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論文範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是演繹師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篇1:《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近些年,基礎 教育 課程改革在中小學教育階段不斷深入。對傳統課程教學方式和理念的糾偏以及新課標下新的教學要求的提出,不僅對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理念具有突破意義,而且對教學過程中的兩大主體――教師和學生也設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一直處於師講生聽的封閉狀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完成學習和掌握具體知識的任務,其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很難得到發揮。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的實施往往過分強化了教師的“教”,而學生的學習活動則以服從教師的教學設計為基本方式進行著,兩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說“教”與“學”深層意義上的交流與溝通了。
按照《新課程教學設計》所闡述的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概念,“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其中師生互動是課堂人際互動的重要表現形式”,“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時空內,師生之間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師生互動動態地表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是一個連續的、雙向的過程。在互動中,教師和學生均為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都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由此可見,互動式課堂教學首先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意識到自身也是這一學習活動中的主體,自己的主觀動性能充分發揮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其次,它還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展開,用教材而不拘泥於教材,將文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系,從而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建構。
一、師生互動運行之理論因素
1.課堂教學開放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封閉的語文課程把學生的視野緊緊束縛在規定的教科書和課堂中,這樣使得學生的 語文學習 脫離了豐富的語文生活,也使得所學 語文知識 無法有效投映到學生的生活需要中,課堂互動更無從體現。“開放的語文課程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為依託,強調溝通課內外,開發課程資源,把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師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強調師生對課程的建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具體講,應該主要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開放性。教師在教某一課時,針對學生而設定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不能僅局限於這一課所包含的內容範圍,而應該在此基礎上擴展知識內容、聯系相關話題對學生進行更為廣泛的知識給予。教學方式的開放性主要體現於對學生課堂知識引導方式的開放性上,不應局限於傳統的師問生答,而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讓學生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鼓勵學生提問、質疑。只有引導學生自主地將語文課延伸至課外,才能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這樣的課堂才能讓教師和學生實現充分的互動,讓教學目的在師生互動中得以實現。
2.課堂教學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興趣和情緒往往占據主導因素。作為人文學科,語文是最能發掘和培養人的審美情趣與內在情感的。這在語文教學中,尤其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語文的這一內在功能已作為“情感目標”得以明確。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 語文教材 上的知識,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需要讓語文課堂呈現一定的趣味性,盡力做到課堂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新穎有趣、生動活潑。而這一趣味性對師生互動課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發掘和設計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了興趣,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得到提高。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講解,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索,這都是課堂師生互動得以運行的重要條件。
此外,在提高課堂趣味性時教師必須注意:無論是教學形式還是教學內容,在增強其趣味性的同時,教師必須“因材施教”,面對不同年齡階層和感官特徵的學生,其所設計的趣味性必須與之相符或相適。這樣才能從多種類、多層次、多角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
3.提高學生主體性
要體現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必須讓教師和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所處的位置和應發揮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是與語文知識傳承、語文文字訓練和語文教學管理融為一體的,它的活動形成與有效運行不僅依靠教師優秀的教育 方法 、適當的知識指導以及有效的學習監督,同時也依賴於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另一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樂於學習,勤於思考,勇於自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接受主體,教師為學生的認識和發展提供種種可以促成的條件,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工具讓學生自己思考和明白“應該學”和“怎麼學”,使其從願意學逐漸轉向喜歡學、能夠學。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不僅教師和學生都要有所意識,更重要的是要給予重視,尤其是學生的主體性,應不斷強調並促成其不斷發展。充分引導和鼓勵學生的“動”,啟發他們以所學知識為基點,擴大自己的閱讀空間和思考空間,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其獲得多方面、多層次知識的重要活動。
二、師生互動運行之行為因素
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除了前面所論述的總體理論性因素外,具體來講,還包括言語互動行為和非言語互動行為。自文明時代開始,人類的溝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語言作為媒介的。作為現實生活中的課堂教學更是以語言為媒介,由教師向學生傳送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無論哪一門學科的教學,大多都是將教學內容轉化為言語並以此為媒介而進行的,也就是說,教師將教學內容外化為學生能接受和感知的顯性語言,並通過一系列的言語活動,讓學生明確其所獲得的知識,而學生也是通過言語活動向教師或他人反饋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見,言語互動行為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觀察到的互動行為。
但言語互動行為並非實現課堂教學活動師生互動的唯一途徑,眼神和手勢等一些非言語互動行為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為語言的外顯性並不能很精確地反映內心要表達的意思,有時甚至會與真實意圖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輔助理解作用。有時,師生任何一方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勢,都有可能給予對方重要的信息,引發強烈的共鳴。另外,現代科技的蓬勃發展也為學校課堂教學更好地開展築起了一個師生交流和互動的平台。目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常運用PowerPoint、Flash動畫等輔助工具,教師通過播放演示文稿和動感影像資料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更直觀、更透徹地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在語言和運用輔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當、張弛有度,這不僅能為整個課堂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大大提高教學質量,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師生互動是師生間雙向交互的影響,而不是教師對學生或學生對教師的單向線性影響。師生雙方都應處於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特長,重視和發掘學生的主體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把課堂變成師生活動主體間交往互動的空間,讓知識在傾聽與對話中生成,在溝通與交流中得以傳遞。讓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運行的重要條件和因素便成為我們必須認真探究和合理運用的重要的語文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黃珊珊.追求情境之樂,感悟探究之美: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J].考試周刊,2015(94).
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篇2:《淺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語文的學習是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寶貴鑰匙,也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而此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師的指導。本文意圖對如何更有效的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情感體驗
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更加註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注,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比較開放且具有活力的課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緊緊圍繞著這些理念,發揮才智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培養。筆者認為,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
一、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主要指用感性帶動心理的體驗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處於對知識擁有無盡好奇心的階段,此階段教師的行為範式對他們的潛移默化影響巨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呆板的進行知識講解,而應將學生的情緒帶入到課堂中來。
例如,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舍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唐詩時,教師除了為學生梳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詩詞內容和藝術特色外,還應創設情境,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期加深學生對這首送別詩的感悟。例如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送別友人元常時所作,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選取兩位學生扮演這兩位古人,對送別場景進行情景表演,這能讓學生深刻體驗詩人折柳送別友人的依依難舍之情,而後教師可對此進行延伸,讓學生分享自己送別友人的 故事 。用此種方法能夠比較有效的寓教於樂,讓學生盡情的想像和分享 經驗 ,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將能使學生對古代的送別詩產生親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傷之情,這將使學生逐漸體會到詩歌之美,語文之美。
在講授一些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注重灌注情感,使學生身臨 文章 之境,體會作者在寫作時的感悟和思想,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推己及人。比如在學習《小抄寫員》這篇課文時,除了引導學生理解敘利奧為了減輕父親的家庭負擔所做的努力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講述一些與父親之間難忘的事情,教會學生體會子女與父親之間的親情是寶貴的。語文的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讀書寫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成為有責任感,有愛心的可造之材,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不可以忽視這一點。
二、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讀寫能力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基礎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 記憶力 較為出眾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注意這一點。
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汲取知識的最好方式。眾所周知,閱讀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也是寫作的基礎,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注意對學生的默讀和朗讀進行重點考察,同時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和關注學生的閱讀質量。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利於學生在閱讀時對課文內容進行取捨,對重要的課文內容進行概括歸納。這種方法將有效的縮短學生的閱讀時間,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關注學生的閱讀質量意味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內容進行選擇與精簡,教師應挑選適合學生的內容讓學生閱讀,因此這些閱讀的文章不能夠太過困難也不能太過簡單。這樣能夠比較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信。
除了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外,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還應注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讀與寫是不能夠分開的兩個重要部分,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時,教師還應著重加強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教師在講授課文後,訓練學生進行 讀後感 的寫作。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後,教師在課堂上應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對於這篇文章的感想,無論是對於小女孩貧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對小女孩施以援手,還是對於當時社會的不滿,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寫作的讀後感抒發出來。長期的寫作練習,能讓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更進一步,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同情心,使學生的語庫和寫作角度得到拓寬。因此,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有利於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異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注重“以人為本”,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牢記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成績有好有壞,教師不應當因為某位學生的成績不好而歧視學生,亦不應因為某位學生的成績優良而過分優待。對於學習水平高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求同存異。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異,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提問活動不應只針對成績好的同學,對於成績不好的同學,教師也應一視同仁的進行提問。學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較好,教師要及時的進行誇獎贊揚;學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較差,教師也應進行鼓勵並指出錯誤,以期學生能夠得到進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於不同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例如一篇詩歌,有些學生可能朗誦的有感情,有些學生可能背誦的比較快,有些學生可能背誦的好卻默寫不出來,還有些學生可能會默寫但是錯字較多等。面對這些不同的情況,教師要及時的進行指導,讓學生們相互學習,背得不好的學生就多背誦幾遍,容易寫錯字的學生就將錯字謄寫幾遍,多看多寫。如此一來,學生們的薄弱環節就能夠得到補充。其他類似的一些學習問題教師也可適當的依照這種方法進行教學,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最後,因材施教,求同存異要求教師對於學習進度不同的學生要有包容心。一個班級里,往往有些學生學習的較快,一些學生學得較慢,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不應慌亂,而要耐心的指導,允許學生出現學習進度快慢不同的情況,教師要有耐心,能夠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幫助。通過因材施教,求同存異的教學,學生對於語文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培養,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最後教師還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擁有求同存異的教學態度。這將十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為全面培養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篇3:《試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 其它 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陣地。
【關鍵詞】情境教學;課堂教學;激發興趣;扮演角色;多媒體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其它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陣地。如果,我們一味地讓孩子的思維在課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情境教學成為豐富 兒童 語匯、發展兒童語言的極好途徑。因此,這種方法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並能通過一定的途徑,把學生帶到作者筆下的那個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只有美好和諧的語文課堂心境,才能讓課堂充滿創造,充滿生命的活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使整個課堂充滿了勃勃生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鍛煉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情境的生動、形象、有趣,激起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即情境能體現教材的特點,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材難點,從而促進兒童知識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盡可能大的發展。
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後才影響於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 體操 、 音樂欣賞 、旅遊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1、創設融洽,和諧的教學環境。
美國教育學家羅斯福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詳的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參與者,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意識,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則有助於保護學生的創造靈感。
從步入教室的那時起,就要把微笑帶入課堂,把對孩子們的激勵帶入課堂,教師的每一個眼神、表情、話語、舉動都充滿著一顆愛心,用愛心去對待學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對學生,學生自然會跟著友好的人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從而可以輕松,愉快的學習,進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發興趣,創設情境。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自控力相對比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麼,作為教師,就應該考慮這一點,注意從這一點出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滿信心去學習。
我在教學生學習拼音時,就採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學生掌握了三個復韻母的拼讀方法,達到了教學目的,當我出示音節卡片時,學生們輕聲拼讀h-u-ang-huang,隨著我抽動卡片,同學們一會兒拍手,一會兒擺頭,主動積極的學習著,一張張音節卡片,一個個實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動作,創設了極佳的教學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課堂上學生扮演角色,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將教材形象展現,同時還能理解課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親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輕松。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就有幾處對話,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讀的課文。為了讓學生上好這節課,我做了些頭飾,還在黑板上畫了棵小樹,作為背景,讓朗讀的孩子戴上頭飾上台表演,同學們又高興,又激動,人人都鍛煉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個學生都讀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這快樂的教學氣氛中,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縮小了同學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教學情境的創設,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恰當地運用各種情境創設 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使學生樂於學習。
4、語言形象生動、創設情境。
語言是一切活動的基礎,缺少了語言人類將無法溝通,無法進行交流,語言已經成為人類溝通的工具,是人類傳播語言的媒介,在創設情境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表達心聲的場所,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語言對語文教師而言,是極好的煽情、啟智工具,語文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優化教學語言,使教學語言更凝練,更優美,更富有藝術性和感染利,從而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基礎,是鋪路石,學好語文是關鍵,語文課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孩子們學好語文。
三、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准》:語文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修養和審美情感。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貫徹新課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不遺餘力地探索和運用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方法等,為傳統教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使新課改的實驗進一步走向深入。由於一些教師對語文新課標理解不夠到位,對新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刻,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上出現了一些誤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現象。
1、對“情境教學”的內涵和外延不夠清楚,不考慮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盲目創設情境,對學生學習缺乏正確引導。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而情境教學則是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語文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單純為了課堂形式“活”而創設情境,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設情境,不考慮課文內容所傳達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語文教學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3、有活動沒體驗。課堂上,學生一會兒忙活這,一會兒忙活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卻稱之為“動中學”這種活動是外在多於內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目的性差,為活動而活動,沒有 反思 。
4、多媒體課堂形式單一化。多媒體教學雖有生動直觀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賴就又會使課堂成為變相的滿堂灌,只是把教師的單一講解變成了機械的放映。曾聽一位老師的多媒體課,這位老師整堂課就坐在電腦前一個幻燈片接著一個幻燈片放映,學生只是觀看根本沒有參與這節課的討論,像這樣的課,學生久而久之就會厭煩。對此,我們還需在多媒體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務於課堂,成為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斯坦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方面要從自己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創設教學情境,全方位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入手,另一方面應從培養學生的 學習方法 入手,使他們在感興趣的基礎上由被動地學轉變為主動地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贏得興趣,在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中學得知識。
猜你喜歡:
1.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2.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3. 淺談小學語文的魅力課堂
4.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完整範文
5. 小學語文教育相關論文
❷ 如何上好一門語文課的論文
關鍵詞:
如何教好中學語文,恐怕對於所有站在講台上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容忽視但又不易回答的問題。在中學教育中,恐怕最難教的課程就是語文課了。因為語言教學是一門只重形式主義和知識教學的學科,往往忽視了學生最最基本的語言素質的培養。對於如今的中學學生來說,他們充其量覺得選擇題比較容易解答,對於一些文言文知識、分析題等等比較難的知識,不知道怎樣去解答。對於如何上好語文課,從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掌握程度幾個方面一一分析。
一、 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
對於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必須有過硬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包括的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雜亂,所以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有清晰的思路去理清所有的語文知識。葉聖陶說過:「語文是交際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以情動人的藝術」。所以,教師也應該把語文當作一門藝術來教,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對於語文教師過硬的專業知識,應該是不僅熟悉所有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不管是文言文、散文還是議論文,都應該有能力教好學生。此外教師還應該有著豐富的課外知識。因為高中不同於初中小學,高中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他們為了學好語文,不需做大量的語文練習題。如果教師僅僅懂課本上的知識,是沒有能力教好學生的,所以教師應該涉獵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有自身的知識豐富了,在教學上才能夠得心應手。
語文教師還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技巧。只有獨特的教學手段才能夠讓自己被學生喜歡和重視。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和學生交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映。
二、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氣氛良好,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高潮。舉一個例子,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然後想方設法的把自己的知識推銷給學生,當教師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的時候,首先要以飽滿的姿和樂觀的自信去感染學生。當教師面對學生的時候,以一種心理上的攻勢暗示學生,讓學生相信你今天所講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相信了自己的觀點,那麼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勁頭,教師也會在語文課上滿懷激情的。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氣氛。
三、 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
語文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互動。普遍來說,在語文課堂上,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比較傳統的且有些不適應新時代的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由教師「教」變成學生「教」。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補充、互相啟發的學習。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學生也不再是僅僅一味的服從教師的教,教師如何教學生就如何學。所以,教師與學生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整體。
對於《詩經》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現在我們就以詩經的學習為例,分析一下,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這樣的教學模式。
1、課程:《詩經》
2、時間:一課時
3、學習內容:《詩經》簡介、內容、表現手法
一名學生站上講台,教師坐在其他同學旁邊。語文課開始。為了區分教師與學生的區別,上台講課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小教師。
小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詩經》,同學們你們對詩經有多少了解呢?有知道的同學可以發言。
學生甲: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作者是春秋時候的大文學家孔子。
學生乙:詩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是世界文藝殿堂中的瑰寶。
學生丙:詩經共收錄了詩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史實和風土人情。
小教師:有沒有同學知道詩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學生丁:詩經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
小教師:不錯,詩經確實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化寶庫,它也是中國最早的教育範本教材。它成書於公元前6—5世紀,對於詩經的三部分組成,現在由我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一下。風,是指國風,創作於東周時期,共收納了15個諸侯國的土樂,一共是160篇,這也是詩經的精髓部分。雅是「正樂」,「正聲」,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主要是頌揚贊美,小雅主要是諷刺嘲諷,共105篇。頌是朝廷祭鬼神的舞曲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這就是整部詩經的組成,同學們明白了嗎?
學生:明白
小教師:同學們,現在大家朗讀一下詩經的內容並思考一下裡麵包含的意思。
......
4、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向小教師提問。
學生1:老師,詩經最早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
小教師:詩經多為四言,最早運用賦、比、興三種藝術手法。詩經的成就非常大,深刻影響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
學生2:詩經和什麼作品並稱「四書五經」?
小教師:這個學生提的問題非常好,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尚書、禮書、周易、春秋、詩經。
5、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詩經的知識。有詩經的組成、地位、形成等等。同學們課下好好復習一下,鞏固一下學到的知識。
這樣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因為是學生自己親身給其他同學講的,所以他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教師在講台下,也可以看到學生的表現,在課下及時糾正學生在課上所講的不正確或不充足的知識點。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
四、 定期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一段時期的語文課結束後,教師應該及時的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應該及時主動的和學生進行交流,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映。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就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向學生提問,這樣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下面的教學中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同時,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學生的興致會很高,精神會達到高度集中,因為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有了解,所以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會比較有自信。這樣課堂的氣氛就會很活躍,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 總結和歸納
每節課結束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總結這堂課所學到的知識點,歸納出什麼知識點是本堂課最重要的,什麼知識點是僅僅需要理解的。只有學生知道了知識的主次才能更好開展學習,不至於做無用功。
對於語文課的教學來說,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和學生有著良好的師生、朋友關系。和學生打成一片。只有這樣才能夠教好語文課,學生才能夠學好語文課。教師要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夠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做准備。
❸ 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論文
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如何構建務實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呢?這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從教師的素養上優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著、感動著、快樂著、收獲著;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放飛思想、張揚個性、形成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一、尊重學生,教態親切,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果說,一個老師的課堂教學,使他的學生學得快,學到的知識多;使他的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成績;使他的學生樂於學習語文這門學科,情感上也願意於親近這位老師。那麼,就可以說他的語文課堂教學是非常有效的。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是一篇流淌著詩意的美的散文。對一個老師來說,他不但要有又專又博的知識,還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教學語言不同於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為濃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韻律和諧而又優美動聽的語言。教師運用這種審美化、情感化了的語言去講課,就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感情,充分顯示出教學語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比如:在學習《美麗的武夷山》一課時,我播放了「險峻、奇特的三十六峰以及清、靜的九曲溪」的視頻。學生在優美的樂聲中,欣賞著武夷山的美景後。再引導學生:多麼美麗的武夷山哪!讓我們聽聽,置身美景中的人們在說些什麼?快打開書讀讀吧!孩子們懷著好奇心,也帶著好勝心,興趣盎然的讀起課文來,不一會兒,一隻只小手舉起來,圍繞著「美麗」二字,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同學們的求知慾、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自然流露,如此,學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 中呢?
二、心形互動,共同參與,充分享受和諧快樂課堂
師生的雙邊活動,實際上是要老師發揮好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充分享受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這一過程。在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學生動口說一說,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問題動手劃一劃,動腦想一想,或者在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這樣,多種感官參與教學,課堂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在學習《我必須去》一課,我就讓孩子們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有不懂的問題,在組內交流探討。由於學生相互啟發,互相補充,互相糾正,在相同時間里,發言、動口的機會多了,討論的問題更有個性化,更完整了,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自主,就是主體主動地進行學習,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讓學生個性化地學習。如在識字課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可以用組詞記憶生字,還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順口溜等多種方法,在學生記住生字的同時,提高了他們探索意識,發展了個性,發揮了創造力。再如:學習《上天的螞蟻》一課,我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一段,自己確立學習內容,然後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由於學習內容是自己選的,無論白鬍子爺爺、巨人,還是小螞蟻,從朗讀、想像、表演,都那麼惟妙惟肖,在自主中探究交流,真是生生互動,張揚個性,展示特色呀!
三、巧設課堂提問,提高教學效率
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麼,怎樣問,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選擇不當則可能弄巧成拙,破壞課堂氣氛。如何設計提問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選准時機,巧設疑難。在教學《看瓜》一課後,當我在問學生: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麼?學生的回答非常積極。有的說:我很喜歡爺爺,因為爺爺很善良。有的說:我很喜歡爺爺,因為爺爺對客人非常熱情。還有的說:我非常喜歡爺爺,因為爺爺慷慨大方、與人方便,我要向他學習……言語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思維與思維產生了真實的碰撞,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
四、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小學語文課是堂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老師要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一堂高效的課不僅僅是以情感人,情景育人的教學過程,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尾,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備課實效,採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方法,加強師生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變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同時,教師更要加強學習,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真正發揮好教學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式。
❹ 高中語文課堂合作探究的問題及策略論文論文
高中語文課堂合作探究的問題及策略論文論文
第1篇:探究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的作用越來越大。高中語文課堂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得到了有效推廣和應用,創新性教學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合作學習問題對策
一、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師生合作意識的缺乏
當前,我國高考制度過於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並不考察,因此許多學生欠缺課堂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在高中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往往無法建立在對等的基礎上,教師過於重視自身的主觀價值,並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身素質和想法。在課堂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學生自己埋頭苦乾的學習和閱讀,教師就任由自己發揮的講課,根本無法思想對接和交流,產生很多不同意見,教師無法解決與學生之間的矛盾。
2.合作方式單一,任務枯燥
有的語文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很到位,常見的就是小組討論法。合作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有小組討論法,還有共學式、小組游戲競賽法、小組調查法等。有的教師認為小組討論簡單容易操作,不願花時間去了解各個學生的興趣以及研究合適的合作學習法。這樣的小組討論模式過於單一,無法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
另外,教師安排學生的家庭作業和學習任務,多數都是書面和膚淺的理論,根本無法與現實生活互相結合,讓學生從學習基礎課程中掌握真正的知識,作業和任務的內容不夠深入,學生大多數快速完成,但是根本沒有與現實生活的角度出發考慮一些問題,無法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課堂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小組討論也沒有相應的課下准備,學生們並沒有共同話題可以交談。
3.教師調控不充分,評價機制不健全
當前,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開展只是做到了學習模式的轉變,但是在學習質量和效率上並沒有充分提高,教師的考慮和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也並不到位,無法全面發揮學生的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自我對合作學習的掌握能力並不強,控制學習的階段存在問題,課堂合作學習的後期,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分並不公平,評價機制也存在問題。例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分組訓練,小組成員合作學習過程中無法開展有效溝通和互動,教師對待互動無法把握一個適當的程度和標准,容易讓學生由學習互動變為自由交流,許多學生隨意聊天也對學習產生了很大影響,後期的評價機制打分過程和評價內容細分不到位,難以正確衡量學生真實水平。
二、解決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存在問題的對策
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
現在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很多獨生子女因為在家嬌生慣養,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淡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是進行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關鍵。傳統的語文課堂極少提供給學生鍛煉自我的舞台,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難以得到鍛煉,使得很多學生學的都是啞巴語文。語文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當今社會是一個以合作為主導的社會,要想很好地立足於社會,必須具備與人合作的能力。這樣的潛意識教育和引導需要語文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不斷加以強化。
2.教師要精選內容,靈活組織合作學習
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設計要不斷提高,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備,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要確保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交流,要注重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高,不能只是追求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合作學習的內容要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主,讓學生通過分組學習,自主討論,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分組提問和研究,與老師互動解決疑問,而且這些疑問和解決思路要與其他分組的同學進行互動,讓其他學生也了解這個分組學生群體的一種思維模式。教師要靈活組織合作學習小組的配對,不能固有化一個小組一直分組,要隨機應變,及時調整小組分配,將不同成績、不同愛好的`學生打亂分在一個組里,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和配合,也要均衡男女比例,讓學生互相團結,掌握合作學習的價值。
3.提升教師課堂調控能力,健全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擔任著重要角色,教師是合作學習的組織人、指揮人、引導人,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將整體過程進行把握和控制。高中語文課堂學習是保障學生快速提高自我社會實踐能力,改善自我素質的重要方式,幫助學生加強自身學習素質,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鍛煉自我實踐能力,在合作中尋找適當的機會提高自我的學習效率,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例如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時,可能產生意見分歧或者對某一問題普遍存在疑難,教師可以適時介入,及時發表建議。
當前,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評價體制必須要得到完善和健全,從學習小組的每一個人擔任不同角色和做出貢獻的角度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要有進一步的細分,例如從選擇題和主觀題上判斷學生的自我貢獻,避免個別學生因為悲觀、自卑、害羞等因素,無法得到正確的評分而產生消極懈怠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全面和正確的評價學生,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合作學習分數,讓學生可以得到正確的引導,在未來也能夠快速提高自我的學習能力和自身素質。
三、結束語
合作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是新課程培養人才的重要目標,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使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需要認真分析影響課堂合作學習的因素,並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探索、實踐和反思,把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合作能力落到實處。
第2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探究
課堂小組合作的教學價值極大,從學生發展的角度看,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比起傳統的教學方式更能使學生挖掘潛能,提高綜合素質,有利於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只有積極貫徹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才可以更好地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
一、培養學生學習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經常採用「填鴨式」、「一刀切」的教學方式,並且只是一味地向學生傳授基礎的語文知識,不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學生習慣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即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讓做什麼,學生就做什麼。當教師突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語文教學時,學生反而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提高其有效性,教師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技巧為重,改變學生無從適應的狀態。首先,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什麼是小組合作教學,讓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教學的具體流程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知道如何做、在什麼時候應當做什麼。高中語文小組合作教學的基本流程是:教師給出教學任務,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然後教師將針對學生合作得出的成果進行評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親自帶著學生走一遍小組合作教學的流程,讓學生在實戰中體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學習技能,例如如何查找學習信息、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布置的學習任務等。在傳授學習技能的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逐漸放下對教師的依賴進行學習,更能加強師生情感的交流,營造出和諧、活躍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
二、抓住合作學習時機,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率
所有的教學方式都不是萬能的,小組合作教學也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合作學習的價值,教師應當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積極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首先,當面對開放式的問題時,需要小組合作學習。開放式的問題要求學生集思廣益,小組合作相對於學生的獨立思考可以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給學生靈感。例如在講材料作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思考:「針對這一材料作文,可以寫出什麼樣的主旨?這篇材料又給出了什麼樣的深刻含義?」當面對較復雜的語文問題時,教師除了可以運用直觀教學外,也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教師講解文言文的時候,因為文言文涵蓋的語文知識面太廣,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小組成員分工,一些找古今異義詞、一些找文章的主旨、一些找特殊句式等,像這樣子分工學習,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使教學目標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實現。高中語文教學是沒有固定方法的,教師應當明確把握教學時機的重要性。
三、豐富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提高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多種學習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是競賽式學習形式。學生在高中階段具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和團體榮譽感,教師應當積極把握高中生的這一特點,合理地加以利用。競賽式學習形式可以先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進而觸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小組間的競賽模式有很多種,例如知識競賽、辯論賽、優生輔導、實驗活動等。下面以知識競賽為例,在進行《廉頗藺相如列傳》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分為五人一個小組,並將事前准備好的競賽題發放給學生,讓各小組成員按規定的時間完成。教師可以以古今異義詞、文言文句子翻譯、文章主旨等作為競賽題的內容。競賽的結果以小組成員所得分數之和作比較,教師應當適當給予贏的小組一定的獎勵。在知識競賽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強化競爭意識,更可以有效地讓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語文基本功。
其次是游戲學習形式。例如在進行《拿來主義》的講解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採用游戲學習模式,教師先劃分小組,讓每個小組選出一人抽簽,並讓抽簽的學生比劃,簽上寫有各種東西方的傳統節日和文化,然後讓同一個小組內的另一個猜,在規定的時間內,猜出最多的一組獲勝。對於這種游戲互動教學,學生通常都對其抱有極大的好感和興趣,同時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更可以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
最後是展示成果式。是由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合作完成,然後以口頭或是書面的形式展示出來,最後由學生和教師一起評價。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文言文這種較為復雜且需要學生合作的教學任務。在成果展示式教學中,學生大多會經其他小組的啟發,獲得新的靈感,進而打開學習思路。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當積極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合理使用,不斷解決小組合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行為,將小組合作教學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❺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論文
高效課堂,是對課堂不斷優化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讓所有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要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構建一個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模式。
一、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效率。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單一的教學方式。首先,要轉變自身觀念,進而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改變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多、主動思考少的現象。
在教學方式手段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會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通過聲、光、色、形,將教學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生動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更容易把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認真學習課標,努力鑽研課本,備好每一節課,做好課堂反思。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課本是教師教課的依據,是最權威的參考資料。所以,老師要慎用參考書,認真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對教材做到爛熟於心。
備課是教師積累知識,不斷提高的過程,提高備課實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課堂之關鍵。
課堂反思是一節課上完之後,對自己本節課的一個反思,包括值得繼續發揚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好課堂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後的課堂上提高效率。
三、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
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最後,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不能相同。
四、認真研究並設計好課堂提問。
第一,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學生認真思考。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能引導他們快樂地學習,能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提問的方式必須有效。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
第三,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
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
課堂節奏把握的好壞是一堂課是否高效的關鍵。課堂上,有的教師給學生提出了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六、積極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制度。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我們廣大教師所喜用。
「合作學習」把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體地位會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學習,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同時還要投入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七、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創建學習型課堂。
在師生合作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兩者地位是平等的,應該平等交流,合作學習,創建學習型課堂。
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應學知識、積極思維、提高能力。學生則完全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學習,對所學知識主動探索、認真思考、深刻鑽研、相互討論、敢於質疑、主動提問,變過去的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靈活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八、優化練習布置,鞏固學生知識。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題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可以使學生增加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更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九、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小學課文絕大部分是情文並茂的美文,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認真備課,創新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教學,使課堂教學成為開放的、雙向的、多面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真正發揮好教學主導作用,構建高效課堂。
❻ 初中語文教師教學論文
伴隨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教育的不斷創新,初中語文教學體系也正在逐步健全完善,與此同時,初中語文教學也在逐漸對學生想像力的培養引起重視。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師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這是當前進行素質教育的基礎內容,是引導學生構建生命觀、生活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需要。初中語文課程標准要求語文老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作為初中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將“三生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一、“三生教育”的特點
“三生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素質,以及塑造學生的品德。“生命教育”旨在讓每一個學生和老師尊重生命、關愛生命、關心他人。“生活教育”則注重提倡人們掌握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確立良好的生活目標。“生存教育”教育學生懂得保護環境,關心社會和自然,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創造力。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生命教育”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生命,善待他人,尊重別人。“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則注重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三者相互結合,共同形成學校德育的內容,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做貢獻,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的方法
初中語文新課標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最終目標。語文素養不只是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包括學生人格、思想道德的培養。
1.在課文講解時,挖掘“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認識生命,感悟生命,了解生存環境,提高生存質量,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熱愛生活。這方面的內容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體現。因而,中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課文來滲透“三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學習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和學習的快樂。例如,初中語文教材中《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濟南的冬天》《春》《海燕》《談生命》《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課文中都包含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在中學教學中也有很多體現。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於“生存教育”的內容,例如,《生於安樂,死於憂患》《三峽》等文章。此外,就是“生活教育”在中學語文中的滲透。生活教育的宗旨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生活技能,獲得生活經驗,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語文源於生活,反映生活。例如:在海倫•凱勒所寫的《再塑生命》中體現了作者面對生活的困境不低頭,保持樂觀心態,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2.在寫作中,運用“三生教育”觀點
初中語文老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學生作文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大自然,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多思考,積累一些生活的素材,從而運用到寫作教學中。例如,5•12汶川地震發生後,組織學生觀看地震後續發展的視頻,學生通過視頻對事情了解後,讓學生根據所感所想,寫一篇與生活有關的作文,增加學生對生命、生活、生存的理解,讓學生通過寫作更加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滲透“三生教育”的過程中不能急於求成,語文老師應該善於抓住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滲透。例如,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學生寫日記的過程是對生活的感悟和生活經驗的積累。
3.在閱讀中,融入“三生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許多方法,讓學生感悟生命、生存與生活。語文老師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在閱讀中提高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准確把握文章的主旨,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文章中涉及的事物或者情景給學生展現出來。除了使用一些教學手段,還要注意營造閱讀的氛圍,老師要根據閱讀文本內容的不同創設不同的氛圍,讓學生融入文章中,才能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內涵,在閱讀中體驗生命、生存與生活。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採用多種閱讀方法,例如,分角色朗讀、課本劇表演等。在語文教育中滲透“三生教育”,語文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滲透。語文教育與“三生教育”的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初中是學生學業生涯的基礎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習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此時,學生不僅要積累很多知識,還要養成好的習慣,而這些都與教師的教學息息相關。語文對於初中生來說,是升學必考科目,也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前提條件。因此,對於語文教師來說,教好語文科目,既是一種責任,又是一種光榮。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有章可循的,筆者從自己教學的實踐出發,淺析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之法。
一、提高備課質量
認真備課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第一步。有些教師每天需要連續為多個班級或者不同年級班級授課,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下,如果不預先進行備課,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難免失去方向和重心,課堂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備課首先要確定每節課需要講述新內容的量及所要回顧的知識,並規劃好回顧舊知識與講解新知識的時間比例。其次,要明確新知識中哪些知識是需要重點講解的,哪些知識可以稍微少花點時間去分析,還要留意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銜接關系是什麼。再次,要注意准備好一些例子,以啟發學生思考,或者幫助其理解所授內容。功夫在課外,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須從兩方面做好課前准備,為上課打下堅實基礎。一是認真研讀文本,獲得自己的感悟。教師要對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經歷有一個清楚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更好地認識文章的主題思想;要對課文的語言文字從字、詞語到句子再到段落以及全文做一個疏通,這是理解文章的前提;要對文章的結構包括過渡有一個清晰的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是體現文章主題的重要形式;在綜合各方面信息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思想感情。教師要認真研讀文本,結合教學參考資料,最終獲得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對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而不是人雲亦雲,是課堂上解讀課文的重要一環。二是研究學生。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對象,研究教學對象是課前准備的又一重要環節。試想,如果教師對學生一無所知,教學目標如何確定,教學重點如何體現,教學難點又如何攻破呢?不明白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興趣點,教師教學時就難以做到有的放矢,教學的有效性也就難以有保障。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兩者相結合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提問、回答問題環節的循環,學生得到了訓練,提高了能力,思想情操也得到了熏陶。而這一切以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興趣為基礎。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水平怎樣,全班學生的整體基礎如何,學生的傳統文化根底如何,學生對文學作品是否有足夠的興趣,等等,這些是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攻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必要課前准備工作。
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教師應該想辦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讓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有助於提高語文授課效果。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一個人在不停地講,學生在聽,這樣使得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很少,缺乏互動,導致大部分學生和教師步調不一致,大大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新課程標准下,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大家一起交流,相互學習,加強溝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發現學生的困惑和理解誤區,並及時幫助其糾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轉變傳統觀念,主動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使自己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成為學生面對困難時傾述的對象,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人生導師。
三、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節奏
語文課堂教學的節奏可以在備課階段進行初步的規劃,但是也要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調整。調整要依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並考慮學生的興趣,同時要參考教學大綱要求。如果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強,理解都到位了,可以適當提高講課的速度,反之,需要放慢講課速度,花更多的時間幫助學生去理解所授知識。節奏的把控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總結才能得到的,是一種經驗的積累,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能力。熟練、恰當地把控課堂節奏,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言,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在哪些內容上需要多花時間,哪些地方可以稍微加快進度,更好地把控課堂教學的秩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重視作文教學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分值高,對語文成績的好壞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不可忽視作文教學環節。作文教學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抓。第一,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滲透作文的寫法。當講述到比較經典的課文時,教師應注意教導學生好好體會課文的句式、段落的寫作方法,並引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去。第二,安排專門的寫作課,教導學生作文的寫作方法,包括審題方法、文章的謀篇布局方法、段落結構形式設計方法等。第三,課堂上注意布置一些周記練習的任務。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組詞造句、煉句的能力,有助於提高其在考試過程中的寫作速度及水平。周記應要求學生用特定的篇幅結構、段落結構等進行練習,有助於學生熟練掌握作文的寫作技巧。
五、結語
❼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論文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課程,是其他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有針對性地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課堂,為學生今後發展打下基礎。為此,教師應在認識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採取提升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措施。
小學語文課堂高質量問題措施一、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偏重於講解理論知識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直採用傳統的以講述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應用單一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在講台上辛苦地教學,學生則處於被動聽講的位置。該教學方式違反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難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片面地重視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阻礙著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課堂氣氛非常沉悶。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2.課堂設計不合理
教師在講解相關內容之前,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採用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然而,由於受到教師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無法設計出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方案,無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中。此
❽ 如何把握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的有效性
語文教師如何運用語言藝術提高課堂有效性
談及語文教學,必然涉及到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技巧。優美而准確又不乏藝術美的語言猶如舞蹈通過肢體表達舞者的內心世界;猶如音樂
通過音符的組合和跳動傳達樂者的喜怒哀樂;猶如畫家手中的畫筆通過勾勒展現畫者眼中的世界……可見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提高
自己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給學生作示範,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情感。
一、課堂教學語言藝術運用要適時
語言就其屬性而言是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每一個時代所運用的語言都會代表一個時期的社會性。語言藝術運用適時就是:跟上時代的步
伐。拉法格曾說:「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例如從田野生活過渡到城市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大事件,都在語言上留下印記。」語言活躍在我
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政治、經濟、文化、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由此可見社會美離不開語言的藝術美。作為職業學校語文教育工作者就必須
使語言運用率要求較高的職教語文教學語言跟上時代的步伐,要適合新時期頭腦靈活、緊跟潮流、喜納新生事物的一代職教生,在教學上我們
教者本身就要認真地雕琢課堂每一句用語,不僅要具有藝術感染力,更要適時,不能落伍。例如:隨著語言學的發展,一些文字的讀音發生了
變化,語義出現了增減。如「確鑿」的「鑿」字以前讀音是「zuó」現在讀音是「záo」。「從容」的「從」也由過去的「一聲」讀音改作「二
聲」讀音。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憑經驗去落實知識,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准確適時的東西給學生。在掌握一般教學語言的同時,也要豐富我
們科技、文化、經濟、外來語等方面的新詞彙,及時掌握社會時事上的新名詞,不然,當學生在談及「basic」語言名詞,談及「聲納」上,「
克隆」,「菜鳥」、「驢友」、「發燒友」、「給力」, 「神馬、浮雲」 的時候,我們也許會「丈二和尚」。如今是信息時代,教師不僅要
多讀書來豐富語言使之更具有魅力,更要善於捕捉、更新信息,跟緊時代。如果我們這些語文教師的語言真的安睡於「戰馬背」上,還何談「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呢?盡管「術業有專攻」,但教學語言藝術要及時掌握常識性的社會語言,奏時代的強音,不做「孔乙己」是
十分必要的。
語言運用的適時還表現在課堂用語與日常用語的嚴格區分。比如我們北方人平時讀「取」這個字時會發「qiu」的音,而普通話的標准讀音
是「qu」。日常講話時,我們愛添加一些輔助詞在每句話的尾音,諸如「啊,哈,是吧,對唄……」課堂教學中稍有疏忽,就會使完美的句子
變的支離破碎,學生聽了厭煩,造成課堂情緒低落。
(二)課堂教學語言藝術運用要適量
語言藝術運用適量就是教學語言藝術運用的合理性。教者在短暫的一節課教學中,什麼時間說什麼,不說什麼,教師一定要掌握好分寸,
既不浪費時間,又要在單位時間里,提高語言的運用率。語文教學本身就是教學生學習和使用語言,更是引導學生感受和品味語言,在所有的
教學手段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是教師的教學語言。偉大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可見美的語言如蜜似磁,可以黏住一切。所以上好一節課的關鍵之一首先是設計一個新穎而有啟發性的導語。好的導語不僅能牢牢地抓住學
生的注意力,更能使學生明白一堂課老師要講的重點是什麼,落實怎樣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一節課的開始就能把握正確的方向,為上好一節
完美的語文課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學中要求教師語言准確精煉,生動形象,富有啟發性。特別是課堂提問要設計的恰當有力,層次分明,邏輯
嚴密,上下通暢。所提問題要串聯全文內容,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難點。如:《我的叔叔於勒》一文中敘述於勒寫了一封家信,菲利普夫
婦把它當做「福音書」,急切盼望發了財的於勒從美洲回來給他家帶來好運。教者可啟發學生思考:假設文章中沒有這封信會是怎樣的情景?
作者寫了這封信在全文中起什麼樣的作用?通過簡短的設疑,激發學生思考,再通過適度的啟發由此使學生領悟出寫菲利普夫婦對待於勒的家
書完全是為了刻畫菲利普夫婦貪婪勢力性格特徵的需要,是「福音書」產生的作用。菲利普夫婦的金錢至上感念,暴露出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的
人與人的關系。設計每節課的問題一定要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狀做到科學適量,過多容易讓學生應接不暇,沒有思考時間,提問就失去了
意義;過少難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就雷同了個別教師上課「滿堂灌」隨意性強,想到什麼,講什麼,高談闊論,漫
無邊際的錯誤,一堂課下來,盡管熱鬧,但具體講了哪些知識,師生兩茫茫,這就不單是語言的藝術運用的問題了,而是教者誤人誤已的事,
犯為人師者切不可為的大忌。
(三)課堂教學語言藝術運用要適度
教者在一節課中,考慮的首要問題是教學效果如何,包括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雙邊關系配合是否完善等。教學效果佳
,即適度,這如同完成精雕細刻的作品一樣。語文作為一種承載語言藝術的教育學科,教師語言的優秀示範作用和熏陶作用尤顯重要。適度,
既可指一節課,也可指一節課的某一段、某一句話的恰到好處;既可指整體也可指局部,從整體來說,要求教學的語言和課文的總格調相匹配
,如詩歌語言要求凝煉、流暢,表情直接;記敘文語言情深意切,娓娓倒來;議論文語言深刻警人;說明文語言周密科學;散文語言婉約抒情
等。如:內涵豐富而深刻的詩文,單憑教者的講析學生是很難悟出其中的真諦的,必須輔之以朗讀。象高爾基的《海燕》從三個層次來表達主
角的戰斗姿態和精神面貌,教者在朗讀時就要做到時而高昂激越,時而渾厚深沉,時而粗獷豪放。語調稍快,語音稍高,具有鼓動性。而在朗
讀《周總理,你在哪裡》這首詩時就要採用詢問——呼喚——尋找——回答的感情線索逐步深入,形成一浪高過一浪的感情高潮。對於一些優
美的散文,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者在朗讀時可以運用時而低沉、時而輕柔、時而空靈的深情語言,讓學生在優美的朗讀中感受作者筆下
亭亭的荷葉、裊娜的荷花、飄渺的荷香、凝碧的荷波、朦朧的月色,體會作者淡淡的憂傷與惆悵。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深刻地理解課文。
教者對作品領會深,講解時可妙口生花,搖曳多姿。就局部而言,要求教者細致入微,大到統籌安排,小到字斟句酌。要教者真正達到:「談
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的地步,確不是容易的事,這也是要語言工作者下苦功的事。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體現語文的學科要求,也要體
現教育的一般規律,特別應該滲透現代教育理念。
(四)課堂教學語言藝術運用要適情
教師是藝術情感的輸出者,學生是接受者,教者要藉助於教材和適度的語言教學與學生溝通,此時聯系雙邊生活的紐帶——語言,就帶有
教師顯而見的感情色彩,陸機在《文賦》中說的:「思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談的就是適情的問題。正所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要
適情,取決於教者對作品研究的程度,研究深入,方能引導學生去體悟冥想文本的形象世界,從生動可感的地方去觸摸文章的精華。語言是用
來表達內心感情的,教學語言正是這樣。特別是語文教學語言滲透著各種感情,它不僅需要表意,更主要的是傳情。能解此中滋味,教者言語
中必含情,更便於學生所接受和理解。
舉實例來說:講解《一月的哀思》必深情道來,用心懷念,方能和學生達成共鳴,令聞者潸然淚下。講解「染指」一詞時,先講春秋時鄭
靈公與子公的故事,比直接解釋為「分取非分的利益」更有效。諸如此類,體現教者的情和思,流淌於學生耳際的方是「言泉」。古人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學是師生感情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感情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而學生的情緒又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感情,才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學習。尤其是對沒有升學壓力的職教學生更為明顯。可見具有激情的語言不僅激發學生
學習的積極性,喚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更能產生一種強烈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如果教師對所學所教知識不去進行具體的審美體驗,程式化地理解文意,就多了先入為主的概念化說教,課堂不僅無味無趣,還容易把知
識講錯。如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有這樣一則教學案例,某青年教師講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說裡面寫道立在橋頭嘆天涼的人是反映「下層人
民的疾苦」。背離了郁達夫文中情景悲涼的意境,不知道這里的人與文中其餘的槐樹、秋雨一樣是浮泛山故都秋天況味的一種。結果把一篇韻
味悠長的散文變成了一次政治說教。如此誤人子弟的教者怎麼能讓學生信服,又怎麼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語言藝術的事情還表現在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上。自尊心極強、敏感而脆弱的學生總是重視老師對他們的看法。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
要善於察言觀色,洞悉學生的內心世界,無論是傳授知識還是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甚至表揚或批評學生,都要特別講究語言藝術,以正面鼓
勵為主,師生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語言自然要以注重傳播知識為主要目的,然而駐足於未經藝術加工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認知常態,平淡乏味而缺乏吸引力的語
言,無法滿足學生深刻而強烈的審美需要,其教育目的與教學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從藝術角度出發,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具有極強的審美
特質,又是教育性與審美性的統一,是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與創造美的有機結合。注重教學語言風格的凝練優美、新鮮有趣、語意的准確
生動、流暢通達、節奏的動靜起伏、抑揚頓挫,語境的幽美深邃以及結語的耐人尋味,充分認識到教學言語的審美教育作用,力求使自己的教
學語言體現出藝術性,從而提高語文的美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