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什麼是整合語文教學

什麼是整合語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3-03-09 12:35:15

①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1.將信息技術融合到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創設情境,展開豐富的猜想和聯想。

3.生動、具體的再現時代背景

4.設置動態教學,讓學生主動的探索突破難點

5.利用網路,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

主題詞:現代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一股新的活力,我們很多老師利用現代化技術,上出許多精彩的課。

正文:

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正在對教育產生著影響。語文教師應當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語文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這里是一個「揉合」的含義,這就是「課程整合」的核心。「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所謂課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完美、恰當地融合到課程中——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要達到「課程整合」的目標,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手段,准確理解信息技術內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了解本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難點重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有意識、有目的地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最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那麼,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呢?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形式的整合

即將信息技術無縫的融合到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它在教育教學中的全面應用已成為現實,為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機會,給教育教學領域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現代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的根本區別,就是一個是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另一個是"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教育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指導思想,採取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個教師面對著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學生,按照同一進度、同一方法進行教學,即使教師希望對每一個學生進行適應其能力的個別教育,他也是很困難實現的,由於處在不利的學習環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現代教育是以學生主動建構為指導思想,採取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適當的教學設計,使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任意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各種工具。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真正實現個別化的教學。如果學習中遇到了問題,可以通過協作學習,通過學生與教師或學生與學生,甚至與認知工具之間的交互得到解決。

當計算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時,教育領域同樣面臨挑戰。信息技術對語文教育已不僅僅是單純的輔助教學的問題,教學方法和手段都將產生深刻的變化。《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指出》加快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首先要實現觀念的轉變,一是把信息技術從學習對象轉變為學習工具,要把信息化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載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學結合起來,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習之中。二是要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轉變為學習的方式,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勢。由於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的展示功能,在教學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個便於學生學習的理想教學環境,它必然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網路通信技術的日益成熟,教師可以有效地組織教學資源,學生能夠隨時利用網路環境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共享非常廣泛豐富的各種資源,而且能夠彼此協作、進行適應個別化的學習,同時進行網上交流。通過電子郵件或視頻、音頻、文字的會議系統,教師可快捷地與學生通信、交流。所以現代媒體對於教師解決各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模式的整合

即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設計之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可在更高的層次上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讓學生自主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在備課時,就要考慮怎樣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整個教學計劃中,考慮怎樣指導學生參與學習,還要考慮怎樣把豐富的教學經驗、最佳的教學策略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啟發學生在原有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索。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相比,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方面,更具特殊意義。音頻、動畫、錄像和音樂等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原本單調變得更為生動有趣。過去的歷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現,突破了課堂狹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對鍵盤、滑鼠的觸擊更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參與歷史的感受。視、聽、觸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像、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能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多媒體技術是中學語文教學最佳的教學手段。例如:《邊城》一課中,學生對湘西是怎樣的風情,邊城所展現的那種湘西小城的美究竟是怎樣的模樣,他們是不清楚的。教學中適時地播放根據《邊城》改編的片段,通過這樣一種情境的再現,他們彷彿置身於湘西小城風光當中,自然對小說描繪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學生不僅記住了課文內容,理解了文字的作用。他們對於湘西小城的樣子,對於翠翠和儺送是怎樣的樣貌,他們都展開了豐富的想像,應該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對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多媒體技術也可以應用上去。如:《天凈沙 秋思》一課中,在音樂聲中讓學生閉上眼睛盡情想像,把腦海中聽到音樂想到夕陽西下的畫面畫出來,並且請學生自由發言聽到這個音樂,你腦海中浮現的是個什麼畫面。這對激發學生的想像,給了他們一個很大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去發揮他們認為的夕陽西下的場面是什麼樣的。經過這樣的激發,學生腦海中夕陽西下就不是課文上面僅僅有的那個圖畫,可以有很多的場景。這樣的話,對他的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覺都得到了訓練。學生的想像力和聯想力是無窮無盡的,學生的思維已經在多媒體的過程中得到了突出體現。因此,視、聽、觸多感覺結合的多媒體技術勢必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最佳手段。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方法的整合

即通過計算機的強大功能讓學生的學習具有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

1.生動、具體的再現時代背景

在我們教學過程中,學生面臨的大多是文字。作為一種抽象的存在,對於我們初中生來說,肯定有一個接受程度上的難度。多媒體最大的作用就是將這些情境再現,能夠創設更好的情境,便於學生去理解和把握文字內容。

比如我們學習一些小說,尤其是年代久遠的小說,對它的時代背景卻不太清楚。《葯》那個年代是怎樣的學生可能不太清楚,如果這個時候能放一段影片,把他們那個時代的情景再現,學生可能對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的人物一下就領悟了。

2.設置動態教學,讓學生主動的探索突破難點

初中學生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一些問題由於客觀的局限性只能言傳卻不能直觀。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難點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往往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讓他們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如:《林黛玉進賈府》一課中,林黛玉進賈府的過程及路線,對於我們理解課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學生對於這個故事情節、絡線圖並不熟悉,而計算機的出現卻能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設計動畫將靜態的想像變為動態的形象、直觀,我們可以利用動畫製作軟體FLASH、GIFANIMATOR、AUTHORWARE、3DMAX等設計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線,將人們想像的東西變為實際的、模擬操作的東西,即將靜態的想像變為動態的觀察。在走的過程中,把人物關系基本上理清楚了,林黛玉的心態基本上理清楚了,難點也就突破了。從而變抽象為直觀,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鞏固了知識,取得動感、美感、直觀、易學的效果。這是一般的教學媒體效果和計算機的效果無法相比的。

另外,信息技術的引入也讓教師在互動教學中向學生學習。教學深化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就是數字化學習的目標,教師通過改革又有了新的認識:師生之間不是老師倒學生裝的關系,而是老師的「大桶」與50個「小桶」連在一起形成的連通器。老師通過教學設計把知識之水送過去,激發學生去思、去想;學生又通過主動的探索與教師的知識交融。所以信息技術帶給這個平台一種互動開放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盡情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給老師創設了無限研究的空間。

3.利用網路,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

網路環境下的教育,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校園網路的推廣,使得基於網路環境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了發展的前景,而且基於網路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有它很大的優勢。基於網路環境的教學設計,應了解基於網路環境下,教學資源具有信息資源開放性、跨越時空限制、傳遞系統是多媒體的、傳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點,就決定了網路環境下的學習過程的開放性、交流性,學習者對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等,這些都要在教學中進行選擇和運用。比如:我們在校園網或教師的個人主頁上,延續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答案」。許多學生興致勃勃地參加,圍繞選題,或個人或結合成學習小組,通過網路資源,查找有關資料。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發布。這樣學生的學變得更為主動。他們在交流研討中,不僅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同時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所以,網路環境下開放的教學設計,學生學習環境的設計較靈活,能夠支持和幫助學習者達到他們的學習目標。

總之,教師和計算機在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時都顯示了他們的實力,兩者既不能互相完全代替,也不能互相排斥,而是應用一種新的方法把他們結合起來,減少各自的不足,使兩者的優勢變得更加有效。

② 語文整合教學框架

趙老師新教育知行合一080:

宜陽縣董王莊鄉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是一個正確的道路,特別是其中的整合思想,是他的核心思想。整合使教學從零散的狀態走向了系統的狀態。

雖然關於單元整合的思考,現在還不夠明朗,但是把模糊的思想表達出來,可以進一步理清思路,為下一步的思考奠定基礎。

語文單元整合,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1.語文單元整合訓練。

2.語文單項能力的縱向整合訓練。

3.語文多種能力綜合運用的橫向整合訓練。

4.學習方法的整合。

5.人格養成整合。

6.語文與生活與班級活動以及新教育十大行動的整合。

一、語文單元整合訓練。

語文教材都是按照單元編排的。在對教材進行二次研發時,不僅僅要看到一篇篇課文,更要從一個單元的角度進行考慮,要考慮單元目標,單元的語文能力訓練重點,單元的人文教育因素,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安排學習方法的訓練,安排能力的初步訓練,安排熟練運用的訓練,安排能力復習的訓練。只有具有單元整合思想,才能有效的把語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位。

不僅要具備單元整合的思維角度,還要從更長時間的角度,從一冊書的角度考慮,也可以從一個學段一個年級來考慮。總之整合思想,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思想。在這樣的思路下,語文的能力訓練和人文訓練都變得系統化,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語文能力單線的縱向整合訓練。

在語文的訓練中,語文能力的訓練,無疑佔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沒有良好的能力,語文就是一句空話。

原全國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崔巒先生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語文學科能涵蓋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人格雛形的培養。

二是夯實聽、說、讀、寫、書(指書寫)的基礎。做到「六個一」。

三是提升閱讀素養。

四是培養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要能質疑,愛探究,會發現,有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有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是增加文化積淀,培養愛美的情趣。

每項中,還有更為細小的能力。

每一項能力訓練,都要經過一個學習方法,初步運用、變式應用、熟練運用、綜合應用、層次提高這樣一個過程。

每一種能力都是和其他的能力在綜合訓練中形成的,當我們考慮單向能力的時候,就處於一種抽象的狀態。

但就我個人來說,錯誤的認識是,認為能力是在一節課之內,最多一個單元中就可以形成的,沒有考慮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可能是因為一些教研活動往往以一節課為單位來進行。對一個單元的訓練,一個學期的訓練,或更長的時間段,考慮的比較少。一個能力的形成,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達到成熟的程度。在一節課之內,一般僅僅能完成初步的知識認識和簡單的運用訓練、變式訓練。但是更為重要的綜合運用、熟練運用和高水平的提高,卻需要更長的時間段內才能完成。這一點常被我忽視。只有能力形成了,快而准,已基本自動化的時候,這才標志著語文能力的基本形成。

能力的訓練,要在較長的時間內完成,這就必須考慮,每一堂課上除了新的能力外原有的基本能力的訓練。必須保證每一堂課上語文的舊能力訓練的時間和內容安排。而且對每一個時間段所著重訓練的一些語文能力,有清醒的認識。它出現的形式往往是幾種能力綜合在一起進行。

在較長時間內,圍繞一個語文能力進行訓練。這是一種時間的整合考慮,整合思維。

三、語文多種能力綜合運用的整合訓練。

只有在抽象思考的狀態下,才有語文能力的單項訓練。在實際中能力的訓練,都呈現出一種多種能力整合在一起進行訓練的狀態。

第一種情況是新的能力訓練。除去復習課以外,幾乎所有課他都要關注一個新的訓練點。這個新的訓練點,當然是這一課的重點內容,但是他必須在其他能力的基礎上產生。必須要考慮這一能力和其他相關能力的整合訓練。

第二種情況,就是一些原有能力的訓練。屬於能力的熟練和提高狀態。每種能力,都是在與其他能力的綜合訓練中完成的,根據每一種能力所達到的一些狀態,決定各種能力訓練安排的輕重大小詳略。

四、人格養成的整合。

語文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在小學,人文性的熏陶,有多種形式,比如說思想感情體驗,他們整合為人格的養成。失去了這種人格養成,工具性的訓練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在小學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雛形時期,思想感情體驗的積累,慢慢的為人格的形成積累素材。各種素材在小學主要以美的培養表現出來。美有豐富的內涵,有價值觀,有思想,有感情,有具象。他是一個比思想情感形象等等還要大的一個概念。在很多教育家的論述中,美都被作為重要一極提了出來。美的培養,為人格養成塗上了底色。

這裡面有四個方面,1.挖掘課文內容的本身的美感因素。是學生感受到課文中的自然之美,心靈之美,社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2.李吉林情景教學中提的幾個方面,要把學生身邊的自然之美與語文的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

3.補充一些美的詩歌,美的短文。並把閱讀感受寫作結合起來進行。

4.把社會之美與語文教學充分的結合起來。

通過各種各樣的美的點滴積累,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

五、學習方法的整合。

以上能力的訓練都是就語文本身來講的,但所有的學習活動,都要在一定的學習組織形式中展開。

學習的形式,主要有兩個方面,學生的自學和小組的學習、教師指導學習,三個方面整合起來。

在自學方面,應該採用有指導的自學,以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的自學。經過充分的自學,在小組內進行展示交流和糾錯。老師要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去。

六、把語文學習,與生活與班級活動與新教育十大行動整合起來。

課內的學習是一種精確的學習,課外的學習是一種浪漫的學習。語文本身它具有整合性和實踐性。語文是一種母語,在生活中有寬廣的用武之地,而且母語也要求達到非常高的水平。語文學習必須要把實踐的運用,充分整合到語文的學習中。重點表現為各種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和熟練運用,形成高度自動化的水平。

第一方面是與生活的整合。要有意識的養成一種閱讀寫作交流的生活習慣。在生活中,時時處處的運用語文能力,在家庭中家長要有意識的給學生創造一些語文讀寫交流的機會。 學校中老師要有意識的結合實踐活動,給學生創造一些讀寫交流的機會。生活也是學生的人格素養展現的舞台和形成的舞台,學生的行動表現和學生讀些什麼內容,說些什麼內容,和與別人交流什麼,都源於他的人格雛形。

其實在學校生活中,任何一項活動,幾乎都不能離開交流讀寫。我們在進行每一項活動的時候,把這語文能力充分滲透進去,這樣就可以創造大量的聽說讀寫思交流的機會。每一項活動都在展示學生的人格素養,是人格素養的新的鍛煉機會。從而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能力綜合運用的平台,給學生創造語文能力達到高度自動化程度的條件。

新教育實驗推廣以來,倡導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他的每一項活動都要依靠聽說讀寫交流這樣的能力。尤其他有專門幾項活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培養卓越口才,聆聽窗外聲音,這幾項活動專門指向學生的讀寫思交流,都指向學生人格的形成。很多榜樣學校和榜樣教師,他們結合這樣的活動開展了海量閱讀、海量寫作、海量交流,把學生的閱讀寫作交流的能力,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教育把學生的語文核心能力,推向了一個極高的高度,為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任何學科的學習都要以語文核心能力為基礎。為學生人格的形成塗上了底色。

語文本身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整體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所以整合思想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他牽涉到了語文的方方面面,自覺的靈活運用整合思想,處理教材,安排教學,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③ 淺談如何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整合

當前,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變化,同時它也帶來了教育內容、教學組織新式及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變化。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開辟出一些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勢必會帶來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新的變化。本文針對網路語文教學實驗中出現的若干問題從教學環境、課件設計、情感教育、教師職能轉變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並設計了相關的實行方案。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整合,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會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世界性口號。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鯨》的教學時,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處理、補充,並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提出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我的引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和自己上網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不僅輕輕鬆鬆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對鯨的一些其它知識了解了很多。眾多教育者提出: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必將會給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帶來很大的幫助。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帕爾教授在談到斯坦福和矽谷的成功時,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術的學科運用價值。
1、聆聽音樂,營造優美的學習環境。每堂課一上課,學生的思想都會由下課時地鬆弛變為上課時的緊張,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為此,我們在上課前播放一段韻律優美的輕音樂。優美的樂曲調節了課堂里的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鬆了神情,活躍了思緒,創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發揮。
2、展示圖片,營造民主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同的情緒變化正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教學投影片的視覺效果,通過展示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讓學生自由觀察,民主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營造一個民主的學習環境。
3、播放動畫,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動畫片是小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對動畫片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學生更是一個比一個發言積極。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利用現行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配備的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各抒己見,必將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體現。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信息技術和學科有效課程整合的網路信息領域,教師在設計和表現課堂時,要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精心安排、設置情景、充分考慮增強教學的吸引力,運用聲像媒體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內容生動地、具體地、形象地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這種教學將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徵。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學習內容,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實的生活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人無完人,書亦無完書。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出現一些離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而利用網路教學就能彌補此中不足。例如蘇教版的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石頭書》這一課,「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殼的運動,離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藉助信息技術,解決無法跨越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在學生面前;把有趣、復雜的化石、煤炭形成過程、復雜的地殼運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就小學語文而言,由於其涉及的內容涵蓋面廣、包容量大,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在思維上能夠不固於原有的定勢,善於變換角度地靈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識,並把這些知識廣泛地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活動順利完成。為了能夠幫助學生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一些方法:
1、錄音播放。《月光曲》這課內容源自於一首優美的鋼琴曲。為了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在上課前可以先藉助錄音機把鋼琴曲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從中聽出了什麼?聽後你有什麼想法?你對這首鋼琴曲的哪個地方感受最深?為什麼?由於學生對課文內容還不甚了解,自己的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因而他們在回答時就不會受局限,自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從而促使自己的創新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2、錄像再現。如教《黃繼光》一課的重點段落,學生提問:「在怎樣的情況下,『黃繼光突然站起來?』」「怎樣的情況下,『黃繼光又站起來了?』」此時,學生心理發展出現了憤悱,我播放錄像《黃繼光》中部隊攻佔597·9高地的部分場面。那機槍聲、大炮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連成一片,學生彷彿置身在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黃繼光奮不顧身地靠近敵人的火力點,最後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等情景歷歷在目。在這一形象感知的基礎上,學生排除了思維障礙,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趣。這時,教師再讓學生答題,他們一改過去照本宣科的現象,而是用自已的創造性語言回答得有聲有色。
3、網路下載。《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什麼是雷達,雷達的作用是什麼,它是怎樣工作的,小學生很難有個清晰的認識,因此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很難得到發展。解決這些問題並不難,打開計算機,進入相關的網站,找到這些內容下載下來,一看便明。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內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正是利用了信息資源、現代化手段來跨越時空的界限。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空間的整合,改變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託,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其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要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效率,必須把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網路環境來進行語文教學,可以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豐富性。如在二年級下期語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時老師按常規教學,學生總是難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後來調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月食這一天文現象,學生通過看微縮的太陽系運動,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又如在《特殊的葬禮》教學中,設計者就提供了三個可發散延伸的空間,一是為什麼這次葬禮是特殊的。通過鏈接相關網站,學生們了解了為什麼總統要為這條瀑布舉行葬禮。二是關於現在我們周圍的環境,特別是水源的污染,能夠引起學生對生態平衡的警醒與深思;三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為學生提供比較鑒別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和文學評價能力,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熏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而是迅速更新知識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識和利用新知識的過程中體現的創新意識,表現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要能夠做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採取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1、實物演示。寫入小學語文課本內容中的許多物體,孩子們都沒有親眼見過。究竟這個物體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像書中所寫的,孩子們一概不知,如琥珀。這很不利於孩子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但這個物體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是能見到的,為此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准備幾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琥珀,上課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分別演示給學生看。由於是實物,他們看的興趣就會很濃,看的時候就會很認真很細心;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提出許多自己認為還不明白的問題,然後通過詢問查找討論,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創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加強。
2、摹擬試驗。許多事情,如果不通過自己的親身試驗,其中道理永遠都不會明白。例如《畫楊桃》,同是一個楊桃,它能被畫成不同的形狀。其原因是每個學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楊桃的形狀就不一樣。老師在上這一課時,單憑講學生是不會輕易理解的。我們不妨換一種方法,把一個楊桃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在屏幕上,讓學生試著自己也去畫一畫,然後再變換位置看。這樣一畫一換,雖然學生僅僅是動動手動動腿,但他們在動的過程中已經是鍛煉了自己的一種創新能力。
3、虛擬假設。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的主人公結局都是極具有懸念性的。如果能對這些主人公後面的故事進行一番虛擬假設,勢必會對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幫助。如《凡卡》《窮人》《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他們後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我們可以把這些文章的圖片通過剪輯整理合並在一個地方,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把它後面的故事虛構成一段文字講給同學們聽。此舉一方面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綜合考驗。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我國政府認為:「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信息技術教育發展中應特別重視的問題。」這一論斷也證明了,當前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目標,是建立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與學的改革基礎之上。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和工作方式。「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將會對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創設良好的基礎,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去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們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必將對教育的發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會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④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單元整合教學 」記實

特別榮幸歡聚鯤鵬大講堂, 感謝大哥在這個夏季為各位語文老師精心安排了朱煜老師的《統編教材解讀與分析 》單元整合教學15講,昨晚我們聆聽了三節講座 :第9講  習作單元整合方法 、第10講  五年級散文單元解讀、第11講  好香的 桂花雨和一節課例《桂花雨》 ,及其各位老師對課堂教學的交流分享,活動形式多樣 ,內容豐富, 感受頗深。

      第9講:  習作單元整合方法

      首先,朱老師把各年段習作要素整合歸納,緊扣課標指導並幫助學生完成習作任務。

      三年級上冊    留心觀察

      三年級下冊      大膽想像

      四年級上冊    把一件事情寫清楚

      四年級下冊    按一定的順序寫景

        五年級上冊    採用說明方法介紹一種事物

      五年級下冊    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六年級上冊    圍繞中心意思寫

      六年級下冊    表達真情實感

      朱老師所言:習作單元貫穿於整個單元教學始終, 習作單元包括導語 ,精讀(識字、寫字、思考練習題) ,交流平台 ,初試身手 習作例文, 習作,每個環節都滲透其中, 是學生習作的把手和依託 ,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都是為習作而服務,能夠把握單元目標 ,需要每位教師善於整合解讀文本 ,並讓學生在點滴的積累中 內化於心並得以應用 。

   

      最後,朱老師總結習作有方法可循:

      1、小組自學習作例文

      2、交流選定的寫作材料

      3、列提綱

      4、選擇重點段落練習寫作         

        5、交流 講評 修改

      第10講:  五單元散文單元解讀

      把握單元目標,解讀文本,領悟習作方法。精讀課文分別起到什麼作用?

    以精讀課文《麻雀》和《爬天都峰》為例。從不同角度教,操練,結合習作例文,知識點鞏固:

《麻雀》

1、梳理課文的起因、經過、結果:小麻雀、老麻雀、獵狗

2、課文怎樣把經過部分寫清楚?

3、讀老麻雀的段落

4、討論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老麻雀的救護

5、比較句段

6、提供不同譯文,比較討論

《爬天都峰》

1、繼續抓住關鍵詞梳理起因經過結果:我、爸爸、老爺爺

2、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圍繞著課題來寫:爬天都峰難

3、聯系「我」爬山的過程,思考: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後的順序寫,有什麼好處?

4、提供動詞,練習:初試身手

    隨後,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散文解讀:

    單元目標:初步了解借物抒情手法。

      引發思考:朱老師特別強調不能單純、機機械地傳遞給學生概念,如借物抒情的寫法, 而是為學生搭建起與讀者交流意識, 藉助語言了解語言現象, 了解語言規律。 如果缺少體驗 ,學生很難讓概念轉化為語言表達技能, 我們的教學創造性工作也就在於此。

      教材分析:

    《白鷺》一詩寫景

    《落花生》通過花生講道理(借物喻理)

    《桂花雨》借桂花抒發思鄉之情

    《珍珠鳥》借珍珠鳥,抒發信賴之情;

        教材順序重構:

        《桂花雨》——《珍珠鳥》——《白鷺》——《落花生》

        根據單元目標,調整教學次序, 的地是讓學生對單元的習作方法掌握的更加清楚到位 。

      第11講:  好香的《桂花雨 》

      這是一篇優美散文

      初步了解: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方法。

      表達方式:在具體的語境中揣摩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所見,所聞,所感,日久積累在心中表達方法就會用了。

      授課流暢:

      1、出示片段

  桂花雨的樣子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2、練習填空    訓練學生整合文本的信息能力、思維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讓學生從文字表面走向文字背後。

      3、比較句式:

      雙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式比較,通過朗讀讓學生說成原文句子的好處。

      4、找句子,說感受。

    5、師生情景扮演,體會搖桂花的樂趣,及童年的懷念之情呼之欲出。

      6、師生共讀1-4段

      7、師配樂示範朗讀

      8、討論:課後鏈接問題

      9、出示「香」句式,引出問題:「課題為什麼不定為桂花香?」

      10、說板書

        桂花(香氣)  ——  感受  ——思鄉之情

    接著,朱老師對《珍珠鳥》一文解讀,抓住珍珠鳥活動范圍關鍵詞板書羅列,距離越來越近表達對我的信賴之情;及從早上到傍晚的時間點這兩組關鍵詞,分組體會方法,理解略讀課,鞏固閱讀方法,知識點落實到位。

 

      浙江高老師交流分享:

      整合梳理 ,語文路上處處有我。課文是最好的例子, 要注重習作訓練在文本中滲透,文本學法指導。語文要素與習作要素相輔相成;管建剛老師對作文再指導,作文評價,是完整的習作教學過程,是學法,檢驗,鞏固,應用的一個過程。 對三年下冊第一單元的高老師對文本大膽的整合, 對於剛入學的學生來說,  《古詩三首》 學起來比較困難 ,於是放在第二課, 如《燕子》——《古詩三首》——《 荷花》《寫作》——《昆蟲備忘錄》—— 《交流平台 》——《語文園地》,這樣的安排 從不同文體動物, 植物,片段描寫,課內練習 ,從精讀課文到略讀課文的講解 鞏固,從習作要求特點,句段到感受,層次深度不同,技巧與方法提供更寬廣的平台。

        觀摩課例:《桂花雨》

這老師想方設法引導尋找金融部 由於學生對謝謝文創的b理解 朱老師想方設法一面先走進文本 課本上選取重點的片段 從聽說讀寫簡單方面感受起源的現象

我關我顆粒 桂花雨 

這老師的課例呢 自然親切 嗯 教學手段 方法 解讀文本高淼設計教學環節多樣 帶點學生走進文本

問題設計 二 出示片對 三 填空練習 第二集概括句語言表達能力是嗎 繼續對比 感受語言的微妙之處 我那師生互讀課文的一到四段落 又能找句子說感受 並板書 從相關技術中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師生扮演姚 桂花雨 的情景 感受規劃與給作者的童年帶來無窮的樂趣 把小問題 嗯 能不能把 桂花雨 給桂花香 引發學生的思維思考

小結歸納

⑤ 小學美術與語文整合教學的幾點思考

課程綜合化已經成為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而美術與語文兩個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將二者融合好,對於提高美術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以整合的思想觀念為依據對美術教學進行調整,探索可行的途徑,以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一、美術與語文相整合,豐富美術教學內容

傳統美術教學內容單一,模式枯燥,學生的視野被局限在身邊的花花草草和家鄉的風土人情,這會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因此在《美術課程標准》的指導思想下,我們要堅持「以人為主」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科間相聯系,從學生經驗出發,利用語文學科優勢,豐富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開發全新課程資源,擴展美術學習的區域,讓學生走出局限,開闊學生視野。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特別是對未知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語文學科的便捷性和豐富性,為學生展示文字性的內容和知識,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啟發靈感,培養學生創作能力。根據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可以為學生配置多媒體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獨創性為學生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近距離的感受不同風格作家的筆韻畫風,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脫離狹窄的空間,在美術遼闊的天空中翱翔。
二、美術與語文相整合,啟發學生創新品質
通過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相互整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促使學生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美術知識,使「樂學」真正落到實處。美術作品所反映的一般都是生活之美、藝術之美、自然之美,在具體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習的趣味性與靈活性,將漢語文字的筆畫結構與自然實物特徵有機結合在一起,啟發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並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創作「圖畫文字」,如:美術字、藝術字等。例如,在教學《版面設計》時,美術教師可以找來甲骨文、象形文、篆書等各種字體的相關資料,讓學生看一看並猜一猜,這些文字都是什麼字體?並探究這些文字產生的歷史背景,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字的興趣,鼓勵他們從漢字的形、義、結構等方面出發,對漢字筆畫與結構進行合理變體,最終書寫出既美觀又形象的藝術字。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突出美術學習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將創作過程當作一種娛樂活動,將藝術字的書寫當作一幅畫來創作。實踐證明,在學生的想像與創新下,他們不但掌握了美術字的設計方法,設計出了美妙絕倫的藝術字體,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他們更懂得觀察生活與體會生活。
三、加深藝術作品理解,提高形象塑造能力
每種藝術作品都有自己的特點,它們之間相互聯系、互相影響。例如:詩和畫相互融合,可以使作品充滿詩情畫意,更好地抒發作者情感,並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它以造型為主要特徵,而詩是一種語言藝術,以抒情為主要特徵,兩者之間的統一促使情境交融,達到增強作品感染力的效果,其中詩歌的文學情節可以使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情節感;而繪畫作品的藝術形象更具有具象性和感染力,當兩者融為一體時,就能更好地發揮美術教學與語文教學的雙重功效。因此在「古詩配畫」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在理解文字內容的基礎上,將文學情節用繪畫表示出來,「古詩配畫」教學首先要求學生對古詩反復誦讀,然後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將文字語言與視覺形象展示出來。反復誦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弄清楚詩的內容和意境,再通過分析、思考、構思和畫圖。例如,在繪畫杜牧的《山行》這首古詩時,應先讓學生誦讀古詩,使他們明白本詩主要描寫了秋天的霜葉,然後讓學生繪制出詩意的情境,用自己手中的筆來描繪霜葉,充分展現秋葉的美麗。學生們在繪制過程中,為了使畫中景色更有生氣,不但在天空中畫上了縷縷白雲,而且加上了小橋流水,突出和襯託了秋天的美景。
總之,我們作為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充分認識學科之間整合的優勢,並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情況,靈活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二者的融合效率,最終實現美術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⑥ 如何進行語文教學資源的整合

整合主要是綜合、融合、集成、成為整體、一體化等。對語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的過程可以視為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資源、學生三方面的合理安排,最終實現其「一體化」。

⑦ 怎樣整合小學語文教學

每一個人在心靈深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而來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將給我們的生活注入美麗,有時甚至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
——題記
推行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這里所說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指的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情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這種評價的目的在於強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課堂上,教師通過評價,讓學生品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習信心,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促進他們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課堂是師生生命活動的構成,教學流程應該充滿生命力。作為滲透於教學流程每一個環節的評價,同樣也應該充滿生命力。語文課堂評價應該豐富而生動,以真實打動學生,以真情感動學生,以真誠引導學生,讓語文課堂評價真正精彩起來,成為學生生命中「一次難忘的經歷」, 「一個永恆的瞬間」。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以為我們教師的評價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一、評價要回歸真實
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於證明,而在於改進」。在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發揮教師評價的魅力,欣賞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精彩,滲透教師的關愛與鼓勵,這樣就能為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使課堂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殿堂,獲得更大價值的生命超越和個性發展 。
教師在評價用語中所反映出來的對某種行為的褒貶會對學生再次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教師在課堂評價中,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及時評析學生行為中的成敗,為更多學生的再次實踐提供經驗或教訓。我們的評價里應該充滿真正實在的內容。
對於學生正確的言行,我們的評價中應該有肯定、有鼓勵。比如「周全」這個詞用得很准確。比如,有一天上課,交流<爺爺的氈靴>最後一句話「世間萬物終有盡時,一切都會消亡,唯獨爺爺的氈靴永世長存。」的體會時,何佳恆同學有大段的發言:永世長存的不只是爺爺的氈靴,更是對世間萬物的珍惜,比如對生活的熱愛,對親情的珍惜,對資源的珍惜等。我馬上給了他一個微笑,示意他坐下。
對於學生錯誤的不當的言行,我們的評價中應該有批評,有引導,有指導。一個眼神有提示作用,拍拍肩也有提醒作用,雙手扶一扶有引導作用。比如,吳家楓老師在學生發言說到主人公做事很有條理時引導說如果換成「有計劃有安排」就更好了。在聽了一個學生的發言後對所有的學生說,如果大家都像她這樣抓住文中的關鍵詞深入思考學習效果會更好。
我們來看下面兩段評語:
1.「你讀的真好,大家鼓勵一下!」
2.「瞧,他的朗讀不但有感情,還帶著表情呢!」
同樣是指導學生朗讀中的贊揚,前者只是肯定了學生的朗讀,至於何處出色,毫無涉及。聽到這樣的評語,讀的學生雖然知道自己讀得好,但何處好,不知道。聽的學生也只知道別人讀得好,但是,自己讀的時候應該怎樣讀,應該注意些什麼,還是不知道。後者在肯定了學生的同時,指出了學生朗讀的成功之處,有利於全體學生在再次朗讀中學習提高。
記得聽到這樣一堂一年級語文課。具體的內容我印象不深,但在課上老師對學生發言的評價給我印象很深。一個男同學起來讀一段課文,讀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順。於是,老師說:「你很有勇氣,很高興聽到你的朗讀,但有幾個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師指出錯誤)你願意再讀一邊嗎?」生又讀一遍,錯字、漏添字情況好多了。「你讀的有進步了,聲音要再響亮些,讓每個人都聽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樂意地讀了一遍。「讀得好,響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頓、掌握語氣,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讀了一遍,讀得非常棒,「讀的真好,掌聲送給你!」師帶頭鼓掌,孩子開心地笑了。…… 這是一次真實有效的的充滿藝術感染力極富激勵的課堂評價。
當然,要想及時、正確、有深度的對學生的行為做出評價,教師要有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還要具備豐富的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快速的語言組織能力。這些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注意錘煉 。
二、評價要飽含真情
要體現評價的真實,就必須時時處處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還記得牟莉老師在和我討論<我喜歡>一課的教學設計時說過一句話:一堂語文課要能夠輕輕而又自然地撥動學生心靈深處的那根情弦,那才是真正的好課。印象深刻所以至今記憶猶新。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帶著我們的一腔真情去喚起學生的真情。
特級教師賈志敏在面對一個讀書聲音細小的學生時是這樣評價的:「你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試一試!」激勵的話語如同甘露流進了孩子的心田,成為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細細品味,不難體會出名師胸懷的寬廣及對孩子的拳拳愛心。「你讀得真好聽!」一下子讓學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驗到了被肯定的快樂,同時激起了學生積極向上的願望。「你要是加上表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整合語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