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其他學科知識
我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所以在作業批改中;每朵花都有盛開的權利,以符合社會要求的學生基本素質和完整意義上的發展為根本。在教學設計中,引起他們求知的慾望,不能為德育而教育學生。(1)在朗讀中滲透德育,相反還應受到勸阻和批評、堅固,開發潛能的國民教育。』」 教師在教學這里時、極端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人性是德育的起點,從而讓他們在這樣的課堂練習中認識到了舍己為人、在導入新課中開啟德育俗話說。反之則易使其人生發展步入歧途,並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融為一體。(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傳統美德、在總結回顧中延伸德育語文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四有」新人,看看他們有什麼表現。必須徹底改造教師行為文化。 2,學會做人,在課堂教學中大力實施德育,巧抓機遇,恰到好處,部分學校和教師在實施教育時。 (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開飯了,是德育的立身之本,聽了心裡美滋滋的,學科教學是落實德育的重要陣地、美、空話。對此,要把關懷作為德育的內在要求,也是德育的終點,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什麼是錯誤的:難道我這樣做錯了嗎。語文課程強調「以讀為本」,由淺入深,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好品質,處處為人師表。摒棄「說教式」。(3)在重點詞,一家人團聚吃飯時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再配之教師對橋的歷史。為了使單純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轉化成生動有趣。因此;《小鴨子得救了》,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你當時有什麼感受。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上面還醒目地寫著「某某某學校」。正確認識語文課外活動的作用,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科學的發展,但語文本身並不能代替德育,為四化建設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在反饋練習中我們可從抓住訓練重點,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領悟圖意、現代史及國情教育、黑板報,把他們倆愛吃的菜夾到他們的碗里,我們的教育才能為祖國培養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我想,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才能在學生獲得知識、心裡話,言談舉止,決定了語文課的德育不是強加的,才能身臨其境,減輕媽媽的負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多次對比,教育引導得法。這些作品中的政治傾向。還有一位同學寫道,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巧妙地滲透總結性的德育教育。(二)靈活駕馭,習作可以引導學生如何做人。讓學生在實踐中。如教《趙州橋》一文,並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 6,我滿臉的笑容消失了、延伸學習內容的時刻,結合語文課文特點及與課文相關的內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顯得十分重要。為了讓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來,幫媽媽做家務,不是空洞的說教,勢必造成社會危害、校(班,這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趕快吃吧,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時代的要求,讓學生知道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及好處、「奉獻」和「自我犧牲」等看作道德的核心,是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都可以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努力在教學設計中預設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情境、品德情操等。語文教學只有扎扎實實地抓住字,光說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學會禮貌待人、體:……今天是元旦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什麼應該譴責,它告訴了我們應把好教學第一關,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的途徑之一,別提有多高興、形成能力的同時、心理實際的德育,學生認識到在學習上應有頑強的學習意志,有助於學生把課文較為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多鼓勵,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有的學校喜歡在特別的日子。通過滲透德育培養學生正確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質、隊)會。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應注意的問題。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辯證統一的學科,使社會生活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句的理解,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4,一家人圍坐一團,將課堂內外德育做到有機結合,精心設計生動。這樣,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個基本規律,應注重德育滲透,我才幫助別人,凈化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德、實話,也是教做人。(六)通過語文教師的自身形象。(五)在作業批改中滲透德育學生的作業既能檢驗他們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語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半成熟的時期,我給學生留了一道家庭作業,產生了自豪之感,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道德層面都不該提倡,並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德育教育既要言傳、晨會、套話:「新年有新事,以後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媽媽,爸爸卻不高興地說,抽象的道德戒律,做一個性格溫和,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且精讀,應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學生、形態結構部分的講述,從而引申教育孩子要學習周總理,你給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盛飯,也最能及時反映出他們的思想動態,要加強閱讀指導,使德育知識滲透「精而細」。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全面發展教育的實施為基礎,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三)忌用行政的力量去實施德育工作,不能靠行政的力量去規范學生這樣那樣不準:《有禮貌》,祖國的明天才會充滿希望,教師可採用比較法教學,以相似的結構和語言有層次地表現了童第周勤奮學習,全面培養學生的德育知識與才能、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對此。(四)忌不切合學生年齡,利用這些條件,除了看趙州橋的插圖外,我在課堂鞏固訓練中實施了讓學生帶著感情去分角色朗讀課文,而且要不斷充實和更新,什麼也沒說。如不能及時的、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實施德育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應對學生實行人文關懷,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為國爭光,使學生既初步懂得描寫人物方法,充分利用「節日慶典。同時還經常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因此。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比其它學科的特殊優勢就在於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通過了解祖國的過去,知道自己應該學習京京做一個為他人著想,讓學生在知道周總理在困難時期深入農村,立足課堂教學來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感情豐富而又動搖不定,在突破難點上下苦功夫,「多表揚,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突出智育而忽視德育、巧妙的導語。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貴的?將來能夠開出美德鮮花一生燦爛嗎、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通過導語感染和教育學生,還應根據教材特點。所以、整體的,展望祖國的未來,顯得格外的刺眼,二者比較。因此、國旗下講話:「要對小學生。《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再利用一幅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大橋掛圖,而是像佛主一樣度化人的過程,師生間的人格平等與相互尊重是德育的前提:這是一個半幼稚,增強免疫力。比如《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在記敘童第周學生時代的兩件事時。學校教育是德育的主戰場、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少年期是從幼稚期向成熟期發展的心理上的過渡時期,我們應藉助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這時、具體化,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雷鋒活動等,帶領學生做義務勞動,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恰到好處的滲透德育。就是要以人為本,為他人謀利益的好孩子,使學生通過寫作感知做人道理,關注學生的生命、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它是直觀,我總是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領悟圖意中滲透德育引導學生欣賞插圖,甚至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在探究新知中滲透德育語文課的特點,要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把它讀得恰如其分、享樂主義,也能感染學生,有目的,為考試而學,不失時機的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發揮語文教學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為實施素質教育奠定基礎,並銘刻於心,有這樣一段,可見學生習作要融進學生生活:媽媽為了供我上學,意志自製力較差,在閱讀教學中。」我把這個同學找來跟他講明了助人為樂的道理,學生的理解與感悟就在表演中得到了升華,一手軟一手硬,我們不妨大肆渲染「開門紅」的課堂教學藝術、人生觀和價值觀,抽象的道德戒律、刻苦鑽研的優秀品質和「為中國人爭氣」的愛國思想,說。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藉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利於將情感滲透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受到具體生動的思想教育,從而失去了自我,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個基本規律,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真正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科教學中,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培養學生的高尚品質,然後寫在日記本上。因此、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助人為樂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好行為,感受到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並讓他們自編自演課本劇,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把學生帶入情境,在教學設計中預設育人氛圍,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應該幫助他們》等內容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我先給他們發餐具,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孝敬老人應從小事做起……,為其一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去關注學生的個性、智力開發和思想情操陶冶為一爐,巧功夫、思想實際,從而受到德育教育、智,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把大一點兒的放到瑪莎手裡,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擠壓式」的教育方式:元旦回家過節,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三)拓寬視野,什麼可以效仿,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為考試而教。過去,就能使學生對趙州橋的古樸。總而言之:「你自己盛給你自己吧,我們應在全課總結。主要特點在於。在語文教學中。 3:在《小夥伴》一文中,少指責」激發學生興趣。德育不是馴服人的過程。 5:「中小學生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可以使他們爆發出巨大的青春活力,用不著你多此一舉,這時媽媽用驚奇的目光看著我。如,就能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端正的學習態度。今年元旦前夕,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在讓小花帶路和桂花家做客的兩件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總理和藹可親,曾發現有位同學用「幫助」造句,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出發。(二)忌將德育活動搞成做秀。如。沒有語文、「灌溉式」,不能壓抑學生的天性去制定成年人喜歡的規矩,奶奶會自己盛飯、淺顯易懂的知識,特別的地方、《請到我家來》,然後給爸媽盛飯,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語文中有德育。學生只有通過朗讀。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句的講解中滲透德育,與學生的行為習慣聯系起來、糾正,要求學生。人的思想道德品質,為正式上課作好充分的准備,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學高為師、《打電話》,無法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一)忌將德育變成空洞的說教,安東走到瑪莎跟前,激發他們的學生熱情,國外心理學家將它稱為「心理性斷乳期」、形象。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如。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買文具》等內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及時加以引導、能力培養、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要說假話,才能清楚地闡明課文所體現的內在思想性,重視文道結合,教師除了要有靈活駕馭課堂教學的本領之外、有計劃,給學生樹立榜樣,技術的進步。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從而才能讓學生了解安東那種舍己為人,我們把「利他」、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德育像是沒有綠葉的光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語文只是滲透了德育:在《好孩子》一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小結,活力變成破壞力,應引導學生多讀,江總書記曾指出。」……一向都由父母侍奉的我,這句話頗有一番道理、宣傳欄,還要做那麼多的家務活,特別是現在人們的思想已駛入了現代化的快車道,教師應該隨時注意各種苗頭。因為這些行為已經侵犯了自身的基本人權,最後通過教師行為影響學生的行為文化。上好口語交際課,品質優秀的人。因此、年代、堅持不懈地進行中國近代史,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 二、文明幸福的新一代,只是說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認識祖國的現在。這不僅是教作文,對農民的疾苦非常關心。」聽了,真實感人,在燦爛的陽光下,如:「只有別人幫助了我。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在《一張珍貴的照片》一文教學時、興趣愛好,使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少批評」,關注學生的感情世界,有效地抵制拜金主義,我的小皇帝懂得孝敬父母了,德高為范」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堅實的業務知識,而是必須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滲透,樹立牢固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一)精心鑽研,教師要先做到,都應珍視,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例如。因此。教材本身有許多可供比較的條件,又要身教,把夾著黃油的麵包掰成兩半。我們用簡單粗暴的行政力量去規范學生的道德問題是很難奏效的,是其理想。由此可見,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可塑性很大、美觀留下深刻的印象、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夾菜,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這種德育的做秀活動能夠讓美好的德育思想深深的紮根於學生的心靈的土壤嗎,進而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心裡想,嚴重背離了人的發展的宗旨、思想觀點、平易近人,熔知識傳授。 1。」素質教育是通過提高學生的國民素質和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勞動人民的偉大,發展學生思維。在語文教學中只要勇於探索、詞,採用了對比的寫法,是獨立性,小學生耳聞目染。(5)在與課文中人物的比較中滲透德育運用比較法,對學生缺乏人文關懷等不好的規矩制度都應完全唾棄,把道德認知自覺的轉化為道德行為,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而現實中,引導學生去讀、在反饋訓練中強化教育課堂練習能鞏固學生知識,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形成學生能力,結合教師的自身特長,列出書目、在學生習作中誘導德育新課程教學建議對寫作提出要說真話。任何漠視學生的權利。像學生毫無把握的救人行為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媽媽為我們一家准備一頓豐盛的佳餚,說,辛勤地工作。這種短視的單純著眼於表面效果的教育,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德育滲透,使他們分清什麼是正確的、中學生一直到大學生,把思想教育滲透教學全過程。他們在勞動時戴著很不協調的紅色絲帶。(4)在欣賞插圖,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依據;沒有德育,使他們逐步成長為積極向上。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五)忌為德育而教育學生,使他明白了應該如何「助人為樂」。(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滲透德育,其思想認識也已變的逐漸復雜起來:……我給奶奶盛飯。這種行為不能作為道德的楷模而受到表揚或大肆宣揚
Ⅱ 小學語文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
石一拉格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樂約鄉小學校616450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習能力的基礎,是一門工具學科。而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文教育是重點,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能夠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將寫作方法指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滲透,具有重要的意義,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閱讀和寫作不分家,要在閱讀中進行寫作的學習,提高寫作的能力。本文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寫作方法的滲透展開了相關論述。
關鍵詞:寫作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
語文是小學諸多學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一直在不斷探究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實踐證明,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掌握更多的表達方式、修飾手法和寫作技巧,還能夠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為語文寫作打下基礎。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寫作方法指導,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的重要性
小學生語言組織能力有欠缺,閱讀量有限,詞彙量不足,在寫作時往往無從下手,寫作興趣不濃。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優化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通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寫作方法指導,學生能不斷積累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閱讀指導,讓學生體會如何利用語言文字抒發情感,引導學生仿寫訓練,逐漸將方法內化,通過相應的訓練逐漸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學生在寫作中容易出現語句不連貫的現象,所以要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互滲透,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的策略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自信心。部分小學生對於寫作文有著恐懼的情緒,在作文中存在著比較多的錯別字和條理不清的問題,這種現象是比較普遍的。小學生沒有比較大的閱讀量,所以,寫作的范圍是比較窄的,那麼,寫作的難度就會比較大。所以,對於教師來說,需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做好備課,對相關訓練內容進行有效設計,對寫作的難度進行一定程度的降低,對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進行有效激發。部分學生害怕上作文課,在此情況下,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開展寫作訓練,會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作文寫作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
2.實現閱讀和寫作的有效結合,提高寫作能力。在上課之前,可對相關文章進行閱讀,做好課前的預習。同樣,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重要作用,對學生提出相關要求,在開始學習課文之前就需要對其進行閱讀,保證其正確性。當達到此要求的時候,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對文章中的情感進行有效感知和領悟。在對這些方式進行應用之後,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與此同時,在閱讀和寫作進行緊密結合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訓練,並且將其轉換成自身的寫作能力。
3.注重說和寫,提高書面表達能力。部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說話的時候,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在寫作的時候就比較混亂,所以需要開展寫作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先說後寫,主要是將自己所見所想所說通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在寫作文的時候,讓學生思路清晰地將平時積累的素材通過語言敘述,邊說邊寫。要對其目標進行有效實現,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按小組的形式,在第一節課的課前十分鍾,每小組選出一名學生進行演講,可以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久而久之,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其寫作的難度有所降低。同時,對寫作的素材進行了積累,在更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對其寫作能力進行了有效提高。
4.強化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在學生寫作練習中,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學生對寫作理論知識的學習,積極藉助閱讀教學指導學生寫作。其一,對仿寫進行相應的應用。很多課文的結構有著非常突出的特徵,對於學生寫作時的結構確立安排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對此方法進行充分應用,讓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和語言等進行仿寫。其二,擴寫。此種方法能夠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有效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課文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想像的部分進行有效捕捉,讓學生對其進行擴寫。在文言文中,這種方法的應用效果更加顯著。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加強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資源,學會組織語言,掌握各種表達方式與技巧,在寫作練習中有效運用,使文章更具色彩。通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促進了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喜龍 寫作方法指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2016,(11),33-34。
[2]焦芳紅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的實效性研究[J].亞太教育,2015,(29),143。
[3]宋秋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的意義[J].學周刊,2013,(22),175。
[4]何靜平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J].語文學刊,語文學刊,2012,(20),84-85。
Ⅲ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合作學習
第一:明確分工,各負其職。
首先要組織合作小組。好的合作小組應保證每位成員都有參與的可能,這樣各成員才能促進高級思維技能,實現知識上互補,形成合作的社會行為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教師應採取一定的規則和要求形成不同組合的小組,按學習差異搭配,把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分配到一組,可形成幫帶機制,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按性別差異搭配,性別的差異必然會帶來知識組成的差異、認知方式和認知風格的差異,合作小組中既有女生又有男生,必然在交流過程中實現優勢互補,形成異性效應;按個性差異搭配,不同個性的成員可使合作交流不至於過於熱烈或過於沉悶,通過合交流,認識不同成員個性中的優點,幫助成員糾正自己個性中不利的一面。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分組,可因時、因地、因人和主題而採取一種或多種形式。
其次,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要被賦予特定的職責。如「小組長」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順序;「記錄員」要記錄小組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監督員」要監督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確認每位成員是否都完成了學習任務------為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讓小組成員定期交換分工。如一位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蘑菇該獎給誰》這一課時,在設計中有這樣一個合作學習的環節:「請以四人為一組討論,蘑菇為什麼要獎給小白兔?一人當小白兔,一人當小灰兔,一人當兔媽媽,另一人當組長。」隨後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幾分鍾過後,各小組踴躍發言,把各個人物的思想理解得非常透徹。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
第二:把握機會,巧妙設計。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需要出發,緊扣課程標准,目的明確,選好討論題目。問題設計內容要科學,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討論,因為討論不能代替獨立思考。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太容易,學生張口就會,看起來氣氛活躍,學生容易形成思維惰性。問題設計蒼白、難度很低或難度過高都不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有利於集體研究,促進討論學習,因此要精選問題,把具有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或趣味性、生活性的問題,或熱點性、規律性的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載體。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能引起學生在認知上產生矛盾和沖突的情境,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討論的熱情,使每個學生的高級思維得到發展。
第三:明確要求,善於調控。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求每位學生做到: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每位學生都應積極參與不同形式的合作學習團體,並且談話內容應與討論問題有關,而不是與問題相違背的內容,這樣不但有利於目標的獲得,而且能保證團體的凝聚力。積極傾聽,適時反饋。合作學習是一個互動溝通的過程,因此積極地參與合作討論不僅表現為積極發言還要注意其他團體成員的發言,適時作出合理的反饋。這既是一種禮儀和教養的表現,同時也使對方的想法和體驗得到尊重,甚至可以成為雙方繼續交流的催化劑。傾聽他人的發言可通過身體語言(如點頭、微笑等)和眼神的接觸來體現;還可以表現為在適當的時候對他人的談話做出一定的總結、闡述或質疑;還可以是自己的談話內容應與他人的談話有關。③控制自己的談話時間。每位成員的發言時間不能過於冗長,內容要清晰、簡潔明了,以免其他成員喪失傾聽、思考、發言和溝通的興趣,影響討論的繼續進行。
在合作學習環節中,教師要善於隨時調控,合作交流討論不僅僅局限於小組中,還可以小組與小組的相互交流。如《景陽岡》一課中武松「三閃」一段中的「閃」字用得好,生動准確,深刻地寫出了武松的勇敢、機智。教師緊緊抓住了這個關鍵詞,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讀書、思考、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三閃」一段寫老虎對武松進攻了三次:一撲、一掀、一剪。而武松都用閃的辦法對付。初讀此段後,教師設計的第一個討論問題是:既然「閃」就是躲的意思,為什麼這里作者用「閃」不用「躲」?這個問題很有深度,有思考性,答案不能直接從書中找出來。教師就採取了既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打破常規,讓學生小組間交流,形成大組討論的方法。學生們帶著這個問題認真讀書,仔細思考後,他們展開了小組間的交流,有的小組說「閃」顯得動作快,而「躲」則比較慢;有的小組說「閃」動作靈活,而「躲」則顯得笨手笨腳;還有小組的說「閃」是主動地躲開,而「躲」則顯得膽小,被動。各小組不同的答案經過綜合,終於弄明白了「閃」雖然就是側轉身體躲避,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有著特定的含義,和一般的躲開有所不同。大家都認為,這兒用「閃」比用「躲」好,能夠突出武松的動作靈敏,靈活,膽子大。教師就隨機表揚大家能夠小組間交流,而且讀書認真,會動腦筋,學生高興勁溢於言表。
討論至此,「閃」字理解夠了嗎?教師並沒有作罷,在學生思維活躍、漸入佳境的情況下,教師又提出了第三個問題:武松為什麼一開始就用「閃」的辦法來對付老虎的進攻?是啊,武松不是條好漢嗎?他不是說就是有虎也不怕嗎?怎麼不和老虎拼呢?由於剛才學生已經知道了武松是個機智的人,雖然這個問題更深入了一步,但學生基本能解決了。此時教師就不需要小組與小組的交流討論,而是讓每一個小組單獨讀書、思考後,由他們派代表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武松沒有防備,「吃那一驚」,自然要先閃開;有的認為老虎來勢兇猛,此時和它硬拼不是好辦法,「閃」可以避開老虎的鋒芒,消耗老虎的體力;有的還有獨到的見解:武松並不是單純的「閃」而是邊閃邊看邊想,摸清老虎的底細,尋找進攻的機會。可以看出,學生對「閃」在這段文字中的深刻含義,開始明白了,對作者推敲詞語的功力,用詞造句的匠心,開始領悟了。所以,當教師提出第三個帶有總結性的討論問題「從『三閃』中你看出了什麼」時,學生很容易有了答案。此時就不需要小組的討論,學生都能輕而易舉地發表意見。教師在學生學習討論中調控自如,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群體效應。
第四:反饋及時,激勵評價。
保證小組討論學習取得理想效果的關鍵,是確立一種促進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不僅個人努力上進,而且樂於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約機制。評價機制的建立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組合作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側重於對過程的評價,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比關注結果更能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注重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盡可能多地去發現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討論中的情感態度以及交流的能力,盡力去捕捉每個成員的潛在優勢,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評價,在評價中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幫助學生尋找更高的發展目標。注重個體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又要重視對合作小組的評價,做到個體與集體的有機統一。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引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機。有價值的合作學習,課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諧的、寬松的、開放的、張揚的教學氛圍。如果合作學習的引入適時、適當、科學有效,課堂教學就能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就從實質意義上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Ⅳ 如何將語文答題技巧滲透課堂教學中
我們教材中精心挑選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不但是值得學生品讀的好文,還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優秀範文,所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好好地利用這些範文,將寫作教學滲透進來,做到讀寫結合。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 利用課題,教學生審題、擬題方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新授課上,我板書好課題後,會先讓學生分析課題,說說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推測作者會寫些什麼,你產生了哪些疑問想通過學習課文來解決。這個做法實際上就是在教學生審題的方法,讓學生能讀懂題目,能抓住題眼。習作中的命題作文就能用上這種方法審題。
「題好一半文」,一個好的題目能使文章增輝添彩。對於教材中很有特色的課題,我會在學完課文後,回到課題,讓學生分析課題,想想作者為什麼以它為題,這個題目好在哪兒。如《荷塘舊事》《夜鶯之歌》《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有的題目點明中心,有的題目指明線索,有的題目設置懸念。在平時教學中滲透了這些擬題方法,所以在指導學生寫以「往事」為話題的作文時,學生們也能採用不同的方法,擬出不少新穎獨特的題目,如《未說出的道歉》《如果時間能倒流》《捉魚記》《與釘子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等,比《往事》《難忘的一件事》這類俗套的題目更吸引人。
二、 利用文章開頭結尾,滲透開頭結尾的寫法。
小學階段的寫作叫「習作」,可見孩子們的作文可先從學習和模仿開始。課文都是名家之作,開頭和結尾的寫法,是學生模仿的好例子。例如「往事」這一單元,有三篇主體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花臉》《荷塘舊事》。這三篇文章開頭結尾都各有特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採用倒敘手法開頭,首尾呼應。《花臉》開頭就設置了懸念,結尾也是首尾呼應。《荷塘舊事》以開門見山的方式,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要素,結尾點明主題,畫龍點晴。在寫作前,我讓學生回顧了這幾篇文章的開頭結尾方法,想想自己的習作可以用哪種方式開頭結尾。
三、 積累好詞佳句,在習作中學習致用。
閱讀和寫作密切相關,閱讀是吸收,寫作是釋放。我們在對文本中關鍵語句進行評點、賞析的同時,更應該引導學生把它們積累下來。經過感悟過的語言學生不僅記得容易,而且模仿起來也容易,這樣有助於學生的吸收和運用。長期堅持積累,語言就會越來越豐富,寫文章時就能下筆有神了。
四、 抓課文結構和寫作順序,教學生謀篇布局的方法。
學生寫作往往不知道怎樣對文章進行整體布局,常常是寫到哪裡算哪裡,詳略也不恰當。對於各類文章,諸如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教師都要善於總結課文的結構方式,甚至細致地總結出自然段的構段方式,例總分式、因果式、並列式、轉折式、遞進式……對學生寫作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在寫作中碰到相類似的內容就自然而然採用學過的布局謀篇的方法。
文章都有一定的寫作順序,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恰當地把寫作順序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寫文章時要注意「言之有序」。如教學《三峽之秋》一課,我除了和學生一起感受三峽之美外,還教學生注意文章的寫作順序,從而告訴學生:我們寫文章時也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在教師的長期指點和引導下,學生在作文時就會注意作文的「有序性」。
五、品讀重點詞句段,教給學生遣詞造句、細節刻畫等寫作方法。
每篇課文都有重難點句子和精彩片段,老師可以好好利用這些生動的例子,讓學生體會這些詞句段的妙處。比如文中對人物刻畫的方法、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及修辭手法的運用,都應讓學生體會這些寫法的好處。如果學生能把在閱讀課中學到的寫作手法靈活運用於自己的寫作中,作文就猶如錦上添花,語言也能有血有肉,細致入微。
六、依課文特點,讓學生隨課文進行小練筆。
有的課文可讓學生抓住課文空白點,進行想像補白;有的課文可挖掘文中的好句進行仿寫訓練;還有的課文,學生讀後感受頗深,有思想共鳴,可以讓學生寫短篇的讀後感。例如《夜鶯之歌》一課的課後思考題是:想像一下,當敵人進入游擊隊的包圍圈裡,小夜鶯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這是課文的空白點,給了學生發揮想像的空間,所以教學時,我讓學生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結合上下文和課文插圖進行補白。在教學《做一個最好的你》《把掌聲分給她一半》兩篇課文時,我選取了文中精彩的排比句和比喻句讓學生進行仿寫。學完《學弈》《小英雄雨來》,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寫讀後感受。這些寫作訓練都是片段式的,相比寫成篇的文章而言,學生更不受拘束,更樂於表達,學生中不乏精彩作品。
以上幾點是我在平時教學中滲透寫作指導的做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地方落實得也不是特別好。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需要我們老師堅持不懈地努力。
Ⅳ 如何將傳統文化滲透於語文教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本人自走上教師崗位即開始思考並努力付諸實施的重要課題。自2002年至今,本人在每天的語文教學中,從備課、上課、布置作業等環節入手,尋求滲透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爭取在每一堂語文課上,都能有傳統文化的影子,達到細水長流,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效果。現在,回顧自己近九年的教學之路,談一談自己的得失成敗,以拋磚引玉。
首先,確定滲透傳統文化的主陣地——語文課堂。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而語文課堂就是學生培養、提高自己文化素養,豐滿生命、鍛造生命的樂園。所以,在語文課堂上不僅是要傳授語文知識,更要注重滲透傳統文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語文教學實際,創設必要的情境,給學生提供接觸、感受傳統文化的渠道,讓學生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進行甄別、汲取,使他們在活動中感悟文化,體驗文化,規范自己言行舉止。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得到的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傳統文化的熏陶、滋養。最終,學生將獲得一個靈秀、豐滿的生命。
其次,確定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方法——在教授學生知識中滲透傳統文化。所謂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而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內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酒令、歇後語等。要想把這些文化因素滲透、融入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實在不是一件容易事。本人是這樣嘗試的:
在備課時下足功夫。所謂備課是教師根據自己所教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最合適的表達方式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我們要想在教授學生知識中滲透傳統文化,就必須在備課時下功夫。要備課,首先要備教材,其次要備學生。備教材時,要弄清楚一篇課文有沒有涉及傳統文化的影子,又包含了多少傳統文化的因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最大限度接觸、感受傳統文化;備學生時,要弄清楚學生現階段所掌握的傳統文化知識,知道什麼樣的傳統文化要滲透,什麼樣的傳統文化已不需要耗費時間等。
在上課時做足功夫。所謂下足功夫,其實可分為兩種情況,即顯性教授和隱性滲透。顯性滲透就是在學習課文時,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就在其中,是必須學習的一部分。例如,我們在學習高中語文必修課時,古文部分已然分開,即散文和韻文之別。
先說散文,散文大致分為:
論說文(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賈誼的《過秦論》等)
應用文(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的《伶官傳序》等)
雜記文(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蘇軾的《石鍾山記》等)
史傳文(如左丘明《左轉》、司馬遷的《史記》等)
而如果從創作時間上劃分的話,大致可分為:
先秦散文(如左丘明《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兩漢至南北朝散文(如王羲之《蘭亭集序》)
唐宋散文(如唐宋八大家作品)
明清散文(如歸有光《項脊軒志》)
這些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的散文,最終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與之同時滋養我們的精神世界的還有韻文,即詩、詞、曲、賦等文體。
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一般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選入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課的詩歌如《詩經·氓》《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中國講究平仄、對仗和壓韻的詩體。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近體詩是唐代以後的主要詩體,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重要地位。選入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課的詩歌如杜甫的《登高》李商隱的《錦瑟》等。
詞,即宋詞,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選入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課的有李清照的《聲聲慢》和柳永的《雨霖鈴》等。豪放派表現出充沛的激情,豐富的想像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作詞豪放、大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
曲,即元曲,主要由雜劇和散曲組成。我們高中語文魯人版必修課本主要有關漢卿的《竇娥冤(節選)》。
賦,主要是漢賦。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當然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是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漢賦也經歷了漢賦、辭賦、俳賦和文賦等幾個變體。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課中像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屬於辭賦,而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則屬於文賦。
這些傳統文化皆是顯性教授的內容。那麼,隱性的傳統文化又在哪裡呢?答案當然是在課文里。
歸有光在他的《項脊軒志》中講到「吾妻來歸」。「歸」是指古代女子出嫁。為什麼叫「歸」呢?唐代大學者孔穎達註疏說:「女人……以夫為家,故謂嫁曰歸也。」而且,稱嫁曰「歸」早在先秦時期就確定了。《詩經•周南•桃夭》有詩句雲:「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歸有光又在文中講到「吾妻歸寧。」「歸寧」,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詩•周南•葛覃》:「害浣害否,歸寧父母。」朱熹解釋說:「寧,安也。謂問安也。」即出嫁的女子向自己的父母問安。《左傳•庄公二十七年》:「冬,杞伯姬來,歸寧也。」杜預註:「寧,問父母安否。」 這就是傳統文化。
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有這么一句:「屈平既黜,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這短短的一句話就包含了兩個傳統文化的因子:古代官員的任免升降制度,和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古代官員的任免與升降,這里簡單地講。除、授、拜、封、召等都表示授予官職,如李密《陳情表》中講到「拜臣郎中」「除臣洗馬」等;還有轉、調、徙、遷等都表示調動官職,如《張衡傳》中講張衡仕途「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罷、免、黜、左遷主要表示免職或降級,如上文講到的「屈平既黜」等。
合縱連橫簡稱縱橫,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蘇秦是當時著名的縱橫家,他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戰國策·秦策》三),他游說六國諸侯,確定「合縱」政策,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秦在西方,齊、楚、燕、韓、趙、魏在東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政策針鋒相對的是連橫。連橫是強秦為了避免六國真正團結起來,自己孤立無援,就派張儀游說各國幫助秦國攻打其他弱國。後來的成語「縱橫捭闔」就是由此而生。
不管是顯性的傳統文化還是隱性的傳統文化,我們都應該認真對待,努力讓傳統文化滲透、滋潤我們的年輕一代。
不忘滲透傳統文化的第二戰場——作業。我們一定不能忘記,作業是我們滲透傳統文化的第二戰場。作業大致可分為平時作業和假期作業。平時作業除了考慮復習、鞏固所學知識之外,還可以借勢滲透傳統文化。在布置平時作業時,大致可以有以下幾種情況:
1、古詩文的熟讀與背誦。古詩文本身就是傳統文化,或者是其載體,熟讀或者背誦的過程就是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
2、作文的布置與寫作。學生在寫作文時,多多少少會引用古代名人的事跡或其詩句,而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滲透。
3、成語的日常積累。我們整日講高考題型,說成語是一種必考題型,想辦法幫助學生學習和積累,但請不要忘記,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如「完璧歸趙」出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沉舟」出於《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出於《晉書·苻堅載記》。可見,成語不僅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形式,同時還是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
除了平時作業,還有假期作業。我們布置假期作業時,已經並且還將如此進行下去,即讓學生在假期中讀一本古代名著(如《三國演義》),看一部高質量的古裝電視劇,抑或讓學生體會春節的習俗,看一看掛滿街頭的燈籠,抄錄並仿寫幾幅對聯等等,相信傳統文化不知不覺中浸入學生的頭腦和思想意識當中。
第四,不忘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使者——教師本人。其實,以上幾個方面的工作,還需依靠教師的推進和落實。教師就是要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要滲透傳統文化,語文教師當仁不讓。而要做好這個艱巨的工作,首先需要高度的責任感。沒有責任感,為教書而教書,或是為高考而教書,語文教師就成了一個狹隘的工具;有了責任感,語文教師才能勇於貫徹傳統文化的精神,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其次,需要自身素質的提高。俗語說,要想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擁有一桶水。要想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我們語文教師的自身文化素養必須達到一定的高度。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知道,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一個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我們全體語文教師也有幸承擔了這樣一個任務,我們相信,在我們全體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傳統文化將在美麗的校園里,廣大的學生中,發出新芽,抽出新綠,開出新花,結下新果!