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試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育思想
營造師生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是教與學的雙邊關系,教學中師生關系越融洽和諧,教學效果就越好。因此,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及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首要前提。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以滿腔的摯愛去彈拔學生心中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親其師、悟其道、樂其學」。還要處處充滿激勵的話語,既給學生創造讀、說、問的機會,又充分肯定學生讀、說、問的點滴優點。哪怕想錯了,說錯了,也不指責批評,而要給予引導和鼓勵。在如此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可以大膽地展示自己,無拘無束地表現情感,輕松愉快地表達思想,學習興趣就呼之欲出了。
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准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沖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於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新。
精巧設計,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精巧設計提問和教學環節,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想,激起學生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巧妙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每節課的開端,教師應根據不同課文的不同特點,以猜謎、故事引入、課題質疑,電教手段的利用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入手,巧妙地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一開始就處於躍躍欲試的狀態。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適時利用,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自驅力;教學中靈活激趣,學習興趣一時的激發,不能保證整節課都能情趣盎然地學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情激趣,以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動起來,並通過精巧的設疑,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持續學習熱情和興趣,更高效地接受知識;以情激情,激發志趣;學生的「志趣」是促使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充滿情感的語態感染,激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向和意志,要以課文中的情去感染學生之情。只有以師之情,以文之情去感染學生之情,激生之志,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課文中,產生共鳴,沉浸在課文所特定的情感氛圍中,才可能激起學生的情趣;以「動」激趣,即讓學生動起來。小學生較好動,教師在教學中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成為學習主體。教師只有讓學生動起來 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真正被激發。
主題探究,體現個性。《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觀點代替學生的閱讀感悟,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重學生獨特的感受。」我力求在教學中體現《語文課程標准》倡導的:「以人為本,關注人文精神,體現個性化閱讀」這些理念。我並沒有以自己的感受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限定學生的思維,而是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我們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認識世界感受人生,以平等對話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在學習《草船借箭》時,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課題為什麼說「借」箭而不是「騙」箭?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依據,有的說,「借」更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的說有「借」就有還,諸葛亮利用曹操的箭擊敗了周瑜的陰謀,又能把箭「還」給曹操,諸葛亮太有本事了……正是「質疑問難」使個性的思考在這里得到發揮、發展的可能。這與教師一步一扶的「問答」、「分析」相比,教學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試想,如果老師不給學生這樣質疑問難的機會,怎能看到學生個性思考的閃光點呢?我們真應該「蹲下來看學生」,珍視他們,欣賞他們,研究他們,變「意外」為新的知識增長點,新的情感碰撞點,新的能力開發點,新的創新培養點。讓我們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生的眼睛去看,用學生的心靈去讀。在教學《將相和》時,藺相如面對廉頗的不滿,採取了避讓的措施,我讓學生討論藺相如這樣做對還是不對?有學生說:這樣很對,可以使問題變小,使廉頗冷靜的思考問題,這是顧大局,識大體的表現。也有學生說:這樣做不對。對於孩子的回答,我很是意外。他的理由是:作為趙國的上卿,每天都有許多的事情等著他去處理,如果廉頗一時不能醒悟,那不是耽誤了國家的大事嗎?我認為藺相如應該主動找廉頗談心,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他一定會成功的。我帶頭給這位學生鼓掌,孩子的眼裡閃耀著激動和幸福。我想這一幕一定會給他留下難忘的印象。而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彎下腰,學會傾聽;抓住時機,適時點拔引導,為學生創高一個寬松和諧和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支配;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創造;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那時他們定會還你無數個驚喜。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賦主體以強勁的自驅力,並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心理喜好的實際出發,承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並讓學生獨立自主地成為實踐活動的主人,成為發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真正體現,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才會成為現實。
B.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一、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生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和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這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自主預習、探討交流等形式都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最有效途徑。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個性發展等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在互助、和諧的狀態下探索新知識,彌補彼此的不足。如教學《詹天佑》第二課時時,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創新精神,筆者設計了讓學生進行演示、講解的活動:將課前准備好的沙子倒在桌上,讓學生動手把沙子壘成居庸關、八達嶺,按照詹天佑採用的方法開鑿隧道,學生邊演示邊講解,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感悟詹天佑的聰明才智和創新精神。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參與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把知識教給學生,更是要教學生怎樣學習知識。因此,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特別強調預習習慣的培養,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分別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教師每天布置具體的預習要求,學生有專門的預習作業。在預習中,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藉助工具書或通過閱讀、查資料等方式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在課堂上解決。當學生實在解答不了時,教師給他們提示,幫助其解決,這樣使學生逐步掌握預習的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增強創新意識
教育事業要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21世紀的人才,惟有走改革創新之路,落實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觀念,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析要少而精,應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將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求得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學習、認識和實踐,才會有新的發現,掌握創新思維的方法,增強創新思維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著重於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深入探究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出難易適度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由交流並大膽質疑,培養學生以創新的精神吸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
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教學更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層次的達標要求。教學中要讓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的過程,要注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和過程,使每一個學生切實參與聽、說、讀、寫等各項學習活動。教師還要重視課堂上的巡視和檢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扎扎實實地工作,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反思,需要我們在反思中前進,只有這樣,才能把素質教育有效地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C. 小學語文如何做到教育創新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在理念和教學形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前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上,語文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創新,充分利用教學實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才能更好的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才能真正推進素質教育健康發展。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慾望。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烏鴉喝水》這樣的課文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這樣的啟發性問題:如果你遇到司馬光這樣的情況,該怎樣辦?你能幫烏鴉想出別的辦法嗎?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是在討論中受到了鍛煉。對於所有不同意見,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合理的則給予表揚。
二、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後天的經常訓練而形成的。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無論是生字新詞的學習,還是課文的閱讀,或是進行寫作訓練、口語交際,在教學內容上都是豐富多樣的,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創設創新教育情景,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在設計日常語文課堂教學環節上,教師可以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
三、挖掘創新因素,發展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對創造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維,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的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在小語教學中,應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新穎性、獨特性、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四、提倡大膽質疑,發掘創新潛力
小語教材中的有些內容,學生似乎一看就懂,處於無疑的境地,也就失去了再去研究學習的興趣。所以為了讓學生能積極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學習任務,在這些內容的處理上,教師要注意於淺處深問,於無疑處激疑,引導學生探討課文的思想,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激勵學生思維,撞開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閥,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五、開展語文活動,提升創新實踐
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製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於思考、大膽創新,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
D.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析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那麼,如何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語文是學習、工作的基礎和工具,語文教師必須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能力,實施素質教育。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異的,從現實上講,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揚長避短,發展優勢,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新人外,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不觀於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於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於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孔子的話形象地闡明了知識與生活的實踐關系。而新課標也指出“重視語文的實踐性”。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與參照,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例如:上《鳥的天堂》一文。離學校一百多米的地方正好有一棵大榕樹,我於是要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好好觀察,體會獨木成林的奇觀,化抽象為具體。體會“‘鳥的天堂’確實是鳥的天堂”這句話。還有上《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課文,這是一篇習作例文。上完後我就思考讓學生學寫作文的同時,如何把課堂知識延伸,擴大知識面,拓展視野,獲得實踐能力,培養主動探究發現和創新意識,並因此開展了一次研究性學習活動。剛開始,同學們都想知道自己家鄉有哪些特產,我就讓他們回家時問家長(。然後根據課堂反饋設計了下列表格,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去開展社會調查,現象觀察,學會廣泛收集信息。了解家特產的一些情況、現狀。意想不到的是,像這樣通過調查研究中學習語文,既激發了他們主動探究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積極求知,努力創新的意識。學生的傾聽技能,發問技能,觀察技能,記錄技能,訪談技能,調查技能、合作技能都得到了充分調動和培養。有的學生寫出了鮮活的小作文;有的學生還對調查的土特產進行分析,並能針對時勢,向農民提出了自己獨到的建議;有的則以廣告形式將自己家鄉的土特產推薦給大家。
三、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能認識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對培養其能力十分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注意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形象性、生動性。語文課堂的導語往往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導語設計得巧妙,語言生動,能起到誘發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例如:《五彩池》這篇課文主要是寫四川松潘旅遊勝地藏龍山的五彩池的美麗和神奇。上課時,我以五彩池的傳奇故事導入新課。藉此喚起學生對“五彩池”神往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急於欣賞的興趣。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我小時候聽奶奶講,西方有座昆侖山,山上有個瑤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裡的水好看極了,有五種顏色,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奶奶是哄著我玩的,我去當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著他騰雲駕霧,飛到那五彩的瑤池邊去看看。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看看這個神奇瑰麗的五彩池呢?其實,這個五彩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間,它就在四川松潘的藏龍山上。這節課,老師就帶領你們一起去欣賞《五彩池》”。由此進入新課的學習,學生自然是興趣盎然。
四、面向全體,因村施教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滿足不同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要,開發他們學習的潛能,發展個性。因此課堂教學評價要看教師能否把握學生的差異,能否採取有效的方法、手段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課堂教學是由多因素組成的綜合體,教學評價不能單一地從某一側面進行。以往的評價重點是評價教師的“教”,而不是評價學生的“學”,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評價也應轉到以評價學生的“學”為重點上來。上述評價內容,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寬泛的相容性。
總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一代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也是黨和國家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我們每一位教師應站在時代的前列,不斷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E.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語文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不僅要學習文章的內容,而且還要學文章的其他形式。語文的形式是語言文字,是表達技巧;而內容只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語文學科這一特點使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語文這一工具學科的學習運用,必然伴隨著一定的思想,交織著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學作品所展現出來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動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詩情畫意,都是激勵學生思維的發展的誘因,都可能觸發學生的思維想像,萌生創新意識。」 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首先,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教師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自己首先應該有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內在動力,是創新的開始並始終影響整個創新活動,它是在創新活動中產生、發展、檢驗和論證,由實踐到意識,又由意識到實踐,一直貫穿於創新活動的全過程。教師要樹立「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陶行知語)的意識,要敢想敢做,要有能為人先的膽識和勇氣,能發現並能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敢於標新立異,隨機應變的進行創造性教育,對於約定俗成的教學方式要懷有強烈的思維批判性,這是時代更是當前新課程改革賦予語文教師的重任。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強烈創新意識的鼓勵下,才可能產生強烈創新的動機,釋放創新激情,發揮創造性思維。 其次,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不是與生俱來,必須依賴於積極的指導和鼓勵,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和培養。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慾望。心理學告誡我們: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具有強烈的創新慾望,才能主動思考,主動創新,因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第一步。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向同學們講清創新意識的含義;利用古今中外新人才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設置趣味性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針對不同學生的原有基礎和特點,有針對地進行創造思維的訓練。 1、激發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創造動機。例如在《火燒雲》一課教學中,針對文中火燒雲動感性極強的特點,我設計了啟發學生用動作表現火燒雲升上天空的情景。同學們十分活躍,積極開動腦筋,同桌之間互相演示,然後紛紛到前面表演。最後大家一致贊揚一名同學用雙手滾動的方法來演示火燒雲升上天空最為貼切。再有像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針對宋詩說理性強的特點,我仍採用啟發學生運用形體語言形象地表現古詩句。學生分組展開討論,有的學生運用五個手指表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又將五指聚攏,掌心成窩狀,形成山峰環繞,人處山中的感覺。一看便馬上聯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這樣一來,既理解了詩句又幫助了背誦。還有的同學幾個人排列一起,先橫後豎,然後圍成一圈,再讓一名矮個兒同學站在中間,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學表達了詩句的意思。這種方法對於學生來講就具有創造性。它使學生的思維與想像緊密相聯,為今後學習古詩,形象地理解文章、語言提供了方法。 2、重視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全過程的培養。具體而言,既有發散,從多角度尋找答案、方法,又有集中,通過分析從中找出最佳答案。在《赤壁之戰》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你認為東吳和曹操哪一方應該獲得勝利?為什麼?」的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讓學生去佩服東吳方面的知己知彼、揚長避短。這一問題引發了全班的爭論,形成了三種意見:A認為東吳應獲勝,這是歷史事實;B認為曹操應獲勝,中國就可以統一了;C認為誰勝了也不好,反正都是打仗,老百姓就遭殃。我又引導大家展開討論,逐步統一了認識,第二種意見是對的。曹操獲勝就可以統一中國,結束分裂,符合歷史趨勢和人民渴望安定的願望。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對成年人很容易,但對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沒有這個觀念。建立起這種觀念對學生的思維就是個創造性的提高,今後他們就會學著用這種觀點去評價、看待歷史、現實、人和事。學生再看這類問題,就會站在一個新的高度辯證地去看,而不是只停留在為東吳喝彩。這就是從發散到集中的思維訓練過程。 3、是針對自身原有基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良好個性。像上文提到的第三種觀點認為誰獲勝也不好的同學,原本語文成績較差,也很難發言,學習上被動,按過去的教學方法只能是跟在別人後面撿「現成兒」的。但在開展創造教育,把創造性思維培養引入語文課堂後,他變得十分活躍,勇於發言。他的觀點雖不是很正確,但對於他自己確實具有獨立性、首創性、新穎性,既不同於別人,又超越了自我,真正是創造性的。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習慣,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學習有兩種,一種是重復性學習,另一種是創新性學習。」「創新性學習就是不拘泥、不守舊,敢於創新。……創造性要看作為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中國青年報》)。為了促進學生創造性學習,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任何創造性活動,都要受到各個性的極大制約,受到已有定性思維的限制,因此需要對已有的觀念、方法、理論進行突破。故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的具有拼搏、進取、創新、頑強、堅韌、自信、自製等個性心理品質。 2、培養學生產生創造性的學習特點,並在實踐中強化創造性思維意識。創造型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不同於普通學生的表現。在學習內容上,創造型的學生不滿足於對教學內容的記憶,而是自己對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學習態度上,創造型學生喜歡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究,思考問題的領域和方法不為老師所左右;在時間安排上,創造型學生不按照規定的時間去學,除了完成課堂作業以外,更多的時間是花在閱讀課外書或從事其他活動上;在學習目標上,創造型學生不僅獲得書本和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對教師和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批判的吸收。我們把握創造型學生在學習中的特點,就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得到培養和鍛煉。學校中多一份創造性學習,學生進入社會就多一份創新能力;學校中多一個創新型學生,進入社會就多一個勇於創新的人才。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總是與創造性活動相聯系的。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應結合聽說讀寫盡量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機會,例如小組討論,作文互改等,都是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式。 第三、營造和諧、民主、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聰明才智。營造和諧、民主、快樂的學習氣氛關鍵在師要有教育機制,即良好的心理素質,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以及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 第四、豐富知識,夯實基礎,拓展視野。首先,一個沒有知識或者知識貧乏的人是很難進行創新活動的,放眼歷史所有的發明都是在知識特別是相關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得以形成,因此學生掌握知識的質與量影響著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要以知識為基礎,要以知識為前提。其次,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只有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時候,才能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時間越長就越接近創新的結果,體現出來的創新情緒,勇氣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創新。最後,創新能力的體現離開的實踐活動是不可能的,知識的運用為創新提供的現實可能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知識的運用過程,就不可能有創新的產生。因此,創造型學習要豐富知識,夯實基礎,拓展視野。 第五、在教學環節中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以及非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對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就有不同的看法,體現出不同的思想意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問題提出多種解答思路,然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去進行發散性思考和理解,以另闢蹊徑,求取新解。如,學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之後,我讓學生自己總結課文,並強調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作多向思考。學生從不同側面說出了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1、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若我們慧眼獨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就能發現得更多。 2、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有信心、恆心和毅力,我們就能找到最佳方案。 3、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多解、新解、巧解各種問題。 4、與人相處要善於換位思考,思他人所思,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5、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灰心沮喪,因為倘若能轉換角度思考,就有可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思維定勢,思路不開闊,內容單薄,這就需要加強發散性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以「水滴石穿」為例,學生通常只想到恆心和毅力,我引導學生分別從「水」「滴」「石」「穿」四個角度寫出不同的構思,結果學生總結歸納出"弱能勝強"或"柔能克剛";不要輕視"小";要敢於碰硬;頑石是可以攻破的等等觀點。 綜上所說,我認為在語文課堂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有機結合,而且可以使傳統的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創新教學。面臨經濟時代的來臨,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地位和發展速度,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依賴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教育能否順利實現。而語文課堂是其中最為基礎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提高其創新能力,加快創新教育的實施和發展壯大,是極其重要而有深遠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