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單元說課稿怎麼寫

語文單元說課稿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2-23 16:00:39

Ⅰ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復習導入

那麼在你印象中,調達是個怎樣的人?

二、學習第三部分

1、那事實是這樣的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想一想,是什麼原因使他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

2、這時候,課文中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國王。他是一開始就像傷害九色鹿嗎?

3、對呀!國王沒有辦法,為了自己心愛的王妃,只能張貼皇榜。皇榜的內容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4、見利忘義的調達是怎樣「恩將仇報」的?請同學們齊讀第七自然段。(生齊讀)

5、而這時國王是怎麼做的呢?理解「浩浩盪盪」。

聯繫上下文來解釋詞語的意思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6、這時候的山林,春光明媚。九色鹿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可是死神也已經一步步向它靠近,讓我們和烏鴉一起喊醒九色鹿。

7、在這危急時刻,如果你是九色鹿,你心裡會怎麼想?

指導朗讀

8、這一番話真是讀得鏗鏘有力,國王聽了也被感動了,他知道真相後——(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9、國王明白了真相後,做了哪三件事?

10、現在給你至高無上的權利,你就是威風八面的國王了,你會怎樣處置調達這個小人呢?

11、假如現在你是調達,國王要對你處以重刑,你還有什麼話說?

12、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讓調達想改過自新也沒有機會啊!各位國王,你現在會怎樣處理調達呀?

13、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第6-9自然段,把對九色鹿的喜歡的對調達的譴責讀出來。

14、小結。

三、拓展,民間故事推薦

《九色鹿》評課記錄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

黃老師執教的《九色鹿》給我留下這些印象:

1.開放意識。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像練說的環節:想像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像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通過角色的置換、想像,試圖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

2.結構意識。

黃老師引導學生品讀體悟九色鹿的品質後,歸納了學習方法:讀課文,找關鍵詞句,談感受,用這樣的方法同桌合作學習調達是個怎樣的人,這就是新基礎的「教結構用結構」。

語文說課稿 篇2

楊玉環老師執教的《觸摸春天》我聽了兩次,由於她對教案做了反復修改,因此兩次給人帶來的感受不同,但都可以讓人從中學到很多。《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反映對生命的思考,抒發對人生的感悟的美文。

文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本課內涵深沉,四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楊老師的教學重點抓得很准:利用品詞析句讓學生感悟。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非常清晰:以生為本、以疑為線:安靜是怎麼觸摸春天的?哪裡可以體現她神奇的靈性?整堂課只有這兩個大問題。圍繞重點學生找詞語分析,讀句子感悟,後面引出的「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在理解上就顯得水到渠成,不生硬。

另外楊老師也很注重情感體驗,培養朗讀能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教是為了不教,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語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出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元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楊老師在讀中採用范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想像讀、探究品讀等形式加以點撥指導、讀懂文本內涵,效果還是不錯的。例如在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跡!」時,學生開始讀時聲音響亮,但不整齊。這時老師發現學生連「悄然」都不懂,就馬上點出「悄然」的意思是「沒有聲音或聲音很低」。學生知道要讀輕聲些,這時楊老師又提醒大家注意後面的「!」,那麼後面聲音又要上揚一些。一句話,它的輕重緩急都要有區別。再讀後,學生讀得有感情了。可見,教師的引領是多麼重要。

此堂課我認為不足之處在於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的確認和尊重,沒有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例如「找出文中的詞句」練習,只有第一次是學生自己提出,後面由老師直接給出,詞語更是早早就用特別的顏色標明。這些教學環節,應讓學生去自讀自悟,想說哪句,想感悟哪句,交由學生自己做主,教師只是隨機點撥引導,這樣的課堂才能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學定教。可惜由於時間關系楊老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凡卡》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為: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裡,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了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挨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挨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伙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挨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挨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麵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挨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為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像,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鍾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為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像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通過回憶小時候父親教「我」猜謎語、編謎語的事情,表達了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文章角度新穎,巧妙地把父愛濃縮在那深邃、神秘的眼神中,並借一則描寫眼睛的謎語,讓人真切地體會到父親對孩子的關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永遠帶給孩子光明與快樂。

故事雖然簡短,但要學生能從作者與父親的猜謎過程中,體會到深沉的父愛無所不在,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不能一味像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一樣,以「教」為主,要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優勢,但對有一定難度的詞句,還需教師適時指導點撥,省時高效地完成識字任務;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但在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大部分學生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還需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復述能力,如:按提供的詞語、提綱、寫作線索等方面進行詳細復述。但如何面對學生的差異,面對全體學生,讓他們能做到簡潔明了清楚的復述課文,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精心的設計,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三、關於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能獨立認識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深邃」、「苦思冥想」、「飽經憂患」等詞語。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課文中的生字基本能在預習中自己掌握,但在教學中教師對某些較難的詞,還要進行點撥。如「深邃」一詞,除了指導書寫「邃」,另外學生在理解這詞上也有一定的困難。老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文本,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對「苦思冥想」、「飽經憂患」的教學教師也採用了不同的理解方法,讓學生得到扎實的訓練,並在理解的過程中感受詞語在文中所含的情味。

目標二:讀懂描寫父親眼睛句子的含義,有感情的朗讀,感悟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通過閱讀,從父親的謎語中、眼睛中,感悟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文章巧妙地把父愛濃縮在那深邃神秘的眼神中,如何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感悟。在學生找到句子後,不要急於朗讀,應結合課文,通過教師引讀、學生角色體驗、展開合理想像等方法讓學生通過感觀上的刺激深入感悟文本,浸入文本,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那濃濃的父愛。

目標三:初步了解簡要復述的方法,並對課文的關鍵內容進行簡要復述。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 學習內容及重點、難點

《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登月成功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這篇記敘文將記敘的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速讀能力,准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想像能力,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二、 學習對象分析

我們的學生雖然不具備豐富的相關學科知識,但是他們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有較強的求知慾望,愛動手、動腦,缺點是思考不夠深入。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教育,初一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上網的操作方法。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讓學生通過網路尋找學習夥伴,分組學習,通過課堂討論達到知識互補,形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三、學習媒體設計

考慮互聯網知識良莠不齊,學生上網自控能力較差,因此,本課採用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教室和Internet有機結合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瀏覽區域網了解信息,利用超級鏈接登陸教師申請的BBS站點上交流思想。課前,利用Flash製作網站《月亮上的足跡》,將教學中要利用的網上信息和相關的網站在我的個人網站上鏈接好,以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學生的眼界。教師組織學生展示學習所得,並通過BBS發表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教學中,網路只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或媒體,學生通過網路瀏覽信息,進行交流,不斷融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分析問題,探究解決問題。

四、 學習過程設計(設計思想及網路環境運用分析)

(一)新課導入,資源共享,成果展示

(成果匯報)展示學生網上搜集的關於月亮的文化知識,引入月亮的世界。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嚮往。

把學生引入學習主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自主學習)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學生可將自學成果發表在BBS論壇中,教師及時點評總結。將傳統的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場所。

學生可以提出疑問,教師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學生可以到網上查詢相關的內容,然後進行交流,互通有無,增長見識,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2、(你說我說大家說)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1) 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說明。

(2)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准確,推薦一位同學展示、介紹。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

(1) 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2) 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以直觀的方式進一步感知人類登月的過程,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談感受,學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四)拓展延伸

一位作家曾說「一個會回憶,會聯想,會想像的人,才是會構思創作的人。」下面就張開你們想像的翅膀,來完成想像作文。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力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總結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轉眼間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我相信同學們的夢想有朝一日定會實現。讓我們共同祈祝人類的未來更加美好!

(六)作業

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第一項必做,二、三項任選其一)

1. 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為題,全班同學每人輪流寫一段話,發表在論壇上,進行故事接龍。

2. 圍繞「月球」這一話題,展開想像,寫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發表在論壇上。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哀江南》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古戲曲單元的自讀課文,安排兩課時。

本文是著名的傳奇劇作《桃花扇》結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後重遊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它由七支曲子組成,前六曲鋪寫景物,寓情於景;最後一曲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後,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動人心魄。

整套曲子,語言准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臣子拜見天子的庄嚴禮儀聯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想,表現了昔日神聖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剩字,意味深長,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

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

二、教學目的與重難點

1、通過誦讀品味曲詞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2、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

3、體會作品表現的興亡之感

品味語言和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是教學的重難點。

三、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朗讀曲詞,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

2、選取重點曲子作深入分析,並以此作為示範,引導學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賞。

3、通過與詩歌進行比較閱讀,了解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在戲曲和詩歌中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劇情。

三、介紹傳奇與雜劇的區別。

四、整體感知。

1、字詞正音。

2、指導學生集體朗讀和自由誦讀。

3、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主體內容。

(1)七支曲子可分幾部分,各寫什麼內容?

明確: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後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濃郁、悲愴的基調。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抒發亡國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聲,為寫蘇昆生總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之痛。

(2)蘇昆生憑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麼順序進行的?

明確:重點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宮、秦淮河畔、長板橋和舊院。蘇昆生是按自己覽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描寫了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

(3)課文中哪些語句能點明全篇的主旨?

明確: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Ⅱ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我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自己建構的過程。所以產生學習活動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關度。而教師幫助創設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關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這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從「說自己的家或小房間」入手,創設一種「用心創造生活」的情境,進而引入昆蟲世界,理解一般昆蟲的「隨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隨遇而安」,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的「隨遇而安」一詞,為後面感受蟋蟀的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精神和其住宅的「偉大」打下了基礎。[小精靈兒童第二環節:確定問題,學生二度讀文,交流閱讀感受,用時10分鍾

在此環節主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學習生字詞,字詞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環節注重將字詞學習與課文語句、課文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幫助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初步感受其住宅的「偉大」,這就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下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關注,真正實現兩者的統一,使學生取得扎實的學習成效。第二件事是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問題,我認為,語文教學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和「你獲得的最深感受是什麼」兩個問題來啟發,並最終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問題:「為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雖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但是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為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每個認識世界的個體來說是共通的,這就為確定相同的研究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能。

第三環節:自主學習,學生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偉大」,用時5分鍾

默讀的好處是能夠促進人的自主思考,使閱讀實現個性化,同時實現新信息與學生背景知識的聯系和建立。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帶著確定的問題與文本進行獨立對話,採用在相應語句旁作標記和批註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第二大環節的「概括」性閱讀到本環節的「具體化」研讀,符合閱讀規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我提醒學生在默讀中,關注課文中的「魚泡泡」、插圖、生字、思考題、資料袋等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的概念。

第四環節:協作學習,反饋交流感受,提升「偉大」原因,用時15分鍾

這一環節是課堂之所以為課堂,區別於完全獨立閱讀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為,自主的閱讀促使了學生情感的變化,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與溝通,就能更好地實現意義建構和情感變化。所以此環節,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或圖片)等各種材料佐證說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習夥伴、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因此構建了綠色和諧的課堂。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為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學生未能提升的時候給予提升、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給予指導。因此,本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通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卧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緻、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築住宅時表現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於學生疑惑的「這么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採用對照方式,以相當於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並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後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第五環節:效果評價,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閱讀熱情,用時10分鍾

語文學習成效的最好評價內涵是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該環節通過「你看,它的住宅是多麼科學、多麼精緻、多麼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簡單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壯觀的工程。此時,你想對蟋蟀說點什麼?請你把它寫下來」的「我手寫我心」形式,表達自己對蟋蟀熱愛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對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最後用「的作者法布爾是怎樣寫出這篇的?他為什麼要用擬人的方法來寫?」的「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因此,該課文的學習,我積極遵循《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的理念,遵循建構主義理論,運用「拋錨式教學法」,實現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的共同提高,並激發了學生更強烈的學習願望,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蟋蟀的住宅

熱愛生活:科學 精緻 舒服

偉大的工程

不辭辛勞:柔弱簡單——浩大壯觀

語文說課稿 篇2

《地球爺爺的手》是小學語文一年級第二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成孰的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下面結合我對這堂課的理解,談談我的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知識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語文教學應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索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以這個理想目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我的課上提倡學生們的自讀感悟,培養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如在學習地球爺爺的話時,我是這樣安排的:先是我朗讀了一遍,然後問學生,你們在聽老師的朗讀以後,你們聽懂了什麼?這樣能把學生對這段話的理解講出來,如果還有一定難度沒有講出來的,我就適當地引導。

2、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知識來自生活,我們的課堂更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因此,我在學習小猴請小兔吃桃子的話的前面,安排了一個說話訓練,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想想如果你是小猴,你會怎麼樣請小兔吃桃子呢?這樣就能喚醒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們在交際上的一些禮儀。另外,在學習地球爺爺的話的時候,我注意與學生們的實際相聯系,問問學生還知道地球爺爺的手能幹什麼嗎?激發起學生探索大自然的慾望。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秘產生興趣。我在課堂上是放手讓學生學的,在初讀課文階段,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生字的,然後就是卡片反饋檢查,由於這課的生字比較簡單,所以沒有花很多時間。

4、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

課文是從兒童熟知的「手」入手,引出地球爺爺也是有「手」的,而且是與眾不同,以此為切入點,更容易喚起兒童探究的慾望。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識字8》是第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能發現。本課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卻並未注意的科學常識,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文。

針對課文的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後,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諺語的意思,初步感受諺語的美;了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學生主動地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有主動積累諺語的願望。

教學重點為: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諺語的美;引發學生主動留心身邊科學的興趣。

二、說教法

學習語言的過程,應該是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獲取的過程。這篇諺語的內容較深,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中,我以學生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發現。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和富有童趣的活動,讓學生在畫中理解詞語:在議中感悟句意;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境;在說中訓練語言;在評價中激活思維。創設一種言、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認知水平,運用「畫一畫、做一做、演一演、議一議、貼一貼、讀一讀」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樂於參與的活動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學習合作。學生不僅領悟諺語的意思,學會讀懂句子的方法,而且會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

四、課堂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

(一)選准切入點,激發興趣

1. 選取農村兒童大多知道的兩個諺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眨眼就來到。」導入新課,由於貼近學生生活的認知水平,既能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諺語同自然現象的聯系,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 在理清文章的思路(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之後,以「讀課文,提出你不理解的問題。看誰提出的問題能難倒你的夥伴,難倒老師」為引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難。同時,讓學生發現提出問題的快樂。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句子的學習。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學生的一個個問題像一塊塊磁鐵一樣吸住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成為自覺自願行為。

(二)學生探索的過程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設創各種途徑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知識的獲得有自己體驗的過程。為此,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最喜歡的句子進行學習,隨機運用下列方法,因學用法。

1. 畫一畫。(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①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經歷,畫一畫「娥眉月」「月團圓」。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相解釋農歷、娥眉、團圓。孩子覺得這個規律既有趣、又親切。②搞清「一年有十二個月,哪個月初三、初四的月亮像娥眉;哪個月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大又圓,從中使學生懂得:普通的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人們長期觀察的結果,③「你認為初三初四的月亮像什麼?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像什麼?說出你的發現。」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想像,學生就會把作者的認識轉化為自己的認識,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加以延伸運用。學生的語感得到深化、內化。④指導朗讀讀出對新月、圓月的喜愛。

2. 做一做。(朝看太陽知西東,夜望北斗知北南。)學生對北鬥了解的太少,因此,讓學生觀看北斗星活動的投影片,了解北斗,簡單介紹北斗星的指向。通過「做一做」,藉助太陽、北斗圖,分辨方向。以情境激趣,為學生興趣盎然的思考、朗讀奠定基礎。學生真切地感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就能發現。

3. 議一議。(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①教師故意出錯。「老師也喜歡這句話,也想讀讀可以嗎?」教師讀的過程中,故意丟掉「低」字,以此引出爭論:有沒有「低」是不是一樣?讓學生通過再讀句子及與同伴地探索,理解「低」字的重要。②讓學生在圖上貼蜻蜓,檢查學生對「低」的理解,使學生明確「江湖畔」的意思,理解句意。「低」字的處理,抓住了這句諺語的關鍵,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4. 演一演。(大雁北飛天將暖,燕子南歸氣轉寒。)這句諺語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我採用以下方法突破難點:①先出示上半句,明確諺語寫的是誰,在句子下板書:大雁。再讓學生自己解釋「北飛」「天將暖」,教師隨機在句子下板書:

大雁 北飛 天將暖

大雁 往北飛 春天

最後用句衛子下面的詞語排列句子,達到理解句子的目的──春天。大雁往北飛。②總結方法,運用方法,學生自己來學習下半句。③通過老師的疑問「春天大雁往北方飛,燕子往哪兒飛?秋天,燕子往南方飛,大雁往哪兒飛?」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使學生懂得:大雁和燕子都是候鳥,春天一同飛向北方,深秋一同飛加南方。④演一演。「春天到了,大雁和燕子開始起飛。請問,你們去哪裡」「深秋,你們又去哪兒呀?」讓學生以自己創作的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從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5. 讀一讀。(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這個句子淺顯易懂,只要學生讀一讀就能理解。

(三)朗讀課文,提煉升華

1. 在小組里展示自己。再給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充分保證學生個性化的朗讀。並提出要求:背下你最喜歡的一句諺語。如果你有本領,也可以背下你喜歡的兩句、三句。目的在於:一是在讀中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二是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課堂讓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 小結。諺語是人們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的'規律,也是科學知識。這些規律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不信,我們可以回憶一下:一場春雨,十場春雨。一場春雨一場暖,十場春雨要穿單。這樣,學生就有了成就感──我們不僅學會了諺語,而且會編諺語呢!我們身邊真的處處有科學!他們的求知慾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3. 向自己的小夥伴介紹自己收集的諺語。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課標

從課程總目標、本冊教材內容標准兩方面說。

(一)語文課程總目標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分別是:

1、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

3、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

4、在語言發展的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

體現工具性的目標是:

1、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2、學習漢語拼音,學說普通話。

3、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

4、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6、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

以上課程總目標的制定,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本冊教材的內容標准:

從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四方面來說。

(1)漢語拼音教學要求: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品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2)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是: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254字,會寫其中的126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的教學要求是: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4)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求是: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意見。

二、說教材

我將從教學內容、編排體例,編寫特點,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三方面說。

(一)教材內容結構和編排體例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積累與運用」「口語交際」幾個部分。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用幾幅圖,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認識新同學。然後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0課,包括21個聲母,6個單韻母,18個復韻母,和15個整體認讀音節的學習。然後是識字(一)、12篇課文、識字(二)、5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5課,每課識字9-10個。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254個常用字,寫其中126個筆畫簡單的字。

17篇課文分作三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在每個單元之後設積累與運用,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4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識字和課文單元後面,使他們在創設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二)編排特點

1、綜合性

教材採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出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認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漢語拼音階段,適當出現短語、句子和兒歌,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部分漢字,把學拼音、識漢字、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強了趣味性、及早獲得了成就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又如,在課後練習的積累與運用中,設計了讀讀說說、讀讀畫畫、讀讀做做、讀讀演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了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以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融合。

2、科學性

漢語拼音、寫字、認字、閱讀的編排都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全冊要求認字334個,識字的編排重視漢字本身的規律。採用象形字、會意字、看圖識字、按事物歸類識字等形式,使兒童在識字過程中了解文字文化,認識身邊的事物,要求寫的138個生字,結合寫字指導,幫助學生逐步了解生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打好寫字的基礎。

3、時代性

這冊教材體現了人文性,具有較強的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例如《做操》、《馬路上》體現了孩子們勞動的生活情操。此外,古詩、詩歌在教材中也有所體現。

4、趣味性

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的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學習認字、拼音。在連、塗、畫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趣味性。

(三)、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

1、橫向式整合。

教材採用多種形式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在教材中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有計劃的安排在一個有機整體里,以漢語拼音為例,每一課都安排了精美的插圖,隨情境圖出現了一些拼讀兒歌和音節,這樣學生在學習拼音時也認識了生字,把學習拼音、識記生字、積累詞語、發展語言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

2、縱向整合。

本冊教材的制定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以漢語拼音為例,本學期漢語拼音的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讀准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韻母、聲母、音節,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學說普通話。到了一年級的下學期,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認識大寫字母,鞏固拼音的要求,在以後學習中,繼續依靠拼音學習生字,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充分實現了語文課標設計的整體性,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說教學建議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及低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建議在一年級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精神的集中和輕松愉快的體驗並存於整個課堂,構建開放、富有活力的「快樂課堂」。

下面我以「情景教學為主線」介紹我對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1、「漢語拼音教學」,建議創設通話情景,教學過程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和識字教學相結合,增強課堂趣味性。

2、識字與寫字教學。

識字教學建議在情境中識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寫字教學鼓勵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語言描述和動作體驗對寫字筆畫、筆順進行指導。例如對筆畫「撇、捺」的指導,可以形象的把「撇、捺」比喻成人體的胳膊,書寫這兩個筆畫時。要想胳膊一樣自然的舒展開,要不然就會很別扭,孩子們通過誇張的縮胳膊、聳肩體驗到了對筆畫的正確書寫。

3、閱讀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我採用的「形體表演法』,及聲音、表情、動作為一體,以達到一種生動、形象的再現情景效果。例如《做操》一課,反復的形體演讀,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快速的背會課文。

4、口語交際教學。

建議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恰當運用插圖,發揮圖畫作用,教師積極參與,形成有效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Ⅲ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全詩共8個小節。第1節以壯麗廣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這是全詩的總起。從結構上來說是先分後總,「雪蓮」喻指純潔,「海燕」喻指勇敢樂觀,「雛鷹」喻指抱負遠大,「山丹丹」喻指熱烈頑強,末句小結中華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長的希望」。第2、3、4節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展開:第2節是寫祖國錦綉的山川哺育了中華少年;第3小節寫祖國悠久的文化滋潤著中華少年;第4節是寫祖國特有的民族傳統風俗滋養了中華少年。這三個小節結構上都是先分後總。第5節是回顧中華母親的艱難歷程,曉喻中華少年應該繼承先輩的志願。第6、7節是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第8節是全詩的總結。

綜觀全詩,結構清楚,過渡自然,首尾照應,渾然一體。在感情節奏上,全詩句式勻整,節奏鮮明,句末押韻,朗讀時能感受到很強的節奏韻律。8個小節一韻到底,朗誦時顯得鏗鏘、悠遠、激情。在方法上,本詩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為一體,反復運用排比句和對偶句,突出了詩歌直接抒情的特點,每個小節中景的選擇(如,「碧波環繞的寶島」)、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蓮」)、境的再現(如,「軍艦長風破浪」)都極具匠心而融情,使無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聲、直觀、可感的載體。

另外,本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意象的選擇極具匠心,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民族歷史的苦難以及中華少年的鏗鏘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為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形象,通過這些意象凝聚詩人獨特感受,使情感具體化。

編排本詩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本詩,重在朗讀,可以引導學生自由朗誦,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誦,還可以是表演朗誦。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 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說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

多媒體課件欣賞:祖國風光,配樂《長江之歌》。圖片舉例。 看了這段資料,你有什麼想說的?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圖片,富有激情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中來,誘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交流資料

讓學生說說自己課前收集的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資料舉例:

「楓橋的鍾聲」:(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大漠的孤煙」:《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五月端陽,心隨龍舟把詩魂追趕」: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佳節之一,人們在這一天的重要活動,就是賽龍舟,這一民俗,由來已久。相傳戰國楚三閭大夫屈原眼看祖國滅亡而報國無門,自投汩羅江而亡。當地居民為防止水中魚類咬壞屈原屍體而在江中遍撒魚食,劃舟保護,後有神魚將屈原屍體馱至他的故鄉秭歸。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便劃舟來懷念屈原,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如今,端陽龍舟競渡已形成為群眾性的水上體育運動。

哈達:哈達是藏族最珍貴的禮品。據傳說,黃教祖師宗喀巴時代已經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贈哈達、表示敬意的習俗。另有一種民間傳說,聲稱菩薩的佛光,天上的祥雲,都是幸福無疆、吉祥如意的徵兆。於是,下界百姓,爭相模仿,互贈哈達,以取吉利。哈達是一種工藝水平很高的編織品,有白麻織的,也有繭絲織的,長度二米、三米不等。哈達的顏色有四種:紅、黃、藍、白。上面編織著蓮花、寶蓋等宗教的八寶紋圖。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早在西漢初已出現。蘆笙大小不一,管的數目也不盡相同,從單管、雙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較常用的是六管蘆笙。六管蘆笙的構造,是用六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製的笙斗;每管的根部各裝一個銅質簧片;管的下端各開一個小孔,吹奏時手指按孔發音。蘆笙多用於獨奏、合奏和舞蹈伴奏。經過多次改革,先後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蘆笙出現。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的查找資料、積累資料的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要試著讓學生將收集的資料內化為自己掌握的知識。

四、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讀課文。

2、學習生字:

⑴ 讀准字音。 幻燈片出示: 翱翔、莽莽、昆侖、水滸、女媧、大禹、縈繞、蹣跚、敖包、銘記、焊接、璀璨、蘆笙、嗩吶、競相。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准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等。

重點是多音字:剛勁(jìn jìng)、哈達(hā hǎ)

⑵ 理解詞義: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設計意圖:生字詞是基本的東西,必須掌握。首先要做到讀准字音,然後讓學生討論,解決詞義。這樣處理,一是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二是節約了課堂時間。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談讀書》是培根《人生隨筆》中的一篇名作。這篇隨筆論述的范圍很廣泛,先闡述了讀書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並闡述了讀書和經驗的關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接著闡述了讀書的方法,指出讀書要細心思考,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僅限於文字推求。結果論述了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馬南邨的《不求甚解》這篇雜文是一篇駁論,通過解釋陶淵明的原話,揭示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以此為依據,對曲解「不求甚解」的觀點作了否定。同時闡述了讀書的要訣在於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的觀點。

二、說目標

本單元的四課書都是闡述求知與讀書的議論性文章。第四單元說明裡要求:閱讀這些隨筆、雜文,要區分觀點和材料,辨析兩者之間的聯系,並通過本人的思考,對作者的論述做出判斷。故此,確立本課的三維目標為:

1、知識目標:①掌握:「藻飾、狡黠、詰難、倫理、滯礙,尋章摘句,味同嚼蠟、吹毛求疵、豁然開朗、不求甚解」等詞的讀音和詞義。②理解兩文的讀書觀,進一步增強對讀書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認識。③積累兩文中的名言警句。

2、能力目標:①理清兩文的論證思路,把握其思想內容;②分析兩文的論證方法;③對作者的觀點進列自我評價。3、德育目標: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培養正確的讀書觀。

在進列兩篇短文的教學中,理解兩篇短文的觀點,掌握其論證方法及如何理解「不求甚解」是教學重難點。

三、說教法

《談讀書》這篇隨筆,跟一般的議論文相比,它重在發表觀點,而不是周密論證。《不求甚解》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本人的主張。依據兩文的思想內容和語言特色,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培根的《談讀書》,文辭精美,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明其意,曉其理,勵其志。

2、討論探究法。對於兩文的`觀點及其論證方法等重難點問題,則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3、比較閱讀法。兩篇文章在思想內容上有相似之處,都是談讀書的;在寫法上有不同,一是立論,一是駁論。用比較閱讀,更好把握兩文的思想內涵和論證思路。

四、說過程

(一)新課引入

1、導入新課

坐擁書城之中,有高山流水鳴於耳畔,瘦菊幽蘭馨於鼻尖,芳草連夭,長亭古道,紅有櫻桃,綠有芭蕉……難怪古人發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感嘆。如何才能坐擁書城?如何做到與書籍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將在《短文兩篇》中聆聽,兩位大家分別向我們講述了他們的獨家秘訣。

2、作者簡介:略

(二)師生共同研讀《談讀書》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課文,畫出本人喜歡的語句。

(2)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傅彩:fù cǎi(給言辭)增添光彩。 藻飾:zǎo shì修飾文辭。

狡黠:jiǎo xiā狡詐 詰難:jié nàn 詰問,為難。

滯礙:zhì ài不暢通。

味同嚼蠟:wèi tóng jiáo là 形容沒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講話枯燥無味。

吹毛求疵:chuī máo qiú zī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咀嚼jǔ jué。

尋章摘句:搜尋,摘取章文的片段詞句。指讀書局限於文字的推求。

廢寢忘食:zī zī bù juàn 形容很勤勉。

(3)學生初讀課文,交流讀後感受。

(4)教師小結:

2、精讀課文,理清文章論證思路。

明確:全文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第二層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第三層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3、本文的論證方法靈活多樣,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其表達效果如何?

明確:①運用了比喻論證法。「讀書補天……」等,比喻論證能使論說的道理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具體可感;②運用了對比論證法,如文章的第一層和第二層。另外「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惟明智之士用讀書」對比鮮明,正反對比論證,可以使說理更加全面、有力、使人信服。③運用了歸納論證法,如「讀史……讀詩……數……科學……論理學……邏輯辭之學……凡是所學,皆成性格。」由於前面列舉的內容豐富詳實,結果得出的論斷就會使人信服。

4、聯系實際,體驗反思。

①本文富含哲理,警句紛呈迭出。對作者的讀書觀,你如何評價?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與感受。

②教師啟發學生聯系本人的讀書體驗來談,力求使他們在讀書和做人方面獲得更多的啟示。

(三)指導學生自讀《不求甚解》

1、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自讀,掌握本文的論證思路、方法,正確理解作者的觀點。

(1)「不求甚解」是何意?

(2)作者是如何解釋「不求甚解」的含義的?

(3)本文的論證思路怎樣?

(4)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5)作者的觀點有哪些?你最贊同的是哪一觀點?

明確:

(1)「不求甚解」多指讀書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2)「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了解大意。

(3)本文是一篇駁論,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本人的主張。首先,作者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紹「不求甚解」的出處並分析其真正含義,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諸葛亮、普列漢諾夫)論證讀書的要訣在於虛心;接著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先從反面否定,又從正面引用陸象山的語錄佐證;結果總結全文,強調重要的書要反復讀。縱觀論證思路,即樹靶子——作批駁——得結論。

(4)引證法。引用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論題,並加以分析,提出論點;引用陸象山的語錄強調不因小失大,再次論證「不求甚解」。

例證法。以普列漢諾夫為例,從反面證明讀書一定要虛心,不要死摳字句,而須理解精神實質;以諸葛亮為例,證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態度讀書的人。

(5)作者的觀點有:讀書的要訣全在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

2、小結。

(四)比較閱讀,強化所學

學生自由選點,比較兩文的異同。

相同點:第一,都是談論與讀書相關的問題;第二,都運用了舉例論證;第三,都採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以說理為主;第四,兩篇短文都表明了作者誠懇的期望:好好讀書,讀好書。

不同點:第一,兩文的論證方式不同,《談讀書》是立論,《不求甚解》是駁論;第二,《談讀書》主要圍繞讀書的益處展開論述,《不求甚解》主要談論學習方法;第三,《談讀書》運用了比喻論證,如「天生才幹猶如天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不求甚解》則沒有;第四,《不求甚解》中引用了名言,而《談讀書》中沒有;第五,兩篇短文語言風格不同:《談讀書》的語言具有古典風格,妙語連珠,格言迭出;《不求甚解》的語言明白如話,嚴謹質朴。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把《談讀書》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來,並選出你最喜歡的一條作為論點,試著給它配上幾個論據,寫成一篇議論文。

語文說課稿 篇3

1、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知識目標)

2、自讀課文想像畫面,了解課文大意;在感悟、品味、運用語言的實踐中,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能力目標)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

能隨文章的敘述順序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了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關於閱讀教學的建議:重視朗讀,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在教法上運用自讀時想像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法、以讀代講法和情景教學法。「三分文章七分讀」,在學生自讀課文的時候,引導學生想像畫面,感悟體會;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使學生能「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採用圖文結合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鄉下人家的美景中。

2、在學法上,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和讀寫結合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豐富精神世界。

(一)創設情景,感受鄉村的聲音。

1、多媒體播放蟲鳴的聲音,讓學生欣賞富有鄉村特色的「交響樂」。讓學生猜一猜,聲音中有誰在歌唱?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紡織娘也是大自然中善於歌唱的高手,用多媒體出示「月明人靜的夜裡,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2、提問:像如此美妙的大自然的聲音,知道在哪兒經常能欣賞到嗎?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鄉村、農村、鄉下等。引出本課課題:鄉下人家

(二)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1、初讀課文,讀准字音。讓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中帶拼音的字讀正確;

2、讀認字詞,識認准確。檢查學生自認字詞的情況,學生易認寫錯的字用多媒體出示:飾、冠、覓、瞧、聳、巢,教師相機指導滲透識字的方法;

3、猜詞游戲,鞏固字詞。做猜詞游戲,提高學生掌握詞語的能力。

1、觀察插圖,感受美景。觀察分割好的美圖插圖,說說圖上展現的是鄉下哪些美景。

2、讀文思考,理清層次。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片段,其他學生根據所讀內容思考: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美景?再把描寫這些場景的內容融入自己的情感讀一讀,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個場景。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出以下幾幅圖畫: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

3、讀寫結合,感受鄉村景象。

「從房前走到屋後,從春季看到秋季,從白天到夜晚,鄉下人家總有著其獨特的、迷人的美。」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引導學生伴著音樂帶著感情再次讀課文。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場景,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三)整體回顧,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多媒體課件出示:鄉下人家,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課文特點、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兩則寓言都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本單元內容上緊承第一單元,仍以人生為主題。但側重點稍有不同,第一單元側重人生感悟,本單元側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單元的基礎上,上了一個台階,內容比較深沉、嚴肅,理性的成分濃厚得多。這樣的編排,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一個層次。

本單元教學要求,與上一單元既有延續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要求熟讀課文,聯系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要注意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在閱讀方法方面,要繼續練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並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據此,我確立了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要求,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審美、閑適、慧心、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3)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奇妙。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寓意,學習精美的表達。體驗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三)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點)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對人類的諷刺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難點)

二、說教法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讀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1、教師創境導入、指導誦讀、深入研讀、合作精讀、對比閱讀等,使學生能夠較准確、流暢地復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語言特點和深刻的寓意;

2、抓關鍵詞語、句子的方法,按設疑探究釋疑質疑的程序展開,以問題引思路,以疑問求深入,大膽倡導有疑而問,提倡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偉大的精神;

3、設境法、點撥法、積累法等,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如請你復述、請你品味、小試牛刀等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體驗為基礎,不拔高,不灌輸,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說學法

初一新生對寓言的學習有了一點點基礎,但理解也僅僅限於淺層次上。特別是以人生為主題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本節課堂上從朗讀、復述、抓關鍵詞語句子入手,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練習中鞏固,在質疑中創新。逐步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資料助讀,預習反饋

1、簡要介紹寓言及作者周國平;

2、字詞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內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首先指名學生介紹,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爭取由學生自主介紹完整,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和字詞的積累,體現了這一要求。)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讀出語氣和情感,學生體會;

2、自由誦讀兩則寓言,思考以下問題: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加以概括。白兔從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四)自由誦讀,請你復述

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兩則寓言復述,教師簡要評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完整准確,突出要點的復述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復述能力,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五)深入研讀,請你品味

以小組為單位,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和交流。

(說明:本項目的設置本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依據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並且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體會語言的教學任務)

(六)合作精讀,質疑探究

(七)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將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進行比較閱讀,你有什麼啟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果。學生代表發言後教師總結。

(說明: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就是為了實現對學生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八)輕松回讀,體驗反思

(九)課堂檢測,小試牛刀

(十)課堂小結

《人生寓言(節選)》選了兩則,一則是《白兔和月亮》,一則是《落難的王子》,說的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財富;對待厄運,把概念再提升一級,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好事與壞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則戒貪。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不如沒有。如果某種擁有並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落難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堅強。

Ⅳ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也襯託了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容上。課文還准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片語,要注意讓學生積累並學會使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三是積累一些四字片語,並學會恰當地運用。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遊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准」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課時分為2課時

第一課時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遊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准」等詞語。

2、能讀通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第1-4自然段,體會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緻,並能感情朗讀。

第二課時目標:

1、學習5-15自然段,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2、感情朗讀課文。

三、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為:

1、採用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讓學生動腦、動口、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3、採用課件演示法教學。課件演示起著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

此外,在教學中還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並舉。分頁標題#e#

四、說學法指導

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兩點: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指導學生自讀、自悟。

2、在教學中,進行一定的拓展練習,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五、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首先教師談話導入:小朋友,你曾經到過什麼地方旅遊?引出到非洲南部游覽一番。然後觀看瀑布的視頻片斷,並交流看後的感想。借機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發生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那裡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讀題,提問。

【本環節的設計,採用課件引入新課,首先課件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能讓學生從心底喜歡上文本中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讓學生提問,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二、初讀課文。

先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來讀讀課文,接著教師檢查學生的讀書的情況,抽讀生字卡片、詞語,然後讓學生分自然段讀一讀課文,讀完後留時間讓學生評價。

【本環節讓學生初讀課文,藉此來鞏固學生的生字詞。而且讓學生自讀、互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傾聽能力。】

三、再讀課文,

我以「非洲南部的什麼景物吸引了眾多遊客去觀光游覽呢?」這一問題讓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經過交流得出是瀑布和木雕吸引了遊客。然後通過「瀑布、木雕又是怎麼樣的?」請小朋友用()標出來,並想想你讀懂了什麼?

【本環節讓學生在讀讀標一標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四、品讀課文的重點詞句,加深體會。

指名說瀑布是怎樣的,邊出示:

①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真是名不虛傳。這里遊人如織,景色十分壯觀。

品讀這句話,理解「名不虛傳」、「遊人如織」、「壯觀」,感情朗讀這句話。

然後是指名說木雕是怎樣的,邊出示:

②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品讀這句話,理解「構思新奇」、「栩栩如生」,再出示投影圖片,讓學生觀看。最後感情朗讀這句話。

【有了自讀和全班齊讀做基礎,配以圖片欣賞,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③攤點里陳列的木雕琳琅滿目,各式各樣,想到朋友的叮囑,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分頁標題#e#

讓學生自己讀讀這句話,再理解「琳琅滿目」、「各式各樣」,並進行想像說話,然後播放投影圖片讓學生觀看,再進行感情朗讀。

【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加強了對文本的理解,還能夠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聯系生活,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訓練。】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去欣賞了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美景和精美的木雕,賣木雕的少年又給大家留下了什麼印象?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六、作業

摘錄4字詞語

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對於學生的回答也沒有精彩的評價,有一個學生造句:「升旗時,天安門廣場上遊人如織。」我沒有及時點撥判斷正誤。由於課前讓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習,所以在朗讀時沒有質的提高。俗化說: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還需要我不斷地學習,使之變得完美一些。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文具的家》這篇課文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通過一個小朋友找不到鉛筆、橡皮時媽媽與他的對話以及後來他的改變,滲透著對於孩子們要愛護文具的主題思想的教育。課後設了兩道題,第一道是要求學生朗讀課文,課件能讓學生通順流利的朗讀課文必然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第二題是讀一讀,記一記,出示了「新」「些」等四個字組成的不同的詞語,意在培養學生通過同一個字組成不同詞語的詞語積累的觀念和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3個生字,認真學會7個生字,並端正、整潔地書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有意識的通過一字多詞的方式積累詞語。

3.了解課文內容,逐步培養孩子養成愛護學慣用具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認讀13個生字,認真學會7個生字,並端正、整潔地書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有意識的通過一字多詞的方式積累詞語。

3.指導學生把對課文的感悟轉化為自己日常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法

1.生字認讀時多採用游戲的方式,如:開火車認讀、小老師領讀、我是小小神槍手等,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學習的快樂,產生學習的慾望和積極性。

2.朗讀課文時,可採用自讀認字、同桌對讀相互幫扶、師生對讀掌握語氣、指名朗讀檢驗效果等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疏通自己朗讀時的各種阻礙,以達到通順流利朗讀的目的。

3.生詞積累時用一字組詞開花的方式,讓學生愛上組詞和積累。

五、說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聯系學生生活,激發閱讀願望。

1.展示學生丟棄的文具,引發思考:這么好的文具,怎麼被我們丟掉了?文具們可傷心了!它們都要離開你們找貝貝去了。你們想不想留下它們哪?

2.快去找小貝貝商量商量吧。

(二)板書課題,隨文認讀生字:文具。

你有什麼辦法記住「具」?提示:

1.「具」裡面是三橫。

2.可以組成很多詞,比如:傢具、道具、刀具、玩具……

「文」這個字我們天天都能和它見面,你知道我們能在哪見到它嗎?(語文書上)那這個字還能組成哪些詞呢?(文明、文化、文學)

看看這個字由幾筆組成?——教書寫。

(隨文識字、隨認隨寫)

(三)給足朗讀時間,讀准生字字音。

1.藉助拼音讀課文,畫下生字新詞反復朗讀。要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互相幫助對方讀准字音。

3.游戲——我是小小神槍手(將生詞寫在氣球上,讓學以射擊游戲的方式來記住生字生詞的讀音)

(四)反復閱讀實踐,讀通課文內容。

1.自由讀文,邊標自然段序號邊把遇到困難的語句畫下來。

2.同桌互助,幫助對方把課文讀通順。如果兩人都讀不好,示意老師指導。

3.讀文,師生評議:能否做到了正確、流利。

4.師范讀課文,學生並聽邊認讀生字。

(五)整體閱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2.你有什麼想和大家談的問題嗎?

(六)聯系實際質疑,引發深層探究。

1.鉛筆,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著了。你有過這樣的問題嗎?你想過為什麼嗎?(聯系生活實際,將文本中的內容遷移的現實生活中,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與思考。)

2.讀文,從哪些詞語中你能體會到貝貝像媽媽愛她一樣,愛著她的小夥伴們?

3.再次探究讀文:怎樣才能做到不丟文具呢?(小組討論)

4.鼓勵學生互動,結合課文或實際談自己的想法。

(七)選擇性閱讀、激發學生讀書興趣。

1.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背積累。

2.賽讀、賽背。

(八)總結學習收獲,布置作業。

1.端正工整書寫本課要求會寫的七個會寫字。

2.讀一讀,記一記。(養成學採集並積累的好習慣)

(九)板書設計

文具的家

鉛筆 橡皮

語文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s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一個小山村的故事》。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本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個小山村的故事》講了一個美麗的`小山村,由於這里的人們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護能力,終於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後,咆哮的洪水將小山村捲走了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毀壞山林就是毀滅自己。文字淺顯卻寓意深刻:保護環境、愛護綠色家園。文章時代感強,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這一單元的課文集中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和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的願望。

訓練重點是讓學生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熏陶: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新課標提出小學中段閱讀教學的目標: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結合本單元的訓練意圖和本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學生在第一課時已掌握了生字、初讀了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美麗的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②、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2、技能目標:

②、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一個美麗的小山村,由於人們的亂砍濫伐,破壞了生態環境,終於被洪水捲走的故事。使學生懂得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毀壞山林就是毀滅自己,保護生態環境十分重要。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中段學生在閱讀時,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重點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新課標、本組訓練重點、課後思考題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讀通、讀懂課文,明白小山村由美麗走向毀滅的原因。難點是: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與實踐」。本課設計中,我通過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合;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以求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教法分析:

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所以整堂課我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課件資源,圖文結合,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麗和洪水肆虐沖走小村莊的情景。

2、朗讀感悟法: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3、情境教學法: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感知、理解課文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四、學情、學法分析:

學生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進行了一定量的閱讀的學習與訓練。三年級學生進入了心理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知識量的增多,他們的求知慾更強了,思維更活躍了。教學要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的權利;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採取多讀多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五、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的特點,我將分五個環節進行本課的教學:

第一步: 以畫導入,激活情感

上課伊始,我以多媒體呈現小山村的圖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回憶舊知。然後娓娓道來:看到山坡上茂密的樹林,看到清清的小河,同學們一定想到了昨天我們讀過的一篇課文,從而引出課題,導入新課。

第二步,圖文結合,對比質疑

多媒體能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在讓學生回憶小山村留給他們的印象——美麗後,我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這么美的山村,想不想去看看?」然後播放多媒體課件,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用自己的話描繪這個小山村。接著,出示文本,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加深感悟、理解,讓他們在畫面和朗讀中感受到小村莊的美麗。

人們對美的東西都有無限嚮往之情。在學生充分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後,我再次挑起他們的胃口:「這么美的小山村,想不想去住幾天,去看一看?」(我猜想學生會說「想去!」)然後我話鋒一轉:「可是沒有機會了。這個美麗的小山村已經消失了,被洪水沖走了。」讓學生觀看洪水肆虐沖走小山村的短片,並指導學生閱讀文本,為小山村的消失感到難過、惋惜。這個環節的設計,我以教材為依據,又不拘泥於教材,把課文重組,力求通過強烈的對比,給學生造成巨大的視覺沖擊,讓小山村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學生帶來震撼心靈的感覺。把學生的求知慾迅速調動起來,使學生迫不急待地想尋求小山村變化的原因,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課的重點。

第三步:自主合作,探究原因

《新課程標准》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弄清小村莊

由「美麗」到「毀滅」的原因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為突出這個重點,突破這個難點,在教學中我將運用朗讀感悟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首先,我拋出問題:「如此美麗的小山村就這樣被無情的洪水沖走了,永遠的消失了,是什麼原因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然後出示學習要求:

1、自由朗讀2、3自然段,勾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和同桌交流這些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3、同桌討論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2、3自然段。

最後,根據學生匯報交流的情況,引導學生品讀這些句子,如:「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倒,運下來;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抓住重點詞「誰家」、「拎起」、「一棵一棵」「一年年,一代代」等組織學生思考和感悟,理解到小山村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們亂砍濫伐造成的。再讓學生讀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讓讀成為語文課上最經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語文課程標准所極力倡導的。本環節我通過讓學生在讀中層層加深,層層提高,加深後再讀,再體驗,在品味中體現人文性,讓學生站在「讀者」的地位上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

第四步,升華情感,明白道理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在學生充

分理解了小山村消失的原因後,我問學生:你有什麼想說的嗎?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同時讓其明白課文所蘊含的道理: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毀壞山林就是毀滅自己。並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要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第五步,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針對現在存在的一些砍伐樹木、破壞環境的社會現象,讓學生談談自己打算怎樣做,再倡導學生寫一條號召人們保護環境的廣告詞,培養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這樣的板書。(如下)

美麗

一個小山村的故事{亂砍濫伐

消失

這一板書方式在於抓住小山村的變化,突出本課教學重點: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同時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種板書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點。

閱讀全文

與語文單元說課稿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