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論文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參考文獻

論文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2023-03-02 10:37:02

❶ 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論文範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是演繹師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篇1:《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近些年,基礎 教育 課程改革在中小學教育階段不斷深入。對傳統課程教學方式和理念的糾偏以及新課標下新的教學要求的提出,不僅對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理念具有突破意義,而且對教學過程中的兩大主體――教師和學生也設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一直處於師講生聽的封閉狀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完成學習和掌握具體知識的任務,其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很難得到發揮。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的實施往往過分強化了教師的“教”,而學生的學習活動則以服從教師的教學設計為基本方式進行著,兩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說“教”與“學”深層意義上的交流與溝通了。

按照《新課程教學設計》所闡述的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概念,“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其中師生互動是課堂人際互動的重要表現形式”,“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時空內,師生之間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師生互動動態地表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是一個連續的、雙向的過程。在互動中,教師和學生均為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都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由此可見,互動式課堂教學首先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意識到自身也是這一學習活動中的主體,自己的主觀動性能充分發揮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其次,它還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展開,用教材而不拘泥於教材,將文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系,從而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建構。

一、師生互動運行之理論因素

1.課堂教學開放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封閉的語文課程把學生的視野緊緊束縛在規定的教科書和課堂中,這樣使得學生的 語文學習 脫離了豐富的語文生活,也使得所學 語文知識 無法有效投映到學生的生活需要中,課堂互動更無從體現。“開放的語文課程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為依託,強調溝通課內外,開發課程資源,把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師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強調師生對課程的建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具體講,應該主要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開放性。教師在教某一課時,針對學生而設定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不能僅局限於這一課所包含的內容範圍,而應該在此基礎上擴展知識內容、聯系相關話題對學生進行更為廣泛的知識給予。教學方式的開放性主要體現於對學生課堂知識引導方式的開放性上,不應局限於傳統的師問生答,而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讓學生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鼓勵學生提問、質疑。只有引導學生自主地將語文課延伸至課外,才能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這樣的課堂才能讓教師和學生實現充分的互動,讓教學目的在師生互動中得以實現。

2.課堂教學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興趣和情緒往往占據主導因素。作為人文學科,語文是最能發掘和培養人的審美情趣與內在情感的。這在語文教學中,尤其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語文的這一內在功能已作為“情感目標”得以明確。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 語文教材 上的知識,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需要讓語文課堂呈現一定的趣味性,盡力做到課堂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新穎有趣、生動活潑。而這一趣味性對師生互動課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發掘和設計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了興趣,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得到提高。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講解,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索,這都是課堂師生互動得以運行的重要條件。

此外,在提高課堂趣味性時教師必須注意:無論是教學形式還是教學內容,在增強其趣味性的同時,教師必須“因材施教”,面對不同年齡階層和感官特徵的學生,其所設計的趣味性必須與之相符或相適。這樣才能從多種類、多層次、多角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

3.提高學生主體性

要體現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必須讓教師和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所處的位置和應發揮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是與語文知識傳承、語文文字訓練和語文教學管理融為一體的,它的活動形成與有效運行不僅依靠教師優秀的教育 方法 、適當的知識指導以及有效的學習監督,同時也依賴於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另一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樂於學習,勤於思考,勇於自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接受主體,教師為學生的認識和發展提供種種可以促成的條件,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工具讓學生自己思考和明白“應該學”和“怎麼學”,使其從願意學逐漸轉向喜歡學、能夠學。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不僅教師和學生都要有所意識,更重要的是要給予重視,尤其是學生的主體性,應不斷強調並促成其不斷發展。充分引導和鼓勵學生的“動”,啟發他們以所學知識為基點,擴大自己的閱讀空間和思考空間,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其獲得多方面、多層次知識的重要活動。

二、師生互動運行之行為因素

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除了前面所論述的總體理論性因素外,具體來講,還包括言語互動行為和非言語互動行為。自文明時代開始,人類的溝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語言作為媒介的。作為現實生活中的課堂教學更是以語言為媒介,由教師向學生傳送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無論哪一門學科的教學,大多都是將教學內容轉化為言語並以此為媒介而進行的,也就是說,教師將教學內容外化為學生能接受和感知的顯性語言,並通過一系列的言語活動,讓學生明確其所獲得的知識,而學生也是通過言語活動向教師或他人反饋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見,言語互動行為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觀察到的互動行為。

但言語互動行為並非實現課堂教學活動師生互動的唯一途徑,眼神和手勢等一些非言語互動行為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為語言的外顯性並不能很精確地反映內心要表達的意思,有時甚至會與真實意圖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輔助理解作用。有時,師生任何一方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勢,都有可能給予對方重要的信息,引發強烈的共鳴。另外,現代科技的蓬勃發展也為學校課堂教學更好地開展築起了一個師生交流和互動的平台。目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常運用PowerPoint、Flash動畫等輔助工具,教師通過播放演示文稿和動感影像資料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更直觀、更透徹地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在語言和運用輔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當、張弛有度,這不僅能為整個課堂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大大提高教學質量,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師生互動是師生間雙向交互的影響,而不是教師對學生或學生對教師的單向線性影響。師生雙方都應處於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特長,重視和發掘學生的主體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把課堂變成師生活動主體間交往互動的空間,讓知識在傾聽與對話中生成,在溝通與交流中得以傳遞。讓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運行的重要條件和因素便成為我們必須認真探究和合理運用的重要的語文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黃珊珊.追求情境之樂,感悟探究之美: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J].考試周刊,2015(94).
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篇2:《淺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語文的學習是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寶貴鑰匙,也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而此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師的指導。本文意圖對如何更有效的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情感體驗

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更加註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注,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比較開放且具有活力的課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緊緊圍繞著這些理念,發揮才智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培養。筆者認為,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

一、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主要指用感性帶動心理的體驗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處於對知識擁有無盡好奇心的階段,此階段教師的行為範式對他們的潛移默化影響巨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呆板的進行知識講解,而應將學生的情緒帶入到課堂中來。

例如,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舍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唐詩時,教師除了為學生梳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詩詞內容和藝術特色外,還應創設情境,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期加深學生對這首送別詩的感悟。例如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送別友人元常時所作,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選取兩位學生扮演這兩位古人,對送別場景進行情景表演,這能讓學生深刻體驗詩人折柳送別友人的依依難舍之情,而後教師可對此進行延伸,讓學生分享自己送別友人的 故事 。用此種方法能夠比較有效的寓教於樂,讓學生盡情的想像和分享 經驗 ,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將能使學生對古代的送別詩產生親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傷之情,這將使學生逐漸體會到詩歌之美,語文之美。

在講授一些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注重灌注情感,使學生身臨 文章 之境,體會作者在寫作時的感悟和思想,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推己及人。比如在學習《小抄寫員》這篇課文時,除了引導學生理解敘利奧為了減輕父親的家庭負擔所做的努力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講述一些與父親之間難忘的事情,教會學生體會子女與父親之間的親情是寶貴的。語文的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讀書寫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成為有責任感,有愛心的可造之材,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不可以忽視這一點。

二、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讀寫能力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基礎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 記憶力 較為出眾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注意這一點。

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汲取知識的最好方式。眾所周知,閱讀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也是寫作的基礎,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注意對學生的默讀和朗讀進行重點考察,同時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和關注學生的閱讀質量。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利於學生在閱讀時對課文內容進行取捨,對重要的課文內容進行概括歸納。這種方法將有效的縮短學生的閱讀時間,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關注學生的閱讀質量意味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內容進行選擇與精簡,教師應挑選適合學生的內容讓學生閱讀,因此這些閱讀的文章不能夠太過困難也不能太過簡單。這樣能夠比較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信。

除了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外,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還應注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讀與寫是不能夠分開的兩個重要部分,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時,教師還應著重加強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教師在講授課文後,訓練學生進行 讀後感 的寫作。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後,教師在課堂上應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對於這篇文章的感想,無論是對於小女孩貧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對小女孩施以援手,還是對於當時社會的不滿,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寫作的讀後感抒發出來。長期的寫作練習,能讓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更進一步,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同情心,使學生的語庫和寫作角度得到拓寬。因此,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有利於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異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注重“以人為本”,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牢記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成績有好有壞,教師不應當因為某位學生的成績不好而歧視學生,亦不應因為某位學生的成績優良而過分優待。對於學習水平高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求同存異。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異,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提問活動不應只針對成績好的同學,對於成績不好的同學,教師也應一視同仁的進行提問。學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較好,教師要及時的進行誇獎贊揚;學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較差,教師也應進行鼓勵並指出錯誤,以期學生能夠得到進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於不同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例如一篇詩歌,有些學生可能朗誦的有感情,有些學生可能背誦的比較快,有些學生可能背誦的好卻默寫不出來,還有些學生可能會默寫但是錯字較多等。面對這些不同的情況,教師要及時的進行指導,讓學生們相互學習,背得不好的學生就多背誦幾遍,容易寫錯字的學生就將錯字謄寫幾遍,多看多寫。如此一來,學生們的薄弱環節就能夠得到補充。其他類似的一些學習問題教師也可適當的依照這種方法進行教學,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最後,因材施教,求同存異要求教師對於學習進度不同的學生要有包容心。一個班級里,往往有些學生學習的較快,一些學生學得較慢,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不應慌亂,而要耐心的指導,允許學生出現學習進度快慢不同的情況,教師要有耐心,能夠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幫助。通過因材施教,求同存異的教學,學生對於語文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培養,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最後教師還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擁有求同存異的教學態度。這將十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為全面培養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篇3:《試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 其它 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陣地。

【關鍵詞】情境教學;課堂教學;激發興趣;扮演角色;多媒體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其它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陣地。如果,我們一味地讓孩子的思維在課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情境教學成為豐富 兒童 語匯、發展兒童語言的極好途徑。因此,這種方法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並能通過一定的途徑,把學生帶到作者筆下的那個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只有美好和諧的語文課堂心境,才能讓課堂充滿創造,充滿生命的活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使整個課堂充滿了勃勃生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鍛煉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情境的生動、形象、有趣,激起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即情境能體現教材的特點,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材難點,從而促進兒童知識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盡可能大的發展。

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後才影響於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 體操 、 音樂欣賞 、旅遊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1、創設融洽,和諧的教學環境。

美國教育學家羅斯福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詳的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參與者,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意識,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則有助於保護學生的創造靈感。

從步入教室的那時起,就要把微笑帶入課堂,把對孩子們的激勵帶入課堂,教師的每一個眼神、表情、話語、舉動都充滿著一顆愛心,用愛心去對待學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對學生,學生自然會跟著友好的人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從而可以輕松,愉快的學習,進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發興趣,創設情境。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自控力相對比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麼,作為教師,就應該考慮這一點,注意從這一點出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滿信心去學習。

我在教學生學習拼音時,就採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學生掌握了三個復韻母的拼讀方法,達到了教學目的,當我出示音節卡片時,學生們輕聲拼讀h-u-ang-huang,隨著我抽動卡片,同學們一會兒拍手,一會兒擺頭,主動積極的學習著,一張張音節卡片,一個個實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動作,創設了極佳的教學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課堂上學生扮演角色,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將教材形象展現,同時還能理解課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親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輕松。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就有幾處對話,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讀的課文。為了讓學生上好這節課,我做了些頭飾,還在黑板上畫了棵小樹,作為背景,讓朗讀的孩子戴上頭飾上台表演,同學們又高興,又激動,人人都鍛煉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個學生都讀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這快樂的教學氣氛中,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縮小了同學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教學情境的創設,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恰當地運用各種情境創設 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使學生樂於學習。

4、語言形象生動、創設情境。

語言是一切活動的基礎,缺少了語言人類將無法溝通,無法進行交流,語言已經成為人類溝通的工具,是人類傳播語言的媒介,在創設情境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表達心聲的場所,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語言對語文教師而言,是極好的煽情、啟智工具,語文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優化教學語言,使教學語言更凝練,更優美,更富有藝術性和感染利,從而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基礎,是鋪路石,學好語文是關鍵,語文課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孩子們學好語文。

三、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准》:語文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修養和審美情感。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貫徹新課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不遺餘力地探索和運用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方法等,為傳統教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使新課改的實驗進一步走向深入。由於一些教師對語文新課標理解不夠到位,對新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刻,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上出現了一些誤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現象。

1、對“情境教學”的內涵和外延不夠清楚,不考慮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盲目創設情境,對學生學習缺乏正確引導。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而情境教學則是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語文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單純為了課堂形式“活”而創設情境,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設情境,不考慮課文內容所傳達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語文教學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3、有活動沒體驗。課堂上,學生一會兒忙活這,一會兒忙活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卻稱之為“動中學”這種活動是外在多於內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目的性差,為活動而活動,沒有 反思 。

4、多媒體課堂形式單一化。多媒體教學雖有生動直觀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賴就又會使課堂成為變相的滿堂灌,只是把教師的單一講解變成了機械的放映。曾聽一位老師的多媒體課,這位老師整堂課就坐在電腦前一個幻燈片接著一個幻燈片放映,學生只是觀看根本沒有參與這節課的討論,像這樣的課,學生久而久之就會厭煩。對此,我們還需在多媒體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務於課堂,成為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斯坦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方面要從自己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創設教學情境,全方位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入手,另一方面應從培養學生的 學習方法 入手,使他們在感興趣的基礎上由被動地學轉變為主動地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贏得興趣,在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中學得知識。

猜你喜歡:

1.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2.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3. 淺談小學語文的魅力課堂

4.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完整範文

5. 小學語文教育相關論文

❷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完整範文

如今,人們對小學 教育 問題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關鍵內容,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 範文 一: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略讀課文的教學
論文摘要: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略讀課文的教學

論文關鍵詞:小學語文 略讀課文教學

略讀課文的教學強調在教師的主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學的過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名學生,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倡導個性化閱讀;要實現課內與課外的溝通,拓展知識和能力空間;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閱讀提示”領路、鼓勵和引領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 方法 參與語文閱讀實踐。略讀課文教學的最大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要貫徹好“以生為本”和“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中必須給夠學生充分自讀和交流的時間,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和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縣孫集鄉中心小學聽過一堂五年級上冊略讀課文《珍珠鳥》的教學。由於教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自讀和交流時間,教師直接向學生提問:1、應該如何分段;2、本文重點寫的什麼;3、珍珠鳥的特點是什麼;4、課文最後一句:“依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是什麼。結果:學生如墜霧中,面 面相 覷,勉強作答,場面很尷尬。

2005年,我在商河縣懷仁鎮中心小學聽了一位教師講四年級下冊略讀課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那位教師先給了學生10分鍾時間初讀課文,要求學生想辦法把課文讀通讀順,在這個過程中,優秀的學生讀了幾個來回,能力差的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課文讀完。初讀之後,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詞語盤點,同桌之間互相檢查,這個過程既實現了本冊教材“詞語盤點”這一自查自測欄目設計的意圖,又在合作中掃清了字詞的障礙。接著,教師安排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針對性的朗讀課文,消除在初讀課文時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後,教師還安排了再次默讀的時間,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進行交流,並聯系前一課學過的精讀課文《自然之道》,讓學生自悟: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過度地砍伐樹木,會破壞人類生存的環境,最終要受到大自然的處罰。整堂課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和交流時間,把“以生為本”和“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實到了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放得開,學生學得好,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讀課文教學最大的失敗是過度的設計。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結構一定要簡約,要採取粗線條式的結構層次,要讓大氣度、大智慧充盈整個課堂,要為學生自主閱讀留夠時間和開辟大塊大塊的空間。

新課程教材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有一段流暢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又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學實踐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課堂結構求“簡”的教學思路,“默讀——思考——交流”的教學程序推進教學。例如:四年級下冊第17課《觸摸春天》是精讀課文,第18課《永生的眼睛》是略讀課文,這篇課文前面就有這樣的一段話:盲姑娘只能用手觸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讀下面這篇課文, 說說 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興安盟,他們是怎樣做的。從課文中找出含有“驕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聯繫上下文,討論討論從中體會到了什麼。這段話承上啟下,可以引領學生從精讀自然地過度到略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略讀課文課堂教學分為這樣幾個階段:

一是初讀階段。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其所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反復朗讀中掃清障礙,有信心獨立讀懂課文;

二是自悟階段。教師把學生引進書本後適時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讓學生根據學習提示充分地默讀,在讀中思考,讀中解決問題;

三是匯報交流階段。這一階段由學生匯報讀書所得,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點,感受最深的一點,來進行交流。可以是內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達方式的……教師只是提綱挈領,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提出存在問題;

四是引導點撥階段,教師根據學生自讀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以自己的“厚積”進行“薄發”,引導學生再次深入去閱讀,疑難處再讀讀,有趣味的再品品,重點地段多走一個來回,幫助學生把文本讀懂、把生活讀懂。

語文既承載著人類的 文化 和精神,傳遞著人類的知識和技能,也蘊藏著人類豐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讀課文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感悟和傳承。教學中應該落實“大語文”和“突出個性,發展特長”的理念,讓學生在語文的天地間自由飛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觸摸,用自己生活 經驗 與文本進行對話,使學生感到語文是真實的語文,使學生學習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更濃、能力更強、個性和特長更加鮮明。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現狀及形成路徑探究李瑩瑩魯東大學2015-06-01

2、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以安陽市故城中心小學為例馮磊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05-27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範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語文之美
論文摘要: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過於注重眼前顯性成果卻忽視隱性成果的獲得,忽視了“培養人”的本質意義。很多教學活動仍然陷在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時候,語文課堂還可以給予我們更多美的享受,我們要跳出功利圈,回歸語文的本真,以期獲得更多更長遠的利益。

關鍵詞: 新課標 ; 語文之美 ; 功利

現行制度下,學生和老師都要面對一道難關,那便是高考。為了高考成績這一功利性極強的單一目標,學生廢寢忘食,衣帶漸寬終不悔;老師絞盡腦汁,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深度的厭倦。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找不到心靈的共鳴與人文的美感。當《紅樓夢》這樣的鴻篇巨制都無法讓學生喜愛的時候,當學生在課堂上只記錄答題技巧的時候,我們的功利心,已經毀掉了語文的美感,將其變成了一門知識性學科。“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人格魅力,學生再也無從理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豪情,學生再也無從觸動。美,脫離了語文課堂,僅剩了可憐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一定是以語言為要素、以語文為本位的課堂。”應綻放人文光彩,迸發智慧火花,蘊蓄精神滋養。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跳出功利圈,享受語美之美。

一、聲音之美

朗讀是一種把文字形式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造性活動。這種創造性的活動綜合運用了多種感官,它由眼睛的視覺開始,到達腦部思考,再傳至口腔,成為有聲語言,再傳至耳朵,最後再回歸腦部思考。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朗讀的效果更佳,它有利於傳達感情,促進思考,獲得熏陶。在很多公開課上,都能聽到學生們字正腔圓的朗讀,他們的聲音或憂傷或激昂,聲情並茂。

可是在常態課上,我們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只看到埋頭苦讀的身影,看到筆尖舞動,寫著各種對或錯的文字。我們用默讀代替朗讀,用當堂訓練題代替誦讀體會。語文課堂成了學習基礎知識,提高應試能力的乏味課堂,我們有多久沒有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了?

書聲琅琅在語文課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師在組織學習《再別康橋》時,沒有充分的讓學生讀文本就去分析詩歌內容,學生對這種程式化的分析並不感興趣,缺乏見地,課堂氣氛沉悶,而有的老師先組織學生充分朗讀再來學習,學生發言則積極有效。若再輔以配樂,學生在柔和優美的音樂中,感情充沛地誦讀,更有助於理解詩歌內容,語文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學之美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文學展現社會生活,叩問心靈,是重要的精神滋養。

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組織中,很多學校、老師教授詩歌、文言文、現代文只講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學之美的欣賞。為了一紙成績,他們把一篇篇內涵豐富、發人深思的,或蘊含哲理,或優美生動的文章肢解為字音、字形、遣詞 造句 、段意主旨、寫作手法;把情感認知、文學鑒賞分解為一道一道的鞏固強化習題,為每一類型的題 總結 出答題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語文教成數學”

據統計,在現行的蘇教版、人教版等各種版本中,文學性的篇目都佔到60%以上,可見編者多麼重視語文教學的文學性。《再別康橋》的詩意優美,《拿來主義》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鬱頓挫,《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豪邁與失意,《勸學》的善辯與哲理……這一切倘若淹沒在無邊的題海中該多麼遺憾!

三、人情之美

什麼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過文學作品來發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現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們沒有‘情’,我們便沒有人生的出發點。情是生命的靈魂,星辰的光輝,音樂和詩歌的韻律,花草的歡欣,飛禽的羽毛,女人的艷色,學問的生命。”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講解答案的來源,卻沒有真正的讓學生去體會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卻了心靈的共鳴。

語文與我們的情感密切相關。純真溫馨的人情之美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沈從文的《邊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將自然美與人情美緊緊融為一體,“那點正直、樸素的人情美” 堪稱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但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其文章篇幅長,與高考聯系密切的東西少就棄之不學。文學作品中最觸動心靈的地方、最有分量的東西,其實就是一份至純至暖的人情美。我們應該拿出時間,讓學生卻體會《雨霖鈴》中的悲傷離別情,《十八歲》中的拳拳父母情,領會《陳情表》中深摯的祖孫情,感受《滿江紅》中的壯志報國情……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彌漫於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類文化中的先進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其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這種美必會幫助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對此重視不足,敷衍了事。我們很少拿時間真正讓學生去體會文本的精神內涵,更沒有拿出時間結合現實生活的實際讓學生用心領悟。我們用太過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數的公開課上才會設計這樣的步驟。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回歸,卻將之稱為“表演”。

很多時候,語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卻忽視隱性成果的獲得,忽視“培養人”的本質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大人文教育,讓學生的內心蓄滿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啟迪。學《沁園春.長沙》,就要讓學生領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豪邁自信;學《指南錄後序》,就讓學生欽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堅貞不屈;學《夢游天姥吟留別》,就讓學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高潔傲岸;學蘇軾《定風波》,就讓學生懂得“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樂觀灑脫……

很多教師擔心注重了語文之美,會導致成績的下滑,損害師生的利益。然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勝過一切責任感。”當很多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教育學生埋頭苦讀的時候,反而使學生消退了熱愛之情,產生了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只能得不償失。其實,享受語文之美,並不會降低成績,反而有利於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生的成長。

語文課存在的“美”,絕不是浮華的東西,絕不是表演,語文有著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優勢和責任。面對高考成績的誘惑,面對喧囂的眾說紛紜,我們要拿出自己勇氣和智慧,勇於享受語文之美,勇於堅持語文本色,使之獨具魅力,張揚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陳超;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年10月.

❸ 關於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極大影響著小學生語言發展與語文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風格等也都會從教學語言的具體運用上體現出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範文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摘要:兒童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題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有利於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學生想像思維提高學生的想像力。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發揮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在分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對如何實踐教學應用提出幾點建議,旨在增強小學生的想像力,拓寬小學生視野,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兒童文學;語文教學;教學實踐;地位;作用

我們應該在了解兒童文學的基礎上,分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兒童文學的特點,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對語文課堂教學的需求。教師也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策略,在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基礎上講解課堂知識,幫助學生樹立爭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兒童化,教學的同時應該結合童話故事、寓言故事進行教學。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小學課本的大部分內容,各種童話故事蘊含這兒童成長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知識。教師應該在合理的的情況下設計教學方式,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把兒童文學中知識傳達給孩子,使學生理解、消化講述的內容。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較為生硬的教學方式,不要進行填鴨式教學,要改為學生較為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在快樂中領悟知識,從知識中找到快樂。教師可以採取圖文結合或者製作些多媒體課件,讓課文以為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深刻理解中心思想。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性,活躍學生的課堂思維,充分和學生互動,指引學生了解課文、理解中心。教學本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不能用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用部分概括整體。寓教於樂的方式,才是兒童教學的真諦。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兒童文學可以以更為貼切的方式來讓兒童了解這個社會,只有從小讓孩子接觸社會,積攢社會經驗,兒童們才能有立足於社會的資本。初步的社會知識兒童立足社會的必要條件,兒童文學中蘊含著大量的社會初步認知,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識,可以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許多文學大家都是從兒童時期接觸文學從而慢慢培養出的興趣,為以後帶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和文學基礎。高爾基先生在回憶兒時的學習時光時曾講過:“每一本書就像我生命成長的一個小小階梯”,是這一個個階梯成就了這個偉大的文學家。兒童文學與一般教科書不同,它是以一種藝術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的,用藝術之美感染兒童幼小的心靈,使孩子印象深刻,讓孩子在生理上的認知得以提升,更使孩子的認知能力得以提高。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們得到教育。讓孩子們以更為成熟的方式思考問題,更為廣闊的視角認知世界。他們是未來的花朵,他們有權利改變這個世界。

三、如何把兒童文學運用在語文教學中

1.掌握多種教學方法

兒童是目前最受重視的教育階段之一,兒童的教學方式與其他時期的教學方式有很大差異。這是由兒童這個特殊時期和兒童文學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兒童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在成長中逐漸提升的,所以傳授的方式也不同。兒童詩歌、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一系列的,充滿童真童趣,各種誇張的手法、各種幻想反映著現實生活,通俗易懂。作為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快速掌握教學中的關鍵,了解不同兒童文學作品之間的差異,來改變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用最能理解的方式獲得知識。兒童文學作品分兩大類:詩歌類和散文類。不同的文學類型自然教學方式不同,詩歌類的作品往往需要通過朗誦來表達,朗誦可以使作品更具活力,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這部作品所表達的感情,所以,教師必須要掌握這項基本功。故事類的作品則需要繪聲繪色的講述,教師同樣要掌握這項基本功,只有教師把感情傾注到語言中,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知識。

2.注重兒童文學鑒賞

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還有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那就是兒童文學鑒賞,這是由閱讀引發的一項活動,它是在閱讀的基礎上完成的,通過自己的想像使故事角色更加豐滿,通過了解發掘故事更深刻的意義,對藝術形象進行更立體的描述。之所以說這是一項審美活動,是因為讀者可以通過閱讀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讀者對理想生活、美好人生、高尚青草的嚮往。小學語文老師應盡可能的提高兒童文學的鑒賞能力,了解中外兒童作品的發展史和目前種完兒童作品的發展規律,多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提高鑒賞能力,這樣才能做好學生文學的領路人、精神的導師。

3.從兒童角度出發

要進行兒童文學的創作,就要站在一個兒童的角度看問題,用兒童的心去體會,這樣才能創作出兒童理解、能接受的作品。作為兒童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指導學生,還要在做人上給孩子指導,了解兒童,所以進行兒童創作便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在創作過程中不僅能更好的運用了解的知識,更能熟悉懂得兒童文學的技巧。用一顆孩子的心去看待孩子,不僅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還為小學語文教育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總之,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同時要考慮各項能力的培養,加強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課本中的應用,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把學習語文當作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參考文獻:

[1]譚英娥.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

[2]周曉雲.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快樂學習報,2014,(10).

[3]韋宏.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邊疆經濟文化,2006,(08).

關於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範文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研究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德育教育就成為了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就目前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產生出共鳴,同時也存在著沒有重視小學德育教育的現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精神層次,實現教學目標。基於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進行了簡要闡述,並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德育教育;研究分析

對於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展現出了我國的傳統美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這樣才能發揮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於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與教學目標發生了偏離的現象,這樣也就沒有及時對小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學生的德育素質不高,也就影響了小學生的未來發展。

1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有著其他課程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在語文教材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提高學習效果。

1.1層次比較分明。

對於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在編寫上層次比較分明,其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也大多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等情況來進行編排的。所以將德育知識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如年級較低的學生在學習《劉胡蘭》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直接引導學生學習她在敵人面前那種不懼敵人的堅韌性格。如中年級學生在學習《黃繼光》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學習他的憎恨敵人的思想。如高年級學生在學習《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他舍己為人,甘願獻出年輕生命的品質。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德育意識,提高精神品質[1]。

1.2具有良好的滲透性。

對於小學語文來說,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講解與閱讀等。其中將德育滲透到閱讀中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教育的要點,如在進行文章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進行朗讀文章,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內心,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除外在寫作教學中也可以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2]。

2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措施

2.1全面解析德育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文字對德育教育進行解析是最為基礎的內容之一,而這也成為了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階段。在此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不能過於注重德育教育,忽視語文教學任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章中的生字與生詞等向學生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在掌握這些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其中的思想,這樣才能在學生的內心中產生出正確的認識,最終也就實現了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

2.2在語文教材中滲透德育教育。

對於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中蘊含著許多的德育教育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在教材中卻並不明顯,因此就需要語文教師要詳細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這樣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字詞等進行賞析,掌握好字詞在文章中的意義,明確句式的變化形式等,這樣對於學生來說,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找准教材中的內容,先對文章進行分析,這樣才能促使其成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上,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來輔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國歷史背景與文化的材料。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明確我國的幅員遼闊,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我國的人文地理,如學生在學習《西湖》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描寫西湖美景的段落來讓學生朗讀,或是利用多媒體來講西湖的圖片展示在學生的目面前,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來差生對西湖的嚮往,同時也會讓學生明確西湖是我國的名勝古跡之一,這樣也就會產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無形中也就提高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3]。

2.3利用情感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並為學生介紹一下文章的背景,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創建出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生來說,也可以在這種情境中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增強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德育內容了。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讓學生具備高尚的品格。如學生在學習滴水穿石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明確只有堅持不斷,注重從點滴細節開始積累,才能逐漸完善自己,促使自己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上[4]。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好語文教材,將德育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宋貴.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2):57-59.

[2]王光輝.教育應觸及學生的心靈———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思考與嘗試[J].基礎教育參考,2012,(09):737-738.

[3]周波.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10,(04):36-37.

❹ 小學語文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國超,《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發展初探》,《探索與實踐》,2002 年第二期.
[2]崔巒主編:《小學語文教學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年.
[3]董蓓菲主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
[4]付宜紅著:《日本語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年.
[5]朱紹禹、庄文中主編:《國際中小學課程教材比較研究從書·本國語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❺ 小學語文新課改論文(2)

小學語文新課改論文篇二

新課改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春天,活躍的課堂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筆者認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對待。新課程改革還處於探索階段,到底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模式。筆者認為語文改革,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不能忽視教學目標的要求、不能忽視語文教學的本質。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要辯證看待,進而揚長避短,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的。

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語文素養,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盡力具備,無論哪種教學模式都要堅持。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對於小學生而言,習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時刻重視小學生各種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不論人格上還是學習方法都要嚴格要求,從各個方面進行引導,點點滴滴不能放鬆。新課程改革倡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快樂地去學習,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僅需要正面引導,還需要帶有一些強制性。教育心理學就此專門提到:“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現在小學語文教學有一種傾向,認為只要出現強制字眼,就應該遭到批判。這種傾向恰恰說明了現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區。

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沒有完全被激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需要教師意志進行左右。教育以人為本,並不是處處順從和遷就學生,在尊重學生和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教師也要有“強制”的意識,只要是切實來服務於學生、服務於教學的都應該得到認可。

筆者認為,小學生有八個方面的習慣需要教師著重培養:1.培養他們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2.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3.勤於動腦、善於動手的習慣;4.說話規范的習慣;5.愛惜書本的習慣;6.勤於發問的習慣;7.互助合作的習慣;8.寫字規范的習慣。這些習慣的培養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僅僅要求學生有培養好習慣的意識,還需要教師能為學生做好示範,嚴格要求學生養成習慣。比如要求學生寫好字,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更不能過於遷就學生,寫字只有苦練才能出成果。就這個方面來說,如果一味地遷就學生快樂教學,好習慣就存在養不成的危險。

二、學習熱情

現在的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遠遠超過學習語文的熱情,一方面是家長和社會要求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教師沒有給予學生正確引導,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非常重要,要有學習熱情。現在新課程改革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確實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但是有時候恰恰因為過於開放、過於隨意導致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筆者贊同某位教育專家所說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生命成長的課堂”,這從深層次點出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無論何種教學方式的改革,都應該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實現。

三、掌握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讀書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讀死書,但是新課程改革如果走了極端就會導致學生不會讀書。到底哪些是讀書的基本技能呢?首先,學生要懂得讀書要有感情,能夠動情地去讀書;其次,學生會默讀,能夠不動聲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第三,能具備快速閱讀和略讀的技能;第四,讀書的同時能夠思考,能概括能質疑。課程標准專門規定了課外閱讀量,這是一個很好的進步,如果教師能讓學生確實完成課程標准所規定的閱讀量,那麼學生一定會掌握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筆者認為語文教學通過閱讀要培養學生語感,這是非常重要的。就新課程改革而言,如果學生並沒有完成所規定的課外閱讀量,課上也沒有很好地去進行語文閱讀,那麼語感的培養就很難形成,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能學好語文。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能真切感受到祖國文字之美,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蘊含的感情。語感的培養最主要就是讀,學生必須下工夫來完成閱讀量。但是教師也要給予引導,此時傳統教學方式中的一些方法是可以借鑒的,比如重點段落分析,抓關鍵詞等。

四、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

前面幾個內容,歸結到最根本,無論什麼教學方式都需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授人魚不如授人漁,這是所有教師所期望的。所以不論怎麼改革,教師都要把學習方法的傳授放在第一位。對於語文課程而言,會讀會寫會說,能讀能寫能說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支持,不是教師講幾節課就能實現的,還需要學生在課下自己下工夫。

語文課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關系,一虛一實,緊密相連。不論虛實都得抓,而且兩手都得硬。一方面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人格;另一方面,還要給學生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為他們的長遠發展,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兩者千萬不能割裂開來,如果只是突出工具性,就陷入傳統教學模式中沒有走出來,如果一味地突出人文性,則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作為小學生,基礎是根本,全面是發展方向,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一切從學生的發展著眼。

小學語文新課改論文篇三

摘要: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字:語文教學 新課改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課程性質與地位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奠基了他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課程改革的感悟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使學生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新課程實施以來在教學實踐中,我也有了自己的點滴感受。

(1)師生的關系融洽了,教學就能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在教學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講台,同學生打成一片,以親切和藹的態度,與學生平等對話,互相交流,因而課堂的氛圍寬松而活躍,學生的種種顧慮打消了,回答問題的膽子大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從這一點上看,我的學生觀正在改變,能夠把學生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看待,而不是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本身充當的角色也在發生著變化,即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2)單純的“接受性學習”減少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始受到了重視。在教學中,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分析、講解,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注重了學生的自讀自悟。比如在教學新課時能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惑的問題,然後再通過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來學習知識,解決問題。

(3)教學不再局限於課本,應開始注意到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教學中都我會不同程度地由過去的“教教材”轉為“用教材教”,教學中能夠從教材本身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到課外更廣闊的天地中學語文。例如教識字的時候,我會讓學生自讀課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以後,然後問學生:“你們都很聰明,能夠在生活中學到這么多字,能不能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學到這些字的?”學生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教的,有的說是看電視學會的,有的說是看報紙學會的,有的說是查字典學會的,等等。這樣,就把學生引到生活中、更廣闊的天地中去學語文,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今後學生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會找機會學習漢字。這也是體現了大語文教育的思想。教學在課本的基礎上又有了延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要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充滿活力,體現魅力,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只要我們堅持以新課程標准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只要我們對語文教改充滿著信念和熱情,我們一定會在課堂教學的探索中開創出一片燦爛的天空。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語文中的探究式學習寧香月中小學電教(下)

【2】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陳艷麗學周刊

❻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評價策略論文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評價策略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淺議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評價策略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評價策略論文 篇1

摘 要: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在課堂評價的方式上打破教師一統天下、主宰課堂的傳統做法,提倡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相結合的多向性評價。互評前應給學生提出一個明確的評價標准,讓學生說出「好」與「不好」,如在閱讀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回答要指出長處即自己可以學習的地方,再指出不足之處,這樣為學生提供了交流與溝通的機會,使他們相互發現自己語言中的不足,取長補短,及時修改,實質是一種合作學習。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評價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是語文課程實施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評價的前提是教師提出了具體的問題或要求,當學生回答或根據要求展開學習活動後,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指導。切實抓好語文課程的評價工作,對如何正確把握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來說,不同的評價目的,會有不同的評價方法、評價標准和評價內容。在諸多評價方式中,課堂評價是教師最為關注的部分。有效的課堂評價會使學生在心裡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內化學生人格,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狀態中。課堂上怎樣才能使評價有效呢?

一、評價語言要有針對性

在語文課堂的朗讀指導環節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某個學生朗讀課文後,教師會誇獎到:「你真會讀書,其他學生也學著他的樣子讀一讀這一段吧!」或「你讀得真好」「你的很有感情」等,這樣的評價對這位同學今後的朗讀帶來多大的作用呢?示範後對其他同學的啟發有多大那呢?或許我們不曾想過。如果我們能對這樣的評價稍做思量,我們就會問自己,這個學生讀得好在哪裡,棒在那裡,結果不得而知。這樣的評價放在任何一個讀得好的學生身上都是可以的,但這樣的評價不是萬能的,教師的評價使學生不知道自己的朗讀好在哪裡。朗讀的要求包括以下幾方面:標點的停頓、語速的快慢、語氣的把握、情感的體現、語音的標准、漢字的准確、流利的程度等。教師評價學生朗讀就可以從以上一方面或是幾方面給予肯定或引導,學生才能明白朗讀時應該注意什麼,這樣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二、評價語言應具真實性

語文課程標准建議: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雖然說課堂上不能出現反面的,批評的,打擊的語言,但這並不表示課堂上應全是表揚、贊賞、鼓勵之類的評價語言。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說過:「贊美具有建設性!贊美具有摧毀性!」這句話說的不無道理。贊美是個雙刃劍,教師只有正確的使用了它,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是由於沒有認真傾聽學生的答案,還有些教師有時候一味強調賞識性教學,而盲目的對學生進行贊賞,贊美之詞如「很好」「你的想法很獨特」泛濫成災等導致了教師不但沒能得到有效正確的教學反饋,同時使學生感到教師「言不由衷」,降低了可信度。這樣一來表揚便失去了作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進取的作用。此外,長期接受表揚的學生其耐挫力會顯著下降,使他們無法正確面對挫折與困難。表揚的濫用和毫無原則的給予,使其喪失了應有的價值。當學生的理解出現偏差,老師可以用婉轉的方式提醒學生重新思考問題,並且適當給予指導,這會使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真正提高,並不會影響學生積極性。

三、評價語言要有引導性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學生看待問題價值觀偏離或不正確的時候,那麼,教師此時的評價就應該具有引導性。如:一位老師執教《狐狸和烏鴉》,即將結束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故事,你有什麼感受?」一位學生說:「我覺得烏鴉太容易聽信花言巧語了。」老師很贊賞,又一位學生說:「我覺得這只狐狸很聰明,我很佩服它」。老師也隨即肯定說:「有道理,狐狸的確很聰明。」這位老師很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卻忽視了語文教育的基本特點。「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不能因為尊重學生而悖離了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因為強調個性化體驗,而迷失了閱讀材料給予我們的價值指向。面對學生的這一認識,教師可以說:「看起來狐狸的確很聰明,但是它的聰明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呢?」引導學生領悟到狐狸的聰明是為了欺騙,再追問「這樣的聰明我們喜歡嗎?」順理成章地把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入到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上來。

四、評價方式要採用多樣性

閱讀教學即時評價方式單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教師往往是口頭評價為主,缺少體態語的有機結合,以致感覺有些教師的課堂即時評價比較呆板,缺乏靈氣,總覺得教師沒有全身心的投入。二是課堂即時評價很多教師就是理解為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單向活動,生生之間,組群之間的多向立體互動評價明顯不足。在課堂中經常用的體態語言可以包括表情、手勢、眼神等。在對學生最喜歡老師的評價方式的調查中,微笑是學生最喜歡的評價方式之一。老師的一個微笑,就可以溫暖學生一節課,乃至一段時間內對一門功課學習的熱情。比如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聲音很小,我們就可以微笑著對他們說:「你的聲音如果能再大一些,全班同學就能聽見,這樣不就更好了嗎?」有的學生如果回答錯誤,我們微笑著提醒:「把老師提的問題再想想。」我們也可以順勢走過去撫摸他的頭,給他以安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自信的個性品質,使他樣感受到親人一般的師愛。而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眼神跟學生進行交流和評價。眼神的變化可傳遞無聲的信息。讓每一位學生感到自己是老師的注意中心,老師始終用不同的眼神來評價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使學生感到自己哪怕沒有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是一個被冷落的人,促使學生懷著更飽滿的精神去探求新知的奧秘。

總之,如何讓課堂評價有效,很多老師都有不同的見地。我認為,凡事萬變不離其中,只要我們把握住以上幾點課堂評價的「基礎點」,這樣的課堂評價雖平凡但卻有效!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評價策略論文 篇2

市場經濟環境下,需要一切行為向效率和效益看齊。在這一觀念的催生下,學校的教學也應該向效益和效率看齊,改變過去懶散的教學現實,轉而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特別是新課後,各種新的教學理念充斥,新的教學方法得以發揮,更需要小學的教學向效率和效益。但時下對於有效的教學的定義存在一定爭論。一部分學者認為有效教學就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能夠讓學生習得必要的知識就是有效性教學。還有部分學者認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突出了有效性教學的重要性、筆者在結合自身基層小學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對有效教學文獻的總結認為,有效教學便是讓學生習得一定知識,減少時間浪費的教學便是有效教學。現實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於課時有限,再就是不像初高中那樣有早晚自習,因此,要想讓小學生習得必要的語文知識,則必須要向課堂要效率,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教學,減少無效時間,讓學生充分掌握所學知識。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所學來具體探討一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共各位同仁借鑒參考,以讓小學語文教學惠及所學小學生。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牢固樹立學生為主、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現實的小學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由於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念與方法非常有限,在教學過程中背離新課改的一些主張和思路,不按照新式方法進行教學,墨守成規依然採用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完全忽視學生的感受和興趣,一味按照書本和自身對於書本的理解進行教學,認為自己就是教學的中心,自己就是課堂的老大,在教學中採用以教為主的方法,在黑板講授過程中注重知識的死記硬背,強調課堂中的師道尊嚴,強調在課堂中讓學生認真聽講,嚴禁各種小動作。並且為了提高所教成績和學生是文字功底,還會在課下向學生留大量作業。這樣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嚴重違背了小學生身心規律,沒能夠正式學生成長的特點,學生所學、所掌握的語文知識,僅僅是在語文老師的威逼和壓迫下的被動而為的一種行為,完全背離自身。這樣的教學我們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因為,當教師稍一放鬆,學生便不會主動學習,長此以往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為更好的樹立課堂有效教學理念,在現實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便是在教學過程中顧及學生的感受,考慮到學生的利益,不能一味按照教師自身利益進行。在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興趣,按照學生的愛好進行教學,可以適當讓學生在課堂動起來,參與到一些文字與文學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則更有利於學生投入課堂學習,對學生成績的取得和長遠發展均具有現實意義。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具有一定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對於語文學習缺乏興趣,即使老師再嚴格要求,再嚴厲批評也不會收到應有的學習效果,為了有限的課堂時間增加教學效果,便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興趣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讓學生了解到語言的美感,並輔以誘導使學生增加對語文學習的了解與認知,從內心深處喜歡語文學習,從而才能夠真正實現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在對學生進行必要興趣培養的同時,教師還需要改變自身的一些形象,將自己從嚴師逐漸轉變為學生的良師,轉變為學生的朋友,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語文需要,扭轉師生之間的矛盾,讓更多的學習感受到語文教師的親和力,以使學生更好地投身於有限的課時教學。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豐富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的投身於語文學習

在現實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於現實的教師能力問題以及教學用具等等問題,使得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沒有辦法施展自身所學,在教學過程中又迫於學生分數、優秀班級、優秀教師等物質的脅迫,不得不改變自身的一些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教為主,在內容的傳授過程中以黑板為主,在學生的好壞界定中以分數為主,長此以往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感覺到疲勞,不利於長遠教學的有效開展,為更好的讓學生掌握所學語文知識,便需要教師改變原有教學方式,轉而注重計算機、網路、教具等先進教學方式,特別是計算機這一新式教學方式的採用,能夠解決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抽象思維不夠,不能達到特定環境的想像等問題,通過視頻的播放很快讓學生了解到文字所敘述的`魅力,以及詩詞的一些基本歷史文化背景,從而豐富教學方式,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投身於現實的課堂學習。

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創設必要的教學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學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 「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語文」,因此,在現實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按照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開發語文教師的聰明才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以讓學生對於現實的.文字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小學語文教師應盡可能的將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具體問題設置成具體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設置成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通過不同情境的再現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教知識。

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以更好勝任本職工作

在面對風雲變化知識更新速度飛快的今天,為了更好地勝任本職語文教學工作,則需要現實教學過程中的小學語文教師不斷進行相關專業的學習,豐富自身文化知識,豐富教學方式,採用新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真正踐行新課改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進行總結,從而不斷積累學習經驗與文化知識,為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正視時下的教育環境,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豐富自身知識水平,豐富自身教育知識,以更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好的讓更多小學生喜愛語文學習。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對於學生日後的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掌握必要的文字與文學知識,打下語文學習興趣等均具有現實意義。為更好的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注意: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牢固樹立學生為主、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豐富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的投身於語文學習;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創設必要的教學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以更好勝任本職工作。

參考文獻:

[1] 吳麗群. 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J]. 中國管理科學文獻,2009. 1

[2] 徐元. 順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J]. 考試 周 刊,2010} ,29.

[3] 李業建. 基於小學語文教學的多媒體技術意義及實踐探究 [J].現代閱讀 ( 教育版) . 2013 ( 03)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評價策略論文 篇3

摘要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頭腦也非常靈活,但是很多小學生自製力不強,也不能有效集中學習注意力,導致課堂學習的效果被大大削弱。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有技巧地調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不僅要著力於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更要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語文思維和審美能力的不斷發展,使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充分感受學習的重要性,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語文學科在對學生進行語言啟蒙、理解能力發展、交際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語文課本在編排上採取了圖文並茂的方式,可讀性和觀賞性都非常高,是幫助小學生開闊眼界、提升語言認知能力和促進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學科。但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僅停留在了字面意義,語文學習的目標設置得非常低,在課堂聽課過程中也有較強的隨意性。很多小學生生硬地接受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對於語言內容的理解比較死板,不懂得自主學習與創新。更有很多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很低,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課後很快就忘記,整個學習過程缺乏條理性,更不能有效與生活實踐相聯系。語文的學科價值發揮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教師必須探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分析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1]。」程紅和張天寶老師從「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個層面對課堂有效性展開解讀,同時也提醒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活動核心價值的集中體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從學生當前對知識的綜合性掌握、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長遠性學習觀念的滲透三個角度落實。不僅要從課堂這一空間層面衡量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更要從時間層面給學生必要的學習引導,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讓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得到同步均衡的發展。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靈動而開放的,教師應在課堂上與學生開展良好的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生成性思維,有所沉澱,更有所發展,這對小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限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語文課堂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構成,限制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原因是師生雙方的配合不夠深入。

2.1教師教學觀念的影響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都陷入了一種誤區,認為只要學生的考試成績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扎實了。考查方式的片面性導致學生學習方式的單一化,學生只為了提高成績而學習。教學中,很多教師強硬地向學生灌輸一些字詞的涵義,沒有讓小學生聯繫上下文進行個性化解讀,小學生只能機械地識記。在小學階段,學生還可以勉強通過機械性記憶彌補自身學習能力的不足,隨著學習的逐步深入,需要記憶和理解的知識點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這種本末倒置的學習方式,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2小學生自身學習特徵的影響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在自製力方面相對不足。以閱讀為例,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是每天閱讀半小時,在任務布置的初期,學生大多能夠堅持,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尤其是隨著書面作業越來越多,很多學生就會放棄閱讀。課堂教學亦是如此,上課前10分鍾,學生往往能夠有效集中精力聽課和學習,10分鍾之後,當教師講解一些關鍵內容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可能已經分散了。還有很多小學生,當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時,他們的注意力還停留在上節課或是課間與同學玩鬧的游戲中,等到終於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候,教師的講解已經進入下一個層次了。因為課堂聽課的過程中存在斷層,所以學生很難直接消化和理解教師講解的知識,一節課的學習可能因此而荒廢。如此一來,學生對整個課程的理解就會比較零散,學習的目標更難以有效達成。

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推進策略研究

教學好比是師生共同進行的一場合奏,首先要把握好基調,接著教師要有效指導學生跟上節奏,最後達到情感共鳴。只有讓學生的心中產生波瀾,才能綻放出絢麗之花。

3.1制訂科學合理的語文學習目標

在每節課正式開始之前,教師都需要為學生確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這樣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加以約束,改變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抓不住重點等缺點;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順利達成一個又一個的學習目標,顯著提升學習成就感,養成主動思考、積極創新的學習習慣。語文不只是要讓學生識文認字,更是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因此,結合具體的課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多元化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充分感知和體驗學習的過程,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古詩《錢塘湖春行》為例,在教學這首詩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能夠背誦詩詞,更要讓學生全面感知詩詞的優美意境,結合學生的個人理解,鼓勵學生繪制自己心中的春行圖。這一項學習任務,看似與語文課堂的關聯性不大,但它從語言、思維、創新、審美等多個角度引導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重要意義。

3.2圍繞文本有效組織教學過程

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始終要圍繞文本展開。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多讀文本、親近文本、理解文本,還要讓學生能夠恰當自主地生成文本。如通過隨課微寫這種比較靈活的形式,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在充分了解文本的意義與結構的基礎上,圍繞文本展開創造性活動,讓文本煥發出新的活力,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感。語文教學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對字、詞、句、篇、修辭、語言藝術、手法特色等的學習[2],都能夠增強學生對語文美的全面認知。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運用文本這一最主要的教學資源,喚醒學生的學習活力。如《曹沖稱象》一課,可借鑒的知識非常多,對大象外表的描述運用了很多比喻,通過文本,小學生能充分感知描述的恰當性及語言的神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試著換一種方式來比喻大象,如:「大象的身體可以像棉被嗎?」有的學生說可以,因為大象的身體很溫暖;還有的學生說不可以,因為大象身體不柔軟,更像一堵牆。這樣的開放性問題,既考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能提升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再比如,《曹沖稱象》這篇課文是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進行敘述的,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說一下這個故事,讓學生思考如果換一個思路該怎麼說,看看哪個學生的講解更有趣,調動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教師要主導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有效學習,這比讓學生乾巴巴地背課文要有效得多。

3.3圍繞過程全面深入地評價

教學評價是語文課堂的重要一環,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具有診斷、矯正的作用,還具有激勵、導向的重要價值[3],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富激情,使語文教學更有效地展開。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直接的語言互動非常多,很多時候教師不需要刻意在課堂尾聲對學生進行評價,而是可以將評價貫穿學習的始終。如當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不應直接批評他,而可以點名讓他朗讀課文的一個段落,並讓他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段落的意思。如果學生說得好,教師應給予肯定,表揚他的朗讀非常精彩,對段落意義的把握也非常正確。這樣一種巧妙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除了激勵性評價之外,對於一些學習存在明顯問題的學生,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診斷性評價。如班上有個學生學習非常認真,每節課都坐得端端正正,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但是寫作業時常常粗心大意,忽略一些細節。在批閱這個學生的作業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下一些診斷性評語:「你答題的樣子非常認真,但對自己的作業答案也要足夠認真,一定要有效檢查和核對,這樣你才會越來越優秀!」教師的評價要切中要害,這樣學生不僅不會排斥,還會虛心接受並改正。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引導和語言關懷,比直接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要有意義得多。總之,教與學是密不可分的交互性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學,學生需要結合教師的講解來有效調動思維積極性。尤其是對於一些長且難的語篇,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深入,通過問題帶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逐個突破學習難點,生成個性化認知,這樣課堂教學的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程紅,張天寶.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教育學術月刊,1998(5):35-37.

[2]樊紅琴.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12):19-20.

[3]梁文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語言的策略研究[J].2018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2018.

作者:閆錫年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鎮纏山小學

;
閱讀全文

與論文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參考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