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訓練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訓練

發布時間:2023-02-26 20:10:08

Ⅰ 2020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技巧

總所周知,閱讀理解作為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考試中佔有重要作用,那麼,閱讀有什麼 方法 呢?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小學語文閱讀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1小學語文閱讀方法

第一步:理解字詞在 文章 中的意思

1.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2.根據要求,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選用合適的詞表情達意。

3.能對某個詞運用的好或差進行評價。

第二步:理解文章的表達技巧

1.學會分析文章的敘述方式及其作用;

2.學會分析描寫(描寫對象、描寫角度)及其作用;

3.學會分析文章所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第三步:分析文章句段的作用

1.分析 句子 在文中的作用。

2.根據要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句子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並能對精彩句子作一點賞析。

第四步:把握文章內容,領會文章中心

1.學習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

2.通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作者的寫作目的一般有:通過文章反映人物思想品質;揭示某些事件意義;說明道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等等。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段意或課文的中心句,以此概括中心,或從審題、課文開頭、結尾、重點段、議論等部分入手來概括中心。

2小學語文閱讀方法

首先快速地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體裁,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重點看開頭段,過渡段和結尾段。理清文章的脈絡,不要把時間花在生僻字,難讀懂的句子上。

然後,瀏覽文章後的試題,帶著問題再仔細認真的讀一遍文章,確定問題答案所屬的大概段落,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或 總結 概括問題的答案。對於文章主旨或文中某句話的理解必須聯繫上下文進行綜合分析。

最後,做完題後,復讀全文,對照問題和所寫答案再從頭到尾再瀏覽一遍文章,以確保萬無一失。

下面介紹幾個做閱讀題的小技巧。當遇到概括文章大意,或文章主要寫里一件什麼事時,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用「誰+何時何地+干什麼+結果如何」的句式進行回答。

當遇到概括文中事物或人物特點特徵時,答案不止一點要認真概括提煉,注意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等詞語,包含這些詞語的句子往往就是描寫事物的特徵。概括人物特徵時從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的句子進行提煉。

當遇到分析某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時,找到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如果出現在文章開頭,則起引出下文,照應題目,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為後文做鋪墊,埋下伏筆等作用;如果出現在文章中間,則起承上啟下,推動 故事 發展的作用;如果出現在文章結尾,則起總結全文,照應前文,照應文章題目等作用。

3小學語文閱讀方法

小學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看書報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

看書報能力是指能夠掌握學過的常用詞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比較熟練地默讀課文,能背誦或復述指定的課文;能夠給課文分段和層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讀懂適合少年 兒童 閱讀的書報,理解主要內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認真閱讀的習慣主要是指邊讀邊想的習慣。查字典和運用 其它 工具書的習慣以及質疑問難的習慣等。

一、劃分段落層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義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節。它是作者在表達內容時,圍繞一個意思說一句話或幾句連貫的話,是構成篇章的最小單位。意義段又叫邏輯段,它可 以由一個自然段組成,也可以由幾個相關的自然段合並而成。自然段著重文字表達的需要,意義段著眼思想內容的劃分。

我們學習段,一是弄懂怎樣把話一句一句地連起來,表示一個主要意思;二是進行 思維訓練 ,培養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層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劃分層次,就是通過對一段話的分析,看出這段在有個意思,這幾個意思又是怎樣一層一層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自然段常見的組合方式有:

1、順承式。

即按事情或動作的先後順序表達。

2、並列式。

在一段話中,分別寫幾種事物的幾個方面,它們層與層之間的關系是並列存在的。

3、總分式。

先總述後分述或先概括敘述後具體敘述,也包括先總述再分述最後總結以及先分述再總結。

4、轉折式。

全段分兩部分,前後兩部分意思轉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轉折詞分開。轉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轉折後的內容概括段意。上面這段可概括為由於煙台是我國少數北面臨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5、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結果的關系表達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後果和先果後因兩種情況。

二、劃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劃分文章段落,可以參考上述分層的幾種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還可以採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總起句;有的在段尾,即總結句;也有的在中間議論部分或人物語言中)。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用小標題的方式進行概括。

分別舉列如下:

1、《夾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並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又如《秦兵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馬俑規模宏大」,就是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沒有中心句,可根據主要意思概括為:「江澤民同志來到南開大學閱覽室,與青年學生一起吟誦詩詞並談論古典文學常話。」

3、《碧螺春》各段則可以小標題形式概括各段內容。a、久負盛名;b、名稱來歷;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寫文章的主要內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要太具體,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主要事件或敘述的幾個要點簡要地寫出來。

抓主要內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稍加整理;

2、按所敘述的問題來抓文章的主要內容;

3、根據文章的標題,加以補充。

又如《顏黎明的信》一文敘述了這樣幾個問題:

1、青年人該怎樣讀書;

2、談在上海看桃花;

3、能不能把信發表;

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把這幾個問題綜合起來,稍加整理,可以這樣歸納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魯迅在信中談了青年人讀書要博採眾長、博覽群書、興趣廣泛,又談了關於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發信這個話題,最後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

4小學語文閱讀方法

一、閱讀的基本技巧

1、避免發聲。出聲閱讀是影響閱讀速度的重要因素。實驗統計表明,朗讀的速度最快每分鍾只能達 到200字,而默讀每分鍾可達800字左右,是朗讀的4倍。因此,提高閱讀首先要學會默讀。默讀的關鍵在於避免出聲,有的人在讀時雖然聽不到有明顯的出聲 現象,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唇或舌在動,說明其閱讀仍有不易覺察的潛在發聲現象,這仍會影響到閱讀的速度。在實際閱讀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克服唇動、舌動 的現象。

2、減少注視點。閱讀過程中,眼睛是以快速眼跳運動的方式進行的。其中眼跳運動的時間只佔 10%,而眼睛停留在各個注視點上停頓的時間佔到總時間的90%。可見,眼睛主要不是靠眼跳的運動,而是通過眼跳中的注視停頓來獲取信息。這樣,減少一行 乃至一頁文字中的注視點,也就相應使得視覺幅度擴大,每次眼停獲得的信息增多,從而可以節省閱讀時間,提高閱讀的效率。

3、縮短眼停時間。眼停時間是指眼睛在每個注視點上停留的時間。減少停留的時間,也會相應提高整體閱讀的速度。

4、避免回視。回視是指眼跳經過某一注視點後又重新返回。回視的次數越多,閱讀的速度就會越慢。因此,必須努力克服回視的毛病。一般來說,回視的出現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閱讀缺乏自信,總擔心沒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視,就應從這些方面多加註意。

二、閱讀的主要方法

1、瀏覽法。瀏覽法是指對一般不需要細致了解的書籍,只是從總體上粗略掌握書中大概內容的一種閱讀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廣泛地了解信息,有助於開闊視野,是博覽群書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瀏覽閱讀主要是重點注意文中的一些關鍵位置: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題目和書名,題目是文章的眼 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論點、主要論題或是主要內容等。通過研究題目,可以對文章或書籍有一個總體的認識。二是目錄、序言、提要、索引等,這些將會 幫助讀者對文章或書籍大體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三是正文,這一部分瀏覽的關鍵主要是開頭、結尾以及中間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將這些關鍵部分瀏覽完畢 後,會對文章或書籍形成總的印象,如果經回憶有不夠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處,可再作必要的重點補閱。

2、掃讀法。掃讀法是指對文章內容一目數行、一目十行地掃瞄,以大容量獲取信息的一種 快速閱讀 方法。

掃讀法不像傳統閱讀方法那樣逐字逐句地來讀,而是將眼停的視域盡可能擴大,將幾行文字、一段文 字甚至整頁文字作為每次眼停的注視單位,在快速掃視中獲得對文章或書籍的總體印象、整體理解。這種方法最快可以由數行掃讀達到一頁一頁掃讀,逐頁掃讀的方 法又稱為面式閱讀法。由於擺脫了個別字句上的語意糾纏,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閱讀速度,而且並不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會影響理解程度,很多時候甚至比逐字逐句 閱讀更能夠把握文章內容的精髓。掃讀法閱讀的速度非常快,但要熟練掌握這種方法必須經常專門訓練,比如經常做一些視力擴展訓練,在平時閱讀時要注意克服逐 字逐句閱讀的習慣,有意識地擴大每次眼停的視野范圍。利用舒爾特數字表等進行專門的視力擴展訓練,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3、跳讀法。跳讀法是指跳過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而直取讀物的關鍵性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跳讀與掃讀不同,掃讀是逐頁掃視,而跳讀則是有所取捨地跳躍式前進,只停留在那些最有價值的內 容上閱讀,其他次要內容則大段大段甚至整頁整頁地略過。所以,善於運用跳讀法閱讀,不但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能夠很快抓住關鍵,把握文章要旨。跳讀的具 體方法有多種:可以抓住標題、小標題、黑體字等關鍵處跳讀,這些往往都是文中主要內容、中心題旨所在;可以根據關鍵詞語的提示閱讀,有關鍵詞語的地方大都 是同閱讀者所關心的內容或問題聯系最密切的;可以重點在篇章的開頭、結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讀,這些常常是議論性文體的主要觀點或論據要點的所在; 可以沿著情節發展線索跳讀,如在 記敘文 體中情節之外的純景物、人物的大段靜態描寫可直接略過;可以根據語法結構的提示跳讀,通過結構詞語的幫助來把握書中 的思路,如「由此看來」、「總之」等就可提示讀者很快找到關鍵性的總結句。

4、尋讀法。尋讀法是指為得到急需的有關資料,在眾多相關書籍資料中搜尋查找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尋讀法是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我們在辭典中查閱某個字詞的意義或讀 音;在報紙上查看當天的重要新聞;在電視報上了解想看的電視節目;在產品 說明書 中查訊某個故障的排除方法;在某本書中通過目錄提要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內 容;在寫作中搜集需要引用的有關資料等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用到尋讀法。尋讀時,要在快速掃視書頁的過程中,能夠很快地對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問題的細節如 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術語等,作出識別判斷。這種快速篩選識別信息的能力,需要在閱讀實踐中不斷鍛煉提高。

5、猜讀法。猜讀法是指在讀書讀文章時,以所了解的題目或已看的前文作為前提,對後面的內容預作猜想,然後將其與後文實際內容進行印證比較的一種閱讀方法。

猜讀法使讀者角度轉換為作者,為作者設身處地地考慮作品內容的安排,這就使閱讀活動始終處於高 度活躍的積極思維狀態,有助於鍛煉提高讀者的認識判斷能力、創造能力。隨著猜讀准確性的提高,讀者在閱讀中領會把握作品內容的時間就會大為減少,因而猜讀 的能力對提高快速閱讀能力也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猜讀法最常見於情節類的作品閱讀中,如《老人與海》中在讀到桑提亞哥剛遇到鯊魚之時,讀者便可以猜想作 者會怎樣寫他與鯊魚的較量?最後結局會是如何?其他類型的作品,也可用猜讀法閱讀。讀議論性文體時,可以先由題目設想作者怎樣提出論點,採用哪些論據,用 什麼方法來具體論證。

運用猜讀法時需要注意,猜讀要以原文的某些材料作依據,不能毫無依據地憑空亂想。猜想之後,要 在原文的相關處重點閱讀,將猜想與原文的內容進行對照,一致便說明自己較好地准確理解了作品,不一致則說明自己的理解或作者對內容的處理有問題。在不斷的 猜想、比較、總結中,猜讀能力會不斷提高,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也會得到很好鍛煉。

三、閱讀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閱讀不只是求速度,還要求達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保證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夠對內容理解,更談不上對內容的記憶和掌握。因此,閱讀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讀者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這對於保證快速閱讀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提高整體識讀的能力。閱讀速度的提高,與閱讀者的整體識讀能力有著很直接的關系。逐字逐 句讀書的習慣使注視點增多,眼跳次數增多,勢必影響閱讀的速度。而如果將許多字詞、一句或數句甚至一段作為一個整體來識讀,就會大大減少注視點和眼跳次 數,使每次眼停的閱讀視野擴大,閱讀速度也會成倍地提高。因此,在閱讀中注意養成整體識讀的習慣,也是提高快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正確處理好閱讀速度與理解、記憶的關系。我們所說的快速閱讀,當然是在理解、記憶基礎上 的閱讀。如果拋開了對所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而單純追求速度,那這個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提高閱讀的速度,一定要處理好速度與理解、記憶之 間的關系。快速閱讀必須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記憶掌握能力為前提。一般來說,快速閱讀的理解率應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技巧相關文章:

1.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梳理

2. 小學語文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匯總

3.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4.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方法與技巧總結

5. 小學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及方法步驟匯編

6. 小學語文閱讀訓練有哪些方法

7. 小學語文常用閱讀方法技巧

8.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技巧

9. 高分小學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Ⅱ 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閱讀使人進步。閱讀使人的思維活躍。而學生只有掌握了閱讀 方法 ,才能將方法運用到其他內容的學習中去。那麼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閱讀方法,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第一、帶著疑問去閱讀

在閱讀語文課文時要帶著疑問去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思索問題,做到課文基礎性的理解為佳。

第二、補充閱讀

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當前學期課文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是提升閱讀能力,還可以作為教學的一種補充。

第三、標注重點

在閱讀課文時,學生們會遇到生字、生詞是再正常不過的。可用標注的方法標記,並針對標記的生字、生詞進行注音或註解,已達到提升記憶的作用。標注,不僅是標注生字生詞,還可以標記詞句重點、中心思想和自己喜歡的語句。必要時可將這些標記的語句進行記錄,作為寫作時的素材,還可以養成良好的筆記習慣。

第四、默讀的方式更適合

默讀是閱讀方式的一種。優點:閱讀速度快,不易疲勞;更便於集中精神理解、吸收及思考課文內容;在默讀時做到邊看邊想,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課文都要看懂。讀完一段想想段落大意是什麼,然後將每段課文大意串連起來, 總結 全文體現的重要內容。

2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一、引趣激興,創設情境

德國 教育 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

因此,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徵、知識 經驗 、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 熱點 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1.實體情境。教師充分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

此法尤其適用於中低年級 語文教材 中常識性課文的教學,如教材中的《要下雨了》,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觀察「魚出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象,了解下雨前動物的特點;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圖畫》、《秋天的雨》此類涉及山川日月、花鳥魚蟲等的教學內容,如有條件,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情趣。

2.模擬情境。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如放幻燈和錄音帶,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直觀感覺;或出示相關的攝影、圖畫,再現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據課文內容,師生分角色進行表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樣,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於趣,寓教於樂,提高教學效果。

如我在教《淺水窪里的小魚》一文時,充分地發揮了電教手段的優勢,創設了小魚在美麗的大海中游著,小魚後面藏著一些詞語,讓學生認讀,接著海上颳起了風暴,小魚被困在淺水窪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學習的內容,並用話語和音樂為輔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臨其境,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為學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3.語感情境。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老師繪聲繪色的語言渲染也是創設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學《美麗的公雞》,當公雞的圖象出現在孩子眼前時,老師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繪:「看,這是一隻多麼美麗的大公雞,它紅紅的冠子,漂亮華麗的外衣,腳上還穿著一雙金黃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學生聽了老師的描繪,便能充分感受公雞的美麗。

教師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能培養學生正確敏銳的語感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體會其情境。

4.想像情境。運用擴散思維的方法,啟發學生合理想像,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命運,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強化感受,由「動情」到「悟理」。

如在教學《淺水窪里的小魚》中小男孩撿魚這一片段時,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想像他在撿魚扔魚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設身處地為小魚著想,為小男孩著想。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始終能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有效提問,感悟文本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和方向,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

學生則會根據教師的提問,有選擇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上,使自己的思維處於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

1.抓題眼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學生的感情。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問題導入最能激起學生的探究願望。

我們可利用語文課程的有效資源,抓住課文題眼巧設問題。如《布衣元帥》一課,上課伊始,可讓學生質疑提問:什麼是布衣?布衣和元帥好像是不相乾的兩種人,怎麼會連在一起?由於問題來源於學生,在學習文本時,他們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解決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想像,這堂課的學習會因了學生解決課前問題的濃厚興趣而輕松愉快。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的課題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課前或由老師設問,或由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發學生閱讀期待,為學生進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2.抓關鍵詞句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裡?語文的味道在哪裡?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後的朗讀里。」詞語是課文的基本單位,詞語學習是項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別是對課文中的關鍵詞、難懂詞語更應該不惜時間,深入理解。

因此,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拓展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從小處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發散學生思維,使詞義理解得更透徹。使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紋絲不動』的?」王老師就是抓住「紋絲不動」這個詞語組織教學,從大處著眼,有效地為學生感悟文本並和文本進行對話設下廣闊的背景。

他緊扣文本,讓學生對「紋絲不動」的感悟層層深入:從對「紋絲不動」的字面意思到「紋絲不動」的原因及「紋絲不動」的結果,最後至不「紋絲不動」的後果,對話剝筍似的不斷深入,學生做到了多元解讀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偉大形象,體現了王老師精湛的閱讀教學藝術和高效率的教學課堂。

3.抓主要線索提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新課改中提出了自主學習,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朱熹也曾說過:「自去理會,自去體察,自去涵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引導學生對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本脈絡清晰,條理清楚,在文本教學時,教師如果抓住主要線索教學,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好漢查理》一文中,查理的變化和傑西的言行是兩條主要線索,為了讓學生明確「查理有哪些變化?查理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變化?」我讓學生讀悟交流,感受查理的變化,提問:查理有哪些變化?你找到了哪些 句子 ?然後相機出示以下句子讓學生談感受:a.「不,好漢查理從來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b.「謝謝!」查理顯得彬彬有禮。c.「當然可以。」d.「查理雖然調皮,但說話是算數的。

整整一個暑假,他每天都陪傑西在草地上玩。」e.「傑西,我會做個好漢。」通過這幾句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引導學生體會到查理確實變了,變得有禮貌了,變得誠實、守信了,變得有上進心了,自信了。

由於所提的問題起到了提綱契領的作用,整堂課避免了出現「滿堂問」的現象,學生在讀中思議,在讀中質疑釋疑,在讀中理解感悟,學得自主,學得愉悅,學得扎實。

三、巧用評價,激活課堂

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逐步由單一的教師評向多元評價轉變,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 自我評價 。

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於永正老師曾在一次公開課上不經意的讓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又聲情並茂。於老師聽完他的朗讀後主動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生握手,並真誠的說:「你讀的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

在讀這篇課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想再聽你朗讀一遍。」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精彩表現的學生,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評價的於老師。在這樣充滿愛意的課堂中,學生展現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語文的歡樂。

四、讀練結合,提高能力

葉聖陶先生說「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本知識和基本訓練都很重要,我們更要重訓練……」「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同時也訓練思想品德),而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 兒童 時期打下的基礎極關重要。」

如果學生在語文課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讀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過關,那麼語文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熏陶、生命發展就無從談起。因此,語文課應該把「練」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與「練」結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素養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

讀練結合,切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對低段學生而言,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詞語的推敲和品味,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其次以說代寫,融口語訓練和思想品德為一體。比如可以看動畫說,用詞語說,想像說,聯系實際生活說等等。

如在教學《淺水窪里的小魚》最後一個環節里,我進行了兩個 拓展訓練 :1.出示海底世界畫面, 說說 小魚會對小男孩說些什麼?2.如果你看到了一種受傷的動物,你會怎麼做? 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啟發了他們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又把問題引申到實際生活中。

高段的練筆形式多樣,如仿寫,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等,我們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相關練筆。

3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1、 循序漸進,有層次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課,應該努力讓學生自主讀書,但自主不等於放任,閱讀與訓練是相輔相承的,學生的字詞語言思維等閱讀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長期的訓練。不同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有差異的,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層次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有明確的規定。

我們應該從各年段發展的連續性上整體把握,不要只盯著本年級的目標。如低年級學生閱讀課文,可以按「讀准——讀通——讀懂」這樣幾個層次進行。中高年級也可以按照「讀通——讀懂——品讀」這樣幾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課文。

這里強調「品讀」,按照年級的不同有一定的培養欣賞、評價能力,這樣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

2、多元輻射,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該努力提倡學生創造性閱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語言和創造性思維。

廣義地說,讀、述、唱、畫、演、問、比、思都是閱讀的形式。把他們有機結合,從而形成讀述結合(把學生自讀課文與指導復述結合起來,即把朗讀、默讀、速讀與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相結合。

讀唱結合(把指導閱讀理解和音樂演唱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音樂氛圍中加深對課文的領悟,提高朗讀能力。

讀畫結合(把讀與美術繪畫結合起來,在讀中或學生自畫,或師生共畫,或展現現成圖畫。

讀演結合(把閱讀和表演相結合,在學生閱讀中,或教師獨演,或學生自演,或師生共演。

讀問結合(把閱讀和質疑問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會問,在疑中加強讀。

讀思結合(把閱讀和思考、聯想、討論結合起來,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及生活閱歷加深認識,於思接千載、鉤前聯後中拓寬視野,在師生共議、爭鳴辯駁中交流心得。

讀比結合把閱讀和比較相結合,在閱讀中或換詞比較,或縮寫後與原段相比較,或數篇課文相比較;或比較課文內容的相似點,或比較課文藝術手段的不同點。

讀寫結合(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閱讀中或仿寫,或續寫,或擴寫,或補寫,通過寫句成段來實現讀寫遷移。)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創造性地閱讀。

3、 讓學生廣泛閱讀-----使閱讀成為習慣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生的閱讀不僅僅局限於課堂,更包括課外。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一項大工程,同樣需要學校與老師的幫助指導。研究表明,中國兒童的閱讀量遠遠少於同年齡西方兒童,中國兒童大量閱讀的時間也比西方兒童兒童整整晚了四年,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孩子閱讀能力的形成。

利用學校的資源,自主開發資源,通過課外大量的閱讀,不僅是對閱讀教學的補充,更是閱讀積累,思想積累,方法積累的有效途徑。方法有:

(1)、學校應該盡可能開放圖書閱覽場館,班級成立讀書角。發動學生帶來閱讀資料。組織好閱讀小組,對閱讀資料進行分類刪選,註明閱讀字數,閱讀時間、提出閱讀任務, 做好「學生閱讀情況記錄」。

(2)、定期不定期的開展閱讀競賽活動。

(3)、成立閱讀小組,組織閱讀測試等。

4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一、閱讀方法是關鍵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可見學習的方法對一個人的學習以及生活是多麼重要。在教三年級讀懂自然段的方法時,學生雖已有一定的基礎,但還須教師做適當的指導和點撥。

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整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弄清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自己去領會這是總分、因果、並列、轉折等關系,循序漸進地使學生領悟了閱讀方法,也為下一步閱讀應用打下基礎,效果十分明顯。

一篇 文章 有幾個自然段構成,在內容上有著內在聯系的可劃分為一個結構段。如果一個自然段的意思是獨立的就獨立劃分一個結構段,這是根據自然段的內容來劃分的。分段的閱讀教學還可以根據文章的表現形式劃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適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讓學生明白怎樣運用這兩種方法來概括課文的內容,幫助學生學會選用概括方法,進而掌握 學習方法 。

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我事先讓學生通過預習,自己聯繫上下文,進行分段落。課堂上請幾位同學上台講他們是怎樣分的,採用了什麼方式,一共分了幾段,每段講了什麼內容,然後集體參與到其中來分析這樣分對不對,有不同見解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說說他的分法和理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扮演觀眾的角色,及時點撥、正確引導,形散而神不散。整個課堂都是學生的天下,他們可以大膽表達出自己的見解、想法,這不正是我們閱讀教學的目的嗎?

課本上的課文是有限的,課外閱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能起到鞏固、加強的作用。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弱,看枯燥的文章看著看著就看不下去了。中午時間或課後我都會精心為學生們准備一些帶有圖片或有卡通人物出現的小文章發給他們看,加強他們的閱讀能力。

其間還可以認識到很多生詞,遇到難理解的字句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二、創設開放型課堂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思維會更加敏捷,思路會更加開闊。開放師生關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用平等、商討的口吻跟學生對話,鼓勵學生敢於創新,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課上老師講解不對的地方,或有更好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疑惑的地方大膽提出來集體討論、分析原因。

打破以往老師在台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呆板而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如「要不,試一試?」「我相信你能行的!」

教學《在大熊貓的故鄉》一文時,課前我讓學生先預習,了解課文講的內容,自己看了這篇課文之後有什麼感受?講課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哪位同學在生活中看見過大熊貓?能跟我們講講你見到的大熊貓長什麼樣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就吱吱喳喳地講起自己在哪見過大熊貓,大熊貓有多大,長的什麼樣。

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把學生們的思路拉到了課堂中,再聯繫到《在大熊貓的故鄉》這課,學起就輕松多了,學生們聽得也認真,發言踴躍,「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我們要保護大熊貓,愛護動物」。

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學生敢於表達,從而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感知、理解,從而懂得總結。


Ⅲ 小學語文閱讀技巧和方法

閱讀能力是孩子的終身能力,必須從小抓起,立足於早,立足於興趣,立足於養成。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技巧和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技巧和方法

一、引導學生「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會採用自由朗讀、默讀、分角色讀、齊讀、指名讀等閱讀方法,這樣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我覺得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1、通讀,整體感知課文。2、掃描,把握重點,做到心中有數。3、精讀,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自己喜歡的句段,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點批註。4、摘抄,把文中寫得最好的詞句段落摘錄下來。如《荔枝》一文,學生通過這樣學,對課文內容就悟得更深。

二、教會學生「品」

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品味課文。1、品味語言,抓住 文章 中的優美詞句段落身臨其境地去閱讀,去想像,去感悟,去欣賞。2、品味情感,讓學生走進課文,進入角色,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我的戰友邱少雲》,體會邱少雲被火包圍著作者的心情時,我先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自己的戰友被火燒死的情形,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然後再閱讀作者心裡難過的這段話,這樣讀者自然和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

三、訓練學生「析」

一篇文章常常在表現手法、層次結構、思想內容上有獨特之處,同時許多文章在這些方面又有相似之處。所以教師在必要的示範分析後,訓練學生自覺地學會分析綜合的方法。如《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只有一個地球》、《宇宙生命之謎》,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方面分析後,學生得到「漁」了就會照貓畫虎了。

四、鼓勵學生「評」。我們在閱讀、品味、分析後,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評論。「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思想內容,鼓勵學生批判地繼承,敢於評價敢於創新,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只要言之有理。

2小學語文閱讀技巧和方法

一、做閱讀理解的三個步驟

1、通讀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閱讀理解時,同學們先要快速的瀏覽一下整篇文章,重視標題(中心)、開頭段(觀點)、結尾段(結論)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題句),理清脈絡,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時間花在生詞難句上。每認真讀完一段,要及時概括段意。

2、瀏覽考項,細讀答題。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後,同學們可瀏覽一下短文後面的題目,然後帶著這些問題仔細的閱讀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閱讀。(要做到認真讀題目中的每個字,並在原文找出大體范圍,就等於答對該題的一半了。)

3、復讀全文,驗證答案。答題完畢時,同學們應對照答案將整篇文章從頭到尾再看一遍,以確保答案的正確,同時答案要求:准確,簡潔,全面。

簡要概括來說:一、縱觀全文,把握主旨。二、認真審題,定向掃描。三、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二、閱讀理解答題技巧點撥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體型

在首段----總領全文、首尾呼應、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做鋪墊、與下文進行對比,反襯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確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讀懂段落每句話的意思,還要弄清楚段內各句的相互關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 句子 ,即所謂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數在段首或段末,個別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沒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 總結 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師》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從來不打罵我們」一句來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語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鄉》的第二部分,內容很豐富,記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話概括:「我」回到故鄉的所見、所聞、所感。

(4)聯合法。有些段落講的不止一個意思,概括時必須用簡練的語言把幾個意思表述出來,缺一不可,這就是聯合內容要點加以概述。例如《記一輛紡車》的第四段,就要綜合三層意思:紡線使衣著自給,紡線使大家愛惜自己製作的衣服,紡線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觀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的答題模式:誰----為了什麼-----做了什麼----結果怎樣

4、 說說 主人公思想性格變化題型----關鍵要答出「變」來,如:他從以前……變得……

5、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記敘文 中的議論是作者在記敘中所記事物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贊揚,為什麼贊揚;或反對,為什麼反對。

記敘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記敘的過程中對所記事物抒發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為兩大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樣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它是通過文章的字、詞、段、篇的結構形式表達出來的。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來概括總結,也可以從審題、文章的開頭、結尾、重點段、議論部分或從考題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再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內容,然後領會寫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窮人》主要描寫了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難依然收養了自己已故鄰居的兩個孤兒這件事,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呢,從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寫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幫主的高尚品質。

(2)分析課文的重點段。從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寫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所產生的美好的幻覺以及幻覺瞬間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現實,再聯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慘死接頭」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他對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從文題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題目就直接點明了中心。如《偉大的友誼》,文章歌頌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的革命友誼。

(4)、從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最後一句:「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復出現的一句話:「說話要算話」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

3小學語文閱讀技巧和方法

1、 循序漸進,有層次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課,應該努力讓學生自主讀書,但自主不等於放任,閱讀與訓練是相輔相承的,學生的字詞語言思維等閱讀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長期的訓練。不同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有差異的,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層次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有明確的規定。

我們應該從各年段發展的連續性上整體把握,不要只盯著本年級的目標。如低年級學生閱讀課文,可以按「讀准——讀通——讀懂」這樣幾個層次進行。中高年級也可以按照「讀通——讀懂——品讀」這樣幾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這里強調「品讀」,按照年級的不同有一定的培養欣賞、評價能力,這樣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

2、多元輻射,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該努力提倡學生創造性閱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語言和創造性思維。

廣義地說,讀、述、唱、畫、演、問、比、思都是閱讀的形式。把他們有機結合,從而形成讀述結合

把學生自讀課文與指導復述結合起來,即把朗讀、默讀、速讀與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相結合。

讀唱結合把指導閱讀理解和音樂演唱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音樂氛圍中加深對課文的領悟,提高朗讀能力。讀畫結合(把讀與美術繪畫結合起來,在讀中或學生自畫,或師生共畫,或展現現成圖畫。

讀演結合把閱讀和表演相結合,在學生閱讀中,或教師獨演,或學生自演,或師生共演。

讀問結合把閱讀和質疑問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會問,在疑中加強讀。

讀思結合把閱讀和思考、聯想、討論結合起來,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及生活閱歷加深認識,於思接千載、鉤前聯後中拓寬視野,在師生共議、爭鳴辯駁中交流心得。

3、 讓學生廣泛閱讀-----使閱讀成為習慣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生的閱讀不僅僅局限於課堂,更包括課外。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一項大工程,同樣需要學校與老師的幫助指導。研究表明,中國 兒童 的閱讀量遠遠少於同年齡西方兒童,中國兒童大量閱讀的時間也比西方兒童兒童整整晚了四年,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孩子閱讀能力的形成。

利用學校的資源,自主開發資源,通過課外大量的閱讀,不僅是對閱讀教學的補充,更是閱讀積累,思想積累,方法積累的有效途徑。

方法有:(1)、學校應該盡可能開放圖書閱覽場館,班級成立讀書角。發動學生帶來閱讀資料。組織好閱讀小組,對閱讀資料進行分類刪選,註明閱讀字數,閱讀時間、提出閱讀任務, 做好「學生閱讀情況記錄」。

(2)、定期不定期的開展閱讀競賽活動。(3)、成立閱讀小組,組織閱讀測試等。

4小學語文閱讀技巧和方法

(一) 優化閱讀方法,講求閱讀實效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認真地閱讀給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對於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

培養 快速閱讀 能力,指導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思維理解的方法,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嚴格要求,嚴格練習。學生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有許多不良習慣,有的喜歡小聲朗讀或用手指、筆、尺子等指字認讀;有的則習慣咬文嚼字,逐詞逐句慢慢讀,以為這樣讀才能讀得透徹、理解得深刻。

針對這些不良讀法,在閱讀練習時,我要求他們做到:集中注重力,閱讀時做到「心到」、「眼到」、「筆到」;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快速閱讀,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規定閱讀的時間,一定要按時按量完成。

2、教給讀法,自主感悟。《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要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讀法指導上要求做到對閱讀材料要一氣呵成讀完它,中間不能停頓或復讀;盡量使用默讀,達到在感知中認讀,在速讀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點突破。學生閱讀,既有「從書面文字開始而止於大腦的某種再現或解釋的過程」,也有「從已經習得的知識和技能」出發在閱讀中又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為一個「真正主動的、由內心促動並受內心支配的過程」。

閱讀的同時要用筆標出不懂的字、詞或句子,以便及時解決。課文《神童的「秘訣」》中陳毅讀書的方法,學生可以借鑒。認真地閱讀文章是做好題目的前提,只有認真地通讀全篇,做題時才能胸有成竹。

(二)看清題目要求

學生在審視閱讀理解的問題要求時,關鍵的字、詞或句子要讓學生在文中找到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第二遍讀文章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1、基礎知識,牢牢掌握。

閱讀題型多種多樣,但是一定有基礎知識的考察,比如填標點符號、填關聯詞語、填拼音、找錯別字、找出文中的近 反義詞 ,摘抄比喻句、劃出中心句等等。這些考察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課堂里一定訓練過,粗心的同學卻往往會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

例如要求圈出正確的詞語,有的同學反而把錯誤的詞語劃去了。類似的情況,在考試時常常能見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學在該題項中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這些基礎知識的題目時要格外仔細,這些題目盡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詞,不要著急。

試題中一旦出現生詞,一般會註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麼學生應該這樣處理:

① 利用構詞法即拆分詞素的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②有些名詞要聯繫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思;③有的生詞是故意不給注釋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的。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一是,要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例如:實際的表現和所得到的稱謂或名聲是一致的。第二種情況相對於難度小一些。

3、弄清問題,巧用「原話」。

對於一些題目,原文中有明顯的准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進行回答。

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4、想像說話,聯系生活。

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最怕碰到回答問題和想像寫話,例如: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讀文後的感受。或是:讀了這個 故事 ,你有什麼感想?請寫幾句話。這樣的題目往往要先從課文中說起,你喜歡主人公的什麼品質,然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自己是怎樣做的。在平時的訓練中,提醒學生寫答案時要答滿線格。

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試題中的數字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問題的提問要點。

(三) 細找文中原話

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

其問題設置大致分三個層次:直接源於原文,間接源於原文,超越原文。對第一層問題,需要認真感知原文,並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從原文或自己的知識儲備中覓得答案;對第二層問題,需要反復強化、整體感知原文,對文意做到融會貫通。

並積極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對第三層問題,需要高度領悟文意,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運行延伸思維、 發散思維 、 逆向思維 等思維活動,才可形成答案。就上面的三層問題的題型,我分別舉例說明。

1、直接提取信息。大多數閱讀試題會出自選文的某一處地方,其關鍵詞基本涉及到具體的字詞句,我們可以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找准問題的出處。答案一般在問題關鍵詞前後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聯繫上下文進行搜索定位。

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低年級較為常見)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2、提取信息後概括。有時候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如若它指定必須要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回答,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概括。

3、提升內涵,升華情感。有些題目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如《在金色的沙灘上》一文,作者為什麼要用《在金色的沙灘上》為課題?(理解「金色不僅指的是沙灘的顏色,更指的是小姑娘這種如同金子般的高尚品質。)這就要求學生要經過縝密的思考,寫出完美的答案了。

語文閱讀理解中,回答問題要精煉,摘取原文則是關鍵。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緊扣關鍵詞句,帶著問題去讀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四)認真回答問題——掌握答題技巧,力求言之有據

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回答問題時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不可不答。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提出的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

2、不能亂答。學生不聯系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不得分。我們在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並不是讓學生胡說和亂說,寫一些沒用的東西。答題時要抓住要點,不能偏離題目要求。

3、懂得取捨。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先放一放,以免影響回答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在解答閱讀題時,讓學生千萬不要慌,要靜下心來,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 思維方式 ,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地打開思路。

4、言之有據。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個詞語和句子,顯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憑空瞎說。如:學了課文《在金色的沙灘上》,你感覺小姑娘是個怎樣的人?可以說她做事不計報酬、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用等等,但是這些還不夠。

完整的回答可以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我感覺這個小女孩是一個 的人,因為她 。 語文閱讀理解中問答題的答案現在多是開放式的,題目得分的主動權在學生的手中,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一名好的教師應該要善於用巧妙、機智的語言來點撥學生,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

尊重學生的體驗、見解,鼓勵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維,這對閱讀教學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益處。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在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的同時,不應忽視文本的構想和教學的價值取向,防止從一個極端(同一模式化的理解)走向另一個極端(混亂與文章背離的教學)。

在答題時,要提醒學生注意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語句通順,盡量不要有錯別字。在答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仔細地進行復查。


Ⅳ 小學生如何做好語文閱讀理解題

仔細閱讀短文,然後看題目,如果不會就在讀一遍短文。答案全部都在短文里。語文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說白了它講的就是跟你一樣的人的生活,他的所見所聞所想。平時最好培養對語文的興趣,真正地感覺到這是有趣的,多觀察生活,培養感覺,做小學題就很輕松,至少不會沒東西可寫。考場上的話很多都是關於文中描寫或者事情的原因結果之類,理解的前提下認真找就可以了。

Ⅳ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步驟與技巧

(一) 速讀原文材料——優化閱讀方法,講求閱讀實效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認真地閱讀給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對於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培養快速閱讀能力,指導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思維理解的方法,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嚴格要求,嚴格練習。學生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有許多不良習慣,有的喜歡小聲朗讀或用手指、筆、尺子等指字認讀;有的則習慣咬文嚼字,逐詞逐句慢慢讀,以為這樣讀才能讀得透徹、理解得深刻。針對這些不良讀法,在閱讀練習時,我要求他們做到:集中注重力,閱讀時做到「心到」、「眼到」、「筆到」;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快速閱讀,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規定閱讀的時間,一定要按時按量完成。

2、教給讀法,自主感悟。《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要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讀法指導上要求做到對閱讀材料要一氣呵成讀完它,中間不能停頓或復讀;盡量使用默讀,達到在感知中認讀,在速讀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點突破。學生閱讀,既有「從書面文字開始而止於大腦的某種再現或解釋的過程」,也有「從已經習得的知識和技能」出發在閱讀中又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為一個「真正主動的、由內心促動並受內心支配的過程」。閱讀的同時要用筆標出不懂的字、詞或句子,以便及時解決。課文《神童的「秘訣」》中陳毅讀書的方法,學生可以借鑒。認真地閱讀文章是做好題目的前提,只有認真地通讀全篇,做題時才能胸有成竹。

(二)看清題目要求——平心靜氣審題,切忌粗心大意

學生在審視閱讀理解的問題要求時,關鍵的字、詞或句子要讓學生在文中找到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第二遍讀文章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1、基礎知識,牢牢掌握。閱讀題型多種多樣,但是一定有基礎知識的考察,比如填標點符號、填關聯詞語、填拼音、找錯別字、找出文中的近反義詞,摘抄比喻句、劃出中心句等等。這些考察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課堂里一定訓練過,粗心的同學卻往往會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確的詞語,有的同學反而把錯誤的詞語劃去了。類似的情況,在考試時常常能見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學在該題項中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這些基礎知識的題目時要格外仔細,這些題目盡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詞,不要著急。試題中一旦出現生詞,一般會註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麼學生應該這樣處理:① 利用構詞法即拆分詞素的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②有些名詞要聯繫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思;③有的生詞是故意不給注釋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的。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一是,要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例如:實際的表現和所得到的稱謂或名聲是一致的。第二種情況相對於難度小一些。

3、弄清問題,巧用「原話」。對於一些題目,原文中有明顯的准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進行回答。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想像說話,聯系生活。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最怕碰到回答問題和想像寫話,例如: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讀文後的感受。或是: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請寫幾句話。這樣的題目往往要先從課文中說起,你喜歡主人公的什麼品質,然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自己是怎樣做的。在平時的訓練中,提醒學生寫答案時要答滿線格。 例如:《鄰家的星期四》「唉,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我不由得生出長久不易平息的聯想來。」請你聯繫上文寫寫「我」可能聯想到什麼?(一連三張紙條,一連三次提醒,這位女主人真是熱心哪!她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悉尼人高度的環保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希望這些環保意識也能紮根在我們心裡,讓我們的生活環境也能越來越美麗,以優美、整潔的環境迎接世博會。)像類似的發揮想像的問題,要聯系生活來領會文中的關鍵句段的意思,即從文中讀出自己,讀出「我」,學會轉換角色,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這樣答案才能更加完美。

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試題中的數字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問題的提問要點。

(三) 細找文中原話——巧借關鍵詞句,進行答案定位

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其問題設置大致分三個層次:直接源於原文,間接源於原文,超越原文。對第一層問題,需要認真感知原文,並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從原文或自己的知識儲備中覓得答案;對第二層問題,需要反復強化、整體感知原文,對文意做到融會貫通,並積極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對第三層問題,需要高度領悟文意,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運行延伸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活動,才可形成答案。就上面的三層問題的題型,我分別舉例說明。

1、直接提取信息。大多數閱讀試題會出自選文的某一處地方,其關鍵詞基本涉及到具體的字詞句,我們可以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找准問題的出處。答案一般在問題關鍵詞前後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聯繫上下文進行搜索定位。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

答問題。(低年級較為常見)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2、提取信息後概括。有時候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如若它指定必須要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回答,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概括。

3、提升內涵,升華情感。有些題目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如《在金色的'沙灘上》一文,作者為什麼要用《在金色的沙灘上》為課題?(理解「金色不僅指的是沙灘的顏色,更指的是小姑娘這種如同金子般的高尚品質。)這就要求學生要經過縝密的思考,寫出完美的答案了。

語文閱讀理解中,回答問題要精煉,摘取原文則是關鍵。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緊扣關鍵詞句,帶著問題去讀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四)認真回答問題——掌握答題技巧,力求言之有據

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回答問題時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不可不答。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提出的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

2、不能亂答。學生不聯系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不得分。我們在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並不是讓學生胡說和亂說,寫一些沒用的東西。答題時要抓住要點,不能偏離題目要求。

3、懂得取捨。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先放一放,以免影響回答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在解答閱讀題時,讓學生千萬不要慌,要靜下心來,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地打開思路。

4、言之有據。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個詞語和句子,顯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憑空瞎說。如:學了課文《在金色的沙灘上》,你感覺小姑娘是個怎樣的人?可以說她做事不計報酬、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用等等,但是這些還不夠。完整的回答可以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我感覺這個小女孩是一個 的人,因為她 。

語文閱讀理解中問答題的答案現在多是開放式的,題目得分的主動權在學生的手中,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一名好的教師應該要善於用巧妙、機智的語言來點撥學生,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體驗、見解,鼓勵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維,這對閱讀教學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益處。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在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的同時,不應忽視文本的構想和教學的價值取向,防止從一個極端(同一模式化的理解)走向另一個極端(混亂與文章背離的教學)。

在答題時,要提醒學生注意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語句通順,盡量不要有錯別字。在答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仔細地進行復查。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決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們方法正確,持之以恆,不斷訓練,就一定能提高。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理解訓練中,我們只有教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和放鬆,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為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如何做語文閱讀理解題

表中所列固定答題套路將稍後推出。

先見為快,如:

修辭手法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情態),表達了(人物).......的情感。 表現手法 對比:**和**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點

Ⅵ 小學語文短文閱讀方法與技巧

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要從小就開始學起,提高我們的語文成績的關鍵也在於此了,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短文閱讀 方法 與技巧,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短文閱讀方法與技巧

一、了解 文章 大意

可從兩方面著手。

1、讀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通過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意,我們可以把審題與讀課文結合起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讀文先讀題。

從課文的題目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①以人命題的,由人想到事,圍繞事情提出問題。

②以事命題的,抓課題的中心詞,圍繞中心詞提出問題。

③以物命題的,從抓物的特點入手,理事及人。

④以地名命題的,由題目想到景物,圍繞景物特點提出問題。

讀文時,又要反過來看看文章內容是怎樣緊扣題目,展開自己提出的問題與文章所寫內容是否吻合。

2、了解思路。

文章的結構是作者思路的外部體現,了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文章一般是按照下述思路組織材料的:

①.縱向思路,如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或時間先後順序安排材料,讀這類文章,我們要想一想,作者先寫什麼、後寫 什麼,或者事情是怎樣發生的,怎樣發展的,結果怎樣。

如:《做風車的 故事 》,我們就可按上述提示,邊讀邊摘要點:喜歡做手工→做風車→贊揚→嘲笑→難受→ 發憤學習,我們用恰當的詞語把上述要點串聯起來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②.橫向思路,如按事情的特點安排材料,讀這類文章注意有沒有思路。

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開頭先概括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接著分別從海面、海 底、海灘和島上四個方面描述西沙群島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最後 總結 西沙群島的富饒,我們抓住了開頭這一句話,全文脈絡就清楚了。

二、讀懂每一句話

掌握了文章的大意,我們從整體上對文章內容有了初步印象,這還不夠,還要深入到文章的各個局部,研究作者如何用詞 造句 ,組句成段、組段成篇,文 章有幾層意思,最後才能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深切的體會和整體的理解,文章是由一句句話組成的,文章應該讀懂每一句話。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 句子 和比較難懂的句子,更要認真思考。

1、抓關鍵詞語。一個句子里詞語很多,但最能表達句意的詞只有一兩個或幾個,這就是一句話的關鍵詞語,我們能理解關鍵詞語在句子中的特殊意義和感情色彩,整個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

2、聯繫上下文。聯繫上下文中有關的詞句或段落是正確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

3、聯系時代背景。閱讀文章要聯系文章寫作時代背景,才能領會它的含義。

4、用縮句法讀懂長句。有些句子附加成分多,句子較長可以用縮句的方法,先抓「主幹」,剔去「枝幹」,然後再分析這些「枝葉」的作用,逐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

以上四種方法,不是孤立的,我們在閱讀文章時要綜合運用這些方法,不斷提出問題,步步深入地去理解句子的含義。

三、讀懂每一段話

在讀懂每一句話的基礎上,要准確而又迅速地了解每段話的意思,必須掌握「讀懂一段話的方法」。

1、抓中心詞。一段話總是圍繞一個主要意思來寫的,就像一句話中有關鍵詞語一樣,有的段落它有一、兩句表明主要意思的句子,這就是中心句,抓住了中心句就容易概括一段話的意思。

2、理清層次。有些自然段沒有中心句,必須通過逐句分析,理清一段話層次,先弄清每層意思,再歸納這個自然段的意思。

四、劃分段落

劃分段落,就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文章分成幾個意思相對完整而獨立的部分。因此,分段時,先要理清全文的順序找到分段的依據,然後進行劃分。

五、最後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把各段大意連起來,就是全文的主要內容。

2、抓住 記敘文 基本要素歸納文章內容。

3、抓住幾個主要問題歸納主要內容。

2小學語文短文閱讀方法與技巧

一、劃分段落層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義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節。它是作者在表達內容時,圍繞一個意思說一句話或幾句連貫的話,是構成篇章的最小單位。意義段又叫邏輯段,它可 以由一個自然段組成,也可以由幾個相關的自然段合並而成。

自然段著重文字表達的需要,意義段著眼思想內容的劃分。

我們學習段,一是弄懂怎樣把話一句一句地連起來,表示一個主要意思;二是進行 思維訓練 ,培養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層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劃分層次,就是通過對一段話的分析,看出這段在有個意思,這幾個意思又是怎樣一層一層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自然段常見的組合方式有:

1、順承式。

即按事情或動作的先後順序表達。

例如:7月27日凌晨兩點,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聞訊趕到。支隊長一聲令下:「上!」頓時,一條長龍在崩塌的堤壩下出現了。

官兵們 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兒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 堤!」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

戰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一個個奮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 軀築起了一道人牆。

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兵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 雨水 汗水血水,水水相融。」這是人民子 弟兵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

這一自然段共有四層意思,把四層意思歸納起來概括段意:

當九江賽城湖大堤塌陷時,官兵們聞訊趕到,扛沙包,築人牆,終於保住了大堤。

2、並列式。

在一段話中,分別寫幾種事物的幾個方面,它們層與層之間的關系是並列存在的。

例如《精讀與泛讀》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對一大堆讀物,我們可以將每本書的內容提要、前言、章節目錄等很快地從頭到尾看一遍,這樣就能大致了解每本書的梗 概、特點及應用范圍等。

對一本讀物來說,可以幾段幾段地粗讀,也可以幾頁幾頁地翻閱,而不必逐一探究某個字、詞或句子的意思。俗話說的「一目十行」, 就是指這種走馬觀花式的 快速閱讀 方法。

這一段前後兩部分分別介紹了面對許多讀物和一本讀物時不同的讀書方法。前後顯然是並列並系的。

3、總分式。

先總述後分述或先概括敘述後具體敘述,也包括先總述再分述最後總結以及先分述再總結。

如《爺爺的蘆笛》第1自然段。在強強的相象里,爺爺的小閘屋是個好玩的地方:碧藍碧藍的海水就踩在腳下。白天,成群的海鳥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 在海水中,如千萬點螢火閃閃爍爍。

更有趣的是,海水長著一大片一大片的蘆葦。一張普普通通的葦葉,經爺爺三折兩卷,就成了一支蘆笛。吹奏起來,曲調是那樣 婉轉悠揚,還帶著一股濃濃的海水味……。

這一段先總述爺爺的小閘屋是個好玩的地方,再具體描繪周圍景色之美、蘆笛曲調動聽。

再如《夾竹桃》第三個自然段。先總述我們家常見的花應有盡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兒依次開放的景象,最後總結園子里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盛景。

4、轉折式。

全段分兩部分,前後兩部分意思轉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轉折詞分開。

例如《灰椋鳥》第一自然段。「早就聽說林場的灰椋鳥多。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麼好看的呢?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了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這一段可概括為:原以為灰椋鳥沒什麼好看的,可是自從看了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像,我決定去看看。有時,前後兩部分內容間沒有轉折詞,但其中的轉折關系仍顯而易見。

如《煙台的海》第一個自然段:中國的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的居多,北面臨海的卻很少。煙台恰是北面臨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這一段前後兩句問雖無轉折詞,然轉折關系一讀便知。

轉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轉折後的內容概括段意。上面這段可概括為由於煙台是我國少數北面臨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5、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結果的關系表達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後果和先果後因兩種情況。

例如《莫泊桑拜師》第一個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從小酷愛寫作,孜孜不倦地寫下了許多作品,但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沒有什麼特色。//莫泊桑焦急萬分,於是,他去拜法國文學大師福樓拜為師。

這一段段意可概括為莫泊桑早年寫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樓拜為師。

以上是先因後果,再舉一例先果後因。

《真情的回報》最後一個自然段「騎上這輛嶄新的自行車送報快多了。當然,我從沒想學會在馬路上扔報紙的『絕活』,依舊下車把報紙送到每家門口;下雨下雪天,依舊把報紙送進門里。因為我永遠記住了:誠實的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懷和愛意。」

這一段前面是結果後面說明原因,從而突出了原因,點明了課題的含義。

二、劃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劃分文章段落,可以參考上述分層的幾種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還可以採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總起句;有的在段尾,即總結句;也有的在中間議論部分或人物語言中)。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用小標題的方式進行概括。

分別舉列如下:

1、《夾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並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又如《秦兵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馬俑規模宏大」,就是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沒有中心句,可根據主要意思概括為:「江澤民同志來到南開大學閱覽室,與青年學生一起吟誦詩詞並談論古典文學常話。」

3、《碧螺春》各段則可以小標題形式概括各段內容。a、久負盛名;b、名稱來歷;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寫文章的主要內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要太具體,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主要事件或敘述的幾個要點簡要地寫出來。

抓主要內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稍加整理;

2、按所敘述的問題來抓文章的主要內容;

3、根據文章的標題,加以補充。

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可以分為五段:第一段寫了五壯士接受任務;第二段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第三段寫了把敵人引上絕路;第四段寫頂峰殲 敵;第五段寫英勇跳崖。

把這五段段意連起來,稍加整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寫了五位壯士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掩護群眾的任務,有計劃地誘敵上 山,痛擊敵人,終於把敵人引上絕路,殲敵於頂峰,最後英勇跳崖的經過。

又如《顏黎明的信》一文敘述了這樣幾個問題:

1、青年人該怎樣讀書;

2、談在上海看桃花;

3、能不能把信發表;

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把這幾個問題綜合起來,稍加整理,可以這樣歸納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魯迅在信中談了青年人讀書要博採眾長、博覽群書、興趣廣泛,又談了關於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發信這個話題,最後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

3小學語文短文閱讀方法與技巧

(一) 速讀原文材料——優化閱讀方法,講求閱讀實效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認真地閱讀給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對於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

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培養快速閱讀能力,指導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思維理解的方法,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嚴格要求,嚴格練習。學生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有許多不良習慣,有的喜歡小聲朗讀或用手指、筆、尺子等指字認讀;有的則習慣咬文嚼字,逐詞逐句慢慢讀,以為這樣讀才能讀得透徹、理解得深刻。

針對這些不良讀法,在閱讀練習時,我要求他們做到:集中注重力,閱讀時做到「心到」、「眼到」、「筆到」;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快速閱讀,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規定閱讀的時間,一定要按時按量完成。

2、教給讀法,自主感悟。《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要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讀法指導上要求做到對閱讀材料要一氣呵成讀完它,中間不能停頓或復讀;盡量使用默讀,達到在感知中認讀,在速讀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點突破。學生閱讀,既有「從書面文字開始而止於大腦的某種再現或解釋的過程」,也有「從已經習得的知識和技能」出發在閱讀中又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為一個「真正主動的、由內心促動並受內心支配的過程」。

閱讀的同時要用筆標出不懂的字、詞或句子,以便及時解決。課文《神童的「秘訣」》中陳毅讀書的方法,學生可以借鑒。認真地閱讀文章是做好題目的前提,只有認真地通讀全篇,做題時才能胸有成竹。

(二)看清題目要求——平心靜氣審題,切忌粗心大意

學生在審視閱讀理解的問題要求時,關鍵的字、詞或句子要讓學生在文中找到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第二遍讀文章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1、基礎知識,牢牢掌握。閱讀題型多種多樣,但是一定有基礎知識的考察,比如填標點符號、填關聯詞語、填拼音、找錯別字、找出文中的近 反義詞 ,摘抄比喻句、劃出中心句等等。

這些考察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課堂里一定訓練過,粗心的同學卻往往會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確的詞語,有的同學反而把錯誤的詞語劃去了。類似的情況,在考試時常常能見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學在該題項中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這些基礎知識的題目時要格外仔細,這些題目盡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詞,不要著急。試題中一旦出現生詞,一般會註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麼學生應該這樣處理:

① 利用構詞法即拆分詞素的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

②有些名詞要聯繫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思;

③有的生詞是故意不給注釋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的。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一是,要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例如:實際的表現和所得到的稱謂或名聲是一致的。第二種情況相對於難度小一些。

3、弄清問題,巧用「原話」。對於一些題目,原文中有明顯的准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進行回答。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想像說話,聯系生活。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最怕碰到回答問題和想像寫話,例如: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讀文後的感受。或是: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請寫幾句話。

這樣的題目往往要先從課文中說起,你喜歡主人公的什麼品質,然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自己是怎樣做的。在平時的訓練中,提醒學生寫答案時要答滿線格。

例如:《鄰家的星期四》「唉,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我不由得生出長久不易平息的聯想來。」請你聯繫上文寫寫「我」可能聯想到什麼?(一連三張紙條,一連三次提醒,這位女主人真是熱心哪!她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悉尼人高度的環保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希望這些環保意識也能紮根在我們心裡,讓我們的生活環境也能越來越美麗,以優美、整潔的環境迎接世博會。)

像類似的發揮想像的問題,要聯系生活來領會文中的關鍵句段的意思,即從文中讀出自己,讀出「我」,學會轉換角色,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這樣答案才能更加完美。

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試題中的數字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問題的提問要點。

(三) 細找文中原話——巧借關鍵詞句,進行答案定位

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其問題設置大致分三個層次:直接源於原文,間接源於原文,超越原文。

對第一層問題,需要認真感知原文,並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從原文或自己的知識儲備中覓得答案;對第二層問題,需要反復強化、整體感知原文,對文意做到融會貫通,並積極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對第三層問題,需要高度領悟文意,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運行延伸思維、 發散思維 、 逆向思維 等思維活動,才可形成答案。就上面的三層問題的題型,我分別舉例說明。

1、直接提取信息。大多數閱讀試題會出自選文的某一處地方,其關鍵詞基本涉及到具體的字詞句,我們可以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找准問題的出處。

答案一般在問題關鍵詞前後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聯繫上下文進行搜索定位。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低年級較為常見)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2、提取信息後概括。有時候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如若它指定必須要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回答,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概括。

3、提升內涵,升華情感。有些題目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如《在金色的沙灘上》一文,作者為什麼要用《在金色的沙灘上》為課題?(理解「金色不僅指的是沙灘的顏色,更指的是小姑娘這種如同金子般的高尚品質。)這就要求學生要經過縝密的思考,寫出完美的答案了。

語文閱讀理解中,回答問題要精煉,摘取原文則是關鍵。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緊扣關鍵詞句,帶著問題去讀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四)認真回答問題——掌握答題技巧,力求言之有據

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回答問題時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不可不答。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提出的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

2、不能亂答。學生不聯系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不得分。我們在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並不是讓學生胡說和亂說,寫一些沒用的東西。答題時要抓住要點,不能偏離題目要求。

3、懂得取捨。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先放一放,以免影響回答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在解答閱讀題時,讓學生千萬不要慌,要靜下心來,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 思維方式 ,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地打開思路。

4小學語文短文閱讀方法與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例: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這句話是總起句,在文中起到開篇點題,引出下文的作用,抒發了作者對荷蘭的贊美之情。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總結全文。

例: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了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抒發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熱愛之情。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例1:「筆直的公路上,一隊隊燈柱,像等待檢閱的儀仗隊。」這句話好在哪裡?

答: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燈柱的整齊地立在公路上的特點。

例2:「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這句話好在哪裡?」

答: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雨後春筍生機勃勃的特點。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例:「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句話好在哪裡?

答:這句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強調了灕江的水的靜、清、綠的特點。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例1:「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這句話好在哪裡?

答:這句話是設問句,它能引起讀者對進入金龍洞的小船的注意,並引起讀者的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例2:難道蝙蝠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裡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句話好在哪裡?

答:這句話是反問句,它強調了蝙蝠的特點,蝙蝠的眼睛特別敏銳也不能在漆黑的夜裡看清楚所有的東西,並加強了語氣。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 短語 用了比喻、對比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 說明文 :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小學語文短文閱讀方法與技巧相關文章:

1. 小學語文短文閱讀理解得高分的四個技巧

2. 小學語文短文閱讀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3. 小學語文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匯總

4.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方法與技巧總結

5. 小學語文做閱讀題方法與技巧總結

6. 小學語文短文閱讀方法

7. 小學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及方法步驟匯編

8. 小學語文閱讀短文方法

9.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