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年級下語文園地四作文怎麼寫
第一課時 作文指導課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習作」——看圖作文。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看圖能力,細心觀察,從中提取此次作文的核心信息。
2.當堂完成情景描寫練習。
3.結合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利用文本提供的資源,激起學生對和平的關注和嚮往。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這些人物嗎?(演示課件)
有戰爭年代時蘇聯的小夜鶯、中國的小雨來、朝鮮戰場中的黃繼光,還有一位中國的小朋友,他以自己的親身感受給聯合國秘書長寫了一封語重心長的信。他們生活的年代不同,經歷也不同,但在他們身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相同點,同學們在學習時發現了嗎?
生:他們都和打仗有關。
生:他們為了戰斗的勝利流血犧牲,都是英雄。
師:在他們的言行中,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二、看圖悟情
1.回顧中國的歷史,侵略者的鐵蹄曾使這片神州大地蒙羞。世人震驚的南京大屠殺,使得多少中國百姓骨肉分離,流離失所。一位外國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情景。(出示圖片,從各個角度演示圖片)
師給學生留出1分鍾的觀察時間。
2.看到這張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麼?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根據學生發言順序,引導深入理解。
(1)小男孩的衣著
生: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衣著,他肯定是沒有親人的關心了,衣服都破了,光著兩條腿,太可憐了。
師:就是這樣的衣著。(板書:衣著)不僅如此,這個孩子剛剛經歷了一場災難,炸彈就在他的身邊爆炸,此時已經分不清身上哪裡是泥哪裡是血。
(2)小男孩的動作
生:我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小手,他大概是太害怕了,這么大的一個地方只有他一個人,他的兩只手因為害怕都緊緊地攥在一起了。
師:多麼無助的孩子,這位同學關注到了孩子的動作。(板書:動作)
(3)小男孩的神情
生:最先吸引我的是孩子的神情,他的眼睛裡流露出的是恐懼,我想剛才發生的事情太可怕了,他張著嘴正在拚命地哭喊著。
師:說得多好呀!(板書:神情)想想這可憐的孩子大聲哭喊著,他會哭喊些什麼呢?
生:他會哭喊著:「媽媽,您在哪兒?怎麼不來抱我,我害怕極了!」
生:他會大聲喊:「媽媽,我要回家,我不要在這里待著!」
生:他會大聲喊:「媽媽,我疼,我想回家,你到底在哪兒呀?」
師:他的媽媽在哪兒?他的家又在哪兒呢?有同學對這張照片有了解嗎?
師出示:
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後,8月28日正午,日軍轟炸上海火車南站,炸死了正在車站等車的市民200多人,傷者不計其數。一個渾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轟炸過的鐵軌上號啕大哭。一位供職於美國報系的中國攝影記者趕到現場,在已經成為廢墟的站台上拍攝下了這個幼小的倖存者。
看來這張照片中的唯一人物牽動了我們每個人的心。
(4)周圍的環境
生:我還關注到了周圍的情況,結合剛才的資料我了解到,這里原來是上海火車站,應該是非常熱鬧的地方,可現在到處是殘垣斷壁,到處是瓦礫,我想遠處肯定還有爆炸聲,小孩的父母可能就在這場爆炸中死了,而且他可能就親眼看到了這一切,眼看著親人死去,是多麼痛苦呀。
師:就像這位同學所說的,幾分鍾前有可能還是相依為命的一家人,幾分鍾後卻失去了親人,這是何等的痛苦,是這場殘酷的戰爭讓無數天真的孩子成了可憐的孤兒。
三、寫話傳情
1.師過渡:有人也稱照片為凝固的歷史,讓我們根據大家剛才的交流,把我們從這張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讓所有有同情心的人都記住這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吧。
2.生獨立完成片段,師巡視。
3.同桌交換閱讀,互相提出意見。
4.推薦匯報。
生:一看到這張照片,那個小男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他是那麼無助,一個人坐在冰冷的鐵軌上,身上的衣服已經破成一條條的了,早已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臉上、身上青一塊紅一塊,已經分不清哪裡是泥哪裡是血,他就這樣坐在這里,五分鍾,十分鍾,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他大聲呼喊著:「媽媽,媽媽,我怕,我疼,你怎麼還不來接我呀!哥哥,姐姐,你們怎麼那麼狠心,把我一個人扔在這里呀……」
師:這位同學推薦得好,你讀得也好。其他同學聽後有什麼想法嗎?
生:他觀察得非常仔細,孩子臉上、身上都是青一塊紅一塊的,說得特別好,我的作文中就沒寫到這一點。
師:那請你根據他的提示把你的作文補充一下吧。
生:我覺得他的話挺感動我的,我覺得這個小孩真可憐。
師:看起來感動我們的不僅是語言更是敘述中濃濃的深情。
師:每個同學都出聲讀一讀自己寫的內容,看看你的這份深情表達出來了嗎?有不滿意的地方請馬上修改。
四、情感升華
1.師過渡:這張名為《中國娃娃》的照片,一經發表就引起了社會上的巨大反響,它使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戰爭中的平民的處境,也使隔岸觀火的美國民眾了解了日本侵華戰爭的罪惡本質,從而促使許多美國人開始同情並聲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2.師:看到這張照片,除了對兒童的同情之外,你們還有什麼想法?
生:我覺得戰爭太殘忍了,讓許多人死去,沒有了家。
生:有什麼事非要打仗,只有像希特勒那樣的瘋子才會喜歡打仗。
師:只有遠離戰爭,人們才能過上快樂的生活。
3.還記得這段話嗎?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是51年後的今天,和平之神並沒有永駐人間。
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讓那已經能夠聽到腳步聲的21世紀為戰爭敲響喪鍾,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讓一名學生讀讀這段話。
4.師:這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心聲,我們呢?
生:我們要維護世界的和平,讓戰爭遠離我們。
生:我們可以多進行體育比賽,通過另外的方式來進行競爭。
……
師:同學們的願望是多麼美好,讓我們用心澆灌「和平之花」,讓愛滿人間。(出示一組圖片課件:孩子們在海洋中、沙灘上、樹林中歡樂游戲的情景)
五、教師小結,布置習作
1.布置習作。
和平是我們所嚮往的,和平也是人們獲得幸福、快樂的根本。今天我們由一張照片說起,談了很多,說了很多,就請你利用下節課的時間把我們剛才聊的也記錄下來,完成一篇習作。
2.理清結構。
師:想想這篇作文應有幾部分內容?
生:兩大部分,一是照片中的內容,還有是由此自己想到的要和平。
3.確定題目。
師:那為這篇作文命個題吧。《夜鶯的歌聲》全文緊緊圍繞夜鶯的歌聲來寫,那我們這篇作文呢?
生:可以從小男孩的哭聲來寫。
師:想得真好。其他同學也應該根據自己作文的特點,像這位同學一樣,擬個合適的文題。就讓我們把對和平的嚮往之情寄予這真切的語言之中吧。
【課後自評】
一、以文為本,以圖為據
人教版小語教材每組作文的設計都有很強的目的性,強調讀與寫的結合,學與練的結合。讀後有感而發,學後運用知識。作文不僅是要學生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更重要的是要學生積累語言,進行語言實踐活動,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再加工、再創作,從而在作文教學中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本組課文分別是《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還有選讀課文《黃繼光》,不難看出本組課文都是讓學生去了解戰爭給孩子帶來的苦難,聆聽他們對和平的呼喚。
本次作文,學生很容易將學習課文時的感受進行遷移,使情感在作文中得以釋放。因此我在教學中緊扣文本,圍繞一張《中國娃娃》的照片展開,讓學生把看到的與感受到的相融合,展開聯想。
二、以情貫穿,說寫互補
小學生的情感和情緒是他們習作的內驅力。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從激發情感和情緒入手進行作文訓練。我在此次教學設計中以情貫穿,導入時的激情,學生觀察匯報時的悟情,習作時對情感的再次體驗,最後使得學生將對小男孩的同情轉為對和平的渴望,學生的情感體驗由淺入深。
根據本次作文的特點——看圖作文,在動筆寫之前讓學生充分交流是必要的。交流中學生對照片的觀察由點到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將看到的、感受到的相融合,達到看圖、敘事、表情的目的。課中拿出近20分鍾的時間讓學生寫一個片段,這樣將學生的交流落在實處。交流為習作做鋪墊,習作又是對前面交流的提升。說與寫相結合,體現出作文課的特點。
三、以學定教,大膽取捨
這是四年級下冊的第四組作文練習,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既要考慮中年級的特點,又要兼顧向高年級過渡的需要。此次看圖作文,教學重在指導學生看圖敘事,但與以前的要求不同,除了在觀察中要有序、細致之外,還要將自己的感受融進敘述中——一邊敘邊議,在教師層層深入的指導下,學生對這種寫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高年級夾敘夾議作文訓練做好准備。學生在發表自己對戰爭的看法、對和平的嚮往時,教師提供素材、提供方法:讀讀學過課文中的語句,這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那我們呢?展示一組孩子們自由自在生活的照片,使得課文中的情景真的出現在孩子們的眼前,文中的語言也一定會出現在他們的頭腦中,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從受害兒童、快樂兒童多角度來看待和平,在語言表達上以《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談心說理的方式或以《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詩歌抒情的方式都可以,在表達內容上、形式上給了學生較大的自由,引導學生自己去發揮。
⑵ 四年級語文書第四單元的作文怎麼寫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習作:沉痛的教訓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一張舊照片。它印證著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站時的真實情景。照片上,只見一片本來繁華的景象在一陣狂轟濫炸後化為廢墟。只留下斷裂的天橋、扭曲的鐵路、殘破的房屋、滿地的碎瓦碎片啊······
還有一個孤獨的小男孩。這個僅有兩三歲大的小男孩為什麼獨自坐在廢墟里號啕大哭呢?他的爸爸媽媽呢?一個個問題在我的腦海里浮現。也許,他的爸爸媽媽正要帶她乘火車外出逃難,去尋找一個安全地帶。沒想到,還沒登上火車,日本侵略者的戰機就投下了罪惡的炸彈。幼小的他從此失去了親愛的爸爸媽媽,只能坐在地上無助的、撕心裂肺的痛哭······
我想,那個記者一定會在拍完照後幫助他的。他一定會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貢獻。受惠於社會的他長大後,也一定會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們伸出溫暖的援助之手。可是,我又想到,在那個年代,日本侵略者對我們中國的踐踏遠遠不止一個火車站。一定還有很多可憐的孩子,他們在日本帝國主義無情的炮火中失去了親人,又得不到幫助。那些孩子有可能還沒長大就已經餓死了。有些孩子也許能活下來,但是如果沒人幫助他們,他們很有可能變成小偷,因為沒人給他們生活必需品,他們生存不下去,更沒人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想到這些,我真是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
他們毀了多少個幸福的家庭。他們讓多少孩子沒有了父母,沒有了關愛,只能在街頭流浪。我很同情那些經歷戰火的孩子,我想這個世界上要是沒有戰爭,那該多好哇!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了。
⑶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作文怎麼寫
哭泣的孩子
這一天,上海火車南站人頭攢動,人們提著籃子,扛著包袱,身體強壯者攙著老人,牽著小孩,人們都焦急地盼著火車快點到站,把他們帶到遠離戰爭的地方。
突然,警報聲凄厲地響起,刺耳的聲音在車站上空盤旋。緊接著,人們聽見了飛機巨大的轟鳴聲:呀!不好啦!鬼子的飛機正向火車站的方向撲來!
「鬼子的飛機來了,大家快躲呀!」
「快,快,快躲起來!」
人們驚慌失措地奔跑著,可是誰也不知道該往哪裡躲。炸彈掉落的呼嘯聲伴隨著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響起。驚慌的人們如驚弓之鳥一般四處逃散。
一枚又一枚的炮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人們的慘叫聲、呼喊聲、呻吟聲與炮彈的呼嘯、爆炸聲混合在一起,往日喧鬧的火車站,如今成了人間地獄。
一對夫妻死死地抓住自己兒子的手,他們東奔西跑,無處藏身。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孩子的媽媽倒下了,她松開了孩子的手,用最後的聲音喊道:「帶好孩子。」
父親扔下手中所有的家什,抱起孩子,在濃煙和塵埃中拚命地跑,要找一個讓孩子安全藏身的地方。
終於他們跑到了鐵道旁月台下,他一把把孩子塞進了月台下的空隙處。一聲巨響,站台塌了,孩子的父親不見了。
不知過了多久,爆炸聲停息了,偶爾有建築物倒塌的聲音。月台下的孩子從空隙中爬了出來。他一邊哭,一邊喊著:「爸爸——媽媽——」他的哭聲是多麼無助,那麼悲慘。周圍沒有人應答,死一般的沉寂,世界彷彿停止了呼吸。他跌跌撞撞地爬過一堆堆的坍塌物,爬到了鐵道邊。沒有爸爸,也沒有媽媽,周圍沒有一個人。他的手上、身上、臉上全是血,彷彿在屠宰場里摔了跤。
不知道哪是傷口流的血,哪是死亡者的血。他不明白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為什麼有人要將他們從自己的家裡趕出去,為什麼他的爸爸媽媽就這樣不見了,為什麼,為什麼?
照片背後的故事
「轟——轟——」日本鬼子的飛機投下了一顆又一顆炸彈。防空警報拉長了聲音,「嗚——嗚」地響了起來。頓時,房屋倒塌下來,高高的鋼架也被炸得斷了半截,地上一片凌亂,到處是磚頭、泥塊、木塊……車站里的幾百個人一下子被驚呆了,人人臉上都流露出驚恐的神色。有的人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就被落在身邊的炸彈炸飛了。哭喊聲、求救聲、腳步聲響做一團,越來越多的人倒下了,到處是血肉模糊的人,還有被扔下的行李、跑丟了的鞋……
這是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車南站的一幕。
山娃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擠到了鐵軌邊,他渾身是血,覺得很疼,但不知道到底傷在哪裡了。他擦了擦眼睛,想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一家人本來今天是要坐火車去無錫鄉下爺爺家躲幾天的,沒想到……
過了好久,周圍安靜了下來,只剩下他一個人。他坐了下來,眼淚刷刷地流,哭聲撕心裂肺……
時光不斷流逝,轟炸後人們從悲痛中走出來,逃難的人漸漸匯成人流,都想遠離這戰火,這災難……
這時,一個好心人走過來,發現了這無助的孤兒,他帶走了山娃子,一起走向後方。山娃子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他永遠忘不了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