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運用微課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如何運用微課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發布時間:2023-03-08 12:05:44

㈠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微課的作用12

微課,是校本教研新形式的產物。——「、微課是指基於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鍾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在教育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微課不僅適合於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微課有哪些作用呢?一、在新授課上微課的作用1.課前復習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製作好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先看此微課,為新課做好准備。2.新課導入 教師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製作此微課。在開始上課後先讓學生看此視頻。3.知識理解 教師對本節重難點做點撥,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探究規律。在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後一起看此視頻。4.練習鞏固 教師設計好少而精的習題並製作好微課,用於鞏固本節知識。5.小結拓展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重點及規律,讓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練習。此視頻用於結束本課前放。以上環節可單獨或聯合使用微課。二、微課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應用現在網路通訊的發展和微機的普及已經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教師把學習中的重點和疑難問題製作成微課,上傳到網上,學生便可以隨時點播學習,其優點有一下幾點:1.微課短小精悍,一個議題,一個重點,都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非常適合學生自學。2.時間和地點可以選擇,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只要有學習的願望即可實現。3.適應不同的學生,視頻播放快慢課一調節,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的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4.由於視頻可以反復播放,使那些平時反應慢的又羞於發問的學生能夠從容的反復觀看,較好的解決了後進生的轉化問題。三、微課在促進教師業務成長和教學研究中的作用1.製作微課就是微研究的過程,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製成微課,簡單實用,本身就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業務成長。2.微課便於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傳播,方便了教師之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交流,3.微課便於教師進行知識管理,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很好提高教學效果。4.微課製作簡單,形式新穎,通過微課可以進行資源的積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並提高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

㈡ 淺析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小學語文學習特徵和微課

注意力是小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培養良好的注意力對於發展小學生的智能和個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小學生注意的根本特點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正在發展,但沒有完善,因此對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要從無意注意的規律入手,逐漸發展其有意注意的各種品質。因此在小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如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如微課的應用等)積極排除可能分散兒童注意的因素。由於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以及智力發展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從本質上認識事物和掌握概念,他們所掌握的絕大部分是具體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難以區分事物的本質和非本質屬性,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較多地應用「具體實例」和「直觀特徵」形式,這樣小學生容易掌握那些對於他們來說相對復雜的內容,有利於逐步提高小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各種能力,啟發他們自覺組織自己的智力活動。所以老師在語文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小學生注意力、思維的特徵決定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特徵,隨著時代的發展,涌現了很多高科技,那麼我們的教育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微課教學等多媒體技術手段,將一些復雜抽象的內容具體形象化,以

直觀形式給學生呈現,這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微課教學設計的原則

通過分析小學語文學習的特徵,在進行微課設計時,要把目標與內容緊密相連,學習目標要單一、具體、明確,會使學習者產生聚焦的學習體驗,從而看出微課與傳統的整節課和現有的網路課程的不同,應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微原則。「微」是微課最顯著的特徵,也是區別與其他課程的最本質特徵,所以在設計微課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微」原則。「微」具體表現在體積小、時間短和選題小三個方面。二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微課是為學習者服務的,所以衡量微課效果的指標是學習者的最終學習體驗。在微課設計過程中選擇的課程內容和各項資源的組織都要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在選擇內容方面,首先要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明確學習者需要的是什麼,並且分析學生的學習特徵。那麼在學習資源的組織上,要始終以學習者為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主體性,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㈢ 如何巧借微課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從微小說、微電影、微視頻到微課等應運而生。微課的有效運用,為課堂教學添趣加效開辟了新路徑。
一、解讀微課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准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等教學支持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結構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環境」。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更為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中的重難點,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 小學語文教學與微課程的幾點巧妙結合
1.運用微課,課前自主預習,進行熱身,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課堂教學中會有這樣的鏡頭:上課時學生中規中矩地在聽,教師頭頭是道地在講,可是到了下一節課時,情況會令你大失所望,有不少學生不能解決上節課已學過的知識。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雖然課上得很流暢,但多數學生只是被動地聽、看,缺乏學習興趣,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運用微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課前根據所需的知識點設計好微課,可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等情境導入微課,激發學生興趣,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情緒,鍛煉其獨立思考能力,為課堂做好准備。
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晏子三次與楚王鬥智斗勇的故事,展現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氣。在以前的教學中,有很多學生經常提出這樣的疑問:晏子從入楚王的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為何不掉頭回國?這次出使楚國的用意為何?針對這樣的疑問,今年我製作了一節微課《晏子使楚有何用意》。我把微課的觀看設在了課前預習的環節中。在微課中,我利用評書的形式講述了春秋末期諸侯割據,齊國在外交上緊張的政治局勢,闡述出晏子出使楚國的必然性,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晏子愛國的品質。這節微課深受學生的喜愛,尤其是評書講述形式,非常有氣勢和感染力。這節微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質疑和探究精神,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巧用微課,師生互動突破教材重難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對知識的理解力不強,所以課本中出現的重點、難點不好掌握。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進行教學,形象直觀,減輕難度來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達到將知識消化的目的,真正地讓課堂教學變得「活」起來。那麼,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實現教學有效突破呢?可以巧用微課,分解教材重難點,步步實現學習目標。如在教學《觀潮》這篇課文時,「潮來時」這部分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感受錢塘江潮的壯觀景象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於是我製作了微課《壯觀的錢塘江潮》。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像,達到「入境」的效果;接著播放潮來時的視頻,第一次整體觀潮,讓學生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視頻,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微課的運用,視聽結合,聲像並茂,使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的輕松氣氛中解決了重難點知識。
3.利用微課,做好舉一反三,進行教學拓展延伸,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完一篇課文後,學生往往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點撥,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拓展延伸,這樣可以促使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積極性。
微課不但可以讓學生對課外拓展的內容一目瞭然,而且覺得興趣盎然,使學習變得簡單。如在教學《趙州橋》這篇課文時,我製作了微課《寶貴的歷史遺產――趙州橋》,首先設置一系列關於趙州橋的圖片,提出疑問「趙州橋為什麼被稱為寶貴的歷史遺產?」,同學們會結合自己所學所看來交流,接下來讓學生「介紹自己參觀過哪些有名的歷史遺產?」,最後布置作業讓學生了解家鄉某個古建築的歷史,並畫下來。這是把學生引向生活實踐的一個學習建議,課內外結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領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借微課可以變被動為主動,變抽象為形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帶著微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使語文課變得豐富多彩,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

㈣ 談一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的基本理念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而信息技術逐漸與語文學科進行良好整合,大量資源的投入,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樂於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語文活動中去。不僅如此,也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由此可見,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又為我們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當我們選擇了信息技術介入語文學科教學當中的時候,如何利用這些資源,更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層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一、 明確學科,明確目標
通過「八五」到「十一五」這么長的時間,我校全體師生的信息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教師能獨立製作flash課件、或者專題學習網站,這都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資源,為培養其語文學習素養奠定了扎實的理論以及實踐操作的基礎。但是,從實踐操作當中,我們發現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將資源僅僅是為了解決預設的教學環節當中,並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的主體性地位。並且,教師在利用資源的時候沒有特別明確資源在此處應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在某個教學環節當中使用資源的目的是什麼?有時,一節語文課由於資源使用或者環節設計中的問題,感覺是為了用資源而用資源。所以,教師在使用資源之前首先要明確學科性以及這節課所需要達成的目標。
在語文新課程標准當中明確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確這節課是語文課,應該有語文味,而其中的資源以及媒體使用是為了幫助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手段。並且,兒童的情感是易於被激起的,如果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麼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如果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連同渲染的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於兒童的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一定能達到兒童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信息技術無疑為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覺效果。
比如,在北師大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雨鈴鐺》一課中,教師使用了許多資源,如:ppt課件、flash課件。這些看似繁多的資源,會讓老師分不清重點。但是,上課老師合理地利用了這些資源讓學生沒有多而雜的感覺。由於教師採用的隨文識字,所以,教師首先利用ppt課件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並在電子課文上勾畫出本課的生字詞,讓學生模仿老師給出的範例在書本上進行勾畫,並結合文本的內容進行理解。在生字中,「鈴」字是要求書寫的,並且這個字的筆順與筆畫最容易出錯,所以,老師利用flash課件,演示了這個字的筆順與筆畫,讓學生跟著書空,加深學生的印象。
所以,只要我們明確了學科以及本課目標後,我們就能很好地使用資源,不會給人以「為用而用」的感覺。
二、 尊重學生,共建資源
新課程標準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這點不僅僅是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注意,更需要在整體教學流程中體現,即從准備——行課——反饋等等都可讓學生全程參與。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准備上課資源是一件「費時費工」的事情。也許之前用了大量的時間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而課堂上的使用僅僅只需要幾分鍾。這就造成了老師的「投入」與「產出」比例嚴重失調。並且,老師習慣了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讓學生勾出生詞、讀熟課文等等。可是每個學生預習的效果如何,老師就不能一一檢查到。這樣的作業,效率就不高,很可能變成一種形式。而讓學生參與到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減輕了老師准備時的負擔,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吃透」教材與學生中。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渴望從多方面去主動獲取學習信息,並且在教學流程中地位是與老師平等的,應該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而非僅僅是聆聽老師「教誨」的從屬地位。並且,學生思維方式與老師的思維方式不同,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也與老師不同,老師不能完全預設到學生的想法。
比如,在《只有一個地球》當中,老師與學生一起收集了些與「地球」相關的資料,預設讓學生了解地球、愛護地球等等。但是,在上課過程當中,學生舉起手中的資料向老師提出了異議:他認為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不準確,因為從他查的相關資料顯示,也許在廣袤無垠的宇宙當中存在著與地球環境相類似的星球。我們應該了解地球,愛護地球,但我們也不能放棄對於外太空的探索,為人類找到第二個家園。學生的問題一提出,得到了老師與同學充分的肯定。其實,這個也是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但學生主動參與到資源的查找當中。這個過程不僅僅需要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鍛煉了學生收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 靈活運用,注重生成
當我們手中擁有了大量的資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則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首先,我們資源的使用是為了強調教學重點,降低教學難點的難度,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老師講授的內容。其次,課堂當中的資源是靜態的,但是學生思維是動態的,老師就需要具有靈活運用資源,掌握課堂動態平衡的能力。第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注重收集課堂臨時生成的資源。
如,在講授「漢字的演變」時,老師事前將各個時期的漢字圖片存入電子互動式白板當中。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了解中國漢字是表義的文字,並且漢字的演變是由圖形文字逐漸演變為我們現在的方塊字的。在這個過程當中,由於學生認知能力有限,並且他們的思維是以形象為主,抽象思維為輔。僅僅是從文字或者語言的表述上,很難讓學生了解這個演變的過程,很難讓學生理解為什麼「河」的偏旁是「三點水」。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不能預設學生會以怎樣的方式、順序來提出相關問題,所以,利用了互動式白板這個媒體資源,交互性」強的特點,隨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變抽象為形象,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再如,在教授《春》這課時,由於生活在城市裡的學生對於很多春天的景色並不了解,老師同樣准備了許多春天相關圖片,幫助學生體會、感悟。不僅如此,老師利用互動式白板這個媒體資源,教會學生進行批註。在最後拓展環節,老師讓學生仿寫「春天像,_」,學生在前面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寫出了許多具有他們特點的,優美的句子。這些資源就是課堂當中臨時生成的,為了不讓這么珍貴的資源流失,教師則利用互動式白板的保存功能,將有這些好的句子板書在白板上,最後利用軟體保存上傳到我們的資源庫中。
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如果遇到學生不懂,老師之前也沒有設計到的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及時利用教室里的電腦,在互聯網上進行查詢。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及時解決,不將問題留在課後,擴大課堂的容量,拓寬學生信息的來源,培養學生收集、整理、運用資源的能力。
通過老師的靈活應用,不僅幫助學生更高效地突破了重、難點,不僅使課堂容量增大,更讓珍貴的資源得以保存。
四、 激勵評價,促進成長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在展示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書的世界》當中,老師利用flash技術製作了一個分類的游戲,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其中,97%的學生正確完成測試游戲,只有3%的學生存在一定問題。而老師通過鼓勵,讓這3%的學生反復訓練,最後也順利完成。在這反復訓練過程中,學生並沒有出現煩躁的情緒,反而興趣盎然,很快就掌握了。同樣是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得到效果完全不同,其原因則在於老師選擇了與以往不同的方式,符合現代學生的心理,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特別是在黨「十七」大以後,國家大力提倡減輕學生負擔。而所謂的「負擔」則是學生不喜歡的重復的作業或者練習,如果我們換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鞏固我們的教學,那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還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嗎?
因此,只要我們合理利用好課堂教學的資源,不僅可以減輕老師准備的負擔,還能鍛煉學生收集、整理、運用資源的能力,逐漸轉變過去「教」與「學」的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主體,教師為主導。只要我們合理利用好課堂教學資源,便能為學生創造出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切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使他們能在愉快的環境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在這樣的學習中,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更好提高課堂效率。

㈤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程

(一)課前導入

「萬事貴乎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雖然不能說是課堂成功的一半,但能影響整堂課的氛圍。一次語文課上,學習的課文是林海音的《竊讀記》。教師利用微課程介紹作者,簡潔的文字配上圖畫及音樂,一下子讓孩子們進入了作者的生活年代,使學生對老北京的生活有了濃厚的興趣,對老北京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整節課因為有了微課程作鋪墊,營造了良好的場景,學生體悟得相當好。我們也不得不重新定位微課程在課堂上的作用。又如學習《晏子使楚》,可以從外交家談起,先利用微課程講周恩來機智應對的外交故事,再轉回課文,古代也有言辭犀利、機智過人的外交家,引出晏子。
(二)解決難點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為學生的作文水平難以提高而頭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出現很多低技術水平的錯誤,明明是自己或者同學可以修改的,卻一直保持到最後由教師批改。他們不願意和同學交換修改,自己修改的激情也不高。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給學生播放這樣一則視頻《四色筆》:視頻中的學生准備了黑、綠、藍三支筆:自己寫作文用黑色筆,同伴修改使用綠色筆,自己再修改時則使用藍色筆,最後,教師使用紅色筆點評或批改。因為字跡的顏色不同,所以能清楚地看到學生互動的過程,也能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過程。同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與同學的合作,也習慣了互相修改作文,學生作文的水平會在不斷的自我修改與互相修改中提高。
(三)拓展延伸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開闊視野。

㈥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微課教學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
一、微課教學應注重「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主體性
微課教學主張以學生為主,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功底。所以,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課前筆者就安排了學生預習課文,查找有關地球的相關資料,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

在課堂上,設計好導語,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隨之播放有關宇宙、地球的短視頻,並提出相關的問題,讓他們在觀看影片的同時積極開動大腦,主動思考,探尋短視頻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播放完視頻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再對他們的答案進行點評和指導,引導學生們逐步靠近文章的主旨大意,明白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但是目前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地球,守衛我們的家園。

此外,由於微課教學既指記錄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展開的精彩的教與學的相關活動視頻,又指為了使學生更了解某個知識點或實現某個教學環節而播放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視頻。

所以,它不僅僅是在線視頻教學,還可以突破課堂的局限性,學生在課堂內外都可以利用這些視頻資源,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鞏固。在反復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學生更易於突破疑難點,牢記知識點,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媒體化
微課教學作為新型教學方式,多是以5~8分鍾的短視頻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媒體化。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堂前,筆者就上網查找了大量相關資料,搜索大量有關地球的影像資料,借鑒網路平台中出色的微課教學視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在課堂上,首先運用多媒體設施播放了《地球媽媽》這首歌,然後將搜集的影像資料放映出來,將地球的形象展示在學生們面前,沖破時空的局限,變想像為形象,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

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使得教學變得靈活多變,地球不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浩瀚的宇宙不再虛無縹緲,生態破壞不再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問題。它們都變得具體可感,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在轉動著的藍白相交的球體,可以看到星辰璀璨的星際,可以看到生態失衡後河水泛濫、大地龜裂的情景。

視頻將文章主題思想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深深地刻進學生們的腦海中。

三、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思維的發散性
微課教學是屬於點撥式的教學,它的功能在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發散思維是科學思維中一種重要的思維類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方式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在《只有一個地球》的微課教學過程中,在播放視頻的前後,筆者緊扣一個教學點——「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例如,「地球的外表是怎樣的?」「文章用哪些說明方法描寫地球?」「地球貢獻出自己的資源後得到的是怎樣的回報?」學生們結合觀影後的感受展開聯想,拓展思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進行了回答。

筆者再從學生答案中篩選出有價值的觀點進行闡述,鞏固文章的知識點。這樣的點撥式教學拋開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優化了教學效果。

不僅如此,微課教學也很講究培養教師的發散性思維。由於教師處於主導性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樹立創新意識,積極學習新鮮事物。

在與他人交流、借鑒出色微課視頻的同時,能夠不斷探索、不斷嘗試,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因地制宜地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視頻和點撥方式,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環境。

四、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氛圍的互動性
課堂教學強調教學的參與者——教師與學生之間要有充分的互動性,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對話的過程中,才能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精神、情感得到相互的交融,從而有利於知識的傳遞。由於微課教學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更使得這種互動性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互動范圍包括了師與師、師與生、生與生。

1.師與師。微課教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一個指的就是記錄了教學的實際情景。當下微課教學的盛行,在各大教學網路平台中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微課教學視頻。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借鑒這些出色成果。

2.師與生。微課教學不同於傳統教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起到的是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點撥式的啟發。傳統教學中的「正確答案」「答案」消失了,教師可以在學生的發言中,看到各種各樣的閃光點,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也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這樣就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3.生與生。在微課的教學過程中,點撥式的教學促進了教學的開放性,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補充自己知識點的缺失。此外,微課教學視頻的流動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之間可以在課余時間里觀看視頻自主學習,交換心得體會。

㈦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使用微課

所謂微課,是指基於一定的教學思想,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容一般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理解、題型精講、小結拓展,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下面,筆者就結合具體課例,談談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有效突破朗讀指導上的難點

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語文課程標准》也對各學段的朗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想讀正確、讀標准,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掃清字詞障礙,有時還需要教給學生一些朗讀方面的知識。

例如,四年級(下)《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蘊藏了「啊」字的變調知識。課文第2、3自然段中的「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中一共用了六個「啊」字。於是,如何讀好句尾的「啊」,就成為教師在朗讀指導時的重點和難點。

此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以「啊」的變調知識為內容的微課。在短短的視頻里,教師可講解「啊」字與前面音節末尾音素的六種關系,使學生理解「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時,讀音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樣的微課適合放在課前預習環節。課堂上,教師只需通過聆聽學生的朗讀,稍加點撥就可輕易糾正他們不正確的發音。這樣的微課不僅有效突破了朗讀指導上的難題,也省去了教師煩瑣的課堂講解,更為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提供了開放而自由的空間。

二、有效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正確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順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七顆鑽石》中,讓學生正確掌握和書寫「咽」「唾」「沫」幾個字是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教師可把字的書寫過程製作成動畫,並配以適當的解說對生字的特點以及書寫時應注意的細節進行強調,還可溫馨地提示學生寫字的基本姿勢,要頭正、肩平、背直,注意「一拳」「一尺」「一寸」。當學生掌握了這些要領,再書寫時教師可一邊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坐姿,一邊用紅筆給他們打分。

三、有效拓展課本內外的知識銜接

二年級(上)「語文園地二」講到了用部首查字典的知識,這是工具書的使用技能教學,屬於教學重點。但二年級教材中卻並沒有提及音序查字法。那麼,可不可以製作一節關於音序查字法的微課呢?當然可以。設計思路可從學生寫日記時遇到的不會寫的字入手,分步介紹這個字在字典中的音序、音節和檢索頁,從而使學生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步驟。

這種微課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教師在課堂上檢查學習效果,不僅省時高效,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晏子使楚》是學生喜歡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晏子與楚王鬥智斗勇的故事,展現了晏子的智慧和勇氣。教學中,有學生質疑:晏子從入楚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為何不掉頭回國?這次出使楚國用意何在?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說明學生進行了深度思考。那麼,晏子使楚的必要性在哪裡呢?通過查找資料,教師可製作這樣的微課——《晏子為何使楚》。微課中,教師可模仿評書大師單田芳老師的語氣,講述春秋末期諸侯割據,齊國在外交上緊張的政治局勢。這樣,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明白晏子使楚的必要性了。

這樣的微課不僅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效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深受學生喜愛。

五、有效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傳統課文。教學結束時,有學生質疑:文中寫爬山虎腳的樣子時,有這樣兩句話:一句是「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一句是「圖畫上蛟龍的爪子」。為什麼同樣的腳,卻用了不同的比喻呢?圍繞這個問題,教師和學生展開了討論。最終,大家達成共識:當爬山虎的腳剛長出來時,顏色嫩紅較軟,作用是尋牆立足,與蝸牛的觸角顏色、硬度、作用相似,所以葉老給此時爬山虎的腳設喻非常貼切;當腳巴住牆後,顏色變灰、粘性十足、腳力牢固,可與蛟龍的爪子媲美,因此後一個比喻也非常生動形象。為此,教師也可製作一節以深度研讀文本的微課——《葉聖陶先生比喻句之妙》。這節微課是師生合作學習探究的結果,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名家寫作時語言運用的准確與生動,也給學生的習作奠定了准確運用詞語的思想根基。


由此可見,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課程的開發上重視微課,捕捉恰當有效的教學點,結合課堂教學的有效時機,使學生真正走進微課的學習,真正實現微課的「翻轉作用」,促進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㈧ 如何上好語文微型課

如何上好語文微型課

張娟娟

近年來,微型課越來越走俏,教師招聘、各級賽教、評審職稱等,都採用講微型課的形式,原因是省時好操作,還能較為准確地測評教師的基本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微型課為諸如以上工作提供了較為快捷實用的可靠依據。

微型課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課,時間短、內容少的課。套用沈括《夢溪筆談•雁盪山》的一句話,微型課即課之「具體而微者」。翻譯成現代漢語:微型課是形體齊備而規模較小的課。「形體齊備而規模較小」就是微型課的特點。

我認為,微型課實質上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的濃縮,它與常態課有很大的區別。微型課沒有學生的參與,無法讓學生檢驗課堂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而是由評委評價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作為一位語文老師,也多次在多個地方講授了語文微型課,觀摩了語文微型課,認為從以下六個方面把握語文微型課,就能取得成功。

第一、慎重審題巧構思。

微型課的出現經常是在很重要的環節上,基本上都具有挑戰性,老師們也都想得到一定的效果,我認為在語文微型課上要想勝出,就先得像寫文章一樣認真審題巧妙構思。例如,抽到的課題是「《岳陽樓記》第二課時」,必須先鎖定課文《岳陽樓記》,再把握「第二課時」這一重要信號。審清了題,就要做到在備課時不焦灼,一定要乾脆利落地按第二課時准備,可以按「溫故知新——合作探究——總結課文——拓展遷移——布置作業」環節備課;還要巧妙構思,一定要把「合作探究」環節當重點,結合本課的特點思考,寫景抒情的散文,要講的知識點很多,不妨可以快刀斬亂麻,從「寫景」「情感」「寫法」三方面各擬一個問題,分別為:1.找出描寫岳陽樓景色的句子,品讀體會景物的特點。2.本文主旨句是什麼?抒發了作者什麼政治抱負?3.文章在寫作上有什麼突出的特點?提煉出這三個問題作為合作探究的問題,也就抓住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有了這一清晰的教學思路,就很容易取得好的效果了。

第二、把握環節秀特色。

一般來說,微型課也是按常規課的環節進行,只是省略了學生的活動。所以無論上第幾課時,無論怎麼選點,都必須環節齊全。例如抽到《傷仲永》這一課,課題簽上面沒有指定課時,又因為課文短小,在微型課中,由於省略了大量的學生活動,所以考慮可以用一課時完成,按「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總結課文——拓展遷移——布置作業」環節完成。又如課題簽為「《詩五首》第二課時」,面對這課,相對較為難一點,我們先來看看五首詩,分別是《飲酒》其五、《行路難》其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己亥雜詩》。其中《飲酒》《行路難》《己亥雜詩》較短,可歸為第一課時,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較長,都是歌行體,按理可以歸為第二課時,可是微型課只有15分鍾或20分鍾(根據組織者的文件和相關要求時間不等),所以我們可以把《飲酒》《行路難》歸為第一課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歸為第二課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和《己亥雜詩》歸為第三課時,選擇哪種方案,要看授課者平時的課堂容量和風格習慣,因人而異。

筆者認為還可以適當突出自己的特點,比如我經常會按「自我介紹——師生勵志口號——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總結課文——拓展遷移——布置作業——祝福語」這一系列環節來上課。其中,「自我介紹」和「勵志口號」這兩個環節就是我的兩大特色,它們都可以為後面的正題營造一個好的氣氛,既給自己開了一個好頭,又讓評委耳目一新,是先聲奪人吧。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開個好頭,也能很好地消除剛開課時前2分鍾的緊張情緒,真可謂一舉兩得。而後面的「祝福語」環節也可結合文本對教學做最終總結,只是換成一種祝福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接受,也讓微型課有個在高潮中落下帷幕的美感,給聽課老師留下猶意未盡的好感。

第三、精細選點凸重點。

上好一節微型課,切記面面俱到,因為只有15分鍾或20分鍾,精細選點突出重點是很重要的,必須遵循一個原則:講最有價值的問題。例如,有一次我抽到的課題為《智取生辰綱》,這是九年級上冊的一篇小說,文章很長,將近13頁,面對選自《水滸傳》這部長篇名著的選段,在15分鍾或20分鍾裡面,講什麼才能行之有效。我選擇了一個切入點教學,即課題「智取生辰綱」中「智」在何處?這個問題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我在「回顧導入」環節中,回顧了小說的故事情節和 「楊志」「眾好漢」人物形象,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我要求學生快讀課文,結合復習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談談對題目中「智取」的理解。可以簡單做提示:如「時間」「地點」「辦法」「人物」等因素。然後引導學生探究,邊讀課文邊歸納,主要從四個方面即「智用天時」「智用地利」「智用人和(矛盾)」「智用計謀」來分析:「智用天時」抓住文中「五月半天氣」「離了這北京五七日」「行了十四五日」「六月初四」等短語體會楊志一行人「熱」「渴」「困」;「智用地利」抓住文中對「黃泥崗」的描寫,即「山僻崎嶇小徑」「七八里沒人家」「松林的陰涼」來體會楊志一行人「難行」「睏乏」「停歇」及「黃泥崗」隱蔽的特點;「智用人和」要抓住楊志一行人的矛盾來分析,抓住小說的主要矛盾「楊志保生辰綱」而「吳用奪生辰綱」來分析,同時抓住次要矛盾如楊志和老都管、虞侯、軍健「喝與不喝的矛盾」「走與不走的矛盾」「歇與不歇的矛盾」「買與不買的矛盾」來分析;分析「智用計謀」時抓住劉塘「兜了一瓢」、吳用「放葯入瓢」、白勝「劈手奪來」等……在此期間,把默讀課文、齊讀課文、品讀課文等閱讀方法相結合使用,使學生真正理解「智取」的含義,很好地展示了教師對文本較為透徹的理解與把握,體現了微型課的內涵,選取一個切入點講深講透講出個人的獨到見解,完美展示教師個人基本功,展示微型課教學藝術。

第四、適時評價促氣氛。

雖然說微型課沒有學生的參與,但是我們還是要遵循「教室無弟子,心中有學生」,我們不能自顧自地一口氣講完了事,一定要有學生的參與,只是省略了詳細的活動過程而已。不僅可以適當地虛擬學生的活動,還要在每次學生活動完做出恰當地評價,如這位同學講得真精彩,給我們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這位同學用詞很准確,希望其他同學借鑒;這位同學板書字跡清秀,給我們以美感享受……這樣一來,一節課有鼓勵的話語,有精彩的掌聲,有特意准備的獎品……總之,該提問提問,該朗讀朗讀,該活動活動,該指導指導,但是每次活動都不忘評價學生的表現,也很好地體現了課堂的評價理念。

第五、遵守時間顯詳略。

再好的構思,也要在有效的15分鍾或20分鍾內完成,否則,就變成了只是寫在教案上的價值。筆者曾今參加脫產培訓,班級的40名學員都上了一節微型語文課進行研討。來自於十多個縣區的語文老師各顯身手,語文微型課百花齊放,當時我也特意觀摩記載了各位老師對微型課時間的把握。有一個太白縣的老師上的微型課《詠雪》,前後用時5分鍾;一個渭濱區的老師上的微型課《在沙漠中心》歷時10分鍾;隴縣的一個老師上的微型課《五柳先生傳》用了17分鍾;隴縣的一個老師上的微型課《我的叔叔於勒》用了20分鍾;一個老師上的微型課《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用了22分鍾……共40名老師上了微型課,其中按15分鍾上完的寥寥無幾,不是提前結束就是超時,而且以超時者居多。這些問題,筆者觀課後做了反思,認為都是課堂選材構思有問題,語言表達太啰嗦,體現的面太多等。這些結果真讓人遺憾,當下課鈴聲響後,我們該多麼後悔講得太多。其實消除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把次要的問題和環節略講或者一句帶過就可擠出時間,把重要問題和環節放大講深講透講出特色即可。

第六、使用手段增效果。

呂叔湘老師有句名言曰:「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所以我們不光要追求語文知識,同時也應表現語文藝術,才能讓學生情趣盎然,讓自己的課堂變成聽課者的視聽享受,即使只有十多分鍾的微型課也不例外。語文微型課可以利用各種手段增色,如在小黑板上呈現「品味探究」裡面的幾個小問題,讓聽課老師清晰地感受到教者的上課思路和對文本重點的突破;或者在小黑板上用彩色粉筆歸納出文中的寫作技法,讓學生很明了地掌握文本的寫作方法,讓聽課老師明白教者對寫作方面的訓練;或者設計出簡約、美觀、重點突出、圖文並茂的板書,體現教者的課堂教學智慧等。

屈原有句名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總之,教無定法,微型課這種作為考察教師基本功的最實用的課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還要繼續作為舞台上的主場,我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也將不斷地探究、挖掘語文微型課的藝術。

【參考文獻】

1.董菊初著《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語文出版社1998年版。

2.裴娣娜主編《現代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陳玉秋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陳玉琨等著《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5.曹明海著《語文教育智慧論》,青島海洋大學2001年版。

6.《課堂教學藝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周慶元著《語文教學設計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㈨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有效應用

目前,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進入教育領域,微課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以視頻為呈現方式,二是凸顯微課的「微」。「微」是微課的靈魂:①教學內容含量小,每集只針對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具體問題;②微課視頻時間短,一般在3~8分鍾;③微課視頻形式生動活潑,趣味性強,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④微課切入課題迅速,講授線索清晰,總結收尾快捷。而語文學科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微課的應用有其特定的模式與要求。
● 語文學科應用微課的可能性及優勢
1.可能性
首先,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語文微課必將受到歡迎,發揮其價值和作用。其次,語文教師無論是在全國、區域還是在學校內部,都有相當的規模,這使得合作建立微課資源庫,共享微課資源成為可能。再次,語文是既具工具性也具人文性的一門核心課程,兩方面都要求課內、課外的有效配合,微課在這兩個大的領域都可發揮積極作用和影響。最後,從歷史和現實來看,語文教學的信息化具有較強的應用基礎。
2.優勢
首先,語文是一門主要靠積累和感悟得以提升和發展的學科,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相對不是太大,並且藝術性、趣味性較其他學科突出,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其次,語文用到的文本、聲音、視頻、圖片等多媒體資料易於在網上查找,這些是微課茁壯成長的沃土。再次,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一般較高,錄制微課時不需要再另外找人錄音,相對更方便、快捷,語文教師語言文字功底扎實,在配備字幕時也會更准確、精當,這些也都是很重要的優勢。
● 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筆者認為,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主要應用方式如下圖:
1.學生課外自主學習
微課由於其主題明確、內容短小簡明、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學生自主語文學習。具體可分為三種:①課前預習性了解學習(如微課「木蘭詩」――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71047),可基本熟悉、理解要點,不懂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課堂上重點關注、提出問題;②課後釋疑解惑,對上課沒有弄明白的地方,尋求相關知識點微課的幫助,相當於尋求課後輔導,解決個別問題;③課外拓展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自主學習一些超出一般要求的語言、文學、寫作知識(如微課「例談中考記敘文構思六法」――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12796),這給一些有興趣、有餘力的學生以發展空間,以彌補課堂大眾化教學的不足。課外自主微課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語文教師課外輔導的作用,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2.課內展示內容
由於微課製作簡便,並且可以共享,便於規劃組織形成微課資源庫。教師上課時可以適當應用,通過微課對知識點做基礎介紹,然後再進行縱深延展教學(如微課「反問句與設問句的區別」――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83282&from=dasai);也可拓展,通過微課引入相關延伸領域,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如微課「月亮在中國古典詩歌里的意象」――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48264);亦可通過微課引入趣味性語文題材,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如微課「奇妙的對聯」――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63334)。
微課不同於傳統的課件,因為在設計時已融入了講解,相對可獨立實現教學。當然,教師在課上使用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播放時(或暫停)做適當補充、解釋。
3.滲透於語文實踐活動
微課可作為方案說明、素材等應用於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比如,網路徵文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比賽的方案可以在文本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布微課形式的視頻短片,類似廣告片一樣發動學生積極參與,也可展示一些往屆比賽過程的花絮,增強比賽的吸引力。對於實踐活動、比賽中的關鍵知識點、方法、要求等也可通過微課的形式讓學生學習、了解。比賽結束,也可通過微課記錄活動過程的亮點,展示成果,進一步深化活動的影響。
4.用於教研交流
傳統的語文教研一般通過公開課、說課、集體備課等形式開展教研討論,這些都非常有效,是教研的主要形式,但這些都要經過精心的組織,耗費大量的精力,有時還會流於形式,而藉助微課開展教研,可通過製作好的微課,展示教師的教學理念、方法,雖然現場播放只有幾分鍾,但也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過程。以微課為媒介開展教研交流相對於傳統教研來說更加便捷,並且既可現場開展,也可通過網路打破時空進行。
● 語文教師微課應用模式
主要存在三種模式:第一種自製,教師自主錄制,自己在教學中(課堂或課下)應用。第二種「拿來」,網上搜集優秀微課,如中國微課(http://dasai.cnweike.cn/),也可由學校購買一些優質的商業性微課資源。第三種合作,校內或區域內,甚至由國家層面組織,有計劃、系統地開發微課,形成完備的語文學科微課資源庫,然後開放給教師、學生共享使用。第一種是起步階段,也是微課技術、理念普及的基礎,在第一種模式的基礎上,可發展第二、第三種模式,第三種模式將是發展應用的一個主流方向。因為,教學的一個關鍵特徵是針對性,由於各類、各地的學生情況不同,「拿來」、買來的都不一定適用、好用,只有參與合作開發,集體共享,才更加適合,也利於應用。特別是同地區、同類學校間的合作,由於組織便利、教材統一、學生情況相似,非常有推進價值,目前在廣東順德等一些地市已經開展,值得推廣。
微課關注於單個知識點和技能點,一門課程這樣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為數是不多的,一般課程不過幾百到一兩千個,通過組織團隊,很容易就能製作出通用性極強、符合行業規范的微課,有了這些微課,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 應用前景展望
微信、微博、微電影……這是一個「微時代」,微課是技術進步與教學發展的完美結合,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符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和發展需求,也符合現代教育技術的現有硬體、軟體環境和基礎,其應用和深入一定會進一步解放學生的學習,解放教師的智慧,促進語文教學的新一輪改革與發展。

閱讀全文

與如何運用微課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