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出師表是幾年級要學的課文啊
出師表是九年級的課文。
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藉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1)九上語文書24課是什麼擴展閱讀:
《出師表》的創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
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❷ 初三語文上冊24課《出師表》 翻譯
譯文
先帝開創的事業沒有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蜀漢民力睏乏,這實在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鍵時刻啊。然而宮廷里侍奉守衛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捨身忘死的作戰,大概是追念先帝對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報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確實應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鼓舞志士們的勇氣,絕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出不恰當的話,以至於堵塞了忠臣勸諫的道路。
宮里身邊的近臣和丞相府統領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因在宮中或府中而不同。如有做壞事違犯法紀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以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切不應私心偏袒,使宮廷內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都是些品德良善誠實、志向思慮忠貞純正的人,所以先帝才選拔來給予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事無論大小,應當征詢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去施行。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得到更多成效。
將軍向寵,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曉軍事,過去任用的時候,先帝稱贊他說能幹,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和睦,好的壞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後期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對於桓帝、靈帝的做法,沒有不痛心和遺憾的。侍中郭攸之、費,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以死報國的忠臣,誠願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激,從而答應為先帝驅遣效力。後來正遇危亡關頭,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嘆,唯恐託付給我的大事做的沒有成效,從而損害先帝的明察。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武庫裝備充足,應當勉勵三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鏟除姦邪凶惡的敵人,復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心於陛下的職責的事。至於考慮事情是否可行採取適當措施,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的任務交給我,如果不能成功,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告慰先帝的神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用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識別採納正確的言論,追念先帝遺願,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如今正當離朝遠征,面對著奏章眼淚滴落,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麼。
❸ 人教版語文書九年級下冊第21、22、24課分別是什麼
21課曹劌論戰22課鄒忌諷齊王納諫24課詩經兩首 蒹葭和關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