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方法有哪些
基礎知識: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 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文章題目的作用: 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4. 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5.中間句、段的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6.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7.寫作人稱的好處:
第一人稱,真實可信; 第二人稱,親切自然
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8.容易弄錯的術語:
(1)表達技巧 = 藝術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
(2)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3)表現手法 = 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問、設問、引用、反復……
(5)語言特點= 通俗易懂/ 嚴謹/ 優美、生動、鮮明/ 充滿感情色彩(常與修辭手法合用)
9.在哪兒找線索:
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0. 引號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對話、詩文句等); 表特定稱謂(特殊含義);
表否定、反語、諷刺等意味; 表強調。
記敘文閱讀:
一、記敘文基礎知識:
(一)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二)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記敘文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三)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二、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快速瀏覽全篇文章。
答題前應快速瀏覽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結果。可適當做標記
2、帶著問題讀文章的相應段落。
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開頭、結尾、過渡句段、修辭句、抒情議論句畫上角標記號。
注意從題干中找出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中相應段落。
3、答題。
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運用下文常見答題技巧回答;如無法判斷,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
字跡工整,卷面干凈;可用①②③等序號對答案進行標注。
二、常見題型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考慮。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過渡句);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答題格式:這句話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
表現了 的特點(使語言更加 ),
表達了 的感情(反映了 的形象)。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可以從2個方面談:(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運用 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的 特點。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運用排比的手法,強調了 的語氣。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使用設問,引起讀者對 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 突出了 。
5、反復:強調了 加強了語氣。
(三)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答題格式:我認為(覺得) 。因為 。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只有等):
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提煉中心、主題:
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說明文閱讀:
一、常見的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
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二、常用的答題技巧:
(一)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題:
答題格式:本句用了 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准確)地說明了 (說明內容),使讀者 。
(二)「××」詞好在哪裡?
答題格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三)「××」詞能不能刪掉?
答題格式:
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
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
(四)說明文中的主觀題
1、對文中的內容進行簡明、准確的改寫。如:根據提示給事物下定義、文字圖表式處
理、圖表文字化、簡要概述所舉例子等。
2、對文中內容進行合理的補寫。如:加標題、結合語境補寫句子、對文章說明的對象按要求進行補充說明。
3、聯系實際舉例說明。(要符合文段的說明中心的要求)
4、對文章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與設想。(要有科學性,切忌胡編亂造)
5、對語言的表達特色進行評說。(結合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特色來考慮)
首先要做到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將文章多讀幾遍,先把文章的意思理解透徹,至少也知道中心思想,這樣就掌握了解題的主幹。
另外,審題要仔細,我就是這樣的!(一般題目圍繞中心)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著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為一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為一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
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麼,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
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一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為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片語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數學家說:「很難想像一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贊譽蘇步青為「數學詩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里提高閱讀能力,必須盡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
(3)要會用工具書
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准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准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書齊備,查找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然,通過查找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豐富起來。
(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為出發點:
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
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志,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獲。
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沖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為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三)要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系
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了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廣泛閱讀可以博採眾長,正如魯迅所說:「如果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為精讀創造條件。觀大略的方法是: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有用的內容,再翻閱有關部分,到書店選書就是用這種辦法;看內容提示,看書的開頭幾段和結尾幾段,以掌握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用較快速度讀一遍,了解大致的內容。
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後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咽」,要多動腦筋,要反反復復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
數學家張廣厚在談起學習一本數學小冊子時說:「這篇論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線。這樣反復學習,對我們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和吃書一樣。』」
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學是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要把精讀的目標指向教科書和主要參考書。
(四)要勤於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
英國詩人柯勒律曾把讀者分為四類:第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臟了些;第三類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寶石的苦工,把礦渣甩一邊,只要純凈的寶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華羅庚說:「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學過的小學算術、初中代數在腦子里還有那麼多嗎?沒有那麼多了。因為我們理解了,會運用了,這就是說書變薄了。」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實現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
綜上所述,閱讀時,要竭盡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寶石」,「引向深處」和「把書讀薄」,為此,就要勤於思考。
具體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力求理解
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後,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系,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一節課文或一章內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文章有思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體現著作者的思路,遵循這一思路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可見理清思路對閱讀多麼重要。
在閱讀自然科學著作時,對書上提出的原理、規律、定律、公式,不僅要理解結論,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這些結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李政道博士說:「當讀完一段之後,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為什麼走不出來,別人為什麼走通了。」閱讀時,只記現成結論,而不考慮這些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那麼思維能力就很難在閱讀中提高。
(3)要能提出問題
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一類是因為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有不懂的問題。中學生隨著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閱讀時發現第一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
一旦發現問題,再深入閱讀有關書籍,並且深入思考,收獲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
(4)要獨立回憶,學會准確表達
閱讀後,要通過回憶再檢查一下閱讀的效果。對已經理解的內容要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寫在讀書筆記上,以備日後查用。錢偉長說過:「讀一本書,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問題,先把最重要的東西學到手,然後回顧一下,看自己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以便以後解決。」
(五)要記好閱讀筆記
威廉·李卜克內西在《憶馬克思》一文中說:「只要有一點可能,他任何時候總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帶一本筆記簿,並且時時在上面寫點什麼。」為了寫《資本論》,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馬克思就摘錄了70個不同作者的著作,寫了24本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他摘錄的書有1500多本,寫的筆記至少有100 多本。
馬克思在筆記的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每本筆記都編有頁碼,為了日後查閱方便,很多筆記都做了目錄和內容提要。
黑格爾讀書學習,也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把讀過的書,按語言學、美學、幾何學、心理學等分類,把它們放到貼有標簽的文件夾里。這樣,當需要什麼材料時,隨時可以拿到。這種習慣,他堅持了一生。
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張。
(1)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做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簡單的摘錄,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於寫體會,那就更要動腦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願望,必然會促使你專心閱讀。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於理解,也利於記憶。
(2)利於積累資料,使知識「外貯」
經過長期閱讀之後,就可以通過筆記積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資料,彌補頭腦記憶的不足。因為用頭腦記憶,往往不夠准確和持久,難免忘記、記錯或記混。如把資料分門別類保管好,則可以長期為學習及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服務,只要不丟,就沒有「忘記」的問題,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這些「外貯」的資料又可轉為「內貯」的記憶,使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保爾·拉法格在回憶馬克思時說:「他有這么一種習慣,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不少中學生在閱讀時,輕信自己的記憶力,懶得動筆,以致到需要運用閱讀的收獲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忘記得一干二凈,感到很後悔。
還有的中學生筆記記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類、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當需要運用時,又因太亂而難以查找,使筆記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讀的書,可用筆記本做筆記,而博覽的書,可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後定期分類、整理。
如果在中學時代,就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積累和整理資料,那麼,天長日久,不僅可以促進課內的學習,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學會一套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這必將給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自學帶來極大的好處。
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說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使用說明
方法的好處。這樣的閱讀題答案其實就那麼幾個,孩子掌握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只要細心就能很快又准確的完成閱讀任務,就不一一贅述了。
❷ 七年級學生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
初中 語文學習 中閱讀理解分值佔比還是比較大的,閱讀理解題型主要考察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學生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答題 方法 及技巧
基礎知識: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 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 文章 題目的作用: 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4. 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 句子 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5.中間句、段的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6.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 總結 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7.寫作人稱的好處:
第一人稱,真實可信; 第二人稱,親切自然
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8.容易弄錯的術語:
(1)表達技巧 = 藝術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
(2)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3)表現手法 = 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問、設問、引用、反復……
(5)語言特點= 通俗易懂/ 嚴謹/ 優美、生動、鮮明/ 充滿感情色彩(常與修辭手法合用)
9.在哪兒找線索:
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0. 引號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對話、詩文句等); 表特定稱謂(特殊含義);
表否定、反語、諷刺等意味; 表強調。
記敘文 閱讀:
一、記敘文基礎知識:
(一)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二)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記敘文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三)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 故事 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二、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快速瀏覽全篇文章。
答題前應快速瀏覽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結果。可適當做標記
2、帶著問題讀文章的相應段落。
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開頭、結尾、過渡句段、修辭句、抒情議論句畫上角標記號。
注意從題干中找出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中相應段落。
3、答題。
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運用下文常見答題技巧回答;如無法判斷,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
字跡工整,卷面干凈;可用①②③等序號對答案進行標注。
二、常見題型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考慮。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過渡句);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 議論文 、記敘文、小說)
答題格式:這句話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
表現了 的特點(使語言更加 ),
表達了 的感情(反映了 的形象)。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可以從2個方面談:(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運用 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的 特點。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運用排比的手法,強調了 的語氣。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使用設問,引起讀者對 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 突出了 。
5、反復:強調了 加強了語氣。
(三)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答題格式:我認為(覺得) 。因為 。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只有等):
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提煉中心、主題:
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說明文 閱讀:
一、常見的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
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二、常用的答題技巧:
(一)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題:
答題格式:本句用了 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准確)地說明了 (說明內容),使讀者 。
(二)詞好在哪裡?
答題格式:用了什麼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三)詞能不能刪掉?
答題格式:
①不能,用了什麼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
②不能,刪掉什麼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哪個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
(四)說明文中的主觀題
1、對文中的內容進行簡明、准確的改寫。如:根據提示給事物下定義、文字圖表式處
理、圖表文字化、簡要概述所舉例子等。2、對文中內容進行合理的補寫。如:加標題、結合語境補寫句子、對文章說明的對象按要求進行補充說明。
3、聯系實際舉例說明。(要符合文段的說明中心的要求)
4、對文章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與設想。(要有科學性,切忌胡編亂造)
5、對語言的表達特色進行評說。(結合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特色來考慮)
七年級語文 閱讀理解題解題技巧——記敘文
1:內容概括的形式命題:做這類題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當然,有時候,重要的時間、地點、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結果也要體現在答題中,同時,要注意題目是否有字數方面的限制,在字數范圍之類,盡可能詳細,字數超過要刪去次要信息。
2:記敘文的人稱及作用:第一人稱,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實感。第二人稱,如同作者和讀者對話,讀起來給人一種親切感。第三人稱,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記敘的詳略:考試中,常以這樣的形式考查:「什麼內容為何要詳寫或略寫?」,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麼內容與什麼中心或人物關系不大,所以略寫。或者是什麼內容與什麼中心或中心人物關系密切,能夠更好的表達什麼中心或更好的表現什麼中心人物,所以詳寫。」
4:記敘的順序及其作用:常見的有四種: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順敘的作用是:按事情常見的有四種: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順敘的作用是:按事情的發展為序,使敘事的層次更清楚。
倒敘的作用是:構成強烈的懸念,吸引讀者閱讀下文。
插敘的作用是:對主要的情節起純托或補充作用。
補敘的作用是:起補充、豐富、深化敘述的作用,使敘事更嚴謹,有時也起到強調的作用。
5:記敘的線索:記敘的線索可分為:以人為線,以物為線,以事為線,以人物思想感情變化為線(考查的較多),以時空轉移為線。(這類題時常以填寫題目出現)
6:記敘文人物形象刻畫多樣性:概括描寫和細節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等。
一般是以這樣的題型出現:怎樣的人物形象?對人物刻畫的具體方法?並用例句進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樣的?(比如:「————」句就是通過什麼描寫刻畫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
7.記敘文里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以自然環境描寫考查的多)
自然環境的作用:表現了人物的心理活動;渲染氣氛;為下文做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幾種考查的都較多)比如:劃線句運用了什麼描寫?表現了人物的什麼心理(表現了人物的什麼性格?),渲染了什麼氣氛?為下文做了怎樣的鋪墊?)
8:記敘文語言評析:可以從語言本身的風格來評;可以從修辭格來
這類題型是:某句話中加點詞語為何使用好?答題有三步:第一,這個詞表示什麼?是表示範圍?是限制?或是估計等等;第二,聯系本句內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點詞後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如果這個詞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為運用了什麼修辭?首先回答運用了什麼修辭,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擬人必須要回答「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什麼內容?)
9:文段的作用:開頭段的作用通常是總領下文或是點題;文中段時常是過渡段;
文末段是總結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10.歸納段意可用以下幾種方法:(l)取捨法。有的段落中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但有主次之分,可略去次的,選用主要的進行歸納。(2)綜合法。有的段落中幾個意思都重要,分不出主次,可把段中幾個意思聯接綜合起來進行歸納。(3)摘引法。有的段落中有揭示中心意思的關鍵詞語或中心句,就可以直接摘引來作為文章的段落大意。(4)概括法。對沒有揭示中心意思的關鍵詞語或中心句的段落,要用自己的話簡明扼要地歸納出段意。總之,歸納段意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思想,舍棄次要人物、次要事件、次要思想.
初 一年級語文 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一、描繪類
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准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徵)。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答題示例: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節選自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問:「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成「真是可愛的孩子」?
答:因為「好一個」比「真是」感情更強烈,「調皮」比「可愛」更切合愛女的性格特徵。
結構類
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表達了……
答題示例:「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親指著碗里的荷包蛋告誡兒子……「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父親意味深長的對兒子說。(節選自《荷包蛋》)
問:文中的「告誡」「教訓」「意味深長」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文中這三個詞語是遞進關系,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
分析一句話中某個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對策:(1)了解用詞之美:動詞、形容詞精闢准確,把事物說得生動形象具體;使用 成語 ,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
(2)掌握答題技巧:深入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引伸義、雙關義等深層次意義。
示例:阿來的《詞典的故事》中「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漂亮」一詞就要從它的引伸意義去答題,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來,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憐憫使我對阿姨產生好感的內心活動。
修辭類
提問方式: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強化作用等;強調了+對象+特性
3. 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4. 設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6. 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❸ 七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閱讀理解是最容易丟分的題目之一,閱讀理解題目考查的是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這與同學們日積月累的閱讀息息相關。今兒我就給七年級的同學們推薦一篇關於閱讀理解解題 方法 和技巧的 文章 ,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七年級語文 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一) 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讀材料
所謂「讀材料」,就是要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讀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層次和段落。在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後,應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閱讀理解試題的文字材料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採用一個 句子 ,有的採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所謂表層理解就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的感知和記憶;所謂深層理解是根據文中的客觀事實,在認真思考後進行邏輯推理、 總結 或概括,得出結論。
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 記敘文 還是 說明文 。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時間。「倒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二) 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找原話
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後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范圍。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對短文進行理解,然後分析句子結構,確定該詞的詞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時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這樣我們可以從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三)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所謂「看要求」,就是要求學生再審視語文閱讀理解所要求回答的問題要求,關鍵的字、詞或句子也要讓學生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也是學生回答問題的可能的得分點。要做到細讀文章的內容,機智從容答題。第二遍讀文章要求考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認准關鍵詞句,把握其基本意義,認清它們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根據上下文琢磨它們的升華意義,學生要學會在閱讀文字材料中發現有效信息,即對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提的問題的文字和內容。
二要排除生詞的障礙,遇到生詞要通過上下文,大膽地對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個別詞義、語義和句義進行推測、推理和推斷,還可以通過構詞常識大膽猜測。
三是原文中有明顯的准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斷作答。對於一般不影響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詞,可以放過去,不必務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詞時,不要著急,也不要輕易放棄,我們可以採取根據上下文來猜詞或根據構詞法來猜詞等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
解題時不要邊看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為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於深層理解閱讀理解的文章。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同時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考試時間,先易後難是閱讀理解的考試時答題的一般方法。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四)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答問題
所謂「答問題」,就是要讓學生在根據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相應的問題,回答問題力求做到以下諸點:1、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2、不亂答;亂答也不得分。學生不聯系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沒有成績。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並不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線格胡說和亂說,因為學生亂答也不得分。3、言之有據,持之有理。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憑空瞎說。我向學生說語文閱讀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參考答案,我們的學生不要害怕,任何問題的回答都不可能與教師的參考答案一模一樣。語文閱讀理解得分的主動權在我們同學們手中,關鍵是在於你有沒有「言之有據」地來作答。
所謂「持之有理」就是讓學生根據問題能夠說一個所以然來,能說一個道道來,或謂之「自圓其說」。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時學生要注意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復羅嗦,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在答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充滿信心地進行復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後,攜帶閱讀理解的成果回歸原文,檢查答題有無疏漏,研究其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對照各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無誤。
❹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是什麼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一、看體裁
考生首先需要辨識文章的文體是議論文,記敘文還是散文,這對學好並理解文章至關重要。然後需要通讀文章並把握文章整體脈絡構思。
答題時要看清出題者意圖並根據文章內容作答。其次,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相對比較簡單,學生們需要認真讀文章的首尾。一般情況下,作者想要闡述的感情都會在這兩個脈絡中表達清楚。
二、看標題,揣摩類型
以看標題,來分清文章類型,以類型來確定答題模板。
抓要素,了解全文內容;牢抓文章中心思想,大致分清文章主要內容是什麼?大概講了什麼事?闡述了什麼道理?
三、學會挖中心思想
理解整篇作品意義,概括全文意義,想必這類題型同學們大概不會陌生,反反復復做了多遍,為何還要失分?其實這無關老師講得好與差,關鍵還在於,你對語文這類科目,是否真的用心。
四、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
❺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是什麼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如下:
1、注意抓住關鍵詞
一篇文字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往往就是關鍵詞。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圍繞關鍵詞來組織答案。
2、要以尊重原文為主,不要超出原文范圍想像
在中考的閱讀理解中,盡量用原文的意思,不要隨便超越原文,否則很可能出現偏差。例如:原文中只是介紹一件事情,盡管有一些褒義在其中,但是也不要輕易寫出「敬佩」這樣的意思來,通常情況下,這種答案不符合要求。
3、注意上下文的情感和邏輯變化
任何一篇文章,即使是說明文,往往都有情感成分,如果能夠在讀文章的同時,體會和把握一下作者的情感變化,那麼在閱讀理解的時候,感覺就會非常立體。
4、要發揮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
其實形象思維對於各科的學習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建議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把自己想像成導演,把文章看作劇本,在頭腦中將它勾勒出來,讓劇情再現,這樣對這篇文字的把握會上一個境界。
5、注意上下文的位置和關系
通常概括性的問題,如文章的主旨大意都在首段或者尾段;一段文字在段落中的位置也往往和作用一一對應;單獨成段的句子一定是要表達一種作者要強調的元素等。
❻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指導解答技巧
初一語文的閱讀理解題是占據了考試很多分數的,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總結一些答題的方法和技巧,我在這里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能幫助到您。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指導
基礎知識: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 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文章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4. 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5.中間句、段的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6.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7.寫作人稱的好處:
第一人稱,真實可信; 第二人稱,親切自然
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8.容易弄錯的術語:
(1)表達技巧 = 藝術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
(2)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3)表現手法 = 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問、設問、引用、反復……
(5)語言特點= 通俗易懂/ 嚴謹/ 優美、生動、鮮明/ 充滿感情色彩(常與修辭手法合用)
9.在哪兒找線索:
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0. 引號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對話、詩文句等); 表特定稱謂(特殊含義);
表否定、反語、諷刺等意味; 表強調。
說明文閱讀:
一、常見的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
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二、常用的答題技巧:
(一)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題:
答題格式:本句用了 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准確)地說明了(說明內容),使讀者 。
(二)「××」詞好在哪裡?
答題格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三)「××」詞能不能刪掉?
答題格式:
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
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
(四)說明文中的主觀題
1、對文中的內容進行簡明、准確的改寫。如:根據提示給事物下定義、文字圖表式處
理、圖表文字化、簡要概述所舉例子等。
2、對文中內容進行合理的補寫。如:加標題、結合語境補寫句子、對文章說明的對象按要求進行補充說明。
3、聯系實際舉例說明。(要符合文段的說明中心的要求)
4、對文章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與設想。(要有科學性,切忌胡編亂造)
5、對語言的表達特色進行評說。(結合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特色來考慮)。
記敘文閱讀:
一、記敘文基礎知識:
(一)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二)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記敘文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三)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二、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快速瀏覽全篇文章。
答題前應快速瀏覽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結果。可適當做標記
2、帶著問題讀文章的相應段落。
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開頭、結尾、過渡句段、修辭句、抒情議論句畫上角標記號。
注意從題干中找出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中相應段落。
3、答題。
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運用下文常見答題技巧回答;如無法判斷,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
字跡工整,卷面干凈;可用①②③等序號對答案進行標注。
三、常見題型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考慮。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過渡句);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答題格式:這句話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
表現了 的特點(使語言更加 ),
表達了 的感情(反映了 的形象)。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可以從2個方面談: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
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運用 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的 特點。
2、排比:
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運用排比的手法,強調了 的語氣。
3、設問:
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使用設問,引起讀者對 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 突出了 。
5、反復:強調了 加強了語氣。
(三)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答題格式:我認為(覺得) 。因為 。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只有等):
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提煉中心、主題:
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初中語文之現代文閱讀題型的解答技巧
概括類問題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回答此題的關鍵是看文章的標題,文章的標題往往就是全文的線索;其次是關注文中反復出現的關鍵詞語,這個詞語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線索。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內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個要素,然後根據「(何時、何地)誰干什麼結果怎樣」或者「什麼怎麼樣」的思路組織語言。准確、清楚、簡潔,不要把概括內容變成了原文復述。
概括議論文或說明文文段的內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說來,議論文、說明文的段意是通過中心句來表現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個文段的開頭(起提領作用),或在結尾(起總結作用)有時也在中間。
3.簡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點(優點、用途)
此類題經常出現在說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點,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進行提取加工。首先要分析文章結構,注意段中的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幾點特徵。
另外,在找到一點特徵後,還要看看下面幾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隱含在那裡,看分值答題,注意不要遺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話,然後問為什麼,原因是什麼?
把題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語句處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關句子作答,也可以對提取出來的關鍵詞進行加工。
鑒賞類問題
1.本文的標題有何作用?
標題通常有以下作用:
(1)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的發展;
(2)總結文章內容、點明主旨(突出主題);
(3)形式新穎,吸引讀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變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時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據文章的內容靈活套用)。
2.文中加點詞語有何作用(好處、妙處)?
一般有固定的答題思路:
(1)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什麼,(或傳神刻畫了事物……的情狀),表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詞、副詞:生動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點、情態(或描繪出一幅……樣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此題的答題思路:分析該句的修辭作用+具體語境作用。
常見修辭答題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情態),表達了(人物)……的情感。
擬人:把**擬人化(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的情狀(描繪出……的畫面),寫出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烈,強調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誇張:誇大(或縮小)了(事物)的大小(長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反問: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人物)……的態度(觀點、情感)。
設問:開頭出現,其作用通常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文中或結尾出現其作用通常為:引起了對……問題的關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啟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
(1)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語言更優美(或引用詩句是為了說明……);
(2)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對偶:使文章節奏鮮明,增強文章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該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開頭:①引出下文;②開頭點明故事所要描寫(說明、議論)的對象;③照應文章標題;④設置懸念,吸引讀者;⑤為後文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作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
在文章中間:①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②為後文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作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
在文章的結尾:①總結全文;②解釋全文主旨;③照應前文;④照應文章標題;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答案全部都寫上,而是根據具體情況套用適用的答案)
5.文中畫線句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屬於何種描寫手法,然後分析其作用:
①人物描寫(肖語動心):表現了人物**的特點,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質);
②環境描寫:烘託了一種**的氣氛,表達了**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心理)
6.請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從文中檢索關於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提取出關鍵詞來分析人物性格,並對結果進行加工合並。
7.文章運用了對比(伏筆、象徵等的表現手法,有何作用?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對比、象徵、伏筆、照應等,每一種表現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對比:**和**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點。
象徵: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
伏筆: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發展作鋪墊。
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令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故事情節)更加嚴密。
烘托、渲染:常用來表現環境、營造氛圍、抒發感情、突出主題。
深層次含義理解類問題
1.分析本文標題的含義
此類題首先需找出標題中的關鍵詞語,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後聯系文章的主旨,說出這個詞語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層含義。
2.說說你對加點詞語含義的理解
首先找到詞語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後弄清上下句具體語境,弄清這個詞語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3.說說你對文中畫線句含義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義一般有兩種答法:
①將句子所表達的意思和具體語境或文章的主旨聯系起來,然後用淺顯的語言表述;
②解釋這個句子為什麼這么說,這么說的原因是什麼。
4.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讀完本文後的啟示
❼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應該怎麼做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應該怎麼做
初中語文閱讀題該如何做,做閱讀題的方法和技巧。初中語文閱讀題在初中語文考試中占據了除了作文之外的第二大江山,也成為同學們的失分要地。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做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②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A、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是速讀,重點是理解文章的體裁。答題時切忌還沒完整的閱讀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
閱讀原文時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一種是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後讀短文,最後尋找答案。
當然,希望你用倒讀法。
"倒讀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時間。「倒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B、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
C、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要找到閱讀理解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後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直接提取從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果試題要求用文中原話回答的,就可以直接用原話作答,如果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原話作答的,我們就可以「從文章中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就是挖掘出文中隱含的信息和深層含義然後作答。
2、審真審題,定向掃描
閱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語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目,把握題目要求,即是把握題目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目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目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目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目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准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題目提示了答題范圍,題目規定了答題角度,題目提供了答題思路,題目隱含了答題信息,題目體現了答題規律。
3、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目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牢記:
①弄清題目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目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目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②弄清題目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目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③弄清題目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④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
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⑤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
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表達方式、寫作手法、修辭手法、修辭手法、語言特點、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論證方法、論證方式、理論論據、思想感情等。
❽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1、常用的答題技巧: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題:
2、答題格式:本句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准確)地說明了(說明內容),使讀者。
3、xx詞好在哪裡答題格式:用了xx」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三)xx詞能不能刪掉
4、答題格式:①不能,用了xx」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②不能,刪掉xx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顯得太絕對化;用了「xx」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
更多關於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61643b1616044331.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