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部編教材的語文要素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部編教材的語文要素

發布時間:2023-03-05 17:15:51

① 統編教材如何落實語文要素

統編教材落實語文要素

統編語文教材每單元語文要素在單元篇章頁里,在課文中的「泡泡」中,在課後練習題里,在語文園地中。

「語文要素」,是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語文知識,即關於語言和言語、文章和文學的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等。

兒童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即能在聽、說、讀、寫中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的能力。

養成學習語文的策略與習慣,能夠以語文的眼光積累學習語文的經驗,建構語文學習場。

教師要有「像專家一樣思考」的意識,嘗試讓自己站在編者的視角來審視教材,適時提問,深度解析,在讀懂編寫意圖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水平。

教學時,教師要讀懂編者意圖,梳理、構建閱讀要素、習作要素的圖譜,將知識點、課文前後進行關聯,並在頭腦中形成語文要素網路。只有這樣,才能從更高的視角把握教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本單元的內容。

教學時,以語文要素為核心,縱向搜索,找尋與要素相關的練習,構建圖譜。

以語文要素為核心,橫向貫通,打通各課練習和語文園地相關欄目的關系,構建圖譜。

要素落地路徑:

1.站在單元角度,展開遞進式教學;

統編本教材將精讀課與略讀課改為教讀課和自讀課,並增加了課外閱讀指導課,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要做到目標統整、循序漸進、讀寫融通。

2.創設實施情境,教學流程活動化;

教師需從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出發,站在學生學習的視角來設計語言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語文知識,學會語言文字運用,從而實現語文要素與學習活動的融合,實現深度教與學。

3.搭建多樣支架,學習思維可視化;

構建有效的「導學支架」,運用有效的「腳手架」策略,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活思維,促進深度學習,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4.關注作業練習,落實有效性教學。

教材課後練習是語文要素的分解。要達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應該認真落實課後習題的要求。

在落實語文要素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不一定始於此單元,更不能止於此單元,一定要在能力習得、習慣養成、方法掌握、知識構建的過程中不斷運用,直至內化和自動化。

二是策略單元,學習閱讀策略是單元學習的重點目標,但掌握閱讀策略的目的是為提升閱讀能力和品質服務的。

三是在抓住單元語文要素這一學習目標的同時,還要把其他適切的學習目標同時落實。不能拘泥於語文要素而忽視了基礎性目標以及和與文本特性密切相關的、其他適切的學習目標。

② 部編版語文要素如何落實

語文要素」聽著很陌生,但是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要素」。「要」是必要,不可或缺的意思。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那麼從字面上來看,「語文要素」即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必要元素。從內容來看:字、詞、句、文中包含的最基本的語文知識;書寫、閱讀、寫作、審美和口語交際等豐富的語文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這些都屬於「語文要素」的范疇。

「阿斌」,竹韻推著龍斌一邊走,一邊興奮地說,「我想去老家請個保姆來,有保姆侍候你我更加放心,也免得姐姐走上走下的。」

二、「語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呈現
那這些要素在教材中是如何呈現的呢?在部編教材中,在課文和語文園地中標有許多 「提醒」小標識,大多用上了第一人稱的語言,讀起來親切、易懂,學生也很感興趣。如為了落實新課標要求的「讓學生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在一下這一冊教材中就有這樣的安排:

在第6課《樹和喜鵲》一文中,第二小節「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在「孤單」一詞下方有小要求:讀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單」的意思。第一小節中,「從前這里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里只有一隻喜鵲。」回扣第一小節,想像樹和鳥的處境就不難理解「孤單」的意思了。還是在本冊第14課《要下雨了》一課中第6小節小魚說:「要下雨了,水裡悶得很,我們到水面上來透透氣。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著雨。」這里也出現了提示:讀了這一段我知道了「悶」的意思。在這一冊教材中就這兩次設計,一處結合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另一處聯繫上文理解詞的意思。這樣精妙的設計,關注了年段目標,聚焦了思維能力,有利於學生真正感悟和學會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設計巧妙。

在語文園地中的標識就更豐富了,如「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我從火車票上也認識了好多字」「廚師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來藉助拼音查字典」這些標識,都為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提供了切入點,同時教師也明晰了教材解讀和課堂教學的方向。

同時,在每一篇課文的課後練習中,也設計分布了許多「語文要素」。不僅有知識點也有能力訓練點。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的《祖先的搖籃》一文課後就有這樣一道題目「 朗讀課文,注意讀好2—3小節的問句」,我們就可以根據這道課後練習,明晰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猜測的語氣。同時這也是這節課需要重點落實的語文要素。有了課後習題的提示,教師自然會將其作為教學的難點並提示學生:祖先可能在搖籃里做這件事,也可能做那件事。全憑作者的猜測,所以朗讀的時候語氣要上揚。在一下《姓氏歌》一課後有要求:介紹自己姓什麼,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將知識點和能力訓練相結合,培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不難發現,通過課後練習題,一線教師可以更加精準地發現需要落實的「語文要素」,讓教學不再盲目無序,對青年教師更至關重要。

三、「語文要素」在教學活動中的落實
「語文要素」的明確提出,大大解決了一線教師面對教材到底要教什麼和學生具體應該學什麼的難題。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該如何保障「語文要素」有效實施,教學活動該如何開展?教學策略又有哪些調整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基於學情,明確目標
第一學段的「語文要素」沒有相應的單元導語提示,這就需要執教教師充分解讀教材,根據「語文要素」的設計來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情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同一「語文要素」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會有更深層次的要求,如「理清文章脈絡」在教材中的編排就是層層遞進的。從二年級上冊《千人糕》中藉助插圖說說千人糕需要經過哪些勞動才能做成。並且文章給了學生明確的圖案。到二下《蜘蛛開店》一課中課後思維導圖的形式,學生需要根據課文內容自己完成一張表格式圖案,再根據圖案來說說蜘蛛開店的過程,由此來理清文章脈絡。不難發現,同樣是理清文脈,從二上到二下教學目標一步步提升,在教學中,一線教師要發現並遵循目標的延續和遞進,並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展開教學。

(二) 依託目標,展開教學
「語文要素」的學習要依託明確的目標,如我在執教二下《祖先的搖籃》一課中,課後習題有兩個要求,一是想像一下,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些什麼?仿照第2或第3小節說一說;還有一個讀一讀,注意加點的詞語: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動賓形式的短語。在教學中我圍繞搖籃「有意思」展開學習,以生為本,遵循認知規律,讀中發現文本特色語言——動賓短語。根據低段學生年齡特點,運用各種直觀形象的方法,如:看圖聯系字義、字形演變、動作表演等,體會動詞的妙用。學生樂中學,印象極為深刻。積累語言,拓展練習,接著仿寫短語,如此循序漸進地展開學習,降低了難度,卻提升實效。增強了學生對動賓短語的理解和記憶。在教學中學生發散想像力,寫出了「數星星」「抓長毛象」「畫壁畫」等充滿想像力的短語。可見,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符合學情,也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接著我讓學生創編詩歌,運用剛剛所寫的短語回讀文本,在課文語境中遷移運用動賓短語。整堂課學習緊緊圍繞「發現——學習——運用」展開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親歷言語的認知、覺醒和創造的過程。緊扣本課目標,做到教學重點突出,一課一得。

首先,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應聘請一些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讓這些老教師對青年教師傳授經驗,使其盡快成長。其次,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應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後,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應舉辦相關的專業報告會,可邀請企業優秀人員到本校進行演講,這對開拓教師視野來說很有幫助。

(三)關注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識字、寫字、朗讀、積累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但這些內容的學習並不是孤立的,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如在教學一下《動物王國開大會》一課中,老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朗讀後可增加生生互評的點評環節,同樣也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多種能力共同發展。

語文學習不是簡單枯燥的知識傳遞與能力訓練。還要關注教學情境的設置,讓語文學習擺脫枯燥的刻板印象,成為一種充滿情趣的審美過程。讓「語文要素」在學生心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③ 從溫儒敏介紹的部編版教材的創新點,怎麼樣找到學好語文的要素呢

我們學習語文,首先要傳承民族文化,承載民族的精神和價值觀,然後傳遞人文教育,最後落實到認字、閱讀、朗讀、溝通和語言層面。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是聽說讀寫,學習語文的內容構造是字詞句章,學習語文包含學習人文、科學等學科。

學好語文難不難?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會說很容易,語文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也許會愁眉苦臉地說:「生字、生詞記不住,句子不會造,閱讀讀不懂,作文無從下筆,語文很難學!」

語文學習,朗讀背誦是很重要的,同時,朗讀也有利於其它學科的學習,比如在數學解題時如果反復朗讀題目,效果一定會更好。

朗讀背誦能培養語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產生自信!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多念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書籍。每篇文章、書籍都有著「詩」的美,都有著作者美的靈感,而朗讀背誦可以將這種美還原。

朗讀背誦,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建立起好的習慣。朗讀背誦要選名家作品,讓孩子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之美,養成良好語感。文章讀得多了,讀得熟了,就會融入進自己的腦海中。寫起作文來,心裡想說什麼,筆下就會寫什麼,那些優美的句子,隨筆而出,像泉水一樣湧出來,滔滔不絕。

5.習作表達。

習作表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寫作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養成堅持寫作的好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的文章,身邊新鮮的人、事、物、景,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名言名句等,隨時發現,隨時積累下來。以日記或周記的方式經常練筆,久而久之,寫作水平就提高了。習作表達是承載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傳遞自己的信息的工具。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寫作文時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愛。

④ 語文要素如何在課堂落地

一般認為,「語文要素」包含的是語文「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內容。我這里借用王尚文先生的話來說,語文要素包括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

《白楊禮贊》是一篇經典文章,試以此文教學為例,說說「語文要素」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地。

一、品讀關鍵句,琢磨文章的謀篇布局。

如: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這兩個句子,有多層意思:

一、句首分別是「那」和「這」,表示作者的視角由遠及近。教學時,需要讓學生分清指出,內化於心。文章第二段開頭即是「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第三段則明確寫道:「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

這兩段文字中的「望不到邊際」「遠遠」,都表示是「遠望」;在文章的第七段描述了白楊樹的外形之後,則是用「這就是白楊樹」,這是「近觀」。理清這一層意思,對於學生寫作大有裨益,尤其是在復雜的情境如場面宏大、頭緒繁多時,確立一個合理的順序來寫作,就會從千頭萬緒中「剝繭抽絲」,理出思緒。

二、第四段中的「實在」到第六段的「決不是」,伴隨由遠及近的觀察,作者的情感愈來愈熾熱,語氣也越來越強烈。從「一種樹」到「樹」,句式更加簡短有力,更加堅信肯定。可想而知,如果作者刻意將第六段的句子與第四段修飾得完全齊整,就失去了靈活變化而多了一份匠氣和板滯。

三、這兩個句子是文章線索的具體標志語言。散文的線索,往往會在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或明或暗地表達出來。本文就是比較好範例,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除了這兩句,還有開頭和文章最後一句,首尾呼應,一氣呵成。排列如下:

1、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4、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6、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9、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教學時,請學生把這一組四個句子聯讀,文章的線索就顯豁了。

這是寫作上的謀篇布局。

二、品析關鍵詞,解讀文章的遣詞造句。

從「寫什麼」到「怎麼寫」是語文「體性」的追求。教學時,還需要用藉助具體的語辭來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遣詞造句。

比如,文章第五段,寫白楊樹的外形,怎麼寫的呢?這就要學生能抓住關鍵的信息來梳理,文中寫到「干、枝、葉、皮」,學生圈出這些詞,就知道了寫樹的外形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不是雜亂無章。而且,描寫某一事物,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把外形所有方面巨細無遺如同照相一般悉數描摹,而是著意於與象徵意「相關聯」的部分,其他的需要舍棄。

比如,本文主要寫作手法是象徵。象徵,是指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朱熹在《詩集傳》中言:」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白楊樹與北方看日軍民神似,如白楊樹干、枝、葉、皮,分別蘊含著高大、筆直、聚攏、向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都是既有形象美,又有內在美。

此處理解到位,白楊樹與下文北方抗日軍民的神似就有了根基;如果沒有這一鋪墊,那麼,白楊樹象徵北方的抗日軍民以及他們身上的那種精神和意志,就會失之於空洞的術語。



語文要素:

主要是指語文的學習,包括應該學習的語文知識,應該培養的語文能力,應該掌握的語文學習方法,應該養成的語文學習習慣,應該形成的語文素養。

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識的統稱,也是口頭語和書面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⑤ 怎樣在教學中把握語文要素

教育即生長 | 統編教材把握語文要素教學的兩條策略

教育即生長
08月17日

統編教材我們強調雙線並行。抓住語文要素的時候,我們給老師們兩條策略。

第一條操作策略是,一定要研究習題。歷史的教訓是,重內容理解,輕語言、語用能力,導致語言學習的異化。而改革的思路,緊扣語言、語用能力,與繁瑣的分析式閱讀教學告別。

單元要素把握准,課後習題是切入點,每一道課後習題都跟單元語文要素密不可分。所以老師們要有這樣解讀教材的習慣,這也是學習策略、研究策略。當我們去認真的研究課後的習題,回來再去讀課文,就不再一段一段挨著分析,一個問題沒完沒了的窮追猛打,孩子就喜歡上語文,喜歡上你,我們也就與繁瑣的分析式閱讀教學告別。

藉助統編教材我們應該走出誤區,回歸語文本身。

統編教材課後習題有很多都是孩子們主觀表達自己閱讀感受的。比如《葡萄溝》,「你喜歡葡萄溝嗎?說說理由。」比如《日月潭》,「你覺得日月潭美在哪兒? 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家鄉,讓學生們愛家鄉。所以語文要素也應當落在這里,讓學生們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理解內容,然後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

策略二,研究習題了解語文要素的梯度序列。語文要素長線的發展,它是梯度序列呈現的。比如說朗讀,比如說習作,等等。課堂上真正的讓學生用工具方法、策略去講故事,一定不要變成老師分析,講解完後學生再講故事。凡是有講故事要求的課文,課堂就要給孩子,哪怕他講兩三遍,講了一次又一次,我們會看到一次一次提升,看見能力成長。

減負,不止書面作業的減負,課堂教學過程給孩子們帶來心靈的減負,心情、情緒的減負,這比書面減負要更重要。

研究語文要素,是不是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到底課堂上應該教什麼?

(本文作者武瓊,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育部新課程標准語文教材審查委員。)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語文要素

舉個例子吧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該課文所處的單元安排了兩項語文要素,一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二是學習寫日記。該課文是張秋生先生的作品,作者從兒童視角描寫了秋天雨後水泥道上的發現,贊美了秋天,贊美了大自然。在課後練習題中,編者安排了五項內容。一是六個要求認讀的字,十三個要求會寫的字;二是「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三是「下面加點的詞語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和同學交流」;四是小練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現啊!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五是閱讀鏈接,閱讀汪曾祺的《自報家門》片段。以上五個方面的學習內容中,第二至第四項是對應單元語文要素的,第一項是每篇精讀課文都會安排的學習任務。這幾個方面的學習任務,都離不開閱讀這一基本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該課,基本的路徑是閱讀教學活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閱讀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發展思維,傳承文化,提高審美品位的過程。由此看來,為語文要素而語文要素的學習是行不通的,必須將其融入閱讀教學活動之中,在閱讀實踐中習得。
基於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解讀以及對中年級閱讀教學規律的認識,本課教學可設計安排幾項教學活動。一是根據自學要求,學生自主閱讀。通過自學,學生能讀通課文,對秋天的美、自然的美以及語言的美有所感觸;能夠認讀、理解以及正確書寫生字詞,發現自己閱讀中的疑問,標畫出難懂的詞語。二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有效的閱讀學習對話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學收獲。根據課文朗讀情況,對學生讀錯的字音,進行訂正。藉助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對字音、字形、字義等進行有意義的指導,讓學生獲得規律性的字詞知識,如通過「明朗」一詞的理解,梳理出可用查字詞典、結合上下文、藉助詞素意思、換近義詞等方法,為理解難懂的詞語做好方法的鋪墊。引導學生聚焦課文重點段落,與文本、作者、編者對話,學習語言,發展思維,體會語言文字之美,以及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之美。
細讀《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會發現第五至第七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
這三個自然段語言優美,准確表達了作者的觀察成果,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美以及對自然美的贊頌之情。閱讀這三個自然段,能完成課後除生字外的其他學習任務;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都集中在這三個段落,能有效落實語文要素的學習。
該教學活動,可以從學生難懂的詞語切入,將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以及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之美融為一體。學生自學難懂的詞語之後,一般會提出對「熨帖」和「凌亂」兩個詞語意思的疑問。「熨帖」一詞只有聯繫上下文才能讀懂,所以對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熨帖」,要讓學生閱讀第五至第七自然段,並抓住「緊緊地粘在」「平展地粘在」思考想像,就能夠理解什麼是「熨帖」了。在此基礎上,要讓學生再回到這三個自然段,反復朗讀感悟,將大腦中形成的多彩的梧桐落葉平整地鋪滿路面的畫面讀出來。「凌亂」與「明朗」構詞方式相同,構成雙音節詞的兩個字意思一致,可用藉助詞素意思理解的方法理解。運用該方法理解「凌亂」,那就是「亂」上加「亂」,非常亂。這與課文的描寫「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產生了沖突。這便創設了最佳的教學引導機會。當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會發現這里的「凌亂」,其實是一種不規則的美,即自然之美。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補充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之美,如藍天上的白雲、連綿起伏的山巒、一群飛翔的海鷗等圖片,讓學生欣賞,整合自己的認識,感受作者所描繪的自然之美。通過「凌亂」這個難懂詞語的理解,與文本以及作者有了深刻的對話,學生的認識得以升華,心靈得以凈化。學生與文本有了這樣的深度對話,再來朗讀課文這三個自然段,情緒、情感會更加飽滿。
通過語言文字理解內容,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感情只是完成了第一個層次的對話,教師當然還要從表達的角度,引導學生再次深入到語言文字中,領悟作者的表達特點。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重點段落的閱讀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的經驗。如作者觀察秋天雨後早晨水泥道上的梧桐落葉,注意到了落葉的形狀、顏色、光澤,還注意到了整條水泥道鋪滿梧桐樹葉的樣子,既關注細節,又不忽略整體;在語言描寫上,作者更是善用疊詞與比喻,從數量到形狀,從顏色到光亮,節奏有緩有急,寫得形象逼真。這些都要引導學生感悟。從語言表達角度進行再一次閱讀,再一次與文本以及作者對話,不論是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還是對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學生都會增加更多的情感。此時,教師將音樂、畫面引入,再配上恰當的語言,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那個秋天雨後的早晨,帶到了落滿梧桐落葉的水泥道上,那情景是美的,那朗讀課文的聲音是富有詩意的。
第三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活動是將閱讀鏈接的內容引入,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梳理出張秋生與汪曾祺在寫作上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相同點是兩位作者對寫作對象都進行了細致的觀察、表達生動准確。不同點是一個寫的是自然景觀,一個寫的是人文景觀。在比較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出示課後小練筆題目,讓學生完成。因為前面有深刻有效的文本對話,小練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⑦ 語文要素如何在教學中落實

首先要准確把握其在三維目標體系中的地位,把握其與知識目標、過程目標、方法目標、態度目標等的關系或聯系。
其次,語文教學的所有目標都是以「知識目標」為基礎或依託的。也就是說,三維目標中的其他目標都必須以「知識目標」為根基,都是建立在「知識目標」的基礎之上。三維目標中的其他目標,如果離開了「知識目標」,都將成為空中樓閣、無源之水、無病之吟。
豐富情感的培養也都離不開具體的語文知識內容,都必須在具體的語文知識,即「語言文字」的環境中,在與「語言文字」對話中感受作者的豐富情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的誘導和激發下,在模仿和學習生成情感和抒發、表達情感中才能得到實現。
然後,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明確每個教學內容中的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三維目標緊密地統一地整合在一起,各種目標都隱藏其中,要把它們分離開來並不容易。但如果教師不能把各種目標清晰地分離開來,就不可能針對目標來設計教學,部分教學目標就會被忽視或遺漏,教學的有效性就無法得到保證。
最後,要注意及時獲得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達標程度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及時實施補償。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組織、實施教學的同時,還要特別留意學生的情緒、態度、熟練程度、答案正確率等,從中及時獲得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達標程度的反饋信息。

⑧ 如何利用單元語文要素指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收藏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將語文要素分解成若干知識點或能力訓練點,分布並體現在每個單元導語、每一篇課文的課後練習、語文園地等欄目中。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語文要素為指引,採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循序漸進地落實語文要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要素是統編教材的編寫骨架,是編者按照《課標》學段目標與內容的要求相對應分布在各冊教材里的訓練要素,呈螺旋式遞進,指向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語文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策略、語文學習習慣等,是學生閱讀學習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基於此,筆者根據語文課程的學科特點和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結合教學實例,探討如何讓語文要素在小學語文課堂落地生根。

一、 理清梯度序列 把握語文要素

統編語文教材單元篇章頁的語文要素是本單元語文教學的訓練點,為教師准確把握單元教學重點、落實教學目標提供了憑借和參照。教師在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時要從統整的角度展開,將要素細化在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里,並通過有層次、有梯度的教與學,穩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比如,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走進外國文學名著」為人文主題,編排了三篇經典的外國文學名著,設置了三個語文要素。筆者教學這單元時,緊扣單元要素整體構建,根據不同文本特質與單元要素之間的關聯,展開多角度、多層次遞進式的教學思路,統整細化單元落實語文要素的具體策略(詳見下表),為有效落實語文要素提供保障。

教師只有強化梳理單元要素的理念,才能清晰地把握單元教學要點,為後續每一課指明教學方向,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 藉助課後習題 落實語文要素

語文要素的落實要依附於練習。課後習題編排的內容著眼於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從「理解與交流、積累與運用、拓展與實踐」三個維度設計,是編者根據課文特質編排的知識要點、能力訓練和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教師要准確把握編者意圖,藉助課後習題,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分步教學,落實語文要素。

例如,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語文要素之一是「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而《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的課後練習第三題:「下面的句子描寫了李大釗的外貌、神態和言行,讀一讀,再找出類似的句子體會他的品格。」顯然,這是編者為落實單元。

⑨ 如何落實語文要素的心得體會

、構建學生的認知,提升語文能力
認知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反映,是對事物產生概念、判斷或想像。部編教材語文要素滲透著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關注認知能力的建構,在建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想像: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共安排了《去年的樹》《那一定會更好》《在牛肚裡旅行》《一塊乳酪》四篇課文,本單元語文要素第一點直接指向「感受童話豐富的想像」。如何落實這一要素呢?

(1)統一認證原理。一般而言,只有認證中心接受用戶的用戶名密碼信息進行驗證,其他子系統的登錄入口都跳轉到統一認證中心,授受認證中心的間接授權,間接授權通過令牌實現,認證中心驗證用戶信息通過後,創建授權令牌,授權令牌作為參數發送給子系統,子系統拿到令牌,再與認證中心校驗,後對用戶授權。中南大學圖書館採用的是基於安全斷言標記語言的統一認證系統,基於這一原理實現,無線認證系統可作為中心下轄子系統,使用中心的間接授權。

一是藉助課後題。《去年的樹》課後第2題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光看了一會兒,心想……」

◇「唱完了歌,鳥兒又盯著燈光看了一會兒,心想……」

兩處省略號省略了鳥兒的心理活動,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靜下心來想像鳥兒對大樹的留戀和不舍,進而走進鳥兒的內心世界。

1.師:鳥兒尋找自己的朋友一路艱辛,問了樹根、大門、小女孩,最後看到了大樹變成的燈火。鳥兒是怎樣做的?請大家邊讀邊畫出相關句子,並想像一下,此時此刻鳥兒在想什麼?

2.師出示句子:①「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光看了一會兒,心想……」

②「唱完了歌,鳥兒又盯著燈光看了一會兒,心想……」

土地利用類型的重心遷移是區域土地利用空間變化的總體特徵,通過對研究期初和期末各種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重心進行比較,將重心的轉移方向、轉移距離與轉移區域的自然條件與社會人文條件相關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地利用的總體變化趨勢和空間格局變化規律,可以為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力及演替規律分析提供支持。

3.師:兩句話都用了「盯著」這個表示看的詞語,鳥兒在想什麼呢?

4.生交流匯報,重點體會鳥兒對大樹的依戀之情,師相機評價。

以上片段以課後題為抓手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生藉助已有的理解,通過想像說話,體會鳥兒對大樹的真摯情感,提升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

二是藉助課文插圖。《在牛肚裡旅行》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是青頭站在牛背上指導紅頭怎樣從牛肚子里逃出來的情形;第二幅插圖是紅頭成功脫險後和青頭擁抱在一起的情景。教師要讓學生看懂插圖,去想像情景,培養語感。不妨用這樣的問題來引導。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部編教材的語文要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