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可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解讀
課程標准解讀——蔡可: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局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根本特點。
二、課程的根本理念
(一)全面進步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根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開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根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才能、閱讀才能、寫作才能、口語交際才能,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進步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開展。
2.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解讀是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解讀是如下: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3.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2020部編版各學段學習目標解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4. 怎樣理解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新課程標准減輕了識字寫字的「負擔」,但不影響知識掌握。相對舊課標而言,新課標適當降低了小學低段的識字量要求,但中高段識字量未變;同時,減少了中低段寫字量,這就相應增加了高段寫字量,因為小學階段的寫字量總數未變。語文新課標的這一變化,不僅符合循序漸進的兒童教育觀,還體現了《教育規劃綱要》大力提倡的「減負」精神,並遵循了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寫分流、多認少寫的識字與寫字教學原則,目的是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兒童語言發展的實際需要。
除此以外,語文新課標還增加了附錄4「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和附錄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這是一大創新,不僅使語文課程標准體系更完備、更系統和更具操作性,而且為具體落實「小學低段以識字寫字教學為重點」這一要求提供了依據和測評工具,並為不同版本教科書的編寫提供了用字參考,使得無論是教材編寫還是教學實施與評價,都有所依憑、都有據可查,家長大可不必擔心減少識字與寫字量或者孩子只識字而不會寫會影響知識掌握。
5.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2022解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2022解讀如下:
2022新版課程標准圍繞「核心素養」,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從而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字詞部分更注重學生自主梳理、積累、運用的能力;表達部分要求在綜合語言運用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新性觀點和見解,重視學生真實想法的表達。
四個板塊分別為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交流與表達、梳理探究。第四學段「識字與寫字」板塊在臨摹名家書法的基礎上,增加了欣賞書法作品的要求。
「閱讀與鑒賞」板塊增加了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提示我們同步教輔在選題方面要增加相應的考查點。
明確了三個方面的學習主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各自對應的載體。
根據不同學段特點,統籌安排各類主題的相關學習內容,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應佔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應用、說明、記敘類作品,以及外國優秀文化作品,佔30%-40%。
6.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分析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里的「工具」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工具生」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先實現工具性目標,後補充人文性內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後加強工具性,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妥當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是語文課程應該爭取的目標,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地位。
(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的內涵是豐富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表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展開。這里體現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統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實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潛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開發。
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也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綜合素養是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關於語文教育的特點,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將語文課程和自然科學類的課程進行比較,可以看到,語文課程中具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因此,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生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特創新的理解。
2、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3、語文學習重在感性把握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生學習母語,因為有早已具備的語言心理機制為基礎,具有對本國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條件,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大量的實踐機會,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4、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語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
漢字是平面型方塊文字,是形音義的綜合體;漢字的形音義之間本來都存在一定的理據,漢字豐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長期以來,漢語和漢字對中華相互影響,也相互適應,漢語和漢字對中華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對語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語文課程要充分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向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適應時代要求和語文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精神。
要幫助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語文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鼓勵學生的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自主學習,鼓勵想像、質疑和創新;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省略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7.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是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語文的課程性質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矗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8. 2022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解讀
2022年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解讀: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師們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方式都進行了很大的變革,他們積極接受新課程,感悟新課標,並將新課標的精神運用於課堂教學實踐,新課堂及新課標帶來的革命性變革給一線廣大教師帶來了喜悅,同時也遇到一些困惑,下面我把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做法和困惑與大家交流如下:
一、對課程標准理念的認識。
1、新課程標准下對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認識。
1、教師是主導。
新課程標准下,課堂教學成了師生共同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舞台。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成功的喜悅,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這意味著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課堂的策劃者,調控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的是主持人、導演的角色。
2、學生是主體。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應當允許其差異發展,張揚個性,展示生機。課堂是學生展示的舞台,他們通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展示與交流,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通過一系列活動,最終達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學習目標。面對發展中的人,教師以學定教,促進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要注重價值觀的引導和智慧的啟迪。
3、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新課程要求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打造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這就要求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學活動和完善個性兩方面共同努力。教師與學生不單是學習的夥伴,還是主動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學習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導演。
2、對課程評價的全面認識。
當前,由於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考試制度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變革,考試制度成了新課程改革的絆腳石。通過領會新課程標准精神,認識到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並不是評價的全部。
1、對評價方式的重新認識。考試和分數不是評價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它是不完整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發生在師生交往中的教學評價對孩子學習興趣和特長愛好的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影響,遠遠大於次數有限的考試及其分數。
2、對考試的重新認識。我們應關注的是考試結果處理的問題。真正對學生產生影響的並不是考試分數本身,而是對於考試分數的詮釋和對考試結果的處理。
3、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認識。新課程標准倡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杜絕過分強調分數,把分數當做唯一標准,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鼓勵建立以「發展功能」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針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新的評價體系來科學地評價學生素質的發展狀況,評價學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
2、對語文教學實踐的認識與解讀
1、從課堂新用語看我校教師教學方式和觀念的轉變。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我校的語文教師在學習了語文課程標准後,自覺地改進教學方法,力求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課堂用語就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問:「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對學生學習的難點和疑點有充分的估計和了解,並按學生的思路設計教學,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尊重了學生這個主體,還和諧了師生關系。
2、「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讓你最感動的是什麼,體現在哪些語句當中?」──閱讀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整體感悟。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當學生在深入領悟課文的思想感情後,教師問:讀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誰,為什麼?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體驗,又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3、「你還有什麼想法和建議?請說出來和其他同學分享並探討?」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語文教學應當鼓勵學生把創造性思維用規范、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
3、語文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及對策
困惑:我們倡導新型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去學習,可是在合作、探究環節上不好操作,往往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組成了好學生的「天下」,回答問題,合作與交流只有好學生參與了進去,而學困生則呆在一邊,無所事事
對策:(1)合理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的內容要考慮到學生之間可能會存在的差異,分層次設置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完成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樣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學生沒事乾的情況,才能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2)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引導。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靈活合理地進行引導,調控課堂節奏,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總之,隨著在新課堂上的實踐,對課程標準的認識會逐步加深,對課程標准內涵的理解會更加透徹,對授課技巧的靈活運用更加游刃有餘,對新課堂的調控能力一定會得以提升,新課程標准帶來的課堂變革,一定能讓課堂成為孩子們快樂成長的天堂。
9.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解讀及案例分析
分析是在頭腦中把事物或對象由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或屬性。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解讀及案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第一學段)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10.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解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解讀如下: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發現新課標下更加關注學生核心素養,注重學生基於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多實踐、多體驗、多思考,能夠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是通過文本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生動開闊的語文實踐平台。
要在語文課表達「兒童味」,教師應站在兒童的視角,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童言在老師的喚醒鼓勵中真實表達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孩子才是語文課真正的主人。
因此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教研論文寫作能力。
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用心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閱讀和理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往往花費很多精力。讓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學會理解鑒賞,編者提出了具體要求。
首先還是喜歡和「樂趣」,接著就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再接著就是要能夠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意思藉助標點感受語氣藉助插圖閱讀,第三點則是要求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夠樂於交流。
第四點明確指出要嘗試閱讀整本書,並介紹自己讀過的書。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好書推薦並提供閱讀整本書的環境、時間和支持。因此,我們開展了閱讀社團活動,用多樣化的方式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