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文教師為什麼越教越不會教了
對此,有一種觀點認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求教師由以往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變。「教書匠」依靠的是教學經驗,經驗越豐富,教學便自然會更順手。「學者型」教師依據的是教學智慧,教學智慧與教學經驗並不成正比,所以可能會導致越教越不會教的情況。從表面看來,這種看法是極具解釋力的。但是若置於現實之中,便很容易看出其中思維上的破綻。試問,當前的語文教師有多少可歸屬於「教書匠」?又有多少可歸屬於「學者型」?從我們所遭遇的情況來看,我們所面臨的現實,恐怕是大多數教師距離「學者型」還很遠。既然如此,以上的解釋顯然是形而上學的,缺少現實針對性。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目前面臨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思想與以往反差很大,老師們恐怕一時適應不過來,所以會導致語文老師越教越不知道怎麼教的情況。這種觀點所隱藏的潛台詞,似乎是如果某一天教師習慣了新課程改革,這種做法就會從源頭上得到解決。當前的一些公開課和相關雜志上展示的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實錄等,看起來的確貫徹了新課改的精神,這些教師也確實理解了新課程的理念和思想。但是,頻頻出現的一些短短幾分鍾的探究學習,不管何種文體也不管什麼課都一味地套用「三維目標」的做法能算是教師學會怎麼教了嗎?或許還有人會提出疑問,這恐怕還是我們的教師的素質不過關。那麼試問,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師又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對於這些人為規定的素質而言,是否存在一個合理的邊界? 如此看來,語文老師為什麼越教越不會教了這一問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我們深入仔細地進行反思。 反思之一:如何定位語文學科的價值取向 語文教師為什麼會越教越不知道怎樣教?這首先是一個涉及語文學科的價值取向問題,而這往往又是以「語文是什麼」為前提之一。目前流行的觀點是:語文是文化。文化的復雜性是無需多言的,它的外延極廣,語文都已經是文化了,語文的范圍哪有不大之理?在這種語文觀指導之下,語文學科肩負著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思維,提高品德修養,進行人生觀、審美觀和價值觀教育等種種目標。難怪有人會發出感嘆:語文學科教育像是一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面裝。那麼,應如何看待當前語文學科諸多的價值取向呢? 第一,正確處理語文學科多元價值取向中「多」與「一」的問題。美國課程論專家泰勒曾說過,制訂課程目標主要有三個來源和依據——對學生的研究、對當代社會生活的研究、學科專家的建議。盡管人們對這三個來源和依據可能還存在種種爭論,但爭議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這三個因素,而不是這三個因素本身。這啟發我們,制訂語文學科的價值取向同樣應圍繞學生、社會、語文學科來進行。這同樣也就意味著,語文學科存在多元價值取向的可能。與此同時,堅持語文學科價值取向多元化應始終行走在語文之路上,不要脫離漢語言文字空談人文素養的發展。在對待語文學科價值取向中語言素養與人文素養關系的問題上,應該從克服實體性思維的弊端而走向關系思維。這也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說的,人文原在語言中。 第二,正視語文學科價值取向的差異性。語文學科價值取向的差異性表現之一,在於語文學科價值取向的層級性。語文學科價值取向是一個統稱,它從抽象到具體其實包括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某一階段的語文教學目標、某一學年的教學目標、某一冊語文教材的教學目標(一般說來,也等於某一學期的教學目標)、某一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某一課文或某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不同層級的價值取向是存在明顯差異的。它實質體現了語文學科價值取向在歷時態意義上的兩個不同維度:終極價值取向和近期價值取向。當前的語文學科在語文學科價值取向上存在著許多層級僭越的現象,如目前對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許多課文、課時的教學設計都機械地套用。 語文學科價值取向的差異性表現之二,在於語文學科價值取向在共時態意義上的差別。如不同課文在語文學科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所產生的價值取向上的差異、不同學習個體的差異、知識與能力類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類之間的差異等,都是在制訂語文學科價值取向時必須要考慮的。 忽視語文學科價值取向的諸多現實差異性,而盲目求全責備,必然會帶來教育目標繁多而難以顧及教學效果的弊端。 反思之二:如何正視語文學科教育的人為理想與現實 人們對於教育的期望值似乎總是居高不下。解放前曾出現過教育救國論,時下又盛行一種教育超前發展的聲音。這兩種觀點因時代差異、具體所指自然不能同日而語,但是教育的超前發展,或者說教育的超越性,是居於何種層面而言說的?它的具體所指是什麼?這需要仔細考量,切不可將其機械地演繹成實踐當中的教育萬能或盲目超前。否則,必將造成教育實踐的茫然。 對於語文學科教育來說,目前所面臨的最大現實問題恐怕仍是社會、家長對學生升學考試的期望值高居不下。有考試就必然會有應試,甚至會衍生出一種近似機械的訓練,這一點即使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也依然如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客觀上造成了學校考試工作壓力的增大。然而,語文學科教育又要履行語文課程改革的理念與思想。如此一來,語文老師—方面要顧及學生的升學,另—方面又要顧及教育的理想,自然會造成實踐當中的茫然。一位老師的話語或許能讓我們深有同感:「以前的語文課只需要應付考試就行,而現在的語文課不僅要應付考試,還要應付素質教育,而且名目越來越多。」教育目標的確應該讓學生走向一種可能的生活,但這種可能的生活首先是基於當前現實生活基礎之上的。所以,語文學科教育應立足學生的現實生存狀態乃至生存方式,尋求構建適切的教育理想與目標。 我們不妨結合美國課程論專家泰勒的制訂課程目標的三個主要來源和依據,來思考如下問題:在學生方面,當前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徵、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學習條件、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等是什麼?在社會方面,當前社會所面臨的時代挑戰和時代發展的主題是什麼?當前社會對入的素質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當前人們所具有的素質與當前社會所要求的素質之間的差距有哪些?在語文學科方面,語文學科在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上應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想做什麼?實際做了什麼?在實際做了什麼之中又有哪些是語文學科的份內之事,哪些不是? 這些問題得到了較好的澄清之後,或許我們才可以對語文學科教育形成一個合理的期待。 反思之三:當前的理論如何才能關涉實踐 人們總是說,語文教師其實都不太重視理論研究,總是按著自己的經驗和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去進行教學。這種看法的確是察覺到了語文學科教學的某種實際,但筆者認為尚失之膚淺。因為至少在三條渠道中,許多甚至是大部分語文教師都在接受著理論的洗禮,進而或多或少會通過自覺或自發的方式影響著自己的教學。這三條渠道一為教師培訓,二為上公開課,或參與公開教學,三為許多學校都參與了一些課題。所以說,理論其實還是在指導著實踐的,只是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間接而已。而從這一層面進一步推演,就面臨著對理論指導實踐這一本身的拷問:理論要正解地、自覺地指導實踐。要達到正確,理論自身就應該能說清楚,要能達到自明之境。但是,教育界和語文學科教育界現在的一些理論問題尤其是根本性問題都清楚了嗎?這是一個非常讓人擔憂的問題。若是在理論界都說不清楚的問題,便草率地拋向更為復雜的實踐,其後果自然會導致老師越教越不會教。例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性質嗎?它們能作為語文學科的性質嗎?又如何理解甚至定位語文學科的性質呢?語文學科的價值取向到底是什麼?當今語文學科教學中「語文味」的呼喚到底是針對某種弊端的糾偏之舉,還是從整體上對語文學科的價值目標的一個把握?如何把握語文學科教學的理論基礎?如何全面統整語言學、文學、哲學、文化學等學科間的關系? 與此同時,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不要總是滿足於理論研究的高深莫測,以至於局限於理論上的抽象、思辨、邏輯演繹;迷戀於形而上,止步於形而下。要知道對實踐更具指導的研究是圍繞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而進行的,其程序應該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回到實踐。不要總是把理論研究與實踐問題之間的巨大空檔留給一線教師去猜測,這不是他們的專職。
B. 許多老師都不願意教語文課,有的選擇了別的科目代課,為什麼
一方面是因為語文這門課比較晦澀,而且很多語文的知識是沒有固定答案的,所以老師在講授方面可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因為很多孩子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所以要想讓所有的學生了解一篇課文的大意是比較困難的。
C. 為什麼大部分師范生不願意教語文
因為語文是非常難教的,而且也和每個人的悟性有關。這些技巧的使用也非常的考驗一個人的文學素養。見效也非常的慢。
通過普通高招對口升學考試,由非師范專業專科升入師范專業本科連續的畢業生,需提供當年本科招生錄取審批表和學籍表,經確認為師范類專業的,方能以師范生政策對待。
通過普通高招對口升學考試,由師范專業專科升入非師范專業本科連續的畢業生,在申請「初級中學」及以下種類教師資格時可按師范生對待,在申請「高級中學」及以上種類教師資格時不能按師 范生政策對待。
全日制普招類學歷是否是師范教育類專業,通常有以下幾種材料可以證明:
(1)師范院校畢業,學歷證書上明確顯示所學專業為「**教育」的,原則上可以按師范生政策對待。
(2)師范院校或綜合性大學畢業,從畢業證書無法界定是 否為師范類的,需提供當年招生錄取審批表(加蓋公章的復印件,下同)和學籍表,招生錄取審批表明確顯示為師范類。
學籍表(成 績冊)上顯示有「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材教法」、「教育實習」,且均為必修或考試的,方能以師范生政策對待。
D. 如何才能搞好語文教學綜合實踐活動
一、解讀新課標
語文不等同於教科書,不等同於字詞句段篇,不等同於一場考試一個分數語文是什麼?生活即是語文。《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基本特性是實踐性,學習語文的方式是實踐活動,學生通過活動來實踐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正是基於這種理念,新課標設置了語文綜合性學習,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積累經驗,培養學習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那麼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如何才能上得有實效呢?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型課程,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也就是說它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知識與能力,並從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的激盪、事業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其特點。
1、首先是要體現出語文味。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區別於其他綜合實踐活動課,關鍵在於要突出語文二字的特色,語文是其根本,所以這種課一定要上出它的語文味兒來,回歸語文活動的正途。學生藉助活動素材達到相應的語文知識訓練目標,學習到的是語文知識能力。否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可以跟其他的綜合實踐活動合並了。
2、其次 綜合強調的是范圍,也就是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與學生的生活相關,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背景中訓練學生多種能力,例如:組織協調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提煉加工總結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表演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等。
3、實踐活動就是區別於單一的課堂學習模式,不局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親自實踐,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所以說這種類型的課,功夫應該在課外,課內僅限於活動展示的作用。
三、有效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策略
更多時候我們所接觸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這幾種類型:演戲型,甩手型,上課型。要麼將課程當成簡單的游戲,師生熱熱鬧鬧地秀一場,要麼當成傳統的字詞句分析課,枯燥乏味,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可謂是低效甚或是無效的教學。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能光靠教師講授知識,但亦不能完全沒有教師的授,這里的授指的是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後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充分的指導。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我認為一次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至少需要四個課時來完成四個環節:開題、指導、展示、總結評價,甚至更詳細。
1、 開題課開題課指的是開展實踐活動前的第一節課,第一節課主要是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展開課題研究,明確課題研究目標和意義。開題課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慾望,因此教師有必要精心創設生動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探究問題,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題。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分組合作,提倡依據興趣相近者、主題相近者自由組合。例如要開展一次以感悟母愛為主題的活動課,教師就應在第一節開題課中指導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任務,成立學習小組,根據任務需要可以分成新聞組、圖片組、文學組等不同任務組,各小組分工明確,開展活動過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指導課第二節課主要是教師給予學生研究方法的指導。在研究過程中學生面對著龐雜的資料信息難免眉毛鬍子一把抓,此時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學會結合研究主題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篩選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進而完成研究任務。處理信息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學生有機會整理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不斷提高信息素養和掌握信息技能,同時發展團結協作的能力。例如在以感悟母愛為主題的活動中,新聞組搜集了有關母愛的新聞素材來展示,文學組則通過解讀文學作品來贊頌母愛,圖片組選擇幾幅照片將母愛定格於瞬間,這樣各個學習小組則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任務。
3、 展示課成果展示是學生探究和學習質量的顯現環節,能夠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展示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匯報研究成果,反饋交流,共享經驗,老師組織、指導、評價。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成果要體現課改精神,更體現語文味。
4、 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要引導學生聯系個體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生存的環境和社會現實來總結、反思,獲得實際的體驗,在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深化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認識。總結評價階段也是小組同學是向老師、同學學習請求指導、討教問題的好機會,應當指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老師和同學們提出的意見,總結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經驗教訓,搞清自己還沒理解和知道的一些問題、在科學研究方法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所得到的發展以及存在的不足。
在活動評價過程中,最好把學習的評價權放給家長、同學,激勵學生在大環境中進步,增強學生自信,達到大面積、全方位進步、提高。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相結合。
總而言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一蹴而就,老師們要慎作安排,要周密思考,注重細節,要恰當的分組,明確任務,按照由易到難的思路,由淺入深由動手到動腦,提升學生由表象到本質的情感認識上來,最終目的就是培養了能力,提升了語文素養。
E. 為什麼語文不好教
語文這東西實在是不好教!
第一,必須要有廣博的知識面。語文不但針對眼前的這篇課文,而且針對這篇課文後面的各類知識或者是常識,弄錯一點,可能就會影響學生一生。
第二,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因為要送學生進入考場,並順利地進入另一個考場
第三,要有突出的人格魅力。因為語文是培養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科,具有突出人格魅力的老師在教學中必定會取得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必定得關注生活關注民生。空洞的說教定令學生反感,結合生活現實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是不是,各位同行
F. 很多師范生不願意教語文,這是為什麼呢
用一句話來形容語文教學,就是「上課要倒掉一碗水,得先喝一桶水」。語文課要生動、豐富、有趣,這需要教師的文學素養。任何一個做過語文老師的人都應該知道,在批改試卷的時候,看到一張字跡優美、表面干凈的答題卡是多麼的開心。語文試卷上的字太多,即使字跡潦草到你完全看不懂他在寫什麼,也一定要全部看完。數學試卷批改,基本上能給一個答案加分;英語老師就更不用說了,都是選擇題,你可以找幾個學生改改;然而語文老師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