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怎麼讀好語文

怎麼讀好語文

發布時間:2022-02-27 01:21:00

A. 如何讀好語文

語文其實是不難的,只是理論性較強,學好語文關鍵在於積累。不要害怕語文,更不要太緊張.只要把分數看開點就可以了,否則太過於緊張的心情,是無法進行復習的.一緊張,就害怕,語文並不難的,所以不要緊張。提高成績。學習方面的問題。有學習環節,學習態度、 學習方法。你只要從現在把學習轉變了,學牢了,當然就簡單了,成績就會提高。
每天多讀課文,而且多借鑒別人的學習語文的方法,並且多練習寫作功底,多讀優秀的文章。每個人的基礎不同,學習態度也不同,所以要採用的方法也就不同。要把學習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方法。就可以取得進步。學習的方法應該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從基礎開始——熟悉技能——應用。一定是經過無數次的練習。了解學科的特點,熟記公式,多思考,多挖掘多做題,學習永遠都沒有捷徑,只有練習,練習,再練習。
提供下面的方法:要做好四輪學習:
1.全面復習的基礎知識(看課本)。
2.用考試來檢驗自己第一輪的復習情況。詳細分析存在的問題,做好查缺補漏的復習
3.分版塊復習。做到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4.專題復習。綜合能力的培養,拓展自己的應用能力

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語文素質、語文能力提高的過程,而語文素質、語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讀和寫。所以,解決了讀和寫的問題,就提高了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也就是學好語文了。
讀,即閱讀和理解;寫,指書寫和作文。語文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兩件事了。讀,可以培養語感。語言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語感。「這個語段中為什麼用這個詞而不是用那一個」,「這個句子為什麼是一個病句」,很多時候,我們無須去問「為什麼」,語感早已經告訴我們理由了。而語感的培養就來自於平時點點滴滴的「讀」的積累。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這里所說的「讀」,並不僅僅是指把文章朗讀或默讀一遍,而是還要包括思考和識記等內容。換言之,讀,應該是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過程。學習一篇文章,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來就是:第一,解決「寫了什麼」的問題;第二,解決「怎麼寫」的問題;第三,記憶文章中的精彩語段和詞語。這三個方面其實就是在說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問題。在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去解決好這三個問題,這才是「讀」。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讀,也是一個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獵廣泛,見多識廣,胸中自有「丘壑」。這樣,在作文的過程中,就不會感覺自己無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乾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既然「讀」有這么多好處,那麼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就從重視「讀」開始吧。
寫,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書寫和作文。在書寫方面,高考考綱有明確的要求:作文一類卷書寫美觀,二類卷書寫工整清楚,三類卷比較工整清楚,四類卷書寫潦草。高考從2005年開始,山東單獨命題,語文實行網上閱卷。這就對書寫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所以無論是高考考綱還是山東語文網上閱卷,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信息:必須把字寫好。退一步說,要求所有的人都達到美觀的程度,也不現實,但是書寫工整清楚,避免潦草,這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也許有人拿「寫工整了會影響答題速度」之類的話來給自己的書寫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認真書寫的最初階段,它是會對你的答題速度有一點影響的。可是我們總不能因為還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療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書寫不過關會影響到語文成績,我們又怎麼敢不去重視呢?其實,要做到書寫工整並不難。我們的漢字是方塊字。這句話對我們就是一個啟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動心思。你的字寫得橫平豎直了嗎?你的字左上角與左下角、右上角與右下角在一條線了嗎?還沒有?那就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吧。相信不用多長時間,你自己寫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認了,你都不敢相信你會寫得這么好了。再說作文的問題。雖然說,文無定法,但是作文還是講究一點「法」的。在這里,首先要澄清一個問題。應試作文與平時寫的文章是有區別的。平時寫的文章,我們是去「品味」,而應試作文往往是瀏覽的。瀏覽與品味就有了質的區別。所以寫應試作文非注意一點應試技巧不可。比如文章開頭,單刀直入,開宗明義,一開篇先讓讀者明白你在寫什麼,這點很重要。否則,看了半天了,讀者還雲里霧里,不知道你要說什麼。這怎麼可以呢?文章主體部分一定要圍繞中心去寫,一定要言之有物,這些最起碼的要求必須做到。到了結尾部分,對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後再強調一次,加深一下讀者的印象。這樣,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有人把寫好作文總結為兩句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寫成記敘文時,很好地解決了「動之以情」的問題,寫成議論文時,很好地解決了「曉之以理」的問題,那麼你的作文問題也就解決了。那麼怎麼才能寫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寫好議論文的問題,上文已經有所涉及,所以這里重點談寫作記敘文的問題。寫好一篇不足千字的應試記敘文,有幾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① 調動情感的問題。做好作文的准備工作,這是一個大題目,裡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選材的問題。如果選取一些自己比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難調動起自己的創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比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們生活的環境里的一些人或事。還有一個盡快入題的問題。150分鍾的語文考試劃給作文的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那麼我們從審題立意到開始動筆,時間最多不能超過15分鍾,當然也不能少於10分鍾。在這段時間里,我們不僅要考慮文章的立意、布局謀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調動起來,讓自己「走進」所要記敘的場景之中去。這種「身臨其境」正是情感被調動起來的表現。
② 截取生活片斷,藉助「主旨」這根紅線,連綴成篇。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決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夠交代清楚,也只能是敘述故事的梗概。這樣,不僅內容不厚實,而且還缺乏生動性,不可能「以情動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幾個典型片斷,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則可以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
③ 描寫還是敘述的問題。敘述故事情節,往往容易出現語言乾巴,欠生動的現象,這樣就達不到「以情動人」的目的。所以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最好採用描寫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兩個特寫鏡頭,進行具體形象生動的描繪。我們知道,對事物的描寫,越具體了就越形象,從而也就越生動。
最後,再提一個建議:充分地利用課文。既然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讀」,那麼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廣泛地閱讀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還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們讀什麼文章都可以。但是,讀課文有讀課文的好處。第一,課文是你的無聲的老師。我們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對「寫了什麼」「怎麼寫的」,思考的正確與否呢?如果無人請教,我們將無法確定。可是如果我們去讀課文,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每篇課文都有閱讀指導,課文之後還附有一些注釋,它們可以給我們解疑答惑,幫助我們積累知識。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讀什麼都可以,那麼我們為什麼不選擇課文這個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課文大都是一些典範作品,不需要我們再去浪費時間挑選。第三,高考的出題原則是「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就是僅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也得重視我們的課文啊!
綜上所述,如何學好語文呢?從讀寫入手,提高我們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

B. 語文該怎麼讀好

想讀好語文一定要多讀,但是,你不能把看書當任務,要認真得讀,這個培養語感和語言積累。
第二個要積累,當你讀到你覺得好的東西要用筆記下來,而且要經常看,你要明白你為什麼覺得好。
三是要多寫,當你看到一個題目,你就寫來看看,然後讀一些相關題目的好文章,這樣你會記憶深刻,可以記住這種方法開拓思路。
推薦你幾個人的書,朱自清,老舍,冰心,史鐵生,他們的書你要看看,要了解他們的一些思想,對做閱讀有幫助,他們都各有特點。

C. 怎樣學好語文

鏈接:

提取碼:qped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D. 語文怎麼讀好

誒!~~~~~~~~這東西要基礎 啊,我也初二是實驗班的尖子生.語文呢!你要刻苦拉,把字詞默下(要默的默,重要的也要默,就是自己錄下來,聽寫,必要的古詩,和課文也要默),還有就看你基礎了,比如作文,當然你要多寫.口語就要多讀.

E. 怎麼才能學好語文

鏈接:

提取碼:qped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F. 如何學好語文

剛升入初中的孩子一下子對第一場考試有點蒙圈,因為考查面還是和小學一樣,分基礎、閱讀、寫作三大塊,而考查點的廣度與深度不一樣了。因此,學好初中語文除了上課認真聽,作業認真做之外,還要注意以下五點:

五、考試要總結。

1.每次考試後,都要認真總結得失。最好寫成一份報告似的,分析做題時的狀態,失分的原因,以待下一次更好。

2.找到薄弱點,一次集中突破一個。目前初中語文的考點各地的要求不一樣,但大框架大方向是一樣的,是考查孩子的語文素養。基礎薄弱的,就攻克基礎,包括:字的音、義、形;詞語的理解;古詩詞填空;成語的運用;語病的修改;文言詞義;名著題。閱讀薄弱,就攻克閱讀難關。

G. 怎麼讀好語文

語文這個沒有捷徑,只能多看、多讀、多背、多做,語感是需要慢慢培養的

H. 如何讀好語文

這很簡單,只要你弄清這一些語文基礎知識就行了,想知道往下看:
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有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

常用修辭作用特點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
本體
喻體
比喻詞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例句: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老舍《濟南的冬天》

2.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1. 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暗 引(間接引用)
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10.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2. 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排比、對偶、擬人、誇張、反問......

13.聯想:
看到某事物,從而聯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像.
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准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
例如
「晨鍾雲外濕」(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以「濕」字形容鍾聲,所聞之鍾聲,穿雨而來,穿雲而去,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志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覺相互溝通。

15.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 (或音近) 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16.頂真
頂真也做頂針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下接,首尾蟬聯,用符號表示就是「ABC,CDE」.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來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兩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恆地在燃燒。
夢想是翅,飛翔永恆藍天。
夢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夢想是海,還是小船悠悠。
夢想是船,海上乘風破浪。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雲;
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17.互文
帶有修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
煙籠寒水月籠沙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主人下馬客上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
在閱讀古代散文作品時,對於一些運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進行仔細的思索和體味,往往容易忽略過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意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陽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兒。」
(2) 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如宿構。(《文心雕龍·神思》)意為:「曹植、王粲鋪上紙拿起筆寫作時,就象事先寫好了背出來一樣。」
(3) 齊魏徭戍,荊韓召募。(李華《弔古戰場文》)齊魏荊(楚)韓等戰國時期君王為徭役守邊而招募兵員。」
(4)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意為:「凶暴的差吏來到我們村裡,到處叫嚷喧嘩,到處騷擾百姓。」這里的「東西南北」泛指「各處」。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陽樓記》)意為:「不因外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為個人處境好壞而歡欣悲傷。」

18.回環
簡單地說回環就是順讀逆讀一個樣。例如:
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里谷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19.移情
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寫說者有意識地賦予 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並不 存在的特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
運用移情修辭手法,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 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發揮修辭效果。
例如:
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主要就下面四種:
抒情 議論
說明 記敘

抒情有兩種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1、呼告式:情到深處,常常難以自禁,忍不住大聲呼告:"祖國啊,母親!""我愛你,中國!"
2、 頓悟式:法國作家都德《最後一課》中的小弗朗士在上學路上,看到鎮公所布告牌前有很多人圍觀,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他走進教室以後,才慢慢明白:祖國淪陷了!這時,作家寫到:"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以頓悟式的直抒胸臆,表達萬分難過的心情。
3、反復式 :"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採用反復式語句,抒發"我"對北京大學的一往情深。
間接抒情有三種方式:
1、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感情,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通過兩次寫景表現人物心情:"我們上了輪船,離開錢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表現人物歡快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表現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2、詠物抒情 (托物言志):在文中把"物"作為主體對象來寫,而不是作為一般景物點綴其間,作者往往以濃墨重彩極力鋪寫某物,使其賦予某種象徵意義和豐富的涵。冰心的《紙船--寄母親》就是很好的例子。
3、敘事抒情:寓情於事,在敘述中抒發感情。魏巍在《我的老師》中,便是通過敘寫蔡老師在課內教我們讀詩,在課外教我們跳舞,帶領我們觀察蜜蜂等事例,抒發"我"對老師的愛戴之情。
再看議論:
所謂議論就是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和評論來直接表明觀點和態度的文字,它是議論文的主要表達方式。在文章中,議論常常從敘述或說明中生發出來,同時又去深化敘述或說明的內容。議論常常緣事而發。或感觸,或啟示,或褒或貶,是非曲直皆為議論。
議論的筆法多種多樣:
1、評述性議論。
針對某人某事某物,發表自己的見解,闡明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或肯定、贊揚、或否定、批判,態度明朗,色彩鮮明。魯迅的《藤野先生》,開篇便描述清國留學生留著長辮扭脖子的丑態,結尾一句"實在標致極了"便是評述性的議論。作者以犀利的語言辛辣地諷刺了清國留學生的不學無術、附庸風雅。這種議論方式有較強的針對性。
2、哲理性議論。
語言含蓄,見解獨到,令人深思,這種議論方式往往具有啟發性。魯迅先生在《故鄉》的結尾處寫到:"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含蓄雋永,讓人回味無窮。
3、抒情性議論。
議論的語言是理性思維的結果,因而也許少了一份靈氣和生動,儼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其實,議論也是講究文筆的,也是形象的。上文中所說魯迅的《故鄉》,便是將抽象的"希望",比作形象可感的"路",因而生發議論,形象生動。議論中飽含著濃郁的情感色彩,便賦予議論以強烈的抒情性。魏巍寫《誰是最可愛的人》選用三個典型事例表現志願軍戰士的"可愛"之處,作者在敘述每一件生動感人的事例之後,不失時機,以抒情的筆調,議論生友,一唱三嘆,既承上啟下,又點明主旨。
在來看說明與記敘:
說明的功能是使人了解一種事物或一種事理,給人以新知識、新認識。
敘述主要是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做的概括性的交代和表述。
看概念,兩者很好區分,難區分的是:說明文中的記敘與說明文的區分。
在說明文中,客觀的記敘是必要的和必需的。只是,這種敘述與在記敘文中的敘述是不同的。記敘文中的敘述目的是要敘述和描寫一個過程或情節,而說明文中的敘述除了比記敘文中的敘述要簡單得多之外,其目的仍然是說明,是為了說明一個事實或一種現象。比如《動物的遠游》(見《全日制六年制小學課本》,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的一段:「有人在德國不來梅捉了7隻燕子,用飛機帶到了倫敦附近再放出去。兩地距離有700多公里,居然有5隻燕子飛回不來梅的老家。」這是一段敘述,在這篇說明文中恰當地說明了燕子遠游的本領。
考試最常用的修辭手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2.擬人
3.借代
4.誇張
5.映襯(正襯、反襯)
6.排比
7.設問
8.反問
9.對偶
10.反復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

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用典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情景交融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一、語文基礎知識的類型及其重要性

「知識是智能的基礎,記憶是思維(智力之核心)的基礎」,可見掌握「雙基「的重要。

「語文基礎知識」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凡語音、字詞、句法、修辭、標點符號、文化文學常識、寫作常識、詩文背誦等,都包括在內。
為學習方便,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類:記憶型、應用型。從高考考綱考點考題上看,記憶型的知識,起碼有字詞的音形義(歷年第1第2等試題),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題、30題),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實詞的比較(1996年12、13、14題)等。應用型的基礎知識,如標點符號、近義詞和成語的選擇、病句的診斷、古今詩文的理解和賞析,幾乎覆蓋所有考題。

二、學習掌握「雙基」的有效方法

1、強化記憶的「秘訣」

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實質就是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這里根據心理科學,總結強化記憶的五條訣竅。

①首記:「一飛沖青天,曠世不再鳴」。這是說對首次記憶的新內容,一定要「不惜千金買寶刀」。心理學表明:10分鍾能記住的東西,要再有5分鍾,變換著方式(默想、默寫、誦念等)去記憶,效果最佳。許多同學,記憶新知識時,只是達到了一種臨界狀態,就自以為記住了。這樣的記憶量,十分鍾後就消失40%,更增加了間隔記憶復習的困難,實在得不償失。

②復記:「懸蟲低復上,斗雀墮還飛」。反復記憶才能相對克服遺忘。對較復雜、深奧信息的記憶,不可能一勞永逸。心理實驗證明:凡自己默誦的東西,三小時後遺忘10%,三天後遺忘25-30%,時隔越長,遺忘率越高。我們重點中學的學生,必須結合實際,科學安排復記。首記可在講課當天晚自習;二輪記憶在臨新課前一天自習,或其它時間;三輪則在課前幾分鍾,用過電影的方式再現。事實證明,各輪復記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絕對可行。

③化簡:「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對復雜的知識系統,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化簡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記得牢、多、快。這里介紹三種化簡法。第一,抓共性化簡。如很多形聲字、會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構字部件是「人」和「手」的變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變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變形。抽出變形「人」和「手」,能幫我們區分很多漢字的形和義。如「陷」左上為人凡īan 韻者皆從「xiàn」(「陷」之古字),「舀」上為手,凡ao韻者皆從「舀」。「舁」下為手,當「舉」講,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張開的兩只腳)。「牧」以「牛」、「人」會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燭夜讀」之用,「兼」乃以手撮雙禾,所以解為同時取得、同時、再加上、還有等。第二,舉「例句」化簡,如通過「狼吞虎咽」掌握「使動」;通過「歌喉甜潤」掌握「形容式」通感;通過「我有個姐姐在北京讀書」和「我有理由反駁你」,掌握「有」字帶起的「兼語式」和「連動式」等等。第三,編「歌訣」化簡。如學習了逗號的多種用法,可自編自己能領悟的歌訣:句子當中常停頓,要用逗號來分清:復句中,分句間;單句中,很關鍵--主謂長,或倒裝,動詞後,賓語長;狀語在句前,句中又較長;稱呼應對序次後,插入成分在兩旁;復雜並有停頓,用逗用頓細思量。

④強聯:「變形易色,隨風東西」。要善於在未知與已知之間、抽象與具體之間、雜亂與條理之間,進行識記內容的聯系與轉換,這是強化記憶的有效方法。如果發現不了上述聯系,寧可根據個人體驗或外部的、偶然的聯系,「強行自製」一種聯系,不怕「變形易色,隨風東西」。如《為了忘卻的紀念》豈不《南腔北調》?《論雷鋒塔的倒掉》,乃一《墳》堆;「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正是〈戰國策〉;「莫(摸)里哀」作繭自縛〈吝嗇鬼〉。又如記憶古代的人名與字,如沒有「互補」、「互反」關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⑤札記:「閑雲一片不成雨,黃葉滿城都是秋」。「閑雲」飄來盪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准備一兩個袖珍札記本,按基礎知識的綱目分類,隨時摘記或剪貼各種基礎知識。這里參考考綱考點和考題,提供一個分類綱要:容易讀錯的字(如形、義也易出錯,不妨就地記錄,下列各項也可照此處理):容易寫錯講錯的字詞、成語;近義詞和反義詞;不易掌握的關聯詞語;語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辭;標點符號;古今文化常識;古今文學常識;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實詞;寫作常識;寫作素材。關於以上內容,有不少現成的匯編書刊,還用自己作札記嗎?用,因為一般匯編是針對普遍情況而錄輯的,使用起來不切合每個人的情況,浪費時間。應將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錄出來,以免復習時作無用功。很多同學因為時間緊,沒空作札記,或者集中突擊抄錄、背誦,結果還是「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仍是一筆糊塗賬。
2、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可靠途徑

高考《語文科說明》強調:「語言知識著重於應用,不考名詞術語。」這和《大綱》中「不要用名詞術語考學生」的原則是一致的。歷屆高考命題,如第1卷全是單項選擇,要求學生在准確把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迅速四選一,又如第2卷簡答題,考核學生對語法章法的運用和應變能力,都體現了上述原則。
那麼,如何在平時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呢?

①比較:A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必須細心發現與感悟某些基礎知識的同中之異。平時,有的同學只注意了借代與借喻;象徵與借喻、雙關;移用、移覺與移情;連動句與兼語句等修辭語法方面的比較,其實這是很不夠的,還必須善於發現在標點、詞語(包括成語)章法諸方面的相異處。如省略號與破折號都可以表示語言中斷,但究竟有什麼細微差別,表注釋說明的破折號、冒號、括弧有什麼不同的適用范圍,清早、清晨、黎明、拂曉(軍事用語)有什麼不同,「密密匝匝」與「密密麻麻」有什麼差別,「先國之急而後私仇」與「每行事輒先人後己」中的「先」「後」是使動還是意動(似乎都可譯為「把什麼放在……」,但前一句是給門客作思想工作時說明自己主觀認識的,在語境中宜為意動;後者使動)。又如,一段文章首有概括,尾有總結,應該以哪句為中心句?這就需要比較其明晰度和全面性。

B「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必須善於發現和感悟異中之同。這是同學們較少涉及的一種比較。事實上,很多知識都有交叉重合之處,如果沒有求同的習慣,勢必造成認識的混亂和做題的猶豫。學習好的學生,總是帶著「舊知」去感悟「新知」,既能區分某些知識的相異點,又能抓出相同點。如比喻與此比擬常常兼格,泰山岩石「有的?F

閱讀全文

與怎麼讀好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2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