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程教學本真是什麼

語文課程教學本真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26 07:27:53

① 什麼是真正的語文教學

又有U打就打開了點卡決定試才這么大家使用頻率最高的是「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為什麼會用這樣的評語?不是語文課又是什麼課?這些年來我們的語文課堂在做什麼?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我發現,被人們認為不大像語文課的,往往或者就課文講課文,深挖其中的人文內涵,上的有些像思想教化課;或者深入解析文中的一些科學道理、探索與課文有關的一些自然奧秘、動手做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實驗,等等,上的好像是科學課、生物課、物理課;或者就課文中的某一點無限擴展,完全不顧課文本身,甚至無限度地使用音、像等五花八門的課件,那就不知道該叫它什麼課;還有的將合作、探究這種新觀念表象化,一味地讓學生討論發言而不給予歸納,不提示其中的語言問題,不點撥語文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被大多數人認為「真正的語文課」究竟是什麼樣的課?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難發現,這樣的課一般都是在教學過程中貫穿著對字詞句的理解和掌握,滲透著語文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交織著語文方法的把握和學習。
於是,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那些不大像語文課的,實際上是對課程改革的一些理念還沒有真正地理解和把握,還只是停留在表層的認識上。如課程標准強調語文的人文性,那就是不要進行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如強調自主、合作、探究,那就是不要老師的講解,完全由學生自己去完成,而且課課如此,從無變化,等等。而那些「真正的語文課」,則較好地把握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充分重視了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重視了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有機融合。這就涉及到了人們不同的思維模式。,沉溺在,每次你這么想你,都是你大門,牛心頂子

② 如何使高效課堂小學語文課有語文味教學隨筆

淺談如何體現語文課堂中的「語文味」
內容摘要:關注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審視定位,從自身出發,關注本真的語文課堂。要使語文課堂具有濃厚的「語文味」。要使「以讀為本」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語文課教學中要得以充分體現,要使學生有說出體會的慾望,有體會的語言可說,有膽量敢說。要關注文本細讀、追求智慧課堂。關鍵詞:以讀為本、以人為本、「問題」意識、文本細讀
簡單的說「高效課堂」就是要讓最短的時間的課堂實現最大的實效。課堂教學時間是一個常量,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審視定位,從自身出發,關注本真的語文課堂。這就要教師「堅守語文的本真,追求智慧的課堂。」 「不要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田。」簡單的說就是要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 具有濃厚的「語文味」。要在課堂上不折不扣地體現 「讀味」, 「言味」 「析味」的三「味」書屋。
(一)「讀味」——堅守語文本真、感受書聲琅琅。
特級教師於永正說:「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是誦讀。」 「多誦讀,熟讀成頌,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
「以讀為本」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語文課教學中要得以充分體現,教師要給學生讀的機會,把讀的權利完全歸還給學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讓孩子多種形式朗讀:范讀,表情朗讀,分角色讀,表演讀;默讀,誦讀,男女對讀。讀的同時要加強指導,讀的形式多了,讀的層次也就有所不同,方法也就更加靈活了,學生的精力也就旺盛了,讀書求知的興趣就更高了,這對「積累語言」和「促進人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我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就是先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導入時,讓學生先對「課題」質疑,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讀書的慾望。首先我在課件上出示圖片給了學生一個視覺和感覺上的刺激,讓學生的學習慾望達到的最高點。指導朗讀的時候,要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插圖,邊讀邊想,在頭腦中想像當時圍觀人群的表情、技藝高超的畫家、小女孩的問話一一在頭腦中浮現出來,把文字和情境結合起來,學生讀起來也入情入境,興趣高漲。整節課,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真正做到「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以讀為本」和「以人為本」的思想。
竇桂梅執教《宋定伯賣鬼》第一課時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先是師讀出譯文的意思,同學們讀出相應的文言文,接著讀第二自然段,同桌之間互對,最後讀第三自然段時,請一個同學讀譯文,其餘孩子讀文言文。就這樣使學生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讀書求知的興趣。書要讓學生自己先去認真讀。縱觀小學語文教材,大部分課後思考練習題的第一題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者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說明了讀書必須要讀,而且要認真讀、反復讀,讀得滾瓜爛熟,這樣不理解的內容、意思就會自然明白。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讀書,會讀書呢?我想應從以下三方面解決:
1、採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想使學生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就要讓學生有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創設情境、巧設問題、圖文結合、開展競賽、多媒體的使用等。
小學生的自製力一般說來都較差,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適時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興趣:一是當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內容理解有了大致的了解,沒有什麼新奇的時候,就可以適時追加一個加深理解的問題,這樣孩子的興趣就再一次被調動起來;二是如果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遇到困難了,教師就可以提出能使學生豁然開朗,有點撥作用的問題,減輕孩子閱讀難度;三是當學生以上問題都解決了不願思考問題時,教師就拋出可探討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充分發揮小組的優勢;只有這樣不鬆懈,步步加深,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閱讀目的教育,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2、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想閱讀形成能力、提高效率,達到目的,好的閱讀習慣對其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好的閱讀習慣如果養成,便會終生受用,是學生擁有的寶貴財富。在小學階段,不僅要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和邊讀邊想的習慣,還要讓孩子學會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等等。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了,就能自己樂於去讀書並大有所獲。
3、培養質疑釋疑的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多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釋疑,這樣教師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重難點在哪裡,學生有什麼地方還不明白,教師就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生來講,能更好的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語文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尋疑、質疑、解疑。讓「尋疑、質疑、解疑,」成為激發學生閱讀的動力。發動學生互相幫助解疑,著力提高學生解疑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讓孩子運用多種形式朗讀,豐富孩子的詞彙量、積累語言,為習作奠定必要的基礎。
(二)「言味」——審視教師定位、做好語言訓練。
不管你是什麼級別的廚師,還是家庭主婦做一盤好菜都不能缺少鹽味。語文課堂也是這樣,不能缺少言味。這就要我們關注文本的細讀,激發說話的興趣。
首先要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活動為課堂的中心。教師在整過活動中只起「導演」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分組朗讀比賽,課本劇表演;學生是整過活動的「主角」,教師是整過活動的「配角」,活躍課堂氣氛,擴大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切實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精神。這樣,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有了再創造的基礎,使學生有說出體會的慾望,有體會的語言可說,有膽量敢說。這樣的課堂還缺少言味嗎?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要有創造就要有提出問題的挑戰。面對挑戰的第一步就是提問,一個好的問題往往比一個恰當的回答更有價值。在課堂上,作為教師應做到問題的精簡,而不能太乏,應時刻鼓勵學生多問,孩子在熟練讀好書之後也的確能思考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注意用激勵的方法,進行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評語要恰當而自然,盡可能地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我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時,有幾個環節,我都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第一處,讀了描寫阮恆神態心裡的句子後,你是怎麼想的?學生的回答很積極,「他雖然害怕但他真勇敢,他真厲害,」不必要考慮他們說了多少,至少他們有強烈的說的慾望,長此以往,他們也就有話可說了。第二處,聽了阮恆的話,你有什麼話想對他說嗎?學生的發言也非常踴躍,「你當時疼不疼」「你沒有想過放棄嗎?…. 第三處,我問「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阮恆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向阮恆學習什麼?你自己怎麼做?在我的啟發下,有的孩子要好好練習寫字,有的小孩子要好好練習跑步,有的孩子說要好好練習舞蹈,……我聽了之後覺得非常高興,我覺得孩子的說話慾望被我調動起來了,我也有了成功的喜悅。審視教師定位、做好語言訓練,除了以上所將還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課堂中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尤為關鍵。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產生語言表達的自覺性,增強語言表達的自信心,要多鼓勵,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機會訓練,充分調動他們語言表達的積極性。讓學生敢發言。不能嚴厲批語答錯的同學,對回答不完全正確的學生及時引導,幫他們能夠說對。 使孩子樂於發言。教師可以經常和學生一起聊天、共同參與活動,讓孩子敢和老師說話,樂意和老師說話,以致想和老師說話。久而久之同學們就會自然、大方,有話可說了。
2.採取讀,看,做,寫等促說途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進行說話訓練,大大地激發了孩子說話的興趣,調動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促進了孩子語言的規范化,能夠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是學生語言表達的基礎,讀得數量多了,記憶的內容也就多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也就更規范,更具有色彩。
科學家有過這樣的論證:人腦中所獲得的信息70%-80%是眼睛的功勞,所以要訓練學生多觀察事物,指導學生觀察事物,教給他們觀察事物的方法,為說話訓練創造必要的素材。在觀察活動中,指導學生區分特徵來觀察,如觀察景緻,要讓學生從它們的不同角度去觀察,能夠看清主要特點並能夠說出來。在說的過程中要流露出喜愛和贊美的情感。這樣看和說相互結合,不僅教會孩子觀察事物的方法也增長了孩子的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以看促說,看說結合,讓孩子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但凡學生自己經歷的或者親手做的事,總能繪聲繪色,感情真摯地說出來。由此可以想到如果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孩子的手、腦、口並用,邊做邊說。
綜上所述,我們感到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中,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多種角度地訓練,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上寫作之路,為進入作文之門奠定基礎。
(三)「析味」——關注文本細讀、追求智慧課堂。
要關注文本細讀、追求智慧課堂。就要先備好課、上好課,而文本細讀就是它們的基礎。堅守語文的本真,也就是不要離開文本,要以本為本,關注文本的解讀,文本的細讀。課程標准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所謂的語文素養是指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教師解讀文本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只有教師自己有所感悟,學生才能有所感悟;只有教師自己有所體驗,學生才能有所體驗;只有教師自己受到感動,學生才能受到感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文本細讀,學會品詞析句,要想使學生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教師必須對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為此教師就要採用多種方式、多角度地進行文本細讀。
課文中的語言很豐富、精湛,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豐富、精湛、耐人尋味的語言怎樣才能讓學生得到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呢?一個字「析」 教師真正地析出味來,學生才能品出味來,才會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楓橋夜泊」時緊緊抓住了「愁眠」這一核心詩眼,由此從 「月落」、「烏啼」、「霜天」、「江楓」、「漁火」,從所見、所聞、所感,幾個方面分類品讀詩歌內涵,解讀詩歌意境,引領著學生也包括在場的老師們走進了那個孤寂清冷的夜晚,走進了詩人張繼的內心,走進了《楓橋夜泊》。隨著品析詞句的層層深入,王崧舟老師依次完成了完整一首詩的板書。當解讀「霜滿天」時,王老師用李白的詩句「疑是地上霜」進行比較品析。一下子讓孩子感受到詩人在茫茫夜空中感受那彌漫滿天的霜花。正如王崧舟談「文本細讀」時說到什麼是文本細讀?他引用了朱光潛在《美學》里的話說就是:慢慢走,欣賞啊。把這個「走」換成「讀」:慢慢讀,欣賞啊。
「關注文本細讀」是個新的理念,細讀的前提是多讀。教材必須反復讀,只讀一遍兩遍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朱熹說:「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自精熟,精熟後理自見得。」這是讀書人的切身體會。不僅要熟讀還要學會思考。《管子�6�1內業》雲:「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助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誠之極也。」教材要細讀,只要細讀到一定程度,終會有結果的。
於老師說:「文本細讀也要學會與別人交流。與別人交流是借「智慧」,會非常便捷地走入文本。」我覺得對於文本細讀不能一個人閉門,而要經常和同辦公室的老師交流,同學科的教師交流,這樣才能有所促進,掌握才能更好。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說:「不看別人的戲,就演不好自己的戲。」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參與教研活動,多去聽別人的課,從中發行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也可以發現別人們發現的東西,是自己能夠更准確地解讀文本,這也是文本細讀不可缺少的因素。文本細讀雖然只是一門技術,但是,它最終關乎的卻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士的職業素養,「打鐵還得自身硬。」要想當個好老師,就要是自己的文化積淀深厚了,是自己的生活豐富了。更要從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的角度出發進行「文本細讀」,使「文本細讀」的效果發揮的更好,「文本細讀」之路也才能越走越順暢,越走越遠。
演繹高效,追求實效,我心中的伊甸園,也許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或許我始終不能到達理想的境界,只能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徘徊,但我會引領著一群孩子,慢慢地向你靠近!我一定永遠懷著追尋理想的沖動,且行且思,且行且品。讓語文課堂這「一畝三分地」,不折不扣地體現 「讀味」, 「言味」 「析味」,使課堂落到實效,爭取高效!
zz轉載

③ 作為一個學科,語文教學的本真指的是什麼

語文教學的本真是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 的形成與發展。」然而,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語文教師在教 學中,有意無意地把「應試」的需要作為取捨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 法的依據,出現了用繁瑣的分析講解、花樣百出的練習題,代替了學 生自己的閱讀和領悟。這種重視技術訓練而忽視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 的做法,可謂是捨本逐末。要改變這種現狀,關鍵是要轉變教學觀念, 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 一、少一點紙上談兵,多一點語文實踐。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 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然而,有些語文實踐能力根 本就無法通過試卷進行考查。 就我們熟知的查字典而言,在語文考卷中,一般是通過填表或填 空方式進行的考查的,如音序查字法,先查什麼音序,再查什麼音節; 部首查字法,先查什麼部首,再查多少畫。學生不用摸字典(當然考 場也不允許帶字典),就能考好這一考題。為此,不少老師在指導學 生學習查字典時,為追求所謂的時效性,只是在「紙上談兵」,沒有 或很少進行查字典的實踐操作訓練,所以學生不能真正形成運用工具 書這一重要的語文學習能力,更談不上養成運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殊不知查字典雖耗費精力、耗費時間,但如果讓學生熟練掌握了 方法、養成了習慣,對於學生將終身受益,其意義是應試教育中的分 數所無法比擬的。 類似於查字典類型的語文實踐活動還有口語交際、搜集資料、學 寫毛筆字等等,對於這些難以或無法通過試卷考查的語文實踐活動, 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走過場而已,甚至置之不理。這些讓學生終身 受效益的語文能力也就隨之被邊緣化。 當然,「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並非意味著不要 知識,「無論什麼時候,扎實的知識功底、廣博的知識視野、合理的 知識結構和良好的知識素養,都是不可忽視的目標」。(石中英《教育 哲學導論》)那兩者之間到底是何種關系?張慶先生在《語文是實踐 性很強的課程課程標准學習筆記》中作出了這樣的闡述:「語文 知識是有用的,但它只對練好語文基本功起著輔助作用。」 二、少一點千人一面,多一點百花齊放。 語文和數學不一樣,數學有標准答案,錯與對一目瞭然;語文不 同,「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文章的解讀、對於各 種情境的表述,學生可能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是相同的 意思,說法也不盡相同。作為教師,應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鼓勵 學生的不同見解。然而,由於受應試教育這一指揮棒的導向,不少教 師搞起了「統一」,統一的思路、統一的學法、統一的思想感情。這 樣的統一,壓抑了學生的思維,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學生的思維、個 性得不到發展,語文素養、創新能力更無從談起了。 筆者曾遇到過這樣一件尷尬的事:學校期終測試以後集中批改試 卷,試卷上有一條要求學生用「疏忽」造句的題目,批改中,發現有 幾十名學生造出了同樣的句子「我把這道簡單的題目都做錯了,都怪 自己做題時太疏忽」,事後了解:這個句子來自同一班的學生。此時, 我們不難發現這個班老師的良苦用心: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錯誤,乾脆 讓學生統一口徑。的確,這樣的統一避免了錯誤,獲得了分數,但卻 活生生地扼殺了學生的個性與創造力,這樣獲得的分數豈不讓人感到 可悲嗎? 其實,這樣的統一何止「造句」,對相關課文內容的理解、讀了 某本課外書後的感受,甚至連學生最喜歡的課外讀物是什麼,喜歡的 原因是什麼,最喜歡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是誰,喜歡的寓言、歷史故 事是什麼等等,都達到驚人相似的程度。這實在是有悖於語文教學的 目的,讓語文學習失去了它的本真。 三、少一點喋喋不休,多一點靜默慎獨。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具有難度和深度的問題。有的教師受 教學任務的限制,被所謂的「課堂時效性」所困擾,受試卷上可能出 現的考點的制約,不得不剝奪學生閱讀思考的時間,喋喋不休地將自 己的理解灌輸給學生 以下是一位教師在教學《莫高窟》一文「藏經洞」一段時的一個 片斷: 師:欣賞過彩塑、壁畫,人們還得去一個地方,那就是藏經洞。 同學們,這是一個面積不大的、黑乎乎的洞窟,裡面什麼也沒有,為 什麼人們還要去呢?請大家讀課文的第四小節。 生:因為「洞里曾藏有我國古代的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綉、 銅像等六萬多件。」 師:然而,這些文物——(大都被帝國主義分子掠走了) 師:此時你的內心有什麼感受? 生:我恨,恨帝國主義分子的貪婪。 師:還有嗎? 師:(見學生沒有什麼反應)其實,讓我們感到可恨的還有清王 朝的腐敗無能;同時,這么多珍貴的文物散失了,我們內心一定會產 生深深的惋惜之情。下面請同學讀這一段文字,把你的惋惜之情、痛 恨之情讀出來。 對清王朝的腐敗無能的恨,對文物散失的惋惜之情,只要學生有 讀書、思考的時間,是完全能感悟到的。然而,教師的包辦代替,使 得學生不能盡情地與文本對話,也就不能真正地走進文本。 事實上,以感悟自得為核心的語文教學思想,自古以來就受到學 者和教育家的推崇。孔子對學生「博之以文,約之以禮」,荀子要求 學生「始乎誦經,終乎讀禮」,朱子「自然而得之於己」的教學觀念, 都是讓學生在反復誦讀體悟中獲得真切的語文素養。從語文教育的角 度說,這種方法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歷史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加強素質教育的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以新的 語文素質觀去重新審視這教學傳統,我們不難發現歷代語文素質教育 的積極探索者們的睿智與精明。 只要我們的語文教學能從「感悟」這一教學傳統精髓中吸取營養, 肯於給學生一片安靜的天空,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讀書、去思考、去 理解、去感悟,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能動自主、創造性地感悟 人生和社會,充分獲得生活經驗的頓悟與淀積,長此以往,一定會有 量變到質變飛躍,學生的語文素養也一定能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 四、少一點題海戰術,多一點自主閱讀。 綜觀當今的課堂,本來就不多的語文課時,在老師以知識目標為 主的講解與訓練結束之後,便是大量的練習。做完了課本上的習題, 接著是課堂練習,做完了課堂練習,便是課外作業。課堂完不成,課 後繼續;白天完不成,晚上繼續;上學完不成,周末繼續。大量的練 習充斥著學生的課餘生活,學生答題的技巧是純熟了,但語文的積累 與修養卻顯得欠缺和蒼白。 語文教育的目標如何定位?顯然最要緊的不是學生答卷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 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不難發現, 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的語文積累、深厚的文 化涵養,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真實追求! 也許我們存在疑問:時間不夠,怎麼讀?其實,換個角度想,語 文課堂不讀書干什麼?為什麼我們喜歡在課堂上喋喋不休的講那些 看似有用的廢話,而不肯稍微給學生留點閱讀的時間呢? 也許我們還有疑問:沒有要求,讀什麼?我們還是可以換個角度 來考慮,中華典籍、世界名著、詩詞文賦、時事經典、哲理文論、人 物傳記,有什麼不能讀呢?剔除那些確實不適合讀的,其它的都是寶 貴的精神食糧呀! 也許我們仍有疑問:現在的孩子不讀書,我們有什麼辦法?我們 仍可以回頭想一想:他們為什麼不喜歡讀書?曾有人根據閱讀特點把 近幾十年的歷史分成讀書時代、讀圖時代、讀網時代。不可否認,時 代的進步使媒體日益多元化,和那些色彩繽紛的卡通畫冊比、和那些 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影視媒體相比,文本閱讀的確有些單調和枯 燥,需要凝神靜氣,更加上小學生還可能會遇上生字的絆腳石。但是, 老師的責任就是引導呀!如果我們遷就、縱容學生對閱讀的淡漠與厭 倦,如果我們還在閱讀之後布置大量枯燥的練習題去折磨他們,幾年 之後,還能指望他們喜歡閱讀嗎? 考試,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價標准,短期內,仍將延續,我們無法 超越時代,惟有以一個教師的良知進行抉擇——超越自我。我認為: 語文教育不能排斥功利目標,但語文教師決不只教功利語文! 讓我們摒棄功利主義,把握語文學科特色,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

④ 還課堂語文本色

        花了很長的時間讀完了 黃厚江老師著的《還課堂語文本色》,這是一本彰顯著黃厚江老師語文教學思想和理念的好書,翻開精緻淡雅的封面,就立刻被內容深深的吸引。

        本色語文是「語文本原」、「語文本真」、「語文本位」。本原,是目標和任務;本真,是規律和途徑;本位,是方法和效果。

        按照語文的規律教語文,按照語文的規律學語文;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

        語文學科,必須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

        對照黃老師的觀點,反思自己的日常語文教學。不禁汗顏:自己何曾好好思考過什麼是語文的規律,自己何曾好好思考自己每天上的語文課是不是真正的語文課,自己有沒有在自己的地里種過別人的莊稼。

        學生的需要就是教學的起點。教學內容的確定必須考慮課程目標、文本特色、學生需要和教學需要。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處理,應該考慮到內容、形式、語言三個層面。閱讀教學,要從學生的原初體驗出發,針對學生的問題,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才能真正達到教學共生。

        一切為了學生是硬道理。我們應該常常這樣問自己:課文的解讀,是從學生立場出發的嗎?我們設計的問題,學生能回答嗎?教學過程中,我們最在意的是誰?我們設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需要的嗎?我們教學活動的安排,真正的動機是為了學生嗎?

        很多時候,我們的語文教學出發點並非源於學生的需要,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文本解讀的深刻和獨到,考慮的是內容呈現形式的新穎獨特。一節課下來,我們對自己課堂的滿意程度,也常常取決於作為教師的自己精彩與否,而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學生的收獲,學生的精彩。

        中學語文是教文育人。聽和讀,不只是一個獲得信息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感受和體驗說話人和作者情感的過程,理解接受他們思想的過程,甚至是一個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互動過程。說和寫,也不只是一個信息輸出的機械方式,而是思想和情感的表達過程,甚至本身就是思想和情感萌發衍生的過程。

        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任何人的語言習得都不是依賴於課堂中教師的「教」,高明的老師也只是幫助學生養成語言習得的良好習慣,提高語言習得的實踐效率而已。

        語文學習,有很多內容是沒有辦法講沒有辦法教的,有很多內容是講和教沒有多大用的,必須依靠學習者自己的習得和體悟。語文學習習得重於學得,素養重於能力,積累重於方法,綜合重於分析。

        沒有讀黃老師的這專著之前,根據我十多年語文教學的感受,我對語文教學有著一些自己的不成體系認識,這些認識都來源於自己的日常教學,它們沒有理論的支撐,也沒有得到過誰的認可。但是我始終有這樣的感覺: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的過程。讀到黃厚江老師以上的觀點,我終於找到了共鳴,找到了理論的支撐。我欣喜若狂,於是我更加堅定自己的做法:在日常教學中,以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活動中不斷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黃厚江老師的《黔之驢》,把一篇寓言解讀為三個故事:一個關於驢的故事,一個關於虎的故事,一個關於好事者的故事。每一個故事的解讀都緊扣文本,都引導學生解讀出不同的寓意,並且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有效地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文本解讀的空間,培養了學生多向解讀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黃厚江老師的《老王》,從傳統教學重點理解老王,到把理解楊絳作為教學重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理解老王,不僅僅停留在理解他的善良和不幸上,而是更深層次地走進了老王的內心需求和渴望。理解楊絳,也不僅僅在於理解楊絳對老王的同情和不尊重上,而是更深層次地探究了楊絳與老王內心的距離與冷漠。

      讀黃厚江老師的教學對比,更清晰地認識到黃老師以自身的教學實踐著本色語文的真諦。反觀自己的文本解讀,反思自己對教學內容的挖掘,大多都是淺層次的。這樣想來,自己的語文課或許很少能給學生在閱讀初感基礎上有新的更深刻的收獲。讀黃老師,認識到自己離優秀的語文老師,還很遠很遠。

      《還課堂語文本色》給我很多新的認識和感悟。路漫漫而修遠兮,對於語文教學之路,吾將上下而求索。

⑤ 怎樣回歸語文課堂的本真

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也越來越呈現出勃勃生機,教師們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開始有意識地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能夠關注學生的發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密切語文和生活的聯系,創設大的語文環境,這些都體現了課程改革帶來的豐碩成果。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值得思考,由於個別老師對「課標」解讀的不夠,學習目標不明確,課堂上盲目追求形式,卻不注重實效,出現了一些非語文現象。
比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重要的是體會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對比的寫法和我的情感變化等內容,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語言的方法,如,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等寫法的運用。課有的教師卻用大量時間想一想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故事,把學生感動得痛哭流涕,上成了思品課。
在互聯網+的時代里,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課件,也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欣賞桂林山水,看風光片,不去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形式等等,這些都使語文課堂失去了本色。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因此,我們提倡本真語文。
本真語文課,就是以人為本,它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學生發展、成長規律,通過教師有深度的、注重讀寫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優化、創意設計,直達語言教學的本質內涵,以其實現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語文教學一定要從語言文字入手,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這就叫「得意」,同時要帶著學生揣摩體會這樣情感是怎樣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這叫「得言」,語文教學要言意兼得。積累詞句、品味語言、感悟內容、學習寫法都是語文的本真。也就是說,課堂上關注字詞句篇的基礎知識訓練和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訓練,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以提升。
本真語文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語文課堂要有語文味。所謂的語文味,表現在課堂上應該是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註、摘抄讀寫結合的「寫味」;品詞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要讓學生親歷閱讀的過程。讀通---感知文本;讀懂---領悟內涵;會讀---內化語言。
作為教師,要明確各年段教學的重點,才能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

⑥ 語文課程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1、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人類獨有的區別於世間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僅僅是工具和載體,其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泛指一切與人類切身利益有關的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這種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提法更准確、更寬廣,更深刻.言語技能的獲得,創新思維的超越,文化內涵的豐富,使語文課程更貼近整體素質的培養與熏陶.

⑦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什麼

感覺很差,灰塵、汽車尾氣,還有川流的人群,讓你提不起一點興趣。山道騎車,又沒這個能耐,以後還不如步行了。 出門時,晨曦微露 回來時,光芒萬丈 可沿途沒拍到一張照片。沒有照片的路途是寂寞的。 繼續《琵琶行》。一首詩歌,似乎要抄好多天才都能完成。閱讀與思考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言語能力建構》 言語能力建構,還是一個范圍比較廣的命題,與語言文字相關的活動,都可納入這一范疇。但從下面幾個標題來看,作者側重於表達,即習作能力的構建。 一、「學習」:言語能力建構的主體回歸。這應該也是一個老命題了,還是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實不僅是語文,其它學科也同樣適用。不過,在當下語文教學「學生,彷彿是都是的附庸;教學,彷彿是一種入侵,一種心靈的殖民行為」的現狀下,強調這點,還是必須的,但與語文教學本質是什麼無關。二、「運用」:言語能力建構的核心要素這種觀點,似乎偏向於習作教學,而忽略了閱讀教學所包涵的教學內容。理解含義、積累語言,這些不一定就能直接加以運用的,簡單認為,言語建構能力,就要教學生運用,似乎是一種短視現象,是不符合語文規律的。三、「實踐」與「綜合」:言語能力建構的路徑指向語文課程具有「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語言實踐也不僅是習作,也指閱讀,綜合性,我想應該是指語文學科肩負的任務是多樣的,所憑借的內容是多種學科的綜合。而作者似乎只是強調如何引導學生去運用文本的語文現實,進行表達,即隨堂練習。或許,本人理解水平太差,不理解本文的所表達的觀點。總體感覺,這篇文章的觀點,就是關注文本的語言現象,運用這種語言現象,學會表達。恐怕語文教學的任務不會那麼單一,教材編排的體系,也不是順著如何進行言語能力建構來編排的。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程教學本真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