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要學習語文
學習語文的原因如下:
第一,語文是中國人尤其是漢民族的母語。作為中國人,都應該掌握母語,即便不上學,也得學語文,只不過不能像學校里那樣學得規范而已。
第二,民族文化得傳承,民族歷史得了解,民族傳統得發揚。語文是文化傳統的主要載體,關系民族、國家的發展、興盛。沒有語言文字的民族,難以長久,難以強大。
第三,語文是學習和交流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語文是各門功課的最基礎學科,掌握和利用好這一工具,才能順利交流,高效學習,成功創造。
語文的學習方法
1、背誦記憶靠重復
在學語文的時候,除了要記憶一些新學的字詞、成語還有一些基礎的語文知識外,還需要的大量的背誦,在這個時候林環總覺得自己的記憶里不夠好,為什麼別人背2、3遍的東西,到了自己這里,就無論如何也記不住。
而且在背誦語文知識點的時候,是不能只背誦一些大概意思的,需要把每一個字詞、標點都牢牢記住,這個時候林環發現,與其埋怨自己記不住,不如用積累本來重復記憶。把平時容易混淆、記不住的知識點全都寫到積累本上,只要一有時間就拿出來背誦記憶,在這樣重復下,才能更牢地記住基礎內容。
2、帶著問題去學習
語文對於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很好,無論是閱讀題,還是詞義選擇題,其實都是要求學生能夠精準地辨別出每一個詞的含義,這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
在上課學習的時候,不妨帶著問題去學習,無論是跟著老師學新知識,還是自己對照答案復習錯題,學會去分析內容、總結答案,是對理解能力的一種鍛煉,也是為考試答題的時候積累方法,是林環提高語文成績的重要一步。
2. 想知道為什麼要學語文
學語文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學好語文是學習的基礎。
無論是理化生等理科科目,還是政治、歷史等文科科目,要想學好這些科目,首先需要讀懂題目。只有學好語文,才能將隱藏在題干中的考點提煉出來,才能更高效率的解題答疑,提高學習成績。
語文是學習的基礎,尤其對我們來說,中文是我們日常交流學習的主體,只有學好語文,才能真正的會學習、懂學習。
2、思維邏輯的形成離不開語文。
思維邏輯是門很高深的學問,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小則的日常對話,大則解決人生難題,其實都離不開邏輯思維。在大環境的浸染下,學好語文,有助於邏輯思維的養成,不僅能夠使日常學習生活更加有條理,還有助於提高學習的效率,有助於總結出高效的學習方法,提高成績。
3、學好語文有助於提高情商。
有人說情商是天生決定,其實不然,高情商主要是後天培養。如何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大方分體的處理好問題、關系,而這些問題、關系一般都是從只言片語中來透露出信息,所以想要擁有一個高情商,離不開對文字的把握,這一切都與學好語文密切相關。
3. 我們為什麼要學大學語文
講為什麼要學大學語文,其實也是講為什麼要學語文。要知道為什麼要學語文,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語文這門課程。要知道什麼是語文課程?首先依照哲學中的原理,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從中外比較中看什麼是語文。
1、西方學校沒有語文課程。
在西方課程發展史上,古代希臘的課程具有世界的意義。如雅典的教育是注重培養多方面發展的人。文法,修辭,雄辯術,加上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構成了希臘的「七藝」課程體系。文法,修辭,雄辯術為「三藝」,辯證法是最高學科,是哲學「理念」;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是「四藝」,為理念服務。學習算術掌握「調兵列陣」,學習幾何掌握建造兵營,學習天文幫助戰時觀測氣候,學習音樂培養樂觀、勇敢、高尚的精神。到了古羅馬時期,教育受到古希臘影響,開設了雄辯術、文學、修辭學、歷史、哲學等,培養善於演說的政治家。
文藝復興教育規定了網路全書式的教學內容,即語言(拉丁語、國語、希臘語、希伯來語),「七藝」以及物理、地理、歷史、倫理學、神學等,目的是使教育對象成為一個「人」。啟蒙運動時期,盧梭提出了「自然教育」思想,在自然中獲得實際有用的知識。與盧梭不同,斯賓塞按照邏輯系統組織教材,重點放在系統的書本知識上。首先提出「科學課程」,「科學知識最有價值」,以自然科學知識為學科範圍。第二,重視個人,學習文學、藝術、生理和心理等知識,陶冶性情,發展個性。斯賓塞的課程設計順應了社會發展,在很短時間里就在西方迅速流傳開來。
總之,一個是科學知識,一個是社會能力,這兩方面構成現代學校課程內容。語文課也是這樣,如果將「語文」二字翻譯成英文,結果將是豐富的,如language,speech, dialect(語言,言語,方言);culture, language,writing,script,character,formal ritual(文化,口語,行文,文本,角色,儀式);words,word,dialect,saying,talk,speech(話語,字詞,俚語,諺語,流行語,正式語)等。顯然,中國「語文」二字包含了西方相關課程三個內容:一是一般性的語言,二是文化修飾性語言,三是習慣性語言。所以「語文」的構成分析里邊,就包含了客觀的語言研究和社會的現代歷史改造之雙重意思在里邊。這也就貫穿了培根「知識就是力量」的現代知識理念,即了解對象的知識越多,征服對象的能力越大。所以,今天中國的「語文」課,美國它是閱讀課,法國它是文學課,德國是公民課,日本是訓練課,俄羅斯是演講課。
這些都不是中國的語文。
2、中國才有語文,語文課由三類語文知識構成。
語文知識構成有三足鼎立,即是所謂的「三大學科」構成:語言學知識、文學知識和文章學知識。具體的是三大類:語言知識、(語言)表述知識、文化知識。其中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是認識類知識,(語言)表述知識是經驗類知識。而這些在西方學校中,分屬三門課程。
在中國教育傳統中,語文課程由三類語文知識綜合而成,所以中國語文是一個大雜燴。
這里,我們可以依從俗語「了解了一個事物的歷史就了解了一個事物的屬性」入手,切入中國語文的來歷,來定義我們的「語文」。
語文來自葉聖陶的命名,但這是1949年後的事情。更早,語文源自國文,以「國文(國語)」命名的語文教材,起自上世紀20年代間,因與洋文(外文)對舉而命名國文。國文源自國學,「中國固有之學」,是針對「外國學」而言的。「國學」一詞見於周代,其近代意義轉借自日本,1902年始就出現。章太炎在《國學概論》中說,「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又說「國學是一國立人立國之學問」。這表明,國學、國語和語文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產物,其核心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生活方式和基本價值觀。
准確地說,語文學科起始於1903年開始的分科教學。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必修科有: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學、算術、歷史、地理、格致、體操等。由此,中國傳統教育的「四科」,只剩下「文學」。所以,古代的「文學」即歸於現代意義的語文學科,只是語文中一個沒有被分割出去的門類。凡是被分割出去的門類,如歷史、地理等,我們在教學上一般只取它們的形式,即「語言表述」;而「語文」在教學上,恰當取了沒有被分割出去的文學;既取了它的形式,也取了它的內容。由於「中國文學」是文史哲不分家,涵括一切古代文獻,如《史記》、《夢溪筆談》、《水經注》......都屬於「中國文學」的范圍。因此,中國的「語文」仍是一個大雜燴。
還如,癸卯學制下的分科將政治(道德、修身)與語文分離。然而,孟子卻說「學問之道,求其放心」,二千多年來,中國的學問做的就是「放心」二字。在這個知行合一傳統慣性下,今天的老師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將「讀經講經」和「中國文學」二者攪和在一起。猶如劉夢溪在《國學與國民教育》中所講的,往往是「透過不可更動的文本,來闡發可以更動的注釋」。語文在中國血融於水一般,附帶著著「修身」的任務。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語文課的「人文精神教育」或者「人格教育」。
這種現象是必然的,因為中國沒有超越性的宗教。中國傳統的文史哲,發揮著安頓人生的宗教功能,今天的語文課只能也必須「附帶」這個責任。當然,現代課程的性質決定了(人文)文化傳承並非語文學科的專責,同時它也是其他學科的責任。但語文學科習慣性文以載道,以致成為了其屬性。
結論是,1902年後癸卯學制建立,中國近代教育體系形成。新式國文(語文)及其教科書的應用,伴隨近代學堂教育的影響,語文課發揮著人與人之間一門「組織」人的學科知識作用,構建著社會共同的近現代社會理念和倫理,深刻改變了中國人知識結構和價值觀念。
所以近代中國轉型中立人立國的歷史,也邏輯上構成了與語文知識屬性並列的語文人文屬性。
3、學習大學語文,發揮語文為社會、為人生的雙重功能。
語文擁有為社會的功能,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經濟效益主導的社會。在經濟主導的社會里,「個人」編入社會組織,個人在各種組織內部的設計、改造和安排下進入「國家」這個協作系統。依此,達到有效參與社會大分工的目的。區別於傳統小農經濟社會,今天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全球化的大協作體。國家的同一首先是語言的同一,文化的同一。這就在人與人之間產生一門「組織」人的學問,一門建立共同體理念、倫理和制度的學問。德國漢堡大學中文系教授凡埃斯博士說:「像英文系,或是義大利語系,這些學科的內容都非常窄,主要是以文學為主,這些國家的歷史是在別的系裡學的。而學習漢學可以同時學到中國的歷史、政治、社會、文學、哲學、經濟等等,是一個整體,不能被分開來。」(中國青年報2005.1.12《冰點周刊》)在中國,這就是語文的社會文化綜合、意識形態整合功能。
對於個人而言,語文為人生的一面同樣重要。語文的好處,是冰冷的世界經過語文描述而變得溫馨。比如語文筆下的死亡,是這樣在說: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出生是封面,死亡是封底。我們雖無法改變封面前和封底後的事情,但書里的故事,我們卻可以自由書寫。
如果說死亡是一個虛無的黑洞,語文的上述描述而使得死亡變得有實體和意義起來。這是一段討論死亡的語文,由於語文敘述的功能,是讓陌生世界可以解釋而揭示,變成可控的溫馨家園!這告訴我們關於語文的一個道理:語文不是科學,無論真假;語文屬於文化,提供善惡,眷顧生命!科學的世界是冰冷的,語文在冰冷的世界之上善意地搭建溫馨的世界。學好語文,就能夠把單調的生活開出一朵花來。這是語文的真諦:人生活在語文的世界,便隔離著世界的冰冷。
另外,語文不是改變對象,而是擁有對象。這也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給予人的區別。物質文化把人對完美的追求放在把自己變成什麼上,而不是擁有什麼上;而精神文化把人對完美的追求放在思想和精神的內在狀況上,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上。語文涵詠了中國人的智慧和人文境界,語文構建強大的精神,使你把追求的對象有別於獸性,放在人性本身的發展和優勢上。中國語文的思辨特質,使你不是去盲目擴大那些使得人性成為特殊的尊嚴、財富和幸福的思想和感情上。
語文是文化不是科學,與絕對真理無關。語文的閱讀和寫作,面對的不是科學世界,而是生活世界。語文的生命力得益於跳出二元對立。當傳統哲學掉進極端主觀主義和極端客觀主義的陷阱而無法出頭之時,當形而上學受制於物我兩分的二元論泥潭而不能自拔之時,以「生活世界」為依託的語文世界不失為人生的一個自我救贖之道。所以,語文關注的並不是有關絕對真理是否存在的問題,而是有關人類生活如何才能改善的問題。
對於社會而言,語文是「組織」工具;對於個人而言,語文是存在之途。人的生命力得益於其先於本質規定;得益於不是表達絕對,而是表達當下個人。所以,語文是進行時,是生長中,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語文不是禮教語文,不是機械語文。語文的力量在於,可以扶正一直以來被歪曲了的「自我」;可以還原世界原初知識,安頓人生生命尊嚴;因為語文是活的,當下的。僵死的是僵死的世界觀,只顧及真假;活躍的是活躍的人生觀,探索善惡。
大學語文與專業語文的不同。大學語文是通識語文,不是專業語文。大學語文有用,有價值倫理之用。大學語文提供價值倫理,規范了應用語文的日常倫理。比如,大學語文可以統領商業語文、科技語文,相反則不行。商業語文的規范是「信」,科技語文的規范是「真」,文學語文的規范是「美」,日常語文的規范是「善」......而大學語文的規范是「道」。
總之,大學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區別,就在於工具性關乎世界觀,人文性關乎人生觀。說大學語文是關乎人生觀的一門學問,是因其回答有一種生活方式是高貴的,而另一種是卑賤的;也是因其回答什麼是高貴生活的內容(善)和實現它的途徑。反之,說大學語文是關乎世界觀的學問,是因其回答宇宙的統一性和目的性,且是有規律的。前者,是宗教與倫理問題,後者是「科學的」問題。
知道了語文的人文性,我們就知道如何學習語文了。
4. 為什麼要學習大學語文
因為如果不學大學語文,將不利於大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理解力是學習任何一科都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而大學語文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大學開始選擇專業了,有的專業不會再涉及到國學,中文的學習,比如土木工程、計算機編程等。
如果提起工科男,理科男就覺得他們情商不高,不善言辭呢,因為他們對語言的組織能力有限,更難以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不能夠將內心的真實情感准確地表達出現。大學語文的學習並不像初中、高中那樣純粹是背誦,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看書的興趣。
文學分析
在外來文化、網路文化的沖擊下,中國的漢語受到了影響。近幾年陸陸續續出現了各種網路詞彙,一方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讓很多人忘記了中國漢語的本來面貌。
而且大學語文還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其中的儒家思想的學習還可以提高一個人的素質修養。如果摒棄了大學語文,很難想像,大學生在網路文化的沖擊下,會不會忘記了日常最基本的語言素養。
從人與人之間的交談,用詞造句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有的人說話如沐春風,非常有水平,但有的人說話則詞不達意,重復啰嗦。學習大學語文則能夠提高學生們的用詞造句水平,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對以後的求職就業都非常重要。
5. 為什麼要學大學語文
語文是學習任何科目的基礎,只有學好了語文才能有助於我們學好別的科目。
一個人的語文好,那說明這個人對文字有很敏銳的感知力,語感很好,那麼這在學習任何科目的時候都是有優勢的。
通過學習大學語文能夠增加我們的人文素養,提高我們的思想認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了大學以後,正是我們三觀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就更需要語文這種文學來輔助我們。一個人無論是學習數學,學習理工都離不開語文這個基礎學科。語文,讓我們能夠學習別的科目,對別的學科有更深刻的認知。
上課之前提前預習好每篇課文,大學語文課基本上都是一周一節,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去預習好課文。
上課時積極主動跟著老師,在老師上課講解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聽講,做好應該做的筆記。老師講到哪裡自己就跟到哪裡,而不是老師在上面講著,自己在下面玩著手機刷著微博。
下課後思考課後問題並及時復習。 老師講完以後學習並沒有結束,我們還應該認真思考課後習題當中的那些問題,只有這樣才是積極主動的學習,高效的學習。
再過一段時間以後,我們也應該進行及時的復習,防止遺忘,從而真正地掌握這些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6. 結合自己經歷,談談為什麼還要在大學堅持語文的學習
大學任何學習都是自我驅動,那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學習語文對我們之後生活、工作有什麼幫助?
1、學語文,能幫助你了解一些東西,能讓你的知識面更加寬廣,我們有可能做不到學富五車,但我們起碼對任何東西有個基礎了解,這樣在之後社交中,你將游刃有餘。
2、學語文,可以培養你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對一些不常見的詞語和字進行學習學語文的好處,現在表達能力非常重要,在任何工作中對表達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表達能力代表著團隊的合作,情商的體現。
3、學語文,可以培養你的內涵,當你在聚會時,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去講解一個別人不懂的東西,大家露出仰慕的眼神時,你會覺得,學語文真好!
7. 為什麼要學習大學語文
語文擁有為社會的功能,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經濟效益主導的社會。在經濟主導的社會里,「個人」編入社會組織,個人在各種組織內部的設計、改造和安排下進入「國家」這個協作系統。依此,達到有效參與社會大分工的目的。
區別於傳統小農經濟社會,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全球化的大協作體。國家的同一首先是語言的同一,文化的同一。在人與人之間產生一門組織人的學問,建立共同體理念、倫理和制度的學問。學習語文可以同時學到中國的歷史、政治、社會、文學、哲學、經濟等等,是一個整體不能被分開來。
(7)大學為什麼要學語文500字擴展閱讀:
語文不是改變對象,而是擁有對象。這也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給予人的區別。物質文化把人對完美的追求放在把自己變成什麼上,而不是擁有什麼上;而精神文化把人對完美的追求放在思想和精神的內在狀況上,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上。
語文涵詠了中國人的智慧和人文境界,語文構建強大的精神,使你把追求的對象有別於獸性,放在人性本身的發展和優勢上。中國語文的思辨特質,使你不是去盲目擴大那些使得人性成為特殊的尊嚴、財富和幸福的思想和感情上。
8. 簡述大學語文的重要性
大學語文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
大學話文課在接養學習能力、完善人格、改喜思維品質、培養審美情趣、提高人文素質等各個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門課程都無法替代的。總的說,大學語文課在學生求知、做人和終身發展等方面具
有以下幾個作用:
1.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終身學習能力是每個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再好的大學也不可能教授一生中要用到的全部知識,更不可能培養好學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尤其是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新技術層出不窮,終身學習能力對理工科大學生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2.豐富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
人文教育說簡單了就是人文學科的教育,包活語言教育、文學教育、歷叉教育、哲學教育、藝術教育、道德教育等內容。大學語文課不僅包容了這一切,而且賦予了更加博大的內涵和更為生動的形式大學語文課是大學里最好的人文課程。開好大學語文課不僅可以豐富人文知識,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人文素養。
3、改善思維品質,提升創造力。
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人最關鍵的兩項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是創造力的核心。漢字是象形文字,漢語言是極易喚起人的形象思維活動的語言,是一種詞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語言;文學作品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因此,學習漢語言和文學,可以大大豐富人的想像力,增強人的形象思維能力。魯班由帶刺的草葉展開聯想發明了鋸,航空學家由蜻蜓展開聯想發明了飛機……
四、激勵感召,提高情商。情商是指情緒、情感、意志、耐挫力等方面的品質,這些品質都可以通過文學形象的感召、激勵和熏陶來改善。文學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極大的精神感召力量,使人產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激情,形成「寵辱不驚」的博大胸懷,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人的意志力。不僅如此,論理和述志的美文能激發人的鬥志,催人奮發向上。從培養和提高情商的角度講,文學可以強化意志力。
五、開闊視野,增加智慧。大學語文課的內容文理相互滲透,文化與科技交融,歷史、哲學、文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各方面。
9. 大學為什麼該上語文課
語文是科研之母,數學是科研之父。這句話還真有道理。
在本國接受本科教育,自然必修語文。至於語文的重要性,對於理解對於什麼等等,那都無需多說了。
反而是數學,在大學里,有的專業是不修數學的。
個人理解了一下,畢竟從事自然科學的必須用到數學,而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比如純粹的語言學,有中學的數學基礎就足夠用了,所以沒必要學高數等。
總之語文無處不在,所以學語文就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