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詞語如何運用感想

語文詞語如何運用感想

發布時間:2023-03-11 03:57:36

A. 如何運用語文

找准突破口 用足精湛功

——憑借課文例子,引導學生用語文

「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語文學習是決不能僅局限於課本,局限於課堂,應該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途徑。」因此,要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通過綜合性的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這是課程標准中指出的語文教育的特點。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五組課文,全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排的,教材從團結力量大,到相互稱贊,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處處都體現了著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現代意識。教材的編排是要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言行,養成豁達的性格,成為受大家歡迎的人,同時,要讓學生通過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和感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那麼怎樣憑借這組課文的教學來達到這一目的呢?

一、緊扣課文特點,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文字

在讀通課文中運用

二、抓住訓練時機,提升運用語文的能力。

孩子們在學校學習語文,不僅每一天都在增長知識,豐富積累,學習理解,也在學習如何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初步學習運用語言文字。而抓住了訓練時機,就能更好地提升他們運用語文的能力。

1、在結尾處指導運用語言文字。

2、在復述課文時,積累語言文字。

三、教給方法,在主動的個性化學習中積淀。

在本組教學中我的做法是做到:

1、每課一查(在聽寫中檢查預習的效果,孩子們為了檢查時能得高分,積累時也就特別認真。)

2、每課一記(記下讓你覺得寫得美的好詞語)

3、每課一說(把在學習中認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說給家長聽)

4、每課一演(找小夥伴或與家長合作演一演課文中的情節)這樣的訓練對孩子們的語言文字積累都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為個性化地運用語言文字巧妙構建了橋梁。

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而這一組課文的學習,通過一系列的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讓語文學習與生活結合了起來,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了注意與人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憑借課例,找准突破口,抓住時機,扎扎實實地把好積累語言關,孩子們才有可能用足精湛的「運用」之功。

B. 小學語文如何理解詞語的方法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元素。無論哪一個學段,對詞語的教學都不容忽視,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也離不開特定的語言環境。如何讓學生更為准確地理解詞語?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如何理解詞語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如何理解詞語的方法

一、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1)聯繫上、下文詞句義,直接感知詞語意。 一些詞語在出現時,前文、後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詞語意,觸手可及。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時,就應放手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理解詞語。

(2)聯繫上、下文語句間關系,理解詞語。語句間關系錯綜復雜,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虛詞,想通過口頭釋意,有板有眼,唯恐丟字漏字,掛一漏萬,則會顯得吃力不討好。最實用的方法應是引導學生讀懂前、後句子,挖崛語句間的關系,從而理解詞語。

(3)聯繫上、下文語句所述故事情節的發展,理解詞語。這種方法是被理解的詞語大多在記事的課文中,學生往往特別關心故事情節的發展。此時,學生對維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續性有強烈慾望。教師可抓住契機,利用故事發展情節來理解詞語。

二、運用比較法,理解詞語

葉聖陶說:“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的解釋定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要緊的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句都不輕易放過,務必發現它的特徵。”因此,運用比較法進行詞語教學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近義詞比較。就是讓學生在比較近義詞的異同時,仔細分辨它們之間的細小差別,從而明確作者用詞的准確性,體味詞語背後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異詞比較。就是不同兩個詞語之間的比較,形成強烈的對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3)同詞異義。指同時一個詞,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示的意義不同。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中“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熄滅”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戰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20分鍾”一句中的“才 ”則是表示時間短。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琢磨加以理解,從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運用相同的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握上來。

三、演示法,理解詞語

(1)學生演示。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的確,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藉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藉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

(2)教師演示。教師演示包括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肢體語言。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教師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的意思。

(3)多媒體演示。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於他們准確生動地理解。如在教學會意字“筆”時,屏幕上先出現一支毛筆,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筆毫,學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變成“竹”,筆毫變成了“毛”字,他們明白了為什麼“筆”是竹字頭和毛字組成,並牢牢記住了“筆”的字形。

四、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已經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與書面詞語建立了對應聯系,在生活實際中已理解掌握了這些詞語。但更多的信息與書面詞語並未建立聯系。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這類詞語時,教師如果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則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棗紅、米黃”這些詞語,可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平日所喝過的牛奶、所吃過的紅棗、所見過的小米的顏色而不講自明。而“山樑、樹冠”等詞,我們則可通過引導學生觀看相關的幻燈、圖片、實物進行理解。

五、分析詞語的形體、構成,理解詞語

常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於促進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加深對詞語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次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聯系導入,創設情境

對於同一類文章、同一個知識點、同一種方法都可以作為聯系點,在導課中建立這些聯系,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教學《送元二使安西》時,聯系學過《贈汪倫》一文中李白與汪倫依依惜別的場面。今天,我們要學新課《送元二使安西》,它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學生便會運用自己對此類課文的經驗投入到新課的學習。創設情境,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教學掛圖或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情境,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產生共鳴,更好地進入新的教學情境。

例如,教學《瀑布》,先讓學生觀察黃果樹瀑布的畫面(掛圖或幻燈片),感受瀑布的雄偉氣勢,再學習新課。又如,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先播放歌曲,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再引入新課等。創設情境的基本要點是“情”與“境”,通過“境”來表現和感染“情”,通過“情”來深化“境”。因此,使用這種方法,最本質的要求是根據“情”來創設“境”。

小學語文拓展延伸方法

一、教學內容的拓展

教學內容的拓展,是指充分與現實掛鉤,將視野放寬到互聯網、電影、報紙雜志、流行音樂,甚至教師與學生自身的活動、感想、經驗、創作材料等等,及時選取一些對課本教學有用的材料進行教學。教學內容的拓展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積極汲取報紙雜志的魅力

大部分小學生都不喜歡單調,不喜歡總是面對同樣的事物,因而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得單調重復,學生會感覺疲憊,而不能引起學習的積極性。從心理學方面來說,這是一種強化過度而造成的抑製作用。為了避免這種不良抑制的產生,我們教師應該尋求更具有可讀性更能為學生所接受的材料,報紙雜志就是理想的目標。報紙雜志的內容遠遠比課本豐富,教師們可以從報紙雜志上的出色文章中,學習如何吸引讀者,如何表達真情實感,甚至是謀篇布局。

2、充分利用非預設性事件

非預設性事件是指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性事件,這種事件的出現不是為教師課前設計所能預設的,並且這種事件時常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怎麼辦呢?與其不瘟不火固執完成預定計劃,不如靈活變通以退為進,來一個充分利用。只要處理得當,其效果反而大大出乎意料。

二、教學方式的拓展

教學方式的拓展,指的是充分考慮到學生差異性、環境影響性、教學靈活性的前提下,打破傳統的講解、問答為主的翻看課本為主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學過程中的學生主體性及學習自主性,以形成充分的交流互動及資源的合理有效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更加講究因地制宜,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及提高其學習興趣為主要目的,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結合,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相結合,使教師的教與“學”和學生的“教”與學相結合。其中,教師的“學”指的是教師對學生、對社會、對教學的不斷探索與認識,不斷進行自我發展,並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所領悟。而學生的“教”指的是學生在探索條件下的自我教學及一定程度上對同學和教師進行的“指導”。

教學方式的拓展可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1、自主性教學

所謂“自主性教學”,是指教師讓位於學生,在某些課堂上讓學生作為當面主導(即教師實際上是背後主導),由他來進行講課。這主要應用於學生對某些問題的理解闡述,在其餘學生及教師的提問下,使其不斷地加以說明。而學生所要說的重點及過程,可由教師與該學生課前協商而定(盡量給予學生以自主)。教師在充當學生角色時要注意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老師”,起救場作用。

2、用影視作品促進課文講解

一般來說,能夠用這一方法欣賞的課文為文學性較強的描寫刻畫生動細致的小說類文章。品讀這類文章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在於對故事情節、人物外貌、心理和環境描寫的認識與把握,能夠通過質疑體味作者的技藝與情感。而要達到這一目標,課本的解讀當然是重點,但我們可以在文字解讀的基礎上再進行視覺性解讀,即通過影視作品的欣賞來加深理解。因為鑒賞文學作品是一種積極的審美活動,主體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躍是根本的要求。這種方法應該說已經為一些教師所使用,但具體使用方式還有待進一步改善。我們不能光光讓學生那麼花兩節課的時間來看完一兩集電視或一部電影,然後扔給學生幾個問題讓其課後去考慮,之後就沒有下文了,這樣無疑是浪費寶貴的時間的。我們要做的是掌握好暫停鍵,一邊欣賞,一邊發表意見。

3、網路文學及課件

人都願意接受新鮮事物,小學生也是如此。同樣一篇課文內容,載於不同的方式便會受到不同的關注度。文章要讀可以有兩種呈現方式――①傳統的書本方式;②載於電腦網頁或課件。而後者的文章旁有別人的評論,有或搞笑或深刻或怪異但都有助於思想理解的圖片。兩者,學生會對哪一個更感興趣?答案不言而喻。

我們對此不該指責是教師搞花哨,也不必指責是學生追求徒有外表的東西。事實上,這正是社會發展到今天的一種必然。看看我們的周圍,“包裝”無處不在,這是個講究包裝的時代。文章的呈現形式也應該講究包裝。在網路尋找不太滿意的情況下,最好是由教師利用現代電腦技術自行製作FLASH等CAI課件。因為這樣更能將教師對學生的理解融入進去。CAI課件強大的動畫鏈接效果,簡便的強調突出效果和增刪功能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輕松地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C. 語文中的分析詞語的表達效果

、賞析詞語的表達效果答題技巧
1、如果是分析加點字詞,分三步走。
1.把字詞原意解釋出來。
2.解釋字詞在句中或文中的含義。
3.整體分析字詞包含的作者情感。
二、如果是分析句子,也是分三步走
1、判斷句子是否用到了修辭手法,或者其他的表達手法(如描寫方法、說明方法等)。
2、說出此種寫作手法的作用(如某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什麼什麼)。
3、還是要分析句子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了。
三、從詞語角度賞析句子技巧
第一步:閱讀句子,這個句子中運用了哪些詞語。
第二步:寫出這些詞語的特點作用。
第三步:寫了什麼(文本的主要內容)。
第四步:表達了誰的什麼感情(賞析句子前一定要整體感知)。
四、初中語文學習技巧
語文成績提高也是需要做題的,平時不能只是一味的記憶背誦,防止眼高手低。學習壓力變大: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只需要學語文、數學、外語(有些地區並不注重外語),可孩子上了初中後,除了語數外之外。還要學習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物理,課業負擔加重,學習壓力變大,孩子變得無所適從。

D. 學習語文的感想

語言文字給我帶來的感覺是曼妙的。它可在樸素簡質中囊括精髓,雍容靡麗中一攬芳華,且可以描繪的形式呈現世間萬物。對於我們這代中學生來說,語文有時卻成難題。

我認為只要做到讀通課文,重點挑出你生疏的詞稍加留心(尤其是老師強調)就不會有問題。因為其實有些字詞,單憑語感就可猜出如何寫,加上形聲字的居多,只要掌握基本的字詞結構和筆畫的規律,外加平日多看多積累,將其印於心中,這塊部分相當於小菜一碟。

(注意考試時寫清楚一筆一畫,不連筆)

這部分其實一般會出題在課內現代文理解或古文理解的第一題。題目可能會問:

> 出自哪本書

> 作者是誰

> 作者原名/作者又被稱為???

> 出自的書的有關資料,如早期的名字(如《朝花夕拾》早起名為《舊事重提》)

方法:把所有的課文和古詩的作者和出自的書的有關資料歸類在一張紙上,默讀,自己或和同學互相出填空題。

現代文理解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的題:


1. 標題/某詞/某句作用/賞析

內容上:

分析含義(表層含義<代表的事件;所含情感>和深層含義<中心主旨>);

結構上:

1過渡;

2線索(時間、情感、事件);

3首尾呼應/照應全文;

4吸引讀者

【如果是某詞或某句話:先鎖定位置,後結合上下文,再找出答案】

(1)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的情狀/心情/性格。

(2)形容詞、副詞: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人(某物)……的特點、描繪出一幅……樣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2. 某句話修辭手法作用/賞析/表達效果

比喻 運用了……的修辭手法,把…比成…,生動形象地寫出…的…的特點(通常是本體和喻體之間的共性),表達了(誰)…的情感。


擬人 把**擬人化(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的情狀(描繪出……的畫面),寫出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 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烈,強調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誇張 誇大 (或縮小)了(事物)的大小(長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反問 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人物)……的態度(觀點、情感)。


設問 開頭出現,其作用通常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文中或結尾出現其作用通常為:引起了對……問題的關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啟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 (1) 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語言更優美(或引用詩句是為了說明……)

(2) 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對比 通過…與…的對比,通過兩者強烈的矛盾,強調(人/事物)…的特點,突出了作者(贊揚/批評)…

閱讀全文

與語文詞語如何運用感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