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如何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堂語文課,好的課堂導入十分重要。好的課堂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下面針對導入的方法以及導入的實踐,淺談幾點本人的體會:
一、復習導入法
復習就是溫故,孔子雲:「溫故而知新」。溫故是對舊知識地回顧,溫習舊知識,找出舊知識和新知識的結合點,這樣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既有思想准備,又有知識基礎,這樣很有實用價值。在教學老舍的《草原》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一提到草原,我們就會想到一碧千里,翠色慾流。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用彩筆描繪它,同學們想一想,有一首《敕勒歌》是怎樣描寫草原的?(生背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白居易的《草》又是怎樣寫的?(生背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些都是古詩中描寫草原的優美詩句,下面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來看一看草原吧。這樣就通過復習以前的知識順勢導入新課。
二、揭題導入法
課文的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內容的濃縮、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在教學中把題目的意思揭示出來,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首先問
『貳』 小學語文課前導入方法
導語:巧妙的導入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不管採用哪一種導入方式,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容緊密相連,自然銜接。在教學過程中,導入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教師為把學生引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有目的地設置的。如何利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利用最合適的課堂導入來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一、情感豐富的語言導入
情感是語文教學中的靈魂,對於語文教學來說,沒有情感的教學就等於沒有明媚的春光,或如荒漠戈壁一樣,孤寂,沒有生氣。一定的情境產生一定的情感,教學者動情,學習者方能動容。
我在教學《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時,開場白是這樣的:「花兒是美麗的。素雅淡潔的春蘭,千姿百態的秋菊,國色天香的牡丹,熱烈如火的山茶……曾經使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之傾倒。我們要學會用詩人的眼睛去欣賞花兒的美麗,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但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用科學家的眼睛去認識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去發現大自然的奧秘……這篇課文將告訴我們,用科學家的眼睛去看美麗的花兒,將會發現一個多麼豐富的世界,它也許比詩人所描繪的那個現象的世界更加使人流連忘返」。不難想像,學生聽了這一生動的情感豐富的啟發性語言後,就會急切地想知道:用科學家的眼睛去看美麗的花兒,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為什麼五彩繽紛。這樣,就很自然地引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動地進入到較高的課堂學習境界。
二、悅耳動聽的歌曲導入
列寧說:「教學是枯燥的,但也可以成為美妙動聽的音樂。」而我們今天生活中有無數美妙動聽的音樂,我們為何不順手拈來呢?作為音樂的表現形式之一,歌曲更是學生的最愛。歌曲的旋律很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又很能活躍課堂氣氛,預設情境。學生喜歡聽歌,唱歌,尤其是流行的'、通俗的,如能將課堂優化和流行歌曲結合起來,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在教《長征》這首詞時,就先播放革命歌曲《長征》,學生很快就能唱能背了,那麼,在此基礎上去欣賞這首詞就會輕鬆些、愉快些。這種藉助於與課文內容聯系緊密的歌曲導入,方法靈活多變,利於調動學生情緒,並能克服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
三、溫故知新的復習導入
指教師依據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設攀登新知識高峰的梯子,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慾望的導入方式。例如《春》一課的導語:同學們在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會了你們許多古詩,其中有不少是描繪春天的詩句,同學們來一個比賽,看誰能說出得最多――「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今天就讓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去領略春光明媚、鳥語花香、萬象更新的春天吧!這個導語的設計,通過復習舊知識,拓寬舊知識,使學生聯想到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因此,在具體導課時教師要善於聯系和利用舊知識,把新舊知識加以比較,找出異同,以此作為導課的切入點,設計導語,引出新知識。
四、圖片導入法
這是一種利用教學掛圖、自製圖片或簡筆畫,藉助投影或其他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圍繞圖片提出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入新課的導入法。這樣的導入方法一般適用於寫景類的文章,因為優美的風景圖片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更有利於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學《草原》這一課時,因為很多同學都沒去過草原,對那裡的環境不是很了解,於是我課前搜集了大量的草原風光圖,在課堂一開始就展示給學生看,然後問問他們通過觀察發現草原有哪些特點?草原美不美?美在哪裡?再順勢導入「今天我們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筆下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認識草原的積極性,又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參照物,加深了學生對草原的美好印象。
五、妙趣橫生的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六、導游解說法導入
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從內容上看,風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蟲魚,無所不及,結合教學內容和目的,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課堂上進行藝術的渲染,選擇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以遊人的角度,身臨其境,促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導入,先出示課件及威尼斯概括文字資料: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401座姿態各異的橋梁在117條水道上,連接著118個小島,因此有「水城」、「百島城」、「橋城」之稱。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 ,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艇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我以導游的身份簡介了威尼斯概況。然後設置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乘坐飛機,穿越時空隧道,跨過千山萬水,去游覽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也正是如此,學生一但對某一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它就會像磁石般吸引著學生去探索。如學習《長城》一文,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游覽過祖國的哪些名山大川?你們知道祖國江山如畫,是多麼的分外妖嬈?那瑰麗秀美的頤和園,那景色別致的趵突泉……是多麼令人神往。誰說說看,誰游過?象徵中國的名勝古跡是什麼?長城,它氣魄雄偉壯觀;長城,它象徵著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今天,我們學習《長城》,請作者為向導,讓我們共同感受一下長城的雄偉壯麗的景色!」
二、講故事導入,引生入勝
小學生都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例如,《太陽》一課可用「後羿射日」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尋自然奧秘的願望。
三、設疑導入,製造懸念
教師在導語中有意提出疑問, 製造懸念, 從而激發學生的求解願望, 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運用懸念開篇, 可以激發學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教材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授《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 開篇設下這樣的疑問:「課文為什麼用狼牙山五壯士來命題呢? 這五位壯士都做了些什麼? 結果又怎麼樣了呢?」提出這樣的疑問, 學生就會很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自然就會
有學習這篇課文的慾望, 這樣就能促使學生思考, 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展開回憶,引入課文
用學生熟知的事物引入課文,易於學生產生聯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觀潮》, 筆者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你們去過大海嗎?請回憶一下,你們在電影電視中看到的大海是什麼樣子?(學生踴躍回答)大海,浩瀚無際,蔚為壯觀,令人心曠神怡。尤其是潮起潮落的景觀更使人目不暇接, 後浪推前浪,一層迭一層。遠看,像天鵝展翅飛奔而來;近看, 像萬馬咆哮奔騰,濺花飛沫。今天,我們學習《觀潮》,看錢塘江大潮潮起潮落令人留戀的奇觀。」
五、介紹作者及背景
必要的介紹作者及背景,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如學習《囚歌》一文,筆者先簡單介紹了作者葉挺, 然後講述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設計的導語如下: 「1942 年正是白色恐怖猖狂的時刻。當時, 國x黨反動派想用高官厚祿收買這位北伐名將, 而葉挺將軍始終堅持一個革命志士的崇高氣節, 決不向敵人低頭……在監獄里, 他同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就是這樣的環境下, 葉挺將軍奮筆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囚歌》。」
六、運用多媒體課件,情境導入
多媒體課件新穎,直觀,富於形象,容易引起學生的樂趣。如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先用課件打出桂林山水全景圖。讓學生整體感知桂林山水的樣子,然後提問:「這幅圖是什麼地方?給你的感覺怎麼樣?」至此便引入課文。又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 開課時教師首先出示一些圓明園昔日建築宏偉、奇珍異寶無數的圖片,讓學生一同來感受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的魅力, 再來學習這篇課文, 學生就會更加理解文章作者希望我們為民族振興而立志學習的良苦用心。
七、聯系生活式
語文這門學科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遇到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文章, 就應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來理解課文, 這樣更有利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理解文章中自己有感觸的地方, 更容易形成情感共鳴, 加深感悟。
例如教授《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 就應聯系實際來導入新課。生活中居民區、花園里就有很多的爬山虎, 課前可以提前布置他們仔細觀察爬山虎, 學到此課時就可以這樣設計開場白:「同學們,爬山虎我們都見過, 誰能說說你見到的爬山虎是什麼樣的? 它一般生活在什麼地方, 它是怎麼生長的?」通過這樣的問題, 學生就可以聯系實際生活中所觀察到的來介紹爬山虎, 這樣的方式就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他們的感性認識相融合, 聯系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觀察, 爬山虎就會活生生地浮現在學生的眼前, 學生自然就感興趣, 學起來也會感覺很輕松。
結束語:
導入有法, 但無定法, 貴在得法。小學語文教學的導語設計還有許多形式和方法, 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為了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 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們要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 靈活設計, 巧妙運用, 使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導入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 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小學生猶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 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智慧去撫育它, 讓它們在和煦的春風中綻放。
『叄』 小學語文課堂的導入方法
導語:“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開好頭,便是一節成功課的良好開端。教學過程中的導入環節就好比一台戲的序幕,如果設計安排得有藝術性,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牽引整個教學過程,收到先聲奪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課堂導入的含義
課堂導入是指在一堂課開始前,教師通過一些較為簡單的語言或者動作來作為開場白。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開場白充滿吸引力,那麼學生很容易進入到課堂的情景中來。要做好課堂的導入,那麼教師一定要懂得抓住學生的心理,明白什麼是他們所感興趣的、所需要的。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以後,應該盡量用一種熱情的態度來講解,像磁鐵一樣牢牢地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產生興趣。
在導入的時候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一個是導入的內容不應太過陳舊,而是應該以最新的材料為主,並且內容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此外,由於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因此導入內容不應該太難或生澀。第二是在導入的時候要具備一定的方向性,不要盲目地導入,而應該從易到難,從淺到深,一步一步地從導入內容過渡到課文內容當中去。
二、課堂導入的策略
對於不同的文本內容而言,導入的方法是不同的,對於不同的年級的學生而言,不同的導入方法所帶來的效果也有差異,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應該固守一種導入方法,而應該不斷開辟新的方法、新的方式。一般來說,語文課堂導入有以下幾種方式:
1.播放音樂進行導入
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它頗具美感,將情感以音符的方式來傳播,它能夠通過自己跳動的旋律來挑動學生的情感。教師在上課剛開始的時候播放一些音樂,通過音樂的感染力,製造一定的氛圍,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更容易將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播放的音樂應該盡量和當天要講解的文章中心思想保持一致,除此之外,歌曲也應盡量找較為正面積極的、健康向上的風格。
2.講述故事進行導入
對於小學生而言,故事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在課堂導入時引用故事導入是非常不錯的一個方法。有些課文是專門講解偉人的,那麼教師在課前可以收集一些關於這個偉人的其他事跡,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對於一些課文的作者,教師也可以收集他們的逸聞趣事在課上講,一來學生對於這些故事是非常感興趣的,二來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於該主人公的認識和了解,拓寬自己的視野。
3.復習舊識進行導入
對於語文課堂而言,它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學會、學好的,知識的累積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課標》中就講到過要注意培養學生協調基礎知識和創新之間關系的能力。因此,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國著名思想家孔子就說過“溫故而知新”,對於小學語文課堂復習以前的知識總能夠發現一些新的知識點。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將以前課文里的知識點和現在課堂內容巧妙結合起來,通過復習以前學到的知識,學生不僅能夠鞏固自己的語文知識,同時也能夠對本節課堂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4.設置問題進行導入
對於小學生來說,表現慾望是十分強烈的,他們渴望通過表現來引起教師的注意。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進行課堂導入。在課堂開始,給學生提一些問題,往往能夠激發學生極大的興趣,為了有良好的表現他們會認真思考問題。當學生回答較好的時候,教師應該毫不吝嗇地給予他們贊揚和肯定,對於回答不好或者不全面的同學,教師應該用鼓勵的態度讓他們努力健全答案,這對於他們日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是有幫助的,對於日後繼續開展問題導入也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在給學生提問的.時候也有幾點是需要把握好的,①設置問題的難度不應該太難,否則學生由於回答不了而降低積極性。②設置的問題應該帶有趣味性,這能夠極大地勾起學生的興趣。③設置的問題應該盡量和課文相結合,這樣更利於導入效果。
5.使用名言進行導入
名人名言往往都凝聚了名人們的思想精華,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過時,反而在時間的長河裡愈發沉澱和奪目,它們對於學生而言是頗具指導意義的。在課堂剛剛開始的時候,恰當、合理地使用名人名言進行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當天所學文章里的奧妙所在,明白其所傳遞的真諦。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儲蓄一定的名人名言,不僅對他們以後的語文學習是比較有幫助的,而且句中的思想精華也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自己健全的精神世界,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的導入方法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遠遠不止文中所講到的這幾點。語文,對於人的一生而言都是非常有用的,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它幫助我們構建了豐滿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發現生活中的點滴之美,它也傳達著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學生們學習語文的啟蒙人,身上肩負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作為語文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尋找學生的興趣點,了解學生們的實際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導入方法,千萬不能夠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不斷總結和反思以往的教學成果,才能夠真正達到高效課堂導入的目的。
『肆』 小學語文課有哪些導入方法
古人稱文章的開頭為「鳳頭」,就是說開頭要美麗精巧、新穎貼切,要有創造力、吸引力、震撼力。同樣一名好的教師要想講好一篇文章同樣要有吸引力,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導語是教師在傳授新知識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方法所設計的教學語言。」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從自己上課、聽課及學習優秀課例的過程中,體會到巧妙新穎、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帶起學生進入學習氛圍。雖然說「萬事開頭難」,可是「好的開頭等於一半的成功」。
一、對話導入
這一方法是最簡單、最常見的。這要求教師在上課前通過精心設計、認真組織語言,充分構想自己的問話,猜學生會怎麼想、怎麼答,盡量做好學生的一切想法、答法在教師的准備范圍內。這樣師問,生答;生問,師答,有來有往,銜接緊湊,很容易激發學生感受,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如我在講《秋色》時問學生:如果用四種顏色分別來形容四季,你會用哪幾種顏色?學生很容易用黃色來形容秋季,教師順勢提到「秋天到底是怎麼一種顏色,怎樣一種景象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很自然的學生就會跟隨老師一起去探尋這個問題。
二、氣氛導入
營造一種與講課內容很相近的課堂氛圍對於學生來說也很有吸引力。我平時很愛穿一些顏色比較新鮮的衣服,在講《特殊的葬禮》這一課時,我特意穿了一件黑顏色的西裝。學生都很奇怪,於是我很自然的談到穿黑衣服的原因,並且和學生談到給賽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課堂嬉笑的學生立刻安靜了下來,專心的聽為什麼給一條瀑布舉行葬禮。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狀態。
三、生字導入
同樣我在講《特殊的葬禮》時在想,是不是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葬」字是草字頭,草字底,很早以前的人死了之後把他埋在草里。那麼葬禮通常是指為死去的人舉行的儀式,但是我們今天的葬禮卻非常特殊,它為什麼特殊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特殊的葬禮》。由課題中的生字導入對課題的研究,尤其是這個「葬」是一個象形字,多數人都不知道古時人們把死人埋在草里,聽我一說,很多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這樣更容易使學生更深入的思考問題。
四、猜謎導入
想要表現自己是我們每個人的慾望。小學生也不例外,所以猜謎是小學生最喜歡、最樂意接受的方法之一。表面上看似一則簡單的謎語,實則是與所講課文相關的內容。出謎之後,讓學生的思維都積極動起來,去想想謎語的謎底是什麼。我在講《書本里的螞蟻》時是這樣導入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希望大家認真聽,看誰最聰明,第一個猜出來「排隊地上跑,身體細又小,做事最勤勞,紀律第一好」學生很快猜出是螞蟻。於是我又說:「螞蟻在人們眼中又黑又小,非常微不足道,但是它們勤勞,守紀律而且非常團結,齊心協力搬動比它們大好幾倍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一隻小螞蟻的有趣的童話故事,名字叫《書本里的螞蟻》,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這樣學生既感興趣,又保證猜謎不會遠離主題,反而會緊跟課文內容。
五、歌曲導入
人類之間種族語言有國度,可音樂卻無國界。音樂,能讓人心態放鬆,心情愉快;能讓人心緒緊張,心結沉重;能讓人有所想,有所悟;能讓人喜上更喜,悲至更悲。在上課之初,仔細品味新課的情感基調,選擇適合這堂課音樂。我在講作文指導課《春天》時,先給學生播放了一首他們非常愛聽的歌曲《春天在哪裡》。從歌曲中,學生們知道了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小朋友的眼睛裡。有紅花,有綠草,有小黃鸝,有青山,有綠水。很自然的把學生帶進了美麗的春天,使他們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把一向覺得作文難寫的同學思路拓展開了。
六、設置懸念導入
小學生學生的心理還不夠穩定,他們學習的熱情往往會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因此,在教學中也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導入環節中適當地製造懸念,適度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思考,又會涉及到課文的學習,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文章。我在講《驚弓之鳥》這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大家都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鳥。可是古時候,有個叫更羸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學習了第20課《驚弓之鳥》以後就明白了。使學生急於去探求問題的答案。
七、舊知導入
萬丈高樓從底起。舊知是學習新知的基礎。這里的舊知我們可以理解為以前學過的與這節課文有關聯的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程的基礎上,聯系以前學過的同類課文,找出其中的異同點,再針對新課程設計導入。我在講《題西林壁》一詩時,先介紹了以前學過的《盲人摸象》一課,師生共同回顧了那一課明白的道理: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同樣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所以只須一句「以上是我們上節課所學,想要有更多驚喜,更多發現,更多知識嗎,請隨老師一起邁入新課的大門」便可成功導入。
八、圖片導入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謂圖片導入,指用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用多媒體進行導入。用這種方法,直觀、形象,讓學生從空洞的思維一下子與現實接軌,並能激發學生飽滿的精神,豐富的想像和活躍的思維。我在講《劉胡蘭》一課時,出示(投影)劉胡蘭像毛主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並指圖:劉胡蘭與黃繼光、董存瑞等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一樣,為了新中國,為了我們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生命。你們想聽劉胡蘭的故事,想知道毛主席為什麼給劉胡蘭寫輓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嗎?我們來學習課文。板書:劉胡蘭。
以上是我教學這么多年來的一點拙見。當然,任何一門藝術都是一門精深的學問,導入藝術的方式層出不窮,絕不是簡單的羅列和歸納就能包容的。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個好的開端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
『伍』 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導語:“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開好頭,便是一節成功課的良好開端。教學過程中的導入環節就好比一台戲的序幕,如果設計安排得有藝術性,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牽引整個教學過程,收到先聲奪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直奔主題導入法
直奔主題導入法,即一開始上課就板書課題導入課文。這樣既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又能使學生從始至終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使整堂課有條不紊地開展。如在執教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由於這是一篇主題鮮明、人物特點突出的課文,上課伊始,筆者就在黑板上寫好課題告訴學生:“這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十二歲時立下的偉大志向。為什麼一個幾乎和我們同齡的孩子能夠立下如此遠大的志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短短幾句話引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學生迫切地想知道和他們同齡時的少年周恩來有如此非凡抱負的原因是什麼、這一抱負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的。他們紛紛打開書,主動到書本中尋找答案。
二、故事引入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並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筆者會結合所授課文的內容及特點,用猜謎語或講故事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執教北師版語文第九冊《鳥兒的偵察報告》一文時,筆者是這樣設計課堂導入的: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一隻小鳥》的故事嗎?有一隻羽毛還未豐滿的小鳥,每天和爸爸媽媽過著快樂的生活。它喜歡飛上枝頭放聲歌唱,吸引樹下的孩子。可是沒過多久,這只小鳥再也不能歌唱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學生猜測:“小鳥受傷了。”“這里的居住環境不適宜它。”筆者隨即以故事結尾與一組圖片揭示環境污染造成了小鳥悲慘的命運,同時與文本主題接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三、情境導入法
一堂課中,好的導入既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又可以為所講授的課文定下情感基調,渲染課堂氣氛,學生的情感也會在導入過程中得到交流和升華。如執教人教版語文第八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時,上課伊始筆者就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現在都生活在鳥語花香、陽光明媚、無憂無慮之中,然而,你可曾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還發生著這樣的一幕?”筆者隨機出示由戰爭造成的慘狀相關的圖片資料,當學生對戰爭義憤填膺時,筆者接著說:“是戰爭,是萬惡的戰爭,它使無數母親失去了孩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親。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感受、一起傾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此時,學生已走進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對理解課文的主旨有了一定的幫助。
四、音樂導入法
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音樂作用於學生的聽覺,就會使他們置身於樂曲所營造的特殊氛圍中,調動其情感。如在執教人教課標版語文第十一冊《月光曲》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在貝多芬《月光曲》的'音樂旋律中走進課文。在優美的旋律中,那寧靜的大海、皓潔的月光、輕紗似的微雲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此時,筆者富有感情地講述了貝多芬的事跡,讓學生領悟貝多芬遇到知音時的激動和對盲姑娘兄妹倆的同情,以及對不平等的社會制度的憤恨。可見,藉助音樂吸引學生快速地進入課文的氛圍中,能夠使學生奠定感情基調,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內容。
五、新舊知識銜接法
教學中的導入設計是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授的內容緊密相聯、自然銜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使舊知自然地過渡到新知中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學習的知識,使教授新課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人教版語文第十二冊課文《出塞》,這首古詩是讓學生認識舊時封建統治下殘酷的兵役制度,體會人們水深火熱的生活及作者渴望平息戰事、思念家鄉的感情。教學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明月千里寄相思。古代出門在外的遊子常常借明月來抒發自己的滿腔愁緒與濃濃的思鄉之情,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學生回憶並背誦了《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詩,筆者緊接著問:“那麼,常年戍邊的戰士呢,他們是否想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鄉?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出塞》。”這樣的課堂導入,既交代了新課內容,又引起了學生對舊知的鞏固,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了課堂教學之中。
六、圖文導入法
圖文導入法就是選用與文本相配套的圖畫,適時地配以文字解說,以一種圖文並茂的形式導入新課。如筆者在人教版語文第八冊課文《桂林山水》的導入時,藉助多媒體出示圖片並配以筆者的解說:“看,高聳入雲的青山連綿不斷,山下的水清澈見底、碧波盪漾。假如你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會有什麼感觸?”學生暢談心中想法,筆者小結導入:“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青山綠水中,去欣賞桂林山水的美。”
總之,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為了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們要在瞄準教材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使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靈上,迸出迷人的火花。
『陸』 小學語文課前導入技巧
導語:一堂課的好壞,導入是關鍵。巧妙的導入,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與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後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巧妙的導入,會產生“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應,能夠扣住學生的心弦。為此,錘煉導課藝術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更是打造精彩課堂的突破口。
一、運用故事法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愛故事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所謂的故事導入法,指的也就是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講課之前先講一個故事,以吸引學生或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聽故事中產生愉悅的心理情緒,讓學生在歡快中順利進入新課的學習的方式。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有效的導入新課,那麼故事導入法就是必不可少的導入手段。在我國悠久的語言歷史長河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故事。這些優美的故事,如夜空里亮晶晶的星星一樣,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在教學開始前,教師應積極的結合教學內容去搜集故事,適當地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甚至是自己根據教材編制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情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興趣。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上課前,我把課文內容以童話故事的形式描述出來:“那是一個又黑又冷的大年夜, 一個赤腳的小女孩走在街上賣火柴……可憐的小女孩最後凍死在牆角里。”悲慘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學生。接著教師便問:“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現象嗎?”,學生們都齊聲回答:“沒有!”這時教師又接著問:“這個故事其實也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同學們願意和我一起去詳細的學習了解嗎?”,這時學生就來興趣了,都迫切的想要知道小女孩為什麼這么可憐。通過這樣的導入,有效的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運用游戲導入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愛玩、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學生們熱愛故事,同時學生們也對游戲愛不釋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夠順應學生天性,在教學的導入環節適當引入游戲,則可創造出富有趣味、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游戲中、競賽中快樂學習,學會創造。游戲導入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戲這一焦點上,有利於在短時間內提高全班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如在教學《月亮和雲彩》這課時,筆者先讓學生猜謎語“有時掛在樹梢,有時掛在山腰,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一朵棉花糖,想吃夠不到,為啥夠不到?因它在天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又如,教學《太陽》這課時,上課開始,老師出謎語讓學生猜:一位老公公,面孔紅彤彤,每天早早起,按時來上工。在學生揭開謎底的同時寫出課題。這樣,通過猜謎語游戲,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為了找到正確的答案,探求知識的慾望被激起,自然而然就使他們以最佳的思維狀態進入到學習中來。
三、創設疑問情境導入,引導學生思考
古人雲:“學貴於思,思源於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疑”使學生心理上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抓住此契機誘導學生去解決懸念,以求教與學達到最佳的結合點。在小學語文導入環節的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積極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結合教學巧設懸念,創設疑問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如教學《鯨》時,一上課,教師就向學生提出問題: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海洋中最大的動物又是什麼?它是魚類嗎?由於學生急於了解答案,所以這種方法可以牽動學生,使學生圍繞問題去聽課。又如,教學《船長》時,我便設置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導入情境:“‘諾曼底’號是一隻怎樣的船?為什麼會發生海難?海難發生時船上狀況如何?船長是如何果敢地指揮救人的?這場海難的結局如何?”學生讀完這篇文章對內容有所感知,便直接進入對船長的賞析、品味階段。值得教師注意的是,通過有效的問題情境導入新課,雖然效果明顯,但要注意所設的疑問要和課文內容有內在的聯系,不要過於簡單或嚴重偏難。
四、根據課程內容,選擇恰當的導入技巧
每一種導入技巧都是有差異的,適應的內容也就不盡相同,巧妙地導入,就要實現課程內容與導入方式的最佳結合,相得益彰,這樣的導入才能銜接自然,順利過渡。老師要在全面把握新課程內容,在心裡形成一個大致完整的框架,針對內容特點,選擇相匹配的導入技巧。
五、導入要簡明得當,不可過於繁瑣
導入知識一個開頭,課堂的重點還應該放在課程內容的講解和傳授方面,導入占的比例太大就會佔用課堂時間,造成本末倒置的錯誤。再加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對於過於繁瑣的導入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小學語文課堂導入就要簡明得當,切實起到為教學內容服務的作用。
六、導入要盡可能的聯系生活
把課堂導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運用學生日常所見、所感的內容引出新課內容,便於學生理解,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能收到較好的導入效果。貼近生活的內容,也更容易引發學生的共鳴的深度思考,幫助學生挖掘課程更深層次的內容,獲得更多的體驗。
七、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教學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有效的教學,是要遵循一定的方式和原則的。在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教學中,雖然導入的方式多樣,但我們必須考慮其合理性和科學性,積極的突出以下幾個原則:
①針對性原則:教學目標即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它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因此導入也必須針對教學目標的要求來設計。
②概括性原則:導入要精心設計,短小精悍,力爭用最少的話語、最短的時間集中學生的注意,使其迅速進入學習情境。
③科學性原則:教學必須具有科學性。導入的設計也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做到思想觀點正確,論證合乎邏輯,舉例可靠確切,方法嚴格規范,符號客觀實際。
④創新性原則:教師針對每篇課文都要精心准備,巧妙設計導入語及導入方式,使學生每課都有“新感覺”。教學中,只有教師有效的把握好以上幾點課堂導入的原則,並如實的運用好導入策略,教學效率就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總結:課堂導入教學,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課堂導入方法還有很多,教學中,只要我們做老師的認真總結分析,不斷研究、創新教學方法,並且靈活運用,任何的導入技法都可以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柒』 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
導語:對於語文課堂而言,課堂導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學生對於課文願意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教師使用一些飽含啟發的導入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跟隨教師的腳步,深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一、設疑導入
設疑式導入法是根據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
1、審題導入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內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聯想,內涵極為豐富,統攝全篇的作用。審題,就是從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文題入手,由題目生發開去,激發閱讀興趣。
例如,一位教師在上《狼牙山五壯士》時,就緊扣"題眼",巧妙導入。上課開始,這位老師佯裝鄭重地板書課題:"狼牙山五戰士"。剛剛寫完,全班學生一下子都嚷了起來,"老師,你寫錯了!""老師,不是戰士,是壯士。"
這時老師故作吃驚的樣子說:"我寫錯了嗎?""壯士和戰士不都是當兵打仗的?一個樣嘛。"他話音剛落,教室里又炸開了鍋,"不一樣,雖然壯士也是戰士,但他們不是一般的戰士,他們是勇敢頑強的,不怕犧牲的戰士。"教師欣喜地說:"這位同學回答的真好!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壯''在哪裡?"
這樣破題入手,不但使學生了解這個題目,點明了文章的中心,而且激發了閱讀慾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課文的`內容。
2、設疑導入法
疑是提出問題,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只有一個地球》可這樣導入: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覺得大家應該同心協力維護這個微小、美麗而脆弱的星球。"他為什麼這樣形容地球呢?讓我們來學習課文找找答案。這種導入巧妙地提出了學習任務,創設出了探求知識的情境。
3、以舊引新法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在講授新知識之前,復習已經學過與新知識緊密聯系的舊知識,使學生感到新知識並不陌生。
例如,在教學《梅花魂》時可這樣導入:你能背誦我們已學過的贊美梅花的詩嗎?我們知道的梅花有著什麼樣的精神?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梅花的文章——《梅花魂》。這樣既復習了已學的知識,又緊密地聯系了新授的內容,使知識系統化。
二、直觀導入
直觀導入法即是教師通過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投影片等導入教學。它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運用直觀手段比語言描述更清晰、簡單、明了、有效。
1、實驗導入法
運用實物進行一段有趣的試驗,將語文教學中抽象的知識附於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例《烏鴉喝水》的導入,開始教學時,在講台上出示一個裝有半瓶水的頸口玻璃瓶,一些石子,一杯水,老師開始講述:"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些實物,要與小朋友一起做一個有趣的試驗,要求每個小朋友動腦筋,想辦法,大家願不願意?這里的頸口玻璃瓶,只有半瓶水,我想使它水位升高,運用這些石子或杯子里的水可以怎麼做呢?誰來試試看……
好,現在我們知道了可以將燒杯里的水直接灌進去,水用完了,我們還可以把石子放進瓶里。同樣的也可以使水位升高。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隻烏鴉。它想喝瓶中的水,是怎麼做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烏鴉喝水》。"
實驗使文章的難點得到了分散,更能使學生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2、實物教具音像多媒體等導入法
利用實物教具音像多媒體等教具導入,好處就是直觀,容易引起興趣,便於激發情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它能化抽象為形象,使枯燥的教學變得生動,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獲得較深的感受。
例如:《觀潮》一課,利用教具將錢塘江大潮來臨時壯觀天下的雄偉景象描寫得淋漓盡致,使人如臨其境。而課文中第四自然段最後一句描寫潮的樣子及潮的響聲尤為精彩: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面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在教學中,藉助錄音讓學生感受潮來時浪涌岸灘,洶涌澎湃的聲音;藉助投影錄像,讓學生感受潮來時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的壯麗之美。
三、引趣導入
教師採取各種引趣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從而愉快、熱情地汲取知識,發展能力和形成人格。引趣的導入方法很多,既可以是教師幽默詼諧的語言激情引趣,又可以是利用現代教學媒體激情引趣,還可以利用音樂、故事、成語、詩詞、典故、游戲等引趣。
1、音樂導入法
藉助與課文緊密聯系的歌曲作為導入途徑,這種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學生共鳴,又可活躍氣氛,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
例如,在教學《掌聲》時,可播放歌曲《掌聲響起來》,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聽到掌聲想起來的心情怎樣?再導入新課。
2、成語典故導入法
成語典故言簡義豐,生命力強,有些成語典故就出自選入課文的文言文。學習這類課文,可以從成語導入。
如由《世外桃源》導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撲朔迷離"導入《木蘭詩》,由"刮目相看"導入《孫權勸學》,由《諱疾忌醫》導入《扁鵲見蔡桓公》等。
3、故事導入
教師運用一些與課文有緊密聯系的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甚至自己編寫的故事導入新課,這樣既可引起學生注意,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
例如,學習華羅庚《統籌方法》,可從"田忌賽馬"的故事導入;在教學《尊嚴》這一課時,教師可講述漢蘇武牧羊的故事來導入。
4、猜謎導入
小學生特別喜愛猜謎語游戲,教師可把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編成謎語導入新課,
例如,在教學《畫風》時可這樣導入:小朋友們,老師讓同學們猜一謎語,看誰猜得快?雲見它讓路,花兒見它低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學生猜完謎後再導入新課。
5、名言導入法
所謂名言導入法是指教師引用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名言名句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如,三年級《晨讀》一課的導入(出示名言名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你們是祖國的花都,是祖國的未來。應該珍惜大好時光,好好學習,記住周總理說過的話。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晨讀》這篇課文。
這種導入能馬上讓學生明確都市的目的,既渲染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總之,語文課的導入,需要老師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和條件,巧妙的利用好開課幾分鍾,無論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是活躍課堂氣氛,都能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靈活有效的方法,讓語文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讓孩子們真正喜歡語文這門課。
『捌』 小學語文課導入方式有哪些及舉例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設計了如下的導語: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小草鮮嫩逼眼的新綠……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我講了文章的來歷。唐代,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定,應住衙門里三間屋子。知縣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被貶,便多方刁難。先安排劉禹錫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
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很高興,特撰寫一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的舉動氣壞了知縣,又把劉禹錫的住房調到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房子在河邊,附近還有柳樹。劉禹錫因景生情,又寫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他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調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那麼《陋室銘》一文有什麼精彩的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
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兒,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訴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這時,我滿含深情地說:「母愛是無私的、博大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巷深處》去感受那真摯的愛。」
4、由觀察插圖導入
新編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常被忽略。要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學習《周庄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動著斑斕的光點,純朴的船娘搖著彎曲的木櫓,小小的蓬船從圓拱石橋劃出,悠然滑進方形石橋……
通過插圖學生對周庄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自然導入: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周庄的美讓中外遊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周庄去感受她獨特的美。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踴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詞的聯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我因勢利導,滿含深情地說:「離鄉在外的遊子,日夜思鄉念親。鄉愁像一彎月,鉤起一串串回憶;像一條蠶,咬噬著那顆孤獨的心,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感受《鄉愁》。」
『玖』 小學語文教學導入方法種類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提到講 故事 、聽故事,沒有一個小孩子是不感興趣的。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小學語文教學導入 方法 種類,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小學語文教學導入方法種類
一、情境導入法
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在教學中,巧設機關,引起懸念,製造沖突,激疑引思,誘發思維,啟迪智慧,使學生處在興奮狀態,這樣有利於教學順利進行,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有效的利用所創設的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會好。
如《鋤禾》這首詩是講農民勞動辛苦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的道理。導入課文時可出示多媒體視圖課件《老農鋤禾》讓學生細致觀察,教師有感情敘述圖意:「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烈日下,一位農民爺爺手握鋤頭鋤地,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裳,頭上的汗滴像斷了線的珠子往下直落。他捨不得歇一會兒,擦擦汗,繼續鋤起來。同學們,這位農民爺爺辛苦嗎?糧食來得容易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鋤禾》這首詩。」
二、營造氣氛、激趣導入法
蘇霍姆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進行學習,並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結合所授課文的內容及特點,用 謎語 或兒歌等形式激趣導入新課,既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視野,發展 想像力 ,又寓教於樂。如教學《太陽》,老師先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讓學生猜一個與「太陽」有關的謎語: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重要;眼睛能看見,手卻摸不到,實際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很小很小,沒有它就沒有世界,有了它就萬物歡笑。由謎語導入對課文的學習,過渡自然,學生興趣濃厚,都積極思考想第一個得出謎底,在爭猜謎底的過程中,學習的積極性潛意識地被調動起來。
三、質疑法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如果教師在課前就緊扣教學內容設置懸念,提出疑問,且語調、語勢、語音都很講究,並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這無疑將為下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巧妙的導語如果蘊藏著豐富的問題情境,往往還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能讓學生處於欲答而難以言表的著急之態。如教學《三個小夥伴》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小朋友們知道種樹時需要些什麼工具嗎?老師看見三個小夥伴去種樹,可他們扛著樹,手裡卻沒什麼工具,但是他們還是把樹種好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樣種樹的呀?請打開課文――《三個小夥伴》。」這一導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急於弄清問題的心情驅使他們認真學習課文。
四、故事誘導導入法
此是指教師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先敘述一個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生活實例或故事(例如科學發現時的 典故 、軼事、寓言、笑話等),以誘發學生的想像力和思維活動,使學生產生學習新課興趣的一種導課方式。一般而言,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尤其當他們聽懂了老師講的故事時,更加樂不可支。如教學《驕傲的孔雀》一課,老師先給大家講綠孔雀幫助橄欖壩人致富的故事。讓學生議一議,故事中的孔雀是一隻怎樣的孔雀?然後很快轉入課題:「大家可知道我們 今天在新課中要了解的孔雀卻不是這樣的,它是一隻――」「驕傲的孔雀!」同學們脫口而出,這樣又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五、談話導入法
教學《桂林山水》時,我先描述:「我們的祖國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白浪滔天的萬里大川,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有星羅棋布的島嶼和湖泊……特別是在我們偉大祖國的西南方,更有一處因山清水秀的風景而聞名於世界的地方,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會把我們帶到那馳名天下的桂林,去領略那桂林山水秀麗多姿的風景。」這樣使學生迫切想了解桂林的山水,增加了對課文的學習興趣。
2小學語文教學導入方法種類
一、新舊知識導入
帶著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再通過比較、體會和摸索找出普遍性的知識規律,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刻舟求劍》我這樣導入:「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這個 成語 故事,一個學期以來同學們一定讀了不少的成語故事。誰能 說說 你讀過哪些成語故事?」舊知識導入法:學生說成語故事的名字,或找一個學生說一個成語故事。講故事導入法:同學們剛才說得非常好,有機會我們開一個成語故事會,好不好?生:好。「每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每個成語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我們再學一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板書課題)。」「看看《刻舟求劍》講了什麼樣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故事導入法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提到講故事、聽故事,沒有一個小孩子是不感興趣的。教師在授課前,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小故事,顯得親切自然,課堂上一定鴉雀無聲,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部集中起來,同時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例如教《桂林山水》一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當時的心理狀態,我這樣導入:「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遊玩一趟,那滿眼的奇山秀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使人心曠神怡,那裡的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動人的 神話故事 。如父子岩,據說古時候有父子倆,姓龍,他們的造船手藝非常高。造的船不但糧食裝得多,行起來也非常快,不料,一個姓萬的員外看中了他們,死逼著父子倆連夜趕造一條大船。准備搜刮老百姓的糧米,好獻給皇帝買官做。
糧米被他們搜刮完了,不要鬧飢荒,餓死老百姓嗎?龍家父子不肯干,藏在這里的岩洞里,因沒有吃的,最後餓死了,父子岩就這樣得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綺麗景色中,還有象鼻山,斗雞山,麽密山,望夫石……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去欣賞呢?喜歡聽聽那神奇的故事嗎?現在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
三、懸念導入
借鑒說書人「且聽下回分解」的妙術,講到最扣人心弦的時候,有意避而不講,吸引聽眾「且聽下回分解」,將這種技巧運用於新課的導入之中,以懸念作為激發學生好奇心的觸發點,使學生產生強烈慾望,產生弄個水落石出的想法。在技巧上必須發人深省,留有無窮餘味,引人入勝。如講《草船借箭》一文時,我在課堂初始扮演說書人,來了一段說書:「話說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三足鼎立。當時,曹操剛剛把劉備打敗,又要進攻孫權。
這時的孫權、劉備都像熱鍋上的螞蟻,唯恐曹操一下子吃掉自己,於是這兩家就商議聯合起來對付曹操,先下手為強。劉備就派遣自己的軍師諸葛亮到孫權那協助作戰。孫權的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字叫周瑜。他很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於是暗地裡盤算,企圖整治和加害諸葛亮。他假借商議軍事為名,叫諸葛亮三天之內必須造十萬支箭。在這僅僅三天的時間里,周瑜又設置了種.種障礙,不但不給諸葛亮造箭所用的材料,而且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如果三天之內造不出十萬支箭,就會被就地正法。欲知諸葛亮如何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他的『高招』如何,請同學們自己認真讀課文《草船借箭》。」
四、圖畫導入法
這是低年級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藉助教材中的插圖掛圖,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想像,有意識地將圖文結合起來,愉快地接觸課文。如《誠實的孩子》可利用書中插圖導入:「圖中畫了幾個人?他們在望著什麼東西?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結果又怎樣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這種導入法具有直觀性,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五、歌唱導入法
貝多芬說:「音樂能使人類的精神爆出火花。」音樂作為表情藝術,能動之以情,體現最深刻的主體內心生活。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心情。因此,我在某些課的開頭,總是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熟悉的喜歡的或者傳統的歌曲與課文的主題或情節聯系起來,讓學生唱這些歌,自然地導入新課。例如教《景陽岡》這篇課文時,正好中央電視台剛剛播放過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學生對劇情基本了解,尤其對主題曲《好漢歌》更是情有獨鍾,都能把這首激烈跳躍直抒胸臆的主題曲唱得很好。我緊扣學生的這個興奮點,在板書課題後,讓學生把這首歌大膽地齊唱了兩遍,學生興趣盎然,都想早些知道課文是怎樣深入細致地描繪他們心目中的好漢的。
3小學語文教學導入方法種類
一、圖片導入
小學生年齡小,比起靜止枯燥的文字來,優美生動的圖片更富有感染力與吸引力,更能集中學生的精力與思維,使學生對圖片產生強烈的興趣,從而實現學生思維與興趣點的順利轉移。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圖、教學掛圖、 簡筆畫 或從互聯網上收集的相關圖片,將豐富的教學信息寓於生動形象的圖片中,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如在學習《草原》一課時,由於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親身去過草原,對草原沒有太深的印象和太多的了解,自然無法領會作者所描寫的草原的美與蒙漢情。我在課前從互聯網上收集與草原有關的圖片,在課上運用多媒體輪番展示給學生,學生很快被優美的草原風光所吸引,如同置身於壯麗遼闊的大草原中,在吮吸草原的氣息。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來談談對草原的印象與了解等。然後,我順勢導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老舍先生的《草原》,和作者一起走入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筆下的草原是什麼樣的。」這樣的導入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更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二、問題導入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問是思維的開端、學習的動力,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他們喜歡問為什麼,喜歡探究。通過提出問題,我們可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文本產生強烈的閱讀動機與探究慾望,使學生帶著高昂的學習情緒與飽滿的學習狀態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來。如在學習《梅花魂》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思考:「題目梅花魂中的魂是什麼意思?」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進入了求知的憤悱狀態,並在好奇心與求知慾的驅動下產生了強烈的探究動機與行為,從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樂導入
音樂是一門藝術,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小學生愛跳愛唱,每個學生都會唱許多歌曲。採用音樂來導入新課,無疑對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以特殊的方式向人們傳遞著信息與情感,通過旋律、節奏、語氣與語調的變化能讓沒有生命的文字動起來、活起來,給予人們強烈的精神震撼與藝術感染,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可以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張開想像與聯想的翅膀。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類表現親情的課文時,在導入階段我們可以為學生播放《真的愛你》《母親》等表達父母親情的歌曲,在悠揚的旋律中可以將學生帶入表現父母親情的特定氛圍中,從而讓學生帶著特定的情感來學習這類 文章 ,為教學打下感情基調,更利於學生了解文中所表現的父母親情。
四、視頻導入
多媒體集圖文聲像於一體,可以為學生創設圖文並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具有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止為動態,化無形為有形的特點,同時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將傳統教學手段難以展現的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再現於學生面前,這樣更利於學生的理解。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我從網上收集影視劇片斷,在課上播放給學生,讓那段屈辱的歷史真實地再現於學生面前,讓學生為視頻中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而自豪,為它的毀滅而產生強烈的民族意識,真切地感受中國曾經蒙受的屈辱。在此基礎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並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與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五、故事導入
小學生愛聽故事、講故事,這是他們的天性。當大人講完一個故事,許多小學生都可以復述下來,究其原因就在於故事是他們所最喜愛的一個活動。對於他們所喜愛的事物,學生會傾注更多的精力與注意力,會激起強烈的興趣與參與慾望,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收集與創編一些故事來導入新知,以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實現注意力與興趣點的順利遷移。
如在學習《猴王出世》時,我採用多媒體向學生圖文並茂地講述猴王的故事,但只是這個故事的開端。由於圖文並茂的故事開端已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調足了學生的胃口,學生自然會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想要聽到完整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再展開教學,自然水到渠成。
六、聯系生活導入
語文學科與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進行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提出一個重要理念。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將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既符合 語文學習 規律,可以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同時又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 經驗 ,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使學生感受到教學與生活的關系。如在學習《竊讀記》時,我以學生購買書籍前後的心情來導入,讓學生憶起自己買到心儀的書籍閱讀時的喜悅,享受閱讀的樂趣。「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竊讀記》同樣也是閱讀的樂趣,但卻是『竊讀』的樂趣。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來體會小女孩竊讀的樂趣。」
七、比較導入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就不能把各章節、各篇文章割裂開來進行講述,而是要實現各種知識的整合。如現行教材在編排上非常注重各知識點間的聯系,在導入時,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等來導入新知,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舊知,順利地進入到新知的學習,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因此,在學習時我們要善於將所學新知與前面所學結合起來,通過比較,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小學語文教學導入方法種類
一、以多媒體動畫入文
「教學的藝術在於喚醒、誘導和激勵」。在語文課上,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把被感知的對象直觀地呈現出來。通過音響效果、色彩渲染、動態畫面等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維更活躍,學習熱情更高漲持久,繼而使學生較快地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例如在教學《小池塘》一課時,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設計製作了精美、趣味盎然的多媒體課件:將池塘、蘆葦、太陽、星星、月牙兒的圖片配上一段音樂和適當的解說。
教學伊始,先用大屏幕放給學生,美麗的畫面,加上畫龍點睛的解說,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學生欣賞著、贊嘆著……意猶未盡之時,再學習課文內容,師生一同欣賞課文中作者是怎樣向我們描寫如此美麗的情景的。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自然而然教學事半功倍。
二、直接導入法
這種開門見山的導入方式,通過簡短的導語,把所要學習的課題一下子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接觸課題後迅速轉入課文內容的學習,從而不僅節約教學時間,加快教學節奏,而且有一定的新鮮感。這種方法適用於高年級。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的導入:文章是圍繞邱少雲寫的,用的是第一人稱,作者是邱少雲生前所在班的班長,叫李興元,寫的是其在朝鮮戰場上奪取三九一高地時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感人 事跡 。
三、圖畫導入法
這是低年級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藉助教材中的插圖掛圖,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想像,有意識地將圖文結合起來,讓學生愉快地接觸學習課文。如《誠實的孩子》可利用書中插圖導入:「圖中畫了幾個人?他們在望著什麼東西?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結果又怎樣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這種導入法具有直觀性,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四、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教師有意識地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思維處於一種激活狀態,產生一種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後自然導入新課的一種學習方式。一節課的導入恰似一出戲的序幕,或似優美樂章的序曲,如果設計和安排充滿藝術性,富於變化,懸念迭起,就能像磁石引鐵一樣把學生吸引住,很快調集他們的注意力,點燃智慧的火花,使人們進入活躍的思維狀態,開啟智慧的閘門,收到先聲奪人、事半功倍的奇效。
如我在上《陋室銘》時,先問學生怎樣的居室是簡陋的,然後說:「有這樣的一間茅屋,台階上爬滿了青苔,屋內除了主人與書外沒有其他的陳設,而主人說沒什麼簡陋的,這是為什麼呢?現在讓我們從《陋室銘》中找答案吧!」這樣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學生認知發生沖突,進而促使期待狀態和探究行為的產生。學生急於尋求答案,讀課文的積極性極高漲,因而達到設置懸念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一直都在提倡「把發現留給學生」,但在學生還未樹立獨立的發現意識時,我們能否給學生一些問題,用問題解決問題,解決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再次發現的過程,前階段是學生發現答案,後階段是學生發現新問題,以此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設疑、解疑、質疑、釋疑。
五、巧用媒介,吸引學生
巧妙地運用電視機、幻燈機、錄音機、電腦等電教工具,通過欣賞音樂、觀看電視、錄像、電影等方式,激活學生的藝術細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採用直觀演示,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梁,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感性材料,激發學生尋求探索方法的興趣。
如教學《湖心亭看雪》時,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觀看了配有朗誦名句的西湖美景的圖片,一下子就把學生的眼球吸引住。這時我順勢引入課文說:「那就讓我們跟著張岱的腳步去游一游這美麗的西湖吧。」學生都很想從課文中找出西湖迷人的依據,因此上課注意力很集中,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如我在教學《橋之美》時,事先讓學生欣賞了幾十幅世界各地的著名橋梁,讓學生說說這些橋美在哪。學生看的時候都贊嘆不已,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是「形式美」,有的說是「結構美」,這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進行藝術的熏陶。
六、溫故知新,新舊結合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正確處理 基本素養 和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也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因此在教學中,不管採用哪一種導語的設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內容緊密相連,自然銜接。
孔子雲:「溫故而知新。」回顧舊的知識是導入新課常用的方法。如在上《飲酒》時,我這樣設計導語:「在《桃花源記》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與世無爭,嚮往寧靜和平生活的陶淵明,在《飲酒》中我們更能體會到這一點。」簡單的幾句話就讓學生回顧了前面的內容,從而更好地投入新課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