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語文是語言文字、語言文章或語言文化的簡稱,語文素質的提高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均有深遠的影響,以下是我整理的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參考,希望您喜歡。
㈡ 從溫儒敏介紹的部編版教材的創新點,怎麼樣找到學好語文的要素呢
我們學習語文,首先要傳承民族文化,承載民族的精神和價值觀,然後傳遞人文教育,最後落實到認字、閱讀、朗讀、溝通和語言層面。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是聽說讀寫,學習語文的內容構造是字詞句章,學習語文包含學習人文、科學等學科。
學好語文難不難?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會說很容易,語文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也許會愁眉苦臉地說:「生字、生詞記不住,句子不會造,閱讀讀不懂,作文無從下筆,語文很難學!」
語文學習,朗讀背誦是很重要的,同時,朗讀也有利於其它學科的學習,比如在數學解題時如果反復朗讀題目,效果一定會更好。
朗讀背誦能培養語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產生自信!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多念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書籍。每篇文章、書籍都有著「詩」的美,都有著作者美的靈感,而朗讀背誦可以將這種美還原。
朗讀背誦,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建立起好的習慣。朗讀背誦要選名家作品,讓孩子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之美,養成良好語感。文章讀得多了,讀得熟了,就會融入進自己的腦海中。寫起作文來,心裡想說什麼,筆下就會寫什麼,那些優美的句子,隨筆而出,像泉水一樣湧出來,滔滔不絕。
5.習作表達。
習作表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寫作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養成堅持寫作的好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的文章,身邊新鮮的人、事、物、景,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名言名句等,隨時發現,隨時積累下來。以日記或周記的方式經常練筆,久而久之,寫作水平就提高了。習作表達是承載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傳遞自己的信息的工具。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寫作文時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愛。
㈢ 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編寫特點及教學建議
「部編本」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共有八個單元,分識字、漢語拼音、課文三個板塊編排,其中識字兩個單元,漢語拼音兩個單元,課文四個單元,寫字和口語交際貫穿在這三個板塊之中。「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編寫中有哪些特點?如何針對課文的編寫特點進行有效的教學?
1
減少課文數量,加強課外閱讀
「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編寫的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課文的數量減少了。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共有20篇,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在第一單元中增加了「快樂讀書吧」欄目,閱讀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而有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 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准》)在「學段目標與內容」中給出了第一、二、三學段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於5萬字、40萬字、100萬字的具體要求,在「教學建議」中又提出了「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實施意見。語文學習三分得益於課內,七分得益於課外。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僅靠讀一本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力開展課外閱讀。「部編本」語文教材減少課文數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讀」和「快樂讀書吧」欄目,目的就是要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材,增強教師、學生、家長開展課外閱讀的意識,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努力建構一個由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大語文課程體系,並通過師生共讀、親子閱讀等活 展動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組織好「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新欄目的教學,避免課外閱讀流於形式,這在「部編本」語文教材使用中顯得尤為重要。
「和大人一起讀」在一年級上冊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編排在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之中。如何開展「和大人一起讀」活動?首先,要落實「和大人一起讀」中「讀」的內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兒歌、童謠、兒童詩、兒童故事,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學情,採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帶多篇,適當拓展課外閱讀材料。其次,要明確「和大人一起讀」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老師、鄰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導學生閱讀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讀」中「一起讀」的方式,可以是學生讀給大人聽,也可以是大人讀給學生聽,還可以是大人和學生共同讀。建議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讀教材中的內容,教給學生朗讀、誦讀、對讀、表演讀等各種「一起讀」的 的方法,鼓勵學生在課外用教師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讀」。當然,「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也可以和課文教學進行整合。如教學課文《秋天》之後,可以指導學生閱讀本單元「和大人一起讀」中的閱讀材料《小松鼠找花生》,體現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
「快樂讀書吧」編排在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目的是通過此欄目學習,拉開本學期課外閱讀的序幕。一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中,呈現了「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故事書」「和同學們一起講故事」「周末在書店裡看圖畫書」「學了拼音可以讀更多的書」四幅插圖,很好地體現了「讀書真快樂」的閱讀主題。建議教師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中的四幅圖,交流課外讀過的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並和學生一起討論本學期的讀書計劃:讀書的內容,可以是故事書,可以是圖畫書,也可以是課文拓展類的書,如學習課文《青蛙寫詩》後引導學生讀作者張秋生寫的童書;圖書的來源,可以是學校圖書室里的書,也可以動員學生買一本書來進行圖書漂流活動;讀書的時間,可以每個月開展一次班級讀書會,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進行適當整合;讀書的成果,可以通過講故事、朗讀等比賽活動方式進行展示,也可以通過「讀書存摺」等檔案記錄方式進行呈現。總之,「快樂讀書吧」一定要讓學生真正讀起書來,把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放在首位。
2
更新課文內容,關注兒童生活
翻閱「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課文目錄,就會發現課文的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年級上冊14篇課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點兒》《雪地里的小畫家》六篇課文,把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課文《烏鴉喝水》提前到現「部編本」的一年級上冊,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寫詩》《明天要遠足》《大還是小》《項鏈》《小蝸牛》七篇課文,新選課文佔全冊課文的50%。
從新選課文的內容來看,「部編本」語文教材很好地體現了《課程標准》在「教材編寫建議」中強調的「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漢樂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靜夜思》。從教材試用的情況看,《江南》一詩中簡潔明快的語言、迴旋反復的音調、清新優美的意境,更受學生喜歡。特別是第七單元中的三篇課文都是新選課文,《明天要遠足》寫出了孩子們遠足前一晚上睡不著覺的激動期待之情,《大還是小》寫出了一個渴望長大的孩子的真實想法,《項鏈》寫出了孩子們在沙灘上嬉戲遊玩的快樂場景,它們的時代性、生活性非常強,既體現了教材選文「以生為本」的編寫思想,又體現了從課 原文閱讀向學生生活延伸的教學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課堂教學時,建議教師把課文閱讀和學生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首先,在讀課文學字詞中聯系學生生活。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部編本」一年級上冊要求識字300個,其中課文中識字147個。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閱讀是低年級課文教學的重要策略。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結合生活識字是重要的識字方法。如教學《秋天》一課中的生字「秋」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秋天的景色,結合高粱紅了、莊稼豐收等生活場景,更加形象而有意義地識記「秋」字。
其次,在課文內容理解中聯系學生生活。「部編本」語文教材很多課文後面的練習已經提示了閱讀理解和學生生活有機結合的要求,如《明天要遠足》的課後練習是「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和同學說一說」,《大還是小》的課後練習是「你什麼時覺得自己很大?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小?」等。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充分用好這些課後練習,在課文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進行交流,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
改進課後練習,聚焦語文要素
與原人教版語文教材相比,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課後練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練習的要求變得更加明確,語文的實踐性、語用性更強。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後面的識字、寫字、朗讀三項基本練習,沒有具體的指導要求,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後面的練習,明確提出了具體的指導要求。如《秋天》一課,識字中除了呈現要求認讀的「秋、氣、了、樹、葉」等10個生字外,還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課重點學習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寫字中除了呈現要求書的「了、子」等4個漢字外,還在「了」字的左邊提示了本課重點學習的筆畫——橫撇;朗讀中除了要求「朗讀課文」外,還提示了本課朗讀指導的重點——注意「一」的不同讀音。
這次「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是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方式,一條是「內容主題」線,但不像原人教版語文教材那樣每個單元都有一個鮮明的人文主題,內容主題相對來說比較寬泛;另一條是「語文要素」線,就是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因素分成若干個「點」(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在各單元的課文導語或課後練習之中,並有梯度地螺旋上升。這樣編寫教材的最大好處是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學科性質,突顯語言文字的學習運用,便於一線教師把握課文教學目標,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
教師在解讀「部編本」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時,要從「人文主題」的思維中走出來,抓住課文後面的練習認真研究課文教學中的「語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課文在現「部編本」語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教學要求的區別。如《小小的船》一課,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課後練習的要求是「我會說:彎彎的月亮像____。藍藍的天空像_____」,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中課後練習的要求是「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船(小小的船)、月兒(彎彎的月兒)」,這樣的練習設計更加符合《課程標准》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的目標。再如《比尾巴》一課,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中課後練習的要求是「你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把你喜歡的季節畫一畫」,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中課後練習的要求是「你喜歡哪個季節?仿照課文說一樣說」,這樣的練習設計更好地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標在不同課文中呈現出的循序漸進的教學要求。如朗讀課文,這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原人教版語文教材的課後練習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讀課文」四個字,看不出教學層次的變化。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將「朗讀課文」這個要求細化成三個教學層次:第1課《秋天》的課後練習要求是「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第5課《影子》的課後練習要求是「朗讀課文,讀准字音」,第8課《雨點兒》的課後練習要求是「讀下面的句子,注意讀好停頓」「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些要求很好地體現了從「讀准字音」到「讀好停頓」再到「角色朗讀」的教學梯度。
再次,要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課後練習,非常重視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如《青蛙寫詩》的課後練習「說一說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項鏈》的課後練習「說一說,大海的項鏈是什麼」,《雪地里的小畫家》的課後練習「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他們畫了什麼」,《烏鴉喝水》的課後練習「說一說烏鴉是用什麼方法喝著水的」,從提取單個信息到提取多個信息, 從提取明顯的信息到提取隱含的信息,從直接提取信息解釋到靈活選擇信息解釋,要求逐步提高。教師在課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課後練習,培養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根據問題在文中圈畫關鍵詞句等習慣,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簡單推論的分析能力,為後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整體感知、形成解釋、作出評價、解決問題等能力打好扎實的基礎。
4
美化課文插圖,提升教育價值
「部編本」語文教材與原人教版語文教材相比,從原來的小開本變成了大開本,大課本、大漢字、大插圖,顯得特別大氣優雅。「部編本」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插圖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如《江南》等很多課文的插圖,用的都是中國傳統水墨畫的風格,飽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讓入耳目一新。
《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插圖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科書編者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並繪制的,對幫助學生學習字詞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課程資源。這次「部編本」語文教材中的插圖,不僅增加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還增添了兒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課文插圖中隱藏著帶有笑臉的星星、荷葉等細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特別是第14課《小蝸牛》沒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課不一樣,課文中只有個別難讀的字注音。為了幫助學生閱讀,這篇課文採用了連環畫式的插圖繪制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圖文對照的方式進行猜字讀文,鼓勵學生自主閱讀。
因此,在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時,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掘課文插圖的教育價值。
首先,要善於運用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識字閱讀。如教學《小蝸牛》一課,根據本課是連環畫插圖的特點,可以先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課文,打亂課文中四幅插圖的順序,讓學生重新排列,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明白課文主要寫的是小樹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著讓學生圖文對照學課文,在欣賞每一個季節的美景時,在圖畫的幫助下猜讀不會認的字,如「蝸牛」的「蝸」、「發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後圖文對照用課文,藉助圖,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詞句,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季節的景色。
其次,要善於運用課文插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如教學《明天要遠足》一課,除了課文中說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師說的,那麼多顏色嗎」和「那地方的雲,真的像同學說的,那麼潔白柔軟嗎」之外,藉助課文第2幅插圖(高大的椰樹、金黃的沙灘、漂亮的貝殼……),引導學生看圖觀察,展開想像,還有哪些美景也會讓你睡不著?並進行說話練習:「那地方的_____,真的像___說的,那麼____嗎?」使學生在看圖觀察、語言實踐、移情體驗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主人公激動期待的心情。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部編本」語文教材有很多創新之處,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科書編者的編寫意圖,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推進語文課程的改革。
輔導找欖悅軒16卡名思教育張老師一三二八六三一二八零九
㈣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時間稍縱即逝,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021年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名,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語文學習後,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漢字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但是面對較大的識字量,學生識字的返生效較高。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用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使其體驗成功學習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8個專題,分為8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有趣的自然科學。這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而且,每個專題內涵都比較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局限性。每組教材把語文知識、能力、方法、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融為一體,體現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每組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形式多樣,包括四字詞語組成的韻語、新三字經、對子歌、兒歌、謎語、數量片語成的韻語、諺語等多種形式。
必學課文共34篇(其中兩篇連環畫形式的課文),內容豐富多彩。「語文園地」面貌一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系,在雙向交流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台——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特別是課外所得的舞台。八組教材之後有五篇選讀課文。最後是兩個生字表。(表一是要求會認的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
本冊教材中漢字的編排,繼續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250個在本課或以前認識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練習里標明。此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二)教材特點
1、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充分體現整合。
2、排獨立的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3、幅度更新課文,使教材更具有時代感,更貼近兒童生活。
4、改進呈現形式,使教科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本」
三、教學目標:
1、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250個在本課認識的或以前已經認識且在本課重現的字。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課文中認識,搬個地方還認識;知道在新認的字中出現的新偏旁。要求寫的字,要了解字義,能口頭或書面組詞,逐漸在口頭或書面運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寫對、寫好,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2.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學習獨立識字。愛識字,能主動識,學著自己識,這是學生識字不竭的動力。一定要重視興趣、習慣的培養。要重激勵、多鼓勵。
3.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詞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樂於與人交流。讀詩歌能展開想像,感受語言的優美。
4.學習默讀。允許有個從指讀到不指讀,從出聲到不出聲,從只顧讀到一邊讀一邊想的訓練過程。
5、重視語言的積累。課內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來。還要鼓勵學生自覺地更多地積累詞、句、段。
6.加強在生活中學語文的引導、交流與展示。
7、體現語文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四、教學措施
1、理解教材編輯意圖,以組為單位整體設計教學。
2、倡導合作學習。採用多種方式設計教學活動,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
3、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
4、提倡學生運用記憶規律,發現新與舊的聯系,發現識字方法。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鼓勵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方法認識漢字。
5、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成果展示的機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不斷產生成就感。
6、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當時、當地的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第一學期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漢字積累量,不過對偏旁部首的認識還不熟。漢語拼音鞏固率一般,音序清晰,這為本冊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礎。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較好。本學期將進行每天中午半小時學生的自由閱讀時間,再加大閱量。
二、教材分析
一年級下冊教材包括兩個識字單元和六個閱讀單元,識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單元,穿插在閱讀單元之間。在第一單元之後,安排了「快樂讀書吧」。在全書最後,安排了幾個附表:識字表、寫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稱表。每個單元內部的具體安排如下:課文3-4篇、口語交際(間隔安排)、語文園地: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我的發現/展示台、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
三、教學總目標
(聽說讀寫能力的安排)
1.識字寫字
(1)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漢字200個。
(2)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3)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學習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偏旁,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5)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2.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4)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6)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3.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能記住並講述主要內容。
(4)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5)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漢字200個。
難點: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教學措施
(一)識字教學:
1.字理識字。從漢字的構字特點來看,文字學上有「六書」之說。其中的象形、會意與形聲較容易為學生理解,教材對此作了相應的安排。一年級上冊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象形、會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記憶。
2.開拓多種識字渠道,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3.以趣味性知識(主要是事物歸類)和豐富的活動設計,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求知慾。如《春夏秋冬》《猜字謎》。
(二)閱讀教學:
1.重視朗讀的指導。
2.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朗讀指導,採用多種方式。
3.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題外,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4.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選擇好的讀物。
(三)口語交際教學:
1.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景地進行口語交際。
2.重視日常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活動。
六、教學進度安排
略
新教材課程改革的實施為我們教師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此我們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在參加新課程教材的培訓中,深入學習課程標准,認真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為了能更好地開展今後的語文教學工作,現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學對象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9人,他們的年齡多為6周歲。通過在校一個多星期的接觸、了解,發現他們個個活潑可愛,聰明伶俐,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有較強烈的求知慾和上進心,但由於年齡和心理認知的關系,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缺乏自製力,有待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他們接受學前教育也參差不齊。現將學生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1、大部分學生通過在幼兒園里對識字和文章(故事)的接觸、學習,他們對語文課已有了較為初步的了解、認識,也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他們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識字,並能講一些故事,雖然有些故事講得不是很流利,但是可以說明這是學習語文的開始階段。由於在幼兒園里對識字、故事的學習沒有很強的系統性,因此,他們的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是極其微薄的,他們不具備拼讀,閱讀文章能力。除此,由於幼兒教師的疏忽,很多學生的執筆方法是錯的,導致現在一時難以改正,需指導強化。但是,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他們已能運用簡單的一些詞語進行普通話交流。
2、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里對語文已有初步的接觸、學習,他們學習語文的氛圍和習慣雖然不是很好,但也有初步的形成。他們初入學,早上來學校還不能自覺進教室進行早讀,上課習慣不好,像讀幼兒園一樣,小動作極多,不能專心聽講,也不願思考。上課很多學生不能認真、安靜地聽老師提出的問題和同學的回答。但是,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較高,能很早來到學校,個個都還很有禮貌,能跟老師問好,回去能跟老師道再見,能使用簡單的禮貌用語,相信不久,他們能很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班內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優秀的學生,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好,對語文有濃厚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喜歡看課外書,講故事,有較強的表現慾望,他們勤勞,學習習慣較好,上課專心聽講,勤於思考,作業按時完成,字跡端正,發言大膽積極,能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多想,多記,多練,多用。但班內也有一些這樣的學生,他們還無法轉變自己的真正身份,還像幼兒園里一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上課積極性不高,小動作多,愛聽就聽,不愛聽就做小動作,學習興趣不濃,習慣不好,但他們還是孩子,初入學兒童,可塑性很大,相信他們能學好語文。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用四幅圖,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然後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後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作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在每個單元之後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後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
縱觀整冊教材,有如下特點:
1、教材採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初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認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漢語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的編排,都注意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
3、這冊教材大幅度更新內容,不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教材中安排的各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都有助於學生在游戲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5、針對我國地地域遼闊、文化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國情,本冊教材內容兼顧城鄉,難度適中,分量適當,為教師、學生留有拓展和創造的空間。
三、教學重點、難點
漢語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是本學期教學的重點、難點,新教材仍然要求學生正確書寫漢語拼音,並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認識生字。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識字量很大,學生接受的學前教育參差不齊,教學中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目標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書寫。字寫得正確、端正、整齊。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教學具體措施
根據以上的情況分析和本冊的教學目標,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教學思想方面。認真學習學科《課程標准》,全面、正確領會新課程改革理念,建立新的教學觀念,做好相關的筆記摘抄、讀書剪報工作,並把新的理念切切實實付諸行動,提高教學質量。
2、教學資源方面。結合拼音教學、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聽說教學等具體內容,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如:在班級中布置「圖書角」或「課外閱讀天地」等,准備一些課外拼音讀物供學生閱讀;鼓勵學生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等途徑進行環境識字等,鞏固漢語拼音,增加識字量,培養閱讀興趣。
3、教學常規方面。繼續認真履行《蒼南縣中小學教學工作規范》,按要求規范地備課、上課和改作。特別是把好備課關,結合實際,挖掘教材本身愉快因素,選擇生動活潑、適合低年級學生教學的方法,如直觀法、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通過幻燈、投影、錄像、錄音等手段,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自主、探究地進行學習,逐步從「學會」上升為「會學」。努力抓好識字、寫字、朗讀、聽說等常規教學訓練,精練指導方法,保證訓練時間,促進習慣養成,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整體地發展。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因為年齡都比較小,活潑好動,天真爛漫,組織紀律性都不強,各種行為習慣都未形成,所以對於小學的各種規章制度都顯得不大適應。有個別學生因注意力不集中,根本無法正常上課。但他們都有著天然的好奇心,並且求知慾強、思維活躍,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定會在學習和行為習慣方面有所進步。全班共27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2人。多數同學學習興趣很高,有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有部分同學在學前教育階段沒有學習興趣,沒有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規律,未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和行為習慣,比如有部分同學對最基本最重要的拼音存在陌生感和疏離感甚至因為不會而產生恐懼心裡。對於這一部分同學一定要耐心幫助,細心指導,讓他們快快成長。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四個部分。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每個單元之後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有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後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准》為依據,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內容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三、教學目標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尊老愛幼的思想品質,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啟蒙教育。
(二)、基礎知識方面
1、漢語拼音: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2、識字與寫字: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認識常用漢字400多個,會寫其中的100多個。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正確的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莊、整潔。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對於讀物中感性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4、口語交際:學會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會寫100個漢字。
3、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二)、難點:
1、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拼音教學是難點。
2、識字量的增加,是學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3、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五、教具、學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措施
1、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常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教材優美的情境圖,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系;以小學生日常規范,引導學生留意生活,生活中學語文。
5、以晨讀、午寫、幕思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真批改每課作業,及時作好反饋、小結。
6、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導優輔差。
七、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漢語拼音,顯然是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准》,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漢語拼音。
2、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把閱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閱讀所得運用於課內,二者緊密結合,協調發展閱讀能力。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勤於質疑發問,在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並有一定的懸念,可以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給學生創造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去說。
㈤ 如何教好語文統編教材
1
減輕使用統編教材帶來的壓力
統編教材改動比較大,老師們拿到新教材,看到許多課文是新的,體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擔心跟不上,用起來困難。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這套教材的「新」,並非以革命的姿態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顛覆,它是「守正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變化革新,是那種大家經過努力就跟得上的「創新」。所以不必焦慮,要以積極而又正常的心態來使用教材。
特別是高中語文統編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開使用的步子應當穩一點。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學就來個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採用新教法,這是時代要求,大家對語文教學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進教學。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語文教學說得一無是處,那並不符合事實,別把語文老師弄得「灰頭土臉」。其實我們就是那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要尊重歷史,有所繼承,有所揚棄,有所發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立足於各自的學情,根據自己所在地區、學校或者班級的條件,在原有基礎上去逐步調整、改進與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讓我們的教學更上層樓,關鍵是教師,老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必須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這需要時間,不可能靠幾次培訓就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