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一、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生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和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這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自主預習、探討交流等形式都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最有效途徑。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個性發展等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在互助、和諧的狀態下探索新知識,彌補彼此的不足。如教學《詹天佑》第二課時時,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創新精神,筆者設計了讓學生進行演示、講解的活動:將課前准備好的沙子倒在桌上,讓學生動手把沙子壘成居庸關、八達嶺,按照詹天佑採用的方法開鑿隧道,學生邊演示邊講解,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感悟詹天佑的聰明才智和創新精神。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參與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把知識教給學生,更是要教學生怎樣學習知識。因此,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特別強調預習習慣的培養,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分別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教師每天布置具體的預習要求,學生有專門的預習作業。在預習中,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藉助工具書或通過閱讀、查資料等方式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在課堂上解決。當學生實在解答不了時,教師給他們提示,幫助其解決,這樣使學生逐步掌握預習的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增強創新意識
教育事業要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21世紀的人才,惟有走改革創新之路,落實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觀念,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析要少而精,應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將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求得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學習、認識和實踐,才會有新的發現,掌握創新思維的方法,增強創新思維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著重於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深入探究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出難易適度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由交流並大膽質疑,培養學生以創新的精神吸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
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教學更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層次的達標要求。教學中要讓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的過程,要注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和過程,使每一個學生切實參與聽、說、讀、寫等各項學習活動。教師還要重視課堂上的巡視和檢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扎扎實實地工作,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反思,需要我們在反思中前進,只有這樣,才能把素質教育有效地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②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大綱規定:小學語文是義務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語文這門學科首先是一門工具,是我們思維、學習、交流、生存發展的工具,小學語文工具性這一性質更為明顯。小學語文是基礎工具。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中說:"語言是工具、武器,人們利用它來互相交際,交流思想,達到互相了解。"這字是語言的書面表現形式,也是進行交際、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文字是工具,那麼,教學生正確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語文課程,必然是工具課,其次,小學語文表情達意的基礎工具。語言的基礎工具性還表現在人們憑借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說話作文。語文是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手段,語文學科重在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並在理解和應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陶情冶性。離開交際功能,抽去情和意,語文便成了空殼,語文的工具性也就顯現不出來了。因此,語文是與思維為核心的表情達意的工具。再次,小學語文是有很強思想性的基礎工具。語文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總要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輔相成,決定了語文課程文道統一的特點。語文課程使學生在動之以情的基礎上小之以理,能夠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深刻久遠的影響,這就決定了語文課程有很強的思想性。
一、語文教學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文章外在形式如語言文字、寫作方法,既為通常聽說的"文"與文章的思想內容,即為通常所說的"道",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語言文字與思想內容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思想內容就不會形成文字,產生作品;同樣,只要作品一出現,必然包含著一定的思想內容;也不可能沒有思想內容而說出一個意思或寫成一篇文章。可見,"文道統一"是客觀存在的。"文"與"道"的辯證統一關系,決定了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在小學語文課文中,無論是敘事、寫人、狀物、寫景的,都表達了一定的思想內容。教師在教會學生讀文章和寫文章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內容,既有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也有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熱愛人民的教育,還有熱愛科學、愛勞動、愛護公物、艱苦樸素、誠實、勇敢、關心集體、團結友愛、愛美情趣等等的品德教育。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在教育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以學習語文為基礎的,是思想教育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的。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一特點,脫離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訓練空一些道理,就會使語文課變成政治課。如果離開思想教育內容,孤立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就會使語文課變成說文體字課或單項的語言訓練課。小學語文教材選編過程中十分注重思想內容與言語形式的統一。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讀,明白更多的道理。
其次,許多的課文可以進一步發掘內容的內涵,對學生進行人格、思想品格教育。例如:《詹天佑》、《愛迪生》、《青松》、《我的戰友邱少雲》等這樣的文章,文章中的主人公或文中塑造的形象都是廣大師生學習的榜樣,如《青松》的堅強、高潔;"詹天佑"的克服種種困難,為國爭光的精神;愛迪生的探索創造精神,邱少雲的英勇無畏的精神都激勵著學生永遠奮發向上,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再比如《誠實的孩子》、《驕傲的孔雀》、《三人行》等,使學生明白誠實是一種美德,同學之間應互相幫助,也使學生明白,任何時候都不能驕傲;驕傲是不可以的,應予以批評。小學教材中有大量類似的文章,無不教育學生要謙虛向上、生活樸素、團結友愛。這樣的課文實際上都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的依託。
再者,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學生熟練的掌握課文內容之後,要能使我們的學生對一些現象進行比較、分析、使他們形成一個初步的愛憎善惡、美醜是非觀念。比如說蝴蝶與蜜蜂到底是認最美麗?為什麼呢?為何要我們學習小蜜蜂?具體有些什麼能讓我們學習呢?《幸福是什麼》一文中,到底什麼是幸福?我們自己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應如何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幅壯錦》課文中的三個兒子中,誰值得我們肯定,為什麼?《劉胡蘭》、《方誌敏》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敵兵的形象的對比中,我們應該愛誰?憎誰?又是為什麼呢?像這們的文章本身都是一個個鮮明的例子。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在此基礎上加以比較或者聯系生活實際,那麼,它便可以使我們的學生從中悟出不少做人的道理,從而糾正自己一些不良的看法、做法。
二、語文學習重在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關系",做到打好知識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能力是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形成發展的。智力是人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通常通過觀察、記憶、想像、思考等方式表現出來。知識蘊含著人類的智慧,它是形成能力、發展智力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但是,我們在以往的教學中,卻往往提倡"苦學","死學"到"學會",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注重最終的結果、只要考試時寫上既定的答案,就算萬事大吉,這實際上就是與我們的語文教學要求相差甚遠,我們廣大教師應著眼於誘導引導、疏導、指導,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並且養成良好的思考總是的習慣,把重點放在解決總是的過程中,不要一味把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積極形式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一位老師在講授《司馬光》一文時,讓學生假設是自己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學生立刻想到了:"我大人","拉上來"等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把他們所想到的方法一一進行比較,各種方法的利弊,最後選擇最好的方法。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實際上也是他們對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作出的思考,並解決問題。教學課文《小猴子下山》時,有的學生贊揚小猴子,不斷追求更好的,則有的學生批評愚公:太愚,各有其理,我們都應予肯定。甚至有的學生把自己放入課文之中,假想自己就是課文中的主人公,這時,他的思考就更加廣泛、更加深刻了。我們學習語文,最終就是要培養我們學生步入社會;怎樣待人處事的思考能力。而決不僅僅是課文中的一些詞句。這就是說,語文教育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語文課是我們進行美育的重要陣地
兒童的審美眼光是非常敏銳的,但是,大部分是從藝術形象中感知的,我們教師用美的藝術形象和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之中的形象美,情感美和語言美、創造美的重要國地,從而培養他們對各種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們辨別美醜的`能力。發展他們創造美的能力,塑造他們優美的心靈,培養他們對各種美的問題、追求的品德和習慣,為社會主義兩大文明建設服務。
小學語文課以淺顯優美的語言,多視角、全方位、多層次地表現了大自然的美,祖國南北、高山、草原、江河流水,秀麗的景色無不繞人以美的享受,會人心醉,會人神往,把我們帶入到一個異彩紛呈、炫麗多彩的世界。比如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句,十四個字,卻寫也了四種顏色:黃、綠、青、白,但卻一點也為雜亂,十分自然和諧把明媚的春光和祥和的景緻如淡彩畫般呈現在我們眼前。此外,自然界中形態各異的萬物,也能帶給人美的享受,桂林的形態萬千的山,燕子剪刀似的尾巴,甚至不同的樹葉形態,都是極富蘊味的,還有聲音,藉助於聽覺也可以給人以輕松娛樂的享受。兒童唱歌、小溪彈琴、雨打芭蕉、風過竹林、瀑布嘩嘩、黃河的濤聲啦等,各種的聲響在作家的筆下都是偉大的樂章,往往令人情不自禁地沉浸於其中。
大自然是很美的,然而,生活中的美呢?在哪?一位詩人說: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中美的內容很多很多,什麼人物美、勞動;科學的追求,奮斗都是美,並且聯系生活,使人們的學生明白人之美有外貌美和心靈美之分。有時,外貌美與心靈美統一和諧,有時華麗的外貌下卻隱藏著醜陋的靈魂。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人們的學生明白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正如柏拉圖所說的"應該把心靈的美看得比形體的美更加珍貴",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識真假、辨美醜,提高他們的鑒賞力,培養出心靈、人格美的代新人,造就一種和諧的美好的社會氛圍。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科學、堅持正義努力奮斗,用自己的努力去開創更好更美的未來。同時,也可藉助於教材,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從課文中感受藝術之美,培養他們初步的審美觀點,自覺抵制低級庸俗的腐蝕和影響。
總之,語文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能從語文課的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還要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我們教師,教語文,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應當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把語文學科作為學生進行品德、人格培養的一個重要園地,使學生真正成為具有優秀品德,健全的人格,豐富的知識和較強的能力的新世紀中新一代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來》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一至第十二冊》
《中國教育報》<br /
③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論文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而語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語文課堂 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搞好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愈來愈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 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2.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 體情況製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葯》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 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 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 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3.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 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 ,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 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活動要定在全體學生都敢於、樂於參與的形式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個活動層面 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二、突出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說到教學的終極目的時,葉聖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教是為了不教。」特級教師陶伯英先生 說:「語文課應以實踐為主,認真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以為他們談的應都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值 得我們深思。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卻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唯考而教,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授,扼殺了學生的 個性,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是高分低能,或只能起到留聲機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要實 施素質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就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個性,培養能力。 培養學生能力,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的能力。聽、說、讀、寫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會說、會寫是學生最起碼 的素質,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不說深層次的說、寫,單就淺層次的口頭表達及寫字來說,問題已夠大的了 。拿農村中學的學生為例,能講普通話的不足一半,能講比較純正普通話的更是鳳毛鱗角。這就在很大程度上 影響了社會交往,影響了信息的攝取。再說寫的方面,不少學生寫字潦草,模糊難辨,有人戲之為「芳草萎萎 」,這種惡習甚至帶入了高考試卷。在江蘇省歷年的語文高考試卷中,錯別字、不規范的簡化字隨處可見。由 此表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能力並非小題大作,而是當務之急。
④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課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科教學的落實。 語文 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 語文 素質和能力乃至學生各種素質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的小學 語文 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於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教育,體現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原則。那麼,如何在小學 語文 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小學生素質發展
與傳統的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更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為社會的發展而服務。因此, 語文 教學的目標應圍繞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去設置,變單一化為多元化,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乎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因此,在小學 語文 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要充分深挖 語文 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和智能訓練,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科學思想和科學作風的教育等,促使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2.重視小學生的美育教育,培養審美能力。美育對人的修養與陶冶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現行的小學 語文 教材不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義而且在語言文字上是相當美的。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我們很好的利用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機地滲透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形成對美好純結事物的嚮往,對祖國美麗山川景物的熱愛,對人物的崇高品質和堅貞精神的贊嘆,對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對丑惡事物的憎恨等等,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啟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能力,培養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審美觀和審美理想。
3.加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當今社會非智力因素對一個人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現在對心理因素的培養呼聲越來越大,教育要面向現實,面向未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心理因素的培養。注意對學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競爭意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4.加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在教學中要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鍛煉,增強學生的體魄和體能。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中腦、眼、耳、口、手並用,在身心和整體活動中協調其身體器官的和諧發展,以利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二、改革課堂教學,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來實施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地,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了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主體性進一步發展,我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從兩個方面訓練學生:
1.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
每學一篇新課文,我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詞、句、段、內容就向老師和同學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學生能藉助工具書,通過討論探索,從而得到解決。當學生解決不了時,我才給他們提示幫助解決,這樣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使學生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學習情緒既活躍又輕松,在自由的氛圍中馳騁,達到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目的。
2.激發小組討論,讓學生互學。
同學是小組的成員,通過討論互學,使學生能在互助、和諧的狀態下探索新知識。互學,學生互補彼此的不足,每個同學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個性發展存在著差異,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能從別人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發,取長補短。
三、面向全體,因村施教,重視個性的技能發展
素質教育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我們抓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層次知識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此, 語文 教學過程的設計、教法的安排,要適應於受教育者的不同層次、不同情況,讓有能力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知識,從而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四、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落實素質教育
1.在「讀」中培養小學生的素質。現代的閱讀觀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判體驗的重要途徑。」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必是作者洞察客觀世界和自己主觀意念的完善結合體,能體現作者的思想和完美人格。只有讀者通過閱讀,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才能領略到其中的真諦,並被作品中思想和形象感染,影響其良好的行為和習慣的養成。成功的 語文 教師都會利用朗讀、精讀、略讀或瀏覽等多種閱讀方法,指導學生粗細相結合地閱讀課文,並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最後通過同學間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解決問題。如在講授《爭吵》時,讓學生自主地精讀全文,感受「我」的內心活動,體會「父親」的話的含義,並結合身邊的事例,進行討論,使學生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並透過故事,認識世界,感知世界,從中得到生活的啟示,吸取成長的養分。
2.在「寫」中培養小學生的素質。寫作是運用局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和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作文教學中,要特別重視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培養學生創作的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學會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從而發現自然、社會、人生的`「真、善、美」。作文教學時,要使學生「身在教室、心在室外」,盡量布置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題目,讓學生能身臨其境,通過多種方式去搜集與主題有關的素材。作文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通過搜集素材進行創造性的表述,還要指導學生養成修改習作的習慣。讓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個性習作。從而讓學生會找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並學會如何去正視它、改正它。同時,要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換修改習作的習慣,使學生形成主動合作的精神。
⑤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析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那麼,如何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語文是學習、工作的基礎和工具,語文教師必須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能力,實施素質教育。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異的,從現實上講,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揚長避短,發展優勢,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新人外,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不觀於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於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於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孔子的話形象地闡明了知識與生活的實踐關系。而新課標也指出“重視語文的實踐性”。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與參照,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例如:上《鳥的天堂》一文。離學校一百多米的地方正好有一棵大榕樹,我於是要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好好觀察,體會獨木成林的奇觀,化抽象為具體。體會“‘鳥的天堂’確實是鳥的天堂”這句話。還有上《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課文,這是一篇習作例文。上完後我就思考讓學生學寫作文的同時,如何把課堂知識延伸,擴大知識面,拓展視野,獲得實踐能力,培養主動探究發現和創新意識,並因此開展了一次研究性學習活動。剛開始,同學們都想知道自己家鄉有哪些特產,我就讓他們回家時問家長(。然後根據課堂反饋設計了下列表格,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去開展社會調查,現象觀察,學會廣泛收集信息。了解家特產的一些情況、現狀。意想不到的是,像這樣通過調查研究中學習語文,既激發了他們主動探究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積極求知,努力創新的意識。學生的傾聽技能,發問技能,觀察技能,記錄技能,訪談技能,調查技能、合作技能都得到了充分調動和培養。有的學生寫出了鮮活的小作文;有的學生還對調查的土特產進行分析,並能針對時勢,向農民提出了自己獨到的建議;有的則以廣告形式將自己家鄉的土特產推薦給大家。
三、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能認識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對培養其能力十分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注意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形象性、生動性。語文課堂的導語往往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導語設計得巧妙,語言生動,能起到誘發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例如:《五彩池》這篇課文主要是寫四川松潘旅遊勝地藏龍山的五彩池的美麗和神奇。上課時,我以五彩池的傳奇故事導入新課。藉此喚起學生對“五彩池”神往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急於欣賞的興趣。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我小時候聽奶奶講,西方有座昆侖山,山上有個瑤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裡的水好看極了,有五種顏色,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奶奶是哄著我玩的,我去當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著他騰雲駕霧,飛到那五彩的瑤池邊去看看。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看看這個神奇瑰麗的五彩池呢?其實,這個五彩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間,它就在四川松潘的藏龍山上。這節課,老師就帶領你們一起去欣賞《五彩池》”。由此進入新課的學習,學生自然是興趣盎然。
四、面向全體,因村施教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滿足不同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要,開發他們學習的潛能,發展個性。因此課堂教學評價要看教師能否把握學生的差異,能否採取有效的方法、手段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課堂教學是由多因素組成的綜合體,教學評價不能單一地從某一側面進行。以往的評價重點是評價教師的“教”,而不是評價學生的“學”,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評價也應轉到以評價學生的“學”為重點上來。上述評價內容,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寬泛的相容性。
總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一代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也是黨和國家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我們每一位教師應站在時代的前列,不斷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⑥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念、奠定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學會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要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為此,我們應著力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大語文」教育觀的基本含義是:發展學生廣闊的的語言天地,除課堂教學外,開展以課外閱讀、課外練筆為主要內容的語文課外活動,開展各門學科的教學和學校以語言為工具的各種教育活動、日常生活、看電視聽廣播等,發展學生的語言。
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要破除那種把語文教學跟語文課堂教學等同起來的觀念,構建一個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語文課外活動和良好的語文環境為兩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觀念是先導,只有我們都樹立了正確的「大語文」教學觀,才能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靈活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和方法去實施素質教育。
二、以學生為主體,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呼籲「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教師應杜絕千文一法,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陶行知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引導者,使學生「知」、「能」並舉,發揮個性、發展思維、激發想像和創新能力。
其一是賦予學生自主權,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堅毅、智慧、積極、敏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學習態度。做到三講三不講,即重點精講、難點細講、疑點多講;學生已經懂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可以學會的不講,學生通過交流探討能學會的不講。
其二是給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合作學習體現了學習的開放性和民主性,能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團隊意識和情感融洽,合作交流的主體應當是多層次多方位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組合作、自由合作、全班合作等。其三是鼓勵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應創造融洽的教學氛圍,樹立信心,正確引導學生用已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發散性和創新性思維,鼓勵學生
⑦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一、轉變思想,提高意識
首先要求語文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教師應當從應試教育的思想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思想,進一步體會到應試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不再單純性地以學生的高分數作為評價依據。這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後果是:將教育的成功歸結於考試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時,放棄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學生;注重智育,忽視了其他一些方面,甚至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是教育本質特點的一個重要體現。換言之,素質教育的實施目的,並非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升學和深造,而是能夠使所有的學生將來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應當以教育工作的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為己任,徹底轉變教學思想,不再單純性地注重學生的高分數,提高素質教育意識,並且貫徹實施。
二、要有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這種職業是非常高尚的,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跟教師怎樣處理師生關系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性,倘若教師能夠真正地愛學生,跟學生和諧、平等地相處,那麼就能夠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由於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因此犯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應當冷冷地批評學生,而應當激勵學生,這樣,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錯誤、彌補自身的缺陷,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怎樣學習和掌握知識以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能,並非死記硬背,不然就脫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三、語文教學是開放的
語文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語文要素構成了文化環境,以人的發展和進步作為視角,語文教學是第一位的,它不僅僅能夠應用於交際,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質的前提和基礎。為此,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教師務必不斷地更新教學思想,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將生活實際和語文知識有效地統一起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地統一實踐應用、時代發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以使完善的教學知識系統形成,並且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具體而言,一方面,教師需要規范化作業批改的書面語言、跟學生溝通的生活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並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隨心所欲,教師更需要進行規范化的書寫。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溝通、閱讀和學習,進而切實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
四、重視課外活動教學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以課堂教學作為主導,但也要注重課外活動的教學,這是小學語文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外活動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以提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長處,發展了學生的個性,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學生獲得了思想教育,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規劃、有針對性和適當地組織語文課外活動教學,從而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樣化的形式,像是游戲、參觀、作文展覽、書法、建立黑板報、講故事,朗誦比賽等等。教師應當使得課外活動具備獨立自主性、創新性、實踐性、及時性、趣味性的特點。教師在組織課文活動教學中,應當注重示範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此同時,應當為學生講解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激勵學生大膽一些,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務必領悟素質教育的內涵,徹底地轉變教學理念,並且真正地貫徹實施素質教育,不斷地創新教學手段,從而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以使學生得以健康的發展和進步,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