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1課掌聲第一小節到第七小節分別講的什麼意思 (可以概括一下,簡短點。)
第1節以壯麗廣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這是全詩的總起。從結構上來說是先分後總,「雪蓮」喻指純潔,「海燕」喻指勇敢樂觀,「雛鷹」喻指抱負遠大,「山丹丹」喻指熱烈頑強,末句小結中華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長的希望」。
第2、3、4節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展開:
第2節是寫祖國錦綉的山川哺育了中華少年;
第3小節寫祖國悠久的文化滋潤著中華少年;
第4節是寫祖國特有的民族傳統風俗滋養了中華少年。這三個小節結構上都是先分後總。
第5節是回顧中華母親的艱難歷程,曉喻中華少年應該繼承先輩的志願。
第6、7節是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
第8節是全詩的總結
⑵ 《掌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掌聲》是人教版第五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講述了殘疾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的掌聲之後改變了生活態度(由先前的自卑變得活潑開朗、有自信)的故事,從而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課文以英子的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適應了小學語文全新的結構與內容。學生掌握了很多識字方法,樂於朗讀新穎的課文,再加上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吸引學生樂於學習。
【設計理念】
1、把閱讀、理解、感悟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2、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3、以質疑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體會課文內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感受,以表達促成情感價值觀目標的達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教學難點】
通過神態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以及掌聲的內在含義。
【課時目標】
1、通過自讀自悟、交流討論、感情朗讀來體會英子豐富、復雜的內心情感以及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
2、初步感受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方法。
3、用文字來詮釋愛,從而更深刻地懂得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和鼓勵。
【課前准備】
1、教師:課件、詩歌。
2、學生:愛心卡、收集一些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詩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談話:同學們,我們先做一個小小的游戲:請大家伸出手掌拍一拍,你聽到了什麼或感受到什麼?
生:(生鼓掌)暢所欲言!
2、看來掌聲里也藏著許多奧秘!多好的掌聲啊,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掌聲》這一課。
3、齊讀課題,讀出我們三(7)班的熱情來。
4、是啊,掌聲代表著歡迎,飽含著鼓勵,它還改變了英子的生活。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看看一封英子的來信。
5、引讀最後一段:(出示導學單)(課件出示來信)“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
師:誰願意來為大家讀一讀?請學生讀。
書寫指導:鼓勵。寫這兩個字,要注意什麼?師范寫。
過渡:對啊,是掌聲改變了英子的生活,那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從前的英子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二、前後對照,感受變化
1、引讀第一自然段。
回顧上一節課: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英子從小得過——
生: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師:因為可怕的病魔帶走了她的健康,也帶走了她與人交流的勇氣,所以,英子總是……(引導學生回答)
生: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師:上課前——
生:她早早地來到教室,
師:下課後——
生: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師:這場可怕的病魔,給英子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同時也帶走了英子燦爛的笑容和面對生活的勇氣。多麼可憐的英子啊!讓我們一起把她的痛苦、孤獨讀出來。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英子?指名回答。
生:孤獨、憂郁、自卑……
【設計意圖: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具體的情境能喚起人們一定的情感。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情景再現,語言描述等手段,再現了英子困境,置身於這樣的情境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萌發對英子的同情之心。】
過渡:而就是這樣一個自卑、憂郁的英子,後來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快點找一找。(第4 段) (出示導學單)
2、學習第4 自然段。
(1)自讀第4 自然段。(課件出示)指導朗讀,現在英子變得什麼樣了?
(2)英子有了什麼樣的變化?指名回答:
生:活潑、開朗、自信、不再憂郁……
(3)看到英子的變化,你們感覺怎麼樣?
生:開心、高興……
(4)真替英子的變化感到高興呀,那麼你們能把她的活潑開朗讀出來嗎?
(5)不同形式朗讀,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等。
3、英子前後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現在的英子和從前判若兩人,此時她最想說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來信)我請剛才讀這封信的同學再來讀讀。
過渡:掌聲擁有這么神奇的力量!讓我們回到那次難忘的講故事中去。
三、深入課文,明確重點
1、課文中幾次提到了掌聲?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響起的?我們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2、3 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用“ ”畫出描寫掌聲的句子。(出示導學單,小組交流。)
2、指名讀句子,談體會:出示:
句子一: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句子二: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四、領會掌聲,理解含義
(一)解讀“第一次掌聲”
1、誰來讀一讀第一次描寫掌聲的句子。(指名讀)
2、讀得真好。第一次掌聲是在什麼情況下響起的?
3、指名說。(隨機理解“驟然間”的意思)
4、過渡:英子才剛剛站上講台,還沒開口講故事,同學們為什麼送給英子掌聲呢?請同學們再認真仔細地讀讀2、3 自然段,用“﹋”畫出描寫英子的動作、神態的句子,仔細體會英子當時的心情,然後與同桌交流交流。
5、生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來。師巡視指導。
6、讓我們先看看掌聲響起之前的英子。出示:
(1)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2) 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3)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
7、隨機交流:(讀句子、找詞語、談體會)
(1)指名讀一讀找到的第一個句子。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①找出一個描寫英子動作的詞,是哪一個?(低)
②英子為什麼立刻把頭低了下去?當英子低下頭的時候,她在想什麼?
③從中想像得到英子當時是怎樣的心情嗎?英子在擔心什麼?害怕什麼?
④生回答。
師引:因為可怕的病魔帶走了她的健康,也帶走了她與人交流的勇氣,給她留下膽怯、自卑與孤獨,所以當同學們把目光投向她時,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⑤指導朗讀,讀出英子內心的自卑、緊張和痛苦。
過渡:從你們的讀中我彷彿看到了一個自卑的英子。誰接著讀你找到的句子。
(2)自由讀第2 句話,注意體會帶點的詞語。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①師:“猶豫”是什麼意思?生:(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猶豫什麼?(上去還是不上去)英子想上去嗎?(不想)為什麼?(怕同學們嘲笑我)英子能不上去嗎?(不能)為什麼?(又怕老師批評。)
②師:多麼矛盾的英子啊!師:英子猶豫了,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生:慢吞吞。 師:是的,英子的內心是多麼的矛盾啊,她慢吞吞地站起來。看,英子的眼圈怎麼紅紅的?生:因為她很痛苦。 生:她太為難了,很想哭。
③文章雖然沒有寫出英子心裡邊的想法,但我們卻可以從她的動作“慢吞吞”、表情“眼圈兒紅了” 體會到英子的內心是多麼的——(生答:痛苦、無奈)那你們你能把英子的這種矛盾、痛苦、自卑、無奈讀出來嗎?
④師:是啊,這真是一個痛苦、無奈的英子啊!誰來讀讀這句話。師:我彷彿看到了一個痛苦的英子。誰還想讀?女生齊讀。
(3)解讀第三句,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
師引:在萬般無奈下,在無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英子終於 ——(引讀)。生:英子一搖一晃地走向講台。
①師:什麼叫注視?生:一直盯著看。
②師:同學們注視著英子,這目光中包含著什麼?生:希望、期待。
③師:同學們期待著什麼?生:英子能勇敢地走上台去。
④師:是啊,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英子終於鼓起勇氣,戰勝了自己,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
⑤師:從這個一搖一晃中你還體會到了什麼?生:英子走路很艱難、英子走得很慢。
⑥師:盡管英子每走一步都是那麼艱難,但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英子終於鼓起勇氣,戰勝了自己,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
(4)領悟掌聲
過渡(出示句子三):
師:面對這樣一個勇敢的女孩,難道我們不應該為她鼓掌喝彩嗎?
①(引讀第一次掌聲)師引“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 生讀: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師:英子能走上講台,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呀,讓掌聲來得更響亮些吧!生再讀。
②掌聲多麼熱烈,多麼鼓舞人心啊!你們是想用這掌聲告訴英子什麼呢?
③師:這掌聲包含著對英子的什麼?——鼓勵、關心、支持
④師:聽到這掌聲,英子的心情怎樣?——感動、激動
⑤師:你從哪裡讀出來的.?生:在掌聲里,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
⑥多麼感人的一幕,讓我們再來一起讀讀這段話。
8、引讀最後一段:師引:這掌聲讓內心布滿烏雲的英子充滿了陽光,難怪英子在來信中告訴我:生讀(出示):“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
(二)解讀“第二次掌聲”
1、第二次掌聲又從哪裡響起呢?誰來讀?
2、這一次,同學們是為什麼給英子掌聲呢?生:因為英子故事講得好。 師:從哪裡知道英子的故事講得好?生:她的普通話說得很好,聲音也十分動聽。師:讓熱烈的掌聲響起來吧!(讀)
3、你們想用這掌聲告訴英子什麼?生:英子,你的故事講的真好。(英子,你的聲音真好聽。) 師:這掌聲里包含著同學們對英子的什麼?——贊美和鼓勵。
4、在掌聲後,她雖然還是一搖一晃地走著,可她的心情卻和剛剛大不相同。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里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台。
5、自由讀句子,你感受到了什麼?
6、從這以後,英子變成了一個怎樣的女孩?(引讀第4 段)。
自信、開朗、快樂……
【設計意圖:以英子的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從描寫英子的神態與動作中,深入解讀兩次掌聲,更深領悟英子在同學們鼓勵的掌聲之後改變了生活態度。】
五、回顧課文,情感升華
1、讀到這里,你們一定對掌聲的意思有了新的理解,在這里,掌聲已不僅僅是鼓掌的聲音了,它還是什麼?
2、齊讀小詩。
掌聲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喚起人們的勇氣! 掌聲是一朵芳香的花,花香能夠使人振奮起來!掌聲是一輪早晨的太陽,能給我們帶來一縷陽光! 掌聲是一把鑰匙,可以打開勇氣的大門!掌聲是 ……
3、掌聲還是什麼呢?讀到這,說到這,相信你們對掌聲會有更深的認識。出示:這掌聲是 。(生說)用一個詞,甚至可以用一個字來說。
板書:愛
4、拓展寫話:
師引:掌聲里包含著濃濃的愛,讓我們也學會把掌聲送給自己、送給別人;為自己喝彩,為別人歡呼。讓生活因為有了掌聲而更精彩。
(堂上小練筆)請拿起你的筆,在心卡上寫下自己的心裡話。當 的時候,我想把掌聲送給 ,我想對 說:“ 。”
同學們,今天的表現太棒了,讓我們為自己今出色的表現鼓鼓掌吧!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寫話小練筆的訓練,進一步讓學生明白人是需要關心和鼓勵的,所以,我們要懂得給予他人關愛,並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愛。】
六、布置作業
1、收集一些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詩句
2、收集殘疾人自強不息或社會幫助殘疾人的小故事,講給父母、同學聽。
【設計意圖:由文本引向生活,使學生在鍛煉語言組織能力的同時,也令德育教育落到實處。】
板書設計:
29 掌聲
默默 不願意 低下頭 猶豫 (憂郁、自卑)
掌聲鼓勵
英子 愛 (關心、支持、贊揚)
(變化)
說笑 學跳舞 (開朗、快樂、自信)
⑶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掌聲》教學反思(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上完了《掌聲》一課,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課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總是最早來,最後走。但一個新來的老師不了解情況,請她到講台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的鼓勵下,終於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後,她在給同學寫信時說: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在這課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興趣非常高,發言的同學特別多。按我的預設,先請同學們說說你什麼時候得到過別人的掌聲,有什麼感想。
再請同學們說說英子原來是個怎樣的人,後來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有這么大的變化,你讀了文章後有什麼感想。或許是學生非常投入,課堂中舉手的同學越來越多,連一些平時不願舉手發言的同學也紛紛要求回答。特別是李永鋒同學,一連回答了了好幾個問題。當我問最後一個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想,學多同學的回答出乎意料的好,聯系自己的實際,談到了掌聲對人的激勵作用。我也受了的感染,越講越激動,一節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我和學生都還沉浸在課文中。
我覺得這一課上得很成功,不是因為老師講的好,而是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都做得很好。這不正是符合當前課改的要求嗎?
《掌聲》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首篇精讀課文,本課以朴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詞句,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
引領學生從閱讀出發,鑽進文字的裡面,透視到文字的背後蘊藏的情感,主動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財富,親歷情感體驗。基於上述理念,我採取的教學策略是在本課時的教學將著眼於「情」,紮根於「讀」,抓住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為線索,以「英子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為突破口,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圍繞一個「愛」字,深入體驗感悟,張揚情感。
在教學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復習舊知識。
(1)語文就是和語言文字打交道的,字詞是根基,根基不穩語文就不可能學習好,所以第二課時上課時,我以復習字詞導入。
(2)新課標第二學段的「閱讀」第四條中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第一課時要做的事,但在第二課時,還要進行及時的復習鞏固。
2.注重積累詞語。
學習語文貴在積累,而積累詞語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這樣學生在寫作中詞語才不會貧乏,而且會正確運用。本節課中,我通過四種方法讓孩子們積累了十個詞語。
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文靜」、「猶豫」、「驟然間」、「歧視」。
聯系補充的圖文資料理解「小兒麻痹症」、「殘疾」。
通過和「說笑」作對比理解「憂郁」。
我還聯系課文內容補充理解了「自卑」、「開朗」「自信」。
3.注重說話訓練。
英子是個怎樣的姑娘?
後來英子變成什麼樣了?
兩次掌聲,大家想對英子說什麼?
以此訓練學生把話說完整,說得體。
4.注重朗讀訓練。
新課標三個學段對朗讀都提出了一條相同的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稍有不同的是,第一學段: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學段: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學段: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個學段培養學生的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第一課時朗讀要做到正確、流利;第二課時要做到有感情。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理解詞語;讀出層次(例如第一自然段);以情激情(冷血動物不適合當語文老師,語文老師對詞語很敏感,讀文本會聯系生活、聯系自己、聯系看到的、聽到的,從而融進文本,與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教朗讀方法。
5.注重情感熏陶。
感同身受激起同情(第一段、掌聲前);英子變化為她高興;同學掌聲激起關愛他人之情;英子變化激起感激之情;新鮮事例激起勇敢面對之情。這些美好的情感會讓孩子們受益終生。
總之,所有的注重都是為了落實課程的兩條基本理念: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掌聲》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致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扎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教學這課時,我運用對比法進行教學。
1、讓學生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劃出描寫英子心理活動的句子。
2、讀課文第一段,英子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3、讀第四自然段,這時的英子給你又留下什麼印象?英子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4、同學們為什麼要給英子掌聲,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掌聲有什麼不同?
課堂中我圍繞上面幾個問題要學生反復讀課文,理解英子的心理變化。讓學生明白掌聲對英子的影響。從而明白: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們既要珍惜別人的掌聲,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老師,我們喜歡你了!」下課後,幾位學生走我跟前。「為什麼喜歡老師呢?」隨便一問,孩子們竟異口同聲地說「因為你對我們好啊。」「那以前不喜歡嗎?」「以前……」孩子們支吾著。
我沉思著。是呀,以往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權威,是課堂的主要角色。而課改後,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悅,分擔他們的失敗與挫折。平時的我,始終將微笑帶進課堂,把真誠的微笑吹入兒童的心田,把鼓勵帶進課堂,讓孩子們生活在鼓勵中學會自信;把耐心帶進課堂,當學生回答不出,學生犯了錯誤,我都耐心地等待,輕輕地喚醒!
縱觀這節課,雖然校領導和同事們評價較高,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有許多欠缺。比如課文中細節描寫無疑是生動刻畫人物的方法之一。孫晉芳的外貌細節展露了孫晉芳剛毅、果敢、不服輸的個性。這一點,教學中注意不夠。另外,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不乏生動,抒情、議論的文字,也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而這一點,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感悟透徹。
總之,這是一堂並不完美的教研課。當然,我相信自己正慢慢走向我所渴望的教育。
x x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像、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整個教學設計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採用媒體直觀展示法,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扎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
x x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x x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裡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台)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x x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x x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x x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升華。
《掌聲》一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像、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裡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樣想的「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但是這一部分也有不足的地方,英子心裡活動的3個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味。特別是「低下頭」「猶豫」「眼圈紅了」「慢吞吞站起來」還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英子此時的心態在慢慢發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為下面學生為何自發地送給英子的掌聲做好鋪墊。
愛是什麼?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愛是一句友善的講話,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涼的風,愛是寒冷嚴冬的一杯熱茶,愛是瓢潑大雨中的一把小花傘,愛是黑暗中的一支蠟燭。
是呀,這個世界是由愛維系成的。 對於《掌聲》這堂課,上課開始我引用了文章的導語,與學生產生了共鳴。讓學生與本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整篇文章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角色轉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時而是英子,時而是同學。通過引導學生多次讀書,通過重點詞語的理解,如「猶豫,慢吞吞等」悄然走進文章,感受英子不同時候不同的心理。通過配樂朗讀,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
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其次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後來的英子對比,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對比,從而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思想教育。不足之處:怎樣正確對待課堂生成的問題。
特別是小組合作匯報:「如果你是英子,你會對同學們說些什麼?如果你是班裡的一名同學,你會對英子說些什麼?」同學們都會說,但語言的組織不夠理想。我想能不能從前面的教學時間中抽出一點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此項,並寫出來。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總是最早來,最後走。但一個新來的老師不了解情況,請她到講台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的鼓勵下,終於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後,她在給同學寫信時說: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課文的內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對於正常人,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英子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梁,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學中應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
一、環節設計
在環節設計上,我抓住兩個寫掌聲響起的句子,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展開,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展開,揣摩英子前後心情、性格等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心靈的震撼,並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的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拓展環節中,我引導學生朗讀一首關於愛的小詩,(並聯系實際說一說,愛還可以怎樣表達)不但烘託了課堂氣氛,而且情感目標也在意味深長的朗讀中得到了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教法
「書聲朗朗」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特徵。《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研究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此,在教學本課過程中,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範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已尋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這次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
有點遺憾的是,雖然我安排的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如:自由讀、指名讀、合作讀、男女分讀、分小組讀等。不過總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三、媒體利用
我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探究重點詞句,使學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四、問題設計
在這節課上,我是圍繞英子的極大前後設計問題。不過問題比較多,當學生舉手不積極時,總是不放心的重復提問。
總之,我在整個的教學中,對學生不放心,有些急功近利,在時間的把握上有些不準,在指導朗讀上也不夠完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積極、認真總結自己的不足,多學習、多揣摩,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吳老師所執教的這堂習作指導課,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准》的精神,在指導習作上有了較大地突破。
第一,關注情感的激發。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可見,興趣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要讓學生寫出好文章,首先就要讓學生樂於動筆。本堂課的教學,教者注意通過交流課件演示、片斷引導、語言激勵等手段激發學生習作慾望,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習作訓練之中。
第二,關注思路的開拓。葉聖陶曾經說過:「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後有所撰作。」作文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一篇習作的完成必須經歷從思維到表達的過程,想好是寫好的前提。據此,課上,吳老師努力在引導學生「寫法」上下了功夫: 1,先是讓學生回憶過去有關「趣」事,觸發習作興奮點,讓學生浮想聯翩;接著通過片斷引導,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引發,並且通過「溫馨小提示」啟發學生把想要寫的情節說具體。2,採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讓學生欣賞,指導寫景、寫人的先後順序,這樣一步一步地展開學生的思路,放飛的思想。
第三,關注引導自由、有創意地表達。課上,老師注意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以童心、童趣對待學生,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重視對學生的鼓勵和支持,努力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這樣做學生願意打開思維和語言的閘門,更有利於學生的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10月12日,我執教了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的第一課時。文章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女孩小英在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三年級的課文基本都是兩課時講完,如何真正提高第一課時的實效性,是我在備課時重點思考的問題。本節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力求以簡約的教學內容,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高效的教學效果。教學中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虛擬了一個人物形象——學習小博士,由他代我提出自讀提示帶領學生上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
一、扎扎實實地進行初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知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精神。整堂課,我以讀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內心的獨特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1、讀得有目的、有層次。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並且每次讀都有明確的目的。
第一次朗讀課文,要求:劃出生字詞,並給生字注音;把課文中的句子讀通順。我帶著學生默讀靜思,勾畫批註。在學生完成朗讀要求後,則出示生詞,採用自讀、開火車讀、小老師領讀、競賽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准詞語的字音,為通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第二次朗讀課文,要求: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在讀完兩遍後,我就採取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的方式檢查課文朗讀情況。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我針對難讀的長句子進行重點指導;個別詞語如「驟然間」、 「經久不息」等則採用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指導學生理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文本語言,努力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
第三次齊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讀准字音,注意停頓。經過之前的反復朗讀,學生讀得越來越好,基本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2、讀的形式多樣化。
為激發孩子們讀文的興趣,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我採用了自由讀、評讀、齊讀、交流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朗讀。各種朗讀形式激發孩子們朗讀的興趣,使他們以較高的熱情投入課堂學習。
二、注重激勵性評價語言
教師的激勵語言能給學生很大的鼓勵。因此,在課堂上我適時發現學生細微亮點,激勵他們。比如指名朗讀課文時,一位女同學讀得很好,我說:「讀得真好,一個字都沒錯,真不簡單。」另有一位同學課文讀得不熟練,我又說:「你讀得很努力,如果課後再練習讀幾遍,相信你會讀得越來越好。」學生齊讀後我又說:「短短十幾分鍾,你們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真了不起!」在我的激勵和激情引導下,學生讀文的興趣不斷提高,讀文的效果自然也很好。
三、游戲強化理解詞意
在學生讀文後,為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我又安排了一個知識競賽環節,問題都與本課詞語有關。當一個問題出來,學生的小手林立,氣氛活躍。簡單的游戲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在反思中,我也意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諸多不足之處:
1、課堂節奏掌握得不夠好,在交流詞語意思時浪費了一些時間,致使最後的寫字教學匆匆結束。
2、我由於對學生的能力有所低估,在課堂上怕他們講不出,有時沒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以學生為本的觀念還需進一步加強,相信學生的能力,做到每一個學生有信心。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的方向。
今天,我們上了《掌聲》一課,這是一篇能帶給我們深深的感動和思索的課文,文中的一名叫英子的孩子,由於得過小兒麻痹症,落下了殘疾,因而變得自卑,終日沉默寡言。而在一堂故事課中,同學們的掌聲改變了她。從此,生活向她展示了另一面:充滿陽光與快樂。她也能勇敢地面對現實,開始了自信的人生。
課堂上,我將敘述「故事課」的內容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的重點,採取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默讀體會:哪些句子讓自己感動,並把自己體會到的寫下來與同伴交流,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我想這樣,學生能夠更充分體會到英子的內心復雜的感受,從而理解英子的變化。
學生初次進行這樣邊默讀邊寫體會的方式,能寫出體會的寥寥無幾,因此後面的交流就可想而知。課堂上出現了冷場,急性的我也自然包辦代替,結果這一自主學習只有了形式,缺少豐富的內容。
為什麼學生無從下筆呢?這與我平常的引導是分不開的。在平常教學中,我很少放手讓學生自主體會文章,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總是那些少數優生做著課堂的主角。我想,他們說了,其他同學知道了也就行了。可是,我忽視了,思考是不可以代替的。最終便導致了優生更優,其他人思維懶惰的情景。
是的,自主學習,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讓所有的同學學會思考,積極思考,讓他們每一個人體會到自己主動思考的快樂,能享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而我要做的是更關注後進生,把課堂節奏放慢,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放手的同時,也把眼光放遠。
⑷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29課《掌聲》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怎麼慨括
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
⑸ 三年級語文書25課掌聲怎麼分段概括段意。
課掌聲分段及段意:
答:
第一部分(1):英子腿腳有殘疾、很自卑。
第二部分(2-3):演講課上發生的事。
第三部分(4-5):兩次鼓掌給英子的改變。
⑹ 《掌聲》是幾年級的課文
三年級。
《掌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
贊美同學們的寬容和善解人意,也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地關心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用《掌聲》作為題目的原因
因為掌聲是引起英子的一系列變化的關鍵。最初,英子生怕別人因看見她走路的姿勢而嘲笑她,當她勇敢地站到講台上時,得到的是掌聲;後來,英子講的故事又一次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這讓她變得活潑、開朗、充滿自信。「掌聲」體現了課文要揭示的主題思想: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
⑺ 三年級語文25課掌聲掌聲的生字怎麼預怎麼組詞多音字有哪些近義詞反義詞有哪些結構怎麼疏通
1ao(四聲)落,diao(四聲)調
⑻ 小學課文《掌聲》是一篇什麼課文,表現了同學之間的什麼
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
最初,英子生怕別人因看見她走路的姿勢而嘲笑她,當她勇敢地站到講台上時,得到的是掌聲;後來,英子講的故事又一次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這讓她變得活潑、開朗、充滿自信。「掌聲」體現了課文要揭示的主題思想: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
英子一開始是一個文靜,不愛說話,有點兒自卑的孩子,她很文靜,總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後來受到同學們掌聲的鼓勵,變得開朗,原文相關內容:
從那以後,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郁。她和同學們一起游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幾年以後,我們上了不同的中學。英子給我來信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
掌聲主要寫班裡一個患小兒麻痹症的女同學英子,因為第一次上台時獲得了大家的掌聲的鼓勵而逐步改變抑鬱性格的故事,贊揚小英對同學們掌聲鼓勵的珍惜,克服自卑、陽光生活的勇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英子的性格以及這種性格形成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寫英子上台講故事,同學們兩次為他鼓掌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寫被掌聲鼓勵後的英子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充滿信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