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是什麼 寫一篇文章
語文是字詞句篇,是聽說讀寫;是生活中的藝術,是藝術中的生活;是「月上柳梢情」,「是大漠孤煙直」,是「清泉石上流」,是「鳥鳴山更幽」。是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是蘇東坡的「千里共嬋娟」,是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是辛棄疾的「稻花香里說豐年。」
是李煜的春花秋月,是餘光中的鄉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語出驚人的幾莖須。
是君子好逑的《詩經》,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子虛烏有」的漢賦,是各領風騷的唐詩。是梁祝精典的愛情,是牛郎織女的傳說,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私奔,是崔鶯鶯和張生的月下幽情。
語文是什麼?是泰山的旭日東升,是黃山的茫茫雲海,是廬山的九天飛瀑,是天山的皚皚白雪。是春雨濛濛的江河,是赤日炎炎的曠野,是小橋流水的江南,是粗曠膘悍的北國。
是門前小溪潺潺的流水,是屋後竹林宛囀的鳥鳴,是草叢里蟋蟀們的合奏,是白楊樹上秋蟬的低吟。是秦淮河的漿聲燈影,是未名湖的荷塘月色,是黃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是姑蘇城外的夜半鍾聲。
語文是什麼?是父親爬上月台的背影,是母親被歲月染白的銀發,是爺爺手中拿著的那管旱煙袋,是奶奶珍藏的那張老照片。是農民「鋤禾日當午」的汗滴,是煉鋼工人爐前的火花。
是仁者的山之樂,是智者的水之情,是志者不汲汲於富貴的胸懷,是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人格。
是瑪蒂爾德的那串項鏈,是孔乙己的好久沒洗的長布衫,是杜甫被秋風吹破的茅屋,是阿q 沒有畫圓的那個圓。
是出塞和親的王昭君,是替父從征的花木蘭,是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是嫁錯了人的安娜·卡列尼娜。
是照亮黑暗的小橘燈,是星火燎原的七根火柴,是故人「邀我至田家」的那一壺酒,是那把共剪西窗燭的剪刀。
語文是什麼?語文是情,在於關愛與期待;語文是詩,在於意境與執著;語文是思,在於沉澱與升華。
語文是什麼?語文是藝術,缺乏藝術的語文是一片荒漠;語文是生活,缺乏生活的語文是無源之水;語文是哲學,缺乏哲學的語文沒有靈魂。
熱愛大自然吧,到大自然中去尋找語文!熱愛生活吧,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熱愛生命吧,在人生中感悟語文!熱愛閱讀吧,在閱讀中提升語文!
............................................................分割線。。。。。。。。。。。。。。。。。。。。
語文是詩,是歌,是畫,是舞。語文是清純的茶,是濃烈的酒,是春天開在山坡的花,是夏日閃爍在夜空的星,是秋天高掛枝頭的果實,是冬天披在高原上的雪衣。
語文是小溪中歡快游動的小魚,是空中自由飛翔的雲雀,是茂林秀竹中嬉耍的熊貓,是幽深密林里撲食的猛虎,是遼闊草原上賓士的駿馬,是柔軟沙灘上休憩的海獅。
語文是黃昏落日時的那一抹殘紅,是黎明晨曦中的那一縷鍾聲,是小院高樹下拂過的一陣輕風,是寧靜山徑上悠悠浮動的一股暗香。
語文是少女旋舞著的紅裙,是少年牽拉著的風箏。是農夫閑放在田埂上的一把鋤頭,是漁民系在湖邊的一隻小船。
語文是浩浩盪盪的長江,是茫茫蒼蒼的大海,是危岩險崖,是高山峻嶺,是戈壁沙漠,是森林草原。
語文始終是神奇的風景,雄偉壯麗,錦綉翠綠。語文是一種詩意的存在,是一種說不盡道不明的境界。
學語文是什麼?
學語文就是欣賞和聆聽,是品味和感受。聆聽音樂,欣賞畫圖,觀賞舞蹈,品嘗茶味,直到抵達這樣的境界:在平常中感受生動,在平凡中感受偉大,在平淡中領悟深刻。
學語文的關鍵在於「學」。「學」是動態的,是一種靈活的學,一種靈動的學。學生,學生,只有學才會「生」才會生動,才有生機,才具生命力。說到底,「學」是為了「生」,是為了創造財富的生,是為了精神愉悅的生,是為了生活幸福的生,是為了心靈自由的生,是為了生命高貴的生。「學」的終極意義和價值都體現在「生」的存在狀態之中!「學」應為獲得美好而圓滿的「生」而努力。
學語文必須登上充滿詩意浪漫的生命之途。
所以學語文還應該是滿懷憧憬與激情,一路欣賞自然的風景,聆聽自然的音響,感受山川的壯美,體悟人生的滋味。這種欣賞和聆聽,這樣的感受與體悟,是主動積極的,而不是消極被動的。所以,不要期望向導把什麼都告訴你,不要期望短暫的時光里什麼都賞個夠。你只能期盼向導指點方向,引領你達到目的地。你要有所收獲,就全靠自己。
語文如詩如歌如畫如舞,它是活潑的、靈動的、飛翔著的。它不是死躺在句子中的「字」,不是僵硬的「常識」,不是干癟的「修辭」,不是橫擺在文章里的「結構」,不是你眼中懸浮的「主題」,它是一種捉摸不透的情調,一種含蓄委婉的意味,一種細膩溫柔的情絲,一種回腸盪氣的嘆息,一種壯志凌雲的氣概,一種幽微深刻的思想,一種崇高偉大的靈魂!學語文的真諦在這里。
所以,學語文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不斷的生疑與追問,要不斷的選擇與舍棄,以便領略到真正美好的風景;學語文要學會歌唱,不斷練練自己的嗓音,以便唱出自己心中最真切深情的歌。如果學語文只是捧著書本不會追問,那就如在暗夜裡不點燃火把,不會有光明照耀走出困境。
⑵ 語文素養的概念界定
資料
「語文素養」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概念,但是,至今為止,我們對「語文素養」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理解。
一、「語文素養」概念的組成
「語文素養」由「語文」和「素養」組合而成,但不是簡單堆砌。
什麼叫語文?葉聖陶先生說:「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今天,「語文」的內涵不能偏離「聽、說、讀、寫」四個有機成分,表現在教學中就是「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大領域。
「素養」一詞,它最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動詞性詞彙,如《漢書·李尋傳》說:「馬不伏歷(櫪),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但今天「素養」演變成名詞性詞彙,如,《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有一個「素養」的意項:指平日的修養。相關譯解可查閱的很多。所以今天的「素養」主要指一個人的品德、知識、才能和體格諸方面在先天性基礎上經過後天性的學習與鍛煉所達到的綜合結果。
綜上所述,「語文素養」主要觀照有關語文的修養成果,但它又暗示關於語文的日常修養行為,它會是一個過程性和結果性對立又統一的概念。
二、「語文素養」概念的定義梳理
(一)新課程觀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版)》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並對語文素養作出如下具體解釋:「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語文素養的養成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試驗)》也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新課標制定者和有關的課程論專家分別立足不同的角度,對語文素養包含的內容作了解析:有的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出發,認定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記憶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巢宗棋先生基於語文三維目標,對「語文素養」從微觀方面進行闡釋,他認為「課程標准所提的『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
(二)層次模型觀
語文素養層次模型觀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韓雪屏的主張。她藉助「冰山模型」理解語文素養,我們不僅應關注水上那些外顯的語文能力部分,更應關注「冰山」隱匿於水中的知識文化積淀以及精神底蘊部分,也就是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是語文教育的分內之事,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以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為本的語文教育倫理觀,這顯然與語文課程的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彭小明更為通俗地把「語文素養」概括為四個層次:①語文知識②語文能力③語文心智④語文情意。譚文綺認為「語文素養主要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品質三部分」。
(三)立足「語文」觀
做到與語文的特點、性質、追求等相統一,我們才能准確認識與界定語文素養。
王松泉認為語文必須以「語文素養」正其名。「語文學科是專門培養語文素質的基礎人文學科,培養語文素質就是一種語文素養過程。」語文教學就是一種語文素養的`過程,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反映了語文學科的特性。「語文素養」當是語文課程個性化的過程和目標,要與其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的共性化過程目標如「人文素養」等相區別,不能讓語文課程承受不能承受之重。為此,有學者就把「語文素養」分為「學科素養」和「基礎素養」,認為「有關語文學科的知識、技能、態度、目標屬於語文『學科素養』部分。而思維品質、知識視野、思想觀念、文化品位等屬於『基礎素養』部分。『學科素養』當然要以『基礎素養』作為『基礎』,也就是說,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學科素養』;但語文『學科素養』是表現語文學科獨特性的核心目標,是『語文素養』的顯性標志,應該突出強調。」
(四)內化素質觀
持語文素養內化素質觀的學者一般都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對語言文字信息的遷移與應用。……並能在一定的環境、場合中展示出應有的知識能力、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長此以往,語文素養積淀為自身成長的養料,並得以靈活運用。
因而,有研究者立足語文行為層面指出:「語文素養就是語文學科所達到的素養,即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化優秀的語言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實現一種新的價值或達到新的水平。」這種解釋涵蓋並超越了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它指的是學生平時在語文方面的修養,並強調內化吸收的動態過程。
(五)實踐觀
相對於「語文素養」的靜態名詞觀,學術界也有認為「語文素養是個動詞,即對語文有長久的修煉和訓練,是一個動態的實施過程,是一個逐漸養成和持續作用的過程。」
持語文實踐觀的學者從實踐的角度,倡導通過語言學習包括養成良好的習慣來有機合成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培養是以母語的語言學習為起點、以母語的言語交際為內容,既是交際能力的訓練,又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人格和國格的教育。」隨著交際活動在現代社會中的日益顯現,有學者提出應用「交際能力」代替「語文素養」也就不足為奇,雷啟良就提出用「交際能力」來重新界定「語文素養」,他認為前者「既包括靜態的語言能力,更包括動態的運用能力,還蘊涵著對文化價值觀念、網路知識、思維認知、情感態度的要求。……就涵蓋的廣泛性而言,它絲毫不亞於『語文素養』,而在概念的科學性上,『語文素養』則無法與之比肩。」
⑶ 語文學什麼
首先,我送給大家十個字:人、事、情、景(境)、理,字、詞、句、段、篇,這十個字,是學習語文的法門。其中,「人、事、情、景(境)、理」是語文的內容,「字、詞、句、段、篇」是語文的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體。我們學語文,就是既要學「人、事、景、情、理」這一主要內容,又要學習「字、詞、句、段、篇」這一主要形式,學習作者是怎樣以形式之「瓶」,裝內容之「酒」的。一、解讀「人、事、景(境)、情、理」,探究文章主題如《背影》一文,就是一篇寫人抒情的散文,以「人」與「情」為主,學習重點就應放在理解「人」,即人物形象、性格特點,體味「情」,即深沉父子之愛上面。如《天凈沙.秋思》一文,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詩歌,以「景」與「情」為主,學習任務就是感受文中景物蕭索悲涼的特點,體味作者的天涯逆旅之思,遊子思歸之情。如《東郭先生與狼》一文,就是一篇寫人敘事說理為主的寓言。在此聲明一點,在文學作品中,我們把一切被作者賦予以人的性格、情感、思想的事物都統稱為「人」,一隻獸,一棵草,一塊石頭在文學中都可以被稱之為「主人公」。在這篇課文中,人、事、理都是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把握東郭先生、狼的性格特點,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品味故事所寄寓的生活哲理。上面三篇例文告訴我們,語文中一切文章表現的主體都不外乎「人」、「事」、「景」三字,蘊含的主題都不外乎「情」與「理」二字。所以,當我們拿到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能准確讀出文中寫了什麼人,記了什麼事,抒了什麼情,說了什麼道理,就算已經對文章有大致的了解了,你已經完成了語文學習的基本任務之一。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已經真正讀懂了文章,要想真正讀懂,你還得搞明白作者是怎麼把人寫得那麼形象生動的,是怎麼把事記得那麼曲折有趣的,是怎麼把景描繪得那麼詩情畫意的,是怎麼把情抒發得那麼感人肺腑的,是怎麼把道理講得那麼頭頭是道的。也就是說,我們學語文,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是語文學習的硬功夫,真本領。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從「字、詞、句、段、篇」這五個字上著眼,去咬文嚼字、尋章摘句、布局謀篇了,學好這五個字,就是你語文學習的第二個任務。二、品讀「字、詞、句、段、篇」,體味語言妙趣1、先說字、詞。有些字詞比較生僻易錯,這些字詞,我們的任務就是把它們積累下來,做到會讀、會寫、會解、會用;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有些字詞的含義遠遠超出了它本身。比如《背影》中有一組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動詞:「探」「攀」「縮」「傾」等,這些詞都很普通,毫無特別之處,但當它們出現在父親車站送別去月台買橘子這一獨特的語言環境中時,它們的含義就變得極其豐富,極有層次了:第一,它們准確地寫出了「父親」爬月台的一系列動作;第二,可以表現出父親的動作比較吃力,困難;第三,可以讀出父親通過這幾個動詞有人可以看出父親的體態等身體特徵。但這些理解層次都比較淺,遠遠不夠,我們還可以讀出更深一些的涵意,比如,第四,父親對兒子那一份深深的關愛;第五,有的同學讀得更深一些,可以讀出了作者看到此情此景時心中湧起出對父親的一份深深的慚愧;第六,兒子心底悄悄湧起的一縷辛酸;第七,可以讀出父親背後一雙含淚的雙眼;第八,親情無價、父愛如山;第九,越朴實,越美麗,越動人。你看,簡單的幾個動詞,可以承載多少東西啊!如果你能理解到這幾個動詞的九個層面,你就真正領會到了我們的語言文字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在某種程度上而言,語文真的就是咬文嚼字,學會了咬文嚼字,就是掌握了一把打開語文奧妙之門的鑰匙。2、再說說句子。有些句子一讀就能感覺到它很美,這時,你就一定要弄明白它何以這么美,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有些句子看起來很普通,但仔細一品,就發現是真情動人的,這時,你一定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樣把深情藏在樸素的文字裡面的;有的句子讀起來很厚,余意深長,令人回味無窮,這時,你一定要弄清楚其中蘊涵著怎樣的生活哲理,怎樣的人生意趣。這樣的句子在我們的課本中俯拾皆是,都值得從文本中標注出來,抄寫在摘抄本上,早晨拿出來讀一讀,背一背,反復玩味品詠一番,那些句子可以提神,讓人神清氣爽;有些句子可以生香,讓人讀來齒頰芬芳;有些句子可以養氣,讀得多了,女子淑麗端莊,男子器宇軒昂;還有一些句子,它不但本身優美深刻,有時還在文中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的是某一段的中心句,有的是段與段的過渡句,有的是全文的點睛句……我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要學會把這些句子從文本中識別出來,它們可以幫我們把厚書讀薄,把長文讀短,把一篇感覺散亂的文章變得思路清晰,主題鮮明。3、還有段落。每一段都有一個中心意思,或者某幾段共有一個中心意思,如果一段里有兩個中心意思,就應該另起一段。我們在閱讀一篇新課文時,就要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沒有中心句的,就要自己概括出中心意思,這樣做有助於我們快速把握全文。當然,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有段落意識,一個大的方面說完了,最好另起一段,有時不妨段落多一些,不要總是搞「三段論」。另外,有些文章的段落會寫得非常美,非常深情,或者富有哲理,對這些段落,我們一定要積累下來,完成背誦、默寫,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提升語文素養。4、最後,我們還要從全文著眼,學習作者布局謀篇的技巧。任何一篇美文,總是有著嚴謹的結構形態,如同建造大樓,總要有一個精心設計好的圖紙,比如:如何確定主題,如何圍繞主題選材,如何安排材料的詳略,如何開頭收尾,如何貫穿線索,運用何種寫作手法,採取哪種結構形式等等。閱讀文本,如果學會了鑒賞文章布局謀篇的精妙,就標志我們在閱讀能力方面達到了一種較高的境界。我們寫文章也一樣,懂得布局謀篇,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下筆千言,一揮而就。那時,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是一件很輕鬆快樂的事了。 「人、事、情、景(境)、理,字、詞、句、段、篇」,這十個字可以概括語文學習的所有主要內容與方法,懂得了這十個字,同學們就有了學習語文的方向,也就明確了語文學習的任務,只要你認真地學習語文,你就會漸漸發現,語文原來是一門多麼美好有趣的學科!你會走進語文的殿堂,成為一個熱愛語文、享受語文的幸福的人。
⑷ 「字、詞、句、篇、語、修、邏、文」具體指什麼
這八個字大多出現在一些教案中。
我的高中語文老師第一堂課就告訴我們,語文課難教、難學,關鍵就在這八個字。
字——就是教會學生字的意思,中華文學博大精深,一字多音、多義、多用,所以這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詞——詞彙的意思,同理,一個詞彙有不同的意思,例如:東西這個詞有貶義、中性兩種詞性,組成字詞結構還會引申出許多意思;又例如:閼氏(yan )這是匈奴皇後的意思,但是作為單字又有不同發音、解釋。
句——句子,普通的句子,主謂賓定狀補,但是古漢語文言文又分許多賓語前置啊、動賓結合啊什麼的,理解起來十分復雜,學習古文不僅要好學,還要天分(理解能力的天分)。
篇——篇幅,或者說一篇文章,也有指的是節選。如《出師表》之類的,這就是大范圍的解釋了語文難教難學,因為要結合當時的歷史、政治、地理、人文。別說老外,就是中國人,也很難理解,在國際文學體系的沖擊下,我們傳統文化正在淡化,很多人不理解士大夫的節操,當然,這也和「崖山之後無漢人」有關。所以許多有關氣節的文章,《出師表》《蘇武牧羊》《過零丁洋》等等,變得越發難以理解。更有甚者,把蘇武牧羊理解成了一家飯店,這幾乎就是一種悲哀!
前四字表示的單純從字數上的分類,後四字表示的是用法
語——成語、諺語、偈語、俗語。泱泱五千年的積淀,形成了大規模的語言模式,雖然經歷過那麼多次的王朝更替、焚書坑儒,但是留下的瑰寶依舊讓我們學不勝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僅此而已。
修——修飾,可以解釋為排比、比喻、反復等等的語句用法,作文考試中大多就是考察學生在這方面的理解和應用。
邏——邏輯,有倒敘、插敘、順敘、前後呼應等等,講求的是一篇文章或一個故事前後連貫、緊湊、符合事實、能夠被大眾認可和接受。
文——這是許多老師有分歧和爭議的地方。一說是文法,但似乎和修、邏重復了;一說文化,這似乎符合,就是白居易所謂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意思,政治清明時,如盛唐、兩宋,大多數的詩詞歌賦描繪的是太平盛世、更功頌德、無病呻吟,極盡華麗之能是。政治慘淡是,如李煜、陸游、文天祥,多有悲傷、悲憤之感。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文化救國,其文章多為諷刺,來激勵國人的士氣和精神。
大致就是這樣。
⑸ 字詞句篇的關系是什麼
都屬於語文的單位系統。
按照語言單位的由小到大,字組成詞,詞變成句,句子成段落,最後形成一篇文章。詞是構句子的備用單位。句子是具有一個句調、能夠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的語言單位。
字,即文字,是書面語言的語文外在物質顯現的「材質」,是書面語言的最基礎知識,在語文系統中是一個相對獨立、位於基礎、又縱貫整個語文大系統的子系統。
詞、句、篇,即分別是詞語、句子、文章。
(5)字詞句篇叫語文的什麼擴展閱讀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一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運用書面語和口語的能力;一是記憶和理解語言和文化的知識,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化學。
任何語種都屬於語文的范疇,文藝文和實用文都是語文中的文章體裁,不僅僅是指文學的東西才是語文。
「語文」一詞,收入詞典的時間較晚,1951年才收入有關詞典(據《呼籲母語課程重新命名》)。但《辭海》和《辭源》一直未收編作注。
新中國之前,「語文」是「古今中國書面語言作品」——「語體文」和「文言文」——的「聯合式簡稱」,是名詞術語,是可以抽出「文章」之象的一個普遍概念。現今,語文是學科名。語文,還是一個人文素質衡量術語,指人的內部言語機製品質和外部言語技術能力綜合水平。
⑹ 數學是加減乘除,語文是什麼
數學是加減乘除,語文就是字詞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