生習作要融進學生生活,與學生的行為習慣聯系起來,使學生通過寫作感知做人道理,學會做人。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作文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每個有利時機,自覺地、有意識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書,這對於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機滲透道德教育。例如:寫「我的媽媽」,要求大家寫出自己的媽媽是怎樣照顧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的,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那麼,我們應該對父母做些什麼?從中讓學生接受孝敬父母的教育。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寵愛使得他們習慣於什麼事都只從自身這一角度來考慮,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養成自私的毛病。通過作文,慚慚讓他們懂得如何去面對生活,面對困難,面對挫折,使他們健康地成長起來。由此可見,習作可以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傳統美德
6、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實施德育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如:《有禮貌》、《請到我家來》、《打電話》、《買文具》等內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禮貌待人;《學會安慰》、《學會鼓勵》等內容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上好口語交際課,也能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拓寬視野,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將課堂內外德育做到有機結合,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並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語文課外活動的類型多種多樣,例如舉辦文藝作品欣賞會、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等,這些活動形式生動活潑,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很受學生歡迎。小學生的可塑性強,課外活動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如革命詩歌朗誦會、名人成功故事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五)在作業批改中滲透德育
學生的作業既能檢驗他們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也最能及時反映出他們的思想動態。所以在作業批改中,教師應該隨時注意各種苗頭,及時加以引導、糾正,並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曾發現有位同學用「幫助」造句:「只有別人幫助了我,我才幫助別人。」我把這個同學找來跟他講明了助人為樂的道理,使他明白了應該如何「助人為樂」。
(六)通過語文教師的自身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堅實的業務知識,而且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處處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激發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總是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他們的學生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同時還經常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融為一體,都可以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源自於自身廣博的知識、舉止言行、崇高的品德和博愛的心靈。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播灑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人格完美,對學生的心靈就有感召作用。教師的人格內在的,但內在的人格光輝總會向外顯露出來,產生非凡的魅力。相對於空洞的道德理論說教,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具有更強的說服力,起到更生動、更形象的榜樣作用。
總之,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的內容,只要我們教師努力尋找,恰如其分地把二者結合起來,以社會為課堂,講課中自然滲透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教書與育人的統一,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統一,知與行的統一, 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D.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等素質.學生學會做人為,求知、勞動、生活、健體、審美打下扎實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德育在其中處於首要地位.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要著重於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段話的精髓是語文課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語文課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語文教學既是知識的傳授,同時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勢下任何寓德育於語文學科教學之中,是每個語文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注重抓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用形象感染學生,激發其道德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道德感,必須以完整而鮮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以「形」誘情,使形象完整鮮明地展現出來,通過形象的感染作用來陶冶學生的感情.我根據不同的教材科目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敘述典型事例為主的,就以生動的講述為主.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文情並茂、感人至深的通訊.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生動講述三個典型事例,突出志願軍的群體英雄形象,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在學生心目中再塑「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的形象,激發學生熱愛革命英雄的情感.以說理為主的議論文就以說理為主.如:《工作的大小》是一篇思想短評.通過本文教育學生,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學習白求恩、雷風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另外,通過表情朗讀和生動的講述或描繪、背誦的教學手段,使形象完整鮮明的展現出來,既發揮了形象的感染作用,同時有能夠達到提高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目的.
二、情理結合,使學生在動心動情中受到教育.
語文課的品德教育既要訴諸感情,也要訴諸理智,將以情動人和以理服人結合起來,使學生受到感染熏陶,潛移默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對語文課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由於語文課具有豐富的感情因素,因而教師的思想感情應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課文情境,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在動心動情學習課文.特級教師於漪認為:「教師要努力運用語文佳作中所飽含的真摯感情,扣擊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的感情上的共鳴.教師鑽研教材時必須沉進去,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脈絡,體會作者的感情波瀾.教學時教師要緊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瀾,激發起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這種情應當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熱的,能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激發學生憎恨敵人,憎恨剝削,憎恨侵略.」這些經驗之談道出了語文課中的德育必須訴諸感情的真諦:教師必須動情,真正融及學生的感情深處,才能豐富學生的感情體驗,使他們在人類的高級感情,道德感、美感上受到深切影響.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所編教材課文的思想內容,積極貫徹德育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於教學之中,力求做到「潤物細無聲」例如:在教讀經典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中,讓同學們依據該文所凝聚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情,從課堂情境設置內容分析,情感體驗,去感受那種深沉的文字間的相連相愛,這對於家庭成員間的親情培養,無疑起到了潛移默化、鞏固、發展、提高的作用,效果顯著.
語文課的德育不僅僅停留在感情激發上,還必須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在理性上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這就要把情和理結合起來,既強化學生的道德感情,又加深其道德認識,幫助他們形成革命的信念和理想.語文課的德育,不僅要動之以情,還要曉之以理,真正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如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就可從課文的字詞句入手,喚起學生再造性想像,使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孔乙己迂腐、可笑的形象,再現舊社會涼薄苦人兒的種種情景,對孔乙己的悲慘處境、悲劇命運產生同情;進一步則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場面,把孔乙己的遭遇同科舉制度聯系起來,同冷漠的社會聯系起來,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達到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再如,我在執教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時,由於學生對該小說寫作的背景知之不多,甚至一無所知.於是,我將當時「普法戰爭」的社會背景在教學中作了特別介紹,讓學生認識到戰爭的動因、性質,這對小說主題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自然不可缺少.同事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心理品德的養成,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國雖然是異國,同學們對其遭受的侵略,或許沒有感同身受.但是,為了喚起大家對遭欺壓、蹂躪異民族的同情,我將中國近代、現代史上的有關事實融入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落後將意味著挨打的道理,從而,將個人與國家利益聯系起來,熱愛祖國,肩負責任,去發奮學習,努力工作.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寓德育教育於語文訓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必須落實到學生的自我教育上.
人和動物不同,具有自我感覺、自我意識,能認識自己,進行自我教育,使個性品質得到完善.也就是說,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努力獲得良好的思想品質,它以自我意識為條件,通過自我努力來實現.
中學語文課具有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條件.在文學課文里,描寫了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人們不同的願望、追求和理想.學生閱讀課文,就能夠間接地洞察社會,洞察歷史,領會做人的道理,思索人生的道路,在道德上進行自我認識,受到自我教育.
學生的自我教育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由語文課的特點可以從四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一)自我積累.
古人雲:「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道德品質的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課文,其思想教育也有所不同,或公德、或積德、或法紀,不一而足,零零總總.為此,我在教學中,研究教材,本著方向性原則,將正面的乃至方面的材料或個案,當作一面面鏡子,讓學生朗照自己,形成一條主線延伸到內心深處,從而積善成德.
(二)自我傾吐
言為心聲.在教學中,我除在課堂上運用教材作道德教育依託外,還充分開拓其他途徑,如,數年來,我一直要求所教學生堅持寫日記、周記,把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種種感受記下來,定期收交,從中來窺探此時彼刻的心理,「善」則倡,「惡」則改.和風細雨,因人施教.這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寫作能力,而且也凈化了靈魂.至於作文教學,我除了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單元的教學目標布置練習外,還有意識地布置一些課外練筆,如,《我好後悔》、《我真不該》、《我錯了》等可寫性很強的作文,讓學生去解剖自己,則善而從.
(三)自我比較
有比較才有鑒別.語文課上,有許多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值得學生借鑒,如果教師運用發揮的好,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不失寶貴作用.例如,我在教《樂羊子妻》一文中,運用文中的「樂羊子」與其妻比較外,還讓學生設身處地橫著比,豎著比.於情於理,充分認識到「拾金不昧」的「益」,「半途而廢」的「害」,從而見賢思齊.
(四)自我實踐
實踐出真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乃至一時難以收效的東西,我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到社會上體驗.為此,我利用自己身為團總支,負責學校德育工作之便,利用節假日,倡導學生到敬老院送溫暖;教師節向老師送賀卡;向貧困學生獻愛心,讓他們把活動中的感受、認識寫成材料,用作文形式反饋到教學中,通過評比表彰,這對中學生的身心衛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和教育也起到了自省、自重、自我挑戰、自我完善的作用.

E.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摘要:在學校教育中,德育主要是靠思想品德課來完成的,再就是班主任的平常教育工作中也在進行德育教育。其實,德育貫穿於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德育在學校教育幾乎無處不在。本文僅就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滲透德育,略談一些體會。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滲透
方法途徑語文是傳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剩餘1768字)

F.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在古今對比中進行德育滲透

其實很多文章本來就是反應的現實生活,而文章反應的多半是已經過去了的生活,與我們現在的生活本身已經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古代生活。這種時候就可以很好的結合古今生活的不同進行對比,從而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在教學《捕蛇者說》這篇文章時,我們通過蔣氏三代寧肯冒死捕蛇也不願接受苛政之害的事實,結合了我小時候親身經歷的一些苦難生活,並結合小時候編的一些兒歌,再結合學生今天的生活水平來對比,對學生進行了一場歷史的演變中的教育。又如在教授《陳毅市長》時,我搜集了平時學生從父輩口中聽到的帶有「洋」字的產品如「洋釘」「洋油」「洋馬兒」等,也結合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來教育學生。最後我說:鄭智化曾經唱過「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作結,對學生進行了一番靈魂的洗禮。

二、通過評價課本中的人物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變成附加的成分,而應從具體內容實際出發,挖掘課文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比如在教《一厘米》這篇課文時,我們具體分析了陶影這個人物形象,認為她其實是一個很平凡的母親——自己身上都有一些缺點,加上經濟狀況不好,但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為有大家風度的、有教養的人而做出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她雖說平凡但絕不平庸。說到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在你十幾年的成長經歷中,你的母親對你又是如何教育的?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母親比陶影更出色,就請以《我的母親何止是陶影》為題寫一篇文章;如果你認為你的母親做得不夠好,就請以《我的母親為何不是陶影》為題寫一篇文章。

評價作文的時候,我選擇了寫做得好的母親的文章來作為範文,而對那些寫自己母親做得不夠好的同學,我這樣說的:其實,好些同學的母親不是不愛自己的子女,而是不懂得怎樣愛……因為她們以前沒有機會讀書,接受好的教育。但是如今,我們都有機會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識的熏陶進行思想的交流,我希望你們以後在教育自己後代的問題上不要步前一輩的後塵。

G.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課程作為小學教學課程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德育知識。教師在語文教育中應該滲透德育,將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與人文素質,接下來就由我帶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篇1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一個人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沒有為教師的責任,就學科特點來說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比較有利於學生接受,另外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能收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效果。作文語文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教材特點進行恰到好處的德育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任務。學生的成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對於母語的學習學生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起來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的。通過語文課程可以給學生呈現一個個鮮活的生活情境,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知識學習與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有機地融化為一體。現在我對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談一下幾點:

一、課題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篇文章的題目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好的開始,讓學生從題目中感受文章展示給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課題恰到好處的分析內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德育滲透不是強加給學生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體會到,教育的效果才會更好。比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母親的恩情》一課,從理解課題中的「恩情」入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平時自己的母親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可以舉例子說明,再通過文章內容的學習明白母親的愛是無私而又偉大的,作為小孩子的要懂得回報母親的恩情。通過本文感受文中孟郊與母親的真實情感的同時學生還得到感恩教育。

二、文章內容的滲透德育教育

每篇被選編到教材中的文章在字里行間都會流露出很多情感,大到愛國主義情懷,小到對美好事物的喜愛之情。所以在課文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字里行間透漏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抓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同樣的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產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同的,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不能把德育滲透強加給學生,盡量做到德育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故事情節中滲透德育教育

多數文章都會展示給我們不同的故事或生活情境,在故事情節的敘述過程中流露出的不僅僅是作者的情感,還有故事或生活情境中人物的情感,而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的同時又加上了學生和老師情感。這樣的學科德育滲透學生受到的教育和影響才不是強加給他們的。如人教版《月光曲》一課時引導了學生從貝多芬的對事件的好奇心開始,從「聽到―走近―彈奏―飛奔」為線索,引導學生感受貝多芬情感變化從而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就是貝多芬面對事件時的感情變化感受到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而他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對音樂的狂熱讓讀者對貝多芬產生發自內心的敬仰和崇拜。

四、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閱讀教學過程中不但肩負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承擔著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學習課文內容不能只是學習字、詞、句、段、篇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抓住文章的德育滲透點,讓學生在理解教材的內容基礎上「德」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響。如《小英雄雨來》一課對雨來的家鄉和雨來英勇與敵人鬥智斗勇的內容都進行了詳細的描寫。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影響了雨來成為一個具有英勇與敵人斗爭的小英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在閱讀教學中自然流露出來。

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語文課是一個很重要的德育陣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而一篇篇鮮活的文章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文本聯系起來,這樣進行的德育教育才更有實效。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篇2

1.將德育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教師的教學工作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語文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由於語文教材中有大量關於德育知識的內容,教師如果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融入德育知識將會使學生在對課文知識理解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教師的德育教學的教學目標也能夠順利地得到實現。首先,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合理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及思想內涵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讓學生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同時,研究作者的語言表達運用方法,使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含義的同時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其次,教師可以適當把課本中的內容轉化為德育教學教材,讓學生多學習文章中優秀人物;最後,教師可以將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引入到對學生的德育中,運用多媒體等方式來實現教學的`情境化,將教學的內容生動形象性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播放一些關於傳統道德的宣傳片,讓學生於潛移默化中受到優良道德知識的熏陶,逐漸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升。

2.將德育融入到課外的教學過程中

一方面,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中融入德育。相對於課本知識,課外知識更為全面豐富,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認知特點來為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籍,讓學生在對課外書籍的閱讀過程中逐漸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也能夠提高自身的思想領悟能力。另一方面,由於小學生本身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積累程度的不足,學習領域較為狹窄,但是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需要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知識作為支撐,只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才能夠減少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遇到的阻礙。教師應該注重擴展學生的學習領域,注重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注重跨學科的`學習方法的引入,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的效果,這種拓展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極大促進學生積累經驗,進而推動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言傳身教。即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修養。

3.將德育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

教師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的語言文化水平與語文素養得到提升的同時,也能夠真正把德育知識不斷地運用到生活過程中。為使這一教學目標能夠得到順利實現,教師在備課時還應該策劃一些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演講比賽或者對自己生活的小區的好人好事進行仔細的調查與研究,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很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很大提升,學生可以通過對自己生活的小區的好人好事的調查與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所調查的先進人物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促使自身能積極健康成長。教師還應該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作為德育的版本,讓學生通過寫作等方式記錄、提升德育認識。例如,當班級里的某個學生做了一些好人好事以後,教師應該讓其他學生向他學習,並且給學生講述這位學生所做的好事體現了哪方面的德育知識,以增強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當某些學生做了不好的事情如破壞了學校的設施與環境時,教師應該對其加以批評 教育 ,並且讓其他同學引以為戒。通過這一系列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事件向學生教授有關德育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為一項綜合性的學科,思想性極為豐富。在教學中引入與滲透德育知識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充分地結合起來,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夠得到極大地提升。

閱讀全文

與語文活動課如何滲透德育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