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處理模仿與創造的關系

小學語文如何處理模仿與創造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3-02-24 02:13:08

1. 怎樣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創新能力

一、 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建立學生良好心態和心理素質
「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成敗」,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這兩者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如果只是從創造力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發揮來看,這兩者同樣必不可少。小學語文教育的寫作課是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健康發展的重要領域。
語文教育教學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力等智力因素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並使它們相互促進、和諧結合、協調發展。例如:勤奮、自信、勇敢、謙虛、細心、進去心、責任感、頑強的毅力等其他優良的品質;刺激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建立自信,鼓勵冒險精神,克服困難,不怕艱苦、不怕失敗,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等良好的心態;正確評價自己,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等優秀的品質。這些都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性格和素質的塑造,並不僅僅是非智力的思想教育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升學生智力因素的途徑,有助於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二、 關注學生的人格培養,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
人格因素對一個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決定性作用,而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推動學生的強大內驅力,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人格的教育與興趣的培養相結合。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同時,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認識什麼是創造性學習,創造性學習對學生自己的現實學習及未來發展的價值,讓學生覺得學習是有意義的,這樣他們才有興趣去學。興趣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得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化課堂為學堂,以學生為主體,一切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堂的主體,學生成為學堂的主人。長期以來,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負面影響,許多教師都津津樂道於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述。教師單方面只管把知識灌輸下來,卻不管聽講者的接受效果如何。這種講課方式學生只是一個「袋子」,是一個裝東西的死的「袋子」。甚至有的老師甚至認為,我把該講的內容講到了,至於你學沒學到,那就不關我的事了。這種認識,不光是教法問題,更是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觀念的問題。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習慣的養成,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學教學,就是教與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活動,雙邊互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
激發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興趣,還必須樹立學生課堂的學習主人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接受知識、加工創造的載體和導體。忽略主體、載體、導體的存在,而顛倒主客關系,大搞「一言堂」,大搞「填鴨式」,「摁下牛頭強喝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現在有許多教育家都呼籲課堂教學 「民主」,其實其核心就在於解放學生,把學生從受支配地位解放為支配地位,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不再是書本的奴隸。
三、 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樹立學生敢於創新的精神
傳統教育重視考試分數,「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自由度,只能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從而形成了教師為分數而教,學生為分數而學的不良局面。導致學生往往只強調接受或模仿,忽視創造。在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下,要求學生必須循規蹈矩,在固定考察的范圍內解答問題。這使得學生的思維封閉化和僵化,缺乏開拓與創新意識。這種教育從短期來看制約了學生當前的學習效率,從長遠來看使他們缺少可持續發展的潛能。
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是在課堂。一個不容急辯的事實早已證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特別是課堂中有很多疑問,如果老師允許提問,他們不會沒有反應,他們常會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當然不全是有價值的,有些甚至是可笑的。然而,這正是他們探索未知領域的開始,許多發明家的創造正是從質疑小問題開始的。因此,這種敢於提出問題的行為本身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心中哪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看法。對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點滴創造性,也要適時適當地給予肯定,以培養他們敢於發現和創新的精神。古人也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認為,大膽質疑,就是要解放思想,面對問題或結論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這些問題或結論是否就是絕對正確?是否就是無懈可擊?在一連串的質疑問題面前,培養創新能力。

四、 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實踐,加快形成學生創造性能力
實踐是培養能力和獲取知識的最重要手段。能力的獲得需要實踐的土壤,創造性的學習能力的形成同樣離不開實踐。我們自古以來就強調身體力行,荀子曾說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也。」這充分說明了實踐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從培養開拓性、創造性人才的戰略高度出發,認識引導學生參加創造性學習實踐的重大意義,並採取有效措施,調動學生參加創造性學習實踐的積極性,以加快其創造性學習能力形成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創造發明,將知識運用到實踐,用實物來驗證學生知識,也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根據創新教育理論和學生的特點及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以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收起

2. 如何處理好模仿和語言創造的關系

以唯物的觀點,科學發展觀來處理.

3. 怎樣處理模仿與創造的關系

編者的話: 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模仿與創造在幼兒學習中的特殊性何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怎樣的模仿與創造才是適合老師的也是適合幼兒的?本期話題,就此模仿與創造的理論探索開始,然後結合幼兒教育具體實踐談談與之相關的策略。 謅議幼兒的模仿與創新 魏峰 南京師大教科院 這是一個需要創新的時代,但又是一個充斥著模仿的時代。 創新產生於好奇。出於好奇而產生探索的慾望、擺脫束縛的慾望是孩子們的天性。幼兒喜歡提出一些新的問題。他們試圖從大人們那裡得到解釋。他們總是努力打破大人為他們制定的框框,重新建構他們喜歡的東西。出白天性的東西大多是有價值的,而大人們由於在社會上受到的程式化訓練太多,已經不能發現孩子們的天性中體現出來的價值。有的教師嘴上鼓勵創新,其實心中期望的還是模仿;有的教師表面上鼓勵創造,可是當真正具有創新意義的東西出現時,卻不能接受,不會欣賞。於是,當新事物出現時,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呵斥:「誰叫你這么做的?」「誰教你這么做的?」言下之意。只有「聽命為之」或「學而習之」才是正途。 模仿來自外力的引導。我們的教育鼓勵標准化,學校像麥當勞生產一樣培養兒童。標准化的教育手段和工具在逐漸扼殺幼兒的想像力,這種教育是創新最大的敵人。我在幼兒園工作的時候,看到每堂課都是以師生共同說「小小手,放放好」開始,然後每個孩子都正襟危坐,感到特別不能理解。今天的玩具也是成套的,有的還配上「使用說明」,看似豐富多彩並且更加「科學」,卻限制了孩子們的想像力。農村的孩子沒有奧特曼和積木,但是一塊泥巴就能玩半天,每個孩子都以能夠標新立異,捏出新的形狀為自豪;一根玉米秸稈就能做成機槍、長矛或是一桿秤。那是憑自己的想像力創造新事物。 「壓制創新、鼓勵模仿」的現象出現在學校,這不能僅僅怪老師,其根子在文化。我們的文化是一種小農經濟狀態下形成的「阿波羅」文化。這種文化追求穩定的結構,結構中的人服從並維持外部秩序,而不去追求打破秩序、超越秩序。可喜的是,隨著外部的沖擊和內部的變革,打破秩序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超越秩序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另外,在大張旗鼓「創新」的時候,需要警惕並非所有的新東西都是好的。創新必須有價值向度。否則,新東西越多,我們失去的也就越多。 從心理學角度談兒童學習的模仿與創造 夏春 南京師大教科院 模仿是觀察學習的一種形式,也是兒童的重要學習方式。根據艾曼貝爾提出的創造力理論,創造力的組成成分包括:與領域有關的技能、與創造有關的技能和任務動機。領域知識是與領域有關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力的基礎。因此,模仿習得的知識,對兒童將來創造力的發展和運用是有促進作用的。 不過,模仿與創造的關系並非如此簡單,模仿的對象和模仿的內容都會影響到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兒童在控制智力水平之後,隨機分為四組,每組都看一段錄像,然後進行一個創造力的測試。第一組看到的是一位女性在創造力測驗中表現出低靈活性一低獨創性;第二組看到這位女性在創造力測驗中表現出高靈活性一低獨創性;第三組看到這位女性在同樣測驗中表現出高靈活性一高獨創性;第四組只看到這位女性在進行測驗,但沒有看到測驗的結果。結果發現,第一組兒童在隨後的測驗中表現出比其他三組都要低的靈活性分數,但是前三組兒童的獨創性分數都要低於第四組的兒童。從實驗結果我們可以推論,模仿創造力低的對象不利於兒童思維的靈活性發展。模仿不利於兒童的獨創性發展。 模仿是否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孩子獨創性的發展?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實驗。將兒童分為三組:第一組讓兒童使用新奇材料自由玩耍,即自由游戲組;第二組,讓幼兒模仿實驗者運用該材料的方法,即模仿組;第三組,讓幼兒對實驗者使用該材料所用方法進行觀察,即觀察組,然後測量三組兒童列舉該材料獨特性用途。結果發現,游戲組兒童優於其他兩組。其實第二組和第三組都可以看作是模仿組(只不過第二組強調了對實驗者的模仿),由此可見。自由游戲比模仿更能促進孩子的獨創性和想像力;反過來說,模仿在某種程度上確實限制了孩子的獨創性和想像力。 總結一下,模仿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但教師和家長要教會孩子不要表面的模仿,而要理解模仿對象的深層規則,並恰當地運用到其他地方。為了提高孩子的創造性,模仿的對象最好也要有較高的創造性。此外,對游戲材料進行介紹和示範不要過多,多給孩子使用新穎的材料自由玩耍的機會。 幼兒藝術教育中模仿與創造的關系 季琴 南京師大教科院 一、模仿與創造 模仿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學習新行為的有效方式。對兒童來說,模仿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斷的模仿中,兒童完成了自我建構。語言,最初也是通過模仿習得。但是如果僅僅停留於模仿階段,不進行體驗、重組,那麼語言僅僅是語句的重復。人無法理解詞語的意義,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意向。所以,我們要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才能達到自我表達的目的。 何為創造?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說法,創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創造並不是高不可攀的,當你已經開始從事一項工作或是想像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就是創造過程的一部分,因為這里有你的發現和冒險。創造也並非憑空產生,是需要廣闊的認知基礎的。而模仿提供了人認識世界的基礎。所以說,模仿是創造的前提。但是創造的真正實現,不僅需要模仿來積累知識技能,更需要自由的探索和足夠的試錯空間,需要創造的慾望和創造性思維。 二、如何在藝術教育中恰當處理模仿和創造的關系 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變得更富於創造力。在日常的藝術教學中,模仿是促進了還是阻礙了創造的產生,這直接受制於教師的價值取向——教師將兒童的創造活動作為自我表達的方法還是僅為模仿?自我表達,是根據兒童的現有經驗(包括認知、審美、情感的經驗)來表現,兒童可以按自己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鼓勵和發展。如果教師將兒童的創造活動等同於模仿,就會以成人的標准為依據,使兒童的整個經驗變為視覺的經驗。 我們強調藝術教育要重視兒童的自我表達。但是如果對於要表現的經驗和表現的媒介缺乏認識的話,一切藝術創造將免談。藝術教育的一條重要的原則是——擴大經驗的范圍,這意味著我們應該以兒童個人的程度和發展的階段為本,在正確了解兒童的基礎上才能給予適當的指導。模仿是擴大兒童經驗的一種途徑。在模仿的過程中,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和理解力,讓孩子體驗到知覺的、情感的、審美等方面的經驗。我認為欣賞藝術作品對兒童藝術經驗的豐富是重要的。藝術欣賞不僅讓兒童體驗作者的表現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兒童體驗到作品的情感,提升其美感經驗。在保護兒童的創造慾望和能力中,教師還要關注評價的標准。我們不應該以「像不像」來評價兒童的藝術表現,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兒童是否有積極表現自己的慾望,關注兒童體驗其經驗和表現的程度。 創造需要以模仿作為前提。在藝術教育中,我們應該以模仿作為一種手段去促進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幼兒音樂學習中的模仿與創造 禹心悅 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兒園 在日常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的教學模式一直被我們一線的許多教師應用,而這一模式也確實是簡單易行,且對幼兒音樂成長有益。但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進步,學習掌握某種音樂技能早已不是音樂活動的唯一目的了。在關注幼兒整體性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主體理念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關注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創造性的發展,並開始反思調整自己的教育活動環節。為了體現孩子的自主創造性,老師在設計活動中減少甚至完全沒有了幼兒模仿環節,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隨便跳隨便唱。可是這樣的調整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疑惑:在隨便唱隨便跳中,幼兒的音樂技能如何得到提升?其實《綱要》已經有答案:在支持、鼓勵幼兒參加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由此可見,技能與創造表現是和諧統一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孩子尤其需要教師適當的示範支持。 在音樂活動中,模仿和創造並不是矛盾的,它們統一於一個完整的活動中,都是為幼兒的發展服務的。如何把握幼兒模仿與創造的度,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師示範是提供操作的材料與規則,提供態度上的榜樣,為幼兒提供更長遠的追求目標,而不是讓幼兒機械地模仿。其次,幼兒模仿的對象不應該是老師,而應該是被模仿的事物、現象的本身。所以在活動中老師可以鼓勵幼兒先觀察現實中的事物、現象,再用各種方式進行模仿,最後再隨音樂表演。模仿與創造在一節課中所佔比例應當根據不同音樂活動的關鍵價值而決定,如:創造性韻律活動,它的關鍵價值就是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創造性參與機會,所以創造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所佔比例就應該大一些。又如集體舞活動,它的關鍵價值在於與同伴的合作,那麼對幼兒的動作要求就需要規范,以便於與他人合作完成舞蹈。這就需要幼兒模仿規范的動作。

4.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語文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不僅要學習文章的內容,而且還要學文章的其他形式。語文的形式是語言文字,是表達技巧;而內容只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語文學科這一特點使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語文這一工具學科的學習運用,必然伴隨著一定的思想,交織著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學作品所展現出來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動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詩情畫意,都是激勵學生思維的發展的誘因,都可能觸發學生的思維想像,萌生創新意識。」 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首先,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教師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自己首先應該有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內在動力,是創新的開始並始終影響整個創新活動,它是在創新活動中產生、發展、檢驗和論證,由實踐到意識,又由意識到實踐,一直貫穿於創新活動的全過程。教師要樹立「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陶行知語)的意識,要敢想敢做,要有能為人先的膽識和勇氣,能發現並能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敢於標新立異,隨機應變的進行創造性教育,對於約定俗成的教學方式要懷有強烈的思維批判性,這是時代更是當前新課程改革賦予語文教師的重任。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強烈創新意識的鼓勵下,才可能產生強烈創新的動機,釋放創新激情,發揮創造性思維。 其次,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不是與生俱來,必須依賴於積極的指導和鼓勵,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和培養。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慾望。心理學告誡我們: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具有強烈的創新慾望,才能主動思考,主動創新,因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第一步。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向同學們講清創新意識的含義;利用古今中外新人才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設置趣味性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針對不同學生的原有基礎和特點,有針對地進行創造思維的訓練。 1、激發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創造動機。例如在《火燒雲》一課教學中,針對文中火燒雲動感性極強的特點,我設計了啟發學生用動作表現火燒雲升上天空的情景。同學們十分活躍,積極開動腦筋,同桌之間互相演示,然後紛紛到前面表演。最後大家一致贊揚一名同學用雙手滾動的方法來演示火燒雲升上天空最為貼切。再有像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針對宋詩說理性強的特點,我仍採用啟發學生運用形體語言形象地表現古詩句。學生分組展開討論,有的學生運用五個手指表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又將五指聚攏,掌心成窩狀,形成山峰環繞,人處山中的感覺。一看便馬上聯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這樣一來,既理解了詩句又幫助了背誦。還有的同學幾個人排列一起,先橫後豎,然後圍成一圈,再讓一名矮個兒同學站在中間,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學表達了詩句的意思。這種方法對於學生來講就具有創造性。它使學生的思維與想像緊密相聯,為今後學習古詩,形象地理解文章、語言提供了方法。 2、重視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全過程的培養。具體而言,既有發散,從多角度尋找答案、方法,又有集中,通過分析從中找出最佳答案。在《赤壁之戰》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你認為東吳和曹操哪一方應該獲得勝利?為什麼?」的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讓學生去佩服東吳方面的知己知彼、揚長避短。這一問題引發了全班的爭論,形成了三種意見:A認為東吳應獲勝,這是歷史事實;B認為曹操應獲勝,中國就可以統一了;C認為誰勝了也不好,反正都是打仗,老百姓就遭殃。我又引導大家展開討論,逐步統一了認識,第二種意見是對的。曹操獲勝就可以統一中國,結束分裂,符合歷史趨勢和人民渴望安定的願望。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對成年人很容易,但對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沒有這個觀念。建立起這種觀念對學生的思維就是個創造性的提高,今後他們就會學著用這種觀點去評價、看待歷史、現實、人和事。學生再看這類問題,就會站在一個新的高度辯證地去看,而不是只停留在為東吳喝彩。這就是從發散到集中的思維訓練過程。 3、是針對自身原有基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良好個性。像上文提到的第三種觀點認為誰獲勝也不好的同學,原本語文成績較差,也很難發言,學習上被動,按過去的教學方法只能是跟在別人後面撿「現成兒」的。但在開展創造教育,把創造性思維培養引入語文課堂後,他變得十分活躍,勇於發言。他的觀點雖不是很正確,但對於他自己確實具有獨立性、首創性、新穎性,既不同於別人,又超越了自我,真正是創造性的。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習慣,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學習有兩種,一種是重復性學習,另一種是創新性學習。」「創新性學習就是不拘泥、不守舊,敢於創新。……創造性要看作為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中國青年報》)。為了促進學生創造性學習,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任何創造性活動,都要受到各個性的極大制約,受到已有定性思維的限制,因此需要對已有的觀念、方法、理論進行突破。故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的具有拼搏、進取、創新、頑強、堅韌、自信、自製等個性心理品質。 2、培養學生產生創造性的學習特點,並在實踐中強化創造性思維意識。創造型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不同於普通學生的表現。在學習內容上,創造型的學生不滿足於對教學內容的記憶,而是自己對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學習態度上,創造型學生喜歡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究,思考問題的領域和方法不為老師所左右;在時間安排上,創造型學生不按照規定的時間去學,除了完成課堂作業以外,更多的時間是花在閱讀課外書或從事其他活動上;在學習目標上,創造型學生不僅獲得書本和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對教師和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批判的吸收。我們把握創造型學生在學習中的特點,就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得到培養和鍛煉。學校中多一份創造性學習,學生進入社會就多一份創新能力;學校中多一個創新型學生,進入社會就多一個勇於創新的人才。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總是與創造性活動相聯系的。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應結合聽說讀寫盡量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機會,例如小組討論,作文互改等,都是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式。 第三、營造和諧、民主、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聰明才智。營造和諧、民主、快樂的學習氣氛關鍵在師要有教育機制,即良好的心理素質,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以及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 第四、豐富知識,夯實基礎,拓展視野。首先,一個沒有知識或者知識貧乏的人是很難進行創新活動的,放眼歷史所有的發明都是在知識特別是相關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得以形成,因此學生掌握知識的質與量影響著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要以知識為基礎,要以知識為前提。其次,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只有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時候,才能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時間越長就越接近創新的結果,體現出來的創新情緒,勇氣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創新。最後,創新能力的體現離開的實踐活動是不可能的,知識的運用為創新提供的現實可能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知識的運用過程,就不可能有創新的產生。因此,創造型學習要豐富知識,夯實基礎,拓展視野。 第五、在教學環節中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以及非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對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就有不同的看法,體現出不同的思想意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問題提出多種解答思路,然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去進行發散性思考和理解,以另闢蹊徑,求取新解。如,學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之後,我讓學生自己總結課文,並強調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作多向思考。學生從不同側面說出了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1、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若我們慧眼獨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就能發現得更多。 2、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有信心、恆心和毅力,我們就能找到最佳方案。 3、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多解、新解、巧解各種問題。 4、與人相處要善於換位思考,思他人所思,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5、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灰心沮喪,因為倘若能轉換角度思考,就有可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思維定勢,思路不開闊,內容單薄,這就需要加強發散性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以「水滴石穿」為例,學生通常只想到恆心和毅力,我引導學生分別從「水」「滴」「石」「穿」四個角度寫出不同的構思,結果學生總結歸納出"弱能勝強"或"柔能克剛";不要輕視"小";要敢於碰硬;頑石是可以攻破的等等觀點。 綜上所說,我認為在語文課堂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有機結合,而且可以使傳統的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創新教學。面臨經濟時代的來臨,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地位和發展速度,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依賴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教育能否順利實現。而語文課堂是其中最為基礎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提高其創新能力,加快創新教育的實施和發展壯大,是極其重要而有深遠意義的。

5.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青少年時期是發展創造才能的黃金時代,如果青少年時期想像力和創新意識受到壓抑而得不到發展,那麼,牢固的保守的觀念就會形成。想像力與創造潛能,只能藉助創造意識和慾望才能釋放出來,而保守觀念會把創造潛能磨光、扼殺掉。因此,教師應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1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馳騁想像,埋下創造的種子
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也是世界各國教育方法改革的重要趨勢。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興趣是促使學生自己探索學習的內動力。只有打動學生,震撼學生的心靈,滿足其喜好,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一般來說,人們是通過做某件事情而培養起對這件事的興趣的,而語文教學法卻相反,大多數學生正是通過學習語文而逐漸失去對語文的興趣。語文課總是那樣的無趣和乏味,走進語文課堂常常聽到有學生說:不知怎麼學習語文,不知學什麼,不知學了干什麼等,這就要求教師改善以前的古板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教學關鍵在於教師不要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活動中善於啟發誘導,語言幽默風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學生因學習緊張引起的心理壓力,而且還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學生敢於說話,敢於爭辯,無所顧忌,往往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創造的萌芽。教師要做到「教得輕松,學得愉快」,讓課堂充滿情感的碰撞、情緒的體驗、生命的交流。
想像力是創新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思考,還要勇於創新。如果學生沒有想像力,他們的思維是一個模式,得出的答案是一樣的,那是很悲慘的事。因為愛因斯坦說過:「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的人,社會的發展就無法想像」。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貫徹落實。
2 激發學生的情感,組織課堂爭論,培養創新意識
學生的學習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度過的,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教師要用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踐證明,多種情景的創設,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探究慾望,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要設計好有意義的課堂提問來引導學生,揭開疑惑,打開思路,不斷創新。提問是語文教學的常規武器,精心設計的提問,應該是富有啟發性的,它的外延內涵都應該是廣的,但要注意的是,由於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在對作品的理解和鑒賞上很多時侯,都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贊可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因為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勝於解答十個問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
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做學習的真正主人,是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一條措施。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也是探求真理、創造發明的起點。有了問題才能引起思維,才能進行探索,學生學習、掌握知識也同樣如此。語文課文中的內容豐富多彩,有悲愴壯烈的英雄故事、有妙趣橫生的神話傳說、有如詩如畫的山水景緻、也有激情滿懷的時代贊歌。教師要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創設情景、營造相應的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豐富的想像,從而有利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處理模仿與創造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